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阅读音乐 [复制链接]

21#

原帖由 czj 于 2015-4-9 11:09:00 发表
老鲁同志是图书馆的,天天泡书堆里,您说呢?:)

我觉得他就是一个发烧友啊,而且烧得比较严重。:)
其实很多发烧友都与艺术,文化有缘的,很多发烧友也多才多艺。
老鲁是图书馆专业的,我记得他说过:如果可以再次选择,他会选择德语和德国哲学专业(都是因为音乐)。
德国这个国家在哲学,音乐,文学(象诗歌)具有极高的水平,打仗也很厉害。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22#

补充一下,德国这个国家的美术要差一些的,象丢勒都算是德国最伟大的画家了。
美术最发达的国家是意大利和法国。
意大利的文艺复兴,是艺术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时期。法国巴黎是世界上艺术的中心。
最后编辑shinelb 最后编辑于 2015-04-09 11:41:11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23#

回复 22# shinelb 的帖子

老施,这是民族性决定的好不好!
TOP
24#

原帖由 shinelb 于 2015-4-9 11:28:00 发表
原帖由 czj 于 2015-4-9 11:09:00 发表
老鲁同志是图书馆的,天天泡书堆里,您说呢?:)

我觉得他就是一个发烧友啊,而且烧得比较严重。:)
其实很多发烧友都与艺术,文化有缘的,很多发烧友也多才多艺。
老鲁是图书馆专业的,我记得他说过:如果可以再次选择,他会选择德语和德国哲学专业(都是因为音乐)。
德国这个国家在哲学,音乐

俺说这话的意思是,老鲁同志因为专业及工作的关系,他的触类旁通的条件当年比咱们要优越得多,甚至有点假公济私,工作为兴趣服务的味道。呵呵,千万别让老鲁看到这话,要不被俺得被口水喷死。:)
TOP
25#

原帖由 czj 于 2015-4-9 20:29:00 发表
俺说这话的意思是,老鲁同志因为专业及工作的关系,他的触类旁通的条件当年比咱们要优越得多,甚至有点假公济私,工作为兴趣服务的味道。呵呵,千万别让老鲁看到这话,要不被俺得被口水喷死。:)
原帖由 shinelb 于 2015-4-9 11:28: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czj 于 2015-4-9 11:09:00 发表
老鲁同志是图书馆的,天天泡书堆里,您说呢?:)

我觉得他就是一个发烧友啊,而且烧得比较严重。:)
其实很多发烧友都与艺术,文化有缘的,很多发烧友也多才多艺。
老鲁是图书馆专业的,我

谈到工作和兴趣,这个问题很有趣的。有人认为工作与兴趣一致是最幸运的。但也有人认为没关系。

比如大哲学家斯宾诺莎他热爱哲学,研究哲学,但他的工作不是哲学,他的工作,也就是生存的方式是磨镜片,就是眼镜的镜片。我们对斯宾诺莎的评价,都是认为他的哲学不一定是最伟大的,但在道德上认为他是不可超越的。斯宾诺莎甘于朴素,平凡的生活,他有自己的道德观。有著名的大学请他去当哲学教授,但他拒绝了。

我谈这些,大家可能会觉得有些脱离实际,不过我确实很佩服斯宾诺莎这个人。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26#

买了莱茵星光,好书,感谢推荐!
TOP
27#

原帖由 arkhya1 于 2015-4-10 13:29:00 发表
买了莱茵星光,好书,感谢推荐!

兄台认同这本书,我也很高兴。兄台看了也谈些感想好么?
坦率地说,我谈的这些,仅供大家参考的。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28#

杨燕迪教授在古典音乐爱好者心中有着很高的声望。他的《何谓懂音乐》是随笔式的“漫议”,内容包括杨燕迪教授对音乐审美、音乐理解、音乐创作、音乐表演、音乐价值判断等问题的议论,以及对相关艺术问题甚至音乐学学科问题的思考。这都是些相当“古板”甚至“深奥”的话题,但杨教授试图用深入浅出的方式来解读,这本书适合普通爱乐人。








最后编辑shinelb 最后编辑于 2015-04-21 12:43:08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29#

瞿小松是著名作曲家,是今天中国最活跃和教育影响最大的作曲家之一。瞿小松1952年出生于贵阳,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主要作品有室内乐作品《MENG DONG》、《行草》等,被西方乐评称为“寂静的大师”。“音乐其实是一个窗口。声音可以深入我们的心灵深处,包括我们的气脉,它运行的规律以及它的声音,内在的脉动、脉搏、节拍,这些都是本原的音乐元素。这些元素普遍通行。所以音乐没有国界,是生命本具的功用。我们可以思索“思索”本身,却无法思索音乐。只有听,能带我们进入”。他想写一种音乐,不再是强调冲突,也还是有能量,但是是柔和的能量。瞿小松的创作风格融合了西方先锋派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意境,别具一格。《音声之道》是他在中国音乐学院开设的研究生课程。




最后编辑shinelb 最后编辑于 2015-04-21 12:41:57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30#

田老师是著名古典音乐推广者。《靠谱》和《温柔的战曲》是她为报刊,杂志写的专栏和音乐散文合集。田老师虽然是音乐专业人士,但她的文章毫无学究气,文笔非常生动,还带点意识流的写作风格非常引人入胜。田老师写的马勒系列文章非常好,推荐大家看一下。马勒系列文章收录在《靠谱》这本书里。田老师还为中央电视台写稿,非常犀利。哈哈。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31#

《古典音乐的巨匠时代》是田老师写的一本西方音乐史,也是一本深入浅出的西方音乐史通俗读物,适合古典音乐入门。很多人写过贝多芬的传记,要超越非常难。田老师也写了,不管书写的怎么样,这种敢于挑战的勇气还是非常令人敬佩的。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32#

这本《我爱肖斯塔科维奇》是关于肖斯塔科维奇的钢琴作品的深度分析的。林华教授是上海音乐学院教师,复调音乐大师。林教授如是说:肖斯塔科维奇是一路走来艰辛万分的作曲家,在他的创作遗产中,最能感动人的,恐怕就是那些勇敢流露真诚的作品了。他的音乐语言既有勇于探索的奇想,又有面向公众的坦诚。透过这些音符,我们可以从中提纯出作曲家的创作智慧、对民族的深情以及敢于直面现实的胆魄,而这一切,也正是我们弹奏肖斯塔科维奇作品最深层次的意义。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33#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34#

感谢推荐
TOP
35#

原帖由 求索者 于 2015-5-22 16:39:00 发表
感谢推荐

兄台:不敢当啊。
因为水平有限,不一定是推荐。这其实是我看了这些书的一些看法,仅供参考的。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36#

我前不久在中央电视三台看到田艺苗的讲座,好像是谈音乐和睡眠方面的,其实重点介绍了法国印象派音乐家和他们的音乐,谈到德彪西和他的牧神午后,她的语言非常生动流畅,通俗易懂又不落俗套,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而且田老师人也知性大方,长得也不丑哟。后来我在亚马逊买了她写的古典音乐的巨匠时代,现已看了巴赫和莫扎特两章,感觉都不错,特别是介绍莫扎特几部主要歌剧的段落是我看到介绍的类似文章中最好的,生动明了,使你看懂了剧情又了解了其中经典的唱段和特点。不错,推荐!
清风
TOP
37#

《靠谱》确实靠普,对于听音爱好者,这是本好书……
TOP
38#

原帖由 qingping1953 于 2015-5-23 13:48:00 发表
我前不久在中央电视三台看到田艺苗的讲座,好像是谈音乐和睡眠方面的,其实重点介绍了法国印象派音乐家和他们的音乐,谈到德彪西和他的牧神午后,她的语言非常生动流畅,通俗易懂又不落俗套,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而且田老师人也知性大方,长得也不丑哟。后来我在亚马逊买了她写的古典音乐的巨匠时代,现已看了巴赫和莫扎特两章,感觉都不错,特别是介绍莫扎特几部主要歌剧的段落是我看到介绍的类似文章中最好的,生动明了,使你看
《古典音乐的巨匠时代》这本书我基本上都看了,莫扎特歌剧入门确实写得非常详细,感觉很好。
田老师对舒曼和克拉拉也好像挺有感情的。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39#

原帖由 时光车间 于 2015-5-23 17:21:00 发表
《靠谱》确实靠普,对于听音爱好者,这是本好书……

马勒系列文章写得特别好。
大家如果想了解,可以先看看她的博客,田老师在新浪有博客。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40#

这几本都绝版了,不容易买得到!
还好前几年每本都多收了几本……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