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56789101112» / 16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Hi,久违了,小米----从零开始,玩转MAC MINI CAS(更新-空间再... [复制链接]

161#

原帖由 爵士鼠 于 2012-11-26 21:15:00 发表
新款的MINI是USB3.0的,不知道USB3.0  VS火线口..........  

期待兄的试用,
TOP
162#

MACHIFI的魅力,让老烧也坐不住了。杨总用老款笔记本,接上数字界面和移动硬盘,使用windowsXP系统和foobar播放器,也玩起了PCHIFI。笔记本下的垫材和避震,可以看到对于新玩意的充分重视。不拘泥器材布局,乐于接受新生事物,是我们和杨总交流分外轻松的很大缘故,相比其他较为固执的老烧来说,杨总属于与时俱进,思想开放,会玩会享受的老顽童。

新购置的双木数字界面。声音属于清秀,干净的声底。

我给他送去一条古河GT USB线,换上后,电平声突然升高了几格,吓了我们一跳,换线这么大动静,还真是第一次遇到。两条线的变化是极其极其明显的,能量更加充沛,声音更加柔和,低频量感的增加,均是可圈可点。此外,我们注意到网络对声音的影响,关闭网络连接之后,声音背景会更加的宁静,杨总提到的数字音频老听到底噪问题,也莫名其妙消失了。个人感觉,不仅仅是网络的问题,跟电也有关系。由于笔记本在听音位附近,离器材较远(5米左右),杨总的笔记本是直接连接在一个自制的铁皮插座上的。通过延长线,插上古河滤波器后,声音稳定了许多。但,还是建议他为他的笔记本多准备一台滤波器,尽量让电脑的“杂讯”不要影响其他HIFI器材。

PCHIFI潜力很大,杨总这些小玩意只是试试水,相信,不断深入和熟悉之后,会有更大的动作,我们一起期待吧。
TOP
163#

在杨总的发烧房,印象最深刻还有,他对于CD碟片的保护,许多收藏碟购买了10余年,仍一尘不染。

随机抽取一张碟与我带来购买不到一年的CD碟相比,让我汗颜。

上面是杨总10余年前购买的,光鉴如新;而下面我带来的CD,已经看到清晰的划痕。据杨总介绍,他的秘诀是:听碟轻拿轻放,CD机上常备一块擦眼镜的小布,擦拭手心的汗迹,听完,就归位,养成习惯。而且,杨总还专门托朋友定制了CD的包装塑料膜,平时CD都放在塑料膜里,这能防备南方的回潮天对CD碟的侵蚀。细心到位的呵护,让杨总的数千张CD,始终焕发强盛的生命力,这点值得我们认真学习。

我借了杨总十数张CD回去抓轨的时候,打开塑料膜,就像拆封新CD一样的心情,抓完,放回,然后装进塑料膜。连续重复了几次后,不禁让我想起玩黑胶的几个朋友,播放前洗碟、除尘,调教唱臂,细心的准备虽然繁琐,但感觉也是一个享受和感悟的过程,我觉得,我已经能够体会和理解这些老前辈的虔诚和呵护的心态了,其实,这也是一种生活态度,这也是发烧的一种方式。
TOP
164#

原帖由 初烧哥 于 2012-11-27 22:52: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kkman2002 于 2012-10-14 17:04:00 发表
古河 FI-8N 金头
[img]http://www.changye.com.cn/bbs/attachments/foru......


已PM
TOP
165#

这两天狂下SACD ISO,MAC mini用Audirvana Plus听SACD ISO感觉比windows的foobar要好太多太多。

淘到一张Dead Can Dance乐队的好碟,玩SACD一定要收藏,太好听了。

Aion (1990) [SACD] (2008 MFSL Remaster ISO),里面的第4轨(女声)和第5轨(男声)的人声和配乐,毒死人,什么是自然平衡的声音,什么是直指灵魂的吟唱,亲耳去感受一下会更直观。


下载地址  http://kuai.xunlei.com/d/VHOCSLPLLMRY

      附乐队简介:
      Dead Can Dance是英国独立唱片公司4AD旗下最具影响力的乐队之一,其核心成员是Brendan Perry(男主音,吉他手,多样器乐演奏家,这是个高手,还画的一手的好画,目前,做隐士了)和Lisa Gerrard(女主音,扬琴手,多样器乐演奏家)。


  Dead Can Dance的两位成员Brendan Perry和Lisa Gerrard都是爱尔兰後裔,1980年他们在澳洲墨尔本相遇後,共同开发并分享著彼此对音乐、文学和视觉艺术的热爱,第一首作品"Fast Forward"被澳洲的一家小公司收录在一张圣诞节合辑里,算是D.C.D.初试啼声的佳作。1982年,D.C.D.前往伦敦,寻求澳洲市场外的成功机会,经过一年的摸索,终于被4AD相中签约,在隔年3月为他们出版首张同名专辑,纪录D.C.D.成军4年间的心血创作。
1984年底4AD计划发行This Mortal Coil第一张合辑,D.C.D.有两首作品入选,分别是"Dream Made Flesh"和"Waves Become Wings",紧接著他们以个人名义推出的另两首新曲"It'll End In Tears"和"Garden Of The Delights"也迅速的问市,其中在单曲内页里发表了Brendan Perry的绘画作品,是D.C.D.多面向才华的一次成功表现。
  1985年D.C.D.第二张大碟"Spleen And Ideal"出版,在英国独立排行榜上一路攀升到第2名,86年年初,因为广大乐迷的催促,D.C.D.排出量少质精的演唱会场次,与听众直接沟通,同年并藉 4AD合辑"Lonely Is An Eyesore"发表两首新作"Frontier"和"The Protagonist"。

自90年代起,D.C.D.这个有10年历史的老牌乐团活动更加频繁,第5张专辑"Aion",真诚表达出D.C.D.一向根本溯源的立场,作品里透露了自中古世纪至文艺复兴时期,宗教音乐和美学观念的影响--就是这张。肇始於89年和电影媒体愉快的合作经验,91年Lisa更积极的拓宽艺术领域,她承诺为Temeno制作的希腊名剧「伊底帕斯王」谱写配乐,并且参与多次艺术季活动,得到英国剧评们的认同。




TOP
166#

Audirvana Plus 使用简介

1、播放控制。界面就是一台CD机,很直观。左边的分别是关闭显示,列表隐藏或显示,右边控制播放,图标都很熟悉了。需要注意的是,停止播放,请按暂停,部分解码器设备,按停止,会出现杂音。


2、添加文件。很简单,点左下角“+”,可直接选择ISO文件,列表和专辑封面均直接支持了,需要注意,封面图标可命名为cover或front,同时,支持文件夹播放,如果是转制的DFF文件,可直接选择文件夹,OPEN,可一次倒入分轨的DFF,并且是按曲目排列的;Audirvana,支持WAV AIFF FLAC格式,各种采样率,只要你的解码器支持,不支持CUE,但文件夹播放,也很方便。删除列表,也很简单,CMD(图标键)+A,全选,点“-”号,即可。
其他两个图标为随机和循环播放。
附件 屏幕快照 2012-11-27 下午11.37.00.png (393.32 KB)2012-11-27 11:59 PM

最后编辑kkman2002 最后编辑于 2012-11-27 23:56:21
TOP
167#

再来看设置,打开菜单的preference:audirvana首次使用,除了设置音频设置外,不需要任何设置,默认,即可直接播放SACD ISO,相比,foobar SACD 插件设置的繁琐,不可比也。

1、常规设置不用管,提示,支持播放列表形式,鼠标控制等。
2、Audio system,音频系统。首次使用,请设置音频设备为:你的解码器或数字界面,USB声卡等。其他可先保持默认,熟悉后再调整。从上到下,分别为:音频设备。可选择change,更改;音频设备支持的采样率,这里M2T数字界面支持到192,可看到Audirvana,最高支持DSD 128;DSD设置保持默认,如果支持DSD直解的设备,想转换DSD》PCM,可更改设置;下面的电平控制,建议默认,不要打开direct Mode模式,对声音没好处;接着,到内存使用,Audirivana同样支持内存播放模式。这里又看到大内存的好处了。我8G内存,默认使用5G多,可看到16bit44k音频,可播放126分钟,而192K就只有29分钟了;最后两项是升频设置,可选择将采样率提高或降低,看需要,另一个是延迟,如果你播放由于内存缓冲延迟,可微调。
附件 屏幕快照 2012-11-27 下午11.39.03.png (256.39 KB)2012-11-28 12:17 AM

最后编辑kkman2002 最后编辑于 2012-11-28 01:08:20
TOP
168#

3、audio filter,声音过滤器,建议使用默认的 iZotope 64bit SRC,Audirvana 原生支持64bit系统,不用可惜,这个过滤器是它设计的核心。

下面是针对CPUs的优化,建议默认即可。使用Audirvana,尽量不要超频CPU使用,否则,你会死得很难看。
附件 屏幕快照 2012-11-27 下午11.39.27.png (85.56 KB)2012-11-28 12:23 AM

TOP
169#

4、audio volume,音量控制,建议选择DAC ONLY,不需要系统去控制音量,从windows时代就告诫我们玩HIFI的了。绕过混音器,直指内核驱动,是保证声音质量的捷径。附件 屏幕快照 2012-11-27 下午11.39.45.png (98.51 KB)2012-11-28 12:26 AM

TOP
170#

5、SYS optimizer如果使用过系统优化精灵什么的,或者还记得Amarra官方一再强调的系统优化指南,那么 关闭搜索,时光备份,是确保音质的一个重要环节,Audirvana,还加上关闭不相关的USB设备,可谓体贴到家,你不需要再找到相关功能手动关闭,在这里可以轻松勾选。第一次使用,会提示安装SYS optimizer,点确认吧,耳朵会清静的。
附件 屏幕快照 2012-11-27 下午11.40.00.png (63.84 KB)2012-11-28 12:34 AM

TOP
171#

6、最后,如果你喜欢iTunes的界面和封面管理,那么在这个选项里,设置吧。audirvana支持挂靠iTunes。
Amarra 由于对版权的顾忌,估计很难放出SACD ISO的支持。那么,Audirvana对玩SACD和DFF来说,会是个很好补充。


1、播放高格式音乐,倒入音频,速度,完胜Amarra。开始播放第一个音轨,会有一个读入内存的过程,但读入的同时会同时播放,并提示倒入的进度条,比amarra要相对人性化一些


2、播放大容量,高格式音轨,倒入后,播放很流畅,各个音轨之间,不会出现讨厌的延迟。


3、对文件夹播放的支持,对于有大量FLAC高格式分轨音频专辑的朋友来说,文件夹就是播放列表,不需要CMD+A,再导入了,关键,它还支持文件夹的封面显示,太NB了。


4、支持SACD ISO直播,测试到现在,还没有不能读的ISO,玩PS抓轨的朋友,有福也。


最后,说到声音:如果你的系统属于偏监听的,喇叭和环境又不过关,那么,Audirvana 会感觉比Amarra或i-A组合硬朗,不耐听;但平衡度和细节并不弱,播放ISO会更好;如果你的系统本来就是温暖且多水的,那么,奥迪瓦娜,播放高格式音频,会让你的系统多了一份色彩和阳刚。播放普通CD,建议还是用回阿姨组合吧,这个并不是audirvana的强项。
附件 屏幕快照 2012-11-27 下午11.40.28.png (72.26 KB)2012-11-28 12:53 AM

TOP
172#

最后,来看audirvana plus的系统资源占用情况,可以看到,64bit系统的原生支持,内存占用800多M,我已经倒入2张ISO(amarra倒入一张24 192专辑,常年内存使用过G),读入后,稳定CPU暂用率只有1%,说明娜娜的效率还是蛮高的。相比Safari,恐怖的WEB,CPU暂用率高达40%多,想起,前面杨总关闭网络的建议没有,如果,欣赏音乐还是断网吧。附件 屏幕快照 2012-11-28 上午12.51.17.png (148.15 KB)2012-11-28 01:04 AM

最后编辑kkman2002 最后编辑于 2012-11-28 01:04:25
TOP
173#

原帖由 爵士鼠 于 2012-11-28 20:13:00 发表
这个SACD软件贵么?


39欧,不贵的。可下载15天免费版体验下,完全功能:http://audirvana.com/site/?page_id=112
最后编辑kkman2002 最后编辑于 2012-11-28 20:41:37
TOP
174#

广州回来了,数码音源给2012东方展打了一剂强心针,各展商对于数码音源愈发重视,或许数码与HIFI蜜月期就要来临。
TOP
175#

原帖由 yavis 于 2012-12-6 12:07:00 发表
准备买苹果笔记本+解码
明智的选择,黑胶和数码两头玩到边,其实现在也是欧美玩家的潮流。老黑胶独特的魅力,融会历史录音和文化底蕴的沉淀,对现时代的不满和对以往岁月的寄托和回溯,让黑胶成为超脱HIFI界域的标志;而数码的快捷、资源库的庞大,交流方式的多样化,也是吸引快节奏方式现代爱乐者的首选。玩数码不会仅仅局限于双声道,DTS或许还未征服传统音乐爱好者,但SACD和蓝光格式,将演唱会或古典音乐会带回家,已经逐渐成为现实,如果,这1、2年网络传输和现场录音能解决同步非压缩实时转播的话,在家欣赏一场高质量的音乐会或演唱会,将让数码多声道玩家尝到甜头。
TOP
176#

原帖由 hopeman 于 2012-12-6 17:15:00 发表
发现mac mini的一个小问题
当你不接任何显示的时候, splashtop无法连接的,
可是只接 hdmi到电视, 就算关了电视, 都没问题, 是否hdmi连接好电视后对端有一定阻抗?

请楼主试试?


去广州前,IPAD借给朋友带去内蒙了。回来后,我测试下。
我一般将iTunes、amarra保持开启状态关机,勾选“再次登陆时重新打开窗口”,每次启动MAC都会自动开启,如果,WIFI保持畅通,不开显示器,splashtop、remote均能正常连接。
TOP
177#

原帖由 王2麻子 于 2012-12-7 15:05:00 发表
mark一下,不知道macbook pro和imac 行不?另外俺有个emm labs的cd转盘+解码,用这个解码可以不


MB 测试过,AIR不如MAC MIN,PRO 伯仲之间,感觉MB 超薄设计,集成度要高于MAC MIN,干扰和散热会相对复杂些,而移动电源其实并没占多大优势,iMAC没测试过,个人感觉iMAC 4核CPU和较好的性能,对声音有正面作用的,而其也便于添加专业声卡设备,可玩性更大一些。


解码如果支持同轴、光纤数字输入,用minmac是可以的,前者需要一个USB转同轴数字界面,后者可通过苹果配件3.5转光纤输入,与解码器连接。前面测试的歌匠CD ONE就是采取USB转同轴方式连接的。
TOP
178#

iTunes 11发布,界面变动较大,很喜欢它的专辑播放模式,更简洁和直观。可直接定义新播放列表。

屏幕快照 2012-12-06 上午11.19.18.png (501.09 KB)2012-12-7 11:37 PM

屏幕快照 2012-12-06 上午11.22.05.png (604.26 KB)2012-12-7 11:37 PM



最后编辑kkman2002 最后编辑于 2012-12-07 23:44:53
TOP
179#

原帖由 my指南针 于 2012-12-9 12:38:00 发表
splashtop这软件不地道,要外网使用还得交年费



老版本,网外控制,很便捷的。找到以前的老图,在单位遥控家里的电脑(windows 7),下载和管理,新版本还没测试过。现在需要收费了吗?记得,老版本只能用hotmail或yahoo的邮箱作为用户名,新版本开始支持国内的邮箱,不会是这个原因导致外网无法登陆吧?


打开SPLASHTOP。两个图标,第一个是局域网登录状态的。一个离开家里,远程登录状态的。远程登录的有一个小天线。是利用异地网路,通过IPAD WIFI接入互联网,通过GMAIL帐号来定位IPAD2,实现远程控制。




TOP
180#

原帖由 hopeman 于 2012-12-8 22:10:00 发表
我的意思是完全不接显示器, 就是不接显示器, 键盘素标, 裸奔
接显示器而不开显示器倒没问题, 真奇怪,
另外splashtop 是有在 windows 下的客户端的, 它主页上没有, 在这里有下, 可以看得清楚
[url=http://download.cnet.com/Splashtop-Remote/3000-7240_4-75532632.html]http://download.


嗯,splashtop也有windows版本,可以跨平台控制的。不知道兄开启splashtop开机自启动没有?此外,如果设置了登陆密码,需要登陆后才能连接的。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