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11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朝花夕拾:贝多芬年50张唱片 [复制链接]

61#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62#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63#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64#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65#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66#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67#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68#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69#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70#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71#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72#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73#



shinelb 发表于 2020/4/3 13:28:39 也推介:
    
  

MELCD1002587 (8CD=4CD)     {首次CD發行!!}

  

貝多芬:弦樂四重奏(全集) /大賦格(op.133)

  

貝多芬弦樂四重奏團(Beethoven Quartet)

  

l     俄羅斯殿堂級四重奏團(/:1923/1987)珍貴

  

立體聲錄音(1969/1971)首次發行!!

  

l     默契十足,經典演繹; 錄音樸實自然

  

l     俄羅斯原裝進口;原廠母帶精心轉製

  
  

l    

  
MELCD1002587(8=4CD).jpg (, 下载次数:0)

(2020/4/3 18:20:30 上传)

MELCD1002587(8=4CD).jpg

TOP
74#

[table]
[tr]  [td=391]  

MELCD1002587 (8CD=4CD)     {首次CD發行!!}[/al......
ANDRE 发表于 2020/4/3 18:20:30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75#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76#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77#

贝多芬作有十六首弦乐四重奏。分早期、中期和晚期三部分。写于1800年的六首通常称为早期四重奏。1806年至1810年的五首称为中期作品。在1824到1826年的两年里,直至他逝世前几个月,他写下了最后的五部弦乐四重奏。

以下内容为转载:

1、F大调第一弦乐四重奏Op.18-1,是Op.18全部六首作品中第二完成的,也是六首中唯一一首经过改写的,大约完稿于1799年6月前。贝多芬在1800年进行修改,加入了伴奏部的自由独奏处理,加强了大提琴表现的个性化。作品题献给罗布科维茨侯爵。

2、G大调第二弦乐四重奏Op.18-2,是Op.18六首作品中第三完成的,完成于1799年,于1801年出版。此曲有“寒暄四重奏”的俗称,因为贯穿全曲的第一乐章第一主题有给人互道寒暄的感觉。

3、D大调第三弦乐四重奏Op.18-3,实际是Op.18中最早完成的作品,也就是贝多芬所创作的第一部弦乐四重奏,完成于1798-1799年间,于1801年出版。这首作品,按塞雅所诠释,是贝多芬当年在维也纳时无忧无虑的心态的写照。

4、c小调第四弦乐四重奏Op.18-4是Op.18的六首中最后完成的一首,也是六首中最深刻的一首。这首c小调据推测为贝多芬根据1795年前后所作的作品修改而成,完成于1799-1800年间,于1801年出版。

5、A大调第五弦乐四重奏Op.18-5,实际是Op.18的六首中第四完成者,完成于1799年,于1801年出版。这是六首中情绪最明朗的一首,其中明显有莫扎特的影子。

6、降B大调第六弦乐四重奏Op.18-6,是Op.18的六首弦乐四重奏中第五完成者,完成于1800年,于1801年出版。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78#

7、F大调第七弦乐四重奏Op.59-1,是标号为Op.59的三部弦乐四重奏中的第一部,它们都作于1806年,题献给拉兹莫夫斯基伯爵,属贝多芬的中期作品,充分展示出乐器的音色效果,但多声复合层次的展开还远不如晚期作品。

8、e小调第八弦乐四重奏Op.59-2,是作于1806年的Op.59三部弦乐四重奏中的第二部。如果说Op.59-1外在形式的拓展不同,那Op.59-2则追求内省的拓展。

9、C大调第九弦乐四重Op.59-3,有人称之为“英雄四重奏”或“拉兹莫夫斯基四重奏”,是作于1806年的Op.59三部弦乐四重奏中的第三部。它综合了Op.59第一部和第二部的对外与对内拓展,成为三者中最为出色者,尤其是末乐章,终于表现出当时贝多芬登峰造极的作曲技巧。

10、降E大调第十“竖琴”弦乐四重奏,又称“竖琴四重奏”,是贝多芬于1809年继《第五钢琴协奏曲》之后所完成的,题献给罗布科维茨侯爵,于1810年出版。其风格不如《拉兹莫夫斯基四重奏》Op.59-3那般瑰丽,已趋向于自然与宁静。这部作品与《第十一弦乐四重奏》都被认为是贝多芬中期向晚期过渡的作品。

11、f小调第十一弦乐四重奏Op.95,又称“庄严四重奏”,作于1810年,题献给出生于匈牙利的大提琴演奏家、作曲家尼古拉斯•齐默斯卡。此曲也属中期向晚期过渡的作品,较为简朴。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79#

12、降E大调第十二弦乐四重奏,Op.127,作于1825年。贝多芬的第十二、十三、十五弦乐四重奏都是受当时的俄国贵族加利钦公爵之邀而作,故有“加利钦四重奏”之称。在完成《第十一弦乐四重奏》Op.95后,贝多芬在14年内停止弦乐四重奏的创作,直到1823年完成《第九交响曲》之后,才重新转向弦乐四重奏的创作。这首作品是“加利钦四重奏”中的第一首,也是其中最明朗的一首。

13、降B大调第十三弦乐四重奏,Op.130,作于1825年,是题献给加利钦公爵的三部“加利钦四重奏”中的第二首。实际上这部Op.130是在贝多芬已经开始创作第三首“加利钦四重奏”《a小调第十五弦乐四重奏》Op.132之后方动笔的,两者的创作同时进行,Op.132早于Op.130先完成,但因为Op.130这首出版在先,因此标为“第十三”号。

14、升c小调第十四弦乐四重奏Op.131,作于1826年,贝多芬逝世之前的8个月。它实际上是在《第十五弦乐四重奏》Op.132之后完成的,是贝多芬最为优秀的一部弦乐四重奏。此曲最初呈献给友人沃福麦雅,后因军官斯图特汉姆录用了贝多芬的侄儿卡尔,于是该作改赠给这位军官。

15、a小调第十五弦乐四重奏,Op.132,作于1823-1825年,是题献给加利钦公爵的三部“加利钦四重奏”中的第三首。这是最常被演奏的曲目之一,贝多芬特有的雄浑气魄与抒情意念,融合成如此平易近人的旋律。创作之时贝多芬身处海立根,正值病重,十分虚弱,在完成第一、第二乐章后曾停下来,直至病愈后才继续创作。故此作另有昵称为“海立根感恩颂”。

16、F大调第十六“非如此不可”弦乐四重奏,OP135,作于1826年10月,题献给好友约翰•沃尔夫梅耶,是贝多芬创作的最后一部完整的作品(实际上《降B大调第十三弦乐四重奏》Op.130的终乐章在此之后完成,是贝多芬的绝笔)。从长度来说这部作品比起前面的四重奏都要短得多,它与Op.18-2、Op.95同为贝多芬最短的三首四重奏,不仅短,这首作品远不及前几首所具有的深刻思想和曲折的心理轨迹。

17、降B大调弦乐四重奏“大赋格”,作品133,是贝多芬于1825年至1826年间创作的单乐章弦乐四重奏,原本打算用作Op.130的终曲乐章。乐章以技术上难度及其内省性格出名。乐曲创作时贝多芬已全聋。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80#

“世界子民、上帝的光”:维也纳举办纪念贝多芬诞辰250周年特展

2020年是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诞辰250周年,在其诞生地波恩、以及许多重要作品的首发地维也纳都举办了纪念特展,维也纳的展览以“世界子民、上帝的光”为主题,展出了贝多芬的重要手稿、书信等物件。新京报特约记者在展览现场专访了策展人、奥地利国家图书馆音乐档案部总监托马斯•莱布尼兹。

新京报书评周刊
撰文丨张璐诗 发自维也纳

今年是作曲家路德维希•冯•贝多芬诞辰250年纪念,贝多芬的家乡波恩与他大部分作品首演之地维也纳,都提前做了相关主题纪念活动。3月上旬,在欧洲各国因疫情而逐步戒严之前,奥地利国家图书馆举办了贝多芬特展,该展策展人托马斯•莱布尼兹博士(Dr. Thomas Leibnitz)接受了笔者的采访。

这个名为“世界子民、上帝的光”( Menschenwelt und Gtterfunke)的展览,原计划从2019年12月19日一直展出到2020年4月19日结束。在图书馆的巴洛克风格主厅内,中庭竖起了用几块大纸板砌成的立体贝多芬肖像。整个展览以时间轴和“社会关系”、“女性朋友”等主题划分为不同部分。在世人最熟悉的、1819年贝多芬在谱写《庄严弥撒》时的肖像画上,粘着一簇月桂叶,这些树叶来自贝多芬去世时的房间。

策展人托马斯•莱布尼兹是奥地利国家图书馆音乐档案部总监,曾策划过莫扎特、理查•施特劳斯、海顿与布鲁克纳的特展。在此次筹备了两年的展览中,有不少难得一见的手稿与书信。其中包括奥地利国家图书馆所收藏的贝多芬《小提琴协奏曲》手稿、图书馆从波恩“贝多芬家”博物馆档案处借来的贝多芬肖像、书信等复件。而展览中最重要的手稿,则是从柏林国家图书馆借来的贝多芬《第九交响曲》部分手稿,其中包括著名的“欢乐女神圣洁美丽”(“Freude, schner Gtterfunken”)的乐段。这部分手稿同时收录在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世界记忆名录”内。

01

“贝多芬未必那么孤僻苦闷”

张璐诗:请问策划这次贝多芬特展,你的聚焦点在哪里?

托马斯•莱布尼兹:这先取决于我们手中的材料。我知道关于作曲家的展览中,对观众来说最具意义的是能看到手稿原稿。贝多芬是很重要的作曲家,我们的音乐档案部门拥有他一些重要的手稿原稿,比如说《小提琴奏鸣曲“春天”》作品第24号、《弦乐四重奏》作品第 95号、《小提琴协奏曲》作品第61号。但最可惜的是,我们的收藏中没有一部交响曲。这次我们很幸运,从柏林的同行(柏林国家图书馆)那里借来了第九交响曲的部分手稿。

通常情况下,手稿原稿是不向公众展出的,因为它们很脆弱,经常见光不太好。偶尔我们有组织图书馆导览,但一般情况下公众极少有机会见到。这次适逢贝多芬诞辰250年,可以说是赶上了一次好机会。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