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一部少见的优秀音乐极品——《清明上河图》 [复制链接]

1#
这是我自己买的《清明上河图》,下面是这张(双)CD的封面照片。
[upload=jpg]Upload/20061251683994196.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20061251692535062.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200612516101110238.jpg[/upload]

下面是抽奖得到的《清明上河图》;

[upload=jpg]Upload/2007216151336523.jpg[/upload]


宋飞的二胡演奏艺术水平我想大家的不会怀疑的,《秋思》里的二胡演奏就是她啦。而这次的录音制作,上面的封面说明已有简单介绍。当你亲自听了之后,你就相信这并没有夸张。
这两个不同包装的版本通过认真对比,基本上听不出什么明显区别,只是抽奖得到的《清明上河图》,随碟赠送了一幅“清明上河图”的复制画卷,收藏价值就的大不相同了,这也是这套CD的一大亮点吧。
总体上说,这套《清明上河图》的录音水平可称一流,制作也不错,相信高价金版的音质一定会比这两个不同包装的普通版本好。原来看到有复制画卷,还以为就是高价金版的,真让我高兴了好一阵子,收到唱片后才知道也是普通版,不过仍然非常高兴,能够中奖收藏到《清明上河图》的复制画卷,确实非常幸运。
对照《清明上河图》的复制画卷场景欣赏该唱片,更容易理解作曲家希望表达的艺术思想和艺术内涵。音乐中反映出了作曲家对民乐的了解和运用功力非常深厚,我真的非常佩服作曲家的创作艺术和创作手法,以及配器的构思能力。虽然是以二胡(胡琴)主演奏,配器的巧妙运用,以及音乐构思的灵活变化手法等仍然是功不可没,而且非常突出。完全可以说是一部少见的优秀音乐极品。
我实在找不出什么明显的缺点,从录音制作、曲目风格、宋飞的二胡演奏艺术水平,我都非常喜欢。我曾经向大家推荐过这张唱片,那是因为这张唱片中的二胡录音同样可以享受到丰富的“松香味”,我想如果喜欢民乐的朋友应该认真听听这张《清明上河图》哟。
分享 转发
TOP
2#

KANGSIR 在 2007-2-16 9:46:04 发表的内容
极地银狼 在 2007-2-16 7:29:18 发表的内容
不错.己拥有

这张也不错

[upload=jpg]Upload/2007216727814355.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2007216729734929.jpg[/upload]

<<粉墨是梦>>我有一张,值得听听!


谢谢推荐!计划收藏一张。
TOP
3#

皇家芭蕾 在 2007-2-16 11:39:47 发表的内容
xie-n 在 2007-2-16 9:53:16 发表的内容
对于清明上河图这幅如此恢弘的传世巨作,竟以小气的二胡为主角,如此制作实在不敢恭维.



十分同意。《清明上河图》主要表现的是宋朝时期当地社会的繁荣昌盛,用场面宏大的民乐合奏形式来表现是十分应该的。当然对表现当时的风土人情,间插用小调或独奏也是可以的。哪怕要独奏,也不应该以二胡为主角。是否是宋飞名气大,就非得采用二胡不可呢?我觉得史志有的音乐创作思路比较窄,若听过他的茶音乐系列,就不难发觉他后来的音乐包括《国色》、《国色天香》、《清明上河图》带有明显的茶音乐味道,有的甚至是整段照搬。我认为,《清明上河图》以后仍将会有不同的音乐形式来表现她,我也期盼。


二位从单件乐器来评论乐器的表现特点都说的非常对。除了管风琴、钢琴、古琴等少数乐器外,大多数乐器都没有大气的表现特点。但是同样小气的小提琴,有许多的协奏曲作品,同样用于表现大气的历史背景场面,而且非常成功。音乐语言的综合效果重要的是看音乐的旋律、风格、以及配器、编排、包括指挥。历史上不少身材矮小、语音普通的人物也是当时气势磅礴的风云人物。能够以二胡为主角表现宋朝时期当时社会的繁荣昌盛场面,正是创作成功的标志,当然希望今后仍将会有不同的音乐形式来表现她,以古琴为主角,个人认为是一个选择。
TOP
4#

罗华晓 在 2007-3-4 20:54:24 发表的内容
这张是很好的录音,比《清明上河图》的录音好多少倍,我个人的感觉!




极地银狼 在 2007-2-16 7:29:18 发表的内容
不错.己拥有

这张也不错

[upload=jpg]Upload/2007216727814355.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2007216729734929.jpg[/upload]


谢谢大家推荐。计划收入一张。
TOP
5#

上一张《高保真音响》2007等二期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upload=jpg]Upload/20073611562736375.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20073611564678749.jpg[/upload]
TOP
6#

松香味 在 2007-3-5 2:01:32 发表的内容
罗华晓 在 2007-3-4 20:54:24 发表的内容
这张是很好的录音,比《清明上河图》的录音好多少倍,我个人的感觉!


极地银狼 在 2007-2-16 7:29:18 发表的内容
不错.己拥有

这张也不错

[upload=jpg]Upload/2007216727814355.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2007216729734929.jpg[/upload]


谢谢大家推荐。计划收入一张。


这张CD买了,听了,总体说还是不错,HIFI元素相对比较多,“音乐味”也还可以,特别是大鼓的弹性和质感录音非常好,许多专门录鼓乐的国产唱片,在大鼓的弹性和质感方面就可能还不如这张唱片上大鼓的弹性和质感录音水平。从这方面已经可以反映出总体的录音水平。而且曲目选择也非常好,我个人就比较喜欢。
但是,第一轨右声道的古筝;第二、第五、第七轨右声道的琵笆;这些弹拨乐就明显前冲,离箱感就比较差了,这是多轨录音没有处理好使用频率补偿手段调效音时,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也是这张唱片最大的败笔。另外,在弓弦乐器胡琴‘松香味’的质感表达上,与《清明上河图》有着不小的差距。
个人的意见,仅供参考。
最后编辑松香味
TOP
7#

《清明上河图》的录音“HIFI元素”相对比较少,和谐自然流畅是主要特点,厚度感、密度感不错,胡琴‘松香味’的质感表达也到位,带有点模拟录音的味道。这些是我喜欢它的原因吧。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