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黑胶党】LP vs CD无止境的争斗 [复制链接]

1#


钢铁侠vs绿巨人=数字与模拟

电影里,钢铁侠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把绿巨人打昏倒地......但终究是打不死绿巨人。黑胶与CD,甚至是最新数字技术,这场从1980年打到现今的厮杀,数字媒体虽然完全成为主流,但总是无法给予模拟致命的一击!从使用的角度来,CD的确是最成功的罐头媒体,一台CD唱盘,把CD丢进去,然后一切搞定。那像黑胶唱片,从唱头,唱臂,唱盘到唱放中间有无数种的组合,看似黑胶发烧友在此乐此不疲,甘之如饴,或是哑吧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其实终究是成为市场的小众...



Decca Mk IV; My analog Master!

但人间事有趣的是,愈是容易得来的往往不会珍惜,二十多年的黑胶死硬派的我, 倒是非常可以体会那种费尽心思,苦尽甘来,终于搞定了黑胶的某一个环节之后所得到的那种满足的快感!有付出才有收获,不是吗?事实上,黑胶重播的确存在着这一种魅力,因为它就象是一位你始终追不到手的美女(或是帅哥),正当你准备放弃时,她此时却又对你抛个媚眼,或是给你个鼓励的微笑....人性本贱不是吗?哈哈...



Decca digital recording system



Modified IVC800 1" tape video recorder used by Decca for digital recording

LP大战CD的故事,我想各位上网Google一下,就会有无数的论战等这你去阅读。而且已经快要变成一种各自"信仰"的表述了。大多数的发烧友都是很单纯的音乐爱好者,也都不是音响专业领域出身,所以关于模拟vs数字的论述,我倒是觉得可以先参考专业技术者的角度。

以下这一篇访问EAR老板的论述值得阅读;另外一篇由资深Decca工程师叙述Decca数字录音系统也值得一看,不过有点长。



访问EAR老板的论述:
http://www.ear-usa.com/tim-de-paravicini/

Decca数字录音系统:
https://theartofsound.net/forum/showthread.php?8386-The-Decca-Digital-Audio-Recorder

EAR老板里面谈到了不只是黑胶沟槽内的讯息量,也谈到模拟盘带录音机可以达到的最高水平(EAR除家用音响外,也提供给专业录音室的器材); Decca这一篇可以看到Decca对录音的许多坚持,令我印象深刻的是,Decca除了盘带机和音箱外,其他所有的设备都是自行开发不假手他人。

有趣的是我又看到一位资深的专业工程师提到,相较于麦克风收录后经过recording console的声音(这可以说是最源头的讯号,也就是准备进入录音机之前),经由数子录音机录下的声音是比经过模拟盘带机更"接近", 甚至是比较正确的。这位老兄也提到,早期CD发行,一般消费者认为声音不够好的一个原因可能是当时大家都习惯之前的模拟的声音。



Manley's Scully-Neumann Lathe system

还有一个比较不为人知的例子可以给大家参考的是,老VTL早期曾经出版一系列的发烧LP & CD;使用了全套的老Manley打造的mastering system,从麦克风到刻片机,连录音室都是Manley一手设计打造。细读唱片的解说居然发现, Mr. Manley在刻片前,会仔细比较录音的数字母带版本以及模拟版本,然后选择那一个比较好的....有些黑胶居然选择的是数字版本来刻片!

不过,这里说的数字是数字级的母带,和一般的CD还有十万八千里的距离...  CD最有名的例子就是Mercury CD发行时请到了Fine女士....她直接提到CD的声音是比较接近母带的(那个**只有模拟母带)。



VTL's customized Mic



VTL's customized Mic

当然,从最源头的母带等级,到大量商业发行的黑胶以及CD;中间还经过许多的过程,所以不可以等同而论。但我现在愈来愈相信也体会到,制作优良的CD其实有许多黑胶所不能及的优点,像是低频的层次解析与稳定度;我想大家一致公认CD的致命伤应该在于44kHz的规格所造成的高音不自然感。但这个部分其实在SACD中已经被解决。真正优秀的SACD的效果,以我前阵子听到全套Accuphase的表现,我认为已经是超过目前我黑胶系统所能够挖掘出来的效果。

不过,黑胶系统的惊喜,往往在于经过拾取系统以及播放系统的突破后,所发现再次涌现的更多的讯息量。这点其实在Mr. Paravicini的访谈中他有提到,黑胶系统的表现瓶颈,其实不在于黑胶中蕴藏的讯息量不够多,而是你的拾取系统可以挖出多少!

不过,这与相较于母带的声音是否"正确"或是"接近"是两回事。如同之前提到的,其实黑胶刻片与播放还原,充满了各式各样染色的机会。而且以机械式摩擦拾取振动的方式,似乎也到了难以再进一步的瓶颈。

另外可以一提的是,这似乎也呼应了澳洲的MTSL (Master Tape Sound Lab)大力推荐,认为是唯一可以媲美母带效果的黑胶播放系统,就是日本的ELP laser turntable system!光学级可以做到的分辨率的确有机会超过目前的振动拾取转换的系统.  不过可惜的是,我还没有机会听到ELP的声音......但没有了传统黑胶重播系统的"振动污染"....还会是黑胶迷喜爱的黑胶之声吗?



MTSL modified ELP laser turntable

回到LP vs CD的主题....其实做为消费市场的最末端罐头媒体来说,两者其实都各有其优点,硬要比较高下其实意义不大,只是发烧友茶余饭后抬杠的话题罢了,两者都有听不完的版本任君选择。

以我来看两者的角度会是:就好比打不死的绿巨人, 黑胶这样的罐头媒体永远存在着惊喜与乐趣,但也处处充满了"夸大与染色"的陷阱。CD这个最方便的媒体其实是一把比较中性的尺,当您觉得CD不好听,生硬,或是不自然时, 有可能的一个原因是,您的系统(或是您的头脑)已经不知觉的配合黑胶的效果而被"biased"了!

其实对我来说,要知道自己的黑胶系统够不够平衡是很容易的,一个简单的测试方法就是,多放各式各样的,不同厂家,不同国家出版的黑胶唱片,要是张张都可以听,不会非要追求那一国版的,或是那一家的才可以听,大概就差不多了。有趣的是,当你达到这样的"境界"时,你或许就会发现其实CD真的也不差,许多制作优秀的CD版本,一点都不会比黑胶逊色,而是各有所长;以方便性来说,更是有史以来造福爱乐者的最佳罐头音乐媒体....SACD当然就更棒了。

其实今日CD似乎式微的**,有点类似当时黑胶被CD取代的年代....自我上回听到SACD的声音后,我就在等待SACD退出市场的哪一天的来到,为何呢?因为别人抛售就是我进场的时机到来。不过, 当然也可以不用这样麻烦,高解析数字档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作者:River Yu
最后编辑泽森音响 最后编辑于 2018-08-23 11:13:33
分享 转发
TOP
2#

分析得好,CD真的也不差。
TOP
3#

玩音响听音乐,其自身综合技术鉴赏水平的提升与沉淀尤为重要!
玩三分频落地音箱的人是根本看不上5英寸书架音箱的……
同样,玩5英寸书架音箱的人也是接受不了三分频落地音箱的……

为什么?

使用调校到位5英寸书架音箱的人,其一耳就能听得出三分频落地音箱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同样,使用调校到位三分频落地音箱的人,也是一耳就能听得出5英寸书架音箱所存在的不足和问题的……
三分频落地音箱的表现既然那么全面到位,然而,市场上的5英寸书架音箱却依然是大行其道啊……

它们各自有各自的魅力和特点,关键是能否具有技术功底把它们调校到位,同样,还需要具备相当的声音鉴赏能力才能可为之……

底噪大、且无法自由选曲;要不断地进行调整、更新、维护;要想好声甚至显摆,且只能去选购和聆听二手、乃二十八手以上的老、旧黑胶唱片;关键是,声音也并非是那么的十全十美啊……
单就这些,CD已远远在其之上了!

问题是,CD机的调整都到位了吗?
窃问:有几个主子玩CD机使用过水平仪的……
最后编辑李榜 最后编辑于 2018-08-23 21:45:37
李榜音响文化(博文室内设计)        
www.beone.cn
TOP
4#

对音效要求高的人而言,再如何调整到位的CD系统,44.1K的规格是其瓶颈。剩下的就只有方便了,当然不影响音乐欣赏,HIFI一下还是可以的。HIEND,就远远够不上了。
TOP
5#

SACD系统如果到位的话(包括软件和硬件),声效是可以和LP系统平分秋色的。但这样的LP系统,也投入不菲,光唱头就要万元以上。普通的LP系统(特别是唱头不舍得投入的),不在此列。我发觉绝大部分人玩LP系统,都是唱盘、唱臂甚至唱放高配,而唱头反而不舍得投入......本末倒置!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