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有奖活动(2):自从我爱上发烧..... [复制链接]

1#
论坛第一次的有奖活动“有奖征集妙计”得到了发烧友的热烈支持,这一次也期望能同样得到大家的支持。
这次希望以“自从我爱上发烧”为题,各位都说一说自己爱上发烧之后,自己得到的、体会到的变化和心得,对自己产生的影响等等。活动截至10月28日,29日会根据发表的时间和内容等,挑选出10位朋友,将获得由惠普公司提供的发烧杂锦精选天碟一张。
这里版主就先抛砖引玉:
今年七月一天,版主来到美丽的海滨城市--阳江,拜会了一位烧通天的发烧友,他现在拥有的音响器材总值巳经超过二百万元,并准备向三百万迈进,多位海内外的发烧前辈都曾经慕名前来参观,包括《音响技术》的大草、比利时VENTURE威卓的老板DD以及台湾《音响论坛》的赖主编等等。
问到自从我爱上发烧.....时,他太太这样说:他老是很忙,成天不在家,即使是拍拖的时候,也很少陪我,但自从他爱上音响之后,不管多忙,都一定会抽时间回家,还有什么可以像音响一样来“绑” 住他的呢?
分享 转发
TOP
2#

由于版主更换硬盘的原因,推迟了一天才公布得奖名单,请谅。
同时由于George兄荣升版主,得奖人数将改为11位。以下就是这次的获奖名单,请用你们注册时登记的EMAIL地址把地址、邮编、名字EMAIL给hua41@21cn.com:
  George jackson  ckchow  Willson  矮仔  lj  flamen 游峡  小Y  飞刀  belchen
由于人数所限,还有很精彩的发言未能获奖,也请谅,并期望大家继续支持我们的有奖活动。
TOP
3#

音 响 发 烧 许 多 人 的 确 为 发 烧 付 出 了 许 多 心 血 和 财 力 .有 人 回 想 发 烧 历 程 感 到 自 豪 高 兴 .也 有 人 感 到 不 那 么 愈 快 .但 总 的 来 讲 大 部 分 人 还 是 感 觉 发 烧 很 有 乐 趣 .增 长 了 知 识 结 识 了 朋 友 真 是 乐 在 其 中
TOP
4#

几年前听一个小学同学讲发烧经,被其带入门,也买了音响器材,有一点点心得,但这三年收入的骤然减少,令我不敢再升级器材,这虽然是一件憾事,但却令我由玩器材转向听音乐,特别是古典音乐。在听音乐的过程中,我的音乐欣赏水平提高了,荡涤了心灵,陶冶了情操。这是我玩音响的最大收获。我暂且只能保持住37度的体温,等以后有M再烧到41度吧。但我孜孜不断追求的是:用有限的音响器材去听无限的音乐。
TOP
5#

非常多谢众人兄和小志兄率先精彩的发言,为此你们将额外获得两张惠普发烧天碟,请把地址EMAIL到HUA41@21CN.COM。继续期待各位发烧友们畅所欲言。
TOP
6#

“自从我爱上发烧”,说来话长! 我想,不妨从正面和负面两个角度来浅析这个问题。一来比较简洁明了,再者不用耗费你们太多的版面。
正面:
1.音乐的素养“提高”了,面对那些门外汉可以用不屑一顾的语气随口说出象“肖思塔科维奇”、孟德尔颂”等音乐大师的名字。尽管自己对他们的作品也是一知半解,但赢来的却是令人满足的艳羡目光。就象你们只懂喝可乐,但我喝的却是红酒。物以稀为贵,这年头,谁个不识XXX天王、天后?对于许多人来说,“肖思塔科维奇”?识得你就奇!
2.“知名度高了”。由于自己“不知廉耻”的自吹自擂,加上那些“无知者”的盲目吹捧,使自己在公司俨然成了音响大师。予人的感觉就是对音响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但凡有谁买音响,如不向我咨询,心里就很不踏实。
3.音响的硬件知识丰富了,不再局限于“先锋”、“爱华”等老少皆宜的音响牌子。从力所能及的"Cambriage"、"Monitor Audio"、"Micromega"..........到可望而不可及的"Ayre"、"mbl"、"Jadis"等等都能如数家珍般道出。另外,发烧令我重拾遗忘多年的中学物理知识。
4.个人的性情改变了(当然是向好的方向改变了)、不良的嗜好明显减少了。在空闲的日子里总喜欢呆在家里细细品味由我那套尚处于“HI-END主义初级阶段”的器材所带出的美妙音乐,再也没有心思与那些猪朋狗友“同流合污”了。
负面:说是负面,其实也不尽然。
1.发烧后,令自己本来已不鼓涨的钱包更加干瘪。节衣缩食为求升级、买碟,想来都挺可怜的!
2.与家人的关系数度紧张:婚前,父母对将音箱摆放在客厅的当眼处颇反感。从最初的微言都后来的公开反对,再加上面对我以前所购置但后来被弃置的一大堆器材,他们更是难忍心中的满腔怒火。大骂————败家!婚后,妻子对音响采取“三不政策”——不欣赏、不赞助、不退让。不欣赏唯有自己自得其乐、孤芳自赏;不赞助唯有自己默默承受(近万元的功放机买回来后硬要抹着良心说两千元不到,真是哑巴吃黄莲,有苦自己知);你不退让唯有我退让,音箱只好贴墙而放,什么摆位法、音场深度——发梦吧!这还不够,现在连我的小儿子也对我的器材蠢蠢欲动,不时对它们进行袭击..........
正面也好,负面也罢。任何一件事情总有其有利和不利的一面,只要能从客观的角度去分析,事情就不会走向极端。
发烧带给我的既有痛苦,也有快乐。但是,快乐多于痛苦。至少,我是这样认为的!
TOP
7#

发烧是一种正常地球人的超乎正常地追求真和美的音乐的一种活动,(孔子曰)。自从开始发烧,接触"高贵"的音乐,聆听和感受那由HI-END器材驱动过来的空气疏密波,我们便开始了一场义无反顾的革命。可以戒烟戒酒、痛革陋习,可以忍受家人的不解、反对和旁人的讥笑、白眼,为了调试器材可以熬红双眼,可以风尘扑扑几十公里聆听大师的教诲,凡此种种,一言难尽。
迷上发烧,好处自然也不少,1、正如GEORGE兄所说,提高了音乐的素养,心里装的不再是某某天王,而是历史上或现在的音乐泰斗,记得有一次听苏堤指挥的贝九,听到第四乐章时,激动得再也抑制不住泪水,一个大男人流泪,多难,多不容易啊!
2、知名度的提高,在单位里,我的器材认第二,没人敢认第一(虽然也有比我贵的,但调较工夫不足),家里的访客多是抬着CD机、功放、脖子上挂着各种线、呼哧呼哧扛着音箱来找我比试评价的,我家俨然成了测试中心和专家俱乐部!
3、对世界的看法的改变,本来本人较右,自从烧了音响以后,发现世界上可爱的东西是如此之多,以至本人的世界观、人生观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发烧,我无怨无悔!
TOP
8#

我真正涉足HI-FI发烧领域,不知不觉已经有四、五年了,其间走了不少弯路,也有着无穷的乐趣。
    在这四、年之间,我一共用了有三套系统吧,第一套是国产货,不提也罢。第二套是纯进口的,CD是法国Micromega的1号合并机,供放是英国的LINN莲前后级LK1+LK2,纯甲类,输出为75W,喇叭为德国的威莎通,型号忘了。该系统的特点是全部都由欧洲大陆的HI-FI器材组成的,有浓郁的欧陆浪漫情调,音色细腻,高频清脆,人声、小题琴无懈可击,尤其是LINN的供放,公认是音色一流。遗憾的是大动态时稍差,低频力度不足,速度慢,唯一的解决方法是用些速度快的线材,例如银线之类的,虽然银线给人的感觉有点冷,声音单薄,但在我这套系统中尚不足以致命。
    一年前,换了第三套系统,全部都升级了,CD机还是法国Micromega的转盘加解码分体机,供放是意大利飞诗FASE的SOURCE1.0前后级,喇叭是美国JBL的1800号角,该系统跟我的第二套系统有所不同,完全是走速度和大动态的路线,还好是法国Micromega的CD机,色真的很好,延续了上一套系统音色好的优点,再加上大功率供放和细致的分析力(注:意大利飞诗FASE的SOURCE1.0前后级的分析力是很好的),JBL号角的高保真还原,档次升了很多,特别是大型交响乐时的音场定位很准,音域宽广,速度感好,多种乐器齐奏时不会出现乱,脚软的现象,听人声时高频可以去到很高,低频下潜深。说到缺憾,就是人声不够暖,结像度不是太好,解决方法是用些暖声调的线材,我现在用的是金宝的喇叭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人声的厚暖度。
    还有些周边设备,如专业电源线、电源滤波器、紫檀木脚钉等,不一而足。
TOP
9#

小时候,父亲很喜欢听音乐,当然那时时候听的是一部老掉牙的半导体,改革开放了香港的亲戚带来了卡式收录机,带来了邓丽君、罗文等等。然后市面上兴起了套装音响组合,我们也买了一套国产的组合,我们那样已经很满足了,我们很喜欢听音乐台(那时好像不叫音乐台)的节目,我们喜欢听保罗莫里埃、曼陀凡尼的音乐。父子俩经常为应该调高音多一点还是低音多一点而辩个面红耳赤,结果通常都是父亲让了儿子。
    大概是听音乐台跟看信息时报中了周道先生的毒,我也喜欢玩一下音响。时间匆匆而过,我成家立室了,没有再跟父母一起住了,父亲头也白了很多,性情也转了,不再听音乐了,只对着电视和孙女。买了星海的音乐票想带他见识一下,他也不愿去了,看着父亲觉得他确实老了。去年我把音响系统升级了,自己当然陶醉其中。一天,老父到家来,我正在放蔡琴的唱片,从来不开我的音响的老父竟然把我的皇帝位给霸了,如痴如醉地听起来了,我内心不由一阵惊喜,年轻时的父亲又回来了。更令我开心的是当我放“桃花过渡”时两岁多大的女儿居然摇头晃脑地跳起物来,一会儿有拿去玩具的钢琴弹起来。逗得一家人开怀大笑。虽然,吵得你无法静心听音乐,但正是音响带了一家无穷的欢乐,比器材带给个人满足更要激动不知多少倍。
TOP
10#

看了几位朋友的发烧经历,真有点感动了。我想,George的理性和冷静定能使他的发烧之路更加平坦;Jackson世界观的转变竟与音响有关,正面影响绝对不小;还有Belchen的不懈追求,ckchow的真情流露……音响带给我们什么?相信有头脑的发烧友心中最清楚,愿大家继续从中获得最珍贵的财富。
TOP
11#

从我开始认识音响到现在已经有六年了。没有想到的是,导我进入发烧之路的是我朋友家的那张“红衫仔”(注:本人并非对它的效果声感兴趣)!当时我一听之下发觉里面的音乐都是非常熟悉的,但是说不出是什么名称,于是我就开始查根究底,从而我就喜欢上古典音乐了!当时我只能听《古典纵横》节目来得到滋润,但是节目是有时段的,并不能随时都能听到。为了解心头之渴,我向父亲提出要买HI-FI!其实父亲早有打算了,因为他也是个发烧友!于是坐言起行,家中就购进了我发烧之路的第一套音响,这是一套全国产的音响,我现在都不知到叫不叫它是HI-FI!买后的大半年中都没有什么的。但是就是那一次,我和父亲去“友谊”听某大乐团演老柴“第四”后,再回家听自己的音响,我心中不是滋味,因为家中的音响真的太“鸡”声“鸡”气。原因是买的时侯没有经验所至!于是我决定从我做起,就在之后的一年中我不断提高我自己音乐欣赏水平和对音响技术的了解,听了很多牌子的音响!我和父亲都有了决定了!父亲买了我发烧路上的第二套音响!也是我现在用的这套音响(都是有一定历史的音响品牌)!不知不觉地四年过去了!她给我带来的是无限的音乐!!!
自从我爱上发烧,我得到的是一句话:从音乐中了解音响!!!

Edited by - willson 重新编辑於 2001-10-19  10:18:38
TOP
12#

自从我爱上发烧
    我不知道我现在还算不算是一名及格的音响发烧友,虽然我的爱好广泛,有什么模型啦、摄影啦、电子啦、足球啦,甚至是泰拳和跆拳道,这都是可以让人入魔的玩意。

    我可以说是从音乐开始发烧的。在初中开始,我已经开去欣赏古典音乐,我并不知这是不是一种天分。我非常喜欢欣赏古典音乐,但当时我对音响发烧就连一丁点儿的发烧概念也没有。结束了初学以及高中的课程之后,我走了去学习一种当时没有看好的专业技术,因为当是音响刚走进了低谷时期。但我却选择了音响设计与制造专业。走进课堂的第一天,我清楚记得是一台麦景图后级,一台马兰士CD机,一对达尼音箱。总价超过六万元!这就是我所听的第一套所谓的HIFI音响。
    
    而且当中的同学有的已经是多年的音响发烧友。那时候我只懂得欣赏音乐,对于他们所说的“音场、定位、密度、平衡、松香味、空气感”一无所知。幸好高中时对物理还有一点儿的研究,还听得出什么叫高、中、低频。就是这一大堆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名词。在这一天,我对音响有一个翻天覆地的认识。而且就是在这一天,我开始发烧了。
  
   还好在学校有比较好的器材欣赏,得到同学的指点,我的听声能力有一个高速的飞跃。我正式爱上发烧了。在同学当中,我是初哥。但回到家里,本来就是只有我喜欢古典音乐,就变得更加像专家一样。由于我生活的地方玩发烧音响的人并没有几个。这种所谓比别人高出几班的能力、知识,并没有得到人们的认同。难得找到一个就算是不懂音响,但他是想玩音响的人,想认识如何是发烧的人,想我去指点一下的人。我都有如是他乡遇故知一样,高谈宽论一番。虽然在当时还是一知半解,但别人已经把我看成专家,使得我更加沾沾自喜。我并没有拒绝别人把我看成是专家,自从这一天。我正式走进了发烧界。找音响书来,到外面听音响,一发不可收拾。直到我把这门学科学完,走出学校,我才开始有一点降温。主要原因是我并没有钱玩那所谓HIEND级,甚至是HIFI的器材。
    
   但好景不常,我找到的工作差不多每天都要接触音响。俗语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何况我就是在火炉旁边。一下又把我烧着了。并且这火越烧越旺,要拥有一套好的音响已经成为人生目标之一。在没有钱玩更好音响之前,我就只能想尽办法去找更好,更适合我的音响去听。虽然这能得到一时的满足,但却难以扑灭那心头上正烧得火热,烫手的烈焰。
    
    玩音响时间太约只有两年,但凭借着自己拥有一定技术的优势,虽然所见的著名牌子的音响还不多,但自己的耳朵并不比那些玩了五六年音响的发烧差。
    
    在2001年的8月22日,我认识了HIFI168,从此之后,我差不多每天都来到这里,为的是能让自己更加认识发烧!


Edited by - 矮仔 重新编辑於 2001-10-19  09:07:32
TOP
13#

矮仔兄,您真幸运,可以住在水库边解渴!
TOP
14#

记得《爱乐》杂志有一篇文章讲音乐和音响的定义和关系,音乐是作曲家的作品,音响器材是用来演奏、表现音乐的,应该是钢琴、提琴等乐器,而不是如今所谓的HiFi音响,HiFi音响只是还原乐器的电声器材,所以“发烧”首先应是发烧音乐,然后才是发烧器材,其实对器材的发烧,并不一定会加深对音乐的理解,而且有很多经典老录音,录音虽然很差,却还是具有不可取代的地位,这些更HiFi音响无关。
TOP
15#

lj兄能拥有这么多碟已经令很多发烧友羡慕了!!!
TOP
16#

看来有很多的朋友都碰到了相同的问题,如何让我们的夫人(或GF)也一起爱音响,一起发烧,真是值得大家好好研究。(我私下觉得比摩机、摩箱难多了)


(版主按:其实版主早有此意开这个话题,但又不敢肯定它能否引起大家的共鸣,那么下一个有奖题目就是它了。)

Edited by - eric 重新编辑於 2001-10-19  22:05:15
TOP
17#

呵呵!大家好!
    和各位烧友比起来我只能算是一个初哥了,我开始发烧是3年前从一台KENWOOD CD随身听开始的,那时刚进入大学,想买一部磁带随身听来学英语,但是当我到商场时,就被柜台上那些外观十分漂亮的CD随身听吸引了,于是学英语抛于脑后,一时冲动下就买了一部KENWOOD DCP-393,750元,它的外观很象飞碟,我十分喜欢。那天还去买了些CD碟,其中就有让我被吸引并深深感动的一张碟:《女巫医》,它是我所听的第一张NEW AGE,从此之后便一发不可收拾,我把我的大部分零花钱全都用在买CD上了!由于当时周围有CD随身听的人还较少,自己的CD随身听自然在音质上占了上风,所以没有对硬件上再做要求了,算是自我满足了!由于见识少,当时的欣赏水平仅局限于港台与欧美的流行,还有部分的NEW AGE!就这样浑浑的过了一年多!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地摊上翻到了一本书,那也是对我很有影响的一本书:1999年第七期的《家电大视野》,上面刊登了一篇介绍德国大名鼎鼎的麦克风,耳机制造商——森海塞尔的文章,看完后我对之佩服的五体投地,于是开始梦想并构思着准备买自己生平的第一副发烧耳机:HD470,因为当时它那820元的价格我还是能接受的!有了梦想就有行动,自己平时很少零花了,买CD的钱也省下来了,但是820元对于一个每月只有400元生活费的学生来说还是一个很大的数目,我的愿望很长的一段时间都没有实现,期间只有买杂志来满足自己的期盼,但是当时的音响杂志介绍耳机的文章可谓少之又少,所以看看介绍音响的文章也能解解渴,不看则以,一看也就上了贼船,以后每期《家电》必买,还特意汇款去买了一本99年上半年的〈家电〉合订本,于是从中获得了不少的音响知识,不久,《家电》网也开通了,通过上网也能接触到很多关于音响的东东,收益也不少!这样看着音响书,听着随身听,上着家电网,依旧听流行与NEW AGE,又是一年!
    到了大3,家里给我的生活费有所增加,自己也积蓄了部分资金,可以开始行动了,此时由于”见多视广“,再加上与网友的交流,早已不满足与HD470水平,该买什么耳机好呢?自己也拿不了主意。恰巧《家电》广告栏刊登了武汉今日电器的一则广告:卖SONY CD60(100元),V200(299元),V600(599元),并把这三副耳机吹的很悬,我自己看了很心动,就汇款买了一副CD60,插在自己的随身听上听,结果音质比原配耳机好了很多,高频细腻,中频醇厚,低频澎湃,这令我万分的激动,这是一个铁的事实,我自己也终于相信好耳机(好器材)能使音乐变得如此动听,从此器材论也在我心中扎了根。于是买书(《视听技术》,《实用影音技术》),上网都变得变本加厉,自己渴望从中获取更多的知识。然而,光有理论没有实践是没有用的,我开始关注我周围一切素质较高的系统,但是却让我很失望,因为都是些VCD配一些档次很低的音箱。一次去买CD时经过一家CD电,突然听到一串荡气回肠的女声,如此娇柔,如此动听,把女声特有的质感都表现出来了,于是进店仔细观察,原来是一套二手的系统:SONY的cd加上yamaha的功放推一对 美声的音箱,但它的声音是如此的让我满意了,仔细观察四周,原来竟是古典,民乐与发烧的乐园,一冲动就卖血大采购,其中也包括了刚才的那张女声:杨小琳的〈绿蓑衣>。以后,每次买CD必到此处,〈雨果发烧〉1——8,〈阿姐鼓〉,〈央今玛〉,〈禧乐〉,〈1812〉,〈贝〉4,5…………………………都由此处购得。至此自己的对音乐的欣赏方向也发生了质的改变,厌倦了流行乐………………NEW AGE,民乐,发烧人声,古典变成了最爱。那次以后,自己也找到了接近HI-FI音响的地方:二手音响电。这使我养成了至今一直保留的习惯,上街必逛CD电与二手音响电,又长了很多见识!而后,我在二手音响电购花了250元买了一副SONY V600监听耳机,它使我的硬件又上了一个小台阶,我能通过较低的代价获得了接近HI-FI的声音,同时也有机会在二手音响电听取了大部分的SONY二手耳机,通过对比也知道了不同器材在声音上的差别,这使我的耳朵在对声音的判断上得到了增强。

手好累,待续!


    
    
TOP
18#

由于有了好一点的耳机V600,居然能听出我的KENWOOD有电流声,我忍受不住了,于是咬咬牙把它350元卖给了同学,自己又加上积蓄买了SONY D-E990(依然不是HI-FI档次的),这次没电流声了,声音还是不错,算是暂时满足了,接上V600享受了几个月!平时依旧买CD,买杂志,逛二手音响店,上网与网友交流!今年1月份南宁搞了个音响展示会,接触了自己见过最高价位的一套系统:音乐传真的油桶CD加功放推REVEL F30,当时放的是一张民乐,那笛声是那么的悠扬,清脆,自然,我一辈子都忘不了,但是由于是陪女朋友去的,不可能呆很久,不然我会泡在那一天,真是可惜可惜!
    上网的交流使我知道了耳机的几大名牌:森海塞尔,爱科技,拜压动力,SONY,歌德,铁三角,也使我大概了解各个耳机风格的不同 ,各型号声音的差异,自己也特别想拥有一副名牌高型号的耳机,初步自订为森记的HD580,但是由于资金问题一直拖着! 今年3月,在网上看到一则另人振奋的消息,国外某网站优惠卖拜压动力的旗舰耳机DT931,连邮费一共是170美圆,于是再咬咬牙,连同我在内的2,30个耳机爱好者一起委托一个网友集体购买了DT931,连邮费,转帐费一起花了200美圆,那时我是花了1710元到本地黑市换了200美圆给那网友寄去的,而当时DT931的中国市场价要2300元!然后这件事在我周围传开后我被当成怪物一般看待,他们真的很难理解!给网友汇款后就是漫长的等待,三个星期后,一个下着小雨的下午,我上完课回宿舍,收到我梦寐以求的DT931,想想当时我那份激动喜悦的心情你们一定能够体会得到!接下来就是打开邮包,DT931的包装挺简单的,就是一个纸盒(据说是为了环保),外观早以在网上见过了,不过实际的比网上看到的要大,耳机外表工艺不错,就是线的感觉不好,邹邹的,没有高档线的感觉,比不上V600的线,这让我不太爽,不过佩带倒是很舒服,戴上后耳朵很好!接下来就是接上我的CD随身听,用〈阿姐鼓〉来试听,果然是一副高档耳机,光那宽阔深远的声场就把V600抛下了几条街,这也抵消了我的不爽(真是好东西其貌不扬)。高频很亮,由于是新耳机,所以有些刺耳,低频速度很快。新耳机(新器材)都要褒过才出好声,所以我没有继续听下去,先拿收音机连续褒了两天两夜……再经过一个多月断断续续的用,终于得出了这副耳机的一般状态:声音很中性,很有监听的味道,解析力超高,声场很宽,仿佛声音从周围而来,而不是从耳机中发出来似的,细节很多,高频潇洒洋溢,播放玄乐透出一种柔媚,特别好听,中频中性,低频速度快且下潜深,力度很好,且对音源要求很高……由于我的音源是随身听,而且对于这副250欧的高阻耳机推力不够,估计只发挥了其实力的六七成,不过它使我认识到了正确的声音,以后我听音都是以之为参考,接下来的时间就是美美的享受了!
    长时间的聆听使我对我的音源感到不满意,也使我产生了要发挥931潜力的想法,怎么办?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为其加一个耳放!今年一放暑假,我就着手于做耳放,由于这个得到家里的支持,资金不是问题。先是到翻书,各个网站找资料,找图,接着又是冒着炎炎烈日到各个零件店去采购,然后是没有白天黑夜的坐在桌旁,几番辛劳,终有成果,做成的耳放使931的音质又有部分提升!接下来的时间,我继续跑零件店,和老板交谈,从中获益很多,然后继续对耳放进行改进,有继续买零件,继续向各个老板学习,继续动手,一个假期下来,我的知识猛增,动手能力也加强了很多,自己也很开心!
    开学了,我不得不放下手中作了一半的功放,把精力投入到学习当中,因为我大四了,很快就要面临择业的问题,但是我还是会找时间听听音乐,做做东西,毕竟这是我的最爱!
    想想几年来的发烧(不知道算不算)经历,我觉得对我的人生有很多有益的帮助,一个是听音乐培养了我的情操,练就了我的脾气,使我思想的深度,程度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对很多问题都能看得很开!另外一个增加了我的知识,我的动手能力!不瞒大家说,我是读应用电子的,但是由于大一大二对自己很放松,基本上没学到什么知识(因为很枯燥),后面由于对音响的爱好使我学习的兴趣大增,,不过现在发烧越高,就越后悔当初没有好好把基础打牢,现在终于算是亡羊补牢,还不算晚,现在我正努力把以前的知识补回来,继续学习新的知识,不管怎样,这对我的前途我的爱好都有很大的帮助,希望各位朋友能够热情的帮助我!谢谢各位!在此特别谢谢矮仔,小Y二位朋友!
    
    让我们把音响继续下去…………………………………………:)





  
TOP
19#

还有,我的下一步目标是买一台台式CD做音源,但是由于前两次出血太多,已元气大伤,买不起新机了,而且不好花父母太多钱了,现只能考虑几百元的二手机了,请各位给点意见!
     祝大家财源广进,天天开心!
TOP
20#



Edited by - 游峡 重新编辑於 2001-10-21  10:48:20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