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对线材的感慨 [复制链接]

1#
     本人发少虽有十多年了, 但器材平平, 体会更少.  十多年来一路走过看过我国音响市场变化.  几年前大家还是感觉那么神秘的线材,国内只有华敏一两不经典厂家试做,但音响界里很少有人认同.国内的音响杂志上也有不少的文章,说线材如何如何 难做,,理论深奥,不少的发少友花了不少的银子买了那些经典名贵的线材而感自豪.本人当时也花了银子买了过千元一根线, 的确感到效果有所不同,但当时在想这线真的那么难做吗.那么深奥吗?本人知道不同的线材对信号和电流的传输阻抗是不同,其中还有感抗和容抗对交边信号的阻抗作用,当时我想要达到特殊的效果应对做线的原材料进行特殊工艺处理才行.可是这两年过内的不少人都会自己做线材了,有的人还在网上兜售,工艺不错.效果没试过, 有不少的贴子付和.我就想,早两年大家都感觉深奥难做的线材,为何这两年冒出那么多人都会做呢?音响里的线材怎么样啦?到底谁在骗谁呢?
分享 转发
TOP
2#

anfield 在 2007-4-3 18:17:38 发表的内容
材料的纯度、屏蔽、焊接、校声,还有新的冷冻技术等,这方面一般厂家难以达到一定高度的。

赞同!
TOP
3#

学习中.......
TOP
4#

材料的纯度、屏蔽、焊接、校声,还有新的冷冻技术等,这方面一般厂家难以达到一定高度的。
TOP
5#

有同样的感慨!
TOP
6#

也许用了大厂的线基,再根据自己的一些经验.
我也有同样的帖子问过,是否和汽车工业一样,以前我们连好的小车发动机都不能生产,现在很多厂都能生产了,还有涡沦增压的,自主厂家越来越厉害,你说咸菜算什么?
TOP
7#

好问题,关注ing
TOP
8#

嘿嘿,楠兄说得好精辟。
TOP
9#

讲个小故事吧:)

十年前,有个年轻人还有一年就要毕业了,当前任务就是找个工作,那时候最热门的不是当公务员,而是到外企给资本家卖命,年轻人自然也要赶时髦,开始到外企大公司面试,面试要有身好“行头”啊!可年轻人从上大学开始就不从家里要钱了,面对当时天价的服装是囊中羞涩,偏偏受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毒害一般的还看不上,这时有个朋友把这个年轻人带入了一个精彩的世界“外贸服装”!,在国外杂志上的大牌服装真实的摆在眼前,价格便宜
到不可想象,是真的吗?面料、做工完全和专卖店里的一模一样啊,不管了,买的起啊!年轻人顺利的进入了一个国际大公司,天天穿着和老外上司同样档次的“行头”甚至比老外穿的还要“大牌”,自我感觉很良好啊,年轻人觉得自己领子越来越白了,
越来越有“品位”了,从此乐此不疲,慢慢变成了一个“专家”, 真的假的,原单的跟单的,亚版欧版的,头头是道。也经历了哪些卖服装的从啥也不懂到越来越明白越来越贵,到真的假的混着卖,每次再到专卖店看到那些一样的衣服和高高的价格,年轻人都觉得自己很精明。

两年后来一句话改变了这个年轻人,一个外国客户也是朋友,这个朋友跟年轻人说了一句话:“你买的到500一件的HUGO BOSS,但买不到10000一辆的BENZ ”年轻人明白这句话的意思,从此不再乐此不疲,只买和自己相称的服装,虽然知道这些钱还可以买到那些“大牌”而且绝对是真的。

十年之后,生活发生了巨变,年轻人已经不再考虑穿着,原因有两个。一是LD给买嘛就穿嘛,二是以现在的身家穿啥别人都认为是好的。
TOP
10#

好贴,D!!!
TOP
11#

小弟这两年一直在玩咸菜,我指的玩不是买一条就算了,而是自己做着玩。
开始也抱有何楼主基本类似的观点,玩了一段时间后发现不是那么简单。别的不要说,光是材料、结构这两块的纷繁复杂,就导致声音自然的千差万别,更不要说最近流行的什么冰火处理了。
想起和一位香港烧油关于咸菜的一番话,前两天又一次在和新音响赖主编的交谈中得到印证。论理化特性,日本的咸菜(我们熟知的几个品牌如古河、驻有、日立等)指标绝对好于欧洲大多数品牌,可是声音为什么不如欧洲品牌般那么受落?在场的有一位旅居南非的烧友发表了他的看法:欧洲的设计师比较懒,先听,然后发现问题再用仪器找问题所在,也就说是以听感为主、仪器为辅。这位烧油反问我一句:那么你认为当一条线具有强烈的文化内涵、同时又被你认同,请问你该给她多少钱呢?
虽然这位烧油的观点有点玩笑,小弟也和他辨过几声,但仍然赞同他的部分观点。
所以,小弟认为一条线的存在不是为了满足普罗大众的口味,而是有其特定的指向,当得到别人的认同,价格或许就成为了第二因素了。
不管怎样,线不合自己,再贵也没用;反之,便宜的又何妨?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