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十佳歌剧入门收藏★ [复制链接]

41#

卡门:
[upload=jpg]Upload/200591120362446807.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200591120424822971.jpg[/upload]
[upload=gif]Upload/200591120381173772.gif[/upload]
最后编辑sega
TOP
42#

托老指挥的verdi歌剧几乎都是经典,虽然声音不令人满意,但强烈的戏剧效果绝对是后来指挥家很难达到的。
TOP
43#

楼住刷选这10部歌剧可谓是歌剧中的瑰宝,各大唱片公司也是版本众多,令人还真是不好选择。我也推荐几个:
魔笛:
[upload=jpg]Upload/200591120315054322.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20059112032271554.jpg[/upload]

费加罗的婚礼:
[upload=jpg]Upload/200591120323733827.jpg[/upload]
TOP
44#

波西米亚人:
[upload=jpg]Upload/200591120442233117.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200591120492941702.jpg[/upload]
最后编辑sega
TOP
45#

弄臣:
[upload=jpg]Upload/200591120454419763.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200591120461638139.jpg[/upload]
TOP
46#

Mark_Wang 在 2005-9-11 17:10:48 发表的内容
托老指挥的verdi歌剧几乎都是经典,虽然声音不令人满意,但强烈的戏剧效果绝对是后来指挥家很难达到的。



不过,我只喜欢他的《阿伊达》、《法尔斯塔夫》和《假面舞会》、威尔第《安魂曲》,《艺术家的生涯》、《茶花女》和《奥赛罗》都不喜欢,一是H8录音室的录音实在受不了,毫无美感,二来也不喜欢托斯卡尼尼的处理,三来认为他选的歌手有问题(以托斯卡尼尼的号召力,怎么不找些诸如吉利、早年的斯苔方诺,尽管他1946年就发现了苔巴尔第,但为什么不用苔巴尔第录音?)
TOP
47#

首先赞肖邦兄好文,马屁按下不表,单说我的异议。
异议很简单:
1.普契尼太多。以《波西米亚人》为例,在《冰凉的小手》出来之前,差不多半小时都是些什么情节?唱的又都是些什么?跟房东那段,在我听过的歌剧里面简直是最无聊的。我个人认为:普契尼有硬伤。硬伤有多处,此处同样不表。
2.罗西尼有类似的问题,我同样有保留。《理发师》也无聊得可以,男女高音一开腔,挺好的咏叹调,尾句总是“抖”得人浑身难受。只有莫扎特写出来的无聊歌剧,因其无与伦比之艺术价值,我才敢衷心拥护。
3.歌剧入门之路可以多种多样。应该也有威尔第之门,瓦格纳之门可循。如果愿意走这2道门的,我各推荐一部:《阿伊达》与《罗恩格林》,或许会更狂热地迷上歌剧亦未可知呢。
以上小意见,愿引起更多的讨论。
最后编辑mahler2004a
TOP
48#

蝴蝶夫人:
[upload=jpg]Upload/20059112048389006.jpg[/upload]

塞尔维亚的理发师:
[upload=jpg]Upload/200591120455734041.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200591120483437689.jpg[/upload]
TOP
49#

mahler2004a 在 2005-9-12 0:02:11 发表的内容
首先赞肖邦兄好文,马屁按下不表,单说我的异议。
异议很简单:
1.普契尼太多。以《波西米亚人》为例,在《冰凉的小手》出来之前,差不多半小时都是些什么情节?唱的又都是些什么?跟房东那段,在我听过的歌剧里面简直是最无聊的。我个人认为:普契尼有硬伤。硬伤有多处,此处同样不表。
2.罗西尼有类似的问题,我同样有保留。《理发师》也无聊得可以,男女高音一开腔,挺好的咏叹调,尾句总是“抖”得人浑身难受。只有莫扎特写出来的无聊歌剧,因其无与伦比之艺术价值,我才敢衷心拥护。
3.歌剧入门之路可以多种多样。应该也有威尔第之门,瓦格纳之门可循。如果愿意走这2道门的,我各推荐一部:《阿伊达》与《罗恩格林》,或许会更狂热地迷上歌剧亦未可知呢。
以上小意见,愿引起更多的讨论。

多谢马勒兄的三点意见,这样的意见是多多益善的。我基本上是按照网上通行的榜单推荐的,只是略有微调,用莫扎特《唐璜》代替了威尔第的《奥赛罗》,主要是因为我对莫扎特确实很喜欢。至于偏爱普契尼和罗西尼大概和我比较注重纯听感享受有关吧。
TOP
50#

对于波西米亚人,我赞同A兄的观点。马勒的第三点,我则同意。
TOP
51#

mahler2004a 在 2005-9-12 0:02:11 发表的内容
首先赞肖邦兄好文,马屁按下不表,单说我的异议。
异议很简单:
1.普契尼太多。以《波西米亚人》为例,在《冰凉的小手》出来之前,差不多半小时都是些什么情节?唱的又都是些什么?跟房东那段,在我听过的歌剧里面简直是最无聊的。我个人认为:普契尼有硬伤。硬伤有多处,此处同样不表。
2.罗西尼有类似的问题,我同样有保留。《理发师》也无聊得可以,男女高音一开腔,挺好的咏叹调,尾句总是“抖”得人浑身难受。只有莫扎特写出来的无聊歌剧,因其无与伦比之艺术价值,我才敢衷心拥护。
3.歌剧入门之路可以多种多样。应该也有威尔第之门,瓦格纳之门可循。如果愿意走这2道门的,我各推荐一部:《阿伊达》与《罗恩格林》,或许会更狂热地迷上歌剧亦未可知呢。
以上小意见,愿引起更多的讨论。



回应Mahler兄,看到Mahler兄的见解,我着实吃惊不小,觉得实在要反驳。

先表普契尼的《艺术家的生涯》。这部四幕歌剧的重头戏就在第一幕,最精彩的写作并不是咪咪的咏叹调、鲁道夫的咏叹调和两人的爱情二重唱,而恰恰是Mahler兄认为无聊之极的出现在“冰凉的小手”之前的那半个小时的音乐。先撇开音乐不谈,这部歌剧的剧本是伊利卡写的,他可以说是十九世纪末最成熟的剧作家,也是意大利水平最高的剧作家,这部歌剧的成功一来源自原小说的成功,二来是伊利卡的剧本,三来才是普契尼的音乐。这半个小时内交代了四个主要的人物,诗人、音乐家、画家、哲学家穷困但苦中作乐、乐观向上的波西米亚式的生活,这一段是没有什么剧情,但音乐刻画得十分生动,极具感染力,那段与房东的插科打诨更使得这段音乐具有戏谑的成分。这些情节和音乐来自于生活,剧词和音乐都十分生活化,在舞台上演出时是十分出彩的。相同的场景和音乐片断当在第四幕再次出现时,已经没有了先前的欢快,观众无不沉浸在咪咪和鲁道夫爱情悲剧的沉重氛围中,及至最后咪咪在贫病之中在爱人的怀中死去,达到了这部悲喜剧的戏剧高潮,而音乐也在此时达到了悲剧化的顶点。
至于罗西尼的《塞维利亚的理发师》其音乐和其中的咏叹调是否无趣和庸俗化,我想应该是有定论的。其剧情就是放在今天也还是具有鲜活的生命力的,不说剧本的思想立意具有什么样的革命性。罗西尼的天才火花在全剧的写作中随处可见,的确,这样的音乐除了莫扎特没有第二人能写得象罗西尼这么好了,我常想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和罗西尼的《塞维利亚的理发师》同为博马舍的三部曲中的两部,剧情具有连贯性,但歌剧的完成上却是一后一前,但听觉上仍然还是风格十分统一,几乎就是一个人写出来的。
TOP
52#

An-die-Musik 在 2005-9-12 6:25:37 发表的内容
[quote]

回应Mahler兄,看到Mahler兄的见解,我着实吃惊不小,觉得实在要反驳。

先表普契尼的《艺术家的生涯》。这部四幕歌剧的重头戏就在第一幕,最精彩的写作并不是咪咪的咏叹调、鲁道夫的咏叹调和两人的爱情二重唱,而恰恰是Mahler兄认为无聊之极的出现在“冰凉的小手”之前的那半个小时的音乐。先撇开音乐不谈,这部歌剧的剧本是伊利卡写的,他可以说是十九世纪末最成熟的剧作家,也是意大利水平最高的剧作家,这部歌剧的成功一来源自原小说的成功,二来是伊利卡的剧本,三来才是普契尼的音乐。这半个小时内交代了四个主要的人物,诗人、音乐家、画家、哲学家穷困但苦中作乐、乐观向上的波西米亚式的生活,这一段是没有什么剧情,但音乐刻画得十分生动,极具感染力,那段与房东的插科打诨更使得这段音乐具有戏谑的成分。这些情节和音乐来自于生活,剧词和音乐都十分生活化,在舞台上演出时是十分出彩的。相同的场景和音乐片断当在第四幕再次出现时,已经没有了先前的欢快,观众无不沉浸在咪咪和鲁道夫爱情悲剧的沉重氛围中,及至最后咪咪在贫病之中在爱人的怀中死去,达到了这部悲喜剧的戏剧高潮,而音乐也在此时达到了悲剧化的顶点。
至于罗西尼的《塞维利亚的理发师》其音乐和其中的咏叹调是否无趣和庸俗化,我想应该是有定论的。其剧情就是放在今天也还是具有鲜活的生命力的,不说剧本的思想立意具有什么样的革命性。罗西尼的天才火花在全剧的写作中随处可见,的确,这样的音乐除了莫扎特没有第二人能写得象罗西尼这么好了,我常想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和罗西尼的《塞维利亚的理发师》同为博马舍的三部曲中的两部,剧情具有连贯性,但歌剧的完成上却是一后一前,但听觉上仍然还是风格十分统一,几乎就是一个人写出来的。


非常赞同A兄对罗西尼的看法,我的印象中似乎只要是喜欢莫扎特歌剧的几乎还没有不喜欢罗西尼的。
TOP
53#

chopin 在 2005-9-9 17:00:04 发表的内容
8、威尔第:《茶花女》


《茶花女》至今仍是世界各大歌剧院的保留剧目,常演不衰,也是录音的热门歌剧,最著名的大概要算是小克莱伯的DG版,科特鲁巴斯、多明戈和米尔恩斯的阵容很吸引人,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科特鲁巴斯的声音,比如我更喜欢听纯美的嗓音,而对所谓的戏剧表现力不是太在意,DECCA的黄金搭档萨瑟兰和帕瓦罗蒂版也是极有竞争力的,但我现在更喜欢DECCA早年的萨瑟兰和贝尔贡齐的版本,由普里查德指挥佛罗伦萨五月花乐团,这好像是一个不太引人注意的版本,但绝对是杰出的。薇奥列塔是萨瑟兰终其一生都在演唱的角色,这是她60年代鼎盛时期的光辉录音,而扮演阿尔夫莱多的贝尔贡齐也极其出色,独特的演唱方式与角色完美的融合在一起,而普里查德也被认为是战后最好的英国歌剧指挥家。然而最值得一说的还有其杰出的录音,音色汁水饱满,还有非常开阔的舞台空间感,其录音师就是伟大的威尔金森。


但是萨瑟兰这一版在评论界的反应普遍不是特别好。听到的最多的反映就是萨瑟兰过于冷漠的声音根本不适合演绎情绪变化巨大、内心世界丰富的薇奥列塔(而且还有评论说萨瑟兰的唱法去演绎图兰朵这样的冰冷的角色是最合适的)。在听过的两个《个茶花女》全本和一个精选之后,我也觉得萨瑟兰的声音虽然是最好的,但是演绎决不是最好的。如果一定要推荐价廉物美的小双张的话,DG出版的沃托(Votto)指挥的,斯科托(Scotto)和莱蒙第唱的那版更好一些(DG 453115)。
最后编辑ludwig2000
TOP
54#

谢谢指点。写实主义歌剧我基本都能接受,《乡村骑士》与《丑角》更是爱不释手。我并不要求部部歌剧都有什么立意,那作曲家不累死,观众也要烦死。期待A兄下班后的见解。
另外,谈谈自己参与讨论的出发点:几十年来,论及歌剧入门,几乎是一模一样的榜单;而效果呢?我统计下来的唱片销量,当按照协奏曲、器乐独奏、交响曲、室内乐、宗教作品、歌剧为先后排列。难道因为歌剧太难了吗?太长了吗?我一直思考这个问题,我也在有意识地多进一些歌剧,多做一些推动。
我希望在“入门”这个环节,以广泛的讨论来产生一些观念上的改革。哪怕仅仅在HIFI168上。
TOP
55#

musicman 在 2005-9-12 17:57:10 发表的内容
只听旋律和声音吗,如何解决语言的问题?



就是这样呀!听歌剧的必由之路!放之以四海皆准绳!意大利人听德国歌剧、德国人听法国歌剧、美国人听意大利歌剧、日本人听意大利歌剧都不必课求能听懂唱词的。在你对歌剧有了一些喜爱、感性认识之后,如能学点外语那就更好了。但不懂外语,绝不妨碍你听歌剧。
TOP
56#

歌剧的成功,最根本上来自于剧作家的剧本,象Mahler兄所说的《卡门》剧本来自于梅里美的小说,《玫瑰骑士》是大剧作家霍夫曼斯塔尔的代表作,这两位都是具有哲学家式思维的戏剧家。这两部作品还不能归于一类,象《玫瑰骑士》应该是属于博马舍三部曲之类的,实际上有着深刻的社会含意,借讽刺上流社会宣示着深刻的社会进步要求。《卡门》是一部十分生活化的作品,揭示小人物的生活命运,而并不见得有什么深刻的立意。相同的情况也出现在《乡村骑士》、普契尼三部曲中,这些歌剧实际上是属于歌剧史上的另一个流派--真实主义歌剧的范畴,那些歌剧所要揭示的就是贴近大众的最底层人们的生活。(详见:http://bbs.hifi168.com/bbs/article.asp?titleid=69782&ftdate=20050226&ntypeid=11)




现在我去上班,回来继续聊这个问题。
TOP
57#

肖邦兄对这几部歌剧的选择和我的选择很相似!尤其是您大部分选择的都是DECCA的“Compact Opera”系列,我也很喜欢DECCA的这个系列。这个系列里的大部分版本都是精品。
TOP
58#

萨瑟兰59年的这一款《茶花女》应该说代表了她的艺术事业辉煌时期的最高成就,也是美声艺术的最高成就,然而欠缺的就是她在薇奥列塔这个人物的刻画上,不能由表入里,尤其在第二幕中表现苍白,但撇开这些不谈,我是十分热爱这个演唱的,指挥、贝尔贡奇、梅瑞尔都是最好的。如果执爱萨瑟兰的朋友,可以选择后来她和帕瓦罗第的第二次录音,那次,萨瑟兰的薇奥列塔的人物刻画有了很大提高,尤其第二幕使我落泪,不亚于卡拉斯和苔巴尔第的处理。
但《茶花女》优秀的版本实在很多,我觉得各方面来说(录音、演唱、指挥、价格、搜寻难度)眼下的这款Decca双张低价系列应该是一时之选,Chopin兄选得没错。尽管我是卡拉斯粉丝,但我在这里也是推荐这部。
TOP
59#

一前我一直说过,《茶花女》的关键是第二幕,能在第三幕中使观众落泪应该是正常的,而真正的顶尖演员应该在第二幕就让你落泪,能在第一幕就使你对薇奥列塔寄生同情之泪的就更难能可贵。这样的要求,只有卡拉斯做到了。写作上,《茶花女》和后来的《艺术家的生涯》实际上从某种角度来说,是姐妹篇,两位作曲家在刻画简单的人物上都是下了大功夫又不露斧凿之迹,前一部的戏眼在第二幕,后一部的戏眼在第一幕那前三十分钟。我们听戏,听演唱,就是要把握住这些戏眼,看这些演员是否演绎成功,往往不需要看那些华丽、动听的咏叹调、爱情二重唱,而在这些看似无聊、不成曲调的宣叙、对白和重唱之中。
TOP
60#

An-die-Musik 在 2005-9-12 6:25:37 发表的内容

回应Mahler兄,看到Mahler兄的见解,我着实吃惊不小,觉得实在要反驳。

先表普契尼的《艺术家的生涯》。这部四幕歌剧的重头戏就在第一幕,最精彩的写作并不是咪咪的咏叹调、鲁道夫的咏叹调和两人的爱情二重唱,而恰恰是Mahler兄认为无聊之极的出现在“冰凉的小手”之前的那半个小时的音乐。先撇开音乐不谈,这部歌剧的剧本是伊利卡写的,他可以说是十九世纪末最成熟的剧作家,也是意大利水平最高的剧作家,这部歌剧的成功一来源自原小说的成功,二来是伊利卡的剧本,三来才是普契尼的音乐。这半个小时内交代了四个主要的人物,诗人、音乐家、画家、哲学家穷困但苦中作乐、乐观向上的波西米亚式的生活,这一段是没有什么剧情,但音乐刻画得十分生动,极具感染力,那段与房东的插科打诨更使得这段音乐具有戏谑的成分。这些情节和音乐来自于生活,剧词和音乐都十分生活化,在舞台上演出时是十分出彩的。相同的场景和音乐片断当在第四幕再次出现时,已经没有了先前的欢快,观众无不沉浸在咪咪和鲁道夫爱情悲剧的沉重氛围中,及至最后咪咪在贫病之中在爱人的怀中死去,达到了这部悲喜剧的戏剧高潮,而音乐也在此时达到了悲剧化的顶点。
至于罗西尼的《塞维利亚的理发师》其音乐和其中的咏叹调是否无趣和庸俗化,我想应该是有定论的。其剧情就是放在今天也还是具有鲜活的生命力的,不说剧本的思想立意具有什么样的革命性。罗西尼的天才火花在全剧的写作中随处可见,的确,这样的音乐除了莫扎特没有第二人能写得象罗西尼这么好了,我常想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和罗西尼的《塞维利亚的理发师》同为博马舍的三部曲中的两部,剧情具有连贯性,但歌剧的完成上却是一后一前,但听觉上仍然还是风格十分统一,几乎就是一个人写出来的。


感谢A兄的反驳,我本来就是抛砖引玉;可能是我歌剧道行太浅吧,总之我保留自己的观点。
我观察多时,很多听得很深的大侠,至今拒绝歌剧,原因常常是恐惧于歌剧形式上的”大“与内容上的”小“(当然这也许是偏见,然而我确实找不出他们拒绝歌剧的其它原因)。有的人对我说,他们受不了打情骂俏,琼瑶阿姨式爱情戏,还珠格格式闹剧,这些不是全然没有道理的。
换说另一个歌剧:《玫瑰骑士》,也普遍被认为是一部无聊歌剧;但是,当女主角绝望而惆怅地唱出”所谓永恒都是虚空一场“,连续十多句以”时间“为主题,讲述时间是什么,时间的虚无,时间的残忍,时间的不可知性......多么富于哲学意味的表达!我切换回普契尼的歌剧,我似乎找不到多少此类的唱段。
再换说另一个歌剧:《卡门》,阿巴多的3高价“切”成2中价时,几乎已经删无可删,再删就会严重影响全剧的结构,足可见其戏剧结构之紧凑。再切换回普契尼的歌剧,还是可以挤出水分的。
以上愚见,供大家批评指正。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