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89101112131415» / 98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浅谈超距与侧滑(结论在130页) [复制链接]

221#

原帖由 redsox 于 2014-4-19 7:42:00 发表
我建议你去极品看看那两个帖子。看看我有关这个侧滑力静态曲线的概念是如何发展出的。阿杰明明想错了,没人可以指出他错在哪里直到我。从阿杰的知识水平来说,他不会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他只当大家面上嘴硬,心里对我不服不行,撒些花招来唬弄不深刻了解这个问题的人。他喜欢思考,但缺点才气和思考问题的敏锐感。有点我得感谢阿杰,就象我在极品说过。本来我想说说就完了。他们硬把我激火了,真的动手了做了实验。一旦动手我就发现了这个静态曲线。


从去年发帖到现在,我一直强调切点和切线的方向,我的第一个图上就已经反应出来了,我还原封不动地照搬过来。
你现在已经承认了专家的观切线与支点的合力形成了侧滑这个观点,还敢说有错?
现在还敢不敢大声地说:“超距不形成向心侧滑”???!!!
虽然你们针对的是支点臂正常使用时所不存在的两个点,但上面的三个点却清清楚楚地画上了切线方向以及与支点的合力方向!!!
反观Jwang,明明弄不懂切点切线,却拿出了一大堆错误的观点来质疑,最为搞笑的是在我的老点下,自己亲手做实验否定了自己的观点,虽然他以为把有效长度搞成轴距-1cm就可以瞒天过海,最终被指出唱臂停留在他根本不认同、也弄不懂的切点上!!!
在难以自圆其说的情况下,百般狡辩地弄出了一大堆屁话,绞尽脑汁地称那个是“静态曲线”。
其实说穿了,那个明明就是没有侧滑产生的切点弧线!!!
jwang这样一说就马上穿帮了,更显得他根本就不懂了。
说起那个视频,明明知道-1cm与-2cm的实验差异,偏偏就选择了在唱片记录信息范围内,向外侧滑不太明显的-1cm,还狡辩说超距最大可调范围是+1cm。
什么居心???!!!
对于这样一个为了自圆其说、不惜误导甚至欺骗广大网友的人来说,不管他的水平如何,他的话还值得相信吗?
更何况168是藏龙卧虎之地,他的水平如何大家自然也心中有数。
QQ图片20140326200559.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4/4/19 17:29:20 上传)

QQ图片20140326200559.jpg

TOP
222#

回复 220# Dr kuang 的帖子

多谢你的意见,我只是认为它等效,意思是相关,或成一定比例关系。

如果能确定摩擦力作用,即使两只光碟的摩擦系数也不同啦,不能作调整依据是肯定的。
如果有网友能否决两者没必然的联系,所有由光碟实验和几何论证就肯定与Lp运动无关。
如真实的并不是坏事!!说明我们的Lp调整还有空间!!
TOP
223#

原帖由 redsox 于 2014-4-19 9:34:00 发表

切刀的角度一般是从91度至95度。但Risch提倡92度。他认为92度是个比较可靠的适应比较广的。牛仔有兴趣可自己去看。

这里是探讨侧滑与超距,还想卖弄你的“特异功能”?
我有机会开第二、第三篇的,有的是机会给你献丑。
因为在168上,将你这些“特异功能”通称为神棍。
最后编辑阿杰 最后编辑于 2014-04-19 17:45:57
TOP
224#

原帖由 Dr kuang 于 2014-4-19 17:13:00 发表
用光面碟调整抗侧滑力是一定不准的,建议不要急着发表见解,还是耐心点等杰哥讲解如何精确量化测量和调整抗侧滑力吧。

当大家还不求理解原理、沉醉于咬文嚼字的争吵中,就先让他们吵个够吧。
TOP
225#

回复 221# 阿杰 的帖子

现还停留这个不同的名称没必要。

事实天藏的图一出,不做实验就能猜测到结果。如我还能应用高版本CAD(现没法装低版了)也不用等天兄帖图了。这不过稍微的几何知识。
TOP
226#

如把描述改为:只有不在切线轨迹上(静态曲线),必受到侧滑力

还有问题吗?
TOP
227#

回复 225# Real 的帖子

事实上天藏的图出了一整天,我都热烈鼓掌了,但大家都没去理解。
我的原理补充图出来之后,大家仍为一些无谓的名称吵个不停。
一直不上那个没有争议的原理图,就是看看大家对于我的切点与切线方向的观点能否理解。
结果天藏大侠做到了。
我相信稍后拿出来的超距设计原理图,第一个明白的肯定也是天藏。
TOP
228#

原帖由 Real 于 2014-4-19 17:52:00 发表
如把描述改为:只有不在切线轨迹上(静态曲线),必受到侧滑力

还有问题吗?

正切时切线方向与支点的合力为零,这个就是定义。
那个就是切点(集合)弧线,在弧线上任意一点与轴心以及支点的夹角都等于90度,也就是任意一点都是正切。
什么“静态曲线”完全是某人白日做梦忽悠出来的!
最后编辑阿杰 最后编辑于 2014-04-19 18:01:56
TOP
229#

回复 227# 阿杰 的帖子

请进入下一环节
TOP
230#

回复 229# Real 的帖子

为了避免某些人的找茬,我要先组织好文字、画好图。
TOP
231#

极品那个帖子是去年发的,这里的所有争吵的内容,我在那个帖子上都曾见过,呵呵。
所以我原封不动地发过来,就清楚地知道,大家一定会放着支点臂上正确的那个超距点不说,偏要拿只凭想象,现实中很少见的那两个点来说事。
这样做并非是误导大家,而是让大家探讨清楚,针尖在负距时的运行轨迹,顺便看看大家是否真正理解那条切点弧线!
因为只有明白了其相关原理,才能完全理解超距设计图。
TOP
232#

有些人不知道怎么搞的,整天往自己脸上贴金...呵呵。
倾谈音响 品味音乐 www.hiendlife.com,极品人生.
TOP
233#

从切点弧线的定义上看到,当针尖沿着切点弧线运行时,其针尖处于正切点、针杆处于切线、侧滑为零、循迹角变化为零。
是最理想的运行弧线。
但事实上两个不同半径的圆弧,最多只能相接近,不可能完全重合。
其最佳的定义是两条弧线在唱片信息范围内最接近、相邻的部分的面积最小,也就是下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最小。
从唱针负距运行轨迹来看,虽然存在着一个绝对的正切点,但整个范围内误差较大,即使使切点交汇处于唱片信息的中间,其外圈和内圈的误差也很大。
有效长度等于轴距时(也就是你们所说的零距),其误差就更大了。
QQ图片20140326184112.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4/4/19 19:05:35 上传)

QQ图片20140326184112.JPG

TOP
234#

原帖由 consequence 于 2014-4-19 18:46:00 发表
有些人不知道怎么搞的,整天往自己脸上贴金...呵呵。

你整天不分青红皂白的袒护那个忽悠网友的人,对极品是没什么好处的。
TOP
235#

原帖由 Real 于 2014-4-19 17:35:00 发表
多谢你的意见,我只是认为它等效,意思是相关,或成一定比例关系。

如果能确定摩擦力作用,即使两只光碟的摩擦系数也不同啦,不能作调整依据是肯定的。
如果有网友能否决两者没必然的联系,所有由光碟实验和几何论证就肯定与Lp运动无关。
如真实的并不是坏事!!说明我们的Lp调整还有空间!!
等效都不行,一个是光面,摩擦力来自底部,一个是V型槽,摩擦力来自两侧和底部,现在底部摩擦力也在198楼被R同学否定了,哈哈,也就是说R同学已经自己肯定了自己的实验结果与黑胶唱片无关,哈哈
留声机脑壳淘宝黑胶唱片店http://shop102175991.taobao.com/
网络室内设计http://www.shejiben.com/sjs/1126466/case/
TOP
236#

原帖由 阿杰 于 2014-4-19 19:09:00 发表
原帖由 consequence 于 2014-4-19 18:46:00 发表
有些人不知道怎么搞的,整天往自己脸上贴金...呵呵。

你整天不分青红皂白的袒护那个忽悠网友的人,对极品是没什么好处的。


呵呵, 多谢你的意见.
倾谈音响 品味音乐 www.hiendlife.com,极品人生.
TOP
237#

回复 235# 无难 的帖子

1兄是发烧友提出V与光面碟不同就足够別人找论据去证明它了
2从签名档可看出,兄是业內,可否用具体真实去否定它呢?
TOP
238#

原帖由 阿杰 于 2014-4-19 19:06:00 发表
从切点弧线的定义上看到,当针尖沿着切点弧线运行时,其针尖处于正切点、针杆处于切线、侧滑为零、循迹角变化为零。
是最理想的运行弧线。
但事实上两个不同半径的圆弧,最多只能相接近,不可能完全重合。
其最佳的定义是两条弧线在唱片信息范围内最接近、相邻的部分的面积最小,也就是下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最小。
从唱针负距运行轨迹来看,虽然存在着一个绝对的正切点,但整个范围内误差较大,即使使切点交汇处于唱片



请问: 这条"切点弧线" -- 到底是一条曲线还是一条圆弧?
倾谈音响 品味音乐 www.hiendlife.com,极品人生.
TOP
239#

原帖由 中山张 于 2014-4-19 10:36:00 发表
原帖由 consequence 于 2014-4-19 10:01:00 发表
其实你早讲一声就不会这么多争议...但我讲的平面几何切线你也一点都不懂...


怎知道你们不清楚切线关系,后来通过看你们的讨论才发现。怎么不明你所讲的平面几何关系,但黑胶上有很多东西


你看阿杰先现在不是用平面几何说明他的理论吗...
倾谈音响 品味音乐 www.hiendlife.com,极品人生.
TOP
240#

回复 238# consequence 的帖子

前面的都白说了。
正是这样的理解能力,我放弃了在极品说下去的原因。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