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和大家探讨一个问题】是否听黑胶用古董器材要好? [复制链接]

21#

原帖由 shinelb 于 2014-12-18 15:53:00 发表
原帖由 ADWS 于 2014-12-18 15:06:00 发表
俺就用60年代的古董唱盘garrard 401,声音生龙活虎,活生生的临场感,迷人的中频,毒殺人



兄台很烧啊,那对音箱是35A吗?
这是以前的帖子。
我没有听过太多古董器材。我听过两次印象深一点的,不过都不贵。
一次听胆机推Altec,型号我就记不得了,播放邓丽君




对,是思奔达35A
TOP
22#

回复 20# 无难 的帖子

这张如果是西敏寺的唱片我也有,无难兄想说什么?
TOP
23#

原帖由 我爱LP 于 2014-12-18 16:20:00 发表
这张如果是西敏寺的唱片我也有,无难兄想说什么?
我这个是78转苏联唱片,我倒是没觉得没高没低的呢,你觉得呢?
留声机脑壳淘宝黑胶唱片店http://shop102175991.taobao.com/
网络室内设计http://www.shejiben.com/sjs/1126466/case/
TOP
24#

回复 23# 无难 的帖子

呵呵!那就真要恭喜无难兄!我就没有这样的福分只能羡慕了。
记得以前查过一些唱片发展的资料,最早期78转SP的频宽大约只能达到100Hz—500Hz,至40年代初期达到到40-8000Hz,至1945年Decca发表了FFRR的所谓全频段录音技术,成功地把高频响应提升到14kHz。
TOP
25#

原帖由 我爱LP 于 2014-12-18 22:08:00 发表
呵呵!那就真要恭喜无难兄!我就没有这样的福分只能羡慕了。
记得以前查过一些唱片发展的资料,最早期78转SP的频宽大约只能达到100Hz—500Hz,至40年代初期达到到40-8000Hz,至1945年Decca发表了FFRR的所谓全频段录音技术,成功地把高频响应提升到14kHz。
我这个应该是50年代的苏联唱片,不知道指标如何,我的意思是老兄听起来是否觉得沒高没低?再说一个情况,老兄是否作过听力测试?反正我自已测试的结果很不乐观,不要说14kHz,就是12k以上已经几不可闻,8K以上衰减已达近二十分贝,只看机器读出的指标有现实意义吗?
留声机脑壳淘宝黑胶唱片店http://shop102175991.taobao.com/
网络室内设计http://www.shejiben.com/sjs/1126466/case/
TOP
26#

回复 25# 无难 的帖子

我只用电脑带耳机听了一段,确实是没高没低。听力测试我没有做过,自我感觉听力还正常吧,系统里面一些细小的变化基本可以听出来。可能也给蜂鸟惯坏了耳朵,现在对频宽、动态不足的系统是极度抗拒,所以我是真心羡慕你的!
TOP
27#

也就是心理作用吧。如果说用古董功放,喇叭,唱头,电源和音箱线喇叭线什么的,听出过去的味道还比较靠谱。新转盘只是在机械性能上大幅度提高,转速更稳,抗震性更好,寻迹更准确,这些能损坏音乐的味道?


原帖由 shinelb 于 2009-11-26 14:55:00 发表
前几天一位超级黑胶发烧友和我探讨这个问题。
他是持肯定态度的。也就是听5、60年代的黑胶最好用5、60年代的音响。
LP机也用老一点的。他认为5、60年代的黑胶是针对当时的重播器材而相应生产的,
因此互相配合会比较默契。我不大了解,所以发个帖和大家交流一下。
TOP
28#

黑胶,老版唱片和古董器材

我们来谈谈这个问题。

1,先说老版的唱片,大多数人都说好,为什么?大部分人都说音质好。其实还有一点,就是老版唱片更能反映唱片制作人的音乐理念和音响理念。后来再版的很多唱片其实都是经过重制的了,比如加大动态,加重低音,严重的已经不能反映最早制作人的理念了。

2,再说比如有一张60年代的唱片,是用60年代的器材播放好还是90年代的器材播放好,这是有争议的。因为用60年代的器材有可能更符合制作人的理念。因为当时制作人用的就是60年代的器材,他的制作理念和音乐,音响美学思想也是60年代的。要欣赏60年代的唱片,了解其原貌,就有可能要回到60年代那个环境,这也可能是古董器材在今天仍然有市场的原因。如果用90年代的器材,当然也可以,但却不是当时的制作理念了。

3,音响器材无法完全还原现场,因此个性和味道就很重要,35A在物理指标方面不行,但因为有个性和特色,因此喜欢它的人还很多。音响器材是由客观物理指标和主管听感相结合的,而且这两者可能还没有绝对的联系。

祝大家圣诞节快乐。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29#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30#

音响有味道?是啥味道呢?音响要做的工作不就是完整的把音乐重播出来嘛,就像大厨做好的菜肴,由服务员端给顾客享用,啥都不用加,但你非要在上面撒多一把盐,那也无可非议,那是个人的事了。音响器材何需要味道,其的本分就是尽可能做到精确还原,这才是音响器材正确的工作方式,也是聆听音乐所追求的,如果器材都有味道,那艺术家还有何用?当下,动辄就谈到器材有啥音乐性和味道,音乐的感染力是来自艺术家和演奏的阐释,而不是器材赋予的,正确的音响系统就该尽可能精准平衡,只不过做到这点是很难的事,比较难实现罢了。
TOP
31#

“2,再说比如有一张60年代的唱片,是用60年代的器材播放好还是90年代的器材播放好,这是有争议的。因为用60年代的器材有可能更符合制作人的理念。因为当时制作人用的就是60年代的器材,他的制作理念和音乐,音响美学思想也是60年代的。要欣赏60年代的唱片,了解其原貌,就有可能要回到60年代那个环境,这也可能是古董器材在今天仍然有市场的原因。如果用90年代的器材,当然也可以,但却不是当时的制作理念了。”

六十年代好多制作人呢,到底是谁的理念?用天朗古董箱,能播出DG制作人的理念吗?英国人和德国人认识吗?我觉得实打实地谈比较好。比如找两对音箱,10年代的和60年代的,都用当年标准的高质量功放推,然后组强一些人盲听,或者转录成数码文件开放给大家听,然后再做结论。谈音效,别谈哲学。
TOP
32#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33#

大家有不同见解很正常的,我和朋友谈过这个问题,也有人认同和反对的。

大家可以想想,今天为什么还有很多人喜欢古董器材(很多古董器材还很贵),有些甚至是老资格发烧友了。大家觉得他们喜欢古董器材,仅仅是好听吗?会不会因为这些老古董烧友喜欢那个逝去的时代,他们希望回到过去那个音乐和音响氛围。说到黑胶,古董器材这些,这个问题有点象古乐运动,回到巴赫那个时代。。。。

现代乐器演奏巴赫已经非常成熟,为什么还要搞古乐运动?同样,现代音响相比过去已经有了很大的飞跃(?),为什么古董器材依然受欢迎?
最后编辑shinelb 最后编辑于 2014-12-24 13:04:02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34#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35#

个人喜好是无法作为评判标准的,古董器材和古乐也是毫无联系的事情,音响和录音的产生也并非单单就是针对音乐而言,是科技的发展产生的,所以喜欢古董器材也只是个性化和一种群体,但不能说听黑胶就要古董器材才好,更多的应该是个人的情结问题,我认为这种事情没必要去较真的,自己觉得好就行了,为何非要让大家都认可,音乐和音响器材都是自己听为主,又何必去在意那么多了
TOP
36#

回两位兄台:没关系的,就是讨论一下发烧的问题,有错则改之,无则加勉。

我有这样的疑问,也是有原因的。我的一位朋友,30多岁,事业有成。他就是偏爱古董器材的,我前面已经提了一下。他用35A,西电胆机和EMT930,这套器材也要10多万的,说贵不贵,说便宜也不便宜。说便宜,因为有人买一对音箱就花20万的,说贵,因为10多万已经可以购买马克383和REVEL F30一套组合了。

一个30多岁的人,应该是不会有什么古董情结的,我认识几个现在还在用35A的朋友,他们都用比较贵的胆机和音源。大家怎么看这种现象?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37#

原帖由 老范 于 2014-12-24 11:10:00 发表
六十年代好多制作人呢,到底是谁的理念?用天朗古董箱,能播出DG制作人的理念吗?英国人和德国人认识吗?我觉得实打实地谈比较好。比如找两对音箱,10年代的和60年代的,都用当年标准的高质量功放推,然后组强一些人盲听,或者转录成数码文件开放给大家听,然后再做结论。谈音效,别谈哲学。  
楼主提出的问题是用什么器材听黑胶好,这个问题应该算作有思辨性质的,而不单纯是谈音效的问题。而是涉及听感美学的问题,简单点打比方,可以用胶片照片和数码照片相比较,从物理角度讲,胶片的细腻度以及锐度等一些物理指标远远不及数码照片,但要彻底的分析一张照片的美学问题,就算是简单分析光线的自然转呈或环境色的相互渗透。。。数码照片会输得很惨;再说音效的问题,或录音的问题,理论上讲麦克风距离乐器越近越好,但声音是否是越近越好听呢?这个如果结合哲学来解释就会变得简单容易,借用中国的美学观念就是要阴阳平衡,任何事情都需要找到一个适中点。结合古董器材和现代器材的比较问题,也应该代入这样理念去思考,所以以我个人的看法,听音乐不是听声音,以听声音的标准不能来概括或解释听音乐的问题。。。
留声机脑壳淘宝黑胶唱片店http://shop102175991.taobao.com/
网络室内设计http://www.shejiben.com/sjs/1126466/case/
TOP
38#

为什么谈哲学?

这个话题有点大,呵呵。

无难老兄这句话“这个如果结合哲学来解释就会变得简单容易,借用中国的美学观念就是要阴阳平衡,任何事情都需要找到一个适中点。”其实是有根据的。因为在科学,物理不能解释的一些事,用哲学往往能令人“柳暗花明又一村”。

很多科学家都懂哲学以及艺术,因为有一句名言:“科学不是万能的,心智才是最后的胜者”。“心智”就是指人文方面的,哲学和艺术方面的内容。科学和艺术(包括哲学等)是人们研究这个世界的两种方法,它们息息相通的。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39#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最后编辑牛仔 最后编辑于 2014-12-24 16:39:59
TOP
40#

用古董器材很难作到绝对 ,首先说唱头哪找去,60年代剩下的全新唱头?当然我也没找过,这个世界有无限的可能性。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