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试听法国Devialet 440PRO音响系统+Estelon XB diamond落地音箱 [复制链接]

1#
法国Devialet(帝瓦雷)的功放机在论坛上面我曾经介绍和试听过好几次,大家只要到我固顶的测评帖子汇总里面就能翻阅到我过往曾经听过的型号。当中包括了较为早期的Devialet 120以及ORIGINAL D'ATELIER签名限量版。这两个型号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数码科技一日千里,Devialet(帝瓦雷)不停地通过其自身强大的开发能力不断地为他们的产品进行升级换代。直至到最近接触到其最新的EXPERT PRO系列的产品后发现其声音和功能上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ExpertPro系列在外观上沿袭了Devialet一贯纤薄的特性,但从用料和性能方面,更是超越其前代产品。Expert Pro系列的推出无疑更是对传统的音响产品的一个大颠覆和大革命,该系列独创性地彻底改造和升级所有关键的组件,包括前级模组、后级模组、解码器、网络播放器以及唱放等。下面我会为大家介绍其中的技术构成部分。而这次试听的地点安排在非常发烧网评测中心,配搭其开声的是Estelon XB diamond落地音箱。
本主题由 版主 eric 于 2018/1/11 14:25:47 执行 设置精华/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了解最新的音响唱片资讯请关注www.hifi168.com
TOP
2#

全新的ADH电路设计

ADH® - 模拟数字混合放大技术是DEVIALET的独门秘籍,也是他声音构成的重要部分,ADH® 将模拟放大技术(A类)和数字放大(D 类)技术柔合在一起。ADH 旨在利用模拟放大器优秀的电压放大能力,同时将负载需要的电流产生功能交托给一个即数字放大器去处理。这样的好处是无论负载的高低,都能维持着一个稳定的工作状态。除此以外这一代的ADH®更把技术指标再度提高。讯噪比达到了空前的133dB,总谐波失真低至0.00025%。
最后编辑Willson 最后编辑于 2018-01-11 14:02:34
了解最新的音响唱片资讯请关注www.hifi168.com
TOP
3#

这喇叭造型真漂亮!
沉迷声色
TOP
4#

谢谢willson版主测评分享。
您的时间在那里,您的成功就在那里!
TOP
5#

SAM® 扬声器有源匹配



这也是DEVIALET的一个黑科技,通过用激光技术分析传感器,把市面上的不同品牌喇叭的各项指标,这些包括位移、变形、最大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等工作状况采样然后记录下来,然后通过这些数据让功放机在与之匹配的喇叭连接时候,可以保证在一个安全保护的情况下获得最大的动态余量。到这一代的产品为止,DEVIALET已经收集了超过 794个喇叭型号可以提供选择匹配。
了解最新的音响唱片资讯请关注www.hifi168.com
TOP
6#

DAC - 世界上最短的信号路径



Magic Wire®是这一代产品里面的一个新技术 ,Devialet 能够实现 DAC(数模转换器)和连接的扬声器之间的最短的信号路径:只有 5 厘米。这是全新的世界记录。Magic Wire® 的工作原理是避免音频信号传输过程中产生的干扰和失真,并把讯噪比进一步提高。为此Devialet 重新打造了一个全新的数字模拟转换器,在技术上将噪声和失真尽可能降低至接近零。
了解最新的音响唱片资讯请关注www.hifi168.com
TOP
7#

RAM - 记录有源匹配



为了贴合黑胶潮流Devialet在这一代产品里面,引入 RAM® 技术。他是全能型的唱头放大技术。通过Expert Pro 的唱头放大能够即时且不断地进行配置,实时体验到不同配置的声音变化,当中还预设了200多种不同品牌唱头的不同设置参数可供选择,增益的设置和负载阻抗的设置也是多样化。最强大的地方是预知了几十个不同时期不同唱片公司的均衡曲线,不论你听的哪一个年代的黑胶唱片,都能快速准确地找到相对应的均衡曲线与之匹配无一遗漏。
了解最新的音响唱片资讯请关注www.hifi168.com
TOP
8#

关于Estelon的XB Diamond



Estelon的XB Diamond 是一款5周年纪念特别版音箱,采用了较为先进和高性能的黑钻石高音单体,Estelon XB采用纤细修长的身形设计是基于声学考量,采用了一个8.7吋的陶瓷单体作为低音,中音单元则采用了6.25吋陶瓷单体,高音单元为1.2吋的黑钻石高音单体,所有单元均来自德国名厂Accuton。为了有更轻更硬和极小的动态压缩,低音单体和中音单体均采用了钛合金音圈。每个单元在安装前都经过严格的精密配对再进行装配。频率响应由22周一直去到50Khz,非常广阔的频率响应,灵敏度87dB,每只重达69KG。



了解最新的音响唱片资讯请关注www.hifi168.com
TOP
9#

听后感



在本次试听最新一代的帝瓦雷440PRO音响系统中发现声音和以前的几代比又有了一个飞跃。我们照旧拿出试音三宝出来进行测试。首先上场是格雷米欧的《莫扎特小协》,从这段小提琴的声音来判断,其高频表现保持了这几代来的一个共同点,就是非常细致顺滑,绝对没有半点生硬或者薄削的不适感,甚至你会觉得这不是一台D类放大器所发出来的声音,这也要归功于最新一代的ADH放大技术带来的提升。人声方面我们选来刘雅丽的《我和春天有个约会》,人声中频密度来说和过往的听感基本持平,而最突出的一点是这一代的中频透明感又比旧款更好,声音的染色感更少更来得中性自然,但总体音色还是偏向暖调。对于一台6欧时候出力440W的后级来说我们当然不会怜香惜玉,出尽办法来揸取一下她的功率,Estelon XB diamond也不是省油的灯,其高性能的单元也是很能够反映出440PRO的实力。我们选来的是圣桑的《骷髅之舞》,其高潮乐段一波接一波的乐队齐奏加上低音打鼓的劈打可以说是高潮迭起,440PRO在这里表现出了其足够的功率储备与控制力,每一下的力度层次都能交代的清清楚楚,这也是这一代产品的一大提升,动态压缩很少。对于这对定价12万多的功放来说也是交足功课,绝对能够列入HIEND级功放之列。
了解最新的音响唱片资讯请关注www.hifi168.com
TOP
10#

帝瓦雷好像都沉寂左一段时间
我系  “ 肥安 ”
TOP
11#

帝瓦雷好像都沉寂左一段时间
feeon 发表于 2018/1/15 0:07:48
好产品还是需要时间沉淀,每次升级都给人一种新的感受。
了解最新的音响唱片资讯请关注www.hifi168.com
TOP
12#

地雷+花瓶
TOP
13#

顶起!
网站: www.puristaudio.cn
微博: http://weibo.com/mcaudio
TOP
14#

版主试过帝瓦雷链接NAS吗?
TOP
15#



在本次试听最新一代的帝瓦雷440PRO音响系统中发现声音和以前的几代比又有了一个飞跃........
我们选来的是圣桑的《骷髅之舞》,其高潮乐段一波接一波的乐队齐奏加上低音打鼓的劈打可以说是高潮迭起..........
Willson 发表于 2018/1/14 22:40:53

TAS名盘《女巫佳酿》。

迪卡版:



RCA版: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6#


TAS名盘《女巫佳酿》。


迪卡版:[/co
shinelb 发表于 2018/3/12 14:00:56

这个曲目发烧版本真的很多,RR的CD版本容易找到,而且动态大,所以经常用来试音。
了解最新的音响唱片资讯请关注www.hifi168.com
TOP
17#

这个曲目发烧版本真的很多,RR的CD版本容易找到,而且动态大,所以经常用来试音。
Willson 发表于 2018/3/12 14:17:44

RR大植英次的《红魔鬼》。


最后编辑shinelb 最后编辑于 2018-03-12 14:33:31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8#


RR大植英次的《红魔鬼》。




shinelb 发表于 2018/3/12 14:26:36


我们用的是这张里面的选段,原版就是红魔鬼,不过经过REMASTER处理过,音效会更出色。
了解最新的音响唱片资讯请关注www.hifi168.com
TOP
19#

圣-桑:《骷髅之舞》(又名《死神之舞》)

(这段文字是网上看到的,很有趣,转载如下)

这是圣-桑4首交响诗中最著名者,作于1874年,呈献给莱玛丽夫人(C.Montigny Remaury)。

死神曾经是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常见的主题,例如德国画家荷尔本(H.Holbein,1497?-1543)在他的木版画《死神之舞》中,就曾把这死神描绘成敲击中世纪古木琴的可怖形象。古典主义是启蒙的时代,很自然地并不提倡应用类似感情过分夸张的主题,但是当浪漫主义转而从中世纪汲取灵感时(正如近世古典主义转向古代一样),死神重又吸引了艺术家的兴趣。早起浪漫主义为了对抗十八世纪的理性与启蒙,甚至连带有恐怖与怪诞这一类近乎病态的偏见,也成为当时的风格特征之一。圣-桑的《骷髅之舞》,看来并非从荷尔本的画作取材,而是依据法国诗人卡扎里斯(H.Cazalis,1840-1909)的同名幻想诗作写成,圣-桑原先把这个题材写成一首歌曲,但因它的旋律有点难唱,又把它改为管弦乐曲。至于卡扎里斯的原诗,如今看来的确比较粗鲁,而且也已过时,因为第二流的文学作品总是经不住时间的考验,但为了便于了解圣-桑这首作品的内容,我们还是把这首诗用散文的格式译述如下:

咕咕,咕咕,咕咕,
这是死亡之舞,
脚跟着节拍起舞,
死神也敲着基石,
在深夜里猛奏舞蹈的音符;

咕咕,咕咕,咕咕。
这是死亡之舞,
深夜里寒风呼叫,
菩提树的呻吟像海浪呼啸,
发亮的骨架,
带着帷帐在东奔西逃;

咕咕,咕咕,咕咕,
骷髅拥抱着狂舞,
带给人们恐惧和痛苦,
嘘,
舞蹈的声浪已经停止,
骷髅们仓皇逃跑,
因为已鸡鸣破晓。

以好嘲弄出名的圣-桑就是围绕着这样一个相当明确的标题,怀着一种可怖的寓意,来构筑他的这首作品的。这是一则古老的神话所叙述的万圣节之夜,据说每年十一月一日,所有的鬼混在午夜里都聚在一起狂歌乱舞。乐曲开始时,竖琴在弦乐器持续和弦的陪伴下,准确的拨出十二个附点二分音符,宣告“鬼魔的时辰”已经到来,墓地的石门随即大开,众鬼魂都从自己的墓穴里爬出来,为首的一个拿着一把小提琴,这就是死神。现在,他正在调试他的乐器——按作者的要求,乐队的独奏小提琴的调弦比较特别,他的第四根弦(E弦)调低伴音,同第三根琴弦(A弦)构成一个减五度音程,因此给人一种古怪的感觉。接着诸鬼魂的群舞便开始了。

这是乐曲的第一主题,主要是急骤的八分音符音型,全是新音,作者标明是一只圆舞曲,但他的节奏却刻板、鲁莽,加上长笛独奏,使音乐更加显得阴森和惨淡。乐曲的这一主题改由小提琴声部复奏后,独奏小提琴立即奏出乐曲的另一主题。同前一主题形成鲜明对比,这里的旋律进行流畅、连贯,带有一种嘲弄时的热情,但它的小调调性和圆舞曲式节奏则同前一主题保持一致。

这两个主题以各种不同的戏剧性笔法和巧妙的技巧进行无数次的变奏反复,其中当木琴参加演奏旋律时,好像有意模仿骷髅跳舞时用脚踝骨敲击墓石的声响,从而更逼真地再现了弹奏中世纪古木琴的死神形象。此外,还有另一只旋律穿插在这两个主题的发展之间,这是中世纪歌调《愤怒的日子》(Dies Lrae)的滑稽模仿——这首原来属于罗马天主教安魂曲的部分歌调,现在改为大调并被纳入圆舞曲的轨道,用来作为对死神的颂赞。

这段音乐有时借第二主题本身的赋格式进行来发展,有时用半音阶乐句的穿插以强调阴风呼啸和鬼魂悲鸣,甚至也可以想象为幽灵的狞笑,到乐曲的最高潮,则是第一和第二主题的对位结合。舞蹈的旋风越刮越猛,力度越来越强,气焰越来越嚣张。但是,狂乱的舞蹈突然中止,法国号的和弦暗示了黎明的微曦,双簧管立即模仿雄鸡的啼叫,象征诸鬼魂竞相逃入各自墓穴的神秘和弦渐次减弱并消失,只有死神的小提琴勉强发出几声有气无力的哀鸣,随即也在神秘的簌簌声中隐去。

《骷髅之舞》创作于1874年,翌年初演后便使作者的声名传遍全欧。无疑的,《骷髅之舞》是圣-桑流行最广的作品之一。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20#

常见的版本:

沙汉姆和郑京和的版本: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