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489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好声是由哪个环节起决定性作用的? [复制链接]

61#

回复 59# 马大善 的帖子

谢谢,说实在的,上文就我目前认识水平调校音响器材在小提琴表现力方面发表的听感,后面想在人声、钢琴、管弦乐、民乐等方面就这套器材的表现能力写点东西,向同好门讨教。
TOP
62#

谢谢崔老师表扬,学生在老师面前班门弄斧了,惭愧!
TOP
63#

原帖由 聆听之乐 于 2011-3-13 7:42:00 发表
如题。是系统中的音箱,功放,音源,线材,房间的环境,还是唱片的选择。哪个是声音走向的决定性作用?

决定好声的环节是发烧友的心态和欲望,哈哈!理性发烧。
树莓派 Volumio, modified, Leehee Decoder 9038pro, modified.
CD Emmlabs SACD CDSA
Pre-amplifier, Classic 877, modified
Power Amplifier, 956, modified
Speaker, Dynaudio Contour S5.4
TOP
64#

回复 63# ningjy12 的帖子

我写这些仅为音乐爱好者们谈点听音感受,实无煽情之意,文中纰漏在所难免,如字里行间透出使人不安之因素,索性后面罢休。
TOP
65#

原帖由 670707 于 2011-3-17 15:16:00 发表
我写这些仅为音乐爱好者们谈点听音感受,实无煽情之意,文中纰漏在所难免,如字里行间透出使人不安之因素,索性后面罢休。

我的意思是说音响的主观因素比较多,客观的讲还是觉得房间影响比较大,对于我的丹拿是这样的。
树莓派 Volumio, modified, Leehee Decoder 9038pro, modified.
CD Emmlabs SACD CDSA
Pre-amplifier, Classic 877, modified
Power Amplifier, 956, modified
Speaker, Dynaudio Contour S5.4
TOP
66#

回复 64# 670707 的帖子

我觉得坛中如果向你这样分析音乐软件的文章越多越好。(我自己认为)现在的发烧友重器材的多,研究软件(音乐)的少。前几日,一同学携妻到我处寻求器材搭配之道,我按他的要求每搭配一套好后,他听了不到半小时,就要求再换另一套。。。。。。几套搭配下来,我体力已经严重透支(要知道每件器材轻者几十公斤,重者上百公斤啊)。到最后他也没有听出每套之间有什么区别,可我就惨了。。。。。。
TOP
67#

回复 66# cui_xibo 的帖子

学生私以为,音响器材是手段非目的,实质为音乐之服务;我素来爱好西洋音乐,偶听现代乐曲;未进乐府深造,无艺术造诣;然喜听古典音乐之热请未曾泯灭,空余交往同好者,乐受谆谆教诲;在沪得遇高人指导,配成不才之器,本想借用旺坛以吐心得,并借机以求登高,草率“急就章”。本想在下篇以贝多芬钢琴奏鸣曲为本,将吉利尔斯(DG)演奏方式与技巧展现在我系统中的听感以告烧友与老师。
TOP
68#

木桶理论在这里不是很恰当吧

100块钱的线+9900块钱的音箱  vs  5000块钱线+5000块钱的音箱

你选哪个?
TOP
69#

670707网友如此用心值得赞!
有一点建议:不妨多留意一下有关录音技术的资料,比如说不同录音公司在录音室录制三重奏时所用的麦克风设置方式等等。声音毕竟比较模糊和抽象,如果单凭听声和想象要作出精准判断有相当难度,除了效果优秀的音响系统和自己的音乐修养外,还需要积累一些必要的背景知识,感性认知和理性知识结合水平会大幅提升。
最后编辑Dr kuang 最后编辑于 2011-03-17 16:51:36
TOP
70#

回复 69# Dr kuang 的帖子

谢谢版主首肯!
版主所言极是,PH室内乐录音与DECCA、CHANDOS等公司录音存在着音响声学与音响美学的不同观念;举例,莫扎特钢琴三重奏,美艺版(PH)包罗丁版(CHANDOS)录音特色明显不同,美艺版的小提琴声部离麦克风距离较近,各声部乐器质感较强,缺点演奏的空间感欠缺,而包罗丁版注重各乐器表达之间的平衡,空间感强烈。矛盾是:在普通器材上美艺版讨巧,包罗丁版不占优势。
TOP
71#

影响最终美学风格的原因是使用的录音技术和设备的差异,了解这些差异会对音响系统有更淮确的认识。
TOP
72#

呵呵,我会把筹码压在前者上!

原帖由 maybehard 于 2011-3-17 16:38:00 发表
木桶理论在这里不是很恰当吧

100块钱的线+9900块钱的音箱  vs  5000块钱线+5000块钱的音箱

你选哪个?
器材无止境,理性发烧是正道!
TOP
73#

在录音钢琴曲时,PH公司麦克风摆放与DECCA公司截然不同,在这里不能绝对说那种方法优与劣,例如:布伦德尔演奏的舒伯特、贝多芬钢琴奏鸣曲与阿什肯纳吉、鲁普演奏的相同曲目在同一音响器材上会发现录音风格的差异,我们发现布氏的录音更注重琴声的颗粒感与音色的变化,不会听到琴缒的击弦声;相反阿什肯纳吉、鲁普的录音能听好强烈的琴腔共鸣、踏板重压下的击弦声。为此,我们在调试音响器材时不能刻板以前者那种为范本进行试验,应同时使用该类唱片中的佼佼者进行试音。另外乐器的形体感确实能在本系统中感觉到,这里主要与使用的扬声器有关。
TOP
74#

您描述的差异可能主要是由钢琴家的不同演奏风格而不是录音方式造成,比较同样由PH录制的其它钢琴家的录音就可以知道了。
TOP
75#

不少烧友认为音响器材不能还原现场演奏的信息,我认为信号的损失、失真是客观存在,但以此推翻现代录音技术与音响技术也是片面的,问题是我们没有把事情做好或到位;钢琴大师吉利尔斯在其晚年,DG公司向其发出邀请灌录全套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大师深表忧虑,原因是DG公司录音师与制作人是否有能力做好录音工作,然而DG公司表示录音问题包在其身上,并且开除无限期录音的合同条件,现在诸位有幸聆听这套跨越十余年的不全录音(大师去世未录完),可以体会乐圣贝多芬崇高地位、感叹吉氏演奏的伟大性。试听:大师在演奏乐谱中乐思是用怎样的音色、速度进行铺垫,在渐强时是如何逐层展开,演奏出爆音在空气中余音不防数一下持续多长时间,凡此等等。
TOP
76#

回复 74# Dr kuang 的帖子

这个问题我曾尝试比较过,阿劳在其晚年也为PH公司录过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此时的大师技术虽不如60年代的录音,但是录音可谓典范级的,仔细辨别可知与布氏在九十年代录制的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录音风格极为相同。上述意见仅供版主参考,无有争辩之意。
TOP
77#

这两位都是浪漫派,不同演奏风格的钢琴家触键差异巨大,要横向比较不同公司间录音风格差异,最好找演奏风格较接近的钢琴家,不妨听听PHILLIP公司大约与阿劳晚年录音同时期录制发行的科瓦切维奇的录音。
TOP
78#

科瓦切维奇年轻时与考林. 戴维斯合作录制的贝多芬钢琴协奏曲(PH唱片)和以后在EMI录制的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我也比较过了,例如:第五钢琴协奏曲中开始部分主奏钢琴以花奏方式弹奏出分解和弦,这时几乎没有听到击弦声;反之其演奏的“热情”奏鸣曲,演奏到排山倒海之势感觉琴弦将被弹段一般,让人窒息可怕。
TOP
79#

今天能与版主商讨音响之道,感到荣幸之至,望版主以后能多提供学习机会,授人以渔。
TOP
80#

协奏曲和独奏的录音方式和后期制作差距很大,科瓦切维奇在PHILLIP以数字录音技术录制过勃拉姆斯的钢琴独奏作品,那张唱片的效果不要说琴锤的击弦,连琴锤的质感都听得清清楚楚,几乎可以作为斯坦威的效果演示碟。
另外,个人认为70年代吉列尔斯在DG的录音并不是是大师技艺的最佳写照,有机会的话听听他在50年代的单声道录音或在EMI59年左右的早期立体声录音。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