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古典的朋友请进 [复制链接]

1#

龙神转世 在 2003-6-11 0:25:55 发表的内容
请felixcat兄介绍一下【Elite】和【ASV】两个品牌唱片。


实在不好意思,这两个品牌我是见过不少,但是不知为什么就是一张都没买。没办法啊,银弹不够啊........,光是弄清楚几个大牌子,就够头疼了。
分享 转发
TOP
2#

哦,对了忘了RCA添!
RCA我的以Living Stereo为主,另外还有一些是电影系列、一些RCA没被BMG收购前的出品。
RCA的录音怎么说呢?我的感觉是,Living Stereo动态挺不错的,不过大部分的录音细节比较模糊,比如说长笛声部若隐若现,根本一点都不像在音乐厅听现场那样清晰。当然,少数一些动态又大,细节又丰富的Living Stereo,早就成为抢手货了。所以Living Stereo我要听的其实就那么两三张。反而电影系列听得还算比较经常。
TOP
3#

    DG Original系列嘛,只要翻开这个系列的任何一张唱片的说明书的倒数几页,看看DG介绍他们自己的Original Bit Processing技术,里面就会提到:这种技术在混音过程中,采用了“听觉心理学”的调整。
   所以说嘛,我们听到Original系列的声音是被处理过的,就好像我们看“家庭影院”那样,声音经过什么“DSP声场处理”“模拟3D影院模式”等等,看电影还可以接受,假如是听纯音乐呢?
    所以Original Bit Processing技术在科学上是相当不客观的。一件事情很能说明问题,DG前些年的“4D”技术是基于Original Bit Processing的,但是有没有发现,近年来DG的新录音,就绝对不再标上“4D”,而改回一般的数码录音标示?DG公司为什么会这样做,什么原因导致他们不想再用“4D”技术,我想起中奥妙大家心里是明白的。
    如果还看不明白,这样说好了:其实Original系列采用的Original Bit Processing 技术,其实本质就是我们熟悉的“雅马哈公司的DSP声场模拟技术”。
       好了,相信大家现在已经明白为什么有这么一种说法:买DG的录音,宁愿买旧的高价版,都不去买新的经过Original技术处理版。
TOP
4#

本人数量上暂时还是DG最多,有上百张,但是这几年已经不买DG了,因为DG的声音实在是........
第二多的就是Philips,也有上百张,如果算上日本版24bit限量那些,数量就远远多过DG了;Philips我经常听,因为声音质量和演绎都有一定水准;
排第三的是Decca,有70来张,其中过半的是The Classic Sound系列;我听得也较多,因为有Wilkinson在;
排第四的是Mercury,大约有30来张,不过现在很少听,因为声音不合我的欣赏口味;
排第五的是Classic Record的那些24K金CD,还差几款就收齐了。不过这个比较不公平,因为这个公司有关古典的金CD就那么20来款,把它都收齐了数量上都达不到上面那些规模。不过这个我听得最多,因为它的声音质量正如它的售价那样——绝对高!
排第六的是CBS/Sony,主要是Bruno Walter的录音,这些我也听得很多,因为声音实在太好了。这个系列要努力;
排第七的是Telarc和RR公司的,不过现在我已经把它们当作Rubbish来看了,很久没动过了;
再往下就是EMI和Klavier了,数量上差不多。不过Klavier的唱片现在不好找;我还时不时听听Klavier,过过Hifi瘾;
排最后的要算是Lyrita,不到10张,不过确实张张极品,我听得最多的是Boult指挥Parry作品一张、Holst作品一张。
剩下的都是一些很零星的杂牌了。
TOP
5#

首先多些Dr kuang的赞誉。我收EMI不多是因为我知道的演奏+录音具佳的唱片不多——不是我故意抵触他,因为现在真是很少人去介绍旧版EMI;
另外我不知道有什么办法可以不打开包装而知道里面是荷兰版还是德国版、英国版,所以有时看到都不敢买。我现在能够十分确定是德国压片的只有两张——一张是帕尔曼和Martinon指挥巴黎管弦乐团演奏的法国小提琴作品,天使版;另外一张是卡恰图良指挥自己作品的那张,不过是54年单声道录音,声音算是单声道里的顶尖了。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