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发烧友戒烧必读 [复制链接]

41#

回复 148楼circle的帖子

音色是音乐的基石,音响是播放音乐录音的工具,自然要还原音色!
老兄多次提及立体声问题,其物理、心里机制,了参考这本书。
TOP
42#

回复 155楼circle的帖子

        看!real兄是很明白您要说什么的。我也明白,这样就进入发烧友喜闻乐见、滔滔不绝、我对你错的领域了。
        而我之所以提“峰回路转,柳暗花明”,把问题带回到基础领域,您可知为何?
        讲结论,过程慢慢来。
        结论——音响重播,不是还原什么,而是一个再创作过程。知不同而豁达,知取舍而满足!
TOP
43#

看图说话
       如果我们把玩音响的水平按百分制打分,把还原录音水平用“绿线”表示,把个性化水品用“红线”表示。那么,我认为:
1. 到达及格线的过程只相关于“还原录音”的水平
2. 及格线到80分的过程与“还原”和“个性化”水品相关,且“个性化”水品的边际效益开始占优,“还原”水品的边际效益无限递减
3. 80分-100分的过程,只与个性化有关,且边际效益无限递减。
TOP
44#

回复 162楼烧到残废的帖子

高保真是基础,毋庸置疑。在及格之前不谈其它。但有个问题:如果仅是“还原录音”,就有唯一正确的声音。那各发烧大牌hiend的东西为何不随价格档次的升高声音越来越趋于一模一样呢?  为何所有的大烧不走到用同样的系统、绝无差别的空间、唯一的供电系统……来得到唯一正确的录音还原呢?   就算有唯一正确的声音,由于个体生理构造带来的声音差异又如何去补偿,要不要确定一个唯一正确的生理构造标准背后的DNA样本呢?
TOP
45#

“上帝欲使之灭亡,必先使之疯狂”
                                      —— Herodotus
这个话我以前不知何意!
TOP
46#

换位思考,求同存异吧!
TOP
47#

轻松下,再继续读后感

听听这首讲大爱的歌——
Everywhere I go
all the places that I've been
Every smile is a new horizon
on a land I've never seen
There are people around the world
different faces different names
But there's one true emotion
that reminds me we're the same
Let's talk about love
我去不同地方,
我到过的任何地方,
每一张笑脸都是我从未见过的一道崭新的地平线,
人们在这世上,
拥有不同的面孔、不同的名字,
但始终有一种真感情在提醒着我们是同类,
让我们一起来谈论爱吧……

学着刘汉盛大师的口吻来一段——
从音响播放的角度,这首歌要打动你,有三个方面:
1.开头降B大调的主题呈现是否能“静若处子”(音响的背景是否够黑)
2.中部童声合唱的的主题再现是否有宽广的舞台(音响的音场营造)
3.最后一段副歌前的鼓点能不能把气氛推向高潮(音响的低频还原力)
你的系统如果死在任何一点上,都是不全面的系统,不信试试
TOP
48#

       抢个页首,后面陆续说说空间声学的一些读后感。
       来个笑话先
       一曲奏罢,掌声响起,你在哪里?坐在前排?那为何身后无掌声;坐在后排?那为何身边左右无掌声;独自坐在舞台对面?那为何第一小提琴还在你左边;孤身一人站在观众席后面?那为何独奏乐器听起来近在咫尺?!睁眼一看,自家客厅容得下那么多人吗?……
      二声道立体声,对于空间临场感的追求有惊喜,有无奈!
TOP
49#

回复 172楼circle的帖子

      说到现场,这个才是我真正拿手的东西。
      音响通过录音还原现场,只有器材的工具观是走不通的,要有器材的乐器观。这个您就更不明白了!以后慢慢说。
TOP
50#

关于试音碟,这两张我最喜欢。
因为他们都没有收录或说加入堂音成分。
单声道。
估计又要被哈哈了。谢林那张也好听,遗憾就是堂音。
最后编辑guoguo 最后编辑于 2017-11-06 22:50:49
TOP
51#

回复 176楼Real的帖子

老兄,何意?
TOP
52#

回复 183楼shinelb的帖子

         嗯!
         吉他在严肃音乐领域,以巴洛克早期为盛(LUTE)。后几度沉浮,皆因有伟大的作曲演奏家支撑,得以次钢琴、提琴而有一席之地。
如巴洛克后期的维瓦尔弟(PHILIPS412 624_2是他的协奏曲专辑)、巴赫。古典时期的索尔、朱利亚尼(朱利亚尼的英雄情怀得贝多芬真传,PHILIPS454 262_2是他的作曲专辑)。浪漫主义时期的弗兰西斯科.太雷嘉,及其学生流贝特、普赫尔。后浪漫主义时期的塞哥维亚、拉美的巴里奥斯.曼戈雷。当代,吉他家更是活跃,如罗梅罗家族、布里姆、威廉斯、大卫.罗素、杨雪菲……(大卫.罗素改编亨德尔第七组曲,其中的帕萨卡丽亚堪比塞哥维亚改编巴赫的恰空)
       西班牙是现代吉他的故乡,索尔、太雷嘉、罗德里戈(PHILIPS462 296_2是他的作曲专辑)、塞戈维亚、罗梅罗家族都是西班牙的骄傲,在我心目中还有弗拉门戈系的Paco de Lucia(帕高.得.卢西亚)。老兄鉴赏音乐录音无数,这个应该没有放过。
最后编辑guoguo 最后编辑于 2017-11-07 12:03:41
TOP
53#

回复 185楼shinelb的帖子

强烈推荐。这是弗拉门戈吉他作曲、演奏和录音相结合的顶峰之作!
TOP
54#

回复 188楼Real的帖子

取决于你想怎么玩。
声音在空间干预方面,可以列举几种典型室内小空间:
       1.消声实验室(自由声场)
       2.无环境室(无混响声场)
       3.重点反射声扩散室(混响声场)
       4.重点反射声吸收室(混响声场)
TOP
55#

常规尺寸下(赛宾公式适用尺寸),家庭100平方米以下空间基本只能在空间扩散场状态听音,也符合人的自然听音习惯。如果强吸收状态,比如吸声系数大于0.8,扩散场半径可以在常规听音距离(3米左右)以外一定距离,从而获得直达声场主导,但如此大的吸声系数建立不起混响声场,变成无环境室状态。很多录音审听室如此设计,主要目的是监听录音中的微小细节,并不是欣赏音乐需求。一些朋友以为这样的处理是为了还原声场,其实不然,录音中的声场还原受直达声中早期反射声强度、时序控制。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侧墙梳状滤波效应,大家都知道它会导致声像模糊,这就是几乎与直达声强度相当的一次反射声时序上的极端情况。
最后编辑guoguo 最后编辑于 2017-11-08 19:36:31
TOP
56#

回复 192楼circle的帖子

这句话讲得有点水平了,发声源状态对整个声事件导致听觉事件的影响另讲。我曾经说过,我听到电声最像其录制的自然乐器声的一次是黑胶播放单声道于单只古董箱发出。即便如此,声源状况还是不同
最后编辑guoguo 最后编辑于 2017-11-08 20:34:32
TOP
57#

您的工科思维过重,建筑学不是土木工程,请认真学习
TOP
58#

回复 194楼circle的帖子

有封闭空间界面就有反射,波的特性使然。两声道,复杂些而已!因为两边声源有强度差,时间差,又意图表达同一声事件
最后编辑guoguo 最后编辑于 2017-11-08 20:41:07
TOP
59#

立体声带来的蒙太奇效果有时令人头疼。
1.非要让我在家里听属于另一个空间的声音。
2.非要让我听即坐在观众席又站在乐器边的声音。
TOP
60#

对于无伴奏独奏录音(单声道、无堂音双声道)的提琴、吉他,我经常拔掉一边的喇叭线,用单只喇叭坐在餐厅来听。这也是使用金嗓子前级的一个原因,它有mono功能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