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98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浅谈超距与侧滑(结论在130页) [复制链接]

21#

回复 20# 天藏 的帖子

在平面几何来说,这是唯一的画法(B点图是对的)


还是等帖主自己来解释,护法不好当呀!
TOP
22#

马上搬凳子,坐定定…!
梅花香自苦寒来!声音靓自黑胶来!
TOP
23#

楼主图纸没问题,也就描述出了超距、正切、短距三种状态下受到唱片沟纹的向内力、无内外力、向外力的状态,只是不知道接下来想表述的内容,希望楼主不要象以前吹水帮那泼人那样,10天只说半句话,比乐山大佛还稳重。。。。。
留声机脑壳淘宝黑胶唱片店http://shop102175991.taobao.com/
网络室内设计http://www.shejiben.com/sjs/1126466/case/
TOP
24#

回复 20# 天藏 的帖子

我知你所说了,这是个示意图。并未按实际画出,不影响受力分析。
臂点随手所定,(定了臂点)在平面几何来说,这是唯一的画法。。。。。贴主已说明:并非是唱臂的移动轨迹


最后编辑Real 最后编辑于 2014-04-16 23:31:25
TOP
25#

这个示意图是自己领略的想法,当时专家的贴还没有出现,我知道这图有应该完善的地方。
所以现在的一切质疑,我都清清楚楚。
我原帖照搬,目的就是看看在天藏的帖子之后,到底还有没有人能够对这个图有重新的认识。
现在看来是Real和无难看得明白了。
此图的目的是让大家清楚地知道,切线的方向是整个侧滑力的重点,只有在超距的情况下才,会产生向心的侧滑力。
只有理解了这点,才方便我解释超距的设计原理图。
TOP
26#

原帖由 牛仔 于 2014-4-16 20:28:00 发表
这图中超距的前、中、后都不在一个圆弧上啊!赶紧改吧!

这个我知道,但同一个圆上同时画出这三种状态的话,其切线就会堆在一起,很难表达出来。
如果同时分三个图来表达会清晰一点。
由于我电脑的画图软件不给力,也因为懒,更没有想到大家的理解能力,才造成了许多质疑。
有空我会重画的。
TOP
27#

原帖由 天藏 于 2014-4-16 22:30:00 发表
不管是几只臂,B点都不是零距。 我相信阿杰只是笔误,麻烦稍微整理一下。

我所说的零距其实就是切点,因为我是来自直线臂的灵感。
套用弧线的话,会引申出另外的话题。
TOP
28#

我再次重申,这三个只是独立的状态,当正常使用支点臂时,只有超距状态存在。
所以大家不要套入支点臂去思考。
TOP
29#

原帖由 redsox 于 2014-4-16 21:36:00 发表
原帖由 牛仔 于 2014-4-16 20:28:00 发表
这图中超距的前、中、后都不在一个圆弧上啊!赶紧改吧!




牛仔兄如此明目,难得!

在极品丢了人还可以狡辩,擅改别人的帖子,甚至还可以直接删贴。
在这里可是没有人会帮你的,珍重呀。
TOP
30#

回复 25# 阿杰 的帖子

这点知点平面几何就可看出的。要请教的是摩擦力和摩擦系数如何确定和光面碟调节靠多少谱?????
TOP
31#

光面碟的摩擦点在针尖的底部。
而唱针在循迹时是两侧接触坑纹,是两种不同的摩擦方式。
所以用光面碟不靠谱。
TOP
32#

阿杰讲:  只有在超距的情况下才,会产生向心的侧滑力。


这是1cm 负距时针尖的运动。


最后编辑redsox 最后编辑于 2014-04-17 00:29:47
唱臂的调节及原理

http://www.hiendlife.com/x1/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8973&extra=page%3D1
TOP
33#

等我把图重新画出来,你这个一根筋就会汗颜了。
TOP
34#

唱针接触盘面的那个点(其实整张盘任意一个点都是)是呈环形运动的,之所以形成所谓的“侧滑”,是因为盘上某个与针尖接触的那个点,拖动针尖做环形运动(阿杰兄图中的“幼黑箭头”应该画成弧形的才对),而唱臂则会拉住不让它走,当针尖处于零距时,被牵引的作用力方向刚好与唱臂轴的反作用力方向成一直线,所以没有“侧滑”。负距时牵引力方向与唱臂轴的反作用力方向小于180度(180度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形成直线),所以唱头会以此直线为目标而移动,所以会往外走。而超距时则相反,故往里走。为了让大家更容易理解,打个比方,就好像两个人拉着一条绳子,当绳子没拉紧,绳子中间某个点(称之为A)靠左或者靠右(不在两人形成的直线上)的时候,两边一拉紧,A就会往两个人最短距离(直线)的地方移动。当A在左边时拉紧绳子,就会往右移动(直至到达两人形成的直线处而停止移动);同理,当A在右边时绳子拉紧,就会往左移动至直线处而停止运动。这个道理非常简单,但是却不容易表达。我想楼主想要说明白的就是这些吧。

但最重要的是,阿杰兄别忘了,以上所有的理论都是基于针尖末端接触盘面的时候才成立的。也就是说唱针只能是落在光面盘的时候才是这样的。而真正使用的时候并非如此,唱针与盘的接触点并非针尖,而是两侧。所以上面这个原理虽然没错,但对侧滑理论的支持并没什么作用,实际上是与之无关的。假设的条件与实际并不相符,所以基于此假设的理论自然没什么意义。去年(还是前年?)大家在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就已经说过了。

侧滑,就像人们杜撰出来的鬼一样,并不存在。
喜欢音响和音乐而不发烧。
TOP
35#

理论上只要存在超距和摩擦力就会有侧滑力!实际使用和听感上也支持这点。这也是我提出摩擦系数(力)的原因。理论上不同的兴面碟和Lp感受摩擦力略有不同的。实际上使用抗滑这个神在某个范围上也支持这一点。
TOP
36#

我一般先用光面,再实听微调。

其实我们应在理论上探讨侧滑的成因、大少(或存在与否)的同时,
实践上更应关心如何有效调整和没有仪器设备的情况下如何调整的方法。
TOP
37#

回复 34# what? 的帖子

刚开始玩黑胶时我也有这个疑惑,后来的情形就完全像real所说的那样。
最为触动的是,不正确设置抗侧滑的话,根本无法重播出telarc1812那16声超大动态的炮响。
TOP
38#

回复 36# Real 的帖子

确立了成因之后,我会探讨如何使用仪器精确调整的。
黑胶的调整是一个系统工程,很难把某个参数单立出来。
特别是抗侧滑,他和针压以及天顶角有直接的关系。
TOP
39#

回复 38# 阿杰 的帖子

请~~~~~~~~~~~~~~~~
TOP
40#

个人认为侧滑力更多是由沟槽形成的,和光面摩擦力有关系,但关系非常小,小得几乎可以忽略,所以用光面碟调整抗侧滑力确实不靠谱,以前有个理论说抗侧滑力是针压的十分之一,这个理论我曾经测量过一些厂家的成品唱臂,也符合这个结论,测量方法为把唱臂调整为水平,用针压计垂直放置测量,再结合唱头工作时从正面观察唱针杆是否垂直于唱片,基本也就好了。至于天藏同学贴出的数据,人家是动态测量数据,应该也比较靠谱。

以上两个理论一个是1/10,一个是1.5/10,也算基本吻合吧
最后编辑无难 最后编辑于 2014-04-17 08:12:28
留声机脑壳淘宝黑胶唱片店http://shop102175991.taobao.com/
网络室内设计http://www.shejiben.com/sjs/1126466/case/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