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南京威虹老周2018年德国慕尼黑Hi-End音响展与欧洲游记 [复制链接]

101#

黑森林是一个天然氧吧,托马斯介绍说他每周会用一天的时间骑行在黑森林之中,距离一般六十公里左右,既能像朋友那样的去看看这一片领地也能够锻炼身体。





这棵树上用油漆写上了一些标记,实际上这是国家森林部门容许砍伐的测量数据,尽管土地是私有化的,但不符合砍伐标准的话也是绝不容许的,且每砍伐一棵必须要再原地补种一棵。



最后编辑新航线 最后编辑于 2018-06-25 11:08:07
TOP
102#

转了一圈之后,天色渐暗,零零星星的撒下了一些雨点,我们有一些不舍的离开了黑森林,心中总觉得还有些许遗憾,似乎觉得有某些应该发生或将要发生的事没能目睹,这大概与森林中的我们见到的狩猎房有关吧,似乎应该在森林中走的更远一些,碰上一只獠牙的野猪也或是一只跳跃的鹿以及惊恐的野兔......
黑森林有各种野生的动物,但打猎有非常严格的规定,狩猎者必须持证上岗,获取证照不但价格不菲而且对射击水平有非常严格的考核,可以说要求非常的高,只要开枪必须一枪毙命,否则会被吊销执照并重罚,当然什么时期打什么样的动物也是有严格控制的,这是为了保持生态的平衡。







最后编辑新航线 最后编辑于 2018-06-25 11:11:22
TOP
103#

我们从黑森林回来,进入厂房参观,首先见到的是一位手提电钻打孔的工人,印象中以前见过,应该已经干了很多年了。



安德鲁先生向我们展示了BH收藏的珍贵木皮以及挑选木皮的方法,现在珍贵的木皮越来越稀少,搜寻的难度越来越大,好的木皮宽度通常也比较的窄,手工配对把这些木皮拼接在一起,不但难度大也非常的费时费工。



TOP
104#

在厂里,我们见到了一位正在打磨音箱的年轻人,观察了一下他打磨的基本程序,在每次打磨之前都要给木皮先上一层油,然后再进行打磨,如此循环往复,直至打磨到符合托马斯的要求为止。
安德鲁向我们介绍说BH对木皮的厚度有很高的要求,因为他们的音箱是只涂油而不上油漆的,所以木皮不但要有足够的厚度,而且必须要有足够的强度,这样才能够既耐磨,又耐用。托马斯是一位环保主义者,对油漆的使用是非常的谨慎,认为音箱不用油漆更有利于箱体保持一种自然的呼吸状态,声音的表现也会更好。







虽然黑森林中有很多废弃的枯枝烂叶,但托马斯会将生产中所产生的所有边边角角的废料收集在地下储藏室中,以供冬天取暖使用,自然规律优胜劣汰的产物,托马斯认为应该随它而去,人们没有必要去干扰。

最后编辑新航线 最后编辑于 2018-06-25 11:15:21
TOP
105#

这只咪头我们当然很熟悉,这是专门用来测量喇叭参数的并与电子计算机相连,喇叭的所有参数与曲线,在屏幕上都会一目了然,只要找到两只单元参数完全一样的配对就算成功了。随着要求的提高,筛选当然会更加的费时费力,可选的范围当然也会比较小,机器批量筛选单元只要设定一个上限与下限,在一定范围内都算是合格的,有很大的不同。

TOP
106#

工人们正在为新做好的一对音箱打包。

TOP
107#

这是低音的导向管,终于见到了真面目,厂方在生产的时候已经与箱体完全融为一体,与后期放置上去的相比要更加的稳固结实,当然低音的稳定性也会更好一些。



这个是音箱内部的部分组件与箱体也是紧密相连的。




我们在厂里看到,刚做好的一批midi书架型音箱的箱体,这是一个新产品,定位于 Mini 和 T17 BKS之间。

TOP
108#

安德鲁先生向大家简单的介绍了一下BH现在所使用的设备:
杀鸡用牛刀,BH虽然是一个小型的HI-END音箱厂,但设备却很先进,这台CNC数控机床精度达到了千分之一毫米,主要用于号角喇叭的3D切割,通常号角喇叭都会有较为锐利和刺激的感觉,让人觉得听感不适,这主要是由于号角的形状以及角度使“扩展”的频率不均匀而造成的,托马斯完全的理解这一点,所以对每一对号角除了精心计算之外一定要经过反复的试听并用手工去仔细的修正,直到得到理想的号角形状为止。为了防止在生产的过程中号角单元达不到他模型的要求,也就是不能够保持高度的一致性,托马斯花巨资选购了这台高精度的CMC数控机床。
托马斯为了产品的品质真是不惜代价。



TOP
109#

木皮的选择与配对必须要人手工进行,托马斯对每对音箱都有严格的要求,几乎每对箱子的木皮都要亲自挑选并拼接,再利用我们图下的机器进行剪切,从建厂之初这台机器就跟随者托马斯,就如同他的朋友一样,托马斯对他的性能非常的了解,使用起来可以说得心应手。



这台看似大型计算机的设备,是用来裁切面板的大小以及角度的,裁切的数据和角度都是由电子计算机严格控制的,不但使每块板之间的连接严丝合缝,减少声泄露,也使箱体的连接更加的牢固,声音也会更加的干净、结实。

TOP
110#

安德鲁先生用了一个手势告诉我们这是一台高压机,木板所需要的厚度,木皮与木板之间需要紧密联合在一起的时候,都需要这台高压机让其有机的融合在一起。生产高品质的音箱这样的高压机是必不可少的,在这台压板机的上面有几个旋钮是专门用来控制压强的,不同的板材根据设计的需要可以进行适当的调整。



这是一台切割机,是托马斯早年引进的,主要用于大块的木板的先期切割,为后期板材的精准裁切做前期工作,BH的很多样品以及试验品都是在这台机器上先完成的,我们2016年过来的时候就见到有工人在使用它。

最后编辑新航线 最后编辑于 2018-06-27 22:00:16
TOP
111#

托马斯的试音室在二楼,在一个一百一、二平方米的空间中,分成两个部分。放双15”大箱是一个大试音空间,目测了一下大概有七八十个平米,在旁边是一个三四十平米的小一点的试听空间,目前成列的是一对FS3,在这两个试听空间之间只用唱片架以及建筑的天然结构自然的分开,所有的试听座椅都是托马斯设计的,坐起来也非常的舒适。

托马斯是一个天生的设计师,不但设计音箱、座椅,整个房子的建筑结构与材料的使用都是托马斯一手设计完成的,大试音室中间的吊灯托马斯介绍说它来自于当年慕尼黑火车站候车室的大厅。







TOP
112#

我们在托马斯的藏品中还见到了两对音箱,一对是老同轴单元,另一对更让我关注的是用的“瑞宝低音”和丹拿的330高音的音箱,这是托马斯制作与生产音箱的一个历史见证吧。



TOP
113#

托马斯喜爱收藏早期马兰士、麦景图等器材,满满的一个墙面没有留下任何空隙,现在藏品还在继续增加中。

托马斯的藏品以中小功率的功放和收音头为主,所有的产品,都是可以正常使用的,他经常换用不同的功放来搭配他的音箱,既享受老产品带来的音乐享受,也用他们来考验音箱的适配性。



TOP
114#

在BH厂房中,我们还见到这几对半成品的FS 3,与刚刚见到的MIDI箱体也就只有两个型号。

由于人员比较少,每个阶段只能按照他的计划一个型号一个型号的去完成,一次性的让BH提供多种型号,几乎是不可能的。在产量上提出更多的要求,也是不实际的。

TOP
115#

不经意间我们在试音室的旁边还见到的了这对成列着的书架箱,安德鲁向我们介绍说这也是BH的新产品,投放市场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TOP
116#

正听着音乐,天色忽然暗了,伴随着雷声,打在屋顶上的雨点噼啪作响,雨水也顺着窗子流淌下来,但来得急去得也快,不一会也就停了下来,随后大家来到了托马斯的阳台上,一边呼吸着雨后润泽的空气,一边喝着茶,一边品味着黑森林的烟雨变幻,有一种惬意而又清新的放松感。





最后编辑新航线 最后编辑于 2018-06-27 22:18:46
TOP
117#

晚餐托马斯安排我们在这个具有450年历史的古老的建筑中,这也是我们第二次在这里进餐了,古老的建筑伴随着清新的啤酒,真是别有一番风味。





餐后我们就入住在附近的这个小镇上,小镇的酒店床位稀少,我们一行人分别被安排在两个不同的酒店中,不过都非常的干净,整洁。

TOP
118#

第二天早晨,我们与托马斯道别,并合影留念,踏上了去波鸿探访爱因斯坦的旅程。





离开黑森林,向波鸿驶去,一个在德国的南部,一个在德国的西北部,从南到北,横跨了半个德国,随着奔驰的前往,天也渐渐的放晴了。









行驶途中,感觉遇到的这个小镇似曾相识,哦,原来又来到了曾经游玩过的韦尔特海姆,这个小镇建于十二世纪,城堡一直保留着当年的风貌,小城非常的宁静、朴实,也是德国中部地区最美丽的小镇之一。



我找了当时拍摄的几张图片,一并传上来。







驾车用了七八个小时才到达波鸿,Volker正在入住的酒店等着我们。这让我们非常的感动,因为展示会才刚刚结束,Volker应该有很多事情需要处理。



晚餐Volker夫妇为我们准备了德国的时令美食,芦笋、比目鱼与小牛排等等,菜的做法颇有一点中国的味道,可能和Volker夫妇与厨师的沟通有很大的关系。











TOP
119#

第二天上午我们去了多特蒙德,离波鸿只有40分钟左右的车程,我们在多特蒙德剧院听了由瓦格拉和德彪西音乐元素改编的新型歌剧。我们与很多的中小学生一起观看,本以为会比较吵闹,但现场非常的安静,后来我们了解到,在德国晚上是不允许组织未成年人集体行动的,但古典音乐需要传承,所以每年的演出季都会安排中小学生的专场,目的就是为了防止古典音乐以后没人听了。



面对“新文化”的冲击,全世界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中国当然也不例外,加大传统文化的普及与教育,也是势在必行的。



多特蒙德的歌剧院的长廊上的藏画也具有现代感,看来德国的西部现代绘画有更广泛的接受度,实际上表现主义的发源地就在德国的西部地区。





学生们席地而坐,会在老师的组织下离开。







看完这场演出已近中午的时候,找了一家餐厅,大家坐下闲聊着放松着,等待午餐后去看一看多特蒙德的现代艺术博物馆。




多特蒙德的现代艺术馆与歌剧院之间的距离并不远,午餐后我们短暂休息了一下,来到了这座由矿区厂房改建而来的博物馆。



进门所见到的雕塑作品当然不是古典的“大卫”类型,它由浓烈的色彩与有力的三角形块面所组成,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这种纯粹的块面与色彩的构成美深深地留在了我的脑海里。



一楼和二楼没有展览的内容,只能通过电梯到达三楼去观展。





在电梯上我拍下了有点涂鸦味道的墙壁,这样的涂鸦在一般的室内博物馆当中是不被容许的,室外倒是常常能够见到。



三楼有一个摄影作品展,表现的仍然是“当时”那个年代。







更让我动心的是以矿工为主题的成列馆,这里的藏品以当年矿工们自己创作的作品为主,也有部分表现矿工生活的艺术家的作品。
多特蒙德原先是德国的老工业基地,在产业成功的转型之后,现在的这个博物馆的建立是对前辈矿工的一种尊重和怀念。







作品没有什么条条框框,但现在看来也有一些受表现主义影响的成分。



  


TOP
120#

当年这些作品还是非常有创意和影响力的,包括摄影和一些雕塑,走在了**的前列,用历史的眼光来看,对推动现在艺术的发展也是有积极意义的。





这张摄影作品是多张矿工衣物拼贴合成的,对当代艺术中的“复印”“拼贴”以及“借用”都有直接的影响。







这也是一种现成品的艺术。



跪着的白色小型女人群雕与黑色矿渣形成强烈的对比,是实物与现成品艺术的合成。



用照片排列的方式记录下曾经为多特蒙德发展做过贡献的人们。



在另一个展厅我们见到了一些比较熟悉的表现主义的作品。



这张是人们熟悉的柯勒惠支的自画像



贝克曼是表现主义代表人物,过去看印刷品觉得原色用的很多,实际上灰色用的很漂亮









多特蒙德博物馆收藏的现代艺术品和慕尼黑现代艺术馆的藏品在表现形式上是完全不同的,写实性的造型与色彩的运用不再显得那么重要,画家对事物的主观感受被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表达的形式也更为直接与浓烈。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