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遗世独立、高蹈狂傲——听贝多芬弦乐四重奏 [复制链接]

1#
20年前我刚开始听音乐的时候,乐圣的弦乐四重奏听了一遍,然后就束之高阁,再也没碰了——今年,趁着乐圣250的好年头,又赶上新换了纯胆机和最新款的GRYPHON贵丰CD机,真是聆听弦乐四重奏的利器,原来要么尖锐刺耳、要么软弱乏力的弦乐四重奏听来都虎虎有生气、且燃烧跳动有如炉膛中的火焰——于是取下乐圣的这一套弦乐四重奏,弹去其上的灰尘,于20年后作第二次聆听——不知是器材的原因,还是年龄的原因,或许两者兼而有之,竟听得如醉如痴........
分享 转发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2#

乐圣一开始的OP.18 的六首四重奏,占两张碟的份量,如果还是脱不掉当时的这类题材的窠臼的话,那么 ,从OP.59的三首开始,则完全树立起自己的风格——这睥睨一切的风格,意欲掀翻一切、从头再来的狂傲气势——容我这样形容,四把提琴如四把电锯一样,所过之处木榍横飞、泡沫四溅,一路过关斩将,直奔乐圣自己设定的那个终点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3#

但这只是声音上的效果,论者以为,这些弦乐四重奏形成了自洽自足的世界——也许是因为这时乐圣耳朵已越来越不好使了,也许这时他已功成名就,不用再过多地考虑一 般大众的评论和看法了,也许这些曲子本就是为自己而作,不用讨好任何人,也许乐圣确实心有所思,又有无尽的情感和奔腾的乐思要表达.....太多的也许,但是,我们听后明显地感觉到,这些曲子(不包括开头的6首),已然化作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我们听下来感觉到,这OP.59 的三首已经开始形成这样的局面——其呈现出来的音乐既是设定的目的,也是实现它的手段——再用过份一点的话说,这些弦乐四重奏的每一句都是意 义本身,也是呈现意义的手段和方式——在这里,我们又可以回到叔本华对于音乐的论述,音乐是最接近本体的呈现——本体在乐圣的弦乐四重奏里,重新化作音乐的表达,它自满自足的表现自己——也许在这个意义上,乐圣自己说,他的音乐是比哲学更高的启示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4#

贝多芬晚年自知将死,便调整了他对别人与对自己的看法,他也不想用以往的定律法则来处理身旁的一切事物,宁愿把所有的东西撕裂撕碎,包括艺术,由于晚期作品包括《弦乐四重奏》都有这么一种自毁的倾向。
TOP
5#

原来如此,听音乐了解背景,有助于了解音乐的内涵。谢谢上面大家的分享!
TOP
6#

我们可以说这些曲子是高度技巧化的,我们也可以说这些曲子是完全无技巧的——音乐又以本真状态来呈现自己——就像我们在巴赫大无和小无那里看到的一样;我们可以说这是高度个人贝多芬化的,我们也可以说这是全无个人特色的。 音乐在这里洗尽铅华,以其最素朴的一面自说自话。贝多芬自创了一种世界,他在这里独自徜徉,来来回回地啸叫低吟。这些曲子不按以前的常理,全按他内心感受到的——很多作曲大师都推崇这些曲子,据说威尔第时常揣摩这些曲子,把他们作为曲中圭杲。但实际上这些曲子是学不来的,按说本体应该是普遍的,但它们又是非常个体化的——这正是其魅力所在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