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9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高清音频,想说爱你不容易...... [复制链接]

61#

原帖由 cmos88 于 2011-3-28 18:39:00 发表
楼主把取样频率和音频输出频率混为一谈,不是一回事啊。这现象在其它论坛也经常看到。
取样频率是指特定时间内对模拟信号的量化次数。 次数越多,被表达的模拟信号就越连续或越精确。
量化的比特数是表达模拟量数据的二进制数的位数。24Bit 就比16bit 更精确。按奈奎斯特定理,16 BIT/44.1KHZ的取样频率足够完美复原20KHZ 以内的正弦波。但是音乐信号不是简单正弦波,其复杂高频分量是16


这个比较专业.
TOP
62#

回复 60# 老浦东 的帖子

您如果用示波器看看各种乐器的波形,就明白您听的不是正弦波了,否则就无法区别各个乐器的音色了...
TOP
63#

回复 55# Friday007 的帖子

Friday007兄不要忽略了,应用这条定理是有前提条件的.
TOP
64#

回复 59# HZSHZS 的帖子

不知怎么了,我的浏览器不能“引用”回复,否则就提示回复内容是空的...所以只能这样回复了。

我认为人们对高清音频的好感往往来自于24bit量化精度对16bit量化精度的优势,而非频响的延展...
TOP
65#

回复 64# Friday007 的帖子

优势总得有个外在的体现,不是频响延伸是什么呢?
TOP
66#

原帖由 szlghyj 于 2011-3-30 10:08:00 发表
Friday007兄不要忽略了,应用这条定理是有前提条件的.

您是说理想低通?这的确是个问题,这也是当年第一代CD的音质大受诟病的原因,因为为了防止频率混叠,第一代CD采用了高阶低通滤波器,从而破坏了拐点高频端的相位特性,使听感变差,后来由于采用“倍频解码”的技术,就是将44.1K的数字流通过DSP倍频到88.2Khz甚至更高,由于采样频点远离音频,因此,低通滤波器就可以做得很平缓了,其相位特性也大大提高,这才使CD真正进入实用阶段...
TOP
67#

原帖由 lens1663 于 2011-3-30 10:41:00 发表
优势总得有个外在的体现,不是频响延伸是什么呢?


体现在量化噪声降低,动态范围大!听感上就是感觉声音更“密实”,细节丰富,动态宽广...
TOP
68#

取样点-----是在0点?正,负峰值?1/2π1/4π1/8π1/16π?
TOP
69#

原帖由 szlghyj 于 2011-3-30 10:57:00 发表
取样点-----是在0点?正,负峰值?1/2π1/4π1/8π1/16π?

记得是在正负峰值上的......
TOP
70#

原帖由 Friday007 于 2011-3-30 11:21:00 发表
原帖由 szlghyj 于 2011-3-30 10:57:00 发表
取样点-----是在0点?正,负峰值?1/2π1/4π1/8π1/16π?

记得是在正负峰值上的......


那就是咯,难道取样电路长了眼睛?专挑峰值?
TOP
71#

高规格音频文件是不容易爱。但楼主这理论水准也太。。。。哈哈
逗你玩儿
TOP
72#

原帖由 Dr kuang 于 2011-3-29 23:09:00 发表
从理论分析是这样,不过用支持24/192的顶级专业解码在同一套器材上对比过同一录音的24/96和24/192规格文件,24/192格式的细节和动态表现都比24/96的好。文件是LL公司提供的,这个现象要么说明24/192比24/96多出来的信息通过音响系统能被人的听觉系统感知,要么说明唱片公司刻意做了手脚。
关于超高频信号的人耳听感问题,我觉得可能用纯音信号测试听不出,并不代表把这些信号加入到人

我其实非常尊重忙听的结论的,不过我依然怀疑人耳能够分辨截止频率为48Khz与96Khz音频的区别...
第一,如非特制,现有音响器材极少有能够将频响做到100Khz的。
第二,即便放大器能做到100Khz,音箱似乎也没有,见过有能到50Khz的音箱,幸运的是俺的音箱是带式高音,能到40KHz,嘿嘿...
第三,即便能器材能达到100Khz,人耳也听不到啊,像我等40岁往上的,很多人连电视机的15625Hz的行频都听不到,更别提什么20Khz以上的声音了。
如果大家有兴趣的话,我可以做一些不同截止频率的音频大家试试,我以前做过类似试验,没有人能分辨出截止频率是15Khz与25Khz,40Khz的区别......条件是要忙听!
TOP
73#

原帖由 ray_ji 于 2011-3-30 12:19:00 发表
高规格音频文件是不容易爱。但楼主这理论水准也太。。。。哈哈

望您不吝赐教,帮我提高一下理论水平啊!
TOP
74#

原帖由 Friday007 于 2011-3-30 13:20:00 发表
我其实非常尊重忙听的结论的,不过我依然怀疑人耳能够分辨截止频率为48Khz与96Khz音频的区别...
第一,如非特制,现有音响器材极少有能够将频响做到100Khz的。
第二,即便放大器能做到100Khz,音箱似乎也没有,见过有能到50Khz的音箱,幸运的是俺的音箱是带式高音,能到40KHz,嘿嘿...
第三,即便能器材能达到100Khz,人耳也听不到啊,像我等40岁往上的,很多人连电视机的15625Hz的行频都听不到,更别提什么20Khz以上的声音了。
如果大家有兴趣的话,我可以做一些不同截止频率的音频大家试试,我以前做过类似试验,没有人能分辨出截止频率是15Khz与25Khz,40Khz的区别......条件是要忙听!
[quote] 原帖由 Dr kuang 于 2011-3-29 23:09:00 发表
从理论分析是这样,不过用支持24/192的顶级专业解码在同一套器材上对比过同一录音的24/96和24/192规格文件,24/192格式的细节和动态表现都比24/96的好。文件是LL公司提供的,这个现象要么说明24/192比24/96多出来的信息通过音响系统能被人的听觉系统感知,要么说明唱片公司

既然LZ是40岁往上的人,到这个阶段还天真烂漫的将书上知识全盘照搬,我觉得是中国教育的杯具.反过来思考,如果人耳只能听到18K的话,那么18K的正弦波和三角波听起来是没分别的,事实是不是这样?我没有这个条件去试,兄弟不妨验证一下.声明一下:我不是要和LZ抬杠,不过168算是国内最大的发烧论坛,有些问题讨论清楚总是有益无害的,即使是我的理解有误.
TOP
75#

听纯音听不到不等于没影响,人耳不是仪器,所以仪器不能取代人耳。如果超高音对整体音效没影响,您当初为什么买铝带高音的音箱?加了超高的音箱和没加的还一样吗?明明听得出2496和24192的分别,然后告诉自己理论上没分别?
至于您用44,96,192听同一文件没分别,我觉得先要确认源文件是否真是192格式。而且建议用监听级别耳机系统来对比,家居民用系统的效果千变万化的很不靠谱。
TOP
76#

回复 74# szlghyj 的帖子

呵呵...我不认为照抄奈奎斯特定理是“天真烂漫”的行为,“该定理是1928年由美国电信工程师H.奈奎斯特首先提出来的,因此称为奈奎斯特采样定理。1933年由苏联工程师科捷利尼科夫首次用公式严格地表述这一定理,因此在苏联文献中称为科捷利尼科夫采样定理。1948年信息论的创始人C.E.香农对这一定理加以明确地说明并正式作为定理引用,因此在许多文献中又称为香农采样定理。”以上这段也是从百度抄来的,但是,在这些定理还没被推翻之前“我本人并非搞理论研究的,也自认为没能力推翻”认真学习并应用于指导实践,应该不是什么天真的的行为吧?
如果您的聆听频率上限是18Khz的话,我确保您不能分辨18KHz的正弦波与方波抑或是三角波...我自己亲自试过,但是,我一直标榜自己是木耳朵(虽然上限可以听到19Khz的声音),我的聆听体验是不能代表您的,所以最好您自己亲自试试...对于聆听极限的音频,听起来就是若隐若现了,说白了,最多也就是将将听到,根本谈不上分辨什么音色的问题,人耳的衰减特性虽不是锐截止特性,但是,对于临界频率的分辨能力已经很差了,换句话说,超过15Khz已经大幅度衰减了(还是那句话,听15625Hz电视行频就是一个标志,连这个都听不到,其他的就免谈了),除了若隐若现的丝丝声,还能分辨什么呢?
TOP
77#

原帖由 Dr kuang 于 2011-3-30 14:17:00 发表
听纯音听不到不等于没影响,人耳不是仪器,所以仪器不能取代人耳。如果超高音对整体音效没影响,您当初为什么买铝带高音的音箱?加了超高的音箱和没加的还一样吗?明明听得出2496和24192的分别,然后告诉自己理论上没分别?
至于您用44,96,192听同一文件没分别,我觉得先要确认源文件是否真是192格式。而且建议用监听级别耳机系统来对比,家居民用系统的效果千变万化的很不靠谱。

这个问题吧,其实也挺诡异的,而且不论多认真的测试论证,最终都是无果而终!
其实我在此并非想再次挑战人耳听高频的能力的话题(是知难而退),就像您说的,既然听不到干嘛买带式高音呢?这其实是玩儿器材的一种情节吧,我能否听出来是我的问题,但是要求它至少要能给我把声音发出来!嘿嘿...正因如此,我才研究,我们的器材是否真的能够将24192的声音发出来,这个其实是比较容易跟踪的,虽然听不到,但是我们有仪器可以测量啊!至少我要看见那些所谓24192的播放机能够提供证据证明它的编解码/ 放大通道是可以让100Khz的信号通过的,而且截止到扬声器之前都要达到这一通带指标,否则就是忽悠人的,您说是不?
TOP
78#

原帖由 Friday007 于 2011-3-30 14:30:00 发表
呵呵...我不认为照抄奈奎斯特定理是“天真烂漫”的行为,“该定理是1928年由美国电信工程师H.奈奎斯特首先提出来的,因此称为奈奎斯特采样定理。1933年由苏联工程师科捷利尼科夫首次用公式严格地表述这一定理,因此在苏联文献中称为科捷利尼科夫采样定理。1948年信息论的创始人C.E.香农对这一定理加以明确地说明并正式作为定理引用,因此在许多文献中又称为香农采样定理。”以上这段也是从百度抄来的,但是,

我今天有空.再来聊聊,关于那个取样定理,我觉得它至少是不全面的,因为:在0点取样,记录不到.就算是在正,负峰值,还原滤波器可能把原信号都虑掉了.在1/2π1/4π1/8π1/16π是移相的.
关于那个18K我真没用条件去实践,况且我怀疑我甚至听不到你说的15K,不过分别音色的变化还是蛮好使的.
对于LZ提出24B192K的问题,我觉得应从2方面讨论:1.  24B192K有无20K以上的信号.  2.  如果没有20K以上的,有没有必要用24B192K.
TOP
79#

我来发一截图吧,2L网站下载的linn母盘24 96格式,看看小小的20k上面还有多少信息吧。大图的话接近40k还有信息在,别说30k了。
最后编辑daniel115 最后编辑于 2011-03-30 16:16:32
《常见疾病治病解说》最实用的家庭医生
http://daniel115.taobao.com
TOP
80#

第二轨,40k以上大把信息在。

我对比过多个96 192的音频,不在于取样的多少,在于你获得的音频是否经过盘化,只要经过盘化,哪怕是dvd-a即使达到24 192仍然没有22k以上信号。
我非常相信hd音频是超高音产品的一大推力。
最后编辑daniel115 最后编辑于 2011-03-30 16:28:50
《常见疾病治病解说》最实用的家庭医生
http://daniel115.taobao.com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