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314151617181920» / 30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浅谈超距与侧滑(结论在130页) [复制链接]

321#

我的设想也是筷子臂模式,两支臂管并行的长度不需要太多。
针尖运行在切点弧线,没有补偿角、没有侧滑力。
利用两个支点的角度变化,控制着推杆,使唱臂有效长度动态增加。
QQ图片20140329195615.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4/5/8 19:58:49 上传)

QQ图片20140329195615.jpg

TOP
322#

但是有两个难点需要攻克。
1.如何稳定针压。
2.唱臂运行的阻力要足够的小。
TOP
323#

原帖由 开心果 于 2014-5-8 20:07:00 发表
针压变化如何解决?

考虑过在唱臂的前端增加一个节点。
TOP
324#

回复 1251# Real 的帖子

为了方便探讨,只能简化为一个点。
就如将唱片简化为同心圆。
TOP
325#

回复 1259# redsox 的帖子

针压的问题非常容易解决。
TOP
326#

相对于臂长来说,两个支点间的距离很小,角度偏差几乎不是问题
TOP
327#

什么你都加一腿,就爱钻牛角尖。
这本来就是个设计草图,所以什么数据都没标。
你所说的本来就很容易解决,但对于没有平面几何知识的你来说,的确是感到相当难的。
关于针压的问题,我前面早就说过加多一个节点来解决。
全世界都懂就你不会,哈哈哈哈。
TOP
328#

回复 1265# redsox 的帖子

我的图是画给懂的人看的,基本的原理已经表达够清晰了。
你的理解水平有问题还是不要在上面画蛇添足了。
你连切点弧线都不会画,还说什么红线呀!
糟糕,忘记删除多余的线条,让你偷学了切点弧线。
不过168的网友都知道你的静态曲线是剽窃切点弧线的了,无论你如何百般狡辩和抵赖,都逃不脱这个事实。
TOP
329#

回复 1268# 石公子 的帖子

谢谢石公子。
TOP
330#

原帖由 Real 于 2014-5-10 23:08:00 发表
弱弱的建议:绕过这儿的纠结,进入侧滑实践中去

这张测试唱片B面的第一段就是用来调整抗侧滑力的,上面记录了一段315Hz在+12db内从小到大渐强的正弦波信号。
其原理也很简单,就是用示波器检测左右声道其正弦波输出信号,调整抗侧滑力是使正弦波信号不出现失真并且相位一致。
测试唱片.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4/5/13 9:30:51 上传)

测试唱片.jpg

315Hz.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4/5/13 9:30:51 上传)

315Hz.jpg

TOP
331#

调整抗侧滑力,说穿了就是使针压平均分配给左右两个声道,使针尖对于坑槽两侧保持有足够的、稳定的压强,这绝对是一个高难度的活。
测试唱片的作用,只是提供了一个单一频率信号在唱片外圈的测试信号,能否真正全面调好,还需要考虑与侧滑力有关系的方方面面以及整个黑胶系统的质素和搭配是否合理。
这就是我在前面作铺垫的原因。
例如我们的抗侧滑装置调好了外圈之后,到了内圈还是否符还合要求呢,这跟对声音的追求以及所听音乐的类型有关。
还有315Hz只是一个中低频信号,单纯增加针压,也可以满足测试唱片的调整,但对实际上的听感是没有任何好处的。
TOP
332#

回复 1274# redsox 的帖子

你连大部分唱臂上抗侧滑装置的抗侧滑力是动态发生改变的都不知道,更证明了你毫无机械常识,那么你凭什么可以信口雌黄呢?
TOP
333#

回复 1277# redsox 的帖子

你看看你自己在这里出的洋相已经够多了。
不懂平面几何,只会画蜘蛛网和呼啦圈。
不懂机械常识,只会剽窃和画蛇添足……
TOP
334#

回复 1284# 3l 的帖子

谢3l兄。
如果只是jwang自己愚昧,我还非常乐意看笑话。
问题是他拿着这些似是而非的观点去误导初学者,就不能视而不见地加以提醒了。
结果这位仁兄就一直追着我不放了,呵呵。
TOP
335#

回复 1287# 3l 的帖子

看到了吧,一个只会蜘蛛网,呼啦圈,连切点弧线都不会画的人,居然还有脸叫人闭嘴,哈哈哈哈。
TOP
336#

回复 1292# 閑雲孤鶴 的帖子

这样都给你看出来了,兄台的洞察能力还是挺强的。
只可惜你只留意了争论的表面,而忽略了他背后的实质。
TOP
337#

这里我本着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我可以告诉阿杰,思路基本正确,下去再纠正纠正再拿上来。
redsox 发表于 2014/5/10 2:34:00



对于超距和侧滑,相信一条简单的泰勒斯定理就可以解释清楚了,搞得这么复杂的确太夸张了。

既然你现在认同了泰勒斯定理,那就可以对前面的观点下结论了。

支点臂在唱片寻迹的过程中,只有在有效长度大于轴距时运行,才能使水平寻迹角的变化误差减少,俗称超距运行。

这在以轴距为弦、以90度减补偿角为圆周角画出的圆弧(也就是前文中的红线)来比较中可以得到验证。

因为该圆弧上所有的点都是轴距对应的圆周角,并且都等于90减补偿角,加上补偿角的话对转轴心构成了90度直角。

也就是说只要针尖落在红线圆弧上,针杆都处于切线,而且寻迹角度变化为零。

又因为是超距运行,切线方向的牵引力与唱臂轴心的反作用力形成了向心的合力,这个就是唱臂的向心侧滑力。

实际使用时,为了使唱头、唱臂在寻迹的过程中更稳定地移动,就必须加上一个向外的作用力来抵消向心力,这个就叫做唱臂的抗侧滑装置。



最后编辑阿杰 最后编辑于 2017-10-05 18:47:28
TOP
338#

回复 1298楼Real的帖子

当初发这个帖的目的是想将超距和侧滑彻底讨论清楚,在此以后不再出现争论。
没想到有人却对早以存在的定理不断地发起冲击,以至几乎沦落为娱乐贴。
TOP
339#

明白了90度减补偿角这条红线之后,实际操作时该怎么运用呢?以下图为例,红线是90减补偿角的弧线,蓝线是唱针寻迹线,最完美的就是让这两条线重合。
但从物理上来看,两条不同直径的弧线是无法完全重合的。
退而求次,就是要在唱片信息记录范围内,使这两条圆弧尽量接近,自然也明白了两条弧线的两个交叉点就是经常使用的外零点和内零点。
细心的朋友马上就会发现,内零点之后已经没有信息坑纹,再准确都已毫无意义了,还徒增了最外圈的误差失真。
直观就是这条红线的伟大之处!!!
要使内零点外移,手段有两个。
1.减少轴距增加超距。(有效长度等于轴距加超距)
超距太大的话,侧滑力就会增加,会带来负面效应。
超距一般在13至15毫米范围内较理想。
2.改变补偿角度。
唱臂补偿角可以改变的话,这个是最理想的方法了。

最后编辑阿杰 最后编辑于 2017-10-05 19:58:56
TOP
340#

回复 1301楼时光车间的帖子

算上极品论坛那边的话,还远不止哦。
其实结论早就有了,该明白的也早就明白了。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