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牛筋巴赫> { 改編六首無伴奏大提琴組曲全集 } (附樂評) [复制链接]

1#

DBCD-001(2CD) <牛筋巴赫>  

{ 改編六首無伴奏大提琴組曲全集 }

傅永和 (Yung-Ho Fu) 低音提琴/ 校編

l台灣<音響論壇>總編(劉漢盛) & <音響共和國>

主編(郭漢承) 一致力薦之發燒銘盤x稀有版本

l錄音于宜蘭國小樓梯迴廊”, 效卻猶如置身教堂

lSolo tuning+法國持弓法, 盡顯雅緻琴音

http://www.sunrisemusic.com.hk/en/product_detail.php?pid=334


傅永和:扛起台湾“贝斯”大旗的音乐家 )原创 2018-04-07 越声前不久,来自台湾的著名低音提琴演奏家、教育家,现为台北艺术大学、东吴大学及实践大学副教授的傅永和到上海音乐学院与同行交流,聊天中得知其花费多年的精力而“打磨”出来的在中国改编的“独一无二”的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低音提琴版本,一经出版,由于适合低音提琴演奏,即刻成为中国众多低音提琴音乐比赛的指定曲版本。

演绎“圣经”


“贝斯”的学名叫低音提琴,它是西洋弦乐器中的一种,与弦乐组中其他乐器(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有明显的区别:它的外形更多地来源于维奥尔琴,与其他三种提琴的外形不同。


比如琴肩部分,低音提琴呈斜型,其他的三种提琴则呈圆形。琴的弓子可以用维奥尔琴弓的演进型(现在叫做德国弓,需要反手持弓,类似中国的胡琴),也可以使用类似大提琴的弓子(现在叫法国弓),而其他三种提琴只能使用后一种弓子。


此外,它还是交响乐队中唯一的一种首席演奏员不坐在指挥面前的弦乐器;因为其把位距离过大导致无法均匀使用四个手指,所以它是唯一在低把位只能用3个指头按弦的乐器。这个乐器,直到近年来才在中国开始正式大踏步的发展。

说到巴赫的“无伴奏大提琴组曲”,因其乐句精炼深邃,总能带给乐迷心灵上的悸动,一向被中外大提琴演奏家、教育家誉为是“大提琴的圣经”。


傅永和告诉我,低音提琴的曲目,自然不如大提琴多,巴赫这一套写给大提琴的无伴奏组曲,多年来也一直是低音提琴经常“借”来演奏和教学的乐曲,也成为低音提琴演奏者的“圣经”,但运用起来,始终是场“梦魇”。


傅永和还说,现下常见的演奏版本有两种:一个版本音太高,很接近大提琴的音域,但又不能像大提琴拉得那么准;另一个则是“彼得”版,用低把位来演奏,音比较低沉,也很容易演奏,但失掉很多原曲的韵味,这么多年来一直有低音提琴家试图去解决,却始终没有结果。

傅永和和其它音乐家一样,巴赫一定是演奏家一辈子的“圣经”,对他来说,接触巴赫近三十年之后才想通。


原来是市面上所有的低音提琴版本使用了不适合低音提琴演奏的调性,与省略了太多原著的和弦音,以致于失去了巴赫无伴奏原有的精神,然而这件事已困扰了他近三十年。


他发现如果把大提琴原稿,以次中音谱表读谱,演奏时会出现很多空弦和泛音,音域也不会太高或太低,如此一来便恢复了低音提琴原有的本色。


巴赫的乐曲常是同一个曲子给不同的乐器演奏,低音提琴终于有了一个适合这个乐器特性的版本,巴赫在世时恐怕也没有想到低音提琴可以做得到。

关于他自己改编低音提琴版本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某年夏天的午后,傅永和偶然间对巴赫无伴奏在低音提琴上的演奏方式有了灵感。


这灵感来自古提琴家约第· 萨瓦尔(Jordi Savall)在法国电影《日出时让悲伤终结》所演奏的温暖而放松的古提琴音色,他自问为什么低音提琴不能像古提琴一样,放松地发出空弦的声音呢?


要录制作为“圣经”的巴赫的这个专辑,傅永和最初的构想是,一定要跟他幼时生长的礁溪这块土地有些关联,未来回忆起来别具意义,且希望能找到可以补捉类似教堂回音效果的场地。

013年5月,他在母校礁溪小学,一个多功能会议室的外面,找到了一个挑高很高的空间,前前后后花了十几个工作日,直到十月才录制完成。


录音期间,通常要等小学生放学后,甚至更晚,等四周安静下来才能开始录。


录音场地距离大马路大约有一百公尺,大卡车呼啸而过或垃圾车放着音乐、旁边医院的救护车鸣笛声响起,都必须暂停录音,等一切归于平静,才能继续。


到了晚上,小鸟回来了,很有规律的叫声,完全无法录下去,最后只好用冲天炮请鸟离开后才能继续。如果说聆听者在这个专辑中,听到鸟叫,或者大卡车声,也不要太惊讶。

傅永和改以次中音谱号来演奏组曲前五首,第六首维持原谱,统一了调性,也符合人体工学,容易演奏,音域不会太高或太低,也保有低音提琴的音色,傅永和很自豪的说“我解决了低音提琴多年来的问题,希望大家都能知道这次改编的价值。”


目前傅永和以低音提琴演奏巴赫大提琴无伴奏组曲的改编乐谱(2013年出版),已经成为许多音乐比赛低音提琴组的指定曲,不到半年首刷便完售,也在两岸流通。


连低音提琴大师汤马士‧马丁(Thomas Martin)都说“因为有了这套琴谱,让他开始尝试用低音提琴来演奏巴赫这套无伴奏组曲”,录音专辑日前也正式发表。


“我今年57岁,录这张专辑是我的心愿。”傅永和说,这张专辑凸显了低音提琴特有的粗犷与厚重,“我觉得这套组曲相对来说,用大提琴演奏多了温柔,但是拿低音提琴来演奏,会比较MAN,特色很不一样。”



出身寒门


年近六旬的傅永和小时候家境并不好,父母都在工厂上班,学音乐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初中时因为实在喜爱音乐,参加了学校的民乐队(当时学习二胡),由此算正式接触音乐。


初中毕业想报考音乐专业学校,因为学费实在不菲父母不同意,好在傅永和的恩师张月娥获悉后亲自到傅家,得知消息属实,当即给了傅永和父母5000元新台币 (等于现在的新台币10万),让小小的傅永和欣喜若狂,得以报考音乐学校。

傅永和回忆说:我当时考上了普通高中,但也考上了音乐学校,为了表明一定要进艺术学校的决心,当即把高中的录取通知书撕了,遭爸爸打了一顿。后来还是张月娥老师求情才念成音乐学校。


继而傅永和又回忆到:我在15岁时以二胡专业考上了台湾艺术专科学校,之后老师看我个子高大希望我改学低音提琴。


但是进入艺术学校后,接触到各式各样的音乐形式,让我有很多期望发展的方向。所以,在22岁左右前经常学着指挥民乐队或作曲,毕业后才开始认真学习低音提琴,直到22岁考上台北艺术学院。


当时学校没有专职的低音提琴老师,就和学校安排的兼职老师德国大提琴家霍慕斯(Reiner Hochmuth) 学习,老师教的非常好,让我懂得了真正的弦乐器的概念。

期间,进了音乐学校无奈没钱买低音提琴,更没琴回宿舍练,开学后三个月,我的爸爸来学校,吓了一跳,原来爸爸把三个月的工资积蓄下来带来学校,要帮我买琴。我感动至极,这才知道原来爸爸是支持我学习的。


直到二年后,学校专门请来了一位低音提琴老师,傅永和反而休学了,因为他当时觉得低音提琴在台湾没有未来,想改学音乐学,“弃武从文”。但是老师们看好这位品学兼优的学生,共同推荐他去法国留学,并且争取到法国政府奖学金的名额,唯一的条件是要傅永和继续学习低音提琴。


此事对于傅永和来说,似乎是天上掉馅饼,喜从天降,他没有一丝犹豫,当即决定去了法国,之后又考上了法国巴黎高等音乐学院。

“在巴黎高等音乐院上课时,因为语言不通的关系,反而促使我更加勤奋练琴,深怕老师以法文提出问题,暴露出我当时法文不好的窘境。由于我勤奋的苦练,每次上课,当我拉完上课的乐曲后,经常受到老师和全体同学鼓掌后直接下课。”


三年后傅永和获得第一奖文凭顺利毕业,回到台湾并考上NSO(台湾爱乐)当首席迄今”。



独挑大梁


低音提琴由于琴体大,弦粗,音域低,难于演奏富有辉煌表现力的抒情或炫技段落,因此在交响乐这一形式的发展过程中一直处于弦乐群体里的“弱势”组。


直到19世纪意大利独奏家德拉格奈提(Domenico Dragonetti)扩展了其独奏性能,而这也让伟大的作曲家贝多芬感到惊讶,于是在贝多芬创作的交响曲中开始使用极为困难而复杂的低音提琴段落。

从此,许多演奏家、作曲家纷纷为低音提琴做出了不同的贡献,比如,独奏家乔瓦尼·博泰西尼(Giovanni Bottesini)将帕格尼尼式的提琴推广到低音提琴上。


20世纪低音提琴独奏技术突飞猛进,产生了库瑟维兹基(Serge Koussevitzky)这样的大师,并有了一批优秀的协奏曲、奏鸣曲等文献。如格利埃尔Gliere《低音提琴四首小品》或保罗·兴德米特《低音提琴奏鸣曲》。


除此以外,出现了一批独奏低音提琴大师,如美国的盖瑞·卡尔(Gary Karr)、德国的沃尔夫冈·居特勒(Wolfgang Guettler)、奥地利的史特莱歇(L. Streicher)等

问及台湾目前学习低音提琴的现状时,傅永和告诉我:目前台湾高中以下的学校,有些学校设有音乐班 (全台约150所),大学则是音乐系 (全台约40所),在这些学校里,学习低音提琴的学生比例和世界上其他地方差不多,预估全台约有200位低音提琴学生。


大学音乐系的学生基本和大陆差不多,毕业后通常会希望考进乐团或出国进修,除此之外,也有人到处接短期演出或以教学为主业。


由于台湾“有工资”的乐团不多(5个交响乐团、3个民乐团),所以有志于在乐团工作的音乐系学生有供过于求的问题,因此不少学生前往大陆发展。

傅永和说“台湾政府每年也会举办大型音乐比赛,县市各级分组加起来,低音提琴有近一百人参赛。这是非常重要的比赛。我个人也非常鼓励学生前往大陆就业,我目前就有三个学生在大陆乐团工作,其中有一位在新成立的苏州民乐团工作。”


一路走来,傅永和有感于恩师的大爱,由此,在他52岁时,决定创办“兰阳国际低音提琴夏令营”。


他告诉我:“我们的夏令营,不论是师资或是规模,在台湾都算是少见的好。为了让学生能以较轻松的价格参加夏令营,我将夏令营的学费订在新台币27500 元(基本上优惠期前报名,价格是新台币25500元),不足的部分我再去找赞助。


这样的方式虽然辛苦,但是能延续我的恩师的善,这也是我的本意。”好在傅永和与他们的团队一直受到有关基金会的持续赞助,让这个公益活动得以持续办下去。

推荐理由

这张专辑的录音版本和一般作品的不同之处,第一,是由傅永和亲自演奏他自己改编的巴赫低音提琴无伴奏组曲全曲,调性和其他录音的版本不太一样,具开创性与尊重原著的特质,当今独一无二,堪称“全球唯一”,极具收藏价值。


第二,为了让听众能分辨低音提琴与大提琴版本的不同,也期望更凸显低音提琴特有的粗旷厚重感,这次录音特别以近距离麦克风收音,更能让听众体验低音提琴的醇厚音色,如果您是音响专家,更是不能错过这种“低音大牛筋”的啃咬滋味!





DBCD001(2CD).jpg (, 下载次数:0)

(2018/4/19 18:36:31 上传)

DBCD001(2CD).jpg

最后编辑ANDRE 最后编辑于 2018-04-19 18:36:31
分享 转发
TOP
2#

DBCD-001(2CD) <牛筋巴赫>  

{ 改編六首無伴奏大提琴組曲全集 }

傅永和
ANDRE 发表于 2018/4/19 18:30:10


樂評:

<音響論壇>總編(劉漢盛)

請注意,標題寫的是低音提琴,不是大提琴。也就是俗稱的Double Bass。什麼?巴哈寫過無伴奏低音提琴組曲嗎?當然沒有,這是NSO低音提琴首席傅永和改編的,而且由他自己親自演奏。

低音提琴一直是音響迷的最愛,大家都有Gary Karr的CD,不過我並沒有聽過他有以低音提琴所演奏的巴哈無伴奏大提琴組曲全套錄音。坊間除了傅永和之外,有沒有其他以低音提琴演奏巴哈這六首組曲的錄音?有!您可以找到Mark Bernat的演奏錄音,還有Sterling自己改編、演奏的錄音,此外也有Rabbath的演奏錄音。此外,打開You Tube,也可以看到許多以低音提琴演奏巴哈無伴奏大提琴組曲的影片。總之,大概所有低音提琴手都有征服巴哈這六首曲子的企圖心,包括傅永和。

傅永和還沒學低音提琴前是拉南胡,進入藝專之後才改學低音提琴,沒想到這一拉 就成了終身最愛。他在1986年開始登台演奏低音提琴,1992年出版第一張低音提琴唱片,1994年出版第二張,2012年出版自己改編的巴哈無伴奏低音提琴組曲譜。到了2017年,他才完成這二張一套的錄音。

為何要改編呢?按照大提琴的譜來演奏不就可以了嗎?不可以,因為二者音域不同,指法不同,如果完全按照大提琴譜來演奏,必然會有扞格不入之處,所以必須要改編。按照傅永和的說法,坊間有二個較流通的版本,但是他認為並不適合,一個演奏的音階太高,另一個又太低,而且省略了許多巴哈原譜中的和弦音,所以他要自己改編。

音響迷手中一定都有巴哈無伴奏大提琴組曲,聽慣了大提琴演奏的版本,初聽傅永和這套低音提琴版本,的確有許多地方 不習慣。不過,我相信多聽幾次就會慢慢體會中箇中的妙處。音響迷比較關心的是,這套錄音效果好嗎?非常好,無論是低音提琴的擦弦質感、琴腔共鳴、空弦的振動,在在都很迷人。而且琴音不是木木笨笨的,而是活生又帶著光澤的。

讓人吃驚的是,這套CD的錄音場所並非在一般錄音室,而是在他的母校宜蘭礁溪國小大會堂旁的樓梯間錄製的。為何會窩在樓梯間裡面錄製呢?傅永和說他想要找到跟教堂共鳴類似的場所,沒想到有一次回到母校,意外發現樓梯間很適合他的要求。老實說,這可能是全世界第一個在樓梯間裡錄製的唱片吧?如果沒有點破,我相信沒有人會知道這是在樓梯間錄製的。後製由洋活錄音室王秉皇負責。如果您能接受Gary Karr,沒有理由不能接受傅永和。何況,這是巴哈的改編曲,無論是音響效果或音樂本身都能引您入勝的。傅永和說:演奏巴哈無伴奏組曲,像是朗誦一首寯永古詩。


<音響共和國>/主編(郭漢承)


傅永和是誰?或許您不熟悉,但假如您常去聽國家交響樂團NSO的演出,低音大提琴首席就是他。

巴哈無伴奏大提琴組曲,看就知道是為了大提琴而寫,但是傅永和這張巴哈無伴奏組曲,用的是低音大提琴。很多人可能覺得只不過是把「大提琴」換成「低音大提琴」而已,但我心底著實一驚,真的有人挑戰「全本」改編為低音大提琴,光是動心起念,想挑戰「全本」,真的要勇氣過人。

為什麼?因為非常困難!奇怪,我不過是個寫音響、聊音樂的人,又不懂得拉琴,怎麼知道低音大提琴來拉巴哈無伴奏大提琴組曲很難?原因要從大兒子上國中講起,他參加學校弦樂團,本來應該考小提琴聲部,但是我從來不是會督促小孩練琴的爸爸,只希望他對古典音樂有點興趣,所以琴愛練不練都隨他,還跟老師溝通,不用強逼技巧,多講一些音樂轉折變化的美感,這樣的態度來練琴,小學時期快快樂樂,上了國中要考弦樂團,就怕貽笑大方,所以當弦樂團給了「選項B」,假如小提琴聲部不合格,可否自願轉低音大提琴?大兒子連想都不想,直接選又大又重的低音大提琴。為了練習,我租了一把琴,還陪他一起練,反正我們倆都是初學者,一起拉也很好玩,這才知道低音大提琴有多難拉奏。

低音大提琴的尺寸不是問題,問題是弦的直徑,又粗又硬,雖然指力可以負荷,但是要在粗壯的低音大提琴弦上面快速飛舞,絕對非常困難,還有,每一條弦之間的距離頗遠,遇上「雙弦」拉奏,一把弓要平均施力在兩條弦上面,更是幾乎不可能的任務,總會把其中一條拉得重,而另一條拉得太輕。我只是一個陪孩子拉琴,順道聽聽看在我家裡面,真正的低音大提琴聲音如何,有時還帶到喇叭中央,自己拉幾個音,聽聽看真正的低音大提琴聲音如何,然後放一張Gary Karr的唱片,比較一下音質音色的差異。


雖然我這不專業的低音大提琴經驗,純粹是為了陪公子哥讀書,但這讓我清楚知道,低音大提琴拉奏全本巴哈無伴奏大提琴組曲,絕對是難如上青天的挑戰。所以,看到傅永和這張雙CD錄音,我心想這是何許人也,如此放肆挑戰是為了什麼?

在聽CD之前,新一期「表演藝術雜誌」寄來了,好朋友歐頭竟然寫了半頁的唱片評論,原來傅永和在新片發表記者會上說:「因為看了『日出時讓悲傷終結』(見附图,Alia Vox唱片公司, #AVSA9821(SACD) )裡,Jordi Savall拉奏古大提琴(Viola de Gamba)而得到靈感,就在2012年把「無伴奏大提琴組曲」移調到次中音譜號,出版了讓低音提琴有第三種詮釋可能的樂譜。」


把原本寫給大提琴的曲子,換成低音大提琴拉奏,大概有兩種改編方向,要不拉奏低八度的音域,要不就是用低音大提琴拉奏高八度,讓Double Bass聽起來接近大提琴的音域,可是低八度的拉奏低音太沉,容易聽起來糊糊的,高八度的拉奏則像是掐著脖子唱歌,硬要音域最低的樂器飆高音,兩者都不自然。所以,您知道傅永和這次改編的重要性了:這是全世界第三個巴哈無伴奏的低音大提琴樂譜版本,讓低音大提琴可以在比較舒適的音域當中拉奏這首組曲,走中庸之道。

唱片內頁有前倫敦愛樂低音提琴首席湯瑪士.馬汀的推薦文,稱讚這部新編的版本考慮十分周詳,而且在技術難度上既有挑戰性又不失為通俗可奏。唱片內文寫著,傅永和參考巴哈妻子Anna Magdalena所抄寫的手稿,並且考量低音提琴在定弦上和大提琴的差異,投入了非常多的時間和精神,完成了六首組曲的移植工作。

這段文字我讀起來覺得像是「輕描淡寫」的敘述,恐怕在錄製唱片這段時間當中,傅永和在NSO演出之外,隨時隨地都在想如何定格、運指、拉弓,才能減少手指運動的多餘動作,讓音符的行進更流暢,那絕對不是「非常多的時間和精神」,更可能是全部的精神。在每一次演出與練習之間,腦海裡仍然關注在某一兩個難以克服的小節,苦思突破身體與樂器物理限制的致勝之道。

錄音地點選擇在礁溪國小。很奇特吧?為什麼要選礁溪國小?據說是傅永和先生的母校,但我想是學校空間在沒有人的情況下,可以經營出寬闊的殘響,但是唱片內頁的文字沒有記錄太多錄音的細節,包括錄音空間與麥克風擺放相關資訊,但我看到母帶後製是洋活錄音室王秉皇先生,大概就安心了。

因為是雙CD,直接播放CD1,熟悉的第一號組曲Prelude響起,低音大提琴的音像形體龐大寬闊,有著適度的音場表現,但是空間感有些奇特,感覺某些錄音空間邊界的回音傳回來,有時候聽起來有嗡嗡聲,在很低的音符有些像低頻駐波迴盪,不過最不習慣的地方是:原本應該行雲流水一般的Prelude,在低音大提琴上面卻有點不順,某些句子卡卡的,難道用低音大提琴來拉奏Prelude這麼難嗎?

我知道難,也知道這是全世界第三個樂譜版本首度錄音,第一號組曲的第二首阿勒曼德(Allemande)好一點,但是有些不順的地方還在,讓我有些擔心,接下來輕快跳躍的庫朗(Courante)怎麼辦?那可是舞曲啊!總不能變成大象跳舞一般?結果大出意料之外,庫朗舞曲活了起來,輕快的旋律竟然難不倒低音大提琴,一掃前面兩軌的疑慮,安心地聽下去。

果然,改用低音大提琴拉奏確實有難度,傅永和親自改編、親自拉奏的版本,並不能說是一個「完美」的版本,在若干困難之處,可以聽見演奏家未必能全然駕馭的小缺陷,但是像是第一號組曲輕快的吉格(Gigue)、第六號組曲的庫朗、第四號組曲的布列(Bouree I, II),這些都是輕快的舞曲,可是傅永和輕舟過萬重山,用低音大提琴沈穩的聲響,展現更為寬宏大度的樣貌。您絕對不能錯過最後一軌第六號組曲的吉格舞曲,那真是一個美好愉悅的音樂句點啊!


假如您收藏眾多巴哈無伴奏大提琴組曲,但卻從未聽過低音大提琴版,傅永和這張新錄音值得嚐鮮。當然,我必須提醒,這並不是一張完美的錄音,但假如您可以從中想像這是一張在礁溪國小的錄音,聽起來會更饒富在地樂趣。不過,我更認為傅永和這套雙CD,更像是他身為大提琴演奏者的歷史里程碑,用心改編巴哈原曲,並且親自錄音留下紀錄,光是讓CD出版就已經是了不起的成就了。


  AVSA9821 (SACD)

《日出時讓悲傷終結》電影原聲帶

  JordiSavall 古大提琴/ 指揮

l   榮獲法國坎城影展(Cannes)最佳電影原聲帶大獎

l   全球銷售量突破百萬之發燒大碟

l   曲目編排優雅趣緻,古意盎然

法國原裝進口



AVSA9821.jpg (, 下载次数:0)

(2018/4/19 18:41:09 上传)

AVSA9821.jpg

TOP
3#

需要一些艺术细胞才能体会
中港进口包税清关,10年从业经验。微信电话:18927400946 小张
TOP
4#

回复 3楼音响搬运工的帖子

沒那麼難,只需撥出個心情去聽,應會有所享受的
TOP
5#

廣州:李源、南方唱片 已上市
TOP
6#

廣州:李源、南方唱片 已上市
ANDRE 发表于 2018/4/26 9:15:05
http://shop33075329.taobao.com/
TOP
7#

巴赫大无,日本低音大提琴家藤原清灯录过一些散曲。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8#

全集的牛筋版錄音,全世界不出三套
TOP
9#

DBCD-001(2CD) <牛筋巴赫>  

{ 改編六首無伴奏大提琴組曲全集 }

傅永和
ANDRE 发表于 2018/4/19 18:30:10




2018/5 香港HIFI REVIEW / 總編 劉志剛 樂評 出爐
DB001 REIEW MAY.jpg (, 下载次数:0)

(2018/5/8 15:48:11 上传)

DB001 REIEW MAY.jpg

DB001 REIEW MAY.jpg (, 下载次数:0)

(2018/5/8 15:48:11 上传)

DB001 REIEW MAY.jpg

最后编辑ANDRE 最后编辑于 2018-05-08 15:48:11
TOP
10#

陆元雄:(以下资料摘自网络)

陆元雄出生于上海,现任德克萨斯基督教大学音乐学院教授。曾在上海与盖瑞.卡尔一起同台演出。

现任美国TCU音乐学院教授,室内乐总监,美国TCU国际低音提琴音乐节艺术总监。出生于上海,6岁起学习钢琴、大提琴,12岁开始学习低音提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随后赴美深造攻读硕士及博士学位。

是中国第一位获国际低音提琴比赛奖的演奏家,是第一位加入美国职业交响乐团低音提琴声部的东方艺术家,也是第一位担任美国低音提琴教授的中国音乐教育家。

近年来,在美国及世界各地举办过许多低音提琴独奏会、室内乐音乐会,并经常与乐团合作演奏低音提琴协奏曲。多次出现在电视、电台音乐专题节目中。作为客席教授,在美国茱莉亚音乐学院、彼博迪音乐学院、伊士曼音乐学院、曼哈顿音乐学院和中国国内各大音乐院校举办过大师班,并担任过众多美国国际低音提琴比赛的评委。其艺术上的成就曾受到美国前总统里根和夫人南希的祝贺,并获得美国德州州长亲自授予他的美国“荣誉公民”证书。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