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发烧友戒烧必读 [复制链接]

21#



TOP
22#

好地方!
TOP
23#

回复 87楼circle的帖子

愿闻其详
TOP
24#

喜欢是关键,莫忘勤研究。不懂别乱信,慎作小白鼠。
最后编辑guoguo 最后编辑于 2017-10-21 18:49:25
TOP
25#

发烧是专业,走不通,会以牺牲音乐欣赏为代价。
大家做个实验:
        就用norah jones的come away with me,两种听法,
一:总是关注于她的呼吸和齿音。
二:在过门处就跟上她的三拍子。
        当你多关注几次她的呼吸,齿音,你会发现你要回来听到音乐都难。
         跟上拍子,就合了这首歌come away with me的节奏。
TOP
26#

两位都是哲人
TOP
27#

回复 117楼烧到残废的帖子

论坛“打假”,本身就很假
TOP
28#

回复 116楼老浦东的帖子

妄自菲薄也就罢了,切莫再要沽名钓誉
TOP
29#

       如题:“戒烧必读”,乍看劝退,实则劝进,取峰回路转,柳暗花明之意。

       承蒙各位大烧助兴,其间言语有顶撞处,逗趣一笑而已,莫怪。

       下面结合读书心得,零星谈些体会,看我如何劝进,不当处,热心人但批无妨。
TOP
30#

        音乐得以成立的一个重要基石是听觉对音高的辨识能力,基频的音高组合构成不同风格的音阶,音阶在时间上以不同的音程组合节奏性地展开,才形成了旋律。可以说,没有对音高的辨识力就没有音乐了。(这里并非指具备音高和记谱之间的关联能力,那是专业训练才能达到的。音高辨识力是正常人耳的生理机能)
      从 生理上讲,对不同频率段基频音高的辨识牵扯到频域、时域、响度、延时(如何关联请看书),其辨识精度可以达到一个半度音程(大概从2-3赫兹到几百赫兹的频率差异)的1/?(这个问号的数字留给有心人去查证)。这是一个不低的精度!也就是说,即便较微小的扰动就可影响到对音高的准确辨识,从而带来音乐听感的改变。
      仅此一点,似乎就足以支撑市面上几乎所有可见调音道具和手段对声音的改变并非简单的无耻骗局(当然,是否能拿来卖钱,或卖多少,另说),更何况那些几乎有共识的,组成整个音响系统的其它要素部件对乐音的重大影响。
最后编辑guoguo 最后编辑于 2017-10-26 00:25:39
TOP
31#

回复 128楼circle的帖子

嗯!这个就涉及到人耳生理听觉的另一特性:感知声音的方位——双耳效应。
这一能力对大型和声乐器(如钢琴)、多乐器演奏多声部(如管弦乐团)时的音乐听感很有影响……有机会会试着讲一下的。
TOP
32#

1.音乐的另一块基石——节奏
2.对节奏的感知听觉优先,其次触觉、视觉。
3.节奏包含三个要素:频率(速度)、拍子(分组)和韵律(强弱)。这些都是音乐中的常用名词。只是韵律在音乐中还包含和声导向。(如皮卡第三度,小调的大三和弦结束式。号称尖锐的转折)
4.对节奏要素的精确追求在音乐中只要知道交响乐队的训练就明白了。卡拉扬曾经不无夸张的说:“我要求的是毫秒级”,可见其对表达乐曲的重要性。
5.节奏还原体现在音响器材评价上诸如动态,瞬态,“相位”的准确……。如果像卡拉扬那样的追求,就是毫秒级的了,你说精度高不高?!
6.值得一提的是发烧友对声音所谓“快、慢”的表达,总体时间不变,时间的精确划分却受到到各种扰动的影响,在音符的时值,声音的强弱对比,和声的组合音准上发生微妙变化,从而给听觉以假像!
TOP
33#

回复 133楼dbsunny的帖子

哈哈!
我现在就是想结合理论学习认真训练自己的“和声听辨”技能,这块短板确实要补的。
这块过关了,无论欣赏音乐、玩乐器,还是发烧辩器,都会大有帮助。
TOP
34#

回复 135楼时光车间的帖子

时光兄专业!
说到频谱图,就像以音乐为笔触,在时间上展开的一副副壮丽的抽象画。
TOP
35#

回复 138楼circle的帖子

逻辑!
TOP
36#

回复 139楼Real的帖子

结果导向、过程导向、功利主义、理想主义
TOP
37#

音乐基于听觉的第三块基石——音色
        音准、节拍、强弱都做到的纯音(正弦波)听起来就像没有生命的木偶,呆板乏味,算不上音乐,加上音色,音乐才活了起来,变得感人至深……
1.众人皆知,音色取决于泛音。泛音是基频1-n次谐波中可闻部分的一般叫法。(通常基频的7次以上谐波不可闻,但低频的音准可能是靠其高次谐波的拍音效应来感知的)
2.谐波在频率上都是基频的倍数,对应其与基频不同的音程关系,这个规律用来形成音律,或称音阶,(如:毕达哥拉斯律、自然律、十二平均律。值得注意的是12平均律不准确对应基频的谐波频率,所以本身就会产生拍音效应,所以,为了很好使用管风琴的音栓调音,在其与乐队的配合时不一定用12律。另外,很多古乐队也不用12律)所以,构成音乐的音符是一组精心挑选的声音,不是弄出个响就是音乐。
3.不同乐器或人声为何有不同音色,最主要取决于基频与其谐波在起音时(乐音可理解为起奏-维持-消退三个阶段)相互关系的几个方面:
     a.基频与谐波出现的时刻不同。(如双簧管是谐波先于基频,小提琴是摩擦噪声在先,长笛是吹气噪声在先……)
     b.基频与谐波的强度(震幅)比例不同。这一点对应不同乐器千变万化,有兴趣可以查阅相关资料)
     c.谐波的特色。(如单簧管只产生奇次谐波,小提琴可以听到7次谐波,大号只听到5次,打击乐器没有谐波成分,男高音的谐波有明显的颤音成分……)
4.以上a、b、c的各种可能性只在几十毫秒里就发生了,你就感知了音色,其精确度绝对在毫秒级。所以,发烧友可以有1/1000秒数量级的追求空间,真是想到也只怕你做不到鸟!      人的潜能绝对大于你的理性认知……,好好学习吧!
最后编辑guoguo 最后编辑于 2017-10-31 22:18:03
TOP
38#

回复 146楼烧到残废的帖子

老兄可记得这位资深玄学家是如何说的?
TOP
39#

回复 149楼烧到残废的帖子

谢谢老兄从音乐声学方面的普及!和谐与否,在心里声学领域涉及听觉神经系统的临界频带,这本书里有。
关于中世纪音乐对音程的官方运用,可参考格里高利圣咏研究。
TOP
40#

回复 150楼烧到残废的帖子

哈哈!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