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词海、辞海、词源、辞源?动态、瞬态、瞬变? [复制链接]

1#
     我早都说过啦,自己读书多,识字少,中文字不灵验(当然外文也是文盲级别)。词海、辞海、词源、辞源,同是用来给我这种文盲查找生字词的工具书,到现在都不知道那个书名是对的、那个说法更准确。
     动态、瞬态、瞬变,都是描述音响特性的几个词汇……,发烧了那么多年,也是发烧多,领悟少,到现在还是糊涂帐一笔。
     更令我无地自容的是,旧的中文没完全明白,新的又令我更糊涂,中国的汉语文化也发展得太快啦:刚刚会用怀疑一词,以为会组词了,如怀疑对象、怀疑病例……..,一场“非典”,又将我的汉语文化打入了学前班水平。张文康等医学专家说:“怀疑病例”不对,应该是“疑似病例”。怀疑、疑似有分别?我不清楚,字典也查不到,我比老师还老,怎么好意思向老师请教?不过,令我有点安慰的是,台湾、香港、新加坡等地华人都是用“怀疑病例”,他们的收入比我高,但原来他们的汉语文化也是与我差不多。这也让我对他们不诮一顾:对汉语文化的发展一点贡献都没有,用来用去还是用古代的、连小学生都明白、没有新意的词,为什么不发明些有新意的?再看看我们的专家、学者,发明了多少?“商业性经营利用用途”,你没听过吧,你不理解吧,你落后啦,跟不上形势啦。这是最近国家公布的“20多种可作商业性经营利用用途陆生野生动物“中出现的新术语,估计你与我、台湾、香港、新加坡一样,只知道有商业用途-----“赚钱用途”是也,根本不知道有“商业性经营利用用途”。
      美帝国主义也是古板一族:估计也是仅会用“怀疑病例”一词,叔叔、伯伯、外公、舅舅都分不清,会分“怀疑“、”疑似“?更分不了动态、瞬态、瞬变啦!!!
     所以继续学中文吧,活到老,学到老。以我的天分,只好糊涂到老啦!!!!
分享 转发
TOP
2#

leslie 在 2003-8-15 9:46:39 发表的内容
定义如果能比较一致,讨论就少了歧义和误会。
就是。不过中国的文字都是近义词一大堆,定义一致挺难。但是,政治等意识形态方面的词却很统一。自然科学方面就差远了。
TOP
3#

我觉得听音乐是一门抽象的科学.因各人耳朵的听觉不同,随之引起各人的理解就有所不同.加上人类的耳朵没有记忆,也在很短的时间内消失,所以才有争个满堂红.
"一样的米养亿万人呀"!
TOP
4#

我是说是为了“动态、瞬态、瞬变”的定义辩论得满堂红,而不是因为听感问题。
TOP
5#

定义如果能比较一致,讨论就少了歧义和误会。
最后编辑leslie
TOP
6#

中国人用辞确实很有意思,同样的事,可以根据不同的目的,用不同的说法。比如:明明唱歌有点哑嗓子,在捧你的时候,却说是“有磁性”;一个犟眼子,需要表扬你是,就变成了“执著”。等等等等。
TOP
7#

所以“动态、瞬态、瞬变”可以争个满堂红,搞活了论坛,繁荣了文化,同时也产生了不少摩擦。理解不同,多数时候会散沙一盘。
TOP
8#

是阿,明明一个意思,却有10来种说法
明明1句话,却有不同意思
TOP
9#

更令人讨厌的是,通俗易懂的现有词语或国际通用的说法不用,老是制造一些坳口的生词来吓唬人:“商业用途”与“商业性经营利用用途”有何分别?“商业用途”基本是国际用语了,非要搞个“商业性经营利用用途”。“怀疑病例”大家都知道是啥回事,偏又造一个“疑似病例”等等。非要制造混乱不可。
TOP
10#

老外都说中国的文化充满神秘色彩,估计也是与中文的神秘有莫大关系。
TOP
11#

哈哈,
大家我们共同一起学习研究,
中文的奥秘大着呢
TOP
12#

arba99999 在 2003-8-14 16:45:17 发表的内容
是阿,明明一个意思,却有10来种说法
明明1句话,却有不同意思


没错啊,这就是中文的魅力所在!
平常两三千个汉字就足够用了,其它语言哪有那么妙用无穷?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