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我最喜欢的三位指挥大师(内容已更新) [复制链接]

1#

克莱巴买游艇,玩去了。
最后编辑小克
分享 转发
TOP
2#

巴比罗里
TOP
3#

我最喜欢的是:伯恩斯坦、普列文、塞尔。
TOP
4#

就唱片
TOP
5#

dr kuang 在 2003-9-13 0:40:53 发表的内容
小克 在 2003-9-13 0:30:14 发表的内容
克莱巴的确很优秀。


如果当年他签的是DECCA或者是EMI就好了。


也不一定呀,本来就是一个享受生活的人。看他的指挥感觉舞蹈性极强。乃艺术大师也。
TOP
6#

是瓦尔特吗?我有他的一张博拉母丝3交,哥抡比亚六眼单声道,他好像是秃顶吧?[/quote]

应该没有全秃?[/quote]

就这样:[upload=jpg]uploadImages/2003913050074709.jpg[/upload]
TOP
7#

dr kuang 在 2003-9-13 1:00:11 发表的内容
小克 在 2003-9-13 0:58:26 发表的内容
买游艇,玩去了。


据说是跑回阿跟廷自己的牧场看牛去了。


我也听过很多个版本,还有说“花花公子”什么的,反正神人一般。
TOP
8#

dr kuang 在 2003-9-13 1:00:11 发表的内容
[据说是跑回阿跟廷自己的牧场看牛去了。


对牛弹琴!真有雅兴。
TOP
9#

dr kuang 在 2003-9-13 0:12:15 发表的内容
贝多芬,勃拉睦斯,布鲁克纳,马勒的作品一直是衡量交响乐指挥大师的试金石;立体声录音唱片里,我最喜欢这三人。

布鲁克纳的作品听过很少,就卡拉扬指挥的第四,能否专门介绍布鲁克纳的交响乐?
最后编辑小克
TOP
10#

克莱巴的确很优秀。
TOP
11#

dr kuang

他们指挥这几个人的唱片都是好东西。
卡拉扬的情况就比较复杂,因为他录过好几次。


但他的作品都很长,要付出很多时间呀。还有一种说法听布的作品要“沐浴更衣”才能听出其中韵味。
TOP
12#

peregrine 在 2003-9-13 23:11:39 发表的内容
就我拥有的唱片来说,喜欢瓦尔特、切利比达赫、小克,至于老富,只可惜他的录音基本上不是立体声的。

是听音乐,不是听立体声。
TOP
13#

我只知道我有一朋友,在听LP的时候,经常动用的是左边那支单声道的唱头,而右边的立体声唱头基本很少动。但他从不堵上一只耳朵听。
TOP
14#

小松 在 2003-9-14 17:32:56 发表的内容
“录音只是音乐的一个元素”?
我认为,录音是为了再现音乐,是手段。
音乐(特别是古典音乐)信息量丰富,录音不佳,许多音乐信息无法再现,音乐的感染力就大打折扣。
我们听的是音乐,而不是立体声?
好象是很有道理。但你要知道,对我们来说音乐就是立体声的啊!单声道音乐不能说是完整的音乐,即使她还有很强的感染力。

如果你真是这样看录音和音乐的关系的话,我相信你还很年轻。当然我们听音乐都希望演译、录音具佳,但不能忽略的是有很多伟大的演译都是在录音技术不大完善的时期,他们的艺术成就不能用录音的好坏来评论。有很多历史录音,她们的音色并不完美,但依然为乐迷津津乐道,是追求的目标,如果你错过了这些作品,将是可惜的。
所以我认为,音乐是艺术领域中较为抽象的行为,正因为如此一个作品的优秀与否单凭录音的好坏来断义,不恰当。就象一副古画,不能因为年代久远、色彩斑落而忽视她们的价值,很有可能这正是她成为“瑰宝”的原因。
TOP
15#

dr kuang 在 2003-9-14 13:13:55 发表的内容
我一向的观点是对于唱片来说,录音哏音乐密不可分。

我一向的观点是对于音乐来说,录音只是音乐的一个元素,但不是决定性的。
TOP
16#

dr kuang 在 2003-9-15 0:26:28 发表的内容
只作为讨论性质来谈,对于老柴一钢,如果只听录音,我感受不到霍—托的演绎比DG李—卡的演绎有何超越之处。对于这个录音的伟大,我更多地是从阅读得知,暂时还没有从唱片感受到的修为。

只要你肯为了一个录音而去阅读,这本身就能说明问题。
TOP
17#

小松 在 2003-9-15 0:47:02 发表的内容
听立体声的唱片也这样吗?听CD怎么办,找个单声道扩音机?
你朋友的例子正好说明录音对音乐的影响之大,要不他为什么一定要把立体声改成单声道来听呢?只不过他对音响追求与大多数人背道而弛罢了。

你不知道吗,CD也有很多是由单声道转录的。你应该没听过单声道唱头的音色,所以说了也白说。
TOP
18#

小松 在 2003-9-14 23:11:45 发表的内容
克兄说我很年轻,我很高兴,真希望自己永远20岁,哈哈。
的确,单声道时期有为数不少的演绎艺术水准很高,更有一些伟大的演绎至今未能超越,许多资深的乐迷津津乐道、孜孜以求。但DX们在推荐入门曲目时都把这些历史名演排除在外,使这些“瑰宝”不能为更为广大的乐迷中传诵,其罪魁祸首就是拙劣的录音水准。
年代久远的古画,我们决不能任其色彩斑落下去,一定要“修旧如旧”,才能永久的“瑰宝”下去,否则我们真要忽视她的价值了呢。

原来你说的是:推荐入门曲目。对入门者这自当别论,刚入门的爱乐者,发出你这种论调一点不奇怪。还有千万别以为广为传诵的就一定是好东西,“瑰宝”的出现是需要眼光的,不是靠数量。《还珠格格》够好看的吧?万人空巷!它能是什么宝呢?霍洛维兹弹的老柴《第1钢琴协奏曲》,录音是拙劣了点,但又有谁怀疑她的艺术成就呢?
古画一定要“修旧如旧”?“荣宝斋”的老师傅听了这话真不知道该是什么心情。
TOP
19#

小松 在 2003-9-15 23:15:04 发表的内容
我更知道绝大多数CD的录音是立体声的,而且以后肯定会更多。

翻开你的CD背面看看,统计一下数量,是DDD和4D的多还是AAD和ADD的多,如果你的CD大多数是前者的话,那我们就没什么可以交流的了(对音乐欣赏的理解和兴趣都不一样)。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