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著名电影里的著名古典音乐 [复制链接]

1#
奥斯卡大片里的《野战排》采用了巴伯的弦乐柔板,片头的就是巴伯弦乐柔板: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QzMjE3Ng==.html

《现代启示录》里的杀戮场面运用了瓦格纳的《女武神的骑行》: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Do0KFNbKcYI/

库贝里克的《发条橙》里的《贝九》。《发条橙》颠覆贝多芬, 音乐带来暴力快感 。

http://www.56.com/u11/v_NTA5ODA2MTM.html

看到这些场面,听着这些熟识的古典音乐,非常发人深省的。大家也可以推荐这方面的电影和古典音乐。
最后编辑shinelb 最后编辑于 2010-06-03 05:48:03
本主题由 版主 eric 于 2010/6/16 11:01:29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2#

原帖由 烧不死 于 2010-6-3 4:21:00 发表
彪兄又上夜班了。
呵呵,是早上起来工作,顺便发个帖子。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3#

电影中的古典音乐(转帖)

编号:EMI 7243 5 67512 24(4CD)

类别:古典音乐精选套装CD
EMI4CD套装《电影中的古典音乐》,为您收罗超过60部经典电影中选用的古典音乐,让人回忆起当初观影时深受感动的那一幕幕。这套唱片的包装算得上豪华了,4张CD按第一、第二辑归类分置于两个双片CD盒中,外套上一个精美的压膜硬盒,显得高贵厚重。更难得的是这套唱片居然只售两张CD中价,在海印的唱片店不到150元人民币,平均每张CD只是30多元,超值之极。
第一辑两张CD收入了理查·斯特劳斯的《查拉图特拉如是说》"日出"、迈克尔·尼曼的《愉悦的心境》、约翰·威廉斯的《辛德勒名单主题曲》、乔丹诺的歌剧《La mamma morta》选段、瓦格纳的《飞翔的女武神》、巴伯的《弦乐慢板》、舒伯特的钢琴三重奏、普契尼的《贾尼·斯基基》选段、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次乐章、柯莱里的小提琴奏鸣曲《La Folia》等28首古典音乐。它们被《2001年太空漫游》、《钢琴别恋》、《影子大地》、《辛德勒的名单》、《费城》、《不朽真情》、《风月俏佳人》、《走出非洲》、《莫扎特传》、《为黛西小姐开车》等28部电影所采用。
第二辑两张CD收入了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三钢琴协奏曲首乐章、巴赫的《G弦上的咏叹调》、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选段、海顿的《伦敦交响曲》第三乐章、亨德尔的《"布谷鸟与夜莺"管风琴协奏曲》第二乐章、格什温的《蓝色狂想曲》、圣桑的歌剧《参孙与达丽拉》选段、萨蒂的《金诺佩蒂组曲》第1号、威尔第的歌剧《命运之力》等34首古典音乐。它们被《闪亮的风采》、《英国病人》、《宝贝小猪唛》、《罗密欧与茱丽叶》、《七宗罪》、《危险关系》、《四个婚礼一个葬礼》、《幻想曲》、《廊桥遗梦》、《第五元素》、《亨利五世》、《现代启示录》等34部电影所采用。
可以说这总共62段古典乐曲都是电影采用古典音乐作为配乐的成功典范,其中不少原本较为冷僻的音乐,由于电影的成功吸引了人们的注意而大放异彩。EMI选用的演奏版本都来自旗下的名演录音,在备注的演出艺人名单中,你会看到卡拉丝、马利纳爵士、普烈文、孟许、格鲁贝洛娃、西蒙·拉图、穆蒂、梅纽因、莱伯诺维兹、贝岗吉、杨颂斯、匈牙利弦乐四重奏、卡列拉斯、奥曼蒂等一大堆熟悉的大师的名字。因此,你根本毋需担心这套CD音乐的演绎水准,更不必怀疑百年古典大厂EMI的录音制作水准,大可放心购买。 一套CD在手,包你加倍喜爱电影,同时加倍喜爱古典音乐。
最后编辑shinelb 最后编辑于 2010-06-03 05:46:31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4#

回复 1# shinelb 的帖子

巴伯弦乐柔板表现了一种伤感的美,这首作品缠绵悱恻,旋律迂回低沉。乐曲在电影里慢慢流淌,弥漫了整个空间,在《野战排》里仿佛是安慰战争逝去的死者。在深深的哀痛中蕴藏着无限的安慰和深情。这首作品非常煽情的,用在战争片里,有一种与残酷战争的强烈对比,但巴伯弦乐柔板是深情的,默默告慰着在天之灵,哀婉凄切。而在战争中,巴伯柔版那种安静、祥和和战争的残酷性形成鲜明的对比。在历史上,在罗斯福和肯尼迪两位总统的葬礼上,都演奏了这部作品,这首作品有一种高贵、深情的美,尽管它是伤感的。她营造的那种气氛是那么美和肃穆。用在《野战排》里是很贴切的。而在科波拉的《现代启示录》里,疯狂的屠杀当中,《女武神的骑行》运用在这部电影里可能是有深意的,但这是美国人的思维,我不好乱说。《发条橙》是一部非常疯狂、对青少年犯罪,对暴力都有很深刻的描述和反思。这部电影对人的善恶、自由也有一些先锋、前卫的探讨。《贝九》在这里竟然成了犯罪的动力和犯罪后的安抚,是非常反传统的,也是后现代主义的体现和反映。其实这部电影只是提出了问题,它的解决对策是很牵强的,也没有太大现实意义的。(注:这里所说的死者是指战争中受难的所有不幸死者。)
最后编辑shinelb 最后编辑于 2010-06-04 16:44:31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5#

原帖由 票友 于 2010-6-3 19:58:00 发表
标兄好久不见!DDDDD!
呵呵,最近又收了什么好片?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6#

原帖由 biddulph 于 2010-6-3 19:29:00 发表

电影中的巴赫
呵呵,想不到这么多。其实马勒的音乐对好莱坞的电影配乐影响很大的。

最后编辑shinelb 最后编辑于 2010-06-04 05:52:59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7#

原帖由 tian1864 于 2010-6-4 10:55:00 发表
“大开眼界”里面片头片尾都用了肖斯塔科维奇爵士组曲里面的华尔兹。
“紫屋魔恋”里面用了好几次德沃夏克的大协片断。
都是先看电影觉得好听再去买唱片的。

肖斯塔科维奇 ,第二爵士组曲 ,华尔兹第六首。
这里有一个精彩视频:http://v.jingtime.com/show/Q67AKMT0.shtml
浅田真央是温哥华冬奥会花样滑冰女单亚军,
2008世界花样滑冰锦标赛女单冠军。
浅田真央身体柔韧度极佳,
所以在旋转及燕氏滑行中身体更为舒展四肢动作幅度更大,
做出的动作也极为优美。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8#

原帖由 Fox_fox 于 2010-6-4 14:17:00 发表
有兴趣的话给这画面配乐。
这些画面类似哥特音乐的MV。可以看看这个:
http://v.youku.com/v_show/id_cf00XMjg1NTI3NTI=.html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9#

推荐一篇比较好的谈电影的音乐的文章:

马勒第五交响曲“小柔板”:著名电影配乐之一(作者:舒存)

意大利电影《魂断威尼斯》
导演:维斯康蒂
配乐:马勒第五交响曲第四乐章(小柔板)

马勒写过多部交响曲,大部分带人声。《第五交响曲》是第一部以纯器乐形式出现的,传统意义上的交响曲。其中第四乐章,就是著名的“小柔板”。曾被英国《留声机》杂志读者投票选为最感人的乐章第一名。

“小柔板”只有103小节,是马勒所写的交响曲中最短也最出名的乐章。首先是音乐写的非常抒情动人,精彩至极,但内涵相当深邃。配器只用了弦乐和竖琴,与前三个乐章形成了鲜明对比,也有别于其他交响曲的慢板或柔板。

“小柔板”广为人知,影响之大,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维斯康蒂的功劳。1971年,意大利著名电影大师卢契诺·维斯康拍摄了电影《魂断威尼斯》。电影是根据德国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家得主托马斯·曼的同名小说改编,维斯康蒂给电影配乐,特意选用了马勒第五交响曲的这段“小柔板”。电影上演之后,轰动一时,“小柔板”也备受人们喜爱。

轰动的原因,有几个方面。第一,这是一部揭示同性恋内心情感世界的电影,换言之,是一部同性恋题材的艺术性电影。第二,维斯康蒂在电影中,暗示了现实社会中几个名流的同志身份。电影中,他直接把托马斯曼的小说家身份改为指挥家,观众直接联想到的是,电影影射了“小柔板”作曲家指挥家马勒。因为电影中指挥家直接取名叫艾森巴赫,大众也把目光聚焦于这个同名指挥家身上。同时,维斯康蒂自己的性取向也袒露于世。

第三,《魂断维斯尼》深化了“小柔板”的音乐内涵。电影的故事情节,相当凄美含蓄,维斯康蒂为了点化这部电影的主题,四次大段落反复,直接运用到马勒的“小柔板”音乐,与电影故事的境界十分相符。特别值得品味的是,四次反复出现这段“小柔板”,其中忧郁苦闷、喜悦幸福、恐惧担忧、希望陶醉,给人印象尤为深刻。维斯康蒂用画面向观众演绎了人类面对死亡和命运时所能产生的有爱,有愁,有喜,有虑的多种复杂情感,正因此,马勒的《第五交响曲》,特别是“小柔板”广为人知。

过去,音乐会都把马勒第五这段“小柔板”处理为悲剧,伴随马勒的知名度,这个音乐也几乎成了死亡的某种象征。马勒音乐研究专家吉尔伯特·卡普兰收藏的《第五交响曲》总谱手稿,上面有马勒密友门盖尔伯格的文字说明。马勒创作这部作品时,正好相识阿尔玛,马勒派人送去了这首“小柔板”手稿。虽然乐谱上没有任何文字说明,阿尔玛读完总谱后完全明白了马勒的心思。阿尔玛也是个作曲家,成为马勒的妻子之后,直接参与并誊改马勒许多作品。门盖尔伯格注明:马勒和阿尔玛两人都曾亲口说过。

马勒在“小柔板”中,采用了自己“五首吕克特诗歌”之三“我消失于这个世界”的旋律,具有夜曲风味。由于在降G大调的中部,是通过持续不断的半终止来逐渐导向终乐章,所以,也被视为第五交响曲终乐章的序奏。电影《魂断维斯尼》选用时,着眼点不是“小柔板”跟第五乐章的风格连接,而是挖掘了这个主题的内涵。如果不是维斯康蒂,很难想象“小柔板”还能诠释成这样多种意境。

马勒第五交响曲由此产生了新诠释派。简单说,新派观点是,马勒在创作“小柔板”时,内心主题并不只是“死亡”。现在,各种演绎很多,演奏的时间长短,几乎成了“小柔板”不同诠释的一个重要标识。最短的演奏,大概时长在8分钟;最长的有11分以上。电影的时间所限,《魂断维斯尼》选用的是“小柔板”主要部分,从听感上来说,音乐相对比较完整,但时长每段各部相同。

编号:EMI 7243 5 67512 24(4CD)
古典音乐精选套装CD

上面链接是坛子转帖的《电影中的古典音乐》,介绍了百代的这一套碟片,精选电影中选用的古典音乐配乐选段。其中,独独未见提及马勒第五交响曲著名的“小柔板”,所以特别发帖说明一下。

至于“小柔板”及马勒第五交响曲的版本,拜托各位,请推荐介绍!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0#

回复 15# 三缺浪人 的帖子

电影Twilight我没看过,我看了一下介绍,与吸血鬼有关,类似哥特风格,因此用哥特音乐会比较合理。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1#

原帖由 tian1864 于 2010-6-5 8:42:00 发表
噢对了,“疯狂的石头”里面用了好多次“四小天鹅”舞曲。
谢谢兄台的推荐。这部电影我也没看过。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2#

原帖由 ronge911 于 2010-6-8 22:43:00 发表
库布里克的电影里面很多都用古典乐的
尤其那部《2001太空漫游》,开篇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的《日出》。
这部电影在90年代香港台看过,记不大清楚了。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3#

苏菲.玛索的《安娜.卡列尼娜》也用了很多古典音乐的。
尤其柴可夫斯基的《悲怆》。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4#

回复 28# burt5177 的帖子

多谢B老师推荐了那么多电影音乐。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5#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6#

转载一篇不错的文章:

《她比烟花寂寞》:观感随岁月而变迁(作者:芷宁 )

(芷宁写于2008年9月2日)

    有几部电影在看后的几年内,都不能提笔触及,如《两生花》,是因为喜欢,生怕写出的字句不足以表达那份转瞬即逝又隐约潜伏的感受,而对这部《她比烟花寂寞》(《Hilary and Jackie》)却是心情复杂到不能提笔,当初最主要的原因是怕写出来的文字,伤害了那些非常喜欢这部影片及非常喜欢大提琴演奏家杰奎琳·杜普雷的朋友。  

    当年很多朋友在看这部影片时是掩面而泣的,彼时觉得她们太善感了,且认为杰奎琳·杜普雷最不幸的,并不是她因疾病在花好时节陨落,而是她的性格,既无法摆脱自身性格的阴霾,又将那份不幸波及到亲人,对他们从依恋依赖发展到伤害和敌视。
    其实,并非本人冷血强悍,而是不甚赞同杰奎琳·杜普雷的情商和作法——她无疑是任性又偏颇的,在拥有了别人梦想中的成功之后,却没能化解心理上的落差和孤寂,她因非凡的才华而闪闪发光,也迷失在这种光芒中,于是她开始掠夺亲人的平静生活,而这位天才显然没意识到,一旦离开了大提琴,她将无以附着,因为她还没学会怎么生活,她无法像姐姐希拉里那样,在舍弃音乐之后甘于平淡、归于沉寂。
    总得来说,当年本人感觉杰奎琳挺矫情的,且她那不伦的要求让人很不舒服,她在毁了自己的同时要拉个垫背的,实在令人无法苟同。人一旦不能享受眼下的生活,就会招来灾祸,果然,折腾自己也折腾亲人的杰奎琳病了,于1973年被确诊为多发性硬化症,先是手指麻痹,继而扩散到全身,她曾因讨厌她那把名为“大卫杜夫”(如今马友友用的那把)的名琴,而将它丢在雪天的露台上,当她明白自己离不开它又没善待它时,她已拉不了几天琴了……
   如今,于初秋的午后重温该片,却生出新的滋味来,虽然依然对杰奎琳的任性矫情和过分的需求感到无奈,却体谅了她的孤独无助,一个从小以琴为伴的人,她的世界其实是狭隘偏颇的,她没有也缺乏认知生活本质的机会,就类似舒曼的夫人钢琴家克拉拉从小只能在父亲的监控下练琴,连鸭子和鹅都区分不了。在杰奎琳年少成名后,她生活的主色彩就是没完没了的演出、练琴和漂泊,她独自去各地演出,因不通语言陷入孤独而或发怒或抽泣或蜷缩在宾馆里,自始至终,她都无从排解,也难以应对情绪波动所带来的困境……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7#

和很多传记片导演一样,阿南德·塔克尔并没有单纯地奉献出一个演奏家的光影传记,而是以此为契机展开了对一个孤独灵魂的探访,更是对和这个灵魂相关的亲人朋友、成长环境、性格养成和人生选择等各方面展开了追寻。
   杜普雷一家无疑是幸运的,两个女儿都天赋卓越,长女希拉里专攻长笛,次女杰奎琳勤练大提琴。当小希拉里已受邀和母亲一同在电台演出时,小杰奎琳还只能旁观。此后欲望和上进心都极强的杰奎琳疯狂练琴,简直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渐渐地,她的锋芒盖过了姐姐,于是,父母眼中只有了杰奎琳,全家几乎以她为中心,希拉里在失落之余,默默接受了现实。片中有个镜头,当父母围绕着拉琴的杰奎琳时,希拉里和同样被忽视的弟弟坐在楼梯上或看书或吃零食,当母亲上楼取东西的时候,下意识地绕过希拉里,仿佛她只是个陈设一般。或许,正因为经历了际遇的兜转,让希拉里学会了安享平凡的人生,而一直扶摇直上的杰奎琳却遗落了人生的这一课。
   影片对色彩的处理十分得当,镜头的切换和调度都很有章法,常常能很好地衬托出人物的心理,如杰奎琳孤独地在舞台上演奏时,镜头中只有杰奎琳激情四射拉动琴弦的模样,其神情和身体仿佛已和琴弓、琴弦、乐曲融为一体,此时,影片采用了杰奎琳身着不同颜色无袖长裙拉同一首《埃尔加E大调大提琴协奏曲》的画面串联,随着乐曲声的波澜起伏、激昂叠加,杰奎琳的身体随之略显神经质的晃动,从而将那种孤寂决绝的心境烘托到了极致。
   两位女主演都演技出众,很好地把握住了人物的特点,也给出了这对姐妹花之间先亲密后疏离、既爱又“恨”的微妙情感变化。艾米丽·沃森演出了杰奎琳那非理性而偏执的一面,也演出了她落寞无助又绝望的一面,当病中的杰奎琳渴望演出,而她只能在乐曲演奏结尾处,如当年陪同姐姐长笛演出时一般,敲一下小鼓,此时的杰奎琳百感交集,她望向那些认真演奏的孩子们的眼神是百味杂呈的。瑞切尔·格里菲斯刻画出了希拉里对妹妹的难以言表的感情,疼爱怜惜容忍和无可奈何,当希拉里屈从于妹妹的胁迫,借出自己的丈夫时,她的痛苦无以附加,而当杰奎琳临终,这个已不能言语的可怜人在床上痉挛般的抖动,发出撕心裂肺的吼叫,所有人都不敢靠近时,曾被她奚落过的希拉里出现在床边,温柔地抚摩着她的头发,和她轻声低语。1987年,42岁的杰奎琳离世,她的姐姐和弟弟在路上听着这条广播,突然,姐姐要求弟弟停车,此时的姐姐已泪流满面……
   片中,当轮椅上的杰奎琳以费力地敲击小鼓的演出博得世人的喝彩时,她的姐夫对劳动全家前去捧场的行为感到不满:“不就是敲一下鼓吗?至于这么兴师动众?”的确,他有理由不满,好胜的杰奎琳想要同样得到姐姐所拥有的一切,她曾对姐姐的家庭造成过伤害。不过,时至今日,似乎局外人有理由也有必要宽容她——那个心智远没有成熟的任性的演奏天才。而那个看似不可理喻超越常伦的要求,也可以理解为——这个彼时已被尚未确诊的疾病折磨着的女人,陷入了一种常人难以理解的绝望境地,故而行为举止变得离经叛道。
   有人说,看现实中的杰奎琳拉琴的样子,就觉得她活不长,一个情感和感受值过于强烈的女人在盛名之下的落寞,或许只有她那仿佛两生花一样的姐姐希拉里最能体会。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8#

说两句题外的,对杜普雷的评价也许比较合适:所谓天才,其实总是最极端的。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9#

原帖由 burt5177 于 2010-6-10 20:48:00 发表
《她比烟花寂寞》配个图
谢谢B老师!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