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7475767778798081» / 98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浅谈超距与侧滑(结论在130页) [复制链接]

1541#

你不是贫嘴,是理屈词穷……还有谁会去你那里被你讨论呢?你那贴应该没人理会了吧

你看我算什么不要紧,最起码你找不到我的问题……不过别人找到你一大堆问题,但是你自己很鸵鸟,以为删帖了,问题就没了……
我起码算一个找到你错误的人、算一个人吧!你也找找咱的错误?看看你自己算个什么?
富盛网站  fshifi.cn     富盛音响微信号:fshifipt
文杰用户Q群:  475324510
富盛淘宝 https://shop34536926.taobao.com/
TOP
1542#

回复 1540楼烧到残废的帖子

你的1,2和总结比出来的是行外话。
TOP
1543#

回复 1540楼烧到残废的帖子

你的1,2和总结比出来的是行外话。
Real 发表于 2017/10/12 16:53:08
在论坛里你的行外话说得最多,你要自认为自己是“行内人士”的话,不信你就向网友们解答一下我的1、2条疑问
探索音响质量规律的真相,抵制假冒伪劣玄的忽悠
TOP
1544#

和一个一直在洞穴深处生活的人,如何解释什么是红色,真没办法!
TOP
1545#

好热闹,占个位置听讲课。
TOP
1546#


你讲什么?什么是超距没有侧滑?讲话都讲不清。


超距下必定存在侧滑,但是超距不产生侧滑。就象负距下也有侧滑,但负距不导致侧滑一样。我一直讲,也不知道重复了多少遍了。


[align=le
redsox 发表于 2017/10/12 12:27:00


我的原话是:侧滑力是由切线方向的摩擦力产生的,超距使侧滑力的方向向心。
你为什么利用版主的身份在我的帖子里把他改成了超距产生侧滑??????
典型的耍赖!
当年你不懂泰勒斯定理,也没画好那狗屁不通的静态曲线,我还可以原谅你无知。
现在不管你重复了多少遍,却一直都在故意省略了向心二字,无非就是死不认错!!!!!
你肆无忌惮地胡搅蛮缠,无非就是我故意装睡,看谁能把我唤醒?
那就希望你一直装下去,别到了那天又发现了新大陆,张扬起来又露出了马脚。
就像这次泰勒斯定理一样,弄得自己下不了台。




TOP
1547#

在公元二零一四年四月十六日十七点二十六分零秒,这个帖子的第二楼,你讲过:



所以我得出了一个结论:支点臂在唱片正常的循迹过程中,所产生的向心侧滑力是由超距造成的。

重画此示意图的目的就是驳斥极品某位人兄的超距不产生向心侧滑的谬论!(在这里你改不了文字删不了帖了吧!)


这可是你自己在这里这帖中第二楼讲的吧?我可没法在这里改你的发言的。


哈哈哈!


感谢你的截图。


我早在公元二零一四年四月十二日二十一点二十三分五十五秒讲过


超距不产生侧滑。


现在是公元二零一七年十月十二日上午九点十分我讲


超距不产生向内滑。



满足了没有?这两个陈述有何区别?没有区别。侧滑运动在方向上有两种不同,一种是向内。向内的侧滑存在于超距和负距的状况下。向外的侧滑只存在于负距的状态下。


P.S. Real,看见什么是红色了没有?

最后编辑redsox 最后编辑于 2017-10-12 21:28:32
唱臂的调节及原理

http://www.hiendlife.com/x1/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8973&extra=page%3D1
TOP
1548#

根据泰勒斯定理和你的狗屁不通的静态曲线,超距不产生向内测滑的观点是完全错误的。
TOP
1549#

根据泰勒斯定理和你的狗屁不通的静态曲线,超距不产生向内测滑的观点是完全错误的。
阿杰 发表于 2017/10/12 21:23:01

老兄,想想清楚再讲。那么你讲超距不产生向内侧滑是完全错误的。反过来讲,超距是产生侧滑了?

唱臂的调节及原理

http://www.hiendlife.com/x1/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8973&extra=page%3D1
TOP
1550#

根据泰勒斯定理:
对于支点臂来说,有效长度大于轴距时,侧滑力只存在向心方向。
有效长度小于2分之1轴距时,侧滑力只存在向外方向。
只有有效长度大于2分之1、小于轴距时,由于跨越了切点弧线,所以外圈的侧滑方向内,内圈的侧滑方向向外,并最终停留在切点弧线。
这也是得到你的实验的证实,不容抵赖。
TOP
1551#

根据泰勒斯定理:
对于支点臂来说,有效长度大于轴距时,侧滑力只存在向心方向。
有效长度小于2分之1轴距时,侧滑力只存在向外方向。
只有有效长度大于2分之1、小于轴距时,由于跨越了切点弧线,所以外圈的侧滑方向内,内圈的侧滑方向向外,并最终停留在切点弧线。
这也是得到你的实验的证实,不容抵赖。
阿杰 发表于 2017/10/12 21:33:51


∴侧滑力是由切线方向的摩擦力产生的,超距使侧滑力的方向向心。
TOP
1552#

根据泰勒斯定理:
对于支点臂来说,有效长度大于轴距时,侧滑力只存在向心方向。
有效长度小于2分之1轴距时,侧滑力只存在向外方向。
只有有效长度大于2分之1、小于轴距时,由于跨越了切点弧线,所以外圈的侧滑方向内,内圈的侧滑方向向外,并最终停留在切点弧线。
这也是得到你的实验的证实,不容抵赖。
阿杰 发表于 2017/10/12 21:33:51

呵呵,慢慢来。你这段话说,这也是得到了你的实验的证实。言下之意就是我的实验是正确的。好了,有共同点了。

唱臂的调节及原理

http://www.hiendlife.com/x1/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8973&extra=page%3D1
TOP
1553#


侧滑力是由切线方向的摩擦力产生的,超距使侧滑力的方向向心。


好好,现在认识到了侧滑力是摩擦力产生的。继续⋯
唱臂的调节及原理

http://www.hiendlife.com/x1/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8973&extra=page%3D1
TOP
1554#

根据泰勒斯定理:
只有有效长度大于2分之1、小于轴距时,由于跨越了切点弧线,所以外圈的侧滑方向内,内圈的侧滑方向向外,并最终停留在切点弧线。
这也是得到你的实验的证实,不容抵赖。
阿杰 发表于 2017/10/12 21:33:51

这就是你做实验时企图蒙混过关的证据!
做实验时你不敢公布超距时的视频,因为从内到外都存在向心测滑。
本来对于以超距运行的唱臂来说,这已经足够解释向心侧滑力的形成了。
为死不承认超距不产生向内这个谬论,你选择了用负距,并只公布了外圈向内侧滑的部分,以此来慌称负距也有向心侧滑,什么居心????
被我戳穿了还存在内圈向外侧滑之后,又改称既存在向心侧滑又存在向外侧滑,依然死不承认超距不产生向内这个谬论,什么居心?????
最后还被我指出负距时唱针停留的位置,恰好证明的第一页上我所标出的而你一直认为不存在的零距切点,并有此引出了狗屁不通的静态曲线。
此乃后话,我会深入论述,以免再有新入门的朋友受你误导。
TOP
1555#




好好,现在认识到了侧滑力是摩擦力产生的。继续⋯

redsox 发表于 2017/10/12 21:46:25

居然又在剽窃我的观点,还要不要脸???
麻烦你登大眼睛看清楚日期,那时你的脑子想啥去了?
当年你有现在这般见识,还需要争论100多页?
学到了知识还不好好感谢我,忘恩负义!


TOP
1556#

你那思维和逻辑也太混乱了,受过正规训练的和没有受过的就是不一样。
唱臂的调节及原理

http://www.hiendlife.com/x1/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8973&extra=page%3D1
TOP
1557#

你那思维和逻辑也太混乱了,受过正规训练的和没有受过的就是不一样。
redsox 发表于 2017/10/13 1:24:24

装睡的人说起糊话,果然与常人不同,而且脸还不红!
有切线牵引力为前提,超距不产生向心侧滑,难道会产生向外侧滑?
泰勒斯你太坏了,搞到装睡的人无法装下去。
TOP
1558#

回复 1552楼redsox的帖子

实验只要不做假,相对当下条件,它会有一个结果。当然不存在不正确,关键总结出来的结果是否反映真相及全部。也有不少实验是片面而误导的。
但实验必然有目标(想证实什么,和有什么设想有着重要关系),了解原理的话,所设置条件、方法就聪明很多。如果不了解,就如大海捞针,靠运气,也未必能总结出来正确结果。
最后编辑Real 最后编辑于 2017-10-13 09:38:13
TOP
1559#

死不认错是redsox最大的特点,但从现在来看却变成了优点,起码带来了娱乐性。
认个错就这么难吗?
为了掩盖错误,就一个谎言接着一个谎言地说下去,最终弄得自己下不了台,何苦呢?
TOP
1560#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