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毕生难忘——记海丁克率芝加哥交响乐团访港演出马勒第六交响曲 [复制链接]

1#
再次提醒,北京上海的朋友不要错过了!

毕生难忘——记海丁克率芝加哥交响乐团访港演出马勒第六交响曲

有些经历,让你毕生难忘。在第37届香港艺术节的第二天200927日,芝加哥交响乐团在荷兰指挥大师的率领下在香港文化中心音乐厅演出马勒第六交响曲。这个晚上一定是一个可以让我记住一辈子的几小时!

起初,笔者由于略微迟疑而订不到低价票,本来已经考虑放弃欣赏该演出。但在16日在纽约林肯中心成功堵退票在菲舍尔大厅成功聆听纽约爱乐的经历,让我产生了在芝加哥交响乐团音乐会开场之前博一下的想法。

当天下午5点,本人进入文化中心大堂,跟艺术节摊位的两位mm了解到她们手中只有1480元的退票,而当我回答“再等等有没有其他人退票”的时候,一位极有气质的阿姨跟我讲到,“别等了,就最后的机会”,在我印象中她好像是香港艺术节有限公司的行政总监Tisa小姐。从一个财经新闻专业的角度,立即觉得此话“油炸”,其真实程度跟摩根士丹利出身经济学家们的分析预测精准程度相当。

约了从广州赶过来身上有票的iobpo大哥在文化中心外面的星巴克见面,之后从深圳来身上无票的舒存也于半小时后到。三人展开了“咖啡论乐团”的友好对话。其中舒存提到德国乐团排练的认真严谨(除了柏林爱乐每人都像大明星以外),以及其他国家乐团的略微随便,并且讲到了他前一天晚上聆听由同样海丁克指挥芝加哥交响乐团演出《英雄生涯》的精彩情况。iobpo和我对舒存的渊博学识以及丰富的聆听经历佩服的五体投地。我们的谈话内容,在hifi168舒存兄所发的帖子当中可以见到相当部分内容,在此不再重复。

晚饭过后,时间已经进入七点。我们到达了售票处,在等待片刻后,一位想把自己手中票卖出的人出现,在看到11xx的票价以后,我们立即退下,但很快另外一位predator马上把票拿下,不由得让我们心慌。接着一位手拿着13xx票价的售票者出现,在一番讨价还价以后,舒存以800元价格成交。

时钟走到725分,一位手持8xx价格门票的老伯出现,本人上前砍价至500,但其不肯,坚持800成交。我把报价提到650,他依然固执的不肯。于是我只有另觅其他退票者。在这过程中,我们和一些香港乐迷展开了友好而亲切的对话,大家同样感叹海丁克就80岁了,如果这次错过,不知道还有没有机会听到大师演出。而事实上海丁克今年出版的贝多芬和马勒的交响曲唱片都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准,绝对可以和阿巴多等量齐观。

这时候一位面露焦急神情的乐迷出现在我们身边,我随便问了一句,有票退么?他掏出一张1480的票,而这个时候时钟已经走到735分。我一下子就说800可以么?舒存在一旁说,这个票价的票他也是800的价格买下的,于是这位乐迷感叹道“卖不出去就是浪费”之下,而且本人考虑到海丁克和马勒第六都是我最喜欢的大师和作品之列,加上没有朗朗之类的敲砖头糟蹋,实属难得,成交!这是本人听音乐会花费最大的一次。后来得知他从台湾专门飞过来香港追海大师,感动之余笔者也后悔为何不砍得更低。

音乐会几乎饱满,除了极少数没有插上萝卜的坑,估计是因为持票者迟到或者是各种原因未能出席。可见金融海啸下香港人对艺术的追求并没有退却。

海丁克出场,其步履之稳健,决不像年近八旬的老翁,而在白头发的略微点缀下,圆圆的脸和他在DVD中的形象没啥分别,精神气息极佳,相信大师一定可以长命百岁。加上身材矫健而难以看到肚喃迹象,则更添大师魅力。

从第一个低音弦乐奏出的音符开始,绵密、厚实、沉稳,速度略满,这是我听过最棒的弦乐声音了,一下子把我心目中埃森巴赫指挥的巴黎管弦乐团和费城管弦乐团抛开一条街,彻底把马泽尔指挥的纽约爱乐、某指挥的华盛顿国家交响乐团,哈丁指挥的伦敦交响乐团狠狠地抛开两条街。(在这里抛开两条街的定义是香港管弦乐团在优秀指挥以及自身良好状态下可以超越的水平,而抛开一条街则是香港管弦乐团最好的音乐会可以勉强接近并有望在几年内达到的水平。笔者认为芝加哥的弦乐水平是港乐在未来10年内都难以达到的)。

芝加哥交响乐团的摆位是用传统的美国乐团方式,从左到右分别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而管乐声部则没有刻意用梯级提高,而是大部分人和弦乐声部平起平坐。海丁克的指挥简洁有力,没有一丝多余的乱蹦乱跳。声音的平衡也控制的非常好,过往芝加哥乐团给人的铜管过于强横并没有显现,而是恰到好处的光辉灿烂和雄浑有力,当然也和本人位置略微靠前有关。芝加哥交响乐团每一个声部都近乎完美,木管在这首作品也起到了极其出色的烘托作用。在前两个乐章当中,海丁克棒下的芝加哥交响乐团有着纹理清晰的室内乐化效果,在略慢的速度下使得乐曲每一个细节都交待的清清楚楚,没有那么一点点含混。悲剧性的情绪在这种略慢的速度下体现的更为深刻,更有思辨性,全场观众都为之动容。

第三乐章柔板是马勒最伟大的慢乐章之一,记得几年前笔者就是从老卡指挥的马勒第六这个催人泪下的慢乐章喜欢上了马勒的作品,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小提琴家出身的海丁克把弦乐声音打磨得无限完美,惊为天籁。

末乐章海丁克带领乐队奏出了一波又一波的悲剧高潮,最后由一位目无表情的乐手砸下来的大木槌把我们的情绪带到了最高峰!完美!惊艳!在这里请恕笔者已经词穷,难以把精彩带给没有到场者,最好的音乐会都实在难以用文字描述!对马勒这首作品,没有加演其实更加显得合理。

一生人听过最棒的音乐会,记住这一天200927日,香港文化中心海丁克指挥芝加哥交响乐团演奏马勒第六交响曲!
本主题由 版主 eric 于 2009/2/9 23:03:59 执行 设置精华/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拜读了!

芝加哥乐团给我很多意外,也让我们认识了美国一流乐团的真实力!

著名的铜管声部是那么有控制,高潮不一味追求火爆;弦乐声部又呈现的是自己特有的透明和柔美。我在想,海汀克这个懂弦乐的老指挥作用,在想那个姓陈的中国籍首席的作用,还有其他中国乐手在芝加哥乐团中的作用,以及众多白头发的老乐手......

二场二个大作品,海汀克处理的风格,感觉不是简单的“慢”,不是一种刻板的中规中矩,是一种有内涵的稳健和从容。在他的指挥下,乐团的声音显得很有分量,但不是厚重浓郁类型,总体上跟德国乐团还是不同。

相比较而言,容易出色彩的木管,在欧洲的乐团中,甚至是中国乐团都是重要角色,但他们的木管,多少有点像个陪衬角色,演绎似乎显得有些平淡,非常不理解。

我一直存有偏见,好乐团一定是老的乐手多,男性乐手多;好指挥,最好是弦乐家出身的。芝加哥乐团和海汀克似乎有这个特点?
经常光顾《立体声》
http://lts.bbs.net
TOP
3#

第一晚的布七感想如何?
TOP
4#

原帖由 scfan 于 2009-2-9 23:41:00 发表
第一晚的布七感想如何?

香港这次是《朱庇特》《英雄生涯》,《马勒六》。

上海介绍是《海顿44》《布七》,《马勒六》。

北京介绍是《马勒六》,《海顿101》《布七》。
经常光顾《立体声》
http://lts.bbs.net
TOP
5#

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后悔没买800多的票啊。。。,只抢到了一张柏林德意志交响乐团的学生票~>.<
TOP
6#

今天晚上!去找黄牛票。
TOP
7#

芝加哥交响乐团的华人演奏家有11个人占乐团的10%他们是
陈慕容(台湾)乐团首席
于多青(上海音乐学院)乐团副首席
夏三多(中央音乐学院)乐团副首席
CORNELIUS周(美国出生)一提
唐容彦(上海音乐学院)一提
侯庆(中央音乐学院)一提
侯雷(上海音乐学院)二提
梅妮(上海音乐学院)二提
张立国(上海音乐学院)中提琴副首席
叶强(美国出生)单簧管副首席
CYNTHIA叶(台湾)打击乐首席
摘自《大剧院之友》
最后编辑粉墨春秋 最后编辑于 2009-02-10 12:58:36
TOP
8#

今晚是个盛宴了,考虑明天再去斗下牛
http://weibo.com/1599753740

@jeff摄影与古典音乐
TOP
9#

写得好,黄牛党看了绝不会降价!
TOP
10#

今天斗牛比较难了
http://weibo.com/1599753740

@jeff摄影与古典音乐
TOP
11#

香港管弦其实也不错的
多说无益
不辩自明
TOP
12#

马勒六中可圈可点的几位独奏家:
小提琴首席:独奏段落的音色至美,乐句处理十分有大家风范
单簧管首席:独奏段落处理也很漂亮
圆号首席:虽然在第一乐章的两个进场处有小偏差,不过还是相当钦佩对乐器的控制能力,将铜管的音色收敛得很好,不会过分张扬
打击乐:看到在第二乐章的舞曲段落在和指挥一起做手势,相当投入

另外:第四乐章两次高潮举起大锤,都是由副打击乐的小妹妹担任,感觉有些不忍,但没有影响打击乐齐鸣振聋发聩的效果。
十分同意楼主的说法,大师精神矍铄,绝看不出是年近八十。末乐章最后一次高潮的加速着实让我激动了一把。
最后编辑Mark_Wang 最后编辑于 2009-02-10 14:15:26
TOP
13#

不能对木管的处理方式要求雷同,这也是各个乐队风格迥异的有趣的地方.......
TOP
14#

今天香港信报有一篇海丁克的采访文章。海丁克提到芝加哥乐团铜管声部要求海丁克尽量弱化他们,让声音更加平衡,海丁克成功做到了。所以目前芝加哥的声音更加平衡合理。

关于木管,我认为舒存兄之所以不觉得他们太出彩,主要原因在于作品。马勒本身就是靠铜管和弦乐吃饭的,木管更多是点缀,因为夸张的情感表达不是木管的强项。

如果演奏的是贝多芬和莫扎特,那么木管显然就相当重要了,又没那位听到莫扎特41的现场呢?

据说第一天晚上曾任权伉俪出现了,下半场由曾俊华伉俪接替,特首半场就离去的行为让人叹息。其实他们两对应该共同欣赏全场。

我们在马勒第六完场后见到了万科老大王石。
TOP
15#

陈慕容(台湾)乐团首席

是当晚的首席还是乐团常驻首席?
我看一些国外乐团来中国,往往喜欢请华人担任首席。

海丁克的马勒,只听过唱片三,的确不同凡响。
TOP
16#

网上有关 海丁克与CSO于1月31日——2月1、2、3日在日本演出活动 的报道: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355b6f0100c51t.html
最后编辑abmabm 最后编辑于 2009-02-10 16:53:25
TOP
17#

原帖由 Brendel 于 2009-2-10 16:05:00 发表
今天香港信报有一篇海丁克的采访文章。海丁克提到芝加哥乐团铜管声部要求海丁克尽量弱化他们,让声音更加平衡,海丁克成功做到了。所以目前芝加哥的声音更加平衡合理。

关于木管,我认为舒存兄之所以不觉得他们太出彩,主要原因在于作品。马勒本身就是靠铜管和弦乐吃饭的,木管更多是点缀,因为夸张的情感表达不是木管的强项。


果真是指挥的作用,我们猜测的对啊!
有一年时间专门听马勒的录音。最喜欢的马勒作品,第一是五六七,其次是二三四;最厌烦的是人声。不过英国女中音贝克,无愧马勒声乐专家,还是很喜欢的......
木管这个话题,不在此讨论了。
经常光顾《立体声》
http://lts.bbs.net
TOP
18#

原帖由 上山砍柴 于 2009-2-10 16:34:00 发表
陈慕容(台湾)乐团首席

是当晚的首席还是乐团常驻首席?
我看一些国外乐团来中国,往往喜欢请华人担任首席。

海丁克的马勒,只听过唱片三,的确不同凡响。

不是还有一张SOLO的马四吗?乐队是大会堂。
TOP
19#

谢谢楼主写的好文

感同身受-------这是不可能的。
EMT 982
JBL K2 S9800
ARYE K 1XE
DANIEL HERTZ M5
TOP
20#

原帖由 名级潜水艇 于 2009-2-10 17:25:00 发表
原帖由 上山砍柴 于 2009-2-10 16:34:00 发表
陈慕容(台湾)乐团首席

是当晚的首席还是乐团常驻首席?
我看一些国外乐团来中国,往往喜欢请华人担任首席。

海丁克的马勒,只听过唱片三,的确不同凡响。

不是还有一张SOLO的马四吗?乐队是大会堂。


solo的4是俺最喜欢的马4的版本,可惜是ylj淘来的某乐章损伤8小。。。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