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718192021222324» / 43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乐林JEFF Rowland 用家专栏 [复制链接]

401#

请问乐林兄及其他DX,,第一代合并机的声音到底怎么样,和第二代相比有哪些区别?现在好象褒贬不一.我想搞台试试用来推SP1/2,给点建议!谢!
TOP
402#

有谁知道MODLE201和301的价格,不知他们的声音怎么样,有多少声音和制作上的区别,该为他们配什么样的前级.
TOP
403#

[quote]怕弹涂鱼 在 2005-6-11 21:00:15 发表的内容
请问乐林兄及其他DX,,第一代合并机的声音到底怎么样,和第二代相比有哪些区别?现在好象褒贬不一.我想搞台试试用来推SP1/2,给点建议!谢![/quote]


两者声底大至在同一条线上:中高厚润有汁,音乐质感艳明,秀丽开扬,金黄色的高频部分灿烂绕梁,佘韵悠扬,唯有中低动态和冲击力稍弱;二代比一代动力大(在50W),分析力较好,各方面狠劲一些,一代乐感稍微好点,但动力稍弱。推SP1/2最好用二代。(代表个人观点而以,买机要自个而听了合口号味才拿定)。
TOP
404#

[quote]怕弹涂鱼 在 2005-6-13 13:59:24 发表的内容
两者声底大至在同一条线上:中高厚润有汁,音乐质感艳明,秀丽开扬,金黄色的高频部分灿烂绕梁,佘韵悠扬,唯有中低动态和冲击力稍弱;二代比一代动力大(在50W),分析力较好,各方面狠劲一些,一代乐感稍微好点,但动力稍弱。推SP1/2最好用二代。(代表个人观点而以,买机要自个而听了合口号味才拿定)。[/quote]

请问现在你那边有成色好的二手吗?一代二代都可以.就是不要维修机.谢谢[/quote]






这段时间很少见有(包括一,二代),我也经常上广州就是没有见到,去年有好多台成色如新的二代和一代(今年很少)。常上21HIFI留意下,可能会碰到。
TOP
405#

两者声底大至在同一条线上:中高厚润有汁,音乐质感艳明,秀丽开扬,金黄色的高频部分灿烂绕梁,佘韵悠扬,唯有中低动态和冲击力稍弱;二代比一代动力大(在50W),分析力较好,各方面狠劲一些,一代乐感稍微好点,但动力稍弱。推SP1/2最好用二代。(代表个人观点而以,买机要自个而听了合口号味才拿定)。[/quote]

请问现在你那边有成色好的二手吗?一代二代都可以.就是不要维修机.谢谢
TOP
406#

[quote]怕弹涂鱼 在 2005-6-12 13:00:22 发表的内容
有谁知道MODLE201和301的价格,不知他们的声音怎么样,有多少声音和制作上的区别,该为他们配什么样的前级.[/quote]



这个投资于SP1/2比例不当;201和301音展开价很高,高于8W以上(301开12W),配她家前级如“天仙配”系列等。
TOP
407#

哈,报个到。
TOP
408#

麻子兄又上了好DD,报个到了。
TOP
409#

工作繁忙,无心听音乐,忍痛出让一手自用乐林MODEL201单声道后级.包装齐全.36000元.
TOP
410#

这个后级叫~[upload=jpg]Upload/200562413463022359.jpg[/upload]
价位?
TOP
411#

M301(单声道)/M302(立体声)。
TOP
412#

[upload=jpg]Upload/2005816235615518.jpg[/upload]
我的 8T +  天仙配 前来报到!!!
TOP
413#

够威够猛!再玩对盟主系列的落地箱更加威风啊!

你后面的落地箱是。。。。。?
TOP
414#

当然罗!一个是干粗重活,另一个是娇小灵活。论贵气,细致度,当然是乐琴小妹妹爽!
TOP
415#

173173兄该升级音箱了!
我曾用jeff合并机II推M804、世霸的minima、单拿1,1,最后出了minima和1。1,留下了M804。感觉jeff推世霸并不出彩,而配B&W却1+1 >2.。
不知那款B&W是什么型号?B&W的8系还是不错的。
TOP
416#

后面的是朋友的旧款B&W,整体水平都不及小乐琴听起来滋味~
TOP
417#

[quote]天神 在 2005-4-22 10:01:58 发表的内容
乐林的样子太惹人喜爱了,人见就摸,摸了就留下手纹......看!!!

[upload=jpg]Upload/20054221015581383.jpg[/upload][/quote]
据行家说,I代的数字显示是红色的
TOP
418#

[quote]李昂苟 在 2005-8-19 14:11:35 发表的内容
想知道302的技术指标、声音取向等与以前的8T等有何不同,天神大哥和其他DX能详细介绍吗?有没有相关的中文网站呢?小弟实在是看不懂英文。谢谢![/quote]没问题!请看!

http://www.zensystem.net/


M302的设计理念

在音響放大器的領域中,純粹以一個技術人的角度來看,會覺得大多數的製品都是「守舊而缺乏創見」,舊電路沒有什麼不好,只要它夠穩定,能夠符合音響迷的要求,仍然有繼續使用的價值,但若是這麼做卻不能有重大的突破,甚至當我拆機做完電路分析,還沒有試聽,就已經可以推測這部機器是怎麼樣的聲音表現。表面上看起來,聲頻功率放大器的技術演進「似乎」已經到的成熟的地步,然而它們真的能「完美地」驅動喇叭嗎?我想音響玩家們聽到這個問題不必嗑搖頭丸就會猛搖頭。回到問題的原點,一部「好」後級需要具備什麼樣的客觀條件?低失真、低噪音與高輸出都是基本要素。言歸正題,這次Jeff Rowland Model 302送來本刊評鑑,這一部原廠號稱「革命性」的作品引起我拆機的興趣,在此就我實際觀察與查閱眾多技術資料所得,儘可能以較容易解讀的方式敘述,讓您瞭解新一代功率放大器的發展趨勢。

典型D類放大電路的問題
純粹就技術層面來說,JRDG對Model 300系列製品上所使用的技術多數都不是由他們自己研發出來的,而是合理的尋求一些正在應用或是新開發成功的技術,將這些成分結合起來,以達成他們的設計目標,與其說他們是設計「電路」,倒不如說他們是設計「系統」。Model 302的機箱結構還是和以往的機種一樣堅固,依然是採用抗共振的「H形」結構,拆開機殼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個超大型的環形變壓器,和大小不一密封的模組,最奇怪的是兩側的大型散熱片上竟然連一對功率晶體也找不到!這就怪了,每聲道300瓦的輸出功率豈能憑「空苟鴣恚吭僮屑氄乙徽遥诿科崞哪┒硕兼i著一塊大小僅十多公分見方的電路板,上面印著「Bang & Olufsen Powerhouse a/s ICE500A MK2」,難不成這兩塊小小的電路板就能讓Model 302有如此高的輸出?
說到B&O的ICEpower,從字面上看很可能會把ICE(冰)和「不發熱」聯想在一起,其實ICE是Intelligent(聰明的)、Compact(小型的)和Efficient(高效率的)三者的縮寫,這項技術的開發是從1990年代於丹麥工科大學中進行,最早是由Michael A.E. Anderson從事研究,而後再由Karsten Nielsen接手,Karsten Nielsen在他畢業的博士論文中發表了這項新技術,並取得專利。1999年B&O子公司Powerhouse a/s成立,Karsten Nielsen便在該公司任職。ICEpower聲頻放大技術既不是A類也不是B類、AB類,而是一種新的PWM(脈波寬度調變)式,某些讀者可能直接把PWM和D類放大器聯想在一起,沒錯,D類擴大機就是最初把PWM帶到聲頻放大器的型態,它的效率遠高於A類(25%)、B類(75.8%)與AB類等傳統型式的功率放大電路,當然發熱量與散熱片體積也小得多,要做到上千瓦的輸出也不是難事,然而D類擴大機卻不常應用在家用或高級音響器材上,其原因多半是音質不佳。追究D類擴大機音質不佳的原因最主要是在於將線性類比信號(輸入信號)轉換成PWM信號、以及將放大後的PWM信號經過LPF(低通濾波器)還原成類比信號兩個過程之中。一般的D類擴大機在信號輸入後,多半是將輸入的信號與機器內部產生的鋸齒波作波形比較,此種方式有兩個主要的問題,如果再生波形的頻率響應要好(高頻的部份),產生的鋸齒波頻率較要越高,以一部高頻可以延伸到20kHz的D類擴大機為例,鋸齒波的頻率往往要高到1MHz左右,甚至更高,若是鋸齒波的頻率低於500kHz,音質就會變得越粗糙,這就有點像是數位聲頻信號,取樣的頻率越高,音質就越細膩,再生波形中的噪訊頻率也就更遠離聲頻範圍,不過在此我還是要強調一點,D類擴大機是類比的脈波調變方式,而非數位方式,D類的D是按照字母順序排下來的,如果把D誤認為「Digital」那就是想太多了!OK,既然音質要好,頻寬要夠寬,那麼鋸齒波的頻率是越高越好嗎?這麼說也不完全對,因為鋸齒波頻率再高上去,電磁波輻射的問題就會變得更嚴重,到時候就算不理這些電磁波會不會對機內的信號造成污染,這樣的機器若是不作更完備的電磁波隔離,恐怕連美國和歐洲的安規都過不了。另外一個問題則是鋸齒波波形的正確性,既然D類擴大機的PWM波形是將輸入波形與鋸齒波波形比較而來,鋸齒波就是一個參考標準,如果鋸齒波的波形不正確,勢必無法轉換成正確的PWM波形,最後在通過LPF之後,還原的類比波形失真率也會變高。問題就在於要產生頻率且正確的鋸齒波說說倒容易,要實際做出理想的結果卻是困難重重,因此如何能以其他的替代方案來取代「鋸齒波比較型」的「傳統」D類放大電路,則是各大脈波聲頻放大器組件廠商研究新一代電路的方向。

另一方面,在PWM放大電路的末端,多半都會以MOSFET作為開關,構成所謂的「H型橋式電路」控制電源電能引入的多寡。由於PWM的波形是時間長短不一的方波,MOSFET並不是像AB類電路一樣直接控制輸出電流的大小驅動喇叭,因此「H橋」仍須與低通濾波器作結合才能夠將方波還原成聲頻信號。在此所使用的低通濾波器都是由被動元件(電感與電容)所組成,低通濾波器的性能高低直接影響到的是最終的頻寬與總諧波失真(THD)特性,一般為了獲得平坦的頻率響應與較佳的相位特性,常常選用的是Butterworth濾波器,這樣就夠理想了嗎?答案是否定的,最大的問題是出在電感的身上,隨著電流而變化的磁化曲線的非線性問題就是罪魁禍首,而且低通濾波器就是在整個電路的最末端,在這個地方產生失真,一般的D類電路根本想補救都補救不了(不像傳統放大電路還可以來個負回授來降低失真率),更慘的事還不只如此,我們看到喇叭的規格標示「阻抗8歐姆」、「阻抗4歐姆」,您一定要理解喇叭絕對不像是一支單純的電阻,說它是8歐姆,它就是固定不動的8歐姆,而是會隨著輸入信號而改變的阻抗曲線,把阻抗變化與低通濾波器的問題加起來變數就更大了。

ICEpower的改進措施
看到這裡,您大概已經對D類放大器的運作與問題點有了初步的瞭解,接下來就讓我說明ICEpower放大電路所做的改良手法。B&O向來不把ICEpower稱為D類,原因是採用了「COM」與「MECC」兩項技術。所謂的COM是Control Oscillation Modulation(控制震盪調變)的縮寫,學過工業電子的人看到這個名詞可能還會被搞得一頭霧水,說穿了也不過就是PAM(Pulse Amplitude Modulation,脈波振幅調變)。在PWM放大器中PAM要用在哪裡?這可就厲害了,ICEpower就是想將「鋸齒波+比較器」的結構從它們的放大電路中消失,轉而以PAM電路取代,當聲頻信號輸入後,隨即依照輸入波形被調變成振幅大小不一的脈波(即是PAM信號),接下來只要把這些「高矮不一」的脈波給「橫過來擺」,就變成振幅相同,時間長短不一的方波了,咦,這不就是……您想到了沒有?對了,這樣就變成PWM信號啦!說真的,當時我看到這個「拔掉鋸齒波產生器」的手法差點沒吐血!居然用這個「既古老又原始」的PAM就把前述一大串鋸齒波的問題給解決了。唉!老手法還能轉換為新技術,真虧丹麥人想得到,這就是「名家」和「工匠」的差別啊!

另一項關鍵技術MECC(Multivariable Enhanced Cascade Control)則是採取多重波形檢出/控制的方式,主要的信號檢出是從「脈波振幅放大與LPF之間」和「LPF之後(即放大電路的輸出端)」取出信號,回送到放大電路的前段作信號補正控制的動作」。MECC設計的最大目的就是在解決PWM放大器非線性失真的問題,讓LPF的誤差獲得控制,在負載(喇叭)阻抗變動的情況下仍能保有良好的安定性,在意義上和傳統式放大電路中所使用的負回授相近似,皆是以降低失真、提高電路安定性為目的。

現行B&O Powerhouse a/s所推出的ICEpower模組計有ICE250A、ICE500A和ICE1000A三種款式,輸出功率分別為250瓦、500瓦與1000瓦(以上的功率皆為4歐姆負載時),效率皆為93%。Jeff Rowland Model 302採用的則是最新版本的ICE500A MK2。從數據上來看,ICE500A MK2高頻段的延伸為60kHz(-3dB),而此模組調變的Switching頻率約為150kHz,若將Switching頻率提高,則可望讓再生波形有更好的高頻延伸,但以現階段的性能來說,已經可以滿足音響玩家的需求了,Model 302高於47安培的電流輸出能力,都是拜ICE500A MK2所賜。尤其是現在的喇叭解析度越來越高,而低阻抗、低效率的製品卻不少,我們經常會聽到一些解析力不錯、但中低頻能量在大音壓輸出下就會顯得不足的系統,這多半是功率放大電路的電流輸出能力不足所致。如今Jeff Rowland Model 302的出現想必可以為多金但搞不定喇叭的音響玩家們提供了一項選擇。

繼續沿用輸入變壓器
從Jeff Rowland以往所推出各款機種的結構來看,可以發現該廠的設計非常強調聲音的純淨度,甚至於已經到了有潔癖的地步,他們也是最早開始注意擴大機機箱結構共振對音質產生負面影響的廠商之一,除此之外,在他們的擴大機上也經常可以看到輸入變壓器(從1994年以後),Model 302也不例外。在以往音響器材使用的變壓器不外乎幾種用途,最常見的是電源變壓器,其次是作為阻抗匹配(例如真空管後級的輸出變壓器)、放大級之間的交連或是唱頭升壓等等,在擴大機的輸入端使用變壓器的例子卻是非常少見。JRDG使用輸入變壓器的主要目的並非為了升壓,而是為了降低噪訊,這樣的結構先天上就可以排除RF雜訊的干擾,再者又可以把前級與後級電路的接地完全分開(前級連接在輸入變壓器的初級圈、後級則是接在次級圈),徹底排除了由於前後端器材接地電位相異而產生的噪訊。

有許多玩家們對「平衡式」的觀念仍有誤解,有些人說放大電路的正相和反相要個別獨立放大電路才叫所「真平衡」,而忽略了平衡式傳輸的基本目的其實是在於排除傳輸過程中的雜訊干擾。目前大多數平衡式輸入的擴大機都是採用一對電晶體、JFET作為輸入級,正相與反相信號分別送進兩個電晶體的基極(或JFET的閘極),藉此來打消傳輸過程中正相與反相信號線同時感應到的噪訊,這就是所謂的「共模拒斥」能力。問題就在於天下沒有兩顆完全相同的電晶體或JFET,差動電路上的兩顆晶體差異越大,共模拒斥的能力就越差。而Jeff Rowland在使用輸入變壓器的條件下,正相信號與反相信號同時接到輸入變壓器初級圈的兩端,此時若在傳輸過程中感應到噪訊,輸入變壓器初級圈兩端即會因噪訊而使電位產生等量的變化,由於是「等量」的緣故,初期圈不會因噪訊而產生電位差、亦不會產生電流,如此就「自然達到」排除共模雜訊的效果了,當然這種方式是完全可以排除差動晶體配對的問題,抑噪的效果自然也勝出一籌,唯一的缺點就是會提高生產成本。Model 302所使用的輸入變壓器是Lundahl的LL7902(每聲道一枚),原來的用途是在真空管機中做阻抗匹配之用,頻率響應為10Hz-100kHz(±0.5dB),性能真是相當不錯!

更有效率、更穩定、更安靜的電源
一般音響器材的電源供應,多半是使用變壓器、二極體橋式整流與濾波電容組成的電路結構,從整流後的電壓波形來看沒什麼大問題,但由於交流電壓的瞬間值高於濾波電容的電壓時,二極體才會倒通,使得輸入的電流波形變成近似脈衝波形的狀態,因此而形成諧波電流、造成功率因數偏低(僅0.6-0.7左右)的現象,即是有三成至四成的電力是無效的。目前300瓦耗電量以上的製品要通過CE認證功率因數需在0.95以上。為此,Jeff Rowland也採取相應的措施,那就是使用PFC(Power Factor Corrector,功率因數校正器)。

PFC可分為被動式與主動式兩種,被動式的製品是以電感與電容組成的網路降低諧波,但電容與電感的體積相當大。Model 302使用的則是主動式PFC,以控制晶片加半導體開關(大功率MOSFET)所組成,它的基本工作原理是在橋式整流之後,以電壓波形為準,調整輸出電流的波形與電壓相同,使得功率因數接近1(電能利用率趨近100%)。除了PFC以外,Model 302還做了一連串改善電源的措施,像是交換式電源供應器的Switching頻率一般都是在80kHz以下,Model 302採用的則是在120kHz-1MHz者,讓噪訊更遠離聲頻範圍;「Zero-Voltage, Zero-Current switching」技術則是讓本機的電源供電能夠達到高速化、定電壓化、高效率與低噪音的目標。

看到這裡,您應該可以瞭解Jeff Rowland是如何做出他們的Hi-End後級Model 302,這就像是組成NBA明星隊一樣,找最好的球員、用在最好的位置,而JRDG則是扮演著教練的角色,找最好的組件做最合理的應用,以實現他們對於一部性能優越功率擴大機的要求。
最后编辑天神
TOP
419#

想知道302的技术指标、声音取向等与以前的8T等有何不同,天神大哥和其他DX能详细介绍吗?有没有相关的中文网站呢?小弟实在是看不懂英文。谢谢!
TOP
420#

器材評論/劉漢盛


印象中Jeff Rowland的擴大機從來就沒有特別龐大的樂器或人聲形體,這也算是傳統。不過,光是音質音色與樂器質感的表現就足以讓我判定Model 302是一部傑出的後級。


在眾多Hi End音響製造商中,JRDG(Jeff Rowland Design Group)可說是少數不斷追求技術創新者。假若您有機會從1984年所推出的第一部單聲道後級Model 7一直觀察到最近所推出的Model 302立體後級,就會發現他家在這將近二十年,有許多堅持的不變,但也一直在追求新技術。不變的是什麼呢?不變的是徹底消除箱體共振的箱體結構與設計,還有主其事者對聲音的品味。變動的是什麼技術呢?包括電源供應、輸入變壓器的使用、功率模組的設計等。而過去這二十年所追求的技術革新則在最新推出的Model 302中集其大成。有關Model 302所使用的各項技術容後再秉,以下我想先就Jeff Rowland的所有產品做一個簡單的回顧,這可以幫助讀者們更深入的瞭解Jeff Rowland的產品設計哲學。

從幸運七號開始

Jeff Rowland的第一部產品是1984年12月推出的Model 7單聲道後級,我記得曾經問過Jeff,為什麼不是從1號開始而是從7號開始編號?他好像說7號是他的Lucky Seven,就這樣開始了Jeff Rowland的事業。7號厚重的面板與機箱、避免共振的設計,超大的電源供應等特點就一直成為Jeff Rowland後級的特點,往後不論型號、外表怎麼改,都脫不了這些原則。從7號之後,後級以奇數編號的方式一路往下編,5號、3號、1號等都是後級。7以下的奇數編完之後,92年1月又推出9Ti HC單聲道後級,大家對這四件式龐然大物應該記憶猶新。
9號之後,個位數的奇數已經頂天,Jeff Rowland旋即於同年7月改為偶數編號,推出Model 8Ti HC立體後級,從此後級的編號又一路以偶數往下編,相繼推出6號與2號,跳過4號的原因是因為中國人不喜歡4(與死諧音)。

1996年9月Jeff Rowland推出第一部綜合擴大機Concentra,97年為了AV市場,也推出M-6多聲道後級。比較大的改變是從1999年開始,Jeff Rowland一改原本龐大厚重的後級設計觀念,改採高品質交換式電源,而把後級設計成小巧精緻的模樣,不過機箱的堅固與避振觀念則仍然貫徹。當年6乱豢跉馔瞥鯩odel 10立體後級、Model 12單聲道後級以及Model 112立體後級。一直到今天的Model 302,高品質交換式電源已經成為Jeff Rowland後級的必要裝備。

注重環保

至於前級,最早的一部是1986年3月所推出的Coherence One,這種薄薄扁扁的造型設計就一直未改,不過機箱與作工卻越來越好。第二部前級是1989年推出的Consonance,這部前級到94年就停產。1990年2月,Jeff Rowland又推出另一部前級Consummate,同年11月又推出Consummate唱頭放大。到了94年8月推出Coherence前級,用以取代那二部前級。Coherence前級很長壽,一直到2001年才停產。不過,在1996年1月時,Jeff Rowland又推出Synergy前級迄今,11月又推出Candence唱頭放大迄今。目前,現役的產品計有Synergy Ⅱi前級、Cadence Phono唱頭放大、Battery電池供電、M-6多聲道後級、Model 10、12、112後級、302系列後級以及ConcentraⅡ綜合擴大機。

綜觀Jeff Rowland從1984年推出第一部產品迄今,最大的轉變就是後級體積變小了。為什麼後級體積會變小?這次CES我與Jeff在他的攤位上聊了一會,他說近來年他越來越感受到環保的重要,認為後級擴大機發出那麼高的熱量實在沒道理,這些熱其實就等於浪費了電能,而如果在比較炎熱的地區,使用者還要用冷氣來把這些熱能降低,這真是嚴重的浪費地球資源。在這種念頭驅使下,Jeff不斷尋找能夠用在Hi End音響上的新技術,希望能夠解決後級「熱」的問題。

找尋不發熱高效率解決方案

其實,Jeff也知道,要讓後級不發熱很簡單,現在的技術中就有各類放大線路可以使用,電源供應也可以採用效率很高、幾乎不發熱的交換式電源,但是一般市售交換式電源品質不夠好,B類、D類放大也不適合Hi End後級,要讓後級不發熱又能發出好聲這件事就一直沒有進展。直到幾年前,Jeff看到丹麥B&O推出 ICE Power功率模組之後,發現這就是他找尋多年的解決方案,於是著手設計新的後級。這種ICE Power模組是丹麥Henrik Technical University博士Karsten Neilsen從1980年代開始就在B&O的財力支持下所研發的,根據Jeff的說法,這種技術突破了傳統類比與數位擴大機的成就,是一種高效率的功率模組。它的應用範圍很廣,從Hi End音響設備到汽車音響、迷你組合全都可以使用,不過品質等級不同。有關Model 302內部所使用的技術,請看本刊技術主編陸怡昶所寫另文,在此不再贅述。

拿到這種功率模組之後,Jeff結合以前就用過的輸入變壓器、高品質交換式電源以及電源的功率因數校正系統(Power Factor Correction),設計出最新的300系列後級。300系列後級包括302二聲道後級、302/4(二聲道輸入、四聲道輸出)、304(四聲道輸入、四聲道輸出)以及最高級的301單聲道後級。301據Jeff說,301單聲道後級採用輸出變壓器耦合喇叭。如果真是這樣,這部單聲道後級肯定售價不便宜。

整體提昇

300系列後級與以前的後級、或其他廠牌後級相比,有什麼不同呢?Jeff說除了更環保之外,交換速度更快(一般交換速度約80kHz,300系列速度達120kHz-1MHz)、RF(射頻)與EM(電磁波)輻射更低、供應輸出級的電壓更穩定、真正做到Zero-Voltage、Zero-Current的電源交換。 按照Jeff的說法,300系列後級是他投入這個行業以來最滿意的後級。到底是否如Jeff所言,就由以下的評論來驗證吧!

聆聽Model 302時,我用過四對喇叭,包括KEF旗艦Reference 207、AER Momentum、Sonus Faber Cremona以及Revel F50。搭配的前級計有MBL 6010、Lexicon MC-12B、Linear Acoustic V MK3前級,訊源則用Lindemann CD-1SE。用過這麼多器材搭配,聽到後來會不會混淆呢?不會!因為我都會一面聽一面記下重點,最後要定稿時在將這些重點Review一次,這樣就不會混淆了。其中F50的速度反應最快,高頻段最甜;Momentum的音場規模最龐大;207整體最甜爽;Cremona小提琴與鋼琴木頭味最適中。

不必關機

在此,我有二點經驗要先提供給讀者們,第一個經驗就是當您在接駁喇叭線時,要非常小心,因為Model 302所採用的喇叭接線端雖然很牢固,但如果您不是用裸線接駁,很容易就會讓正負端短路。Model 302背板有此間代理商的警告,因為喇叭短路而導致的輸出模組損壞不在保證之內。我的作法是乾脆讓一個聲道的正負端分別接在二個喇叭線端子上,這樣離得遠遠的,保證不會短路。當然,如果在換喇叭線時先將電源關掉、接好後先仔細觀察是否短路,那就更保險了。第二個經驗就是Model 302根本不必關機,因為它的溫度很低,就算開一整天,散熱片也僅是微溫而已。而且,整天不關機還有個好處,那就是聲音比較好。真的!如果您等到要聽才開機,至少要聽個一個鐘頭以上聲音才會漸入佳境。所以我建議用Model 302時根本不必關機,事實上我用到現在,也一直都沒有關機。

與以前的後級表現不同

好了,該進入Model 302的聲音部份了!我對Model 302的第一個印象是:怎麼跟以前所聽的Jeff Rowland後級有這麼大的不同!怎麼個不同法?聲音的鮮明活潑感比以前突出,弦樂更甜更健康更有擦弦質感,鋼琴的觸鍵更有力更有彈性。讀者們不要以為這是因為搭配KEF Reference 207才有的結果,事實上在其他三對喇叭身上我所感受到的也是如此,尤其用AER Momentum來聽時,鋼琴音粒的規模感與權威感的確讓我印象深刻。當然,我還是要強調這是依照我腦海中留存的印象去比較的,聆聽Model 302時我並沒有借一部以前的Jeff Rowland後級來作比較。

或許是因為我一開始就聽「Hope」那張非洲南部爵士樂以及「記憶哈瓦納」(Buena Vista Social Club),所以Model 302的鮮明活潑特性格外令我印象深刻。您知道一件器材如果速度反應太慢,聽起爵士樂來一定很要命,尤其是「Hope」這張各式樂器與人聲齊備的爵士樂更是一大考驗。不說別的,就說最後一首一開始那一段的由弱漸強演奏表現就讓我對Model 302刮目相看,因為不僅強弱的層次清楚、樂器打擊接觸的質感清晰、暫態的反應也非常快。至於人聲則圓潤凝聚,中氣足而不軟調,這種「精氣神」俱爽的表現的確讓人耳目一新。至於「記憶哈瓦納」,更清楚的讓我感受到Model 302的活生感與暫態反應的確讓人滿意,因為如果這二種表現不足,您所聽到的「記憶哈瓦納」將是要死不活又嫌渾濁的聲音,完全享受不到清爽甜美泛音又豐富的美感。在此,Model 302除了清爽甜美、速度反應快之外,還提供了豐潤不單薄的樂器形體,使得整個音場顯出寬廣的氣勢。

必須享受到音樂的感動力

我知道台灣很少人擁有Accuphase那張精選CD,偏偏我又喜歡拿這張CD來測試音響器材。為什麼?道理很簡單,只要這張CD能夠讓我百分百融入音樂的感動力中,那就是一件好器材﹔反之就是不夠好的音響器材。也由於這張CD包括了各式的古典音樂,托大一點的說,光聽這張CD也大概可以論斷一件音響器材的十之八九了。
那聽Accuphase這張測試片時,Model 302的表現如何呢?溫潤、飽滿加上各項樂器該有的質感。我這樣說可能有點抽象,這麼說好了,當我在聽第一首馬勒「第五號交響曲」與最後一首馬勒「第一號交響曲」片段時,可以輕鬆的享受到很美的弦樂群擦弦質感以及光輝的銅管振動質感。而在聽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協奏曲」片段時,無論是小提琴獨奏或管弦樂伴奏的弦樂質感也都很棒。再來,聽鋼琴與人聲時,鋼琴的滾珠音粒感覺凝聚而有重量感,很像就站在三角鋼琴旁所聽到的帶有琴弦琴槌接觸質感的琴音。此外,無論男聲演唱或女聲演唱,他們的嗓音都不會有僵硬緊繃或金屬的感覺,這種活生生以「肉」做成的嗓音就是正確的嗓音。

接下來聽Red Rose那張「 Live」,整張CD裡的音質音色與樂器質感都非常棒,而且樂器與人聲的形體並沒有特別的龐大,而是健康自然的形體。其實,Jeff Rowland的擴大機印象中從來就沒有特別龐大的樂器或人聲形體,這也算是傳統。不過,光是音質音色與樂器質感的表現就足以讓我判定Model 302是一部傑出的後級。至於它的高中低頻段量感分佈是中庸平衡的,解析力與透明感等其他「音響二十要」也是不引人特別注意、但卻都有很高水準的表現。

其他都不是問題

評論Model 302的期間,聽過的軟體當然很多,但是限於篇幅,不可能一一評述。大體而言,我認為Model 302的聲音表現應該已經超過以前我所聽過的Jeff Rowland後級,它一方面鮮明活潑,反應快速;一方面又呈現很好的音質音色與樂器質感;更好的是聲音不緊繃不尖銳,保有以前Jeff Rowland擴大機的優點。老實說,唯一讀者要考慮的就是預算問題而已,其他都不是問題。寫到這裡,我心裡幻想著如果他家綜合擴大機Concentra也有這種聲音表現,那該不知有多好!

Model 302的外觀看起來與他家以前的大傢伙差不多,不過體積縮小了許多,但是重量仍有43公斤淨重。面板上那個藍色電源指示燈很小,不小心還會忽略。

Model 302的背板擁有二組四個喇叭線接端,您可以使用雙喇叭線,端子旁有RCA/XLR輸入切換。接喇叭線時要注意避免短路。

這張「Hope」到目前為止台灣好像都還沒有大量進口,實在可惜。無論是音響性或音樂性,它都是首選之一,而且也是測試音響器材的好幫手。只要您聽起來覺得堅硬刺耳,享受不到既Q又有彈性的低頻,那就代表您的音響系統還未達到「能聽」的地步。

焦點
音質、音色、質感俱佳,暫態反應快、聲音鮮明活潑,但卻又不會緊繃僵硬。由於散熱片熱度很低,可以整天開著不關機都沒關係,而且不關機聲音更好。

搭配建議
就我搭配過的幾對喇叭都沒任何問題發生,可見它的搭配性相當寬廣。可能是輸入靈敏度的關係,前級音量旋鈕要開大些音量才夠。


原廠公佈規格

晶體後級,每聲道300W(8Ω負載),4Ω負載時每聲道500W,XLR與RCA端子俱備,頻寬5Hz-60kHz±3dB,最大峰值輸出電流大於45A,動態範圍117dBA,THD+Noise小於0.05%,CCIF 內調失真小於0.002%,阻尼因數275,整體增益26dB/32dB,輸入阻抗40kΩ,共模拒斥率大於90dB,尺寸680×540×410mm(連包裝),淨重43Kg,參考售價:82萬(估计折实人民币售价在11万左右)

[upload=jpg]uploadImages/200451614554270517.jpg[/upload]
最后编辑天神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