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30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浅谈超距与侧滑(结论在130页) [复制链接]

1#

高手出招,搬凳子学野。。
本主题由 版主 leslie 于 2017/10/26 8:17:02 执行 屏蔽帖子 操作
分享 转发
黑胶 • 摄影 • 茶——听觉、视觉、味觉盛宴
TOP
2#

已经10页了,貌似很热闹,实质没多少新的东西,大家还是在纠缠一些基本的概念和名词解释啊,这些年还未讨论够吗?又要重新来一次?建议阿杰不要跟着纠缠下去了,明白的人自然会明白,反正超距是有理的,侧滑是存在的,赶紧说说如何精确测量和调教吧,玩黑胶最没谱的就是这玩意。。
黑胶 • 摄影 • 茶——听觉、视觉、味觉盛宴
TOP
3#

唉,口水实在太多了,一下子就80页了,想看点有用的信息真不容易,怎么每次讨论都成了口水大战呢?这样的氛围真不爽。。
总算在不断过滤口水帖中看完了,之前几十页里都在争论两条曲线,以我的理解,觉得那条所谓的“静态曲线”真没有什么现实意义,即使它是存在的。而阿杰的那条“切点弧线”有一点意义,就是可以直观地看出有效长度不超过轴距范围内的循迹角误差大小的变化,以及所产生的侧滑力方向,但对于实际调整来说还是意义不大,真正对超距调整有指导意义的还是后来闪亮登场的那条“90度减补偿角红线”。
不过对于轴距和补偿角已经固定死的唱臂来说,如果不改变有效长度的话,那么超距只有唯一一个了,无法再优化调整啊,阿杰有没想过这一点呢?
黑胶 • 摄影 • 茶——听觉、视觉、味觉盛宴
TOP
4#

今天在家有空,我也画画图来玩一玩,就用阿杰根据JELCO唱臂参数画出来的那张图作参考,试试有无更好的超距优化方案。

我的思路是,在不改变有效长度的情况下,通过改变轴距来改变超距,再配合“90度减补偿角红线”来观察循迹角误差的变化。

以下第一张图为根据阿杰的图画的,第二张图为轴距减少0.8mm,也就意味着超距增加了0.8mm,变成15.8mm,由此产生了一条新的“90度减补偿角红线”和一条新的超距蓝线。

由于我觉得阿杰的内零点设得太小了,已超出唱片信息部分,如果将它落在唱片信息范围内,可能对于优化内圈更理想一些。

结果如何?图中比较直观了,由于轴距变化并不大,这条新的红线跟之前的相差不太大,大部分是可以基本重合的,但超距蓝线改变后,两零点间的误差更小了,而且内零点落在唱片内圈信息部分,

而两零点之外的两头误差会稍为增大了一点,不过一头在最外圈,一头在非唱片信息内,问题不大,因此我觉得这种内圈优化更合理一些。这是个见,也不知对不对。。。






最后编辑mylp 最后编辑于 2014-04-26 18:59:50
黑胶 • 摄影 • 茶——听觉、视觉、味觉盛宴
TOP
5#

原帖由 阿杰 于 2014-4-26 20:53:00 发表
大张旗鼓地争论切点弧线,就是为了后来的红线作铺排。
虽然不是完全相同,却存在着相通之处。
而大张旗鼓地证实合理设置超距,使循迹角度变化范围缩小到2度以内(甚至更低),也是为了探讨侧滑力在唱片信息范围是否发生改变、成因是什么来作铺垫。

9寸臂要全盘将迹角度变化范围缩小到2度以内恐怕是有难度的,一般控制在2.5度以内没问题,12寸臂就通常可以做到1.5度以内。。
总之这个探讨是很有意义的,我最关心的是如何精确调整抗侧滑力,阿杰哥请继续。。
黑胶 • 摄影 • 茶——听觉、视觉、味觉盛宴
TOP
6#

原帖由 redsox 于 2014-4-26 23:09:00 发表
Mylp的图画的好!

如按阿杰的概念,他的红线在不同的超距下只有一条,这是个根本性的错误。

图的结论是很清楚的。就是变动轴距从而相应地变化超距,也不能在15cm超距下达到优化。从天藏的计算也表明在15cm下不是误差最小的状态下。

那么接着问题是在实际中有多少人调节轴距从而调节超距?可以说99%不可能这样做。在实际中不具有可操作性。没有实际的意义。

再说就是比较MyLP图中在不同的轴距下的黄色面积的大小也说明不了问题,它只能给你个直观的提示。就是凭着这个真观的提示,任何人无法得出超距是否是最优化这个结论。关键还是要计算。故我也看不不出这个所谓的超距优化的标准曲线有多少实际意义。

我前面的计算是建立在轴距不变的情况下。同样,阿杰的15cm超距不是优化的超距。同时我也指出了。在超距不同的情况下,其相对应的标准红线也是不同的。下面是我的原话。


像SME这种臂座的就可以调整轴距,还有很多采用偏心轴固定的臂板(座)也可以调轴距,所以并非没实际意义。。
另外阿杰这条红线是由轴距和补偿角来定位的,只要两者没变,红线就不会变,所以改变超距也不会变,只不过在轴距不变的情况下增减超距,改变的是有效长度了。个人认为,一支设计成熟的唱臂最好不要轻易更改它的有效长度,因为有效长度的改变必定会引发补偿角的变动,否则误差达不到优化。。
但有一点我认同你的看法,就是这个图只提供了直观的提示,并不能反映出数值,因此还是得通过计算来辅助。。
黑胶 • 摄影 • 茶——听觉、视觉、味觉盛宴
TOP
7#

原帖由 阿杰 于 2014-4-28 16:52:00 发表
这只是对于使用者来说的,在CAD设计图里还是可以看到各项设计数据的。

哦,如果这样就很有用了。
黑胶 • 摄影 • 茶——听觉、视觉、味觉盛宴
TOP
8#

原帖由 阿杰 于 2014-4-28 17:02:00 发表
说起对于侧滑力的认识和理解已经够乱了,但是唱臂厂家对于抗侧滑装置的设置就更乱了。
VPI和高度风等唱臂就没有设置抗侧滑。
LINN和君子等认为外圈的侧滑力比内圈小,所以采用弹簧回转式抗侧滑装置。
Graham和Nottingham等认为外圈的侧滑力比内圈大,所以采用动态杠杆式抗侧滑装置。
而SME,既有V臂认为外圈的侧滑力比内圈小,所以采用弹簧回转式抗侧滑装置,又有3009系列认为外圈的侧滑力比内圈大,所以采用动态吊锤杠杆式抗侧滑装置。
Fidelity Research既有FR54采用恒定抗侧滑力式的吊锤,又有FR64采用动态杠杆式抗侧滑装置。
以上都是大名鼎鼎的唱臂生产厂家,我们该信谁呢?

确实好混乱,还有一种是靠磁力来控制的,从外圈到内圈是由大变小。。连唱臂大厂都没个谱,叫我们怎么玩?
我以前一直认为侧滑力是从外圈到内圈是由大变小的,但前段时间看了天藏兄的国外资料,才发觉是由最大变小再变较大,啊,玩死人咩?!
黑胶 • 摄影 • 茶——听觉、视觉、味觉盛宴
TOP
9#

原帖由 redsox 于 2014-4-28 23:55:00 发表
变动超距这红线怎么可能不变?图也不用画了,给你两个提示。

1.这条红线必须与两个零点相交。超距变了,零点位置变了,这红线必然变。

2.用传统的计算方法,变化超距,看看这红线位置是否变化。

再加点,再看看平均循轨误差是否有变。这样就很清楚了。

本来已画好图了,不用花多少时间的,但想想没必要发了,因为理解的话根本不用看图,不理解的话看了图还是不能理解。。
我是估计你还未能理解这条红线是如何定义出来的,它的定位只跟轴距和补偿角有关,两者不变的情况下,红线就不会发生任何变化。而超距的改变是不会改变轴距和补偿角的,改变是的有效长度而已。红线上的任何一点分别与唱臂支点和唱盘轴心相连,其夹角都是一个固定值,就是90度减补偿角的值,这意味着唱针在这条红线上运行的话,循迹角度的变化为零,是一条理想的循迹曲线。超距的变化带来的后果是超距弧线与这条红线相交产生两个不同位置的零点,你将零点变化的因果关系搞混了。
零点的概念应该清楚吧?支点臂加上补偿角后,唱针在零点位置与音轨圆弧成90度正切,循迹误差为0,这条红线正是在没有补偿角的情况下定义出来的所有零点的合集,可以称之为“零点曲线”,如果唱针能沿着这条线走的话是多么幸福的事情,但事实上是不可能的,因为除了两个零点外,其他点与唱臂轴心都不在同一半径的圆心上。
因为支点臂必须要有补偿角再加上超距设置才能正常循迹,但超距弧线与理想的“零点曲线”最多只能有两个相交点,我们能做的事情就是将超距弧线尽量接近“零点曲线”,将误差变化尽量减少到合理的范围,所以这条理想的红线尽管不能实现,但它提供了一种参考的标准。
以上是我的理解,阿杰可以来确认一下,如果我说错了,那说明我也未能吃透。。
黑胶 • 摄影 • 茶——听觉、视觉、味觉盛宴
TOP
10#

原帖由 consequence 于 2014-4-29 16:53:00 发表
"mylp"老兄对红线的由来解释得非常清楚了,确实如是..... 可以稍为讲讲 "而超距的改变是不会改变轴距和补偿角的,改变是的有效长度而已" , 尚有一点模糊...主要未搞清楚 超距,轴距,有效长度这几个......

这些基本概念相信大家都有共识吧。有效长度=轴距+超距。
黑胶 • 摄影 • 茶——听觉、视觉、味觉盛宴
TOP
11#

原帖由 时光车间 于 2014-4-29 16:58:00 发表
超距不变,以改变轴距取得最大有效长度又是怎样情况呢?

我前面说过,一支设计成熟的唱臂有着自己合理的有效长度,一般情况下我们不要轻易改变它,因为有效长度是对应着补偿角的,有效长度越大,补偿角就越小,反之就越大,而一支唱臂的补偿角通常都是固定的了。
当然也不一定就不能改变,一些带有长形滑槽的唱头壳都预留了一点位置,这样是可以改变有效长度的(同时也就是改变了超距),至于改变后获得的效果如何,还需计算验证,因为这个时候有效长度变了,但补偿角依然没变。超距不变而改变轴距来改变有效长度也是这样。。
黑胶 • 摄影 • 茶——听觉、视觉、味觉盛宴
TOP
12#

原帖由 consequence 于 2014-4-29 17:54:00 发表
想再请教一下: 例如 SME V臂,超距的调整是整支臂移动的,也就是说轴距会改变,这时,"零点曲线"就无效了,对吗?

改变了轴距,原来的曲线就会改变,从而产生一条新的“零点曲线”。
黑胶 • 摄影 • 茶——听觉、视觉、味觉盛宴
TOP
13#

原帖由 redsox 于 2014-4-29 21:12:00 发表
讲了半天,都是在重复。

我只问你一句。超距变了,也就意味着有效长度变了。其它都不变。这红线的位置变不变?相应的两个零点位置变不变。而这个位置对对阿杰所谓的超距优化至关紧要。因为他是看针尖轨迹线和这红线间距离来做莫名其妙的优化的。

至于那些红线上的每一点都是零点,一开始我就说了。我说上面每点循迹误差为零。阿杰还想不通。我叫他好好想想。我说要批评我的观点,你先要把我在前面讲什么看清了,理解了再说也来得及。

一遍遍重复多无聊!

你以为我想重复啊,你引用了我的帖发表质疑,我理应回复你解释给你听,谁知你还是不明白!之前我是估计你不理解,现在知道你是真的不理解了。。
我不介意再重复一次回应你:
“超距变了,也就意味着有效长度变了。其它都不变。这红线的位置变不变?”——当然不变!证明你根本不明白这条红线是如何画出来的。。
“相应的两个零点位置变不变?”——当然变了!因为超距弧线变了,它与红线相交的点的位置就变了。。
“至于那些红线上的每一点都是零点,一开始我就说了。我说上面每点循迹误差为零。”——不好意思,您又错了!红线上的点的循迹误差不是零,是循迹误差变化为零(看清楚字眼了),它要加上补偿角才是零。
再不明白就拉倒了,一遍遍重复多无聊!
黑胶 • 摄影 • 茶——听觉、视觉、味觉盛宴
TOP
14#

原帖由 consequence 于 2014-4-29 18:10:00 发表
我觉得这堂黑胶课应该由mylp 老兄来讲...

老兄别捣乱呀,168的高手多得是,要讲课啥时轮到我?!阿杰绝对是黑胶高手中的高手,小弟的黑胶路上在他身上学了不少东西呢,本帖中的曲线我也是刚学会的。。
黑胶 • 摄影 • 茶——听觉、视觉、味觉盛宴
TOP
15#

本人对无谓的口水战没兴趣,不会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的,所以说不明白就拉倒,大家所理解的东西都不同,怎么说也不会说到一块去的,没必要浪费大家的时间和论坛资源。。。如果Jwang知道正弦定理的话,就不会老是认为改变超距会改变这条红线了,而且也不会一个一个点地去画了,从他今天的回帖和画的图可以看出,他依然没有理解。。
黑胶 • 摄影 • 茶——听觉、视觉、味觉盛宴
TOP
16#

原帖由 阿杰 于 2014-5-2 10:08:00 发表
原以为从此没戏看了,还想怪罪mylp不该把jwang踢爆,原来还有,哈哈哈哈!

哈真不好意思,我是实在替他着急,脑筋怎么老是转不过弯来呢,所以忍不住提示一下,没想到一点效果也没有,那我就不多说了,看你们玩。。。^o^
黑胶 • 摄影 • 茶——听觉、视觉、味觉盛宴
TOP
17#

这条红线争得真够火爆,在168算是难得的壮观景象了。。前面有几十页没细看,暂时不说红线了,在这里我想问问Jwang兄,阿杰在本帖最初提出的那条“切点弧线”,您认为是否正确,是否有意义呢?
黑胶 • 摄影 • 茶——听觉、视觉、味觉盛宴
TOP
18#

原帖由 redsox 于 2014-5-6 22:44:00 发表
原帖由 mylp 于 2014-5-6 16:16:00 发表
这条红线争得真够火爆,在168算是难得的壮观景象了。。前面有几十页没细看,暂时不说红线了,在这里我想问问Jwang兄,阿杰在本帖最初提出的那条“切点弧线”,您认为是否正确,是否有意义呢?


对于阿杰这曲线。对于目前的支点臂来说是没有意义的。为什么?原因请看1095#。


从公正不情绪化的角度,就科学的态度来评价这个讲法。我得说他是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这点是值得肯定的。尽管这想法在理论上不正确,在实际中不可行。我得承认,在这过程中,也使得我对一些问题进行思考。


对于阿杰积极地思考和实践调节LP的理论和方法,我总是予以肯定的。但是不等于我不会提出我的不同的看法。

好。我之所以这样问你,是因为想证实一下你是否在正确理解阿杰那些曲线的前提下与他争论的。因为争了一百多页,大家总是说不到一块去,这让我觉得很不解,这两条曲线不至于这么难理解吧?连我这个文科生都弄懂了,作为资深黑胶玩家和大学教师的你怎么可能搞不明白呢?是不是应该冷静一下重新整理一下思路?
你总是说人家是瞎编的没有理论依据的没有现实意义的,但实际上:
1、“切点弧线”对应的理论依据是泰勒斯定理,并且已经被应用在现实中了。那条著名的筷子臂就是根据这个定理制作出来并以Thales来命名的,在这支唱臂上,唱针走的正是这条切点弧线;
2、“零点曲线”(90度减补偿角红线)对应的理论依据是正弦定理,其实和切点弧线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两者的主要差别在于一者无需加补偿角与音轨成90度正切,一者加上补偿角与音轨成90度正切;
我不知你的“静态曲线”是否也有相应的理论依据,这点似乎在帖内没有说明。。。
之所以说这么多,是不想你在不理解阿杰观点的前提下和他争论,因为这样的话就等同于鸡同鸭讲,再来100页也一样,除了白白浪费时间,没有什么结果的。。
黑胶 • 摄影 • 茶——听觉、视觉、味觉盛宴
TOP
19#

我可是冒着被阿杰怪罪的风险来提醒你的,原因是不想再看到这种鸡同鸭讲的无谓纠缠,好让阿杰尽快进入侧滑力的课题,我们还等着他开第二篇每三篇呢。。
可惜你依然转不过弯来,依然错漏百出。。
终于体会到阿杰的感受了。。^o^
黑胶 • 摄影 • 茶——听觉、视觉、味觉盛宴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