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23456789» / 30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浅谈超距与侧滑(结论在130页) [复制链接]

101#

回复 440# redsox 的帖子

我已经在408楼回答了你了,气急败坏看不见?
在这里你还选择性失明?
168的网友眼睛雪亮的很!!!
最后编辑阿杰 最后编辑于 2014-04-21 20:08:31
TOP
102#

原帖由 redsox 于 2014-4-21 19:44:00 发表
这个侧滑力静态曲线是由实验和理论上得到支持的。如果不理解,没问题,你知道哪里找到我,我们可继续讨论。我现在想看看阿杰是如何来教人调侧滑的。


我希望你分清什么是圆弧,什么是曲线。
冇学会走就要学跑?
会摔死的!
TOP
103#

给了一个提示你了,还那么笨的话,需要给第二个吗jwang?
TOP
104#

原帖由 redsox 于 2014-4-21 19:44:00 发表
这个侧滑力静态曲线是由实验和理论上得到支持的。

在实验上我理解,因为是我教你做的。
但理论上呢?
你还没有说是如何画出来的哦。
我看你还是别撑了,乖乖地摔一回吧,哈哈。
TOP
105#

原帖由 consequence 于 2014-4-21 19:09:00 发表
最好找幅清晰明了的图,可以说明零距,超距,和负距的,坦白地讲,到今天为止还很迷糊。

我在153楼的图已经很清晰地表达出来了。
以切点(零距)弧线为分水岭,
超越这条弧线的就是超距,向心侧滑。
小于这条弧线的就是负距,向外侧滑。
沿着这条弧线的任何一点都处于正切,侧滑为零。
这里讨论的是侧滑力的方向,亮点就是方向!(只有三种形式,我在第一个示意图都已经清楚地标出来了。)
其他的标注和理解有争议的都可以包容。
TOP
106#

原帖由 Real 于 2014-4-21 20:42:00 发表
主要这与百度的不同,产生不少歧义

问题在于大家都是以支点为半径来考虑,根本就没有真正理解过我第一个示意图的含义。
TOP
107#

原帖由 牛仔 于 2014-4-21 22:28:00 发表
原帖由 Real 于 2014-4-21 22:23:00 发表
原帖由 牛仔 于 2014-4-21 22:17:00 发表
这才叫传统。伸缩可不是这样吧?


等等啊杰继续开讲吧!!!
等他干嘛?前面他已讲了,意思是用伸缩原理在支点臂达到直切效果。这样理解对吗?

非常对。
TOP
108#

无难兄你没有看明白我的切点弧线的作用没关系。
如果你在123楼的图能够配上该轴距上循迹角变化为零的轨迹线的话,就可以马上直观地看到你所设的超距其循迹角度变化是否较小了。
自然也不会受到质疑。
我的切点弧线就是在负距下的循迹角变化为零的轨迹线。
最后编辑阿杰 最后编辑于 2014-04-21 23:03:23
TOP
109#

回复 508# redsox 的帖子

我一直问你是什么概念?
是怎么画出来的?
TOP
110#

回复 502# 天藏 的帖子

天藏兄正解。
那个jwang是故意找茬,居心不良。
TOP
111#

回复 509# Real 的帖子

原理上讲明白了,就算是随手画的图,我都能理解。
如果是剽窃回来的东西,就算是百分百的复制,也照样知道他不懂!
这是原则问题。
何况他只是照猫画虎,这样都可以忽悠人,唉。
TOP
112#

我在153楼已经上了无可争议的侧滑力方向的示意图,并一直坚持到233楼阐述切点弧线对于衡量无补偿角时唱针在唱片信息范围寻迹角度变化的重要性,有多少人能看明白?
又是那些人一直在干扰帖子的发展?
TOP
113#

原帖由 阿杰 于 2014-4-19 19:06:00 发表
从切点弧线的定义上看到,当针尖沿着切点弧线运行时,其针尖处于正切点、针杆处于切线、侧滑为零、循迹角变化为零。
是最理想的运行弧线。
但事实上两个不同半径的圆弧,最多只能相接近,不可能完全重合。
其最佳的定义是两条弧线在唱片信息范围内最接近、相邻的部分的面积最小,也就是下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最小。
从唱针负距运行轨迹来看,虽然存在着一个绝对的正切点,但整个范围内误差较大,即使使切点交汇处于唱片

切点弧线非常重要,他是没有补偿角时的最佳的、最标准的运行轨迹。


有了他做基准,有效长度在轴距内的任何长度,其循迹角度误差变化就一目了然了。


我再上一次图,在交叉点上误差为零,越接近切点弧线其误差越小。

阴影线部分的面积也代表了他的误差程度。




69412314012041.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4/4/22 16:36:59 上传)

69412314012041.jpg

最后编辑阿杰 最后编辑于 2014-04-22 16:38:53
TOP
114#

从弧线定义来看,两个不同半径的弧线重叠,最多可以有两个相交的点。
用基准线来比较的话,就意味着有两个完全正确的点。
既然有效长度小于轴距时,唱片信息范围内只有一个交点,那也意味着那两个交点会落在超距上。
正确设置超距的目的是使唱针在唱片信息范围内循迹角度变化最小,所带来的向心侧滑仅是他的副作用。
调整过超距的网友都会知道,他跟内零点和外零点(也就是A、B点)以及轴距、补偿角有直接的关系。
最常见的超距尺就是苏尔唱头所附送AB尺了。
是否随便拿起一张超距尺就可以准确地设置超距了呢?答案是否定的。
那如何直观地知道唱臂、唱头和唱盘的超距设置是否较佳呢?
这就是我要说的超距设计图了。
TOP
115#

首先要说明这个设计图是一位autocad高手画的,有效长度、轴距以及补偿角度是互为函数关系。


设计知识的信息量很大,我只是稍有理解而已。


下面的图是以天藏兄给出的唱臂数据来设计的,因为我希望他能够第一个看得明白。


红线是90度减补偿角所对应的弧线,也就是说唱针能够沿着红线轨迹运行的话,其循迹角度变化为零。


蓝线是以15mm超距运行的实际轨迹图。


从图中可以直观地看到,两条弧线相交的就是外零点和内零点。


内零点以内的基本上都没有记录信息了。


除了最外圈的角度变化稍大一点外,几乎整个唱片信息范围内唱针循迹角度变化在1.5度以内了。


无论AB点之间的距离增大或者缩小,超距增大或缩小,其循迹角度的变化范围都只能增大了。


这里得出了一个结论:每一个有效长度都对应了一个较佳的超距。


随便拿超距尺来设置超距的朋友,看到这个设计图是否感到汗颜呢?


未标题-1.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4/4/22 17:25:41 上传)

未标题-1.jpg

TOP
116#

回复 530# 无难 的帖子

嘿嘿,汗颜了吧。
补偿角呀。
TOP
117#

回复 531# consequence 的帖子

是67.4呀。
图已经很直观了,就这支唱臂的有效长度来说,有比15mm更佳的超距吗?
TOP
118#

超距的数字是多少不是问题,最关键是看两条弧线的重合度。
TOP
119#

回复 538# consequence 的帖子

你三个标准其实都是同一个数据的不同表达方式。
我之所以说较佳而不是最佳,是因为还可以分为外圈优化和内圈优化。
TOP
120#

上面的设计图内零点离轴心距离较小,摆明就是内圈优化。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