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49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好声是由哪个环节起决定性作用的? [复制链接]

1#

       说到性价比,玩hifi只有DIY才能比较高。但要组合出一套顶级系统仍需三万多点。这是指在目前条件下实现很好的高保真声音(忽略装饰性)。就高保真音效来说,任何高价洋货均不能达到。
       另外提一下对音乐修养与HIFI音响关系的看法;前面诸位观点认为听电声音乐重点是修炼个人音乐素养,这倒也不错,我相识的音乐人几乎都能从小收音机里分辨出某某人的演奏、演唱以及好与差(包含对某音乐内容的理解诠释程度)。但他们并不甚清楚不同电声之间的差异好孬。反而是一些发烧友对此差异更敏感。可见各自的听音角度是不同的。发烧友其实更在享受音乐,音乐人更注重挑剔演绎。如果对音乐理解深些,又明白好电声的优美,当然会更加惬意。但归根结底,HIFI 音响本身是个技术产品,有它自身的技术内容,既然要玩,还是应明白点基本道理为好。用更HIFI 的音响听音乐一定更舒服。
本主题由 版主 eric 于 2011/5/22 21:30:46 执行 设置高亮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这个话题较大,可以掰开细说。首先要看你所持的听音标准和立场,你对电声的认知度。
        大致有两种态度成为主流,很老套;一个曰唯美,一个叫唯真。前面这两种说法都见到了。
       唯真的说 ;真人在你面前演唱般的电声最好。唯美的则说 ;自己听着顺耳最好。两种往往对立,让人无所适从。
      本人对于此两派都不能苟同。
      先说唯美派;此说本身就非常主观,会出现无数个性化取向,并且多数是背离高保真宗旨的(通常是以各种失真唯美),这可称之为音响发烧,但不能算HIFI。
      再说为真派;表面看确实是在追求高保真,但问题出在没有真正认清电声的本质,殊不知我们得到的电信号本身已经过了若干处理,每位录音师录调理念各异,录音环境摆位很难说。你的播放环境会有自身特性。于是这个“真”多出自于个人想象。即便你经常听现场,也无法认定那个电声与现场一致,何况即使在现场也会因你所处位置不同听到的声音也不同。
      本人观点:电声就是电声,不必非得跟现场拉等号,你可以通过声音去想象那个现场,但千万不要绝对化。很多人都说听现场最好。其实未必。且不说你到现场坐不上皇帝位,就算你能去的现场也难有录音中的哪许多经典高水准的演绎。何况诸多演绎就是专为录音而来。录音本身就是艺术,听录音就是一种高级的艺术享受。这与去现场是两码事。大凡听音响者,都会为自己独享的空间,任我摘选反复聆听喜爱曲目感到欣慰。
TOP
3#

      说了这许多,好像让人更迷茫了。仔细想一下,道理就是这样。这里说的是一个根本问题,就是高保真相对于谁!结论即是要针对我们已经得到的录音电信号。而不是什么虚无的现场(如果纠缠不清的话,仍然会像唯美派一样,各人的现场观千奇百怪)。
TOP
4#

        其实本人原是超级唯真的。只不过个人只是区分电声与真声的基本差距,而不介意还原莫须有的现场。
交往过不少标榜唯真却听不出电声问题的朋友,感觉普遍存在对高价洋货的敬畏心理。
        北京这里音响行业也曾红火一时,展会、代理店不算少,各样高价器材没少听,数十万乃至上百万的都不稀奇。但真让我满意的一个也没有。并非敝人狂妄自大,确实电声弊病普遍存在。
         要回答本标题问题,不如先反向思维一下;什么是当前音响系统的弊病所在,或曰,坏声来自何处。
TOP
5#

回复 382# xin889 的帖子

      完美谈不上,男人粗枝大叶比较舒服。
      但对于音响还须有个客观认真的态度,如能把握主要方面。发现主要问题并加以解决,才不枉玩一遭。理顺细枝末梢就不难了。
      为什么要多瞄准高档天价器材进行比对参照呢?绝无商业攻击的意思。只因其有相当的公信度,并代表当今音响业的技术水平。他们的问题同样具有代表性。
      直接了当的说;他们都存在声音不够通透、自然的毛病。真声会与你气息相通,电声则产生隔阂。久听会愈感发闷。仔细感受,不难发现。只是由于太过习惯而不以为然了,甚至会因敬畏赞做厚声。
     须知这正是一个原理误区造成的后果。
TOP
6#

       如 xin889 所说,大家通常的认知来自于A/B对比,但是由于商品属同类,有B无A那里比呢?于是就需摸清原理,自己造一个参照物了。
       技术产品是需要物理原理作为支撑的,原理错误必入歧途。所以本人力求以物理高保真为宗旨,对音响问题尽量争取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将盲目实验归于理性。
TOP
7#

贴篇旧文略表拙见

可爱的失真

长期以来由于对驱动问题认识不到位,致使HIFI音响在传统理论框架下不能令人满意。于是只好脱离物理高保真宗旨,反以各种失真为美谈,可谓一错带百错。如此这般,却倒也不失百花齐放的丰盛场面。

俗话说: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既然做不到物理高保真,喜爱或追求某种失真就成情理之中的事了。这里对各派高手并无不敬之意,各位的唯美追求也是值得赞赏的。我不过是以物理高保真的立场聊聊而已。从玩的角度看,其实无对错,喜欢就好。

为了玩的明白,能达到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更好。了解机理则可想啥来啥。尽管本人只趋同物理高保真。

以当今具有理想电气指标的功放直推音箱,会出现尾音快收,瞬态小信号弱化,总体声音显紧、硬,不自然,声像带有笼罩感的结果。就是标榜较高指标的监听级别音箱更是如此。这类失真让人反感。然而,与之对应的另一类失真却是很多人所欢迎的。

被追捧的大户当然是电子管类失真,此类失真的特点是谐波份量的添加。其效果是使声音柔化,高音更纤细、低频余音变长,但声音质感同时软化。此种宽松很能愉悦胆机爱好者。该效果用场效应管或某种晶体管电路亦可得到,甚至可有过之。这就看对谐波成分的添加量了。比如有人用两台胆前级串联,使谐波成分倍增,喜爱者也倍感愉悦。

还需指出的是胆机(功放)普遍存在瞬时大电流驱动能力弱的问题,致使声音较平缓,就像声音躺下了,立不起来。缺乏深沉有力。喜爱者会赞美作很模拟。或叫做音乐味。

另一类特讨好人的是号角型喇叭。众所周知,号角的高效是胆机适宜的搭档。而号角的染色也能给拥趸以激励与美感。号角的染色加胆类的染色,会创造出一种伪泛音,及伪堂音。实际也必然有些质感的损失。听惯直接声的,会敏感的发现号角自身的音染,不管是超大型的低音号角,还是中高音号角,都不可避免。无疑这也是一种对原信号的更改。

还有一些被广泛接受的失真出自喇叭单元本身,种类较多,如厚声,金属味等,就不一一列举了。由音箱箱体带来的音染也常被称颂,这类往往出自世界名箱。多表现在对中音的渲染上。常被奉为调音经典之作。其作用会强化中频“厚度”,如人声鼻音加重,提琴箱音突出等。

当前的数字功放还有缺憾,乍一听清爽透彻,细一比,缺乏丰满度,厚实度。推崇者可能对传统功放的毛病已有发现,于是以此对应,其问题是反馈并非实时连贯,会有损失。

本人做过多种尝试,最终仍选择的是物理高保真。也就是尽可能忠实于录音信号,令电声转换过程中添加或减少等走样越小、越少越好。尽管有些是可爱的失真。

有人说素面太直白,化妆了才更美。我要说您可能还没见到过真正的原貌,而在一个沾满污泥的脸上画,怎能美呢。
最后编辑znd06 最后编辑于 2011-04-07 16:27:46
TOP
8#

           至此已基本回答了影响好声的关键环节所在(或者说;当前市售产品没能做好的环节)。即:喇叭驱动这一环(功放)。
          回过头让我们看看整个家用hifi音响系统;
          音源部分:从开盘母带到LP唱片,从44.1的CD到各种高格式数码音频,我们可找出不少优秀的产品。他们的音质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准。有钱的尽可买到你中意的产品,钱少的也能搭配出相当高质量的组合。比如;高档CD机、转盘+解码、播放器+解码、PC+解码等。当然其中也是有很高技术内容的,我们只需精心选择就是。
          音箱和喇叭单元:这是技术比较成熟的一个环节。喇叭单元的技术指标已相当明确,箱体与单元配合的设计也相当成熟。我们只要根据需要合理组合,成功率很高。有想法的还可玩出艺术花样。
          两头表过,只剩中间这个承上启下的部分,待喘口气再聊
TOP
9#

      功率放大看似十分单纯,将小幅度信号电压如实增大而已。它的技术指标也并不难理解。总之希望不走样的按需倍增即是。然而一个近乎理想指标的功放并不能使音箱好声。这一点烧友们应该都知道。在专业领域,音箱功放技术标准都不低,但他们的声音明显冷、硬。专业人会自豪的认为这才是真正高解析超低失真的系统,并不屑家用系统。
       造成一个印象;高保真未必好听。于是在家用领域便出现了五花八门的调音,以求得听感改善。由此说明人们已经感觉到有问题了。否则,大家直接用专业系统达到所谓顶级高保真不就结了。
       家用系统中,较简化的会采用相对指标不高的各样胆机,再就是场效应管类的机型使声音软化。但当这些机型经过技术提升、指标提高后,声音仍然会变硬。于是索性搞一个染色的前级与高指标后级串联使用(有些则是将染色体至于合并功放内)。叫做前级出声、后级出力。此种做法已明确承认传统功放是有问题的。
        对于前级有用与前级无用的争论,应该有个了结。那就是指标越高的功放越需要前级的修饰。君不见,在高档系统中都是这么干的。

        要知道染色前级的修饰,属于用一类失真抹杀另一类失真。对于原信号而言,并非对应互补,只能是模糊糊弄。虽然让人听起来舒服些了,可绝不是原信号的样子。
最后编辑znd06 最后编辑于 2011-04-07 23:12:25
TOP
10#

        我的染色发言似乎也该了结了,
        关于这个原理误区,早年间已在本坛提出过。大家不能理解,蛮好玩的是人家质问我:开法拉利的洋人想不到,凭什么让你想到。我无话可说。
        在此简单复述一下:喇叭不是一个纯阻性负载,而是一个动态感性负载,运动中的反电势要抵消若干驱动电流。所以你施加的不失真电压并不能保证让你得到同样不失真的声音。必须加以相应的补偿修正才能解决。并且,每种喇叭所需的补偿不同。因此须采用前级电分,多功放各自对应喇叭的方式才能更好的转换电信号。如此调好将无需前级添乱(偏好喜欢的另论)。声音会通透顺畅逼真。
TOP
11#

原帖由 xin889 于 2011-4-8 2:18:00 发表
据我说知,电子分音应该能解决音箱难于驱动的问题,但如此玩法也不是一般经济条件的烧友能负担得起的!从技术层面看,电子分音要玩好也需下大工夫啊!不过先生您说的这种思路还是值得有条件有能力的烧友尝试的!有能......

       首先是扣题说明当今音响系统问题所在,这时暂且不计成本价值,我们尽可以瞄准天价系统不管它是几十还是上百万。明白道理最重要。前面已经说过目前我的DIY系统能在3W左右搞定,这是从音源至音箱的全系统,比起购买洋货,大概是个零头。
TOP
12#

回复 434# xin889 的帖子

很乐意交流。首先声明,俺乃工薪一族,只借鉴高价货,下手基本国货,并注重性价比。
TOP
13#

      负责出声的喇叭音箱无疑是重中之重。本人的实践仍然不认为进口高价洋货一定好声。此前为烧友做过的箱子用过几款知名洋品牌喇叭,测试曲线不甚理想。至于被某些人追捧的有独到特色的单元,有些却是带个性音染的东西,只适于偏爱者。
    下面以一款三分频箱为例(右侧浅色箱),谈谈本人的设计理念。此箱外形是以声音需要而定的,上面中高音窄面板可减少不良反射,箱体相当于折叠障板,后部敞口,减弱箱声。
x01.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1/4/8 23:12:06 上传)

x01.jpg

最后编辑znd06 最后编辑于 2011-04-08 23:12:06
TOP
14#

       用前级电分,对喇叭单元的要求应更高(并不意味必须高价洋货)。这是因为希望各单元尽量沿着给定的分频曲线走,而无需另外修正。我的要求是:各单元平坦频响至少要宽于分频点一个倍频程。比如分频点为220Hz,低音单元就应很好的达到440Hz,中音单元应平顺的下潜到110Hz。那么上一个分频点如果是5KHz,中音单元就应平坦达到10KHz,高音单元要较好的下到2.5KHz。如此才能保证全频段能够调的比较平。出于对中频的重视,该箱选用3英寸单元作中音。频响曲线可看出3寸喇叭能做到100Hz---18KHz。4英寸以上明显逊色,专用的馒头中音频响更窄,且起伏较大。3寸喇叭的瞬态特性会明显占优,有助于中频段的解析力。表现为声音更鲜活透彻。不存在所谓大型箱解析不够的情形,实际听感会比书架箱更全面。
TOP
15#

我的前级电分控制器,在本坛也有过介绍
遥控分频前级.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1/4/8 23:32:32 上传)

遥控分频前级.JPG

TOP
16#

原帖由 牛精凡222 于 2011-4-8 23:18:00 发表
这里不是DIY研讨,最好不要谈太过公式化的技术问题。

实在对不起,我以为影响音响系统的环节是技术问题了。原来不是啊。不过也没什么公式。只不过应烧友要求交流一下,晒晒器材而已。如果不妥,或有何限制,尽早告知。
TOP
17#

原帖由 xin889 于 2011-4-9 0:31:00 发表
先生加油啊!您的音源和功放呢!晒了就不要怕太阳吗!无需打伞。。放心晒不死人的,大不了脱层皮,男人吗,怕个鸟!!您说呢?

       功放是自制的,两个机箱内装六路带补偿功放。解码是田雨的1955,换过运放。有两个播放器,图上这个声音比较柔和丰满。另一个是BBP的,声音更HIFI些。另有CD转盘已多年不用了。已拟进一个具有异步USB口的解码,做PC中转(试听过可接受),那么各种格式的音频就都能播放了。
P1060945.JPG (, 下载次数:1)

jpg(2011/4/9 1:36:25 上传)

P1060945.JPG

TOP
18#

原帖由 xin889 于 2011-4-9 2:31:00 发表
六路电子分音,音量如何控制?技术含量高啊!不过我个人以为,环节多元器件就会相应多,如果追求细节完美的话,那么成本自然不会低。因为据我所知好电容,好电阻,好焊锡,好线材,好的接插件等等,您想好声的话就不会便宜,一句话: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如果不计成本那自然不同。谢谢!!

       重在对原理认知,用料以内在质量论。功放都是晶体管类的全直耦(有ON的和三肯功率管,根据用途选取),因胆管、场管都有音染,所以不用。音量由分频前级控制,是继电器切换256级。分频采用无相位差的减法分频电路。大致投入分布;音箱9K,分频前级+功放1W1K,线材电源处理器1K5,解码3K5,音源部分6K。总3W。
最后编辑znd06 最后编辑于 2011-04-09 08:32:07
TOP
19#

回复 471# 老浦东 的帖子

多谢浦东兄抬举。静电有局限性,只能自己享用啦。449#左面黑色的是静电箱,在本人斗室干活,地上的耳机您听过的,耳放用到了您的电源收割机。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