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56789101112» / 489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好声是由哪个环节起决定性作用的? [复制链接]

161#

发烧片不常听,今天朋友来偶尔为之,写不好请同好谅解。
TOP
162#

原帖由 潇湘水云 于 2011-3-13 17:40:00 发表
我觉得对一个发烧友来说 耳朵是排第一位的器材

许多烧友缺的就是耳朵
TOP
163#

回复 162# 贝多芬蒋 的帖子

言之有理,发烧友一定要练得能鉴别好声的“顺风耳”。
TOP
164#

我在这里大胆的问一句各位同好,前面帖子中讲述的音效,你们在这次上海音响展中听到过吗?
TOP
165#

请教同好们:我前面讲的音响听感是否已达到“离箱感”了。
TOP
166#

原帖由 670707 于 2011-3-20 22:42:00 发表
我在这里大胆的问一句各位同好,前面帖子中讲述的音效,你们在这次上海音响展中听到过吗?


音展的声音不好主要是“房间”和“电”造成的!!!

没有大师级的水平不可能在展会前花一个晚上就搞定这些难题。
最后编辑老浦东 最后编辑于 2011-03-21 11:51:54
欢迎访问淘宝店:http://store.taobao.com/shop/view_shop-842906440f6f98c0679d50b162e7a065.htm
TOP
167#

楼主开此贴想探讨好声如何得。在九十年代初就有一套音响了。广东产功放,CD。DIY书架箱,上海银笛单元。一听二十年。去年感到要换代升级。重新入门HIFI,购入新机新箱。有感开贴探讨好声。发现发烧之路深似海,高如云。玩好不易啊。
TOP
168#

现在我们讨论声音的能量感问题,我发现不少同好将家中音响器材声音调得很冲,让人感觉压迫,问起缘由是:现场声音就是这样的。我认为这里有个现场参照标准问题,比如上海的大舞台等演出场所举办音乐会时大都采用扬声器播放,其强烈声压着实厉害;但是HI音响不应该以此为标准,我们可参考音乐厅、大剧院、东方艺术中心等地在不用麦克风、扬声器情况下的演出,其声音是没有压迫感的,相反具有宽松感、鲜活感、温暖性;试想:电吉他在没有扬声器辅助下声音是多难听,一旦通电后就亢奋了,但是那是二次的再造声,而一把木吉他无需通电自然发声却能打动人心,因为是原汁原味的。
TOP
169#

回复 167# 聆听之乐 的帖子

我的168#帖子意见可能会遭到同好拍砖,不知你的意见如何?
TOP
170#

回复 167# 聆听之乐 的帖子

你我素昧平生,给你一直撑船啊,哈哈。。。
TOP
171#

关于此问题楼主无法评论。先前那套音响出来就是如你所描述的声音。现在更喜欢平衡端庄,质朴典雅,含蓄温和,不显山露水的声音。估计是年龄的原因了,呵呵。
TOP
172#

http://bbs.hifi168.com/showtopic-187816.aspx   音乐好听不好听 是由多方面因数决定的 但最弱的往往是最不容易引起注意的方面
音乐是人生的好伴侣,聆听音乐使人生变得很放松、很享受、很惬意。。。。。。
TOP
173#

现在听的发烧音响播什么音乐好像都变成电脑合成的感觉,音乐的神髓变了味,不知是录音造成还是重播器材越来越追求hifi感造成。
TOP
174#

原帖由 zhou5889 于 2011-3-21 12:47:00 发表
现在听的发烧音响播什么音乐好像都变成电脑合成的感觉,音乐的神髓变了味,不知是录音造成还是重播器材越来越追求hifi感造成。


这就是LP受欢迎的主要原因。

解决之道很快就会面世,数码音响主宰HI-FI的新时代就在眼前。

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
欢迎访问淘宝店:http://store.taobao.com/shop/view_shop-842906440f6f98c0679d50b162e7a065.htm
TOP
175#

回复 173# zhou5889 的帖子

二者兼而有之,我在调音时喜欢将邓丽君的唱片作为参考之一,主要考察两点:
1.早期的《岛国情歌》期间,邓姐的歌声是否有穿透力、是否甜、高声部亮而不坚锐、是否有声带的肉感、是否有情(女人所独有的:思念情人、渴望情人、怨情人)、乐队与人声合成度如何、是否有模拟味。
2.去日本后的现场演唱会,是否有情(感情上的苍桑、凄凉)、歌声是否少了点清纯多了几分成熟女人味。
TOP
176#

回复 171# 聆听之乐 的帖子

“先前那套音响出来就是如你所描述的声音。”该句话是否指我现在器材描述的声音吗?
TOP
177#

回复 173# zhou5889 的帖子

两方面原因。一,你听什么唱片,现在国内发烧人声碟泛滥,录音理念追求hifi性。后期制作电脑合成。玩音响发烧友终结应该回归古典唱片。由大师演绎经典作品,现场录音,原汁原味。久听不烦,百听不腻。这也是出好声的保证。二,器材方面。我个人认为这和设计师设计理念息息相关。想法不同声音的走向也不同。购买音箱是整套系统的重中之重。周边器材全是让音箱能有出色表现配置,升级,调校。以上是我的看法,请参考。
TOP
178#

回复 173# zhou5889 的帖子

两方面原因。一,你听什么唱片,现在国内发烧人声碟泛滥,录音理念追求hifi性。后期制作电脑合成。玩音响发烧友终结应该回归古典唱片。由大师演绎经典作品,现场录音,原汁原味。久听不烦,百听不腻。这也是出好声的保证。二,器材方面。我个人认为这和设计师设计理念息息相关。想法不同声音的走向也不同。购买音箱是整套系统的重中之重。周边器材全是让音箱能有出色表现配置,升级,调校。以上是我的看法,请参考。
TOP
179#

回复 176# 670707 的帖子

不是。先前那套音响是我的旧音响,声音够HIFI。重放音乐很热闹刺激的。哈哈。
TOP
180#

西方音乐的哀怨感很难在东方人身上找到,因为他是最发自内心的,乐手及歌手也很难作状地奏唱出来,通过音响更加荡然无存了。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