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到合肥拜访我敬爱的王涤涤老师、蒋鹏等大烧 [复制链接]

61#

早上来顶一顶名琴兄!!!
欢迎访问淘宝店:http://store.taobao.com/shop/view_shop-842906440f6f98c0679d50b162e7a065.htm
TOP
62#

谢谢!

........非常感谢名琴LP兄和诸位朋友的支持和鼓励!我与大家同为音乐与音响的爱好者,实在不担当老师之称,更是羞愧大师头衔。彼此还是兄弟称呼更为亲切。
    名琴LP兄此次合肥之行匆匆,未能尽兴畅谈,希望有机会再来长叙。同时也欢迎全国各地的朋友来合肥做客共同交流音乐与音响!
TOP
63#

回复 29# 海涛123 的帖子

海涛兄好眼力,两对20.6坏了三台,已经全部送修。名琴兄突然到访,只能以爱华玩具开声,实在对不住,呵呵。
TOP
64#

原帖由 records33 于 2011-4-10 7:58:00 发表
........非常感谢名琴LP兄和诸位朋友的支持和鼓励!我与大家同为音乐与音响的爱好者,实在不担当老师之称,更是羞愧大师头衔。彼此还是兄弟称呼更为亲切。
    名琴LP兄此次合肥之行匆匆,未能尽兴畅谈,希望有机会再来长叙。同时也欢迎全国各地的朋友来合肥做客共同交流音乐与音响!
    

谢谢王老师,你真是我们的大师啊,我是怀着一种非常崇敬的心情到访的,你有时间一定到我们这里给予指教!
TOP
65#

继续上页:王老师的气浮盘故事
空气轴承的设计与制作从有双轴向空气轴承的设想后,也就不知天高地厚动手绘起图纸来。经过三个多月的反复计算与修改,于完成了图纸的设计。加工厂家的选择虽然受了一番折,但还是很快投人了试制。等待是非常熬人的,空轴承样品寄来时,虽然比计划迟了两个多月,但还是人激动万分i气轴承的测试迅速地展开。
最后编辑名琴LP 最后编辑于 2011-04-11 20:13:53
TOP
66#

对空轴承样品进行测试:
测试时,空气轴承在0 . 1MPa下非常安静。当气压升至0 .2Mna时,耳朵紧贴轴,原先的担心已成多余。用手顺时针用转空气轴承,空载轴承运转的很平稳。接下来测试都比较顺利。阻力测试。在空气轴承的车辙上安装了松下乳I200MKII唱盘上的转盘。放上频闪测速盘,打开台灯,手拨动转盘,让其自由滑行。当频闪翻速穿谬辨bt 33.3转时开始记时m…1分钟……2分钟……5分钟...~..10分……15分钟,完全静止时是55分钟l这一个令人吃惊的数据!
最后编辑名琴LP 最后编辑于 2011-04-11 20:13:06
TOP
67#

在设计制作DD-50AIR气浮转盘的同时,也在进行气浮正切唱臂的设计。以前曾经对美国ET-2气浮正切唱臂做过调整部分改装。这为设计气浮正切唱臂提供了一些经验。DD-51AIR气浮正切唱臂从设计到制作完成,经过了一年多的时间。这支唱臂的主要特点是:无震动、无循迹角误差和精密的四维调整系统。
TOP
68#

TOP
69#

TOP
70#


了解气浮唱臂的几种结构。空气悬浮直线正切唱臂的工作原理都是一样的,但有三种不同的供气方式。即移动轴套供气、固定轴套供气和固定轴供气。三种方式的从设计上可以说各有长处。
移动唱臂轴套供气设计。供气管是与轴套相连的,轴套是复层空腔结构,内层有气眼分布,这种设计的轴套壁厚较厚,由于复层空腔结构轴套的长度不能太长,因此轴套的气浮支撑面相对比较小,轴套短,相对有效行程就比较长,滑竿不用太长。气浮支撑面积小,在负载相同的情况下,就要将气压提高,以保证负载能力。这个供气压力必须在0.4MPa(60psi)以上。这种设计的优点是高气压的轴承刚性较高,唱臂总长度短,节省安装空间。缺点是,气管安装在轴套上对唱臂的循迹灵敏度和均匀性有一定的负面影响。这点可以通过观察Rockport Technologies和Kuzma 气浮唱臂就可以看出。
TOP
71#

再看固定唱臂轴套供气设计。气管是与轴套相连的,轴套也是复层空腔结构,轴套内表层有气眼分布,看起来供气与移动唱臂轴套供气相同,但是移动唱臂轴套供气的轴套是与唱臂相连的,而固定唱臂轴套供气的轴套是与臂架连接的,轴杆是与唱臂相连的,这和前者正好相反。ET-2就是采用这种固定轴套供气的设计。它的优点是:没有气管对唱臂循迹的阻力,也没有气源损耗。它的缺点就是轴承重心会随着唱臂的移动而改变,形成音槽两壁的微小压差。换句话说,也就是唱臂中心在轴套中心时,唱臂对音槽两壁压力是平衡的,当唱臂的重心偏离轴套中心时,唱臂旧会产生侧滑力。ET-2 的轴承工作面比较大,厂家设计的气压比较低0.016-0.026MPa(2.5-4psi),一些用家更换原有的气泵,把气压提高到0.1-0.15MPa(11-18psi),改变气压提高了轴承的刚性,重心偏移有所好转,但无法根除,当然这个力比起唱纹的牵引力可以说微不足道,或许,甚至你根本听不出差别,但设计时必须考虑改变克服这一缺点!
TOP
72#


最后看唱臂滑竿供气设计。气管是与滑竿相连的,滑竿是空心结构,表层有气眼分布。这种设计,连接臂杆的轴套壁厚可以做的很薄,一般0.8-1.2mm。轴套的长度可长可短,根据气压高低来确定。滑竿供气设计,大都采用中气压0.05-0.1MPa(14-30psi)。DD-51AIR唱臂轴套直径乘上长度的轴承支撑面积约45 cm2。直线臂循迹的工作行程93mm+ 预备行程32mm左右(根据转盘直径确定)。那么滑竿的长度应为:轴套长度+工作行程+预备行程,这支唱臂的滑竿长度应为:93+32+85=210mm。由于轴套长,空气轴承的支撑面积就大,在相同负载的情况下,气压要求不高,在0.05-0.08MPa(16-25psi)的压力时,唱臂轴承就可以工作的非常顺畅。这种设计的优点是中低气压支撑面积大轴承刚性和稳定都很好;轴套上没有气管对唱臂的阻力,循迹的灵敏度和均匀性以及两声道的对称特性都非常好;缺点是,滑竿上没有被轴套覆盖的地方始终在泄气,气泵的工作效率只有约40%。只要对音质有利,这点损失还是值得的。
TOP
73#

切线调整是指气浮滑竿与唱片切线的平行调整。切线调整是由臂架基座旋转来完成的。在直径66mm的臂架圆形基座的左侧安装有一个调节力臂,螺纹副对调节力臂的旋转调节角最大分度范围+/-1.4度,调节分度的分辨率是0.3’(注:1度=60’)。如果把这个旋转角度分辨率换算出移动的直线长度来应是6.5微米。这就是说,切线的调节精度就达到了微米级。最后一个部分是唱臂的水平调节。由于气浮轴承摩擦力几乎为零,因此对水平极为敏感,微小的水平误差都会影响唱纹两壁的压力平衡性。这个三轴向水平调节板,紧托在调整架圆形基座下,三个支撑点也都采用了精密螺纹副支撑和调节。右侧两个螺纹副Z轴向安装,左侧安装了一个螺纹副。三点支撑形成的三角形十分稳固。这个部分的调节分辨率也是微米级的精度。操作时把循迹力调整到零,使唱臂处于天平状态。先粗调右侧两个螺纹副,再细调左侧螺纹副钮,使唱臂杆稳定在滑竿上,即不向左滑,也不向右滑。当然这一步调整必须在唱盘已经水平之后才能进行。



以上是介绍的是DD-51AIR 唱臂调整系统的四维调节系统 ( Four Dimensional Adjustment System )部分,我把它叫做FDAS
另外唱臂杆与滑竿是可以前后和旋转调节。前后调节是为了适应不同唱头的安装尺寸设计的,有了这个调节功能,所有不同尺寸的唱头安装起来都不用犯愁。旋转调节是为了获得精确的方位角,方位角的调节配合专用工具尺也获得非常高的精度。
循迹力的调整精度直接影响VTA的精度,因此精确的循迹力调整非常重要。平衡砣位移的行程有20mm,这可以安装各种5-20克自重的唱头。循迹力在平衡砣进行粗调后,由安装在唱臂杆末端的螺纹副再做微调,可以有千分之一克循迹精度。
DD-51AIR 唱臂系统的另部件达60多件,组装起来需要整整一个工作日。DD-51AIR 唱臂系统的结构虽然非常复杂,但使用起来却十分简单方便。按照调整程序,这个调节系统可以快捷、精准的完成所有的唱臂调节,全部操作只需要30-40分钟即可完成。调整后的唱臂系统使用的重复精度保持在8微米左右,性能非常稳定。
TOP
74#

不错,名琴兄不知道这个气浮盘声音如何?可达到普通品牌LP机的什么价位的水准?也请王老师介绍下玩机心得啊!!
TOP
75#

TOP
76#

原帖由 guoki8 于 2011-4-11 23:33:00 发表
不错,不知道这个声音如何?可达到普通品牌LP机的什么价位的水准?也请王老师介绍下玩机心得啊!!


guoki8兄你好!
        名琴LP兄此次来合肥实话说没有真正听到气浮唱盘唱臂的本质声音,原因是我的后级放大器因故障送修,临时用爱华收录机来“小马拉大车”。哎呀,实在不好意思。
        有关KLASSIK分体马达气浮唱盘,早些时候在《高保真音响》2007年3月号和4月号;《新音响》2007年12月刊第81期,2008年1月刊第82器;以及《现代音响技术》2008年5月第140期都分别有过报道和介绍。
        2010年11月应《新音响》赖英智总编的邀请,在番禺《新音响》杂志社试听室举行了“气浮直驱唱盘试听音乐会”http://bbs.hifi168.com/showtopic-182009.aspx。近期《新音响》将报道试听会的详细内容。
        个人认为,音响这个东西不能完全用技术指标去衡量,也无法用语言或文字准确的去描述。这就像小提琴传奇人物帕格尼尼一样,人们只有想象中的帕格尼尼,但谁也不知其究竟是何等神奇。因此我希望更欢迎全国各地爱好黑胶的朋友有机会来合肥聆听、指导和交流。
        谢谢!
最后编辑records33 最后编辑于 2011-04-12 09:31:29
TOP
77#

谢谢王老师,我非常知道老师的良苦,我会向广大烧如实反映的。
当天我到合肥,王老师的后级马克两对20.6,坏了三台,已经全部送修。只能临时用爱华收录机来“小马拉大车”随便听一下。唱针一落下,DD-50AIR和DD-51AIR给人第一印象就是背景极为宁静。充分说明唱盘唱臂接近零摩擦的空气轴承把震动降到了一个极限水平,也是运用空气轴承的必然结果。这点我可以证实。
TOP
78#

好东西啊!!!支持楼主,支持我心目中“心仪”已久的王老师
速度是音乐的灵魂......恭喜我越烧越退步..........
TOP
79#

回复 76# records33 的帖子

呵呵 谢王老师回复,不知道广州可有你的气浮盘试听?正想玩LP 很想听下大师作品。。。
TOP
80#

回复 35# bothfan 的帖子

哈哈,真是佩服的五体投地。。。。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