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23456789 / 9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我最喜欢的三位指挥大师(内容已更新) [复制链接]

101#

KUANG版,有SZELL的门德尔松小协的LP吗?
TOP
102#

KUANG版,ORMANDY这张门德尔松小协也是我梦寐以求的,还搞的到吗?
TOP
103#

小克 在 2003-9-16 1:26:10 发表的内容
不介意。这种讨论好玩。
CD作为一种高度保真、科技含量较高的声源载体,理所应当是和立体声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然而一大批杰出的指挥家、演奏家、歌唱家及演奏团体偏偏生活在立体声尚未诞生的时代(50年代之前),他们的绝大多数录音都是单声道,且音质不良,对听惯了高保真立体声唱片的乐迷们来说,的确不好接受。但如果因此而拒绝聆听、购买、收藏这类老唱片,那就大错特错了,这样做的结果是把一大批优秀的演绎拒之于门外,在本世纪最伟大的指挥家、演奏家、歌唱家面前人为地树起了一道障碍!要知道这些单声道老唱片中的“宝贝”实在太多了,可以说其中包括了20世纪最精彩演绎的三分之一以上!这些老唱片是和克莱斯勒、布什、施纳贝尔、柯克托、卡萨尔斯、季雷金、海飞兹、梅纽因、福特文格勒、巴克豪斯、托斯卡尼尼、尼基什、门格尔贝格、库基维茨基、蒂博、埃尔曼、福尔曼、皮雅蒂戈尔斯基、布莱恩、卡鲁萦、夏里亚宾、卡拉斯及布什四重奏组、布达佩斯四重奏组、“黄金”三重奏组等光辉灿烂的名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在这些老唱片中甚至可以听到格里格、萨拉萨蒂、约阿希姆、拉赫马尼诺夫这样一些作曲和演奏大师演奏自己作品或他人作品的珍贵录音!在这些大师当中,有的全部录音都是单声道;有的虽然赶上了立体声时代,但其技艺已走下坡路(如梅纽因),要领略其风采,仍旧要听早先录的单声道唱片。说到音响效果,四五十年代的录音完全可以接受,有的唱片还颇为“发烧”呢;二三十年代的录音背景噪音较大,层次不清晰、音场也较窄,但还可以忍受; 20年代以前的录音则就需要有点“耐心”了。从录音内容上讲,单声道录音对器乐独奏、室内乐影响不算大,而对交响乐、歌剧的影响就很明显。此外,录音室的录音要好于现场录音。总之,假如你是个真正的爱乐人就不应该排斥单声道唱片。想一想:如果我们不听克莱斯勒的那些老唱片,我们对这位天才演奏家的认识就只能永远停留在音乐辞典的介绍上;而不听梅纽因三四十年代的录音,又怎么知道什么叫神童!


       这里小克朋友提出了一个很值得深思的问题:应该怎么对待文化的积累。
    谁都知道,如果把以前过去的历史都掌握了——这是最好的。不过大家都明白,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这学期选了一门关于历史的课。在引言里老师讲了一个很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我觉得和这里的关于历史录音问题很相近。他说,历史学的一个研究方法就是吸取历史里的经验,联系现在的情况,对历史的发展做出一个评估。这里涉及两个要点,一个是要去了解过去,一个是观察现在,两者都很重要。不过问题在于,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遗留下来的有用的信息量以惊人的加速度增加着(好比说如果想了解炎黄二帝几百年时期,只有寥寥的《诗经》《尚书》等几部薄薄的资料;而如果想了解19世纪英国的工业革命的情况,恐怕相应的资料已经可以塞满一个中型的图书馆了)。于是现在的历史学研究,便得异常纷繁复杂了——要清楚地学了解过去,就得大量占用了解现在的时间,造成“顾得了头时顾不了尾”的尴尬情形,从而历史学里派生出专门研究不同的古代时期的各种分支。
    对于现在这里具体的历史录音来说,我不太敢说唱片的发明意味着音乐信息的“大爆炸”开始,但是无疑作为工业革命产物的唱片提供给人们的信息量之大,是史无前例的。以往如果一位艺术家要达到世界文明的程度,要靠十几年的艰辛的世界巡回演出;而唱片一出现,不管是单声道还是立体声,货运飞机不到半天就可以飞跃大洋,把声音带到世界上任何地方。所以在20世纪上半页,“世界级大师”的数量已经是相当多了,战后迅速发展的货运业更促进了这一趋势。并且以后这个趋势将会延续下去,所以对于我们来说,可能就已经要面对“太多东西要听”的情形。于是我们也将面临类似历史学研究那样的“困境”——尽管我们都知道历史留下来的精华肯定是绝对好的,但问题是这些精华数量太庞大了,并且新的精华越来越多,我们是否应该要忍痛割爱,稍微抛掉一些包袱,轻装前进?
    于是我的意见就是,对于历史录音,一些的确公认的很重要很重要的名演,仔细欣赏、理解是绝对必要的;个人爱好专门收集历史录音也无可非议,但是这种做法不能扩张到所有人头上,因为洋洋几百年的古典音乐演出艺术精华不可能永远束缚在1900到1954年这短短50年单声道录音期间(尽管我知道这段时期的确有很多大师活跃着),也不可能大部分都集中在这个时期——否则的话,这种现象是绝对不正常的。其实我们仰慕大师,里面有一个原因是他们离我们的活着的年代有点远;现在和我们一起或者的艺术家,因为我们太容易了解(或者见到)他们了,没了距离感,因而与我们印象中的“大师”这个概念有出入。举个例子,大家很熟悉的牛顿,在19世纪就已经被人们像拜神那样尊敬了;而大家现在同样很熟悉的高斯、黎曼等人,在19世纪末人们只是当他们是很有天分的科学家而已,他们离“神”的地位还有一段距离;但到了现在,我们都已经把上面所有人都视为“老一辈大师”了,同起同坐了。
     因此说立体声录音时期、数码录音时期大师数量、质量比不上单声道时期的,这可能还要多过几十年才能下定论。要知道,我们现在想象中的大师们,他们当初也是花了几十年才上升到我们现在认定的“大师”级别。单声道时期的大师,其实当时他们头上还录音没发明之前的没留下录音的众多大师的名气压着,只不过时间久了,我们这几辈爱乐者对于没留下录音的“传说中”的大师很难追寻印象了,于是很自然的,幸运的头几批留下单声道声音的前辈大师就承担了这个重任。
    于是我最后的意见就是,多给一点耐心,暂时先不要把已成为确定历史的事物和“有待成为、准备成为历史”的事物作比较,这是研究历史的一个大忌。现在我们无法比较,不要紧,这个工作可以留给后人去做——因为这个是着急不了的。只要我们知道一个事实:人类社会历史事实说明了,不管哪个国家哪个时期哪个行业学科,都不会出现“人才”稀缺的现象,并且分布几乎是平均的。就连我们印象中很黑暗的欧洲的中世纪,社会各方面都有很厉害的发展,只不过现在业余的宣传都把注意力放在渲染“黑暗”的方面上去迎合读者的猎奇心理。所以说,我任何时候对于古典音乐的演出艺术,都是抱着乐观态度的,并且我的乐观与否,与古典唱片业销售业绩是无关的。
    最后说一句:我上面说这么多话,绝对不是指要完全排斥历史录音。
最后编辑felixcat
TOP
104#

请推荐经典录音,最好有图。我帮你一张波姆的。
这张巴赫豪斯的勃拉姆斯的《第二钢协》可能可以和霍洛维兹的柴一并称为历史上“最伟大的钢协录音”。[upload=jpg]uploadImages/200391620392388845.jpg[/upload]
TOP
105#

太BEAUTIFUL了
TOP
106#

我喜欢的又被你说中一位!
TOP
107#

小松 在 2003-9-16 21:40:00 发表的内容
忘说一重要协奏曲指挥Charles Dutoit(迪图瓦)
前面本人贴的老柴的钢协就是他指挥的。

这张是本人的至爱:
[upload=jpg]uploadImages/200391621524045125.jpg[/upload]
TOP
108#

被忽略得最彻底的歌剧大师是莱恩斯多夫,他在60年代是RCA最重要的歌剧指挥家,著名的歌剧作品很多都留下了录音(其中好多是由莱顿执刀),但RCA在后来发行CD时,很多都没有发行。
[upload=jpg]uploadImages/20039162011721395.jpg[/upload]
TOP
109#

协奏曲
TOP
110#

有些手懒,呵呵。阿巴多的:
[upload=jpg]uploadImages/200391620524695046.jpg[/upload][upload=jpg]uploadImages/20039162053496158.jpg[/upload]
TOP
111#


康德拉辛我只听过这张
TOP
112#

歌剧我更喜欢伯宁吉的
和他坚决不把自己的照片放到唱片封面的作风,(当然,他也比较帅的),与老卡的风格正相反
TOP
113#

巴比罗利,卡洛斯克莱伯,科林戴维斯。
小克莱伯似乎只有一部协奏曲录音?
TOP
114#

[upload=jpg]uploadImages/200391622113626922.jpg[/upload][upload=jpg]uploadImages/200391622114691431.jpg[/upload]

其实DORATI也不错!
TOP
115#

lld2x1515 在 2003-9-16 22:32:18 发表的内容
可我还是觉得SZELL的黄金时代是在CBS

我觉得在EMI更出色。
TOP
116#

上面那张是原版CD,这张是LP。[upload=jpg]uploadImages/200391621401611478.jpg[/upload]
TOP
117#

lld2x1515 在 2003-9-16 21:51:25 发表的内容
KUANG版,有SZELL的门德尔松小协的LP吗?


这张暂时还没有。我最喜欢的塞尔,康德拉辛都出场了,朱里尼倒是被我忽略了,想来其实也相当好。还有一位是费城的奥曼迪。[upload=jpg]uploadImages/200391622154959387.jpg[/upload][upload=jpg]uploadImages/200391622161047978.jpg[/upload]
TOP
118#

小克 在 2003-9-16 22:37:36 发表的内容
lld2x1515 在 2003-9-16 22:32:18 发表的内容
可我还是觉得SZELL的黄金时代是在CBS

我觉得在EMI更出色。

塞尔在CBS,EMI,DG的录音基本上都是同期的,CBS还有部分是单声道录音。
TOP
119#

小克 在 2003-9-16 19:35:03 发表的内容
dr kuang 在 2003-9-16 19:23:20 发表的内容
卡爷是最全面发展的指挥家,他也是最有气势的歌剧指挥家,尤其喜欢他指挥的威尔第,他指挥瓦格纳的作品也非常出色,苏提在这方面成就和他相近,但比较之下,我更喜欢卡爷除摄人气势外,还有苏提难及的华美。

但我心里常有一种奇怪的想法,卡拉扬之所以出名,是因为他对古典音乐的普及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而这些都是一个伟大的乐团成就了他。



我却觉得反而是卡爷使柏林真正踏上了顶峰,正是卡爷使柏林的声誉赶上了历史更悠久的,公认的“音乐之都”首席乐团——维也纳爱乐。
我个人认为,无论喜欢他与否,无人能否认他的成就,或许对于单一某部作品或某一音乐家的作品他不是最佳,但涵括自巴洛克到现代,浪漫派的意大利歌剧,法国的印象派作品,巴洛克的大型宗教声乐作品,民族乐派的浪漫主义作品,严肃深刻的德奥系大型交响乐,瓦格纳那些令指挥家望而生畏的规模庞大的乐剧,欢快活泼的芭蕾音乐,在如此宽的曲目范围均有出色录音,而且很多重要的大型作品甚至歌剧,他竟然能闭上眼“背谱”指挥,这一切需要有过人的天份和勤奋,绝不是靠哗众取宠和政治手腕就可以做得到的。而对于其他指挥多数只要在上述某一类型作品中有和他相同成就,我们已可承认他成为知名指挥家了。
作为理性的乐迷,对卡爷不可盲目崇拜,必需以客观公正的欣赏评判标准来取舍;但听古典音乐刻意回避卡拉扬,我觉得这不能说明自己的品味,只能说是损失。能欣赏到他的过人之处,能发现他的不足,这才是正确态度。
最后编辑dr kuang
TOP
120#

Willson 在 2003-9-16 21:11:06 发表的内容
[upload=jpg]uploadImages/20039162111426996.jpg[/upload]
戴维斯


这个录音还有这个选择:
[upload=jpg]uploadImages/200391621213354830.jpg[/upload]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