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011121314151617» / 21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多年未出山,普及电影原声兼总结贴--37页 20. Gabriel Yared [复制链接]

261#

80. 养蜂人
这张其实和雾中风景是一张。反正,大家记住卡兰卓的声音,肯定忘不了,她的音乐太好听了,也太好分辨了。一开声,就是惆怅,如同一丝轻烟,轻轻剌痛你的神经。
(转)



专辑介绍:

这张专辑收录了Eleni Karaindrou从1979年到1990年间,共六部电影的配乐精华。其中希腊导演Angelopoulos的沉默三部曲:养蜂人;雾中风景;塞瑟岛之旅。以及Christophis和Xanthopoulos的<流浪者>和<罗莎>等片。

因为本人不看电影,只是单纯的从音乐本身出发。Eleni的音乐总有一种关乎个人宿命的悲情氛围,不由想起Pascal的句子:在我们与地狱或天堂之间,只有生命是在这两者之间的,它是世界上最脆弱的东西。眼前浮现的总是停不了的绵绵夜雨,冷清清的白雪,乌漆漆的昏天黑地,阴霾,郁结,压抑,一种不明朗的存在,苍穹之下,众生皆渺小,生命无常,只得默默承受。一直觉得Eleni就像个对世界的远观者,画面感很强,一个女人,身穿白衣,站在崖上,板着瘦削脸颊,时而冷峻时而感伤,在与世无争之余却又像洞悉一切的看着身下的世界。Eleni很擅长用弦乐,连续的揉弦,抖音,泛音,每每都隐藏着一股低调的澎湃,就像平静的大海,底下却是汹涌暗流。Eleni的手风琴运用也是特点,小时候看咪咪流浪记,印象中手风琴就有种流浪者的独特气质。
thumb231.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1/1/8 10:21:17 上传)

thumb231.jpg

最后编辑zjize 最后编辑于 2011-01-08 10:22:08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262#

再不介绍伯纳德.赫曼,估计有人意见大了,就更失望了。音乐不是我最喜欢的类型,但长得还是帅的。
十一、 伯纳德·荷曼




Bernard Herrmann男, 生于1911年6月29日 ,美国纽约逝世于1975年12月24日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北好莱坞,死于心脏病) 星座: 巨蟹座

  配乐大师,希区柯克的御用配乐师

  1911年6月29日 出生于纽约市。他的父母Abraham 和 Ida 很鼓励他在艺术方面的兴趣 。 Herrmann 1927年时在 DeWitt Clinton 中学 开始接受正规的音乐教育(Jerome Moross - ?#092;绣大地作者, 也是他的同班同学)。在纽约大学(NYU)时和 Philip James 学习作曲,和Albert Stoessel 学习指挥,并且在茱利亚学院待过两年 ,但之後又回到NYU练习进阶作曲及管弦编制。年轻时他接触过Copland (柯普兰)、Gershwin 和 Elgar 的音乐 ,但影响其风格更甚者为华格纳 、马勒 、德步西,以及拉威尔。

  1937年赫曼进入CBS Radio,在教育部门工作;但其最大的兴趣仍在于指挥,随後即转任CBS交响乐团指挥,在这期间也认识了导演Orson Welles。随Welles 的 Mercury Theatre Playhouse group(水晶广播剧院)转移到好莱乌後,Herrmann 写了清唱剧(cantata) "Moby Dick (白鲸记, 1938)"以及歌剧咆哮山庄。1941年 Orson 请他为大国民(Citizen Kane)谱写配乐,从此之後声名大噪。

  当时二十世纪福斯的录音室音乐指导 Alfred Newman (阿佛列德纽曼,汤玛斯纽曼的父亲) 雇用他为 Jane Eyre (简爱,1943)、Hangover Square (1945)、Anna and the King of Siam (1946)、The Ghost and Mrs. Muir (幽灵与未亡人, 1947)、The Day the Earth Stood Still (地球末日记,1951) 等电影配乐。

  

五零年代赫曼结识了惊悚电影大师 Hitchcock (希区考克),这对黄金组合共同创作出许多著名的作品,包括:The Trouble with Harry (怪屍案,1955)、The Man Who Knew Too Much (1956)、Vertigo (迷魂记,1958)、North by Northwest (北西北,1959)、Psycho (惊魂记, 1960 - 经典中的经典,可以拱起来拜了)、Marnie (艳?#092;,1964) 等等。直到1966年,在他们最後一次合作的作品 "Torn Curtain" 中,因为彼此的看法及意见分歧而使他们的合作生涯就这样结束,而他的音乐也被弃置不用,改由John Addison出任。尽管如此,这对搭当仍在影迷和乐迷心目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地位;这样的结合也成为日後的经典示范。

  赫曼的出众才能也为之带来其他的合作对象,像是一些新一代的导演包括 Fran&ccedi

  l;ois Truffaut, Brian DePalma, Larry Cohen 和 Martin Scorsese。

  1975年他来到了加州录制 "Taxi Driver 计程车司机" 的配乐,头一天演奏家们都前来和赫曼打声招呼,因为这是他多年以来第一次回到这里。12月23日,终於完成了每一个音符的录音,回到饭店和他妻子共进晚餐後,在睡眠中长逝。
3949938348181058952.jpg (, 下载次数:1)

jpg(2011/1/8 14:38:52 上传)

3949938348181058952.jpg

263e802fc6476a721f3089bf.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1/1/8 14:40:12 上传)

263e802fc6476a721f3089bf.jpg

a6c7d7171a6a2543c93d6dbb.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1/1/8 14:40:12 上传)

a6c7d7171a6a2543c93d6dbb.jpg

最后编辑zjize 最后编辑于 2011-01-14 18:29:51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263#

原帖由 zjize 于 2011-1-8 14:39:00 发表
再不介绍伯纳德.赫曼,估计有人意见大了,就更失望了。音乐不是我最喜欢的类型,但长得还是帅的。
伯纳德·荷曼




Bernard Herrmann男, 生于1911年6月29日 ,
.......
1975年他来到了加州录制 "Taxi Driver 计程车司机" 的配乐,头一天演奏家们都前来和赫曼打声招呼,因为这是他多年以来第一次回到这里。12月23日,终於完成了每一个音符的录音,回到饭店和他妻子共进晚餐後,在睡眠中长逝。  


巧了,昨儿晚上刚鬼使神差地复习了一遍TAXI DRIVER(OST)....... 可真叫那“一曲绝唱,啸傲烟霞”——公真乃神人也!
~ so u never know what u're missin’  ~
TOP
264#

是啊,死都那么戏剧化,干完活就走人,一点都不拖泥带水,还安乐死,羡慕旁人也!
我的伯纳德.赫曼很少,只有5张,惨!
调整大小 调整大小 DSC_0135.JPG (, 下载次数:1)

jpg(2011/1/8 17:38:09 上传)

调整大小 调整大小 DSC_0135.JPG

最后编辑zjize 最后编辑于 2011-01-08 17:38:09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265#

81. 公民凯恩(大国民)
据说这张片片的后面一个录音超发烧,可惜没找到。电影倒有,看了,没有太多留意到音乐。用现在的眼光来看是过去式了,不过其叙事方式却是现在很多电影翻了无数多次了。



专辑介绍:

电影《公民凯恩》的原声音乐,320KBPS,Score Rerecording Of 1941 Film版本。“玫瑰花蕾。”公民凯恩临终前给全世界开了一个玩笑。所有人都相信,“玫瑰花蕾”这个字眼背后一定掩埋着一段秘密。为了满足读者的窥视欲,记者汤姆逊走访了凯恩身后的每一位亲友,竭力要拉开一直掩盖着真相的窗帘。帷幕拉开了。凯恩的一生在每个人的心灵舞台上复活。每个人都那么苍老、疲惫,为生活奋斗挣扎了那么一大圈,最后都是空的。看到凯恩飘雪的童年,他的奋斗,他开创出崭新的报纸风格,结婚、生子,享受成功和财富。他野心勃勃,却在政治上猛栽了一个跟斗,两次婚姻都很失败。一个人就那么颓败了,像豪华的仙都娜庄园一样地颓败了。凯恩,一个奋斗了一生的成功人士。在他垂死的嘴唇上,轻轻说出来的那个字眼,像是来不及开放的花朵,仍然紧裹着自己的秘密。在片中,当他初遇苏珊时,功成名就的他表示“要去寻找童年”。正是那一刻,他有点伤感地说着墙上的影子:“不,是玫瑰花蕾。”管家提供了索价1000美元的线索:当凯恩攥着那个飘雪的水晶球时,再度吐露了这个字眼。究竟什么是玫瑰花蕾?是一个女孩的名字?是初恋的定情信物?一件得不到的东西?还是一段无法抹去的记忆? 当记者得出结论“什么也不是”之后,我们看到,在烈焰熊熊的壁炉中,凯恩童年时的滑雪板被扔了进去。火焰舔掉了滑雪板上的经年积尘,渐渐地露出了这四个字:“玫瑰花蕾。”再也没有人关心真相了。每个人都找到了自己想到的东西。每个人还要忙碌自己的生活。只有我,心里一刹那被击痛了。“玫瑰花蕾”原来是滑雪板的名字!大火很快舔掉了这个字眼,舔掉了滑雪板,一切烧成了灰,化作烟尘。查理·弗斯特·凯恩死了,无论他有过怎样的辉煌,其结局仍然跟所有的人一样。本片荣获奥斯卡最佳故事片提名奖和最佳原着剧本奖;为世界公认电影史中十大经典影片之一。
thumb.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1/1/8 21:13:31 上传)

thumb.jpg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266#

82. 西北偏北
这部影片就是现在看也很有意思。里面的音乐写得很不错,和电影十分合拍。那个扣人心弦的主题很有意思,估计很多片片都在学这一招。

(转)罗杰·索荷是个有点幽默感的普通广告商,在他和客户吃饭的时候,忽然两个人上来绑架了他,并叫他凯普林。罗杰莫名其妙地被带到一间大房子里,见到了几个不明身份的人,为首的一个也认定他就是凯普林,并要他合作交出东西。

  还没等罗杰明白,几个人给他灌了大瓶波旁酒,把他扶上一辆汽车,看来要制造一个酒后驾车坠海而死的假象。罗杰朦胧中居然没有出事,只是被警察指控酒后驾驶偷来的汽车。

  第二天,罗杰的供词没有人相信,大房子里的人也一口咬定是他参加宴会后酒醉而去的。为了自己的清白,也是出于好奇心,罗杰根据前晚的线索,找到凯普林的酒店房间,但没有发现什么,却又被人追赶。他又来到联合国大厦,想找大房子的主人,却背上杀害联合国官员的凶手的罪名。

罗杰根据其他线索上了开往芝加哥的火车,一位迷人的年轻女郎坎多主动帮他逃过了警察的搜查,并和他一夜风流。火车到站后,坎多又替他联络了凯普林,约定了见面的时间地点。

  在见面的地点,罗杰不仅没有见到凯普林,反而被一驾小飞机追杀。当他逃过追杀去找凯普林时,却发现他早已退房了,罗杰似乎明白了。他找到坎多,坎多虽然很高兴,但还是让他尽快离去。

  罗杰跟踪坎多来到拍卖会,遇到了上次绑架他的男人维丹,当维丹再次准备绑架他时,他在现场开始胡闹,最后被警察带走。FBI的负责人把他带走,告诉了他真相,原来根本没有凯普林这个人,都是FBI制造出来迷惑冷战间谍维丹的,而坎多则是FBI的卧底。

  为了让坎多彻底得到维丹的信任,罗杰和坎多上演了一出空包弹的假枪杀,两人也冰释前嫌。FBI想利用坎多跟维丹离开美国,以获取更多情报,但罗杰不能无视坎多接受这样的结果。

  罗杰赶到维丹的住所,正好遇到维丹识破了空包弹的计策,罗杰和坎多抢过装有情报胶片的古董逃走。双方在雕刻着美国历任总统头像的巨大山岩上展开搏斗,最终维丹落下山崖,同伙也被赶来的FBI击毙。

伯纳德.赫尔曼(Bernard Herrmann)1911年6月29日生于美国纽约市,他毕业于世界知名的朱利亚德学院(The Juilliard School)。毕业后他的主要工作是为当时还不出名的演员奥逊.威尔斯的广播节目配乐,因此他和奥逊.威尔斯也成为好朋友。1941年,奥逊.威尔斯的自编、自导、自演的经典巨著《公民凯恩》也请来赫尔曼配乐,立刻使他跻身于一流作曲家的行列。后来奥逊.威尔斯和琼.方登主演的《简爱》也是由伯纳德.赫尔曼配乐。40年代的赫尔曼创作了很多杰出的音乐作品,1945年他为电影《醉汉广场》所谱写的钢琴协奏曲《死亡主题协奏曲》(Concerto Macabre)可以说是他当时的代表作。

1951年赫尔曼为警匪片《危险地区》的配乐已经日趋成熟,奠定了赫尔曼派的音乐风格。1952年伯纳德.赫尔曼在亨利.金导演的电影《乞力马扎罗的雪》中的配乐尤为出色,既有平缓温馨的格调,又有惊悚震撼的气势。

1955年是赫尔曼音乐生涯的一个重要转折。这时著名导演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正在为新片《哈里的麻烦》物色配乐人。这部电影和希区柯克以往的作品不同,它是一部轻松的喜剧片。一个值得信赖的朋友向他推荐了伯纳德.赫尔曼。赫尔曼为该片谱写了一曲《希区柯克的肖像》,这首音乐与影片中忧郁之秋的景色达成了完美的一致。《希区柯克的肖像》中开始以一段喇叭作为前奏,此灵感来源于影片的开篇部分,后来又出现了一段半疯狂的、跳跃的华尔兹,随后是高雅、动人的田园爱情旋律。这是赫尔曼本人最喜爱的配乐之一。这部电影本身是一部黑色喜剧,讲述一具被埋有总被掘的尸体的故事。同年,赫尔曼还为刚开播的大型电视系列剧《希区柯克剧场》和后来的《希区柯克时刻》(1962-1965)配乐,并创造了著名的《木偶葬礼进行曲》,十年来的电视节目上每一集《希区柯克剧场》开场都能听到这首轻快自然的音乐。

1956年伯纳德.赫尔曼继续为希区柯克的重拍片《知道太多事情的人》配乐。这次赫尔曼采用的是古典音乐,尤其是在片中行刺首相的“阿拉伯特音乐厅”一场戏中他亲自扮演乐队指挥家。在这里我们还可以一睹赫尔曼的音乐指挥。次年,希区柯克的《伸冤记》中赫尔曼有机会暂时脱离当时统治银幕的爵士乐。

1958年,电影《眩晕》是希区柯克的代表作之一,也是赫尔曼推出的第一部完整的电影原声专辑,《眩晕》的音乐是电影音乐史上一部伟大的杰作。赫尔曼从瓦格纳那里获得灵感,用小提琴和高超部分的长号构筑了一种完全浪漫色彩的精神狂躁,影片中每一处暗示都是与音乐动机同步的。音乐和电影中对于精神上的迷恋和神秘的迷幻色彩配合得天衣无缝,简直就是天造地和。专辑中10分钟的组曲还包括“前奏曲”及最后的“噩梦”舞曲等。1959年,伯纳德.赫尔曼为希区柯克的另一部经典《西北偏北》配乐,赫尔曼式的音乐得到了充分的发挥,音乐随着剧情高潮迭起。

1960年希区柯克的《精神病患者》中的交响乐与提琴独奏和《西北偏北》中的配乐被认为是当时最大胆的构思。在《精神病患者》中,赫尔曼回忆希区柯克对他提的要求:“你想怎么干都行,只是一点,洗澡时的谋杀不要配乐。那必须没有音乐。”幸好赫曼是个独立的作曲家,他用小提琴制造出的杀气跟这部经典影片本身在电影史上的成就一样,在电影音乐史上也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尤其是这段经典的浴室谋杀场景的配乐竟成为渲染暴力谋杀的经典音乐,它给观众带来的感官刺激是前所未有的。

1963年,希区柯克拍摄电影《鸟》请赫尔曼做音乐总监,赫尔曼采用了以群鸟的鸣叫声来代替音乐。1964年的《玛尔妮》是赫尔曼为希区柯克的最后配乐。它带有神秘的迷幻色彩的略带神经质的味道。生机勃勃的号角前奏、小提琴的杂乱无章、平缓细腻的曲调再次奠定了音乐大师的魅力。1966年,赫尔曼在为《冲破铁幕》谱曲的时候被希区柯克炒了鱿鱼。希区柯克本来就是一个控制欲极强的人,再加上赫尔曼的婚姻危机,多年的友谊竟这样不欢而散。

后来,伯纳德.赫尔曼还和希区柯克的崇拜者法国导演弗朗索瓦.特吕弗和被称为“希区柯克接班人”的美国导演布莱恩.德.帕尔玛各合作了两次。先是与特吕弗合作了《华氏451摄氏度》(1966)和《黑衣新娘》(1967);和帕尔玛的《奇胎怪案》(1973)、《迷情记》(1976)。伯纳德.赫尔曼的最后一部作品是由马丁.斯克塞斯导演的《出租汽车司机》(1976)。

1975年12月24日的平安夜,伟大的音乐家伯纳德.赫尔曼死在了他的家中,享年64岁。



thumb34433.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1/1/8 21:37:59 上传)

thumb34433.jpg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267#

83. 惊魄记(精神病患者)
电影非常的有意思,出人意外的结局,杀人的惊人场景,加上赫曼的小提琴尖叫,成就了这部伟大的影片。赫曼的音乐不能用好听来形容,却很耐听。
(转)


  其实很早就想说说《Psycho》了,不仅因为希区柯克,还有Bernard Herrmann……
  这部作品可以说达到了希区柯克和赫尔曼两者的一个创作高峰。电影张驰有度,剪辑画面给人超强的压抑感。而原声音乐呢?则异常的凌厉,小提琴的演奏好似西风狂啸,给人不自觉地带来诡异的气氛。正如希区柯克本人所说的那样,没有赫尔曼精彩的配乐,《精神病患者》的惊悚性会大打折扣,相信所有听完这张专辑的原声迷,都会同意将这张出色的VSD 完整录音版《Psycho》列入20世纪最伟大的恐怖电影配乐之一。
   《Psycho》最为经典、最值得让人们津津乐道的就是浴室杀人场面,希区柯克用快速剪辑,把观众视觉从第三角度跃升到了被害者角度,刀刀都似乎能插入观众的心窝,也正因为如此,没有丝毫血腥的谋杀场面,硬是让人感觉毛骨悚然。而在这个场景中的电影配乐则成为了众多后人模仿、照搬的案例,如果大家还有印象的话,迪斯尼动画片《海底总动员》中就曾经出现过这段Theme,也算是一种另类致敬吧?
  《Psycho》这部惊悚片从任何角度来看都做到了完美无缺,开门见山的引入、让人不断猜疑的谋杀,以至最后真相大白的震惊,这些惊悚片最基本的模式和套路都能从《Psycho》中完美体现。
  而且,希区柯克的惊悚片其结果虽出乎意料,却并不夸张和过火,更没有牵强附会。例如《爱德华大夫》,这部电影甚至成为了现今各个高校心理系的必看电影。同样,《Psycho》的结尾也如此,童年的虐待加上对根深蒂固的恋母情结,这种间歇性偏执精神分裂是有其医学依据的。因为如此的真实,所以带给观众们的视觉冲击是相当震撼的。So,有关这部电影使得许多美国人不敢独自洗澡的花边新闻应该不用我再重复引证了吧?
  这张VSD完整版录音中,对许多电影中的细节音乐做了相应的补充,60多分钟的电影配乐长度,使得你在欣赏这张原声的时候能体会到很多忽略的东西。比如电影中那位侦探独自去屋宅搜索线索时的那段音乐,如果你看过电影,如果你仔细聆听,你可以不用看曲目列表,就能略知一二。
  凌晨关上电灯,让电脑幽暗的屏幕虚弱的照亮房间,当音响中突然传出《The Bathroom》凄厉的小提琴的啸叫声时,你除了失声尖叫还能做什么呢?
s1454546.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1/1/8 22:06:02 上传)

s1454546.jpg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268#

84. 幽灵与未亡人
我总算拿到这张发烧的片片了(原来找到一张,是真正的电影原声),录音果然发烧。音乐用古典乐的欣赏方式就不错,用原声的欣赏方式就觉得不过瘾了。
(转)
吉恩·泰莉饰演一名个性倔强的寡妇,在她丈夫亡故后坚持带着幼女出外独立生活,并且偏偏要搬入一家鬼屋居住。此屋原来真的有个船长的幽灵居住其中,船长因意外窒息死亡而被人传言为自杀,心有不甘,乃继续占住旧居,希望可以“扮鬼”将人吓走。不料寡妇未但没有被哧走,还在船长的幽灵协助下成为畅销小说家。可惜她后来提早掉入了花心作家的圈套而跟船长分手,直至她年老逝世的一刻两人才破镜重圆。这部人鬼恋的故事拍得既风趣又浪漫,男女主角个性鲜明,形成了相当引人的戏剧张力。雷克斯·哈里森饰演的船长和当时尚为童星的纳塔利.伍德饰演的女儿都有着相当精彩的演出。
  时过境迁,这部60年前电影的剧组中有2个人还被时常地提起,他们是摄影Charles Lang,和原创音乐Bernard Herrmann,真是难得。
  这是Herrmann大师的一部很重要的作品,这部原声为之后他与希区柯克一生的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从56年的《擒凶记》、58年的《迷魂记》、到59年《西北西北》、60年的《惊魂记》... ...为大家书写了一段又一段的经典传奇。对Herrmann感兴趣的原声粉丝是绝对不可错过的。
1289987681147.jpg (, 下载次数:1)

jpg(2011/1/8 23:18:19 上传)

1289987681147.jpg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269#

85. 出租车司机
这是作曲家的天鹅之歌,我也有一点点,可惜却没有听出太多感觉来,也可能是因为太短了吧。看样子要找电影来看看才知道了。
(转)Martin Scorsese的戛纳金棕榈奖力作,片子不多说了 音乐是电影配乐大师Bernard Herrmann的晚年传奇的绝作,70年代的纽约被他刻画的令人心碎凄厉而又交织了紫醉金迷

这部电影的成功有一多半要归功于这个配乐 我觉得音乐就像是流动在德·尼罗、纽约底层、朱迪·福斯特、出租车、马丁·斯科赛斯、甚至观众之间的一种介质,没有那忧郁的萨克斯的引领 我们和电影之间就缺少了一种感性的共鸣,而单独听配乐 仿佛置身于黑夜中的70年代 充满了未知与渴望的冲突

只是其中 总有一丝忧虑伤穿愁肠~~~~~~
承载这种深刻社会意义的是《出租汽车司机》中精湛的影象、音乐和演员卓越不凡的表演。斯科西斯通过黑暗的影调构筑了纽约繁华却冷漠的气氛,多次对特拉维斯的眼部特写更突出了城市中人的孤寂与悲凉。曾经与希区柯克多次合作的著名作曲家伯纳德.赫曼为影片谱写了音乐,低迷沉重的音乐风格为《出租汽车司机》又增添了一份黑色阴暗的气质。《出租汽车司机》的电影原声也成为了美国公认的十二部经典原声唱片之一。罗伯特·德尼罗在影片中的表演感情投入,细腻到位,特拉维斯也成为德尼罗塑造最为成功的银幕形象之一。而特拉维斯对着镜子自言自语的情节,也是德尼罗最为人所津津乐道的即兴演出。扮演雏妓易兹的童星朱迪·福斯特也格外引人注目,当时年仅14岁的她就因此片中真实自然的表演获得该年奥斯卡的提名。值得一提的是,在《出租汽车司机》公映后,一位富家青年疯狂地爱上了朱迪·福斯特,他在至少看了二十遍此片后,向已经17岁的朱迪求爱,但遭到了拒绝。为了引起朱迪·福斯特的注意,这个青年竟然效仿影片中的罗伯特·德尼罗去刺杀当时的里根总统。结果里根受了轻伤,这个疯狂的青年被投进监狱。
192268_5903537_1.jpg (, 下载次数:1)

jpg(2011/1/8 23:25:54 上传)

192268_5903537_1.jpg

最后编辑zjize 最后编辑于 2011-01-08 23:40:54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270#

转一篇著名电影音乐评论人罗展凤的文章,写希区柯克与赫曼的:
转)
作者:罗展凤


  电影导演跟配乐家的关系,向来千丝万缕,好些合作往往缔造良朋知交,造就美事美谈。不是吗?好的影音结合,如同婚嫁,令人欣羡、赞叹。像有史蒂文.斯皮尔伯格(Steven Spielberg)的影像,就必然有约翰.威廉斯(John Williams)的音乐,二人早被誉为业界中从70年代起最成功的组合;然而,也有因为合作而闹翻的,从此各走各路。斯坦利.库布里克(Stanley Kubrick)跟亚历克斯.诺思(Alex North),二人一度合作,却因为一部《2001太空漫游》(2001: A Space Odyssey,1968)闹得甚不愉快,也难怪,库布里克把诺思为此片共55分钟的音乐全部扔掉,改用上自己拣选的古典乐曲,对配乐家来说,颜面何在,尊严难保。
  想谈谈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Alfred Hitchcock)与伯纳德.赫尔曼(Bernard Herrmann)的关系,也是相当微妙。好些有关电影音乐的书籍里,都记载了这位悬念大师与配乐家的轶事,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大抵是赫尔曼的那份傲气,他曾说,希区柯克的电影每每只完成了60巴仙(”He only finishes a picture 60 per cent. I have to finish it for him.”),其它的,都由他为希区柯克完成。电影配乐家中,赫尔曼口气之大,也算是数一数二,这位配乐家早在1941年跟奥逊.韦尔斯(Orson Welles)完成了电影史上的伟大经典作品《公民凯恩》(Citizen Kane,又名《大国民》)的电影配乐,对于跟韦尔斯的合作,赫尔曼甚为满意:「这部电影在技术处理是那么不平凡,那让我有大量独特机会作一些音乐上的实验。电影中丰富的蒙太奇,令我可以有更长时间注入一些完整的音乐创作,而不仅是将暗示片段(cue)配置在电影里。韦尔斯先生在这方面是绝对的配合,很多时间,他甚至愿意利用剪接来迁就这些完整的音乐,反过来甚少沿用惯常的做法──就是剪辑音乐来迁就影像。电影里一场有关凯恩旗下的报业活动,更让我有机会写了一段类近的小型芭蕾组曲(miniature ballet suite)……」
  赫尔曼曾这样说:「所有的导演──除却奥逊.韦尔斯外,一个拥有深厚音乐文化内内涵的人──都对音乐一窍不通.」又说,如果都根据这些导演的口味来创作,那些音乐定必恐怖。对于跟希区柯克的合作,赫尔曼轻轻一语,却也毫不客气:「希区柯克是一个敏感度高的人,他往往放手让我处理!那是幸运的,因为如果他把音乐全盘控制,他只会把《在修道院花园中》(《In A Monastery Garden》)一曲放在他的所有电影中而已!」(《在修道院花园中》为英国作曲家艾伯特.凯特尔贝(Albert Ketèlbey,1875-1959)之作,是其知名的管弦乐曲作品之一。)

  希区柯克光影世界里的黄金年代,由《眩晕》(又名:《迷魂记》,Vertigo,1958)开始至《西北偏北》(又名:《谍影疑云》,North By Northwest,1959)、《精神病患者》(又名:《触目惊心》,Psycho,1960)及至《鸟》(Birds,1963)等电影的音乐,正好也是由赫尔曼操刀,无疑地,他为希区柯克的电影创造了很多美丽的神话。

  《精神病患者》一片中,希区柯克曾要求赫尔曼不要在浴室谋杀那场加上任何音乐:「做任何你喜欢的,惟独有一个要求:请你不用为浴室谋杀的那场作曲,那段戏是不需要音乐的。」然而,赫尔曼却持相反见解,他坚持音乐在那场是必需的,最后,二话不说就为此作了一段音乐,希区柯克后来听了,也接受了。希区柯克的接受,当然包括了肯定与不能拒绝──那是出于信服。是啊,这场小风波,最后却成就了电影音乐史上有关惊栗片的一个重要镜头。
  至于电影中另一个重要的场景,要算是女主人公玛丽安.克瑞恩(Marion Crane,珍妮特.利/Janet Leigh饰)挟着四万元公款驾车逃往贝茨(Bates)旅馆的过程,除了画外音的人声外,为了营造更佳效果,希区柯克与赫尔曼赞成为此段影像配置电影开场时的主旋律,小提琴与中提琴合奏一出,像排山倒海,叫观众一同体会到玛丽安当下的焦虑感,音乐也为之后所发生的可怖事情,铺下了一条明显的伏线。
  1958年,希区柯克的《眩晕》一片中,一场近八分钟的镜头只有影像与音乐,当中没有任何对白与音效,赫尔曼为此说,「我记得希区柯克当时对我说:『是啊!音乐比语言在这里更胜任。』  
  找希区柯克那出叫《知情太多的人》(The Man Who Knew Too much,1955)的电影来看吧,电影中有一场音乐会(A concert at the Albert Hall),就是由鼎鼎大名的赫尔曼指挥演出,只见他专注与严肃的神情,在希治阁的镜头下(数个更是特写镜头),风采尽现,我想,当时的希区柯克定必对赫尔曼这位音乐家由衷的敬佩,只是后来,二人因《玛尔妮》(Marnie,1964)一片的合作不欢而散。
  也许,先由二人的合作起点谈起。

  希区柯克与赫尔曼的合作始于1954年作品《哈里的麻烦》(又名:《怪尸记》,The Trouble with Harry),尔后,二人一直紧密合作,及至完成了第八部作品《玛尔妮》(Marnie,1964),二人顺理成章继续张罗下一部电影《冲破铁幕》(又名:《谍海大追击》,Torn Curtain,1966)。对于赫尔曼来说,他手握为希区柯克主理八部电影的音乐经验,加上《精神病患者》等电影的成功,对自己的创作自然满有信心。翻阅史蒂文.C.史密斯(Steven C.Smith)为赫尔曼撰写的传记著作《心中的一团火:伯纳德.赫尔曼的生平与音乐》(A Heart At Fire’s Center: The Life and Music of Bernard Herrmann),便可以得知这两位影音界的巨人如何走上分岔路,从此老死不相往来。
  有说二人积怨早于《精神病患者》一片,当时,希区柯克有意削减赫尔曼的酬劳,然而,此片票房报捷,同时为希区柯克带来一笔可观的收入,甚至也为其财务得到永久的保障。然而,金钱容易叫人迷失,起码赫尔曼是这样认为,多番合作,赫尔曼顿觉希区柯克逐渐变质,他曾茅头直指环球(Universal)公司说:「是他们令他富有……而他们决不会令他忘记这点。
  一条锁匙敲不响,造成希区柯克跟赫尔曼的争执,的确少不了环球公司的角色。1964年,「环球」的高层已表示不甚喜欢赫尔曼在《玛尔妮》的配乐上所沿用的传统风格(old-fashioned),甚至不喜欢赫尔曼为《玛尔妮》做配乐,认为赫尔曼的音乐草率而无甚创意,「乏人注目」。以经济挂帅的电影公司,其实另有所指,同年,披头士乐队(The Beatles)的首部电影《一夜狂欢》(A Hard Day’s Night,1964)在英美及全球各地造成史无前例的骚动,成功席卷票房,甚至其原声亦买过满堂红,难怪成为「环球」的直接比较对像。

  那段日子,「环球」的高层经常游说希区柯克要为下一部电影注入截然不同的音乐──不再是交响乐,而是通俗的流行曲,包括一首抢耳的主题曲,此时,希区柯克已开始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满怀忧虑。

  当赫尔曼把他已完成的《冲破铁幕》配乐交予希区柯克时,情况更是急转直下,希氏只听到片头音乐的一些小节,就表现得勃然大怒,他更给赫尔曼用便条写下了自己的感受,言词间一点也不客气:
  「……我是非常地失望当我听罢那段叫〈早晨的乐事〉(Joy in the Morning)的音乐片段,不单是因为我发现它有点老调重弹,甚至感觉它极其地提醒观众联想到《玛尔妮》的配乐。事实上,那段主旋律几乎是一模一样的。不幸地,对我们这些艺术家来说,我们都没有自由去做我们想做的,因为我们都不过都是为观众服务,这是为何你会取得你的报酬而我会取得我的。而这些观众已跟我们以往服务的不同,他们是年轻的、精力充沛的及需求大的……如果你不能做到(要求)那失败者将归于我,我已为此想清楚就是音乐的方向在这里绝对重要的,我已有非常明确的想法就是音乐在影像该如何配合,不多也不少……请你愿意合作一点及不再欺侮我好吗?」

  说到底,希区柯克在这里就是要求赫尔曼给他重新撰写《冲破铁幕》里的音乐。为此,赫尔曼一度忍气吞声,他去信要求希区柯克给他一份完整的剧本,又着希氏在剧本中一一说明他的要求,如在那里放置音乐,是怎样的音乐意念、节奏等等,说话中带有安抚味道,说来也是赫尔曼少有的表现。经过一段时间,希区柯克通过助手把剧本送到赫尔曼的手里,当赫尔曼完成了当中的音乐,再给希氏感受时,希区柯克只听到电影主旋律的几个小节,就一连串是负面的评论:「太沉重了、欠缺爱情主旋律的音乐、谋杀场面错误地用上音乐(希氏认为音乐可以在这场面揪掉)、可以不再那么『理查德德.施特劳斯(Richard Strauss)』吗?」尖酸的批评,换来是赫尔曼再一次把音乐修改。同样地,二人只是通过书信、便条或中间的助手们作沟通。

  1966年3月,赫尔曼把最终完成的音乐送上。希区柯克在录音室听罢,发现赫尔曼所做的根本不是他先前的要求──赫尔曼依然固执地在谋杀场面配置音乐,就像他在《精神病患者》一片坚持做的一样,希区柯克勃然大怒,此时,赫尔曼也不甘示弱:「看,希区,你根本不能跳出你自己的影子,你拍的不是通俗影片,你想让我怎样做?我也不写通俗音乐。」然后,一连串是二人高声的争论:「我已听过了…完了,没有其它办法,完了,再见了,这是你的酬金,再见吧!」希区柯克说罢此话,更拂袖而去,一段十二年的伙伴甚至友好关系,就此瓦解。

  曾分别跟二人合作与接触的约翰.威廉斯(John Williams)曾对希区柯克与赫尔曼的关系有过这样总结:「明显地,他们两个人早在意见不合前已走着两条截然不同的路。
最后编辑zjize 最后编辑于 2011-01-09 15:33:03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271#

十二、 Howard Shore的指环是我最喜欢的电影配乐之一
转)华德.肖(Howard Shore)

霍华德·肖(Howard Shore)一直以来,都是好莱坞最出色的电影音乐家之一,我们不难在电影中感受到他的音乐所产生的独特张力,但以前我们很难在唱片上感受到他的出色,因为他长期为恐怖片或心理惊悚片配乐,很难有机会发行一张动听大卖的电影原声带。霍华德·肖在大多数乐迷心目中,曾经是一个描写阴森景致与变态情境的高手,不过,《魔戒》系列电影的出现让霍华德·肖成功的扭转了乐迷对他的印象。


  霍华德·肖出生于1946年10月18日,加拿大多伦多人,他从美国波士顿的伯克利音乐学校获得专业学位,此后很快在多伦多协助创建了一支摇滚组合“灯塔”(Lighthouse)。这支组合获得过一定的成功,但最重要的,是使霍华德展示了他作为创作者和制作人的才华。在离开组合之后,他开始尝试为其他新型媒体进行音乐创作。他结识了之后与自己事业密切相关的加拿大老乡Lorne Michaels和David Cronenberg。在Michael帮助下,他执导了5个演出季节的“周末夜秀”(音乐剧内容的节目),他为此创作了广为人知的主题音乐。在他结束这段工作后,受雇于为 David Cronenberg的影片《同伙》(Brood)编写配乐。



  霍华德·肖此后采用交响乐形式为 David Cronenberg几乎所有影片进行创作,除了1983年的《死亡地带》(The Dead Zone),并且形成了一种令人印象深刻又多变的作品体系。历数霍华德所创作过音乐的著名影片有1988年汤姆汉克斯的成名影片《成长》(Big)、1991年5项奥斯卡得主影片《沉默的羔羊》、1995年大卫芬奇的《七宗罪》、2000年的《入侵脑细胞》及2002年的《纽约黑帮》等等。



  给霍华德·肖带来生平第一座奥斯卡奖的是《魔戒首部曲:魔戒现身》的配乐。擅长惊险题材的霍华德以情感澎湃,又敏感地表现出身心交瘁感的音乐将这部史诗影片成功地烘托了影片的魔幻氛围,也使自己一夜之间载誉而归。这是霍华德从事电影音乐创作22年以来,首次获得奥斯卡提名,并且奇迹般地从约翰·威廉姆斯(提名作品《人工智能》《哈利·波特之魔法石》)、詹姆斯·霍纳(提名作品《美丽心灵》)手中夺得桂冠。这部作品同时掳获美国广播影评人学会、洛杉矶/芝加哥/拉斯维加斯影评人学会最佳原著音乐奖,也得到金球奖、英国影艺学院、美国电影学院AFI的电影音乐项目提名。



  《魔戒首部曲》里,霍华德揉合交响乐与歌剧手法,运用远古时代精灵族与鬼魅族的歌声,并广泛采撷非洲、印度、居尔特等世界音乐素材精心酝酿出新世纪的魔幻史诗:《魔戒二部曲:双塔奇兵》延续这样的创作精神,对峙的气势与辽阔的视野随著剧情无限开展,乐章的整体调性随著二部曲中黑暗魔王势力的高涨而呈现出惊骇的气息,处处满布著惊悸、惊悍的危机,但也对比出魔戒远征军的神圣使命感与宿命感,霍华德精雕细琢的功力绝对足以与约翰威廉斯的《星际大战》相抗衡。



  《魔戒三部曲:国王归来》中,霍华德·肖以神圣壮阔的大合唱揭开这段冒险传奇史诗,并从擅长的惊悚气氛堆积功力之中,释放出耸动、憾人的宏伟气势,激荡一波又一波的磅礴狂潮。随着影片的辽阔视野与浩然排场,扬起个人创作生涯最具野心的英雄交响诗。一向喜以爱尔兰民情乐风丰润影片所需的传奇色彩,以及丰富古典乐神秘、柔美、威武、哀凄音质的霍华德邀来了美国著名女高音Renee Fleming、传奇女歌手Annie Lennox、长笛演奏家James Galway为本片配乐润色。



  凭借《国王归来》,霍华德·肖已荣膺第61届金球奖最佳原创配乐和第46届格莱美最佳原创影视音乐等奖项,并获得今年奥斯卡最佳配乐提名。



Howard Shore代表作品:《成长》、《沉默的羔羊》、《七宗罪》、《入侵脑细胞》、《费城》、《变蝇人》、《火线追缉令》、《纽约黑帮》、《魔戒》三部曲、《飞行家》等
最后编辑zjize 最后编辑于 2011-01-14 18:30:44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272#

我的Howard Shore
调整大小 DSC_0044.JPG (, 下载次数:10)

jpg(2011/1/9 16:28:21 上传)

调整大小 DSC_0044.JPG

调整大小 DSC_0045.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1/1/9 16:28:21 上传)

调整大小 DSC_0045.JPG

调整大小 DSC_0047.JPG (, 下载次数:1)

jpg(2011/1/9 16:28:21 上传)

调整大小 DSC_0047.JPG

最后编辑zjize 最后编辑于 2011-01-09 16:28:21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273#

86. 指环王1,2
这个不用说,基本上是地球人都知道了。只要一出现那个恶狠狠的主题,消灭指环的冒险就开始了。
无论如何,这个指环比起瓦格纳的指环还是差很多,不过这毕竟是我们时代的东西。
(转)
英国鬼才导演彼得杰克森结合最新电影特效的魔幻新作,根据托尔金畅销全球的经典小说「魔戒三部曲」改编,并以三部曲的方式拍摄,「首部曲─魔戒现身」描述史前世界中,一位名叫佛罗多巴金的年轻人,无意中得到了一只魔戒。这只戒指拥有无穷的神秘力量,戒指原来是黑暗君王索伦所有的,却意外地到了佛罗多手里。佛罗多决定将戒指摧毁,以免索伦夺回去巩固自己的势力。索伦为了阻止佛罗多,于是派出了手下的怪兽加以追杀,一场正邪大战眼看著一触即发…本片背景是在神秘的史前时代,由一场正邪战役所引发的长篇故事,这个拯救人类的危险任务落在年轻的哈比族人─佛罗多巴金身上,他从表哥巴伯那里得到了一指无邪的魔幻戒指。佛罗多发现这只戒指的制造者是黑暗魔君索伦,而索伦正急著要把戒指找回去。因为这只戒指是代表伟大邪恶势力的魔戒,将使索伦统治下的人民得到解放,而他统治的这片土地就是俗称的中土世界。匆忙之下,佛罗多结合了一些救援力量包括了术士小精灵、侏儒及人类,一起协助他前往中土世界,将戒指丢入魔宫之洞的末日山脉中加以摧毁... 《指环王》以四项奥斯卡大奖震惊全世界,其中电影原声音乐获第74届奥斯卡最佳原创配乐大奖。汇集了爱尔兰New Age音乐女王Enya和擅长惊栗片配乐的Howard Shore这两位蛮声国际的音乐人为该片创作的电影原声大碟《指环王》也将是一张绝对值得广大乐迷和影迷期待和珍藏的原声专辑。无论是Enya为该片创作的主题曲《May it be》,还是Howard Shore在该片中气势磅礴的配乐,都能让你体验到那种只有在梦中才能体验的感觉。
51ow6F9JUhL._SL500_AA240_.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1/1/9 19:07:07 上传)

51ow6F9JUhL._SL500_AA240_.jpg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274#

87. 指环王3
这部电影拿到了11项奥斯卡大奖。而我当时在正版店看到没有拿,想在YLJ中拿一张精装版,却至今未果。
(转)简介:雄霸世界影坛的电影三部曲《指环王》系列大结局《王者归来》一经亮相,立刻横扫全球票房,并在76届奥斯卡奖上一举拿下十一项奖。全盘把握音乐创作和监制的国际级电影音乐大师霍华德·肖再次征服奥斯卡数千评委,以其深沉撞击视听情绪的壮丽乐章再获两项大奖。从首部曲里满怀壮志的英雄情怀,到二部曲里力拔山河的对战气势,霍华德·肖透过繁复的音乐配器,融合古典交响乐、圣乐唱诗、挽歌、军乐进行曲、世界音乐、电子乐、新世纪音乐等不同类型曲式的创作精神,完美雕琢出这段流露悲壮、荣耀、奇幻、神圣光芒的冒险传奇。继在《指环王》首部曲《友谊之戒》中邀请音乐精灵恩雅配唱主题歌之后,这次在《指环王》系列大结局《王者归来》中,霍华德·肖特别邀请出全英音乐奖特别成就奖和公告牌世纪奖双料得主,爱尔兰流行音乐女皇安妮·莱诺克斯(Annie Lennox)献唱凄美动人的片尾主题曲《西行漫记》(Into The West)。而如同恩雅凭借《指环王》首部曲《友谊之戒》主题歌《祝愿》(May It Be),拿下奥斯卡最佳电影歌曲一样,今年奥斯卡的最佳电影歌曲,也由《西行漫记》获得。本专辑中,霍华德·肖同时力邀爱尔兰长笛大师詹姆斯·高威爵士(Sir James Galway)与著名女高音芮妮·芙莱明(Renee Fleming)分别为乐曲营造意境美感,升华雄伟性灵。影片中饰演亚拉冈的维果·摩顿森(Viggo Mortensen)也在本原声专辑中献声。霍华德·肖(Howard Shore)是加拿大著名电影音乐大师。他凭借《指环王》首部曲《友谊之戒》配乐,勇夺2001年美国广播影评人/洛杉矶/芝加哥/拉斯维加斯影评人学会、2002年奥斯卡最佳原著音乐奖、2003年格莱美奖最佳电影音乐原声带大奖以及2002年世界原声带大奖观众票选奖、最佳电影音乐原声带奖等8项大奖;《指环王》二部曲《双塔奇兵》配乐是2004年格莱美音乐大奖最佳电影配乐奖的得主。
霍华德·肖其他的著名代表作品包括:英国影艺学院最佳电影音乐奖提名作《沉默的羔羊》配乐以及《纽约黑帮》、《入侵脑细胞》、《费城》、《火线追缉令》、《颤栗空间》配乐等等。《指环王》首部曲《友谊之戒》、《指环王》二部曲《双塔奇兵》两张原声带同时高居公告牌流行原声带排行榜的亚军,前者还冲进英国金榜TOP10,两张原声带全球累积销售超过300万张。
ying_2004_14.jpg (, 下载次数:1)

jpg(2011/1/9 19:20:41 上传)

ying_2004_14.jpg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275#

88. 费城
Howard Shore在里面的配乐其实不如那首卡拉斯的名段在Tom Hans的解说下动人,注意到更多的反而是那首同名的歌曲,不过,偶喜欢这部电影,喜欢里面对爱滋病人那种人性的关怀,更喜欢人家的法律:一旦违反,基本上就要你倾家荡产,反观我们的法律,违法的收益远大于成本,所以永远有禁不完的三鹿。
(转)
 大腕总是跟大腕混在一起,这是张集中了各方流行音乐人打造畅销原声大碟,不过对于听歌的人来说,Bruce Springsteen世故的歌声显然要比好莱坞金牌配乐人Howard Shore的曲子更有吸引力。这是张典型的超级杂烩,除了摇滚老头们感人的歌喉外,还有性感的Sade,另类的Spin Doctors,最厉害还是超级女高音卡拉斯。
  
  收录了电影中片头曲尼尔-扬(Neil Young)的深情作品《费城》和蓝领摇滚之王Bruce Springsteen的《费城街道》以及片中高潮部分出现的歌剧,是一张兼具商业性和可听性于一体的原声唱片。Bruce Springsteen代表性的获奖与他的乐坛地位密切相关。
s1638900.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1/1/9 19:45:57 上传)

s1638900.jpg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276#

89. 沉默的羔羊
片子很不错,主题音乐很感性,为影片增色不少。
(转)
年轻的联邦调查局官员克拉丽斯·斯达林接受了一项任务:帮助寻找一个失踪的妇女,而这个妇女正受到一个把受害者的皮剥下来的变态系列杀手的威胁。

  汉尼伯·莱克特以前是位受人尊敬的精神病医生,现在却成精神变态者。克拉丽斯想通过与汉尼伯谈话来了解心理变态杀手的扭曲的心灵。联邦调查局警官杰克·克劳福特认为汉尼伯非常聪明机智,通过与他谈话有助于发现案犯。克拉丽斯必须在汉尼伯透露任何情况之前努力赢得他的信任。

关于原声:
本片原声由Howard Shore作曲。
  因《指环王三部曲》而获得格莱美和奥斯卡奖的电影配乐大师Howard Shore之前似乎更加偏好于为心理惊悚风格的电影配乐,像他的代表作——获得英国影艺学院最佳电影音乐奖提名作《沉默的羔羊》,(以及《入侵脑细胞》(the Cell)、《赤裸午餐》(Naked Lunch)、《颤栗空间》(Panic Room)、《游戏》(the Game)等等),其中的配乐对于戏剧的张力和心理描写极具表现力,压抑的氛围往往通过音乐中凝重的情感传递出来,特别是关于女主角Starling(Jodie Foster)的部分(也是电影配乐的中心),非常的感人。
试听页面:http://www.ssjj.com/musiclist/39858.html
images4321.jpg (, 下载次数:1)

jpg(2011/1/9 23:53:12 上传)

images4321.jpg

最后编辑zjize 最后编辑于 2011-01-09 23:54:05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277#

90. 蝴蝶君
当年尊龙就是因为这部片子而失去了演霸王别姬的机会,他一定后悔不已。内容上与霸王别姬有几分相似。音乐上区别就太大了。不过,Howard Shore为之写了不少感人动听的片刻,非常值得一听。里面有蝴蝶夫人的一些唱段,也很动听(废话)。
(转)
1960年代,法国驻北京大使雷奈(Jeremy Irons)在观看《蝴蝶夫人》的歌剧时,迷上舞台上Butterfly(尊龙)的声音和形象,戏毕,他约见Butterfly的扮演者、本是男儿身的京剧红伶,并在同对方的逐渐接触中,感受到对方无尽的神秘,遂把对方生活中与舞台上的形象混为一体。
后来,Butterfly返回法国,在两人多年的起居生活里,他始终没有发现枕边人的男儿身份。当无意间知晓深爱多年的Butterfly并不是女人后,雷奈感到天旋地转,而更令他震惊的,是对方的间谍身份。

为电影谱写配乐的是加拿大作曲家Howard Leslie Shore。阴暗暧昧的音乐陪着主人公在北京深夜的胡同里漫游,再亲密的温存也笼罩着不安,相遇或分离都受着政治利益的控制,世事诡谲。为了配合剧情,还选用了普契尼的歌剧《蝴蝶夫人》的片段(第三首前半段和第十四首Un bel di)、一小段京剧《贵妃醉酒》(第三首后半段)、一段样板戏《沙家浜》(第七首)和几首革命歌曲的杂糅(第八首,可以听到一段《红色娘子军》)。在电影中,《蝴蝶夫人》和《贵妃醉酒》是在两段分开的剧情里的,原声中却并作了一处,大约因为Jeremy Irons的角色对东方女子的幻想就是由蝴蝶君表演的“蝴蝶夫人”和“贵妃”组成的:痴情恭顺、以身殉情如蝴蝶夫人,优雅柔媚无力如贵妃。
Howard Shore 和《蝴蝶君》的导演David Cronenberg有着长期密切的合作关系。自1979年的The Brood以来,除了1983年的The Dead Zone,David Cronenberg所有的长篇电影都是Howard Shore配乐的。
thumb4643656.jpg (, 下载次数:2)

jpg(2011/1/10 0:11:05 上传)

thumb4643656.jpg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278#

91. X接触
Howard Shore早年和他的老乡Cronenberg(他们都是加拿大人)合作的一部影片,配乐流畅,但是冷冰冰的,是Howard Shore的典型风格。
(转)这是一个虚拟实境的系统,所采用的科技,进步到包含生物学。它远远超越时代。

  游戏的设计者爱丽拉盖勒美丽性感,是电玩界的女王,对自己所设计的游戏,她一向全心投入。

  X接触之所以那么真实,是因为它的驱动器,是一种类器官,可直接插入玩家的神经系统。这个驱动器可以影响玩家的记忆、焦虑与专注力,玩的人不同,游戏的方向就不同。

  在试玩大会上,各方玩家齐聚一堂,体验爱丽拉的最新杰作。想不到半徒杀进一群反X接触的人,以一种奇怪的武器破坏驱动器。在一片混乱中,爱丽拉被泰德皮库救走。泰德在公司里职位很低,这次在试玩大会上支援当警卫。爱丽拉与泰德为了躲避抗议者,双双进入X接触。在X接触里,爱丽拉回到家中,泰德却仍然带着爱丽拉东躲西藏,逃避为了领赏追杀爱丽拉的各方杀手。

  在爱丽拉的带领下,泰德逐渐与爱丽拉一起沉溺在游戏中。泰德逐渐取得主导地位,两人越玩越出不来,变成游戏中又有游戏,现实也越来越遥远,越来越虚幻。另一方面,反X接触的势力仍在步步逼近......

附(导演介绍):
大卫柯能堡,国际影坛最富争议性、最成功的导演之一。一九七五年的处女作<T-HEY CAME FROM WITHIN>,以及之后的<RABID>、<V-IDEODROME>都是恐怖片,一般公认这些作品都隐含了丰富的社会议题。

  柯能堡是加拿大人,善于探讨虚幻与现实,以及外力对这一切造成的影响。新片<X接触-来自异世界〉结合紧张的动作场面,以及幻想与现实模糊的界限,是柯能堡截至目前最有野心、最挑战的作品。
200412331534.7808225_100X140.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1/1/10 0:52:25 上传)

200412331534.7808225_100X140.jpg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279#

92. 七宗罪
并不是非常喜欢这部电影,原声音乐流畅动听,甚至有一丝温暧。
(转)  如果你还未看过《七宗罪》,那你请别问任何人本片的故事大纲,因为好奇是《七》片最主要的成功元素之一。导演大卫.芬查不但打破好莱坞传统类型电影的框框,还不断把惊喜带给观众,使这部看似是警匪惊吓片的电影比任何同类制作如《沉默的羔羊》等还要出色和震憾。不过,如果你已看过《七》片,那你便可再在本影碟上留心故事以外的不少东西。
  首先,单是三位主角的演绎已叫人叹为观止,布拉德 皮特也得以证明自己并非徒具外表的靓仔小生。另一方面,片中的美术指导与摄影技巧也是同样的严谨细致,令气氛更加深沉诡秘,如那不停下雨的城市,灰暗的室内灯光与强烈的光影对比等,处处尽显导演的功力所在。大卫.芬查对气氛与场面后掌握完美并能尽情发挥,在强烈的个人风格背后,创作出比《2020》更具末世感觉的现代城市,足以令观众不寒而栗。
  天主教明言七宗罪:「暴食」、「贪婪」、「懒惰」、「嫉妒」、「骄傲」、「愤怒」。沙摩塞是承办凶杀案的资深员警,即将退休,而米尔斯是新手,一付兴致高昂,自愿请调至这一分局。星期一上午,一件凶杀案发生,凶手在冰箱后写著「暴食」,星期二,是一位律师,现场写著「贪婪」,一天一个,依七宗罪而死。面对此案,沙摩塞心中有诸多挣札,住在这城市已久的他,早已习惯,冷眼看事情,本想不接此案,几经考虑又留下来帮米尔斯,米尔斯血气方刚,冲动易怒,故弄玄虚的凶手因而选上他做为七宗罪的最后一人-「愤怒」。强竟杀了米的妻子崔西来激怒他。让自己成为「嫉妒」,米尔斯成为「愤怒」,强也赢得了这场游戏。沙可以退休了,但看著囚车中的米尔斯,究竟是社会始终如此不堪,或者天真单纯也是一种罪 。
542423.jpg (, 下载次数:1)

jpg(2011/1/10 0:58:43 上传)

542423.jpg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280#

93. 飞行家
电影还没找来看,不过音乐很喜欢,巴洛克风格的音乐,轻松动听。
(转) 该片根据20世纪美国电影界和航空界的风云人物霍华德·休斯的生平经历改编而成,讲述了他的传奇人生。霍华德·休斯是美国历史上一位备受争议的传奇人物,他涉及航空业、饭店、赌场、好莱坞影视等众多产业,是美国首位亿万富翁,也是鼎鼎有名的花花公子,与好莱坞众多女星传出过绯闻,曾与凯瑟琳·赫本分分合合3年之久,一手把简·哈露捧成国际影星,也曾在一次激烈争吵中被艾娃·加德纳挥拳打落牙齿。霍华德的传奇人生背后却是一个忧郁症和强迫症患者,他经常不受控制地重复说过的话,不停地洗手,看到别人衣服上有污渍他会立刻崩溃,最后他的强迫症使他不得不隐居,死后也需要用指纹来辨认身份。
  影片从上世纪20年代霍华德·休斯初到好莱坞发展开始,一直讲述到1947年他驾驶自己设计的“史布鲁斯之鹅号”巨型飞船作的唯一一次飞行。影片除了展现霍华德·休斯在事业上的传奇事迹之外,还重点细数了他与凯瑟琳·赫本、艾娃·嘉德娜等好莱坞众多女星的风流韵事。同霍华德·休斯身边缭绕着众多好莱坞影星一样,该片也云集了众多的大腕明星。
  该片导演是曾经指导影片《纽约黑帮》的好莱坞著名导演马丁·斯科希思,他特别钟爱黑帮史诗和经典电影,这次是看中了霍华德·休斯本身的传奇经历而决定拍摄该片的。他说:“这部影片之所以叫《飞行者》,不仅仅因为霍华德是航空领域的大亨,更是因为他在1947年2月2日驾驶着他自制的木制飞机,完成了‘史布鲁斯之鹅号’的处女航。这无疑在航空史上也值得书写一笔。”
  另外,《飞行者》的原声大碟获得奥斯卡最佳配乐提名。
1243694841297.jpg (, 下载次数:1)

jpg(2011/1/10 1:03:18 上传)

1243694841297.jpg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