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非常发烧论坛读书心得分享专贴。 [复制链接]

1#

我最近在看《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看得津津有味,很实用,大家不妨找来看看。
本主题由 版主 eric 于 2017/3/9 17:35:19 执行 批量删帖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兄是医生吗?
eric 发表于 2017/2/11 19:20:53

我不是医生,在书店无意中看到这本书,买了下来看。看了这本书,一般的江湖医生是骗不了你的。
TOP
3#

《君主论》这本书表面格调不高,但是这本书非常实际的。
这本书也谈到:如果一个君主一味地仁慈,不够狡猾也不够残忍,就会导致亡国。
这本书也谈到,在特殊时期,国家存亡之秋,君主也可以不守信用的。

《君主论》是一本经典的政治著作,很多观点表面不好看,但却是非常现实和诚实的。
shinelb 发表于 2017/2/11 20:13:00

部分同意你的观点,现在的确是这样。未来的治国理政,应该是《论语》所言。
TOP
4#

彭子益的《圆运动的古中医学》,是对《伤寒论》的解读。从气候变迁、四季轮替的角度,着意阐发阴阳、五行、六气、二十四节气对人体的影响,并用大气变化解释生理、病理、医理,提出中医学是“人身与宇宙同一大气的物质势力圆运动之学”,由此创立“圆运动中医学”理论。
彭子益认为,人的身体以圆运动的方式进行就是生理,不能以圆运动的方式进行就是病理,用方法使身体恢复圆运动就是医理。
TOP
5#

《论语》的观点二千多年前就已形成,现在全世界的统治者还达不到这样的水平,我估计再过五百年也不行。
TOP
6#

      读书是‘求知’的一种手段,读什麼书是按‘需’来选择的。重要的不是你看了多少,什麼类型,而是你看后有什麼‘收获’[哪怕理解的有误], 本人属‘实用’派,一切都从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及个人爱好为基础。    你研究古龙,我研究大众菜谱,收获不同而已。
wfw1951 发表于 2017/2/15 14:10:00

有收获才有兴趣读下去。
TOP
7#

去年春天,不小心得了感冒,吃了药感冒好了,咽喉有点痛, 又吃喉咙药后仍不见好转,反而有点咳嗽了,吃了半个月的药都不见好转,很烦。后来照着《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的麦门冬汤药方抓药,三剂就好了,真是神奇,看来要对症下药才是王道。
TOP
8#

回复 96楼cws11104的帖子

谢谢,刚刚在淘宝买了本给我爸看。
eric 发表于 2017/2/16 22:07:03

eric兄,你这样说显得我很老。不过,这是对我的认可,很高兴!
TOP
9#

今年元旦假期,气温比较高,一下不注意,连打喷嚏,有点清涕,感冒了。马上找来《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对着时病本气篇里热伤风的药方,到药店抓了2剂,效果不错。
TOP
10#

        刘力红的《思考中医》,洋洋洒洒三十万字,是对自然与生命的时间解读,是伤寒论导论。我2007年开始阅读,从头到尾看了两次,现在还时不时拿出来看看某个章节。
        刘力红对经典很崇拜,书中写到,在旧社会,有些江湖郎中治疗蛇伤往往都会留一手,这一手的方法很巧妙,让你根本没有办法察觉。郎中给你治蛇伤,很快就把蛇毒治住了,让你没有生命危险,很多症状也消除了,可就是有一点,伤口老不好,隔上一段时间伤口又腐烂,你又得到郎中那里买些药,管上两三个月,就这样拖上一年半载,甚至更长的时间。在江湖上,这叫郎中钓病人,病人养郎中的招数。但是,这里有个窍门,就是忌盐。如果让病人忌盐几天,再吃上几剂解毒、生肌的药,伤口很快就长好,而且不再腐烂。就这么一点奥妙,可要是你不知道,你会被折腾得够呛。
        其实这就是《黄帝内经》的东西。《素问金匮真言论》上说:“北方黑色,入通于肾,开窍于二阴。藏精于肾,故病在溪,其味咸,其类水,其畜豕,其谷豆,其应四时,上为辰星,是以知病在骨也,其音羽,其数六,其臭腐。”肾家的臭是腐,所以,凡是腐烂一类性质的病变都与肾相关。肾病需要忌盐,“多吃盐则伤肾”,这既是《黄帝内经》的教证,也是普通老百姓都知道的常识,蛇伤引起的伤口腐烂,忌盐几天,再吃几剂普通的中药,伤口便从此愈合,这是一个多么神秘而又极其简单的事实,百姓日用而不知。
最后编辑cws11104 最后编辑于 2017-02-20 21:56:36
TOP
11#

不信?
TOP
12#

我们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TOP
13#

        日本医学家春山茂雄博士写的《脑内革命》,有一个焦点问题就是探讨如何提高大脑的效率,唤醒脑细胞的巨大潜能。而这个焦点又集中在如何引发大脑的α波,如何激活内啡呔的分泌。在增加内啡呔的分泌,使大脑处于更多α波状态这个关键环节上,春山茂雄博士总结并提出了许多有效的办法,其中包括运动方面、饮食方法和调节心身方面。在饮食方面,春山茂雄博士的研究显示,在日本所有的常用食品中,唯独有一种日本人很钟爱的食品,在促进内啡肽分泌方面独占鳌头。这种食品,类似于中国的豆豉,就是大豆经过发酵以后制成的,这是日本人每天早餐必备的食品。这种食品为什么对提高大脑功能有这样独特的作用呢?答案还是在《黄帝内经》里面。
TOP
14#

        大家都很清楚,属于神经系统的脑,与肾的关系最密切,有道是:“肾主骨生髓,髓通于脑。”所以,要想改善和提高脑的功能,从中医的角度来思考,就要从肾入手。这是一个基本方向和原则。这个方向确定后,那就好办了。还是上面《素问•金匮真言论》的那段话,肾的谷为豆,其臭为腐。肾之谷为豆,这个很好理解,大家只要拿一颗豆瞧一瞧,你就明白了,豆的外形与肾怎么样?简直一模一样。所以,豆与肾有一种非常的关系,这是不难理解的。另外,经过发酵的豆,使上述这个“亲情”关系又密切了许多。为什么呢?因为发酵,实际上就是一个腐质化的过程。所以,发酵以后的豆,对肾的作用更大了,对肾的作用大,当然对脑的作用就大,这就从经典的角度印证了春山茂雄的研究。
TOP
15#

        现代的脑科学研究认为,人的左脑是逻辑脑,主管语言文字、逻辑思维,人类所使用的大部分是左脑。而右脑是直觉脑,这右脑大部分时间是在闲置,当然,这与科学讲求逻辑是有关系的。实际上,大脑处在较多的α波状态,就是一种唤醒激活右脑的状态。
TOP
16#

一面听音乐,一面读书,两不误!
TOP
17#

左脑,定义为现代脑;右脑,定义为传统脑。所以,左、右脑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就是现代与传统的关系。
  所谓现代脑就是这一世的脑,自从你生降到这个世间,与你相关的一切信息就贮存在这个脑里。所以,如果从信息的角度来看这个左脑,它的信息量有多大呢?就与这一辈子的经历有关。经历的时间长短,这个要看每个人的寿命;经历事情的多少,这个要看每个人的阅历。但总体来说,与它相关的信息就只是几十年,至多百年。这是左脑的大体情况。那么,传统脑呢?传统脑的信息要大得多了,可以说人类历史上所经历的一切,都有可能与右脑发生联系。所以,右脑所贮存的东西,或者说与右脑发生联系的这些信息、这些经验,就不仅仅是这几十年、这百年。这个信息关联的跨度可能是几百年、几千年、几万年,甚至若干亿年。而且这个信息,这个经验不是个体的,有可能是整个人类文明的整合(这个有点像道金斯所谓的“觅母”)。如果我们借用一个藏传佛教的概念,这个右脑,也可以叫作伏藏脑。什么叫伏藏呢?伏就是埋伏潜藏,藏是宝藏,人类无始以来的文明宝藏都潜伏在这个右脑里。如果从意识的角度,我们也可以说,人类无始以来的意识宝藏都埋伏潜藏在右脑里。我们这样对比左、右脑,就知道这个差别太大,大到难以形容的程度。
TOP
18#

认识右脑,进而开发右脑,这是一个什么概念。这是真正地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我们站在这个基础上往前走,与我们仅仅依靠个体的,非常局限的这几十年,这是一个什么量级的差别?所以,认识、研究左右脑,这个意义太大了,大家不可小视它,也不要当作天方夜谭,这绝不是天方夜谭!我们从《脑内革命》的研究,已经可以看到这方面的可喜苗头。而更值得关注的是,俄罗斯生物学家亚历山大•卡缅斯基得出结论,人的记忆除了我们所知的神经记忆之外,尚有一种遗传记忆和免疫记忆。其中,遗传记忆又被称为“自然界的储备基金”,这与我们前面所称的“伏藏脑”有极为相似的地方。
TOP
19#

        我们都知道,大脑的结构,在左、右脑之间有一个沟通和联结两侧大脑的结构,这个结构叫脑胼体。脑胼体的存在说明左、右脑之间的联系是必然的,右脑的信息完全可以通过适当的方式交换到左脑而为其所用。所以,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也是必然的,这里有生理结构作基础。阅读经典为什么能开智慧呢?其实这个意义就体现在上述这个过程。有效地阅读经典、研究经典,可以帮助我们挖掘伏藏,可以帮助我们打开上述的伏藏脑,从而让人类文明的共同宝藏源源不断的流向个体。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