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23456789» / 30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浅谈超距与侧滑(结论在130页) [复制链接]

101#

我不愿说的原因是因为jwang无耻、耍赖,死不肯承认他的狗屁静态曲线是剽窃切点弧线的。
怕他又拿着我的观点变换着法子来继续误导、忽悠网友。
现在留着他一个尾巴,让他不敢放肆。


你怎么还好意思讲!我的静态曲线是在负距之下,而你说负距下只有向外的侧滑力。

你看看我教了你多少。

1,指出你调方位角的方法不正确,而且一步步表示如何在示波器上调。
2,指出你调侧滑的方法不正确,并告诉你在示波器上应该看什么。
3,为你分析测侧滑力的信号。打破你的不正确的认识。
4,提示可用针压称来测侧滑,可惜你只死板挎贝而不动脑筋。

而你出了钱叫人画了圆圈,还顺带一些胡说八道到这里来贩卖。我说你还不如捐钱给穷困地区的老百姓,,也比叫人画圆圈并听些胡言乱语好吧!
最后编辑redsox 最后编辑于 2014-05-02 10:20:32
唱臂的调节及原理

http://www.hiendlife.com/x1/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8973&extra=page%3D1
TOP
102#

本人对无谓的口水战没兴趣,不会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的,所以说不明白就拉倒,大家所理解的东西都不同,怎么说也不会说到一块去的,没必要浪费大家的时间和论坛资源。。。如果Jwang知道正弦定理的话,就不会老是认为改变超距会改变这条红线了,而且也不会一个一个点地去画了,从他今天的回帖和画的图可以看出,他依然没有理解。。


虽然我这里引用了你话,但这也是同时对阿杰讲的。

科学研究中首要的和最基本的定理是:

不要胡编乱造。

阿杰那个曲线纯粹是胡编乱造。我问问你们这曲线和优化超距有何理论上的联系?根本没有!按他的定义,变化有效长度和补偿角,从而线上的每点都走切点,即循轨误差为零。那么你们来变化有效长度和补偿角,你们数数有多少个正切点存在?为什么这些正切点不可以作为你们调超距的标准而非得要在这条曲线上的切点?我打保票你们没人讲的出。这是因为那曲线完全是胡编乱造。

我在前面说多讲几句,我就是针对MyLP的。我在前面说,当我说变化,这包含了在不同的前提下,变化可指曲线的位置变化,也可指曲线形状的变化,也可指这两者同时的变化。变化超距而不变动其它前提,这曲线的位置就变化了。而位置对阿杰的优化至关紧要。因为他要看针尖轨迹和这曲线的间的距离来决定是否达到优化的超距。现在超距变化了,这曲线的位置也变化了,这个标准就成了毫无意义的东西。

我说这线上的每点都是循轨误差为零。你非的说,循轨误差的变化为零。你这样讲完全没意义。貌似在理论上深奥了,但实质是你不了解其中的关系式。这线必然经过两零点,在两零点上循轨误差为零。那么你说不变化,这不是全部的在这线上的点都为循轨误差为零!这么简单的逻辑推理都不清楚。而且你说在这点循迹误差的变化为零。这是很不严格的。变化为零也可以意味着存在循轨误差。而实际上在这些点上不存在循轨误差。
最后编辑redsox 最后编辑于 2014-05-02 10:26:15
唱臂的调节及原理

http://www.hiendlife.com/x1/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8973&extra=page%3D1
TOP
103#

原帖由 Real 于 2014-5-1 23:46:00 发表
啊杰的红线只出现过图,没见明确定义过,是不是圆弧,还不知。
M兄定义的红线(0点线)现实中存在吗???


如果我理解正确的话,是不是你想从圆弧上求出是否是圆形?
唱臂的调节及原理

http://www.hiendlife.com/x1/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8973&extra=page%3D1
TOP
104#

原帖由 开心果 于 2014-5-2 10:57: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consequence 于 2014-5-2 9:44: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开心果 于 2014-5-2 8:53: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consequence 于 2014-5-2 8:27: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开心果 于 2014-5-1 23:35:00 发表


这很容易,我来作张图给你看看。Real 看明白没有?不明白,我来解释。

最后编辑redsox 最后编辑于 2014-05-02 11:13:16
唱臂的调节及原理

http://www.hiendlife.com/x1/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8973&extra=page%3D1
TOP
105#

是的。和超距当然有关。超距变动了,内外零点位置也变,而这线必须相交于两零点。
唱臂的调节及原理

http://www.hiendlife.com/x1/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8973&extra=page%3D1
TOP
106#

他的思路是,实际的轨迹越接近这弧线。这样平均误差就越小。这是因为这弧线上的每点的循轨误差为零。

这样问题就来了。


1,超距变化,X变为Y,内外零点位置移动。标准没了。


2.我在前面说了,那么或许可看面积。图中黄色区域和蓝色区域。但是首先,要通过计算才能知道面积,其次,这面积是否代表了误差的变化?


3,接下的问题是为什么选这孤线上的切点,这和循轨的平均误差有什么联系?为什么不能选其它切点,比如Q?


最后编辑redsox 最后编辑于 2014-05-02 11:59:01
唱臂的调节及原理

http://www.hiendlife.com/x1/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8973&extra=page%3D1
TOP
107#

原帖由 阿杰 于 2014-5-2 12:13:00 发表
改变了超距,远离了红线的话,就代表你所设的超距误差变化大啦。
你不相信的话,就一点一点地画你的蜘蛛网来比较一下啦。


为什么Q点不行。在你的弧线上,变化有效长度和补偿角从而使得每点为切点,循轨误差为零。。在Q点上也可变化有效长度和补偿角而使Q点成为切点,循迹误差为零。

同时,这个Q点和你的弧线都不是实际可行的点和线。我可找出更多的Q点,这些Q点都更接近实际针尖轨迹,我把这些Q点连成一条线,我说这是调节标准弧线,为什么不可行?到底是你的对还是我的对?
最后编辑redsox 最后编辑于 2014-05-02 12:27:34
唱臂的调节及原理

http://www.hiendlife.com/x1/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8973&extra=page%3D1
TOP
108#

传统的计算方法中,根本不用另外找寻一条调节标准的弧线。针尖的轨迹就它的对比的弧线。这才是合理的唯一的。
唱臂的调节及原理

http://www.hiendlife.com/x1/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8973&extra=page%3D1
TOP
109#

哈哈,看看谁气急败坏了!
唱臂的调节及原理

http://www.hiendlife.com/x1/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8973&extra=page%3D1
TOP
110#

在前面,我讲了阿杰那条所谓的调节标准的曲线是完全没有理论和实际的证据来证明它的合理性。故是胡编乱造。到目前为止,没人可讲出为什这曲线可作为调节标准的理由。
但阿杰说:
改变了超距,远离了红线的话,就代表你所设的超距误差变化大啦。
你不相信的话,就一点一点地画你的蜘蛛网来比较一下啦。


这里说明阿杰根本不懂这红线的特点,就来瞎说。当超距变化了,这红线的位置也变了。其距离也随之变化。

他又说:
大家把我的红线过于复杂化了。
在确定了轴距和补偿角之后,他就是最佳运行轨迹。
对于使用者来说,只是一条以此数据运行的唱针的寻迹角度变化的参考线。


他这里又表明了他根本不懂。在这线上,每点的补偿角都是在变化的。这不是最佳运行轨迹,这对实际的支点臂来说是不存在的。

他又说,可以针尖运行轨迹和这条曲线间的距离来确定循轨误差的大小。那么这里我来看看这个距离是否能反映出循轨误差的大小。









这里我作了张图。在图中,我将不考虑最内圈以内的区域,这是因为这个区域是没有实际意义的。为了使大家看清楚,我按盘原始的比例关系作出图并加以放大。图中表明有四个不同值的超距,分别为w,x,y,Z。当这个超距从w增大至z时,其相应的区域有黄色区域,红色区域,绿色区域和蓝色区域。这些区域在内外零点的上下共有三个小区域。为了度量针尖轨迹和阿杰那曲线间的距离,我分别在电脑上度量了每个小区域的最大值,这个值按阿杰就是误差。

比如说,对于黄色区域的最大数值,既误差就为68.07mm,中间区域的最大值为4.17mm。底部区域的最大值为2.76mm。对于超距为w时,黄色区域的平均误差就为68.07+4.17+2.76。然而再把加总的数除以3。这就是平均误差。在这里虽只是三个抽样,但足以反映出当超距变化时,他所谓的误差(距离)的变化趋势。图中的数字都代表了不同超距下,这些距离,或按阿杰 ,即误差的数值。

下面的表中列出了我所有的数据,并且我画了图来表明超距变化和这些距离变化的关系。

阿杰并没说这个距离主要看最大距离还是平均距离。不管他要看什么,我都求出了最大距离(误差)和平均距离(误差)。

从下图可看出,当超距值越来越大时,相应的最大误差和平均误差都相应变小。也就是说,超距越大越好。





这个结论显然是不正确的。就是和他自己企图求出最优超距的想法也是相矛盾的。但这就是他要看距离的结果。这表明他跟本不了解这曲线。


按正确的,传统的计算方法 ,不是超距越大,循轨误差就越小。总之,他那个曲线根本就是胡编乱造!看他的那个距离是不可以作为循轨误差的标志的。

这个方法在实际中也是不可行的。首先,你无法精确地测量出这些距离。我在电脑中才可做到小数后两位。其次,我是放大了才测,虽然在电脑上测并不一定需要放大。但在实际中,这些距离可以是很小。无法测。那么从真观上否可给你的标志着平均循轨误差变小或变大了?完全不能!完全是这些个没有基本常识,又不具备理论知识的人在胡编乱造!
最后编辑redsox 最后编辑于 2014-05-04 05:17:25
唱臂的调节及原理

http://www.hiendlife.com/x1/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8973&extra=page%3D1
TOP
111#

原帖由 阿杰 于 2014-5-2 18:38:00 发表
原帖由 redsox 于 2014-5-2 9:24:00 发表
4,提示可用针压称来测侧滑,可惜你只死板挎贝而不动脑筋。



这个你就更无知了!!!
我教人用针压计,是让人知道自己使用的唱臂是使用何种方式的抗侧滑装置,你无知到连抗侧滑装置是动态变化的都不懂!!!
还敢拿自己的无知来说别人的事,可笑极了!
而且我已经拿出调好侧滑力的波


http://www.hiendlife.com/x1/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3494&extra=page%3D1
唱臂的调节及原理

http://www.hiendlife.com/x1/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8973&extra=page%3D1
TOP
112#

原帖由 阿杰 于 2014-5-2 18:38:00 发表
原帖由 redsox 于 2014-5-2 9:24:00 发表
4,提示可用针压称来测侧滑,可惜你只死板挎贝而不动脑筋。



这个你就更无知了!!!
我教人用针压计,是让人知道自己使用的唱臂是使用何种方式的抗侧滑装置,你无知到连抗侧滑装置是动态变化的都不懂!!!
还敢拿自己的无知来说别人的事,可笑极了!
而且我已经拿出调好侧滑力的波


http://www.hiendlife.com/x1/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3494&extra=page%3D1
唱臂的调节及原理

http://www.hiendlife.com/x1/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8973&extra=page%3D1
TOP
113#

我的观点是,如果按传统的计算,即我在前面提及的计算方法,超距完全不用调。但如果还是有朋友想看看超距变动,即有效长度变动会对循轨误差带来什么影响。那你即用不着来看阿杰的那些胡编乱造,更不用来看那两个即无知又低能的丑陋的表演。可以去我介绍的网页来计算。简单,准确,科学。其理论基础就是1938年Lofgren提出的。


http://www.hiendlife.com/x1/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8973&pid=316763&page=42&extra=#pid316763



这才是优化超距!!

看来我又教了阿杰一手。
最后编辑redsox 最后编辑于 2014-05-04 07:11:28
唱臂的调节及原理

http://www.hiendlife.com/x1/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8973&extra=page%3D1
TOP
114#

原帖由 富盛 于 2014-5-4 19:44:00 发表
ROCK,这是胡乱删帖改贴之过!!

早说过JWANG不可用,到现在还死不改悔。这是他自找的,怨不得他人。

请看他的设计:



你懂什么?象你这样的人懂的话,拾垃圾的都可设计人造卫星了!你的本事就骂人和撒无赖。
下面是美国专利2765864中的设计。






这是1959年美国AES上的论文中的设计。



这是作者的教育背景。











最后编辑redsox 最后编辑于 2014-05-05 02:04:35
唱臂的调节及原理

http://www.hiendlife.com/x1/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8973&extra=page%3D1
TOP
115#

在阿杰的循轨误差的概念中,循轨误差是那个曲线至实际针尖运行轨迹间的距离。也就是说,误差是个距离的差。这个完完全全是错误的。


循轨误差是个角度。而不是距离。
我将会来讲什么是循轨误差,其引起的后果是什么。
唱臂的调节及原理

http://www.hiendlife.com/x1/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8973&extra=page%3D1
TOP
116#

请问这个美国专利2765864跟你设计的声短路低频发生器有什么共通之处?


这就是因为你不懂,懂的话就不会这样讲了。连Wisdom Audio都认为这是他们设计的先驱。如果你仍不买账,在这帖完事后,我可以和你就这个四分之一波长的转输式音箱进行讨论。
唱臂的调节及原理

http://www.hiendlife.com/x1/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8973&extra=page%3D1
TOP
117#

原帖由 富盛 于 2014-5-5 2:19:00 发表
看不起捡垃圾的不是什么好垃圾!!





这是人生攻击,请这里版主处理。
唱臂的调节及原理

http://www.hiendlife.com/x1/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8973&extra=page%3D1
TOP
118#

原帖由 富盛 于 2014-5-5 3:14:00 发表
我正式向垃圾道歉,因为用垃圾来形容某君,简直就侮辱了垃圾。

我忏悔。


再次向这里版主提出。这是这二次人生攻击。请处理。
最后编辑redsox 最后编辑于 2014-05-05 03:38:32
唱臂的调节及原理

http://www.hiendlife.com/x1/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8973&extra=page%3D1
TOP
119#

在阿杰的循轨误差的概念中,循轨误差是那个曲线至实际针尖运行轨迹间的距离。也就是说,误差是个距离的差。这个完完全全是错误的。循轨误差是个角度。而不是距离。
我这里来讲什么是循轨误差,其引起的后果是什么。

在前面,我已经作了一图表明什么是循轨误差。见下图。







这图比较抽象,但它清楚地表明了循轨误差的概念。为了帮助理解,我这里再上一图。它比较形象地表达了循轨误差的概念。一个臂在从外圈向内圈运动时,它会和音轨相交。但只有在两点上它是相切。既它和音轨间的夹角为0度  。在0度这点上,我们称为零点,其循轨误差为零。


图中黑线都是切线,红线是唱针的中心线。这个中心线和切线的夹角就是循轨误差。


上面我们所说的音轨都是抽象化没有信号的音轨。简单说,就是简单的圆弧线,或者说是具有信号音轨的中心线。那么,在带有信号的音轨上是怎么样的呢?看下图。







这里有两种状况。先看图中上部。臂摆动幅度的角的中心线和音轨相切,这时循轨误差为零。这时臂可较好地读出这个正弦波。但是在实际中,这种状况只有在两零点上存在。再看图中的下部。由于臂摆动的中心线和音轨不相切,这样就形成了角a,假定为3度。这个角度就是循轨误差。

那么,这个循轨误差对信号输出有何影响?看下图。







图中有个原始的正弦波。当循轨误差存在时,一般来说,它会产生一个二次谐波失真。在实际的输出中,这两信号复合,输出就为带有二次谐波失真的复合信号。图中是红线。这个信号带有失真。这就是循轨误差导致的结果。这里我这样明确地指出这个失真也就为用示波器调节循轨误差优化指明了大方向。我想我这里又教了阿杰一个新招。

再回头来看看阿杰的循轨误差概念。他的所谓循轨误差,即距离大小和我这里讲的循轨误差的基本原理没有任何关系。

首先,这里正确的循轨误差应是个角度,而不是一个距离。把循轨误差说成是距离是大错特错的。

其次,正确的循轨误差的标准是隐藏在针尖轨迹线中的。它的有效长度不变,只是补偿角变化。而阿杰的则是有效长度变化,补偿角变化。如果这两点都可变化,那么我们将会有无数条的标准 ,这就变成了胡言乱语了。

最后的结论是很清楚。对于LP理论来说,从1938年Lofgren建立其基本的方程式后,这个循轨误差的理论就是个定论。阿杰或他人想用这个所谓的标准曲线来替代这个理论,或者说这是种科学的新理论完全是胡编乱造。就从实际的调整来说,也是毫无意义。为什么?我在前面说了。如果说,阿杰认为有实际意义,我愿看看这个调节的过程。但我可以说,这是不可能的。这是因其理论依据就是根本错了。
最后编辑redsox 最后编辑于 2014-05-05 07:19:21
唱臂的调节及原理

http://www.hiendlife.com/x1/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8973&extra=page%3D1
TOP
120#

原帖由 阿杰 于 2014-5-5 6:14:00 发表
佩服你可以拿出这么多的歪理来证明一个正确的观点是错误的。
我的红线上每个点对于轴心和支点都是67.6度,你不是会画蜘蛛网吗?
那就在我的图上比划比划,看看是否距离红线越远,角度偏差越大?
记得是在天藏唱臂的图上哦!


我前面已经帮你做了。我是变动了超距,但你硬说要变动轴距,没有问题。我可以来变动轴距。我对所有变动超距所说的,对变动轴距也同样适用。这条曲线是荒唐的,没有任何理论基础来支持的。

我这里讲的不是我的发明。是基本的原理,正确的原理。

你的作图能力极其差。你以为我看不出!不信你自己画个上来。还无所谓谓讲我。
最后编辑redsox 最后编辑于 2014-05-05 07:04:08
唱臂的调节及原理

http://www.hiendlife.com/x1/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8973&extra=page%3D1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