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482483484485486487488489 / 489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好声是由哪个环节起决定性作用的? [复制链接]

9721#

回复 9720# 蛋黄 的帖子

老哥,M100哥待人很热情,弟以后去广州定去拜访他,他关于KONDO的评价是我等即使在高级器材用家那里也学习不到的;比如,他曾言M1000新老款,在声音走向上的变化,一言中的,而且是方向性的指导,弟很感谢他。
TOP
9722#

回复 9718# 670707 的帖子

先生好!有些朋友看到我的音源;音乐甲虫,便问为啥不上解析力更高的音源?真是见仁见智啊!
TOP
9723#

大家好,因为爱音乐才走过来一聚,所以我希望交流要真诚,要用自己的感受发帖,那怕三言两语也无碍,就是错了也完完全全没关系,三人行必有我师来指点,只有这样才能互相学习共同进步,才能吸引更多的坛友过来互相交流,重返故帖也希望同好们不要以重器压人,希望大家本着友善真诚谦让的态度重返此帖,只有这样此帖才能成为168的重帖!金帖!
TOP
9724#

回复 9719# 670707 的帖子

07好,你的优势长处在于整理资料,茹有聆听过的片子最好能概括其中的亮点和注意事项,比如,"奥伊斯特拉赫的贝多芬小协亮点大家注意了,在他拉的这首协奏曲里华彩段是采用克莱斯勒写的,其听点在于在一把琴上走两个旋律,它是完全有别于科岗拉的约阿希姆单旋律华彩段,"这样大家一看就明白通俗易懂,每帖文字述说不要过长那怕三言两语也无妨,尽量高度慨括,千万不要说得云里雾里,有得时候往往你越想阐述详细想给人留下记忆其效果舍得其反,切记!
TOP
9725#

回复 9720# 蛋黄 的帖子

蛋黄老弟好,希望此帖呈多元化,尽量上些青海山川美图让帖友养养眼,"让大家猜猜看了这幅照片使你想起那部音乐作品"等等等等!
TOP
9726#

回复 9717# 聆听之乐 的帖子

聆听好,大家重返此帖我想肯定有个良好的开端,祝愿大家开开心心上论坛,爱音乐共渡人生美好时光!
TOP
9727#

红茶前辈好!

您月初南宁一行,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您对艺术品古玩字画,花鸟虫鱼,摄影,音响,古典音乐的渊博理解令人佩服。
非常期待下次有机会再次与您静距离聚会,好跟您多学一些知识。
TOP
9728#

重見此帖,不胜之喜,曾是此帖潛水多時的讀者,願670707和中山張兄等大家不吝賜教,繼續造福海內外音响音樂愛好者。曾在一帖向中山張兄請教過后級升級問題,現展開一談,盼各位朋友給点意见。我的器材如下:MBL1521 CD 轉盤;Sonic Frontier DAC D2MK2;前級:Jidas JPL2〔分体〕;后級:Sim Audio Moon W5〔桥接后每边800W輸出功率〕;喇叭:B&W801M2。此間朋友建議我升級至:Sim Audio 后級 Rock〔每边1000W輸出功率〕,我也有此意。最近上网,獲悉有大V認為Sim Audio的Rock〝麻麻〞〔馬馬虎虎之意〕,使我有点動搖。說內心話,我對現有系統的器材頗滿意,起碼播放【天鵝湖】〔Richard bonynge , Decca〕、 FIM的【The Four Seasons〕、貝多芬【Spring】〔Henryk Szeryng & Arthur Rubinstein,SHM-CD〕和柏菲出的【名琴.梁祝】中的【梁祝】還算中規中矩,百听不厭。唱片系统听人声和小提琴也有不錯的表現。我喜歡音樂,基本上屬铁石心腸,對音响質素要求多多。W5升級到Rock值得嗎?盼听到張兄、67兄和大家的意见,
TOP
9729#

回复 9727# xin889 的帖子

889您好,非常感谢您特意从柳州赶来南宁一聚,彼此的真诚创造了零距离的交流感受颇深,学习了!
TOP
9730#

回复 9728# 7788 的帖子

先生好,你用大功率推动801m2,方向是对的,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素质好的后级功放具有优异的驱动力和控制力,以你的一台后级功放为例,如果播放交响曲时,发现定音鼓和打鼓是朝前冲,并且鼓点很大,鼓声具有覆盖其他声部之势,那么两台桥接后就不是这样了,鼓的敲击在乐队之后,重击之下花开的音量从后散开,滚奏中鼓点由柔渐强,具有声音的传递感,同时也不会影响其他声部。借此,你会发现钢琴弹奏中力拔山兮的瞬间爆发力、柔音如丝棉一样的浮云、如线似的柔音从远处慢慢传来、模仿人声歌唱情绪变化所出现的琴声音色转换,凡此等等。至于先生提及的FIM、SHM-CD唱片,以我的拙见,慎重购买,因为这些系列音质参差不齐,但不管怎样,天鹅湖中独奏小提琴和大提琴段落皆需表现演奏者是在乐队中,演奏能体现空间感,擦弦和琴腔声融为一体,强弱松弛有度。SHM-CD版本的谢林与鲁宾斯坦合作的贝多芬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曲目为5、8、9,录音和制作工程师分别为,录音工程师:(1-4,8-10)John Crawford(约翰 克劳福德),(5-7)Anthony Salvatore(安东尼 萨尔瓦多)制作人:(1-4,8-10)John Pfeiffer(约翰-培弗),(5-7)Max Wilcox(马克斯 威尔考克斯),由此可知,这些曲目在多组合工程师操刀下,而谢林的斯特拉迪瓦里名琴,鲁宾斯坦酒香老琴味,一成不变,小提琴丝绸般的质感以及软质物产生的硬力所产生的声响,钢琴声说明了木质材料所弹出的金属色。好了,驻留该贴到此,请先生发站内短信交流,我们互相学习。
TOP
9731#

回复9730# 670707的貼子

670707:【先生好,你用大功率推动801m2,方向是对的,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素质好的后级功放具有优异的驱动力和控制力,以你的一台后级功放为例,如果播放交响曲时,发现定音鼓和打鼓是朝前冲,并且鼓点很大,鼓声具有覆盖其他声部之势,那么两台桥接后就不是这样了,鼓的敲击在乐队之后,重击之下花开的音量从后散开,滚奏中鼓点由柔渐强,具有声音的传递感,同时也不会影响其他声部。借此,你会发现钢琴弹奏中力拔山兮的瞬间爆发力、柔音如丝棉一样的浮云、如线似的柔音从远处慢慢传来、模仿人声歌唱情绪变化所出现的琴声音色转换,凡此等等。至于先生提及的FIM、SHM-CD唱片,以我的拙见,慎重购买,因为这些系列音质参差不齐,但不管怎样,天鹅湖中独奏小提琴和大提琴段落皆需表现演奏者是在乐队中,演奏能体现空间感,擦弦和琴腔声融为一体,强弱松弛有度。SHM-CD版本的谢林与鲁宾斯坦合作的贝多芬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曲目为5、8、9,录音和制作工程师分别为,录音工程师:(1-4,8-10)John Crawford(约翰 克劳福德),(5-7)Anthony  Salvatore(安东尼 萨尔瓦多)制作人:(1-4,8-10)John Pfeiffer(约翰-培弗),(5-7)Max Wilcox(马克斯 威尔考克斯),由此可知,这些曲目在多组合工程师操刀下,而谢林的斯特拉迪瓦里名琴,鲁宾斯坦酒香老琴味,一成不变,小提琴丝绸般的质感以及软质物产生的硬力所产生的声响,钢琴声说明了木质材料所弹出的金属色。好了,驻留该贴到此,请先生发站内短信交流,我们互相学习。】

  謝謝670707兄指教。FIM、SHM-CD唱片貭量的確参差,比如FIM出的芭蕾舞劇【天鵝湖】選曲一碟,号稱新科技,其实質量甚差,遜于我提及的DECCA版。【天鵝湖】、【四季】、【梁祝】和【Violin Sonata No.5 Spring】,是我最欣賞的部分曲目,我有多种cd和LP版本,我拿出來討論,是希望集思廣益,得到更佳版本。對前帖所列的cd版本我比較滿意,在我的系統播放效果比我和我多位朋友的LP系統播放效果稍优。我們沒有頭版【天鵝湖】和【梁祝】,器材也不算好,其中以我的LP器材最差,現時用美國VPI唱盤HW19 MK-4、PHONO〔Audio Research PH5〕、MC唱針〔Clearaudio Talismann〕。

  拿CD和LP作比較不是我的原意,我也無此資格,我只是就事論事向各位先進請教。我的問題是:奏嗚曲、協奏曲、小夜曲或芭蕾、歌劇中的优秀作品我比較容易接受,或通過器材升級都可以使原來認為平淡無奇的东西变得有吸引力,但欣賞古典音樂中的交响樂却難如願。如果不能心悅誠服地迷上一部或多部交响樂,可以安下心來由頭到尾听完一部交响樂而自我感覺良好的,不好意思自稱是古典音樂发燒友。我向來佩服网上很多朋友的音樂造詣和品味,對貝、柴、馬、莫、舒之外的交响樂作品也津津樂道,而自己就常以铁石心腸自嘲,至今仍徘徊在欣賞交响樂门外。這个帖子发燒友中有同感的嗎?入门有捷徑嗎?還是有其他問題,比如說這一音樂品種在沒落中?
  
  根据我的体会,古典音樂修養,尤其是受落欣賞交响樂,在在需要人文環境、音樂氛圍、美育熏陶、師友傳承和樂理基礎相配合,也需要文化底蘊和財力支持。有些因素大陸原來是有的,后來中斷了,很多時候只能跟着感覺走。我和古典音樂結緣,早在讀初中一年級就為学校文工团的晚会表演節目【四个小天鵝】所感動而銘記在心,那是真正
的民間芭蕾舞和柴氏音樂,只是沒有人想到二年級開始,天鵝和公主王子帝王將相都先后飞走了,留下了一片空白,這是我們那代人的遭遇;多年后我定居加拿大,学人玩音响,就决意以放好【天鵝湖】為目標,當然我也想听交响樂,〔畢竟貝九貝五dvd碟給我的印象不俗〕。在大陸時讀過廖承志講話,說他大学時代如何迷上柴六,印像頗深,他是留俄四公子之一,其实他那個年代的器材不怎么样,現在有机会不好好听听如此出名的【悲嗆】,還有貝五、馬六、拉二,我覺得是亇遺憾。十年发燒,回首一望,【天鵝湖】成了我心頭好,可惜我仍然是欣賞交响樂的门外漢。這也是我想把后級升級的原因之一。

  話說回來,雖然對拉二〔對不起,拉二是钢琴協奏曲 〕也無感覺,但他那首Symphonic Dances我就很喜歡〔交响詩,Rachmaninoff,AAD ,Dallas  Symphony Orchestra,   Analogue Productions〕,尤其對他的【Vocalise】,更是情有獨鍾。在众多版本中,我欣賞美國小提琴家斯特恩的演繹,每听一次,心如翻倒五味瓶,生平住事,百感交集,共鳴中不禁悲从中來而落淚。不說掃兴的了,斯特恩〔Isaac Stern〕,曾经在中國文化界音樂界很有名氣,奧斯卡金像獎記錄片【从毛澤東到莫扎特】中的美國文化使者,我現有的B&W801M2就是他老人家生前用來錄音的喇叭,几年前我通過Audiogon碾轉投得,常引為樂事。
TOP
9732#

请先生关注我发送的站内短信。在上贴中隐约先生是为外籍华人,西洋古典现状或许有如马勒望着夕阳下的大海:这是最后一波。先生能在哪里看见余晖下的捡贝者。。。
TOP
9733#

最近连着听这几个大包子。总体对几个大包子有所了解。曲目选编。维也纳》DG》菲利浦》迪卡》RCA》水星。音质【HlFl】菲利浦》迪卡》水星》DG》维也纳》RCA。包装制作。RCA》DG》迪卡》菲利浦》水星》维也纳。性价比。维也纳》DG》RcA》菲利浦》迪卡》水星。总结。维也纳包含了大部份交响曲。其它各包子收了大多数经典曲目。作为新人入门是极佳的选择!
TOP
9734#

回复 9720# 蛋黄 的帖子

蛋黄兄您好!我最近到上海拜会了07兄,我们都牵挂你呢。晚安!
TOP
9735#

另外,各包子重复曲目也不少,可以比较聆听,发现录音优秀的版本。。。
TOP
9736#

前者说起邓丽君演唱特点,强调了健康、柔美等特点;如何将她演唱艺术的情感因素挖掘出来;通过器材的摸索,我发现还是应在“形体上”作出表现,即在音箱的频响段内做文章;前面的声音现象尚停留在将她的口型、声线高度、发声共鸣、歌声音区等方面,现在能把她在淡淡幽情曲一中,高、中、低声区,在音箱垂直距离1.8—1.3米范围内,通过频响点发声使各个声区上下移动,如此便能再现演唱者歌声区的声音特质,情感变化带来的声音转折具有上上下下的感觉。这样再次播放邓丽君分别在宝丽金和日本演唱会中演唱“来来来,干了这杯,再来一杯”时,分别具有的“盼望不久相遇”、“欢迎再次光临”两种含义,因为前者是刚出道、青春懵懂,后者是老于世故、风月高手、笑容可掬。好,接下来播放瓦尔特指挥哥伦比交响乐团演奏的贝多芬第六交响曲第二乐章时,瓦大师指挥艺术的“歌唱性、细腻”特点便有了,小提琴声部在音箱左侧咏唱,颤音随着把位高低和音高递增,颗粒型的上下游离,音场中间木管乐左右穿插、此起彼伏,富有空气感的穿透力,右侧低音弦乐随着音强的加大,出现由远至近的波浪形滚滚而来现象。(仅以此作业向我尊敬xyz1988老师汇报)
最后编辑670707 最后编辑于 2013-04-16 12:32:35
TOP
9737#

尊敬的老师,我现在已经能将此款箱子在2米高度内基本做到上下连贯性的发声,这感觉太奇妙啦!
TOP
9738#

回复 9734# M100 的帖子

http://item.taobao.com/item.htm?spm=a1z10.3.w52576875.34.XD5rXf&id=13877953842
M100哥,请关注这款小提琴曲,我相信在您的KONDO 211上播放,西电之声再好的松香味和油亮的感觉,都会大失光彩。
TOP
9739#

回复 9738# 670707 的帖子

谢谢07兄的推介。晚安!
TOP
9740#

再次拜读。领教了。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