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好声音的三个特征-音响与现场的真相(实战供电、避震、声学处理、... [复制链接]

41#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42#

录音师,永远是在现场最好的位置,他所录制的就是现场最好的声音。
能给你听多少,是录音师的事;你的器材能展现出来多少,是你的事。
最后编辑红点 最后编辑于 2018-12-08 10:04:29
TOP
43#

拉卡图斯演奏的《辛德勒的名单》,拉卡图斯的唱片好听。







拉卡图斯和许可演奏《辛德勒的名单》视频:http://v.youku.com/v_show/id_XOTAyODMwMDUy.html
最后编辑shinelb 最后编辑于 2018-12-08 10:03:14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44#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45#

TOP
46#

楼主好文
TOP
47#

录音师,永远是在现场最好的位置,他所录制的就是现场最好的声音。
能给你听多少,是录音师的事;你的器材能展现出来多少,是你的事。
红点 发表于 2018/12/8 9:56:30

赞同。所以,我才会说:重播好录音就OK了,这比“重播现场”更简单。
不用去质疑录音师的专业性。拿卡拉扬来说,有时候他会要求DG的录音师使用超过60个拾音麦,录取各个声部、器乐的声音给他做比较,他再去调整和平衡,以取得更好的录音效果。因此,对于有追求的人来说,除了具备专业素质和尊重饭碗之外,他们最在意最尊重的其实是自己,骗谁也不能骗自己。他们是这样,我们在小盒子听录音的,也应该如此。
能否将录音播放的“完整”,最有话语权的应该是录音师,第二个是重播器材的设计师,最后才到我们这些聆听者,主次不能倒置了,否则,就会让问题复杂化。如同去家访,最有话语权应该是主人家,而非我们这些个“闯入者”。只有保持这样的心态和基准,我们才不会妄自菲薄。说出诸如此类:用手机就能“评判”声音是否完整或标准的笑话,这是对自己和他人的最大的不尊重

现在流传在世,公认的好录音,即使你没有完美的重播系统,你也可以拥有,你也可以从聆听中不断有所收获。如果播不好,最应该去检讨的就是自己,而不是口诛笔伐某个录音师或唱片公司。
不好的录音或你不喜欢的音乐,再完美的系统,也很难让你满意。因为,你自己不会骗自己。
TOP
48#

拉卡图斯演奏的《辛德勒的名单》,拉卡图斯的唱片好听。







拉卡图斯和许可演奏《辛德勒的名单》视频:[url=http://v.youku.com/v_shoshinelb 发表于 2018/12/8 9:56:36 ]http://v.youku.com/v_sho
shinelb 发表于 2018/12/8 9:56:36 [url=http://bbs.hifi168.com/bbs/showtopic.aspx?topicid=249115&postid=3477062#3477062]


谢谢推荐。辛德勒的名单,因为电影和历史的缘故,很容易引起共鸣。所以,演奏版本很多。多多比较,也是蛮有意思的事。
不过,对于这首带有典型民族和宗教内涵的音乐来说,让非传统的乐器加入合奏,会有让人有怪异的听感。民族和宗教,总有强烈的排他性,这类“创新”和强行融合,或许能取得表演的吸引力,但大多都不会成为主流或经典。如同用小提琴去演奏二泉映月,即使是梅纽因的再传弟子,我也没听出比二胡更好的表达。
TOP
49#

学习一下,好帖。
HIFI是个无底洞!--------乐林8t
TOP
50#

继续话题:如何去理解“唱片演奏家”,前面不少朋友谈到了录音,而对于重播录音或者还原信息,最大误导恐怕就是这个所谓的“唱片演奏家”了。

    日本人先提出了“唱片演奏家”这个概念,其实,这本来就是一种绝大的误导,导致了玩音响的哥们姐们信心无限膨胀,人定胜天,导致了音响界数十年来无数大神、玄学家的诞生。
    乐器的现场演奏者,他可以对一首曲目,有自己的理解,可以控制时长、控制节奏、控制力度,但不能保证每一场演出,弓弦揉擦在同一个位置,不能保证手指敲击键盘能保持同等的力度,持续时间精确到秒,精确到人耳无法辨别的精度,或者在不同的音乐厅、不同的心境之下,让乐器发出完全相同如同“拷贝”一般,无一丁点错漏差别的声音。这些可控的和不可控的,都给录音保留了下来。(这样的差异性和多样性,也给了我们更多的乐趣,而非流水线上的茫然,不是吗?浩如烟海的历史录音里,数不清的版本间,不正是那些多样性的差异,给我们带来了无数个美好的夜晚或者彼此神交的想念吗?)

    那么,重播这些录音,你能去控制时长、节奏、力度吗?你能改变那些不可控的差异性吗?结果是:不能!不能的话,你还“演奏”个P啊,把这些个唱片“演奏”出花儿来,声音调的仙气十足音飘万里,也没法说服别人,或者说服自己。所以,所谓的“唱片演奏家”纯属扯淡和自娱自乐罢了。

    而实际上,菅野沖彦老先生的原意,我更希望是:还原唱片录音的本来面目,而非是画蛇添足的“篡改”。更非是这样啼笑皆非的曲解:唱片演奏家的核心观点就是你不用去理会CD唱片本身或音响器材本身的“本来面目”为何物,你要去做的工作只有一个,就是通过对音响器材以及周边设施的使用与调整,最终把你心目中想象与追求的声音给完全展现出来。

TOP
51#

学习一下,好帖。
乐林8 发表于 2018/12/9 14:45:12

谢谢,乐林兄的捧场
最后编辑kkman2002 最后编辑于 2018-12-09 14:51:48
TOP
52#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53#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54#

这个问题太发散了。

权威应是唱片公司的专业器材了。
TOP
55#

         咱们继续,至于那些个键盘侠或无厘头,不搭理便是。这里声明一下:这个帖子欢迎讨论,也欢迎扔砖头。但言之无物,颠来倒去,就知道质疑而没有自己的观点的人,那还是哪来哪凉快去,没这闲功夫浪费这里的版面资源。

          因此,说道这里。作为聆听者,音响只要重播好录音就OK了,就这么简单。我们能做的,就是确保有安静的环境、更低的底噪、更少的干扰,还原真实、健康、准确的声音,然后通过好的录音,去理解作品、理解演奏家、理解音乐的积累之后,在心境和履历的锤炼之后,与音乐真正能交互共鸣,让听觉、触觉、心灵和灵魂都达到真正的享受和升华,最终获得大愉快、大自在。这便是我们能通过重播系统聆听音乐所能获得的最大收获了。    

         而制作重播器材表现出色的设计者,往往自己也会去听现场,甚至会去玩乐器,玩录音,因为他们知道,电声模拟、声音重播始终需要一个可靠和正确的参照,才不会迷失方向,失真的参数远不如正确的音色和特征更有说服力。做音响好的设计师也是真的喜欢音乐,并且为此而获得另一种大愉快、大自在。因此,我们也会发现:大凡好的器材,除了素质之外,总能提供一种代表音乐内涵的特征,这种内涵又通过声音来展示或表现,所以,好的品牌,从低端到高端,总能保持声音特征的一致性或相类似的声底。最后,到了一定级别之后,重播音乐大多都是是没有问题的,差别只是在于各自的内涵和倾向罢了。这又是一种让烧友们很乐意看到的多样性和差异性。

         这些器材,会和那些个只会闷头在实验室、车间里“闭门造车”的技术宅,或者心比天高的造梦者弄出来的东西,会有本质的区别。

        小结下: 音响和现场本来就不是矛盾的东西,但如果你去强求音响去重播或还原现场,甚至搞第二次“创作”,那么只会陷进一个美丽的陷阱。
        如果身边有玩音乐的朋友,或许会发现他们并不如我们发烧友一般特别专注器材重播的音乐。因为,他们知道很多东西要去现场才“听”的到。在现场不仅仅只有听觉,还有视觉、还有味觉、触觉,还有很多心理层面的波动和情绪,这些在一个封闭小房间内是无法感受的。作曲者,有一种听觉叫内心听觉,如莫扎特,他的曲目,大多在心中已构筑完整,只需要修改几个音符,就能在器乐上练习,这种内心听觉,同样,不可能通过一个录音就能了解,需要通过演奏、解读、聆听以及互动,才能真正“听”到。
最后编辑kkman2002 最后编辑于 2018-12-09 23:34:58
TOP
56#

这个问题太发散了。

权威应是唱片公司的专业器材了。
Real 发表于 2018/12/9 19:50:05

这种故作高深,其实半桶水的家伙,见多了。真和他讨论,其实他也说不出什么子丑演卯出来,别搭理便是。
TOP
57#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58#

  前面说的都是一些感悟,那么如何确保能正确、完整的还原“录音”呢?

正如前面所说,好声音的三个特征,其中“宁静”是确保重播更多“录音信息”的前提和基础。而这个前提和基础,涉及供电、避震、环境处理、音源和软件的选择等等。下面,就通过实战,来看看,怎么一步一步达成这个目标,我这里只提供一些参考和思路,供各位参考,至于,做法科不科学,对或不对,就各入花眼了。

一、供电,我是怎么弄的?
1.地线是必须入地才有直接效果。因为先后测试过水管、地线盒一堆乱七八糟的补品,都不如直接打桩弄个地线效果更明显。这里的建议:
1)最好打4根地棒,形成地线网格,电阻更低;
2)深度距离地表3米左右,选择排水口或水份比较多的地面;
3)接线,不要焊接;
4)使用降阻剂更好,如果没有,可用木炭和食盐替代。


2.专线和家电隔离是必须的,而最关键的不是入户,而是配电箱到音箱房的一段。
从下图,连接非常复杂。其实,只要看两段。
一段从一流电表到音箱房外的配电箱,使用一般熊猫线或广东电线就OK了,价格其实就比倍耐力便宜一点点,但100米的距离,足够什么染色都冲减到0了,根本没必要用什么神经线。
一段是从配电箱到插排的。这段,最短距离确保有4米,使用的倍耐力多股7芯线。我财力有线,只能用倍耐力了。有人认为单股更好,但我既然不用超大功率后级,而这段是可以随时抽取更换的,那么,就用倍耐力好了。用到现在,也没发现什么不妥。至于用10平方还是16平方,这都不是关键。

3.分三路是起码的,音源、前级和后级。
我由于还有AV系统,所以,还分多了2路给AV。总之,能分开,最好,干扰减少到最少,确保每一路连接稳固。照片的时候是2路,现在分多了一路给数播。三路插排,选择了2个瓦特金,1路古河。
HIFI漏保用西门子,空开,分别是ABL冷冻和doepke。AV就国产德力西足够了


电源从地线入地开始,做到源头隔离和分路安装,投入大概8K左右。对声音的变化绝对是立竿见影的。
最后编辑kkman2002 最后编辑于 2018-12-09 23:15:20
TOP
59#

拜读兄大作,提两点:1,怎么去判定系统能还原软件呢?2,地线还可以更规范点。
最后编辑Real 最后编辑于 2018-12-10 09:08:15
TOP
60#

     手机的录音质量可参考一下这篇文章:  
                                                    
                                                                                                                    手机录制的HiFi视频



                                                                                                                                                                                                                        文/赖英智





手机Hi-Fi是这几年被炒热的一个概念,几年前vivo推出了首款真正意义上的Hi-Fi手机vivo X1。这款手机使用了和播放器七彩虹C4一样的CS4398 DAC解码芯片,在当时看来的确有些不可思议,因为这块DAC芯片以往只用于高端的台式解码器或是发烧级的音频播放器。然而现在,拍照功能以碾压级的优势取代了音乐功能,曾经红极一时的“HiFi手机”概念,如今已很少有人提起。消费者并非不喜欢好音质,而是绝大多数消费者对什么是“好音质”并没有清晰的认识,但手机要追求HiFi音质,必须额外考虑电池续航、机身厚度、音频电路纯净、干扰屏蔽、发热等问题,在无利可图的情况下厂商自然就退烧了。

偏偏最近很多音响发烧友,拿着并不HiFi的手机,兴奋录制着自己家中或朋友的HiFi系统演出视频,发到微信群中的短短几分钟视频连音乐都没听明白,然后就津津乐道的评头论足。个人以为玩玩可以,认真就不必了。

收录声音的关键是麦克风,手机中的麦克风也称为送话器,它主要用来做声/电转换。手机常用的驻极体电容送话器实际上是利用一个驻有永久电荷的薄膜(驻极体)和一个金属片构成电容器,当薄膜随声波强弱而振动时,这个电容器的电容量会发生改变,从而实现声电转换。手机的送话器为全指向性低阻抗设计,频响特性约50Hz-20kHz,信噪比很少超过60dB,标准工作电压4.5V,灵敏度在30-60dB之间,规格上看很是一般。而且通话时送话器并非全频工作,我们说话的信号会经过送话器尾部的RC滤波电路,只将300Hz-3400Hz信号滤出,再经模/数转换后送到发射机进行调制。用手机录制的音频或视频,就算送话器不经过RC滤波,频响范围也比较狭窄,即使连接耳机来听,距离所谓的HiFi效果仍有差距。你知道手机的送话器成本是多少钱?大批量购买每个约0.2元,苹果手机的配件约0.6元,用这样的麦克风收音我实在无法评价效果。

手机拍摄党如果要获得更好的效果,必须买一个外接式的麦克风。麦克风依照设计的结构,可分为电容式以及动圈式两种,一般来说,电容式麦克风灵敏度高,能够录制还原度高的声音品质,但对环境要求比较高,环境太吵的话容易拾取到杂音。淘宝上各种手机用麦克风从一百元起种类繁多,有USB接口,也有3.5毫米接口。要注意的是我国的3.5毫米接口标准(OMTP)插针接法是左声道-右声道-麦克风-地线,与国际(CTIA)标准不同。

即使有了手机外接麦克风,录制时与音箱的距离、手机的位置、高度、角度、音量,都会影响到最终收音质量。如何才能收录到画面稳定清晰,声音平衡大气的视频,没有一定的方法,需要玩家多尝试比较汲取经验。把自己家中的HiFi系统好声音透过视频在微信群中分享,本来是件很快乐的事,既然如此,自娱娱人即可,千万别变成另一种是非之争了。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