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9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我为什么要玩黑胶?》---与黑胶相关的交流话题 [复制链接]

1#

平啰。
5文就有一只正版唱片,10文3只都买过。
本主题由 版主 eric 于 2011/8/11 23:42:50 执行 设置精华/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原帖由 丽.君在前哨 于 2011-8-11 23:04:00 发表
我和楼主唱唱反调,去年之前的二年,LP就一直让我乐在其中,沉醉不已,但今年特别是近二个月以来,我就基本没动过LP了,LP很好听,我承认,但现在我要说的是,如果系统是一套“有毒”的并当调教到位时,即使听一般的再版本CD,也够我天天乐在其中不思LP了,前十多天有几批朋友来舍下听邓丽君,我拿出一张邓丽君的最后录音中的一首:人面桃花,笑着说,这是一张40元刚买的。。。,,等他们听完,呵呵,今天和朋友通电话

这是一个经典的案例,各位步入黑社会前,要慎重啊!
LP系统不是随便一个唱盘,再加个MM唱头就可以展露他的魅力所在的。
TOP
3#

原帖由 八先生 于 2011-8-14 18:52:00 发表
昨天一位老大光临寒舍,对我现役器材给予了正面评价,唯一的不足是缺少包围感,正在通过摆位,调整环境尝试改进一下.各位有何建议?

这个包围感估计就是临场感了吧?
那位老大高手啊。
有条件的话,我觉得先把那些什么声音走向、味道、音色、高频、低频.........通通抛到一边去,
毕竟这些DD可以通过各种手段调出来。
最重要是把声音从两个音箱中拉出来,形成一个合乎比例音场的音乐画面。
这才是hifi的真谛。
TOP
4#

真谛不明白,总明白什么是根基吧。
TOP
5#

许多唱片上都印有stereo,为什么会被忽略?

播放stereo的唱片,就应该还原他的录音信息,这就是hifi系统的根基。
只有在正确还原录音现场的立体感、纵深感、层次感的基础上追求声音走向、味道、音色、高频、低频.........
才能够展现hifi的魅力,这就是真谛。
脱离了这个根基而片面地去追求声音走向、味道、音色、高频、低频.........
那神马都是浮云,没有根基的。
TOP
6#

话都如此了,我......
还是决定不弹琴了,这个任务留给张兄吧。
TOP
7#

说了这么久8先生还没有明白其中道理?
TOP
8#

以前曾经用开盘母带来录制LP播放的声音,声音会打折扣。
现在也有人用高格式(24比特/192K)来录制LP播放的声音,其结果相差甚微。
也就是说现在的信号纪录模式会优于以前。
问题的关键在于就是用再先进、再优秀的录音设备,也无法从新再录制当年那些大师和乐团的风采。
因为他们大多数都化作古人了。
要领略模拟录音黄金时代的录音,只有当年首版的LP唱片所纪录的信息量最多了,
而当年的母带经过这么多年的风霜侵袭,早已体无完肤了,
用这些体无完肤的母带来制作SACD,其信息量当然及不上当年的首版LP。
最后编辑阿杰 最后编辑于 2011-08-16 22:04:40
TOP
9#

原帖由 八先生 于 2011-8-16 23:06:00 发表
我说说我听同一张片子,头版和近期妇科版的区别:

头版:自然度,鲜活度,高频延展大大优于复刻版

复刻版:中频反而非常的厚,但是一对比就会发现,那是做过后期的,很不自然,高频衰的很厉害,不鲜活,都还是可听的。


  


喜欢模拟录音黄金时期录制的古典音乐、对音响重播有一定的要求、音响器材有一定质素的朋友,一定要弄清楚录音(唱片)里面所记录的信息量。
一个号称是天碟的录音(特别是歌剧),除了记录了音乐本身外,如乐器、味道、音色、高音、低音…..

肯定也记录了录音现场的特有信息,如宽度、纵深、高度…….

以及各声部的层次、间隔、高低…….还有一切来自于录音现场的声音…….
我们的音响系统号称为HIFI,也就是高保真地还原唱片所记录的信息。
但实际上在还原的过程中,肯定会丢失不少信息,同时也会引入许多唱片信息以外的DD,所以也就会有声音走向、味道、音色、高频、低频.........等等的出现。
hifi系统极限的角度来说,就是在还原唱片的过程中,尽可能减少信息丢失的同时,尽可能隔绝唱片以外的信息引入。
这虽然是路漫漫,但他却是一个里程碑,指引着追求hifi的方向。
对于模拟录音黄金时期录制的LP来说,是采用模拟磁带作为记录媒体的,他极容易受空气湿度、温度,以及地球磁场等影响而出现信息丢失。
相对来说,时间越久,丢失的越多。
所以对于LP来说,头版和复刻版之间的差异就在于他对于录音信息量的记载,头版和复刻版之间相差的年份越长,其差异也相对越大。
对于模拟录音来说,丢失了高、中低频的量感,可以通过EQ来修复,甚至乎声音走向、味道、音色…….都可以添加,但录音现场的信息丢失了,就再也不可能修复了。
直接反映到声音上,就是纵深和层次都稍欠缺清晰,这在一套能够良好地再现立体感、纵深感、层次感的音响系统里是可以轻易地分辨出来,不需要所谓的金耳朵。
这个理念,同样也可以适用于音响器材的PK
当然,没有了立体感、纵深感、层次感的话,那神马都是浮云。
TOP
10#

张兄肯定会明白,我反而觉得8先生有点不明白。
TOP
11#

原帖由 中山张 于 2011-8-20 20:31:00 发表
您好杰兄,小弟见到八先生的题目就已知他想写什么了!

我觉得8先生是顺着感觉来写的,他的器材也算不错,如果玩得能够有你老兄那般境界,我相信他会写得更精彩。
TOP
12#

原帖由 中山张 于 2011-8-20 21:08:00 发表
噢......千万不能这样讲,小弟只属瘾大水平底那类!

唉,好歹咱们都是明事理的人,知道珠峰是8848米,虽然没有能力攀上去,却始终知道这个里程碑的存在。
不会在自家楼顶搭个梯子爬上去,就觉得自己是大范围内最高,甚至目空一切。
可hifi的最高峰又是多少呢?我想明白的人不多啊。
TOP
13#

回复 184# 中山张 的帖子

呵呵,小弟是有感而发。
这段时候耳闻目睹了中山论坛的某些事,虽然不知道来龙去脉,
但总觉得牛太多了,不可强求。
TOP
14#

原帖由 八先生 于 2011-8-21 9:13:00 发表
我还是这种观点:听CD的感觉如同草橡胶娃娃,感觉太假了!这种观点基于我这垃报糸统播出的声音......

握手啊!!!
巧的很,以下是我差不多10年前的观点,还被E版编入了《我最喜爱的非常发烧经典金句-2002》。
“ LP的声音,就象现实的美女,虽然存在着缺陷(四大美人都各有缺陷),但她们是有血有肉的,温暖的,可触及的。
而CD的声音就象电脑模拟出来的MM,尽管各方面都很优秀,但它们是冰冷的,没有灵魂的。”
TOP
15#

原帖由 中山张 于 2011-8-21 22:02:00 发表
这篇论文很有问题。如果是我认识的人写的,我就不解说了;不认识的话就可以说说。

请问八先生为何觉得小弟的“谬论"也极为靠谱呢?如有疑问请提出。

其实对于这篇论文我在119#和138#都曾表达了观点,所以才有了176#的疑问。
TOP
16#

原帖由 中山张 于 2011-8-21 22:33:00 发表
这篇论文不是疑问这么简单,里面很多东西都是................出来的。只有是“天外飞仙级的大师”才写得出这样的论文!给小孩看看就可以。
哈哈~~~~~

的确,单从数据上说,极其容易忽悠人,如果是新格式的新录音,在信息量的记录上尚可一拼。
但大家都忽略了,他是用体无完肤的模拟母带来翻制SACD,其信息量肯定及不上LP。
对于唱片上的信息,我俩说了这么久,似乎能明白的人不多。
归根结底,是许多人根本不知道一张号称天碟的唱片上到底记录了些什么?
一套好的音响系统,可以把他还原出怎样惊天地、泣鬼神的音乐画面。
TOP
17#

我们在这里一直强调信息量,看来明白的人真是不多。

你们所比划的是音乐载体(可以是LP、CD、数字硬盘),只是用于承载录音现场信息的平台,理论上来说这个平台越宽阔,所承载的信息就越多。
这就是你们所争论的高频极限是20KHz、40KHz和70KHz。
但是如果没有足够的信息注入,再大的平台也是无用武之地的。
再说说海飞兹的琴声,是在5、60年代用模拟母带记录的,当年发行的头版LP是最为接近录音原始的信息量。
而CD的大量普及是8、90年代,这中间相隔了30多年,原始记录的模拟母带已经退化,其信息量早已丢失得体无完肤了,就算用更好的承载平台,也无法完美地将他的琴声再现出来。
这就是录音信息(而非LP与CD)的差异!!!
最后编辑阿杰 最后编辑于 2011-08-23 10:54:58
TOP
18#

同意富盛大哥的观点。

当年就是因为数字记录模式的出现,许多唱片公司纷纷把模拟母带的录音转为数字文件保存,
但受到当时技术的限制,只能以16比特/44KHz(也就是CD)格式来保存。
以现在的技术来说当然比数码录音刚出现的7、80年代高出很多。
可惜就模拟黄金年代的录音来说,无论科技再发展、再先进,只能是无限接近Lp所记录的信息,
但对于一般的音响器材来说,已经足够了。
TOP
19#

原帖由 ray_ji 于 2011-8-23 10:58:00 发表
这个说得有道理。20KHz以上的东西说不清楚,我觉得CD主要输在技术诞生的时间上。对于80年代以后的录音,个人以为听LP没什么必要。

这就有点片面了。
要知道当时的记录模式是16比特/44KHz,相比现在的32比特/96KHz来说其信息量的承载还有一定的差别。
要想LP退出音乐承载平台,唯一的条件是诞生一大批超越模拟录音黄金时期的音乐大师、世界的顶级乐团全面的超越(最少是保留)当年的质素,
再用现在最高级别的技术手段来录制以及播放。
但以现今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来说,还有这种可能吗?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