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听姚璎格的磁带 [复制链接]

1#

磁带的退出其实根本不是市场(消费者)的自发选择,而是东边几个企业巨头的战略误判。八十年代推出了CD,都以为找到了未来世纪的方向。人在激动的时候,头脑往往是糊涂的。现在发现路走错了,但纠正起来太费劲了。几大巨头都已自废武功,奔向了CD碟机,但现实就是这么无情,错就是错,几大巨头共同认定了的方向也还是错的。现在真想听到好声还得回到磁带的老路上来。
希望各路懂行的烧友共同向厂家呼吁复产新一代卡座、卡带。重振当年的辉煌。
本主题由 版主 eric 于 2019/7/12 9:43:53 执行 设置高亮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有一点始终不明白,同样是磁带,为什么录像带的视频效果那么差,可谓惨不忍睹,它跟现在的蓝光碟远远不能相比!那么音频分面,为什么磁带(按照楼主所说)会全面(特别是音乐味)远远胜过现在的蓝光、DVD audio和sacd呢?

Cd机淘汰卡座,并不是简单的全民愚蠢,而是很多发烧友经验心得。
黑海一舟 发表于 2019/7/15 18:16:52

1.家用大1/2视频磁带画质确实不行,但这不是磁带原因,而是影音公司就不想让它有好画质,如果家用带有好画质,谁还到电影院去看电影?磁带有个特点,就是复制(拷贝)性能特别好。除了楼主说的索尼贝特康姆制式的录像带外,其实早期还有个3/4录像带,那画质就已经了得。
2.录音磁带分开盘和卡式,就说卡式(也称盒式)磁带,个人认为它的音质好纯属巧合,六七十年代飞利浦发明卡带的时候主要是为了便携,尽量缩小带盒及卡座的体积,磁带选择了1/4英寸的宽度(比最后定型的要宽),带速也慢。可以说,比之开盘带,音质上已经降了两档(降带速、缩带宽),但即便这样,由于磁带天生禀赋高,降了级的高手还是高手。
3.蓝光也有纯音乐碟,但一直没有推开。其中因信息凹坑尺度接近纳米级,生产工艺上无法实现压碟可能是一个原因。如果用刻录工艺,保存几年就失效了,就不能称为合格产品了。
最后编辑SPETR 最后编辑于 2019-07-15 22:53:03
TOP
3#

我有4台三磁头卡座,收藏了部分中唱、太平洋、华声80年代国产老磁带,声音都很好,只是不太舍得听,每次听都能一盒磁带听完,说明声音温和耐听。

以前玩收录机的时候没觉得磁带声音这么好。
zklx 发表于 2019/7/15 22:42:51


烂杏吃多了才知道仙桃的好。
最后编辑SPETR 最后编辑于 2019-07-15 23:08:25
TOP
4#

哇,厉害,磁带的保存是个问题。
yuin01 发表于 2019/7/15 20:41:22


也许是因为在北方,我的原版磁带完好如初。后来又陆续进了一些品相好的二手原版,有的还像新的一样(磁粉面)。其实磁带的磁粉配方在八十年代中期以后,有几次大的飞跃,无论频宽、动态、磁粉牢固度、耐磨性,可以说要哪儿有哪儿。不幸的是,此时咱们注意力已经转移,与磁带渐行渐远了。
最后编辑SPETR 最后编辑于 2019-07-16 14:47:11
TOP
5#

单说小提琴独奏曲(协奏及与钢琴的两件搭配),在中高音区,听卡带,小提琴是凝聚、抱团的、有密度的、保真的,而黑胶是散的、稀松的、缺密度的。可以说黑胶播放小提琴是有明显遗憾的。
有人说中档CD机不比卡带强,我想说什么档次的CD机都是干、硬、尖、空、假,无一例外。个人手上用的就是某欧洲品牌CD机,价可敌车,也多次有针对性地听过同品牌旗舰型号,结论相同。其实,不是CD机怎样怎样,而是CD碟里面信息量不够,先天不足,硬撑着一个大音场;强弩着一个高动态而已。
最后编辑SPETR 最后编辑于 2019-07-22 12:40:56
TOP
6#

回复 53楼TRIGON的帖子

说的是播放小提琴,全面性上LP还是略胜一筹的。另外也要看现状,看条件,现在LP机还在产,且型号众多,高档的大把,片子也好找。而开盘机、高档卡座基本没有在产的了,都是存量机了,很多都老态龙钟了。而全新的LP机锃光瓦亮,威风八面,展会上不用它才是傻子呢。
最后编辑SPETR 最后编辑于 2019-07-22 14:05:30
TOP
7#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