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发 烧 篇 全解说 [复制链接]

1#
发 烧 篇

音响圈中最常用的字句有:发烧、HI-FI、高保真等等。顾名思义, 像这些字句是用来形容极端追求高度传真或高度保真等。 但是, 这些字句在现今已被滥用了, 动不动就是HI-FI, 左一句发烧, 右一句高保真, 或者说:"这一台机是全世界最好的最贵的,"诸如此类的话, 说得太多了。
真正懂得去分辨音响器材好与坏的人毕竟太少, 然而, 买音响器材的人分两大类, 一是冲着品牌而来的, 认为可靠性比较高, 也出于一种羊群心理, 这么多人买的名牌, 自己跟风, 就算上了当也有很多人一起吧。 但是名牌也有两种: 一是平价产品配以大量宣传, 顿成为名牌; 另一种, 真正有实力, 有历史背景的大牌子, 但广告亦很重要。
维真音响器材的市场定位是以声音为目标, 请记住, 我们是卖声音的, 并不是以花俏的设施去吸引买家, 但是维真也同时理解, 商品的外型是引人注目的第一关。 因此, 维真音响的外型亦经过深思熟虑的设计, 然后才订出外观的方向。 维真器材的外观全部气氛一致, 走的是优雅的欧陆风格, 主要是耐看耐用。
我们再三强调, 我们是卖声音。 虽然面对大陆这么多发烧友, 大多数对高保真重播的形态应该是怎么回事还是比较模糊, 以至在选择时犹豫不决, 但是我们坚信, 只要以产品比产品之后, 维真音响产品一定是赢家。
现在我们在下面提供一些调声窍门, 令维真产品可以发挥到应有的效果。
调声是一门学问, 但不难, 基本概念跟全世界发生的事情一样, 无论科技、 做人哲学、甚至下厨烧菜, 以至信仰等同一道理, 那就是基础要打好。
因此, 调声应该是一切从头开始, 准备好了吗? 来吧!
1. 不知道多少人(包括音响店营业员在内), 对于供电板的品质对放大器的影响有多大? 是不太清楚:
在国内绝大部分的发烧友和音响店会用一些现成可买到的供电板: 那条电源线粗如手指, 但去掉外胶皮后, 铜芯线细如一枝牙签。 请想象, 这种线怎样可以供应每声道50瓦的功放, 莫论更大的功率了, 因为放大器所用的电流非恒定的, 是随着音乐的起伏而作出的变化。一个声道500瓦的功率, 在高潮时瞬间的功率有本事上升到2000瓦, 对放大器的变压器初级来说, 等于约10安培的电流。 这样, 这些电线怎可供应得上呢? 这时候, 会出现什么现象?
A. 低音量感变薄, 欠缺圆润厚度
B. 中音以上有刺耳的压迫感, 令人烦躁, 不耐听
C. 完全没有深度和层次
这样的音色效果十足是套装机, 还是平价的垃圾声。
解决的方法: 绝不能用那种25元一套的供电板, 除了线径不够之外, 还有那些插座基本上接触不良。要省钱又有好效果, 应该:
A. 采用截面积为2.5平方的单股硬线
B. 肯定插头和插座之间接触紧密的插座
( 验证是否接触紧密, 把插头插进后, 看看有否虚位便知, 有虚位的不能用。 )
2. 注意接触点:
这些接触点包括电源插座,讯号线的RCA插头,喇叭线等。
A. RCA插头和电源插头当然重要,但是喇叭与功放、音箱之间的关系也极重要。
B. 喇叭插头最受音响店欢迎,方便抽掉,但是绝大多数的插头也是松松散散,虚位多多。如一定要用喇叭插头,建议:用一些可以锁紧在插座里面的,但多是发烧级配件,价钱不菲,但是店里备一套相信没有碍吧。另外,以裸铜线绕在端子上的方法是最好最直接的,但端子一定要把铜线夹得紧紧才不会损失微小的讯号。
3. 喇叭接线方法:
喇叭线的接法有两种: 1.利用喇叭线端子插进音箱 2.以裸铜线直接上紧在音箱和功放上
很多音箱输入端子有四粒,是高低音单元分别输入。如果把端子的铜片拿掉后,我们便可以采用双线分音的接法。这是目前最好的接线方法,因为高低讯号分流输送,对整体效果有一定的收益。但是双线应该配什么线效果最好就要通过实验才知道(可参阅喇叭配线篇)。可行的方法是:两线是同一型号或品质,就有一定的保证。如果不采纳双线分音, 那便是一对线接到音箱的正负两个端子上, 但要紧记:
千万不可一条接高,另一条接低。
这是一种无知无理据的做法, 除了向别人表示自己很特别, 以为很发烧之外, 基本上是不合理的做法。你可以在别的音箱这样做, 但拜托阁下,千万不要这样对待维真的音箱, 恳请紧记, 拜托拜托。
让我们再次强调, 我们是卖声的, 如果示范时效果欠佳, 怎样可以说服顾客呢?还有, 声音好的话, 不单止是发烧友也知道。因此, 我们要求阁下在示范维真音响器材时, 一定先把搭配调至最佳状态才可开声示人。这样吧, 你就想象自己到某大机构见工,您应该睡眠充足, 西装笔挺整洁, 头发理好, 做好一切准备工夫, 然后去会见您从未谋面的人事部经理。
您要成功地卖出一套音响,就如同CD机是您的头发, 功放是您的西装,音箱是双鞋, 如果这套音响的状态如同您第一天见工那样,我们相信您在镜子前感觉良好; 那么,这套音响也应该先过了您自己这一关才可以示范给您的客户听。
如果您自觉不知道什么为好声、好效果, 那就请您的师兄或师傅多做几次示范给您吸收经验。 归根到底, 作为陈列或对客人作示范, 作为任何与维真品牌有关的事情,任何在生意上的伙伴或维真的工作人员, 请紧记:把声音调好──是我们维真产品的命脉, 处处也应该从这个角度去考虑。
4. 音箱摆位与音场的关系
有关室内音响效果的讨论题目很多, 但是在某些客观条件下, 如一般的音响店, 绝大部分的环境跟理想条件相距太远了。
一般音响店里, 大多会摆出一大堆音箱, 现在暂不讨论整个试音室的效果, 光是这一大堆的音箱, 每一只音箱起码有一个低音单元, 而这些有木箱的单元会与您播音时的低频产生共鸣, 有些变为吸音筒, 有些则成为谐振箱, 其效果实在难以预计。因此,试音的地方最理想只放一对音箱或数量愈小愈好。
若然没法办到这个目标, 比较有效的方法是其他不工作的音箱端子加上一条横跨正负极端子的一个短路线, 以减少这些喇叭对工作着的音箱的影响。不过, 无论环境怎么差劲, 总比什么吸音材料都没有, 如浴室一样的房间要好得多。毕竟, 只要从喇叭发出来的声音是正路的话, 例如有足够的扩散力, 频响够宽和平滑, 而没有特别明显的峰值的话, 在很多恶劣环境之下也可以发挥满意的效果。
喇叭的摆位也是很重要的, 但是, 在音响调声手段中, 摆位是最后阶段,因为要把喇叭位置放好, 先决条件是:
整套组合要有足够的能量才可以容易显出摆位的重要性。
5. 分段认识音场
音场的形成是要靠音箱发出, 而音箱所发出的能量又要依靠放大器来供应。因此, 放大器(还有CD机)成为供应音场能量的来源。但是在音响圈中, 很多人听到好的声效之后, 往往会认为是音箱的功劳。这个想法对了一半,但是我们应先明白, 音箱是被动的, 即是觉到一套组合的音效不错之余, 你会否想到有一大半功劳是从功率放大器而来?
假如我们了解音场是一种能量的场之后, 那么我们可以想象把音场当作一个面粉团, 我们便可以更容易了解音场能量之间的关系了, 进一步了解喇叭的摆位。
6. 音场SOUNDSTAGE
我们现在知道音场可以用一面粉团去理解, 而这一团东西的体积有多大便与我们聆听的空间有直接关系, 究竟这一团能量是否能够填满我们的聆听空间, 便是我们要探讨的问题, 解决了这个问题, 我们就可以很容易理解喇叭的摆位问题了。
音场这个充满音波能量的场是由音箱发出来的声音构成, 在这个能量场里, 应该是充斥着音乐中的每一个大小份量不一的波形, 有乐器或人声的基频(例如音调C或A?)以及每奏出或唱出来随着基音而来的谐波(这个谐波含量或多寡变化去决定每一个人或乐器的区别)。
我们假设某一套组合器材,所发出来的声音及各种谐波是一字漏地忠于原著的话。那么, 在某一特定的聆听空间里, 音箱发出来的能量也是足够填满这个空间的。
这时候, 音场的宽阔是录音中的谐波构成的, 这些谐波通常是天然的残响(反射声, 从现场的六壁反射回来比直接声稍迟出来的声音)又或是录音室的效果器造成的。
这种谐波的份量(相对来说), 通常很微弱, 可以说稍纵即逝, 便是构成这个空间宽敞音场的主要材料。稍逊一点的器材会听不到而变成烟消云散。
好的音响应该是, 音场宽阔, 但主音人声或乐器则不能跟音场一起扩大扩宽,要是这样的话, 这套组合根本称不上HI-END, 它只是把每件东西的面积加以放大而已, 就好象很多年前电视机只有19寸荧幕的时代, 在荧幕前面加一幅放大镜一样的效果。这时候, 电视机线条会显得粗糟及微粒放大,音响也是一样。如果乐器被无理地放大面积之后, 会错觉地被认为音场很宽阔。谁知道, 这是以一幅135底片把它放大为一幅100寸的彩照而已。因此,我们一定要认清楚音场宽阔, 是真实或是假象。
另外一个现象也会给人一个错觉, 很多高级机种最容易出现:主音乐器或声的
咀形或乐器的形状修到特别细, 特别玲珑, 给人一个定位极准的感觉, 但是这件主音乐器或人声的周边一丁点空气感也没有。这是欠缺谐波所致的一个现象, 这样的话, 这一套器材也没有堂音。
正确的高传真度的播放是:音场既宽, 而主音乐器定位准; 但是, 乐器和人声的发声点有向四面八方散发出空气感的能力, 仿如当用红外线检测人体的热能一样, 我们的身体的热能是从身体向外辐射出去的, 音响中乐器或人声也有同样要求。因为录音就是这样收录下来的? 不然, 我们怎样可以从器材中重播出来呢?有人听不到这个效果, 就因为有些人的器材未够班,这个未够班三个字, 并非平价机种专有, 一些所谓高级机种也有不少, 而平价东西与贵价东西之间的区别是贵价东西重播出来的乐器和人声听起来圆润些, 舒服些而已, 但是两者也是没有音乐味道的东西。
很重要的材料是低频含量, 低频有两种, 其一是一般发烧友理解的,"你的音箱可以潜到多低"?
事实上, 这不是一个最重要的指标,起码现在市场所卖的音箱如果可以下潜到45赫兹的已算是不错了, 书架箱一般徘徊在65到75赫兹之间。另一种低频, 其实是最要命的。因为很多放大器其实很难过关。这是低频的厚度, 这个厚度是乐器基频中低次谐波。例如大提琴,就算拉出一个中C出来, 但大提的木腔还会或多或少渗出一些带有木味的次低频(不要混淆, 这次低频并不是超低听不到的次低频)。
像这样的次低频也是构成一件乐器完整性的材料之一, 缺一点也会走样,不能感动爱乐者。而这种次低频也是给我们一种厚厚的感觉, 但是过了份量,中频的重播一定差到不堪。因为这是相互关系的现象。到此, 我们应该多了解这一类低频的重要性, 并非一般的去到多低。当然, 如果一定要感觉到18赫兹的管风琴, 那又是另外一回事, 这时非要找一个真正的超低不可了。
事实上, 一些有节奏感和温暖感的低音也是出于这些材料, 并非18赫兹的低音。顺带一提, 有节奏感的低音也与音箱设计所采纳的Q值有直接的关系,但这将会是另一个提纲了,在这里不作讨论,但知道便可以了。
构成音场的另一种材料便是中音和高音, 这里我可以告诉各位, 假如组合中的低音具备一切上述的条件, 那么这套器材的中高音绝小出问题。
中音是一切乐器和人声的材料, 而厚厚的低音和伴着的高音也是乐器和人声的
附带材料。有如吃东西一样, 什么菜配什么酱料。但是中音在低音乐器中也有如酱汁一样的地位, 这时低音主, 中音为副。例如打大鼓,鼓眼的声音是中音及谐波, 有时侯这些谐波可达到高频, 例如到6000千赫兹以上, 但鼓皮的振荡才真正是主音低频。
因此,打大鼓(如绛州大鼓)如欠缺中音这个副手,鼓声便显得欠缺冲击力,变成沉甸甸而欠速度感。
一般情况下, 高音所占的份量(以电平量来说)远较中、低音小得多, 但极其重要,因为一切人声的唇音、齿音、小提琴或弦乐器的松香味、触感、管乐器的气声, 也是由高频构成, 因此, 除了少量乐器之外, 高频是以辅助为主。
发烧圈误传了一些有关高音的问题,超高音是一万五千赫兹以上的东西。事实上, 这些所谓超高只是一些从五千到一万以内的一个频响, 而绝大部分顶多达八千已是不得了。
7. 喇叭箱摆位
我们知道音场的能量后, 现在我们可以根据整个组合发出来的能量去调整音箱的位置。在此之前, 我们应记住下列一些守则:
1.任何音箱应离后及侧墙最少一米
2.如果以低音单元的中心为中心点的话,中心点到地板、到后墙到侧墙的距离
不能一致, 否则会引起某段低频产生一个波峰值, 有机会高出18分贝以上!切记。
音箱的摆位一切从主音乐器或人声为主,有主音乐器的唱片, 如小提琴协奏曲中的小提琴, 最好避免用低音大提琴或钢琴, 而人声则可取流行音乐的女声及男声各一便可。
先找出一个较为舒适妥当的位置放下音箱, 不要TOE IN, 即向前, 不要向外或向内倾斜。
这些中频定位用的录音就是用来调整两个音箱之间的距离。两个音箱如果拉得太远的话, 人声或乐器的聚焦力不够, 现象就是定位松散, 结象力不够, 这时应该把音箱互相靠近一点, 直至主音乐器和人声有一定的结象力。应切记,够就可以了,否则会损害音场的深度和宽润度。调好之后,低音乐器和音场自然会显现眼前,便是喇叭箱最好的位置了。
当然,正如开始时说过,这里是假设组合是完全调好,用的正是比较正经的器材
才可以简化地调好音箱位置。因为是能量已分配好了,但是在很多情况下,上面的音箱摆位怎样弄也不得要领,请你不要怀疑我的方法,你应该回头检讨一下,究竟你自已真正问题的结晶在那里?想一想问题出在那里? 或许现在你应该把自己的脑袋放回原位(不要老是放在屁股上!)思考一下,勤劳一点,动一动手,换换这,换换那,如何?搬一搬器材,出一身汗,你始终会得到回报的。 朋友,你积下来的经验,是别人拿不去的。
假如千方百计之下也没法调到好的位置时,那就有很多可能性。
1. 你所面对的一套组合所产生的能量不足够(面团不够大)用以填满空间。
2. 中高频以上的能量不够,导致扩散力不够继而影响音场的渗透力。
3. 如果人声或定位模糊的话,肯定低频也会一塌糊涂, 脂肪多而臃肿,随之是低音完全没有速度感,中频欠透明度。
4. 这些问题多来自放大器,这时,你应该重新检讨一次,究竟从这篇文章中的开始到现在,还有那一点未做足功夫?
如果全部工夫做足,那很大可能是来自功放,然后音箱,最后到CD机。
请记着,音场中的一切材料要齐全丰满,才可以营造出栩栩如生的感人场面。


配 线 篇

线材在现今音响中占了一个很重要的席位。简单地说,影响音色形态的有两大主要原因:
1.铜线的纯度
2.整条线的几何结构
当然影响音色形态的还有其他小节的东西,例如绝缘介质、焊接方式等。但是宏观的大方向一定是上述两点。
1. 铜的问题
铜的纯度现在已到了8至9N了。那么是否纯度愈高愈好?这个问题是正面的肯定,无可置疑。
纯度高的铜线比一般铜线在听感上音色来得正如其纯度一样,比较清纯,较少毛燥感,但亦不要忘记,假如你所用的放大器或CD机本身已经烦躁不堪的话,那么这种纯铜线就会突出机种的特性。
2.几何结构
喇叭线,讯号线也好,其几何结构也直接影响音色形态,与铜线纯度的影响力不相伯仲,但其影响的范畴不同而已。
线的几何结构包括了线股的粗细度,每支线有多少股,怎样绞合,用什么绝缘材料等等,对音色有直接影响,而市面买到的高级发烧线除了采用高纯度铜线之外,便是在几何结构上下工夫了。
3.铜之外的材料
铜线的外层可以镀上异金属以加强铜线的耐用程度,但也改变了音色,各施各法,实在无法用公式统筹起来。
除铜线之外,还有银线在极高级器材中也有用,但不多,只因价钱太贵。
但是我可以告诉你,银线的音色除了给人一种中高明快感之外,似乎找不到其他优点,最要命的是银线的低音厚度很薄,连中音的质感也不足,若以音响术语去评价它,银线的中高频相位是超前的(相对铜线来说)。
其实只要我们细想,你可否找到一家录音室是用银线来做讯号线,那么我们在家里用铜线就是跟录音室一样,全部以铜线作导体,我们且不理会银的导电系数是1(全部金属都以银的导电系数作参考对比),但是我们家里用的铜线实实在在与录音室所用的铜线,起码口径统一了,过电流的相位也是一致,那有何不妥呢,反而,我觉得用银线才有欠妥善之处。
4.燕瘦环肥·各有特色
喇叭线,讯号线,我们大致上可把它们分为两类,一软一硬。
软者是指,每一条线内股枝很幼,但股数较多,从股数最少的话筒线(十数股)到几百股的喇叭线都属软线类。
在家中从电箱拖线到墙里的插座的单枝单股线,称为:硬线。通常硬线用在讯号线上较小,但硬的讯号线往往不是硬铜线,而是在绝缘皮上用上了铁氟龙之后变得坚硬,兼有颇强的记忆力,但不要忘记,也有人用单枝单股的硬讯号线。
硬的喇叭线相对比讯号线的品种多些,但绝大多数是以五股到十数股绞合在一起为主。例如以7股1平方的绞在一起的。
5.软硬音色
软线和硬线是两样的音色形态。
软线的特性是:中频比较保守,低频拖长,空气感相对比较柔弱。总的来说音色属偏向于柔润丰满。
硬线的特性刚好相反:中音较为明亮,低频比较扎实,但最高的空气感相对量方面较小。
从搭配方面可以按放大器、音箱以至到CD机的特性上可以用线材来加以配合。例如, 声音偏软又或中频力度不足的放大器就可用硬喇叭线去配合以获得所需的音色平衡度。反之则用软线去配合。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有些讯号线的线芯本来是多股幼线,本质是软声线,但外绝缘皮用上了铁氟龙的高温胶之后,线体就变得偏硬了。这时,这条线就介软硬之间,就是低频比较紧凑,也有软线的高中段的柔润。但是,如这些线芯镀上另类金属的话又当别论。通常这类线的中频以上或多或少加进了一些异类金属的味道,小小的不多,因为只是在每一股线镀上薄薄的一属,算是调味吧。




动态 DYNAMIC 力 的 认 识

很 多人对放大器的"力"这个字有些误解, 认为声音很大, 或力大如牛等。 说实话, 这种力是唾手可得的一种力, 在很多场合中可以听到, 例如迪士科的音响系统, 又或偶尔在经过卖唱片的地方, 店前放了一个大音箱, 放出震耳欲聋兼刺耳的流行曲。
音响中的"力"便是我们说的动态DYNAMIC。动态者, 也可以理解为声音的大小, 爆棚时大音压的"力"度。
如果你们曾经欣赏过大型交响乐团演出交响乐的话, 您一定尝过爆棚时的感人场面, 音压大, 亦绝不吵耳, 涌到身边的只是一层一层的声波, 而低频则像暗涌的潮水, 飘过来的感觉。
为什么现场演出会有这种令人舒畅感动, 但完全没有压迫吵耳的感觉呢?
没有压迫感是来自乐器本身的特性, 因为乐器或人声, 其本质就没有给人一种刺耳的特质, 另外在现场表演我们可以听到很琐碎、很微弱的乐器变化,事实上, 在音响重播时往往就失去了这些变化, 因而在听感上完全枯燥乏味。 如果在大爆棚乐章的时候,音箱发不出那些微小的变化,那么剩下来的只有一大堆声音和很大的音乐而已。声音很有力是比较容易办到,只要找一部吵闹得很厉害而输出瓦数不必太大的功放便可。
到此, 我想你们思考一下, 你的家中可否容得下一支50人的交响乐团呢? 这个问题几乎是否定的。那么我们是否应该把家里的音响的音压按音乐厅与家中体积的比例相应地减少, 幸好人的耳朵会根据环境适当地调整音量的大小而不必担心。
但是动态──"力", 这个字在音响器材之中的另外含义是有压倒性的意义,但是在这个"力"之前, 每一环节的器材一定要有很高水准的重播能力才可以获得"力"这个真正的意义。
在发烧音响中经常说的"力",其真正的意义是在电平很低时,乐器奏出来的绝对有很微弱的变化, 例如手指弹吉他时,手指和吉他弦线之间的触感, 小提琴的弓在琴弦上飞驰时的那种弓弦之间的关系,这才是动态的表现。 事实上, 并非很多系统可以很全面地做到这个要求,很多放大器只能在勾弦上做得到, 但中频以下的表现力,如小提或大提的木腔的轻微回响却未见出现。
你或许会问,这样的小电平叫动态吗?
以CD机为例,本来一般的动态从0分贝到90多分贝不等。如果以上限的90分贝为最大动态为例,在任何情况之下,音压已足够大声,如果整个系统是正常的话, 那么这套音响系统已经有90分贝的动态了(即0分贝到90分贝), 即其变化范围有90分贝。但是,有些系统在小音量时,无论是出错在哪个环节,小电平时的弱音是出不来的, 例如一些轻微的只有20分贝的电平,系统便无法重播出来,换言之, 这套器材的最低电平是从20分贝开始而已,结果其系统的动态的范围只得90-20分贝, 只等于70分贝, 这时我们便认为, 这套系统只有70分贝的动态。
发烧所追求的并非盲目追求高电平, 而是追求很难保留下来、稍踪即逝的低电平弱电平,偏偏这才是最考器材的一个目标, 我们需要的动态正是尽量发掘音乐深处的小细节, 而并非那种爆棚的大音压。
再举一动态的例子。在一个很大的场地里, 有一位乐手很用劲地拨动吉他弦, 发出很大的音响。这时, 你坐在这乐师前面, 音压当然很大了, 如果你这时候走到很远的地方, 你会觉得吉他的音量相对愈来愈细, 音量跟距离成反比, 这个连小孩也知道的道理。但是你会否发觉, 吉他所发出的声音虽然跟距离渐渐趋向细声, 可是吉他的强劲完全一点也没有减退。
这便是我们要表达的动态了, 这个情况跟音压完全分离, 一点关系也没有。说清楚点, 就是当通过器材欣赏音乐时, 这种动态表现的动态才是最珍贵的。在一些次等器材中, 这种动态是播不出来, 会令人产生没劲的感觉。
那么, 微弱的动态与爆棚有何关系呢?
绝对有关系! 如果动态范围足够的话, 那么爆起来就没有压迫感, 而且听起来轻松得多。 不过, 另外一点也不能缺, 那时低频的量与速度。 如果是好的功放, 除了有一定量的低频之外, 还要有正常的速度才可以产生动人的音乐味。 如果你播一次TELARC的"万宝路"就该知道低频的量与速度是否正常了。 在正常组合中, 两者应同时兼备, 低频既有实质的量感, 但也要有音乐中抑扬顿挫的速度感, 试试吧, 这CD片很难过关的。
发烧篇至此为止,最后还是要提一提大家,多动手去调试才是真正的获益。
分享 转发
TOP
2#

正啊!!!
好适合我这等初哥学习!!!
TOP
3#

不错
TOP
4#

好!
TOP
5#

发烧妙文,我从中学到很多知识~~~~~~~~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