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上交现场:安德拉斯 席夫和北德广播爱乐乐团 [复制链接]

1#






Andras Schiff, 安德拉斯·席夫,如雷贯耳的名字,他的巴赫平均律,哥德堡变奏,斯卡拉蒂都是我经常会拿出来听的唱片, 有人说《哥德堡变奏曲》只能听古尔德的版本,当然古尔德的版本是最著名的版本,但这话也有点言过其实,那么多《哥德堡变奏曲》的版本,可是各有特色。像席夫的《哥德堡》就非常有特色,如果说古尔德的《哥德堡》是人性化的演绎,那可以说席夫的《哥德堡》是神性化的演绎,他有种冷峻,傲视一切的贵族气质,喜怒不形于色,理性战胜一切,大有此曲只有天上有,凡人就沐浴这天上的阳光吧。这完全是古尔德的反面,但也非常有味道。基于席夫的这种特质,我不是很接受他的莫扎特奏鸣曲,不是很平易近人。
  说回这次的演出,他为我们带来的是贝多芬第五钢琴协奏曲《皇帝》,这种曲目可能只有大师才敢挑战现场。协奏的是北德广播爱乐乐团,这不是那个著名的和旺德一起蜚声世界的北德广播交响乐团,我也比较好奇,一个NDR电台居然能养两个交响乐团。
  席夫亮相就非常有贵族气质,脚步不徐不慢,沉着而稳重。他触键的音色明亮而干净,犹如一股清泉,有种甘甜的感觉, 他的音阶琶音是我最近听过的钢琴家中最流畅的,干净利落,有人说,别小看一个音阶,一个琶音,那可能是让有些钢琴家练一辈子的东西,对于一个古典的作品,往往一个音阶出来,你就已经知道这个钢琴家有多少分量了。另外,他的装饰音,控制得相当的好,这种自然似乎非一般人能做得到的。从乐曲的演绎来看,他似乎更注重作品的结构层次,每一个主题,每一个声部都交代得清清楚楚,处理非常理性。第二乐章歌唱性的主题,音符清澈透明,颗粒感极强,缺乏一种黏连性,和我以往听过的任何版本都不同,一时难以接受这种理性。第三乐章,在主题强有力的一组节日欢快型上行和弦之后,紧接着是两个莫扎特式有点调皮的下行和弦,这种强烈的对比,也是我没有预料到的。总之,这样的《皇帝》完全是一种全新的体验,和我以前概念中的《皇帝》是有很大不同的。返场Encore第一首,贝多芬Bagatelles OP. 126, 中的第六首,Presto-Andante amabile, e con moto, 比较平易近人。第二首是舒伯特的《即兴曲》 OP.90,第二首,犹如微风吹过,非常完美。
  下半场,贝多芬第三交响曲《英雄》,NDR爱乐是典型的德国乐队,虽然是个不太知名的乐队,但德国乐队的水准还真是不能小看。弦乐发音比较厚重,木管有点冲,相信是平衡的问题,本身的音色还是不错的,铜管的发音很好,演贝多芬正合适,感觉贝多芬的音乐就应该是这样的声音。关于贝三第一乐章的速度,年轻时,我一直认为贝三的速度就应该很快,才有那种紧张感和力度,英雄横扫一切的感觉,相当过瘾。自从听了克伦贝勒的名版后,发觉慢也是可以很悲壮的。这次第一乐章,NDR爱乐演奏得飞快,似乎找回了年轻时意气风发的感觉,非常爽。但到第二乐章时,速度有点慢不下来了,葬礼进行曲的步子似乎快了点。第三乐章速度相当紧凑,让人屏住呼吸,不敢松懈,只是强弱对比,稍稍差了点。第四乐章,该松的地方松,该紧的地方紧,演奏一气呵成,这时乐队的一切小问题,都不是问题了,贝多芬的魂已在音乐里了。感谢Andrew Manze和NDR Radiophilharmonie 给我们带来了如此酣畅淋漓的贝多芬,很久没有听到如此纯正的贝多芬了。
  返场Encore,加演门德尔松《仲夏夜之梦》中的Scherzo,虽然声音还是有点粗糙,或许是平衡的问题,或许是整齐的问题,但精髓已全在其中了。不得不赞叹,德国真是个古典音乐之国,这样一个不是很知名的乐队,水准都是那么的高。
本主题由 版主 eric 于 2016/10/16 10:32:17 执行 设置精华/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回复 1楼Kelvinwuchina的帖子

应该好精彩。
AlanChen18
TOP
3#

Andrew Manze玩古乐的出身,速度快是必然的,看着照片编制应该也不大,估计也是现代乐团加上点仿古的手法。
TOP
4#

回复 3楼苏支斯基的帖子

是不大,但也不是古乐版的。
TOP
5#

对于席夫怀着无比敬仰之心,他的皇帝演奏得非常投入堪称完美;可惜只有两首encore,实在是羡慕上次席夫来的时候能去听现场的朋友,据说老爷子任性encore有十几首;
而乐队,感觉在演奏下半场的英雄时要明显好于上半场,可能与席夫这样级别的钢琴家合作乐队有些紧张和拘谨;好在下半场在指挥富有激情的带动下也算精彩,特别是木管的演奏印象深刻;但不懂为何乐队的规模一些小(铜管只有三个圆号、打击乐器好像也只有一个定音鼓)是经费问题或是乐曲特性?

实在不好意思,对上交音乐厅还是忍不住要吐槽下;面积比东艺要小得多,但可能是高度或是声音反射问题,声音不实,有些发空;虽然离得不远,但感觉乐队的声音像是从更远处传来,对演奏中些小的细节就有些含糊听不清。
TOP
6#

回复 5楼luye的帖子



听不清是位置不够好吧
TOP
7#

回复 5楼luye的帖子

贝三本来就不要求很大的编制,一个双管制的乐队就可以了。
TOP
8#

席夫在贝五的第二乐章,那种晶莹剔透的音色和那么强烈的颗粒感,实在是不习惯,我听过的大多数演绎,都在第二乐章,处理的较为朦胧,就算不朦胧,也至少是如歌的,音符间有种黏连感,这样才像歌唱啊。另外,他对附点的处理,也是带有强烈的切分感,更像是舞蹈,不像是歌唱。对这点,事到如今,我还耿耿于怀。他是否把贝多芬当巴赫和斯卡拉第来弹呢?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