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9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卡拉扬被DG的录音师害惨了 [复制链接]

61#

原帖由 lqdxy 于 2010-9-21 10:44:00 发表
老卡的CD我收的不多,至少在我收藏的CD中能和发烧沾上一些边的是其60年代的贝九(此套唱片仅此一张),上面朋友说的奥芬巴赫序曲那张我不认为录音有多好,和大K公司那张(录音师是EMI的)比,完全不是一个水准的录音!我最喜欢的是4D录音,不知为何DG公司最终放弃了,2000年之后的新录音也没有几张是好的。


DG没有放弃4D,而是现在所有的新DDD都使用了4D的技术,那些前台临时增益,23(24bit)高数位采样已经成为现在数字录音的标配了,所以也没有必要再搞个4D的牌号了。最主要是DG的录音普遍进步,已经没必要搞一个录音概念来吸引人了。2000年以后好录音比比皆是,平均水平进步是很明显的。
TOP
62#

原帖由 chrisspher 于 2010-9-21 19:57:00 发表
2000年以后好录音比比皆是,平均水平进步是很明显的。  

非常赞同
TOP
63#

回复 58# Dr kuang 的帖子

卡爷/维爱与李赫特合作的柴一录音效果固然是很出色的,管弦织体丰满、钢琴独奏坚如磐石。无奈俩超级大腕儿在录制该曲目时,于多处节奏方面的分歧太大,即使相互之间偶尔有所妥协也是极有限的,这在录音史上是一则很著名的公案。
估摸这俩猛人一边录一边心里同时念叨着:“得嘞,咱俩就这一回,甭想下一回!”
录音师跟一旁兀自着嘀咕:“反正咱哥们儿算是仁至义尽了,剩下你俩之间的事儿咱可管不了......”。
因此柴一版本无论怎么列,这版也当不了首选,起码当事人谁也不答应。


相比之下,1976年卡爷与Lazar Berman/BPO合作的那一版演绎就完美多了,录音效果也明显比李赫特版更庄严、更波澜壮阔。独奏与协奏之间真正达到了水乳交融的境界,两位硬汉浑身的劲儿都使到一块儿去了。我们听到的不再是独奏者与协奏者之间在抗挣,而是音乐自己在抗挣。一个曾经如雷灌耳的柴一,如今仿佛越来越少被人提到了。
最后编辑bodyheat 最后编辑于 2010-09-21 21:56:33
~ so u never know what u're missin’  ~
TOP
64#

投“快乐的巴黎人”一票。。。廉价版CD。。。封面就是张两面印的纸。。。。什么时候拿出来,都可以听得很开心。。。。我觉得这样的唱片就是好东西!
详解zxw2216:
Z:我的名字;  X:希望,信心,信念;  W:Winer;
22:四平八稳,二二得四,二四得八,音译“嗷嗷” ;16:要顺;顺利,无阻;
连起来:我相信我的成功是嗷嗷顺利的!我在获得成功的路途上稳健而畅通!势必达成!
TOP
65#

这个一直是我最喜欢的柴一。两周前在普林斯顿看到这个录音的全新CD(+菲拉斯版小协),西德版PDO铁圈,$3.99,毫不犹豫地拿下。

原帖由 bodyheat 于 2010-9-21 21:52:00 发表

1976年卡爷与Lazar Berman/BPO合作的那一版演绎就完美多了
一个曾经如雷灌耳的柴一,如今仿佛越来越少被人提到了。
TOP
66#

2000年以后的录音我收了很少,不久前买了一张ARCHIV商标的奥芬巴赫,编号477 6403,高价版,是2006年的录音,很一般的录音,录音师是Jurgen Bulgrin,此人并不陌生,因为以前收的中国爱乐和朗朗《黄河》都是他录的,说句实在话,很一般,尤其是乐队的音场深阔度很差,与90年代的一些4D录音相形见绌,在这几张CD上已找不到4D录音的感觉了。
欢迎光临基点音乐论坛:http://www.mydcentre.com/club
TOP
67#

求购贝尔曼和卡拉扬合作的柴一,找了好长时间未果,官方目录上早就没了。寻找中。。。
TOP
68#

当年俺买过一个卡带。最喜欢的。可惜后来弄丢了,不过就算留到现在也没法听了,呵呵。一直没见过cd。
这是LP的封面:


这是cd,不过早绝版了:
最后编辑jimmyhq 最后编辑于 2010-09-22 22:28:30
音乐是唯一不带罪恶感的感官享受
TOP
69#

psyd兄买到的就是这个版本吧,羡慕!
音乐是唯一不带罪恶感的感官享受
TOP
70#
TOP
71#

原帖由 mzl 于 2010-9-22 22:20:00 发表
求购贝尔曼和卡拉扬合作的柴一,找了好长时间未果,官方目录上早就没了。寻找中。。。

去年再版了,搭子从费拉斯的柴小协换成了和朱里尼合作的李斯特2首钢协(好诱人啊)。兄可以留意一下。俺打算到网上淘一张回来。
音乐是唯一不带罪恶感的感官享受
TOP
72#

李斯特钢协画廊系列出过,也是名冠一时的录音:
音乐是唯一不带罪恶感的感官享受
TOP
73#

很多人都说老卡1962年录音的贝多芬交响乐全集不错,我也承认气势够宏大,典型的柏林爱乐之声,但我感觉始终还是欠缺细腻和应有的起伏感,乐器总是黏在一起。这可能归结于录音师Gunter Hermanns的操作,也有可能是音乐厅的声学特性所致,还有可能是音乐厅录音间的那套录音设备。。对比之下,1980年DG的另外一套贝多芬交响全集(片号8LP stereo2740216),即Bernstein指挥的维也纳爱乐现场录音其风格就完全不同。当然,录音师不同(Klaus Scheibe),地点也不同(可能是金色大厅)。这一套气势没有那么大,但解析力好,乐句交代干净,起伏明显,更加真实自然,让人投入。有机会大家可以找来对比听下。值得一说的是,这个录音师Klaus Scheibe的录音风格并不一直是这样的,他在DG的很多录音都是我说的平直呆板,缺少活力。但换了地点,也许还换了录音器材,声音和风格就截然不同,这里面的因素值得思考和讨论。
TOP
74#

同意兄的分析。伯恩斯坦那套是在金色大厅录的,金色大厅的音响当然要好于柏林的耶稣基督大教堂。而且金色大厅也有自己的录音设备,录音师应该是会使用音乐厅的设备的(起码会使用部分)。我觉得卡爷的62年贝交全集论录音不能算好,演绎也有点做作。但是第4我非常喜欢。第9也很不错(但不喜欢第三乐章,流畅得过了头),JANOWITZ唱得真美。
音乐是唯一不带罪恶感的感官享受
TOP
75#

第九要得就是气势,这一点老卡和他的御用录音师是心心相应的。人声唱得也不错,但所有这一切都是在牺牲了真实性为代价,真实的歌唱性是怎样的?音程是怎样体现的?也许,音乐厅是罪魁祸首呢?我一直想有机会能到那个神圣的柏林音乐厅去亲自听一场音乐会,以最终找出原因,还老卡和老赫一个公道。就如同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的大音乐厅,你听不到感人的音乐,那就不要怪指挥和乐团,同时你也不要指望那地方能录出优秀的唱片。卡拉扬--柏林爱乐--Hermanns就是一个曾经近十年不变的模式,声音风格就是大家听到的那个样,包括CD唱片和开盘带,喜欢你就买就听。但,我不会再要了。
最后编辑aad 最后编辑于 2010-09-23 01:55:37
TOP
76#

62年贝交全集的录音地点是在西柏林的耶稣基督大教堂。旧的柏林爱乐厅已毁于二战,新的柏林爱乐厅当时还没有建好(一年之后启用)。当时dg在柏林的主要录音场所就是这个教堂。这个教堂音响本身应该不错,但是dg的录音师没有能够录出让人满意的声音。柏林爱乐大厅落成后,音响也遭人诟病。所以后来柏林爱乐的很多录音大多还是放在耶稣基督教堂。但我倒觉得喜欢在爱乐大厅录的那些多,如卡爷的2个马九录音。

东艺音乐厅的音响确实很不好。比星海要差多了。
音乐是唯一不带罪恶感的感官享受
TOP
77#

东艺的外部装饰很豪华,还是请老外设计的,这就是上海人要面子的心理体现,据说里面的声学设计由同济大学完成。坐满听众和很少听众之间时间常数如何控制,相差多大?座椅材料,地板,墙面对声音的影响如何?近场和远场声音特性如何变化等等,学问大了去了。对比之下,北京的国家大剧院音乐厅声音真的不错,是由清华大学设计的,据介绍,前期的实验工作很细致,包括座椅的材料。爱好音乐的人到北京应该去感受下。
TOP
78#

大剧院声学设计据说是一个澳洲人领衔的,西安那个也是。
TOP
79#

世界上好声的音乐厅也不多啊
TOP
80#

伯恩斯坦VPO贝交全集比红卡晚了十几年录制,这种比较公平吗?
应该和77年的白卡相比较,动态和能量方面白卡完胜伯恩VPO,细腻精巧方面白卡也非常不错,平衡感也很好,各有千秋
欢迎光临上海小古唱片屋: http://shop37048759.taobao.com/
http://gustav.taobao.com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