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9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高清音频,想说爱你不容易...... [复制链接]

41#

原帖由 Dr kuang 于 2011-3-29 10:04:00 发表
数码记录很机械,强度达到一定级别就记录,没达到就记作零,没有过渡。这种方式如果采样精度不够高(有格式因素也有器材质素问题),一些没有达到阀值的信号就丢失了。
早期一些唱片公司为了改善这一问题,还有特意在录制过程中加入不影响人耳听感的微弱的超低和高频背景噪音以使DA转换器增强对微弱信号的捕捉能力。

因此我认为将现行的16Bit量化精度提高到24bit是有其现实意义的,而将采样率提高到192Khz就不是那么必要了,毕竟能听到20Khz的人都是少数......
TOP
42#

原帖由 老浦东 于 2011-3-28 17:43:00 发表
所谓“高清音响”就是频响更宽,动态更大。

但是,目前的“发烧”器材根本无法重现这样的动态和频响,CD机的动态在“实际听感”上不如LP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

发烧界流行“吹”,吹的人多了就成了发烧圣经,LP频响能到50K就是个让人笑痛肚皮的大笑话。

CD的动态不如LP是瞎话,但是LP频响能到50Khz却是事实,下图就是我从国外网站下载的LP按照24bit/192KHz采集的录音的频谱显示图,从图中可以很清晰的看到有部分达到接近60KHz的频响!
LP_24_192_Over 50K.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1/3/29 15:33:58 上传)

LP_24_192_Over 50K.jpg

TOP
43#

贴一张真正24bit/96KHz数字母盘的频谱,大家可以看看20Khz以上的频谱是多么的丰富......
24-96数字母盘.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1/3/29 17:07:11 上传)

24-96数字母盘.jpg

TOP
44#

原帖由 Friday007 于 2011-3-29 11:16:00 发表
原帖由 HZSHZS 于 2011-3-29 3:56:00 发表
音乐中并不都是正弦波。

任何形状的波形都可以展开成一系列的不同幅值与不同频率的正弦波的的叠加,这是用傅立叶展开公式证明了的,因此用正弦波的记录与重放思维考虑音乐信号会清晰容易得多......
这个能理解,比方说一条曲线可以看作是一系列的直线组成的。但这里要注意,需要的是“一系列”,就是采样点要多,而

且每一点要段“短”,就是说频率比被描述的要高。一个20khz的复杂波形,当然可以用一系列的正弦波来表示,但是这一系

列的正弦波是不是需要更高的频率呢?前段时间看过一个帖子,cd的规格记录某一非正弦波(好像是三角波?)的频率上限

是7KHZ多点,而同样情况下LP记录的上限是12KHZ。这或许能解释为何LP(好成色、好制作)的声音更有鲜活感,而不是甜甜腻腻的用正弦波来一概交代。这方面的讨论少见,请知道的DX出来给大家讲讲课。
TOP
45#

再贴一张网友以24bit/96KHz格式采集的LP录音的频谱,从频谱上可以看出,该LP输出音频在20Khz以上应该依然很丰富,但是就是被莫名其妙的一刀切掉了,如果不是看频谱还以为能采集到超过20Khz的音频呢,结果是空空如也,这样的24bit/96KHz的录音其实跟24bit/48KHz的格式应该没区别的,那些空码白白占用文件字节......
LP_24-96自录.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1/3/29 17:19:38 上传)

LP_24-96自录.jpg

TOP
46#

数码母盘当然好,在没有它的情况下听听LP的转录也不错,还有DSD、SACD、DVD-A都不错。
TOP
47#

楼主把上面的文件降频到48k比较一下听感看看有无区别,再分享给大家,谢谢。
TOP
48#

原帖由 功夫茶65 于 2011-3-29 7:18:00 发表
原帖由 老浦东 于 2011-3-29 6:28:00 发表
原帖由 HZSHZS 于 2011-3-29 3:56:00 发表
音乐中并不都是正弦波。


不是正弦波的东西就是失真!!!

牛B+高论=??????[


连这么基本的道理都不懂还到168来吹什么???

注:这是我早上发的,不知给那个版主删了,真是好笑!!!

玩音响,就是要懂基本原理,否则不是忽悠别人就是被别人忽悠。

版主,我这样说有什么错???
欢迎访问淘宝店:http://store.taobao.com/shop/view_shop-842906440f6f98c0679d50b162e7a065.htm
TOP
49#

原帖由 Friday007 于 2011-3-29 15:34:00 发表
CD的动态不如LP是瞎话,但是LP频响能到50Khz却是事实


再过十年你就会知道你现在错了。
欢迎访问淘宝店:http://store.taobao.com/shop/view_shop-842906440f6f98c0679d50b162e7a065.htm
TOP
50#

原帖由 老浦东 于 2011-3-29 20:20:00 发表
原帖由 Friday007 于 2011-3-29 15:34:00 发表
CD的动态不如LP是瞎话,但是LP频响能到50Khz却是事实


再过十年你就会知道你现在错了。

何以见得呢?这10年之约的依据何在啊?我贴的频谱难道不能说明问题吗?望您不吝赐教!
TOP
51#

原帖由 Friday007 于 2011-3-28 21:55: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功夫茶65 于 2011-3-28 17:50: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老浦东 于 2011-3-28 17:35: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Friday007 于 2011-3-28 17:32: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lens1663 于 2011-3-28 17:27:00
根据奈奎斯特定理,采样频率的一半就是其可还原的最高正弦波频率,因此我说96K取样的可以记录/还原最高48Khz的正弦波频率,192K取样可以还原96Khz正弦波频率......而这个48KHz与96Khz正弦波当然就是信号的频率啦。

看来LZ读书狠用功,把所以的定理都背熟了,哈哈.
TOP
52#

回复 51# szlghyj 的帖子

嘿!哪里啊,大约就是这么个意思吧,让您见笑了,嘿嘿......
TOP
53#

回复 47# 胡思 的帖子

嗯,我曾经将该音频的高频最丰富的片段,用低通滤波器分别将高频限制与40Khz,25KHz,20KHz与15Khz,并做了4个文件让大家试听排序,结果是没有人能分辨这4个文件的差别......
TOP
54#

LZ就没怀疑过奈奎斯特定理吗?
TOP
55#

回复 54# szlghyj 的帖子

没有,俺是做通信器材研发的,我们这儿做过太多的ADC与DAC的信号处理,目前没发现奈奎斯特定理有任何问题......
TOP
56#

回复 44# HZSHZS 的帖子

您说得问题其实不难解释,以最高频率为22Khz的CD格式来说,的确无法不失真的复原7Khz的方波,LP也不行,但是这并比影响听音,因为人耳不能听到超过20Khz的声音,换句话说,高于两万赫兹的那些谐波分量人耳根本不能响应,其实人耳就是一个带通滤波器,你如果将7KHz的方波通过一个20Hz到20KHz的带通滤波器的话,你会发现方波已经变圆了,也就是失真了......对了,虽然激励的是方波而你听到的已经是失真的波形了,这个失真是人耳先天的滤波特性决定的,而CD的标准也就是将人耳听不到的部分滤除了,他的确不能重现7Khz方波了,但是人耳听起来却没区别,因为方波进入人耳就是失真的......
TOP
57#

回复 28# 老浦东 的帖子

俺不能同意您的说法啊,什么是失真啊?这个“真”是什么呢?如果进入放大器的是正弦波,出来的也只正弦波是不失真,如果进入放大器的是三角波呢?那么出来的必须是三角波才叫不失真嘛,进来的是三角波出去的是正弦波,那就是大大的失真啊,嘿嘿......由于正弦波(或者余弦波)是基础波,所以一般都采用正弦波来检验放大器(或通道)的线性度,线性好的失真比较小,但是真正在工作状态的放大器又有多少机会放大的是正弦波呢?
TOP
58#

回复 41# Friday007 的帖子

从理论分析是这样,不过用支持24/192的顶级专业解码在同一套器材上对比过同一录音的24/96和24/192规格文件,24/192格式的细节和动态表现都比24/96的好。文件是LL公司提供的,这个现象要么说明24/192比24/96多出来的信息通过音响系统能被人的听觉系统感知,要么说明唱片公司刻意做了手脚。
关于超高频信号的人耳听感问题,我觉得可能用纯音信号测试听不出,并不代表把这些信号加入到人耳敏感频率信号中对人耳(或者音响器材)的最终聆听效果没有影响。情况可能和拍照片时在镜头前面加上中灰滤镜的影响类似,我们肉眼通常不能在没有对比前提下单从观看照片发现中灰滤镜的颜色,但肯定会对照片最终成像效果会有改变。
关于CD和LP的动态问题,如果只看数据,CD动态的绝对值比LP高几十个DB,不过实际试听时的动态表现却是完全两回事。因为商业发行的唱片,无论是CD和LP都要作动态压缩,否则不难想象,如果在正常的都市背景噪音环境下,再加上器材底噪,再加上唱片的动态范围极限,再加上音箱到人耳的距离造成的衰减(声压和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关系),这样的要求是市面绝大部分音响器材不能承受的,因此几乎没有唱片公司会发行弱音时比听自己的呼吸还要轻,大声时超过人耳承受能力的唱片。唱片制作过程中通常都会把动态限制在一个适合的范围内,在这样一个限制后的动态范围内,LP系统的听感动态表现会比CD好一些。所以CD格式对于LP系统的理论动态范围优势,在商业发行的唱片中很难得到体现。
TOP
59#

原帖由 Friday007 于 2011-3-29 21:51:00 发表
您说得问题其实不难解释,以最高频率为22Khz的CD格式来说,的确无法不失真的复原7Khz的方波,LP也不行,但是这并比影响听音,因为人耳不能听到超过20Khz的声音,换句话说,高于两万赫兹的那些谐波分量人耳根本不能响......

您说的不错!实际上大多发烧友使用的喇叭也没有能重放20KHZ以上的,我自己的喇叭用带式的,应该可以重放30KHZ以上,但我的耳朵自测大概也就能听到17KHZ到18KHZ左右。不过,高清音频的音质与CD的区别还是很明显的,可见,20KHZ以下的东西并不是能放出来就都一样。
TOP
60#

原帖由 Friday007 于 2011-3-29 22:06:00 发表
俺不能同意您的说法啊,什么是失真啊?这个“真”是什么呢?如果进入放大器的是正弦波,出来的也只正弦波是不失真,如果进入放大器的是三角波呢?那么出来的必须是三角波才叫不失真嘛,进来的是三角波出去的是正弦波,那就是大大的失真啊,嘿嘿......由于正弦波(或者余弦波)是基础波,所以一般都采用正弦波来检验放大器(或通道)的线性度,线性好的失真比较小,但是真正在工作状态的放大器又有多少机会放大的是正弦波呢?


大哥,人喜欢听的声音只能是正弦波,其它如方波、三角波不是人听滴东西、听多了会发疯滴!!!
欢迎访问淘宝店:http://store.taobao.com/shop/view_shop-842906440f6f98c0679d50b162e7a065.htm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