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古拜杜丽娜的第二小提琴协奏曲的第二位演奏者——Gidon Kremer [复制链接]

1#
古拜杜丽娜的第二小提琴协奏曲 “在当下”完成于2007年,并由穆特在当年和柏林爱乐、拉特尔一道首演,次年又和伦敦交响乐团和吉杰耶夫一起进行了录音。古拜杜丽娜实在太满意穆特对自己作品的演绎了,给了穆特长达三年的独家演奏期——直到2010年年底,这部作品在全世界范围内仅仅授权给穆特演奏,这种特殊安排在古典音乐界是相当罕见的。穆特在这几年时间里把这部作品带到了世界各地,尤其是多次在日本演奏,大获成功。

今年开始这部作品的“专演期”结束,全球第二位演奏此曲的小提琴家是基顿·克莱默。二月份的时候这位演奏家将直接“杀到”穆特的老家慕尼黑演奏该曲,指挥和乐团是Thielemann和慕尼黑爱乐。说来是十分凑巧的,克莱默恰恰是古拜杜丽娜的第一协奏曲“奉献”的首演者和题献者,也一直是古拜杜丽娜作品的拥趸,想必对这部作品垂涎已久了。只是很难想象现在克莱默那把杀猪叫般的琴声如何表现出作品中智慧女神的形象呢?

两点凑巧的是,穆特最崇敬的当代小提琴家就是克莱默;古拜杜丽娜的两首协奏曲都或多或少的引用了巴赫的音乐素材。
分享 转发
TOP
2#

她应该是还活着的顶级作曲家之一了吧。
TOP
3#

蒂勒曼不是对“现代音乐”不感冒么?
TOP
4#

原帖由 桂猪 于 2011-2-16 22:59:00 发表
她应该是还活着的顶级作曲家之一了吧。

曾经来中央音乐学院讲学,听过她的很多作品,非常严谨、追求完美的作曲家。
bf0a541e59f2613f413417a0.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1/2/16 23:32:25 上传)

bf0a541e59f2613f413417a0.jpg

TOP
5#

她的这部中提琴协奏曲也是很给力的作品。
58b9fed77c40cfeca044df73.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1/2/16 23:37:54 上传)

58b9fed77c40cfeca044df73.jpg

TOP
6#

原帖由 reinhart 于 2011-2-16 23:11:00 发表
蒂勒曼不是对“现代音乐”不感冒么?


我也觉得是个奇怪的搭配 ——不过慕尼黑厚重的音色(尤其是抽掉了整个小提琴之后),扮演恶魔的角色似乎更加适合了。

这部现代作品谈不上悦耳,但绝对也不刺耳,它相当清晰的向聆听着传递着它的诉求,不故作深奥,但也绝不浅白,很能引起共鸣。末尾小提琴和乐队高潮前的一段浅吟低唱让人联想到Berg的小协。
最后编辑chrisspher 最后编辑于 2011-02-17 00:29:03
TOP
7#

原帖由 burt5177 于 2011-2-16 23:37:00 发表
她的这部中提琴协奏曲也是很给力的作品。

MELCD1001724
DENISOV / GUBAIDULINA / SCHNITTKE Russian Avant-Garde Music (俄羅斯現代樂作品)
Artist:奧列格-卡崗(Oleg Kagan) 小提琴,羅日傑斯特文斯基 指揮 前蘇聯文化部交響樂團
Details: 精彩原味演繹俄羅斯現代樂三大名家: 丹尼索夫/ 古拜杜里娜/ 舒尼特克 之管弦樂作品
俄羅斯原裝進口;原廠母帶精心轉製

DENISOV / GUBAIDULINA / SCHNITTKE
Russian Avant-Garde Music
Denisov: Peinture,
Gubaidulina: Offertorium,
Schnittke: Census List
Oleg Kagan, violin,
USSR Ministry of Culture Symphony Orchestra / Gennady Rozhdestvensky
This concert was recorded in the Great Hall of the Moscow Conservatoire in April 1982 and was of great artistic and historical interest. It was the first and arguably the last time in the history of Soviet music that three large pieces by Schnittke, Denisov and Gubaidulina, the informal leaders of Soviet avant-garde were performed during one night.
melcd1001724.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1/2/17 0:30:22 上传)

melcd1001724.jpg

TOP
8#

我有一阵子老听她了,最先是听的她的钢琴曲,后来就是一些乐队作品,手风琴作品和其他单件乐器作品,感觉内心是一个很有诉求,很有信仰的一个人。她的作品比起很多现代作品来说,感受性算是强的。
TOP
9#

原帖由 桂猪 于 2011-2-17 4:35:00 发表
我有一阵子老听她了,最先是听的她的钢琴曲,后来就是一些乐队作品,手风琴作品和其他单件乐器作品,感觉内心是一个很有诉求,很有信仰的一个人。她的作品比起很多现代作品来说,感受性算是强的。

钢琴作品《恰空》很难演奏,要背谱就更难了。
TOP
10#

回复 1# chrisspher 的帖子

“克莱默那把杀猪叫般的琴声……”
LZ方便开坛讲讲个中典故吗?
TOP
11#

原帖由 snova 于 2011-2-17 9:32:00 发表
“克莱默那把杀猪叫般的琴声……”
LZ方便开坛讲讲个中典故吗?


克莱默的音色向来是纤细型的,运弓又比较硬,本来杂音就容易出,年轻时技术还算细腻还算好些。现在愈发的视这种细节为浮云了,听一下他ECM的新巴赫就便知,尽管ECM极尽能事地把声音搞得空灵了,但仍然掩饰不住克莱默的粗声大气——留声机是这样评价的:“克莱默戒绝了对音色美感的追求”。

他一定是找到了对这部作品的完全不同的诠释角度。否则很难想象他能否凭借他那种单一且粗粝的音色达到穆特演绎此曲的高度。
TOP
12#

“克莱默戒绝了对音色美感的追求”,当代录音缺了音色美感叫人如何听得下去呢?
看来有必要找他的录音来开开眼。
TOP
13#

原帖由 snova 于 2011-2-17 12:01:00 发表
“克莱默戒绝了对音色美感的追求”,当代录音缺了音色美感叫人如何听得下去呢?
看来有必要找他的录音来开开眼。


就当是历史录音呗....对于巴赫小无,节奏和构架对于整体效果更加重要,音色粗粝只要能习惯的确也不大影响听感。
TOP
14#

录ECM的巴赫那时候克莱默用的是另一把叫做Davie(?)的瓜纳利。。。现在换成一把阿玛第了。。。。而且那次的录音DVD的声音明显比CD来的饱满,丰润。。。看时间应该是同一次录音的——当然,这里单指组曲。。。并没觉得是杀猪。。。呵呵

其实对他现在的音色还是很好奇。。。
详解zxw2216:
Z:我的名字;  X:希望,信心,信念;  W:Winer;
22:四平八稳,二二得四,二四得八,音译“嗷嗷” ;16:要顺;顺利,无阻;
连起来:我相信我的成功是嗷嗷顺利的!我在获得成功的路途上稳健而畅通!势必达成!
TOP
15#

在任何情况下DVD的声音都要比CD饱满,音频格式优势(16/48对16/44.1)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