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交响乐团全声部趣致独奏 西洋乐器的中国随想——《门》 [复制链接]

1#
出品人:叶云川
发行人:林烁
录音: 李小沛
录音棚:中国中央电视台480平米录音棚
后期制作:德国老虎鱼
出品:瑞鸣音乐

相关图片:
门.jpg (, 下载次数:0)

jpg(2009/10/22 17:48:20 上传)

门.jpg

最后编辑瑞鸣云河 最后编辑于 2009-10-22 17:48:20
分享 转发
用心做音乐!!!
http//:www.rhymoi.com
TOP
2#

中国爱乐乐团演奏家倾情演绎
西洋乐器罕见惊艳独奏 奇妙听感
入选国际音乐学府教科书的中国名篇
德国老虎鱼全程后期制作
录音大师李小沛精湛录制 细节丰富 动态十足
“很中国”瑞鸣诚挚奉献



一束璀璨阳光能折射多少微妙缤纷的色彩?
一个简单乐句能蕴含多少动人演绎的方式?
一部堂皇交响能容纳多少绚丽的乐器神态?
是的,这些西洋乐队里打着领结穿着礼服的乐器们,这些正襟危坐,位置总是固定不变的弦乐管乐打击乐们,这会儿居然嘻嘻哈哈地跑下来,散散漫漫地玩起来。当它们与中国风味的独奏乐曲相遇时,有趣奇妙的景象就出现了:
低音提琴好似一头身形庞大的亚洲象,踩着音乐的节奏,不可思议地翩翩起舞;
它那同样威严庄重身胖体沉的大号兄弟,温柔无限地奏起了半个多世纪前的中国情歌;
长笛如同初春枝头的鸟儿,炫耀般地歌唱出活泼动人的旋律;
竖琴仿佛波光粼粼,又好像低吟谁的心事,拨弄得那一片南国的绿水荡漾不停;

将一部全建制交响乐团各个声部细细拆解开来,让每件乐器都有令人惊艳的独奏表现,在与钢琴的交织对话中,实现中西音乐语汇完美交融,这便是策划这张专辑的最初动机。有些乐器曾被认为不宜独奏,有些植根于中国民歌的音乐题材仿佛也与西洋交响相去甚远,然而这两点的突破恰恰是本张专辑的魅力所在。十五种情态独具的西洋乐器,十五首“很中国”的炫技乐曲,十五道挑战交响成规的听觉美餐,构成这张不求深刻、唯愿轻松趣致的独特器乐专辑。
在这张处处充盈着中西音乐语汇交融的小辑中,每首乐曲基本以“独奏乐器+钢琴”的简白对话结构,凭藉浓郁东方味道经典曲目的强大气场,不可思议地变幻出令人惊艳的潋滟风情。低音提琴的《草原之歌》极其深沉地勾画出了茫茫草原的辽阔风貌;长笛的《欢乐的萨丽哈》明媚动人地跳跃着伊犁阳光般的欢快情致;双簧管《黄昏牧归》质朴而温和地描摹夕阳余晖中的归巢羊群;打击乐们在《北京喜讯传边寨》里喜悦歌舞意态撩人。从袅娜轻柔的西南情愫,到浓烈迷人的北疆风情,横跨中国版图的纷繁音乐元素,在各首经典乐曲的动静之间丰富呈现,美不胜收。
专辑诚邀中国爱乐乐团的乐手浓情演绎,各声部首席的优质阵容颇为炫目,近年来在世界乐坛引起瞩目惊叹的钢琴神童沈文裕亦贡献出光芒四射的灵感表现。瑞鸣音乐制作人叶云川再次携手亚洲顶级录音师李小沛,于中央电视台480平米大模拟录音棚精湛录制,令这张形式简白却内蕴丰富的品味专辑既有令人玩味的精致细节,亦有动人心魄的音乐张力。德国老虎鱼精益求精的后期制作,使专辑的感染力细致入微,恰到好处。
聆听,本身就应该是一段轻松旅程,是一种在耳边萦绕难以挥去的绵绵记忆,是话到唇边却无须倾吐的些微感动。聆听每种乐器的动人心跳,聆听每段乐曲的迷人风情,聆听自己的心房中脉脉流淌的呼应和畅想,这一须臾,便不虚度。




1、低音提琴:草原之歌    张宝源作曲 张小笛演奏

《草原之歌》是中国低音提琴的优秀作品,被美国朱利亚音乐学院选为示范作品。乐曲以低音提琴的深沉浑厚表现草原辽阔壮美的风景意象,非常动人。

低音提琴,擦奏弦鸣乐器。又称倍大提琴,是提琴家族中体积最大、发音最低的弓弦乐器,约有180~220厘米高,下端有一支柱,形似大提琴。演奏时要将琴放在地上,立着或靠在高凳上演奏。低音提琴是四度定弦,比其他弓弦乐器更多使用拨奏。低音提琴是乐队中音响的支柱,是基本节奏的基础,被称之为“根音”乐器。

低音提琴演奏家 张小笛  

中国爱乐乐团低音提琴首席,中国音乐家协会低音提琴协会会员,国家一级演员。
自幼随父亲学习大提琴,后随中央乐团低音提琴首席邵根宝先生学习低音提琴。
1980年考入中国铁路文工团。
1984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先后从师于马黎明和符达教授。
1988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考入中央乐团。
1996年考入中国交响乐团,先后随乐团出访英国、德国等国家和地区。
1997年,参加了在国内音乐会上首次出现的低音提琴四重奏演出。同年参加了世界著名低音提琴演奏家斯图尔特•桑基在北京开设的大师班。
2000年考入中国爱乐乐团。在参加乐团音乐季演出和国内各地的巡演时,还先后随乐团出访美国、奥地利、法国。
2003年在第六届北京国际音乐节上,参加了郭文景歌剧《狂人日记》等演出。
2006年,在北京国际低音提琴音乐节上成功地举办了个人音乐会,得到国内外专家及媒体高度评价。


2、长笛:欢乐的萨丽哈      祝恒谦作曲 乐新编曲 刘红兵配伴奏 倪一珍演奏

乐曲改编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风靡全国的歌曲《萨丽哈最听毛主席的话》,充满了伊犁阳光一样热烈欢快的气质。清新动人的长笛好像欢乐无忧的可爱女孩,带来春风扑面的明朗气质,优美动人。

长笛为吹孔气鸣乐器,外型是一根开有数个音孔的圆柱型长管,早期多为木制,现代多用金属材质。长笛的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古埃及的一种竖吹的上端开孔的粘土管。17至18世纪德国人发明了“德国笛”;19世纪初长笛完成了定型。长笛作为管弦乐队木管组中的高音乐器,音色优美,音域宽广,奏法繁多,表现力丰富,在交响乐队中常担任主要旋律,是重要的独奏乐器。

长笛演奏家     倪一珍

中国爱乐乐团长笛首席,中国音乐学院长笛教师。
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附中,曾师从李国良、林克铭、朴美香等教授。1988年赴法国巴黎留学,师从著名法国长笛教育家P-Y Artaud(阿赫杜)教授。
1989年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世界一流的巴黎国立高等音乐学院。每年均以专业考奖第一的成绩获得法国**颁发的奖学金。四年后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获得演奏家最高文凭。
与此同时,还在意大利Lorenzo国际音乐学院学习,师从瑞士长笛大师Peter-Lukas Graf(格拉夫)。
在巴黎期间,亲受法国现代音乐指挥家Peter Eotvos和作曲家Stockhausen的指导;经常在巴黎各音乐厅、剧院开重奏或演奏家音乐会,并曾数次担任巴黎长笛比赛的评委。
多次参加国际长笛比赛并获奖:巴黎Alto长笛青年才华大奖赛高等组第二名;巴黎U.F.A.M.国际音乐比赛室内乐第一名;意大利Valentino Bucchi二十世纪长笛、短笛国际比赛第二名等。
归国后,在上海大剧院、中央音乐学院等举行过10场独奏音乐会。




3、长号:嘎达梅林       马友道作曲 郝杰演奏

《嘎达梅林主题梦幻曲》是马友道于1959年创作的一首经典长号独奏曲目,根据在蒙古草原传唱的嘎达梅林英雄事迹的民歌《嘎达梅林》改编。高昂的长号仿佛传说中屹立在草原的英雄身影,勇敢刚烈,充满斗志。

长号又称拉管,它通过滑管来改变号身的长度和基音的音高。长号是一种古老的铜管乐器,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7年。17至18世纪长号多用于教堂音乐和歌剧的超自然场面中,19世纪时则成为交响乐队中的固定乐器。长号音色高亢辉煌饱满,声音嘹亮而富有威力,常演奏雄壮乐曲的中低音声部。它是军乐队中的主要乐器,也大量用于爵士乐队,被称为“爵士乐之王”。

长号演奏家  郝杰

中国爱乐乐团长号部特邀首席,中国音乐学院长号教授。
1977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属中央乐团学员班学习,跟随中央乐团首席长号演奏家姜德操学习长号。
1984年起担任中央乐团长号首席,成为乐团最年轻的声部首席。同时为电台、电视台录制了很多音乐,其中包括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片头音乐。
1990—1993年,在德国汉诺威音乐学院独奏班学习长号演奏,师从德国北部广播交响乐团长号首席海尔木特•赛费尔。并跟随柏林爱乐乐团首席长号约翰•达姆斯学习。
1993年,在美国印第安那大学师从美国芝加哥交响乐团首席长号杰•福里德曼。
1995年,成为美国印第安那大学音乐学院唯一的优秀学生特别奖获得者,并取得音乐硕士学位。
在国外期间,曾在德国汉诺威音乐学院等学校任长号助教、任教老师,并曾在很多乐团担任首席长号。
2000年,作为美籍专家,应中国爱乐乐团邀请回国,担任该团长号声部特邀首席至今。2007年起至今被聘为中国音乐学院长号教授。


4、竖琴:小河淌水            高凤改编 张小音演奏

乐曲改编自脍炙人口的云南弥渡民歌《小河淌水》,羽调式的优美旋律在竖琴的波光粼粼中充满了山水灵气和诗情画意,在动静呼吸之间描绘一段满怀爱意的甜蜜等待。

竖琴是一种大型弹拨乐器,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拨弦乐器之一,据说是古代人受射箭时箭发弦鸣的启发而发明的。早期的竖琴只具有按自然音阶排列的弦,所奏调性有限;现代竖琴由法国钢琴制造家S•埃拉尔于1810年设计,有四十七条不同长度的弦,七个踏板可改变弦音的高低,能奏出所有的调性。竖琴音色美妙动人,意境如诗。它是交响乐队以及歌舞剧中特殊的色彩性乐器,在室内乐中也是重要的独奏乐器。

竖琴演奏家 张小音

中国爱乐乐团竖琴演奏家。
5岁学习钢琴;9岁跟随魏林林和左因老师学习竖琴。
1992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
2002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并获得学士学位。
2003年被英国皇家音乐学院(Royal Academy of Music 和 Royal College of Music )及美国波士顿音乐学院三所院校录取,并获得了全额奖学金,在波士顿又考取“特别私人赞助奖学金”及“院长奖学金”。            
2003年进入波士顿音乐学院,师从Ms. Cynthia Price-Glynn; Ms. Ursula Holliger和Hancy Hurrell。获得波士顿音乐学院硕士学位。
2006年获得波士顿音乐学院演奏家学位。
2006年起出任中国爱乐乐团竖琴演奏员。


5、大提琴:欢腾的帕米尔     朱伯诚、姜一民作曲 陆在易配伴奏 马新桦演奏

乐曲巧妙撷取新疆塔吉克族的音乐元素,旋律欢快跳跃,极富舞蹈性。大提琴时而以低回婉转的情思描绘迷人的西域风情,时而以大段顿弓表现浓烈如火的喜悦神态,动静皆宜引人入胜。

大提琴是管弦乐队中必不可少的次中音或低音弦乐器,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6世纪末。和其它弦乐器家族成员一样,大提琴有四根弦,但琴身大很多,标准高约48英寸,琴弓稍粗且短,音域约为四个八度,定弦比中提琴低八度。大提琴以其热烈而丰富的音色著称,是交响乐队中最常见的乐器之一,亦是极富表现力的独奏乐器。

大提琴演奏家 马新桦  

中国爱乐乐团大提琴首席,中央音乐学院客座教授。
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耶鲁大学、南加州大学,先后师从林应荣教授、奥尔多•帕里索和埃莉诺•匈费尔德教授等。
1985年获朴次茅斯国际弦乐四重奏比赛第二名,全国选拔赛第一名。
曾被授予俄亥俄州荣誉市民称号和俄亥俄州的金钥匙。她是唯一一位两度荣获 “哈默•罗斯特波维奇基金奖”的音乐家。
1997年,为庆祝回归香港,应邀在香港市政音乐厅举行个人独奏音乐会。
马新桦是上海弦乐四重奏组的创始人之一,曾担任美国圣地亚哥交响乐团大提琴首席。并曾在美国和欧洲等地举行过独奏音乐会。
大提琴方面:曾为马友友、Zara Nelsova等世界著名大提琴演奏家演奏并受到指导。
演奏方面:曾参加并担任领奏Yale Cellists的唱片,该唱片荣获1988年格莱美古典音乐提名。曾被邀请在德国举行的“上海申博晚会”上担任独奏。
2009年出版个人专辑《玫瑰三愿》广受好评。



6、双簧管:黄昏牧归          辛沪光作曲 谢红亮演奏

这首乐曲据说是辛沪光在内蒙古草原的一个傍晚,看见晚霞辉映中羊群归圈的动人景象,触发了灵感而创作的。秀美并富于田园风味的双簧管,把乐曲点染出静美中的勃勃生机。

双簧管为双簧管族中的高音乐器,也是该族的代表乐器,最初形成于17世纪中叶,18世纪时得到广泛使用。双簧管体为圆锥形,管长约60~70厘米;吹嘴为管体上端一对的双簧片。双簧管在乐队中常担任主要旋律的演奏,是出色的独奏乐器,同时也善于合奏和伴奏;它还是交响乐队里的调音基准乐器。双簧管的音色富于田园风味,具有民间牧笛或芦笛的特色;音响穿透力强,演奏持续性强,尤其擅长表达连绵性歌唱音调。许多作曲家为双簧管创作了乐曲,如莫扎特的四重奏曲;亨德尔的协奏曲;贝多芬的五重奏曲等。

双簧管演奏家 谢红亮

中国爱乐乐团双簧管演奏员。国家一级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
1985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管弦系,师从于著名双簧管教育家白宇教授。
1989毕业,同年进入中国广播交响乐团工作(现中国爱乐乐团)。
多年以来,演奏了国内外各个时期作曲家的经典作品,并为国家广播、电影、电视录制音乐,多次随中国爱乐乐团进行巡演,获得了业内的广泛赞誉。



7、小号:月光下的舞步           王和声作曲 鲁潇霖演奏

乐曲是以民族音乐《阿细舞曲》为音乐元素创作的,描绘彝族人身穿民族服饰吹起竹笛载歌载舞的壮美情景。小号高昂明亮,与钢琴灵巧的舞步交错对答,高潮迭起,激情飞扬。

小号是铜管族中的高音乐器,分为号嘴、管体和机械三部分。其音色明亮光辉,既可奏出嘹亮的号角声,也可奏出优美而富有歌唱性的旋律,在巴洛克音乐、古典音乐、军乐和爵士乐中都有丰富的演出曲目。这种古老的乐器在公元前15世纪的古代图画中就已出现雏形,作为乐器普及则可追溯到巴洛克时期,到18世纪末逐步形成现在的形态。

小号演奏家 鲁潇霖

中国爱乐乐团小号代首席。
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
中国爱乐乐团铜管五重奏成员、中国小号联合会理事、北京国际节日合唱团交响乐团特邀小号首席,北京大乐队小号首席兼队长。
在2000年,作为中国选派的4位小号演奏员之一,参加了在悉尼举行的奥运会开幕式大型乐队的演出。


8、大号:教我如何不想他         赵元任作曲 高跃演奏

《教我如何不想他》是刘半农1920年在伦敦时写的一首白话诗,1926年赵元任将其谱曲为艺术歌曲,广为流行。浑厚的大号把歌曲简单微妙的旋律低沉吟唱,仿佛心底低回难言的感情涌动,十分动人。

大号(或称低音大号)是管弦乐队中最大的低音部铜管乐器,是管弦乐队中音域最低的铜管乐器,音色浑厚低沉,威严庄重,于1853年由德国人魏普莱西特发明。大号由号嘴、管体和机械三部分组成,形制包括抱式、圈式、苏萨风、优福尼(次中音号)等多种。柏辽兹是第一个在作品中使用大号的主要作曲家。

大号演奏家 高跃

中国爱乐乐团大号首席,中央音乐学院管弦系任大号客座教授。
1980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管弦系,师从胡炳余教授,学习大号。
1984年毕业,同年留校任大号专业教师。
1987年考入新家坡交响乐团任大号首席。
2000年11月以外籍专家身份,进入中国爱乐乐团任大号首席,同时受聘于中央音乐学院管弦系任大号客座教授。
最后编辑瑞鸣云河 最后编辑于 2009-10-22 18:04:07
用心做音乐!!!
http//:www.rhymoi.com
TOP
3#



9、打击乐:北京喜讯传边寨       郑路、马洪叶作曲 田冬军改编 刘瑛演奏

乐曲原为管乐合奏曲,1976年12月改编为管弦乐曲。轻巧者如木琴碰铃,雄伟者如大鼓,各种打击乐器音色各殊,情态独具,生动而形象地表现了少数民族边寨人民载歌载舞热烈庆祝的情景。

打击乐器(Percussion)是敲打发音的乐器,种类很多,可分为固定音高和非固定音高两大类。西洋打击乐器包括:鼓(定音鼓、大鼓、小鼓、铃鼓);金属类(钟琴、钢片琴、三角铁、钹);木质类(木琴、响板),有能够发固定音高的,也有不能发固定音高的。乐队中的打击乐器,大多用来加强节奏,或造成色彩上和戏剧上的效果,用打击乐器演奏旋律用作独奏乐器的比较少见。

打击乐演奏家 刘瑛

中国爱乐乐团首席定音鼓兼打击乐声部长。
1991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管弦系,师从刘光泗教授;
1997年至1998年留学于芬兰西贝柳斯音乐学院,师从LASSI ERKKILA(芬兰广播交响乐团首席定音鼓)和TIM FERCHEN(芬兰广播交响乐团首席打击乐)。
作为独奏家,她曾被邀请与前中央乐团以及中国广播交响乐团、墨西哥OFUNM交响乐团等团体合作演出,演奏过的主要曲目有:旅美作曲家周龙的《大曲--打击乐与交响乐队》、旅美作曲家陈怡的《打击乐协奏曲》等。
多次应厦门爱乐乐团、广州交响乐团等邀请担任定音鼓的演奏。
曾先后担任中国青年交响乐团、中国广播交响乐团等首席定音鼓兼打击乐声部长,多次出访过欧美、台湾、香港等国家及地区。



10、中提琴:情深谊长      臧东升作曲 司徒华城、隋克强改编 张安祥演奏

乐曲改编自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中的著名歌曲《情深谊长》,描述红军长征途经大小凉山时,刘伯承元帅同彝族头领小叶丹歃血为盟的故事。中提琴温暖而不失细腻的独特音色,浓郁刻画出动人的西南民族风情。

中提琴属于擦奏弦鸣乐器,是提琴族中的中音乐器,其名称源于古大提琴,外形及结构与小提琴基本相同,只是形体略大。音色比小提琴更为厚实、温暖而丰满,指法和运弓与小提琴基本相同。中提琴因其独特的音色,在交响乐中多处于中声部,以衬托为主;18世纪后期开始人们逐渐认可中提琴的独特音色和独奏魅力。中国作曲家曾多次以加上弱音器的中提琴模仿马头琴的声音,效果惊艳。

中提琴演奏家 张安祥

中国爱乐乐团中提琴首席。
1972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学习小提琴、中提琴,先后师从王可忠、诸耀武、吴玉申、黄晓芝教授。
1990年至1996年担任中央乐团室内乐团中提琴首席。
1996年至2000年担任中国交响乐团中提琴首席。
2000年至今担任中国爱乐乐团中提琴首席。
曾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举办的“和平友谊之声”音乐比赛中获重奏优秀奖。
曾作为“中国音乐家小组”一行五人之一,被文化部派往阿根廷和美国进行访问演出。并应邀赴澳门参加国际音乐节。
1998年,应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先生之邀,参加了在日本长野举办的冬季奥运会开幕式。
2005年与著名小提琴家希尔沃斯坦(Josef  Silverstein)合作演奏莫扎特的交响协奏曲。
2005年应著名指挥大师捷杰耶夫邀请参加纪念世界和平交响乐团成立十周年的世界巡演。


11、大管:云岭山歌             张庆作曲 任彪演奏
乐曲是作曲家以家乡云南的民歌小调为元素创作的,平素低沉威严的大管此时在活泼趣致的西南山歌的旋律中变得憨厚可爱,风格独具,韵味十足。

大管又称巴松管,其意大利文原意为“一捆柴”,是双簧片的低音管乐器。大管高约134厘米,内膛总长254厘米,管身木制;吹嘴哨子装在一个长S形金属管之上,演奏时挂在演奏者的颈肩并可调节。大管在不同音区的音色区别较大:低音区浑厚饱满、严峻阴沉;中音区温和甜美,是常用的旋律音区;高音区哀伤痛楚,富于戏剧特色。大管还有一种变种乐器低音大管,是木管族中的最低音,音色听起来格外阴沉。

大管演奏家  任彪

中国爱乐乐团大管演奏员。国家一级演奏家,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
毕业于云南省艺术学院。自幼师从父亲任三俊学习大管。
1980起师从现任中国爱乐乐团大管首席演奏家朱垣平。
1990-1996年任中国电影交响乐团大管首席。
1996年-2001年任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大管演奏员。
2001年至今任中国爱乐乐团大管演奏员。
在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及中国爱乐乐团任职期间,随团多次出访欧美及台湾、香港等地。
2009年参加北京举办的大管国际艺术节,并参加了北京亚运会和奥运会的重要演出活动。
多次应其他乐团邀请担任大管演奏。多年来参加演出了许多经典交响乐作品并举办了独奏音乐会。多次和国内外著名的指挥家和独奏家合作,录制了大量的影视作品及录音作品。


12、小提琴:金色的炉台               陈钢作曲 金辉演奏

这首乐曲是陈钢在1997年根据上世纪50年代一首男声独唱歌曲《毛主席的光辉把炉台照亮》改编的。小提琴细腻委婉的优美音色,真挚热烈地表现出无限喜悦的光明心胸,与波澜涌动的钢琴交织成一幅独具情怀的时代画卷。

小提琴是现代管弦乐队弦乐组中最主要的乐器,在器乐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可谓现代交响乐队的支柱。小提琴亦是一种具有高难度演奏技巧的独奏乐器,其音色优美接近人声,音域宽广表现力强,在乐队中易与其他乐器融合,作为独奏乐器亦璀璨夺目。现代小提琴的出现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其制作本身即为一门十分精致的工艺文化。

小提琴演奏家 金辉  

中国音乐学院管弦系外籍教授,弦乐教研室主任,毕业于加拿大魁北克音乐学院。
1988年2月荣获全国第三届小提琴比赛青年组第一名及中国作品奖。同年参加维尼亚夫斯基国际青少年小提琴比赛,获青年组第四名及波兰文化部特别奖。
1989年参加第六届西贝柳斯国际小提琴比赛获第八名,并获文化部颁发的荣誉证书。曾同上海交响乐团,芬兰赫尔辛基交响乐团等合作演出。
1995年受聘于加拿大著名的Orford暑假音乐学院教授小提琴。
2000年任职美国十大交响乐团之一的底特律交响乐团。
2004年受聘为澳大利亚的阿特雷德交响乐团客座首席小提琴。
2006年受聘于底特律市维斯顿大学音乐系教授小提琴。
2003年在底特律成功的举办了个人独奏音乐会,小提琴大师伊扎克.帕尔曼出席了音乐会,之后他评价:“从金辉的演奏到所取得的成就来看,他全面表现为一位有着特殊才华的小提琴家。”



13、单簧管:苏北调变奏曲             张梧改编 杨艺林演奏

《苏北调变奏曲》被称为中国单簧管乐曲的开山之作,是张梧于1952年在安徽北部农村创作的。单簧管温暖的音色质朴描绘中国苏北乡村的景致风貌,西洋音乐变奏曲形式与中国民间音乐曲调珠联璧合,亲切动人。

单簧管是木管乐器的一种,拥有将近四个八度的辽阔音域,是管乐家族中的冠军。通常用非洲黑木制造,由木料、硬橡胶或金属制成,有一个鸟嘴形的吹口和圆形的空心,管身是可装拆的喇叭口,管体成圆筒形,下端为开放的喇叭口,吹口处固定一个簧片。单簧管低音深沉,中音浑厚,高音明亮,音色极富表现力,演奏性能十分灵活,无论是乐队演奏还是独奏都十分动人。

单簧管演奏家 杨艺林  

中国爱乐乐团单簧管演奏员。国家一级演奏员。
1978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附中, 师从著名单簧管教育家严天义。
1981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受教于我国著名单簧管教授王端玮。
1985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同年进入中国广播交响乐团任首席单簧管。
2000年考入中国爱乐乐团。
多年以来,演奏了国内外各个时期作曲家的经典作品,并为国家广播、电影、电视录制音乐,多次随中国爱乐乐团进行世界巡演,获得了业内外的广泛赞誉。



14、圆号: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王建中作曲 朱起东编曲 贾辉演奏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原为王建中改编自民歌的中国钢琴名曲,后又被改编成包括圆号在内的多个乐器演奏版本。乐曲以圆号丰满深沉的音色,刻画植根于西北黄土高原的深湛情怀,民风浓郁,优美动人。

圆号,又称法国号,唇振动气鸣乐器,铜制螺旋形管身,漏斗状号嘴,喇叭口较大,声音柔和、丰满,广泛使用在交响乐队和军乐队中,与木管乐器等其他各种乐器配合较好。现代圆号是1650年前后由法国的猎人号角发展而来,并在号嘴下装上可插接的管以吹出不同音调;17世纪圆号进入管弦乐队,约1900年前后新近发明的双调圆号替代了F调阀键圆号。

圆号演奏家 贾辉

中国爱乐乐团特聘圆号首席。
11岁随原吉林省歌舞剧院林海相老师学习圆号演奏。
1977年进入吉林省歌舞剧院,担任圆号演奏员。1986年,在珠影电影乐团任首席圆号。
1987年考入星海音乐学院,师从张邦联教授攻读圆号演奏本科学历,毕业后进入广州交响乐团担任首席圆号。
1994年至1999年,先后在上海交响乐团和中国交响乐团任首席圆号。
2000年,赴美国罗斯福大学就读于交响乐演奏大师班,师从芝加哥交响乐团圆号首席戴尔•克莱文杰,其间,在芝加哥城市交响乐团任首席圆号。
1991年,在第二届全国圆号比赛上获得第二名。1995年,在日本举办的第27届国际圆号节上举办独奏专场,1999年参加在美国举办的第31届国际圆号节并举行专场独奏音乐会,2000年,在北京举办的第32届国际圆号节上举行专场独奏音乐会。1987年至今曾同中国交响乐团等乐团合作举行专场音乐会,演出均获得很大成功。



15、钢琴:彩云追月               王建中作曲 沈文裕演奏

《彩云追月》原为任光、聂耳创作的一首民族管弦乐曲,王建中于1975年将其改编为钢琴曲。通过钢琴对各种民族乐器的模仿,静雅处脉脉展现中国水墨意境,激越处湍湍奔涌江河酣畅胸怀。

钢琴是一种键盘乐器,被誉为“乐器之王”,音域宽广,音色宏亮清澈,富于变化,无论是在乐队演奏中还是独奏表现力都极强。它由键盘控制的毡质弦槌的敲击而发音,并有改变或修饰音量和音质的踏板。钢琴体积庞大、内部结构复杂。钢琴的演奏技巧十分丰富,可以自如地弹奏各种音阶、半音阶、各种音程的跳动,各种双音、和弦以及各种复杂的织体。

钢琴演奏家 沈文裕

五岁开始学琴,六岁时轻松考过钢琴六级。
七岁师从四川音乐学院郑大昕教授,先后弹完了大量世界大师名曲。
1995年11月,九岁的沈文裕在四川音乐学院举办一场独奏音乐会。
十岁时风靡南非,比勒陀利亚大学、约翰内斯堡大学等地连续举办了8场钢琴独奏音乐会。
十一岁时,去德国深造。师从著名钢琴教育家、德国卡尔斯鲁厄国立音乐大学豪尔教授。
2001年,进入德国汉诺威大学,成为李云迪的校友,师从著名的卡沫林教授。
2003年6月,在第14届伊丽莎白王后国际钢琴大赛上,打败来自世界各国的100多位优秀钢琴选手,夺得了比赛的第二名,也成了大赛史上最年轻的获奖者。
2005年6月18日,18岁的沈文裕一举摘下了蜚声世界的拉赫玛尼诺夫国际钢琴比赛的冠军。
用心做音乐!!!
http//:www.rhymoi.com
TOP
4#

我也拥有这张碟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