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浅谈fever老师的TOP GUN系列线材 [复制链接]

1#
近两年,我的系统陆陆续续换上了fever老师的线材,计有U-LINK 2 USB线,QUANTUM 1、QUANTUN 2电源线,BRAVO 1喇叭线,TEMPO 2 信号线等,直到收到fever老师的两副喇叭跳线,我觉得应该发帖说点什么。
......
本主题由 版主 eric 于 2022/7/12 23:11:16 执行 设置精华/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还是从U-LINK 2 USB线谈起。当初,我购入了享声AMC系列的新产品D1,这台数字音乐处理中心需通过USB输出到解码器,在配USB线的过程中真可谓是费尽周折。我自家有两条USB线,加上寄来试听的两条USB线,可以说一条线一个声音,或温厚耐听但缺力道,或分析力奇高但刺耳,直到接上fever老师的U-LINK 2才一锤定音。关于U-LINK 2有专帖讨论,这里不再赘述,这条USB线让我对fever老师有了初步的认识,我理解他对声音走向的那份追求和执着,他追求的声音风格是我喜欢和认可的。


TOP
3#

还是要说享声D1音乐服务器,这台机器对线材非常敏感,不但对USB信号线敏感,对电源线也敏感,甚至可以说,这条电源线对整个系统的声音带来不小的影响。出于对fever老师的信任,我先后购入了QUANTUN 1、QUANTUN 2两条电源线,QUANTUN 1供解码器,QUANTUN 2供D1音乐服务器。两条电源线粗细不一,风格接近,区别在实力上。QUANTUN系列电源线可以给整个系统带来非常宏大而稳重的声场,背景黑,细节丰富,静动态转换游刃有余。两条线的区别在于2号比1号声场更宏大,力道更足。


TOP
4#

补充几张QUANTUN 2图片。因为不是同时购入,无法同框。QUANTUN 2比QUANTUN 1粗了一圈。


TOP
5#

细心的朋友可能发现,线材后的器材有变化。是的,疫情让我在听音室的时间翻了几倍,折腾器材的银子也翻了几倍。
TOP
6#

BRAVO 1喇叭线十分的粗壮,长度2.5米,我想,要完成这样一条蟒蛇般的线材的制作费时费力是必须的,而且,用户要连上功放和喇叭同样费时费力,我就用时2小时才连接好。BRAVO 1喇叭线是TOP GUN系列线材中最难煲的,在煲线过程中,BRAVO 1一直是不温不火,一副懒洋洋的样子,以致我把这对喇叭晾在一边,专听小鞋盒3/5a。2个月后,BRAVO 1终于煲足了500小时,声音渐入佳境。
BRAVO 1带来的信息量十分庞大,很像是坐在音乐厅听音乐会,无论是小提琴独奏还是大编制的交响乐团齐奏,BRAVO 1都能交待得清清楚楚,丝毫不乱。让人感动的是单件乐器的演奏,比如小提琴,无论多么丝滑细幼的段落都为难不了BRAVO 1,别看它那么粗壮,就像温柔巨人Don Williams一样,你看不出他的歌声可以那么温柔细腻。



TOP
7#

fever老师强调,若是多线柱喇叭,一定接高音线柱。开始,我不明白为什么要接高音音柱,通常,都主张接低音音柱,为此,我作了简单的尝试。Spendor S100P为例:

1、主喇叭线接低音线柱,跳线接中音再接高音。声音圆润厚重,低音量感大。

2、主喇叭线接高音线柱,跳线接中音再接低音。声音通透华丽,层次清晰,低音量感减少,质感增强。

3、主喇叭线接中音线柱,跳线接高音再接低音:未试

4、主喇叭线接中音线柱,跳线接低音再接高音:未试


TOP
8#


BRAVO 1 喇叭线应该是 3米长!
又多了一个TG同好!

食古轩主 发表于 2022/4/14 8:40:36
谢谢指正。因为粗大,目测变短
TOP
9#

我的音箱是Spendor S100P,背面有三组接线柱,原厂用了一块铜片连接。在煲BRAVO 1喇叭线的过程中,fever老师发来了两副RONDO 1跳线让我试用,在收到RONDO 1的瞬间我被惊到了,我头回见到如此粗壮的跳线。跳线约20公分长,又粗又硬,两头都是Y叉,制作一丝不苟。接线费尽周折,以致忙了半天,也只能装上其中一副,另一副因线柱间距太小无法卡位固定,只得另想办法用叉焦转换头连香蕉插孔。我问fever老师,为何不设计为一叉头一香蕉头,fever老师回答,叉头接触面积大。这副跳线真正反映了fever老师对发烧的态度:不放过最后一厘米,不妥协的用料和制作,不流失一丝一毫的信号传输。

TOP
10#

我的系统大多是XLR平衡连接,另有一台前级是Luxman CL-38胆前级,只有RCA进出,在上TEMPO 2信号线之前,一直用的是小旋风早期推出的一款信号线,这副信号线声音不是很好,因为不是主力前级,平时少听,也就没怎么理会。但TEMPO 2改变了这个局面,当TEMPO 2换下那条小旋风后,整个系统的声音一改雨蒙蒙,变得清澈通透,Luxman那特有的温润妩媚有如春凤拂面,十分耐听。fever老师的线材有个特点,煲线开始10个小时非常动听,10个小时之后趋于平淡,300小时后渐渐回升,500小时进入佳境。
让我的 TEMPO 2煲够300小时再说吧。

TOP
11#

不如紧扣主题,写写跳线。
其他的,可以慢慢展开写。
黑海一舟 发表于 2022/4/17 10:44:07
RONDO 1跳线对声音的影响是正面的。因为Spendor S100P是高中低三分频设计,接线柱有三组,所以一边要使用两副跳线,又因为接线柱间距很小,而RONDO 1两头都是Y叉设计,给接线作业带来了非常大的困难,两个Y叉叠在一起很容易滑脱,花了两小时也不成功,最终也只能在高音-中音线柱上连接了RONDO 1,另一副跳线暂时放在一边,等另购蕉叉转接头。即使这样,一副跳线对声音的影响也是明显的,中高音较前更为通透,而且很华丽。我有手机录音的习惯,经常用SHURE MV88连接手机录上一段,有时会翻找不同时期的同一段录音作对比,很明显,RONDO 1能带来更加通透顺滑的声音,这最后一公分值得讲究。
不过,我还是建议fever老师另设计一款一蕉头一Y叉的跳线或双蕉头跳线,虽然双Y叉有最大的接触面,但对6线柱需要两副跳线的用户来说不太友好,当然,这只对S100P不太友好,别的6线柱音箱会不会遇到连接困难我也不知道。
TOP
12#


三分频三线分音,如果只用一套跳线从高音接到中音,肯定体会不到TG跳线的好处!好多年前我用过(后来用两对TG喇叭线双线分音、现在用Falcon 35a没有双线)一套(不记得啥名称了 ),从高音跳到中低,很明显的中低频会更加饱满、高低延申都更加充分,低频动态更出色!这位老兄既然有两套跳线在手,无论如何都要想办法全部接上才能完整体会到这DD带来的改善效果,那感觉很像系统增加了调教很到位的炮 !
食古轩主 发表于 2022/4/20 9:11:10
自然要全部接上,没全部接上的原因是在等蕉叉转换头。关于喇叭线接高音组还是低音组,可以自己实践,那种更平衡更好听就选择哪组。S100P的低音单元12寸,而听音室只有15平米,这种情况下接高音组是很正确的。
TOP
13#

发烧时的断想:线材就是接力棒,就像4×100一样,4个跑将都像飞箭一样快,但没有完美的交接,那也常常败下阵来,而线材就是那交接棒。线材的作用不用多讨论,价格也不用多讨论,关键是找到符合你心水的那条线。
TOP
14#

回复 11楼jingzhe的帖子

谈谈TEMPO 2
这款RCA信号线接入我的系统已超过500小时,因为没有TEMPO 1的使用体验,也就无从谈提升多少多少的话题,但从换下原来那对600元级的某品牌线那一刻起,我就听出了TEMPO 2的不同凡响,我明白这是一对经过长时间调教的线材,目标十分明确。
长时间以来,fever老师的线材很注重下盘,下盘稳定可以带来非常安定的听感,但TEMPO 2似乎与众不同,这对线材更注重三段平衡,不是很强调低音的量感和规模,也不强调凌厉的动态和速度,煲满500小时后,它带来的是十分迷人的通透和乐感,它已超越了hi-fi性,在更高的层次上传递着音乐信号,并赋予了海空一色的蔚蓝和纯净。
TOP
15#


跳线1.jpg (, 下载次数:0)

(2022/6/27 10:01:09 上传)

跳线1.jpg

TOP
16#

RONDO 1跳线又粗又硬,而S100P的接线柱间隔距离很小,装上去很不容易,起初只能装上一对,后来借助蕉叉转换头才将两副跳线都装了上去,实现全路径TOP GUN化。完成这副跳线的安装后,我认真听了一个月,得出以下听感:高音细节加强,中音较前饱满,低音控制力增强,量感稍减,三段更加平衡,整体更为通透。三分频音箱的优势在于层次感好,要发挥这一优势需要一副好的跳线,RONDO 1很忠实地承担了最后一公分的职责。
TOP
17#

Spendor S100P音箱的接线柱与RONDO 1跳线一大一小,很不般配,即使接上也容易滑脱,在多次滑脱之后,我又换回了原先的跳线,真没想到,RONDO 1跳线对声音的影响如此大,接上,声音厚实有韵味,撤下则平淡无味。在忍受一周后,我决定再把RONDO 1接上去,这一回我准备好了两盒辉柏嘉泥胶......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