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Decca唱片——伟大录音五十年1(我朋友为唱片册的后半部分做的翻... [复制链接]

1#
Decca唱片——伟大录音五十年
雷蒙德•麦克吉尔

引言

像Decca这样丰富多彩的唱片公司,一套50CD的唱片很难真的容下它的历史。从1929年的第一张古典专辑(戴留斯的《漂流海上》,罗伊•亨德尔森任独唱)到现在,Decca一直是一个全面发展的先锋。公司录制的曲目横跨上下千年,从素歌和其他早期音乐开始,贯穿历史,直至对当代音乐和在世作曲家的积极探索。
1934年,Decca唱片公司的美国分公司在纽约成立。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独立,因此,一个新的厂牌——伦敦唱片公司(LondonGramophoneCorporation)——在1947年成立,负责在美国发行和销售。(从30年代到70年代末,流行音乐占据了该公司发行唱片的很大一部分——传奇艺人如VeryLynn、Tom Jones、滚石和The Moody Blues都有录音。)
Decca成就其卓越名声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公司对最高标准录音技术研发的追求。这辑CD所选,均为Decca目录中普遍公认的最佳古典录音——在技术上、艺术上均获誉甚丰,并且也涵盖了50年代起至今最伟大的古典音乐大师中的代表人物。大多数专辑都以最初的形式重现,包括最初的唱片封面。一些早期专辑,其播放时间在当时适合LP的长度,但以今天的标准看,就非常短了;因此,这些专辑里都加上了相同艺术家的“补充”曲目;一两个极个别的情况中,两张原始LP的内容现在组成了一张CD。
在Decca的历史上有许多长期且通常是专属的艺术合作关系。Decca过去和现在的专属艺人中,本辑所选的有厄内斯特•安塞美(ErnestAnsermet)、弗拉基米尔•阿什肯纳奇(Vladimir Ashkenazy)、切齐利娅•芭托莉(CeciliaBartoli)、里卡多•夏伊(Riccardo Chailly)、克利弗德•柯曾(CliffordCurzon)、瑞妮•弗莱明(Renée Fleming)、卢齐亚诺•帕瓦罗蒂(LucianoPavarotti)、格奥尔格•索尔蒂(Sir Georg Solti)和琼恩•萨什兰(Joan Sutherland)。

艺术家和曲目
一个唱片公司若没有艺术家就无法生存,而艺术家若没有曲目则无法存在。任何唱片公司的“艺术家和曲目”策略都必须很有技巧地将两者结合起来,达到很好的平衡。在Decca公司,无论是早期的78转唱片时代、LP时代还是数字录音、CD唱片时代,这一策略均由公司的一小群主管掌握。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Decca的古典唱片模糊很小——30年代发行的许多古典唱片都出自德国Polydor公司的目录,而Decca只是得到了其在不列颠各国的发行权。尽管安塞美(1883-1969)早在1929年9月就和“Decca弦乐团”录制了亨德尔的《大协奏曲,作品6》,但直到17年后,在1946年12月,安塞美才为Decca唱片公司录制第一张唱片——斯特拉文斯基的《彼得鲁什卡》和《火鸟》组曲,伦敦爱乐乐团演奏。1918年,安塞美创办了瑞士罗曼德乐团(L’Orchestrede la SuisseRomande)并任指挥直至1966年退休,因此,他的大部分录音都是和这个瑞士乐团合作、录制于以音效著称的日内瓦的维多利亚大厅的。第一首曲子是德彪西的《大海》,录于1947年2月。许多年来,他们的德彪西、拉威尔和斯特拉文斯基一直被奉为圭臬,许多唱片收藏者至今认为安塞美的诠释和录音效果比最近的其他唱片要好。专辑内所选的法利亚《三角帽》是安塞美1961年录制的立体声版(早年的单声道录音是1952年的),并添补了同年录制的德彪西《映象集》。安塞美于1969年去世,他的死留下了法国曲目方面的巨大空缺。
安塞美的同时代人,美籍法国指挥家皮埃尔•蒙特(PierreMonteux,1875-1964)指挥了许多20世纪早期杰作的世界首演,如《彼得鲁什卡》、《春之祭》、《游戏》和《达夫尼与克洛埃》。他在1956年和巴黎音乐学院乐团为Decca录制了《春之祭》和《彼得鲁什卡》,在1959年4月和伦敦交响乐团录制了《达夫尼与克洛埃》全剧。(1961年,他在86岁高龄之际,和伦敦交响乐团签约,任其首席指挥25年。)这个录音很快风靡一时,被看作一张范本级的唱片。他录制的英国人埃尔加的杰作《谜语变奏曲》也同样成功。(这是当时RCA和Decca的合约下由Decca录制的。)
从50年代晚期到70年代,伦敦交响乐团长期为Decca录音(通常在Kingsway大厅),其中1956年名为《西班牙》(España)的LP是早期立体声的范本。指挥是天赋秉异的年轻西班牙人阿陶尔弗•阿根塔(AtaúlfoArgenta,1913–1958,他悲惨地死于一氧化碳中毒)。和《西班牙》同在一张CD的是阿尔弗雷多•坎波利(AlfredoCampoli)演奏的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协奏曲(Campoli当时常为Decca录音)。瑞典指挥家彼得•马格(PeterMaag,1919-2001)是受人影像的莫扎特专家,也指挥过许多浪漫主义早期曲目。他和伦敦交响乐团合作的门德尔松作品集就是对此的完美见证。让•马蒂侬(JeanMartinon,1910-1976)不是Decca的专属艺人,但他为数不多而颇为著名的录音中就包括1958年和伦敦交响乐团合作的鲍罗丁《第二交响曲》。这个录音和他1960年指挥巴黎音乐学院乐团的法国作品合成一张CD。
卡尔•明兴格(KarlMünchinger)和斯图加特室内乐团从1949年起,到1963年迁往其家乡为止,也在日内瓦开展录音事业。这一组合对巴赫的敏锐诠释极具声望,并吸引了许多当时最好的歌唱家。(明兴格也偶尔和巴黎音乐学院乐团及维也纳爱乐乐团合作录音。)
出生于匈牙利的伊斯特凡•科尔特斯(IstvánKertész,1929-1973)在1960年和伦敦交响乐团首度合作,并在1965年至1968年间任常任指挥。他曲目广泛,从莫扎特到巴托克均有涉及,而他录制的德沃夏克作品则声名远扬:他的德沃夏克交响曲全集是Decca目录中最伟大的交响曲全集录音之一。在这套专辑中,已成为传奇的第八交响曲和他1961年在维也纳录制的“自新世界”交响曲组成一张CD。许多人认为,这一版“新世界”比他在全集中指挥伦敦交响乐团的那一版更好。
“安塞美——罗曼德”组合之接替者的寻找工作仍在进行,直到另一位瑞士指挥家——夏尔•迪图瓦(CharlesDutoit)开始录制一系列拉威尔和德彪西的管弦乐作品时,才宣告结束。迪图瓦在1977年被聘为蒙特利尔交响乐团的首席指挥,他的这一系列录音始于1980年,曲目为《达夫尼与克洛埃》全剧。他的录音设立了新的标准,在音乐上和录音技术上均很快在全世界获得好评。迪图瓦也开始录制一系列柏辽兹的作品,在1993年的《特洛伊人》后终于完成(这只是该剧全剧第二次在录音室录制)。1980年时,Decca对迪图瓦已不陌生。他已和伦敦的几个乐团和其他的Decca演奏家有过合作,特别是郑京和(Kyung-WhaChung)与帕斯卡•罗热(PascalRogé)。郑京和在国际乐坛声名雀起靠的是她在Decca的首张唱片:西贝柳斯和柴可夫斯基的小提琴协奏曲,由安德列•普列文(AndréPrevin)指挥伦敦交响乐团协奏。这套专辑中选的是她的经典之作——布鲁赫的《G小调小提琴协奏曲》和《苏格兰幻想曲》,而她和迪图瓦及蒙特利爱交响乐团合作的门德尔松《小提琴协奏曲》则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补充。迪图瓦录制的拉威尔作品包括在1983年5月和独具风格的法国钢琴家罗热合作的两首钢琴协奏曲。罗热在1969年和Decca签约,他与迪图瓦合作的圣—桑钢琴协奏曲全集(录于1978-79年)很快位列推荐榜之首。
美国钢琴家朱利乌斯•卡琛(JuliusKatchen,1926-1969)是罗热的老师之一。卡琛早在1949年10月就为Decca录音,在之后的20年里,他留下大量录音,包括勃拉姆斯绝大部分有钢琴的作品。他演奏和录制的格什温非常冷静,而巴托克、普罗科菲耶夫和拉威尔的协奏曲则深受景仰。这些录音里,为他协奏的都是伦敦交响乐团,科尔特斯指挥。
40年代,在伦敦负责“艺术家和曲目”部门的是哈里•萨尔顿(HarrySarton)。当时,古典和流行唱片都由他负责。直到1951年4月1日突然去世为止,他一直担任这个职位。在此期间,维克托•奥洛夫(VictorOlof)起先担任自由制作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成为Decca的全职员工,负责拓展录音业务;同时,因为Decca的瑞士经销商莫里斯•罗森加藤(MauriceRosengarten)希望用全球范围内的销售提成来资助新的录音计划,奥洛夫在国外也录制了越来越多的唱片民。(直到1975年去世为止,罗森加藤一直担任Decca唱片欧洲公司的主管并不断推进全球古典音乐录音的进展。)奥洛夫在1956年6月从Decca辞职,转投EMI。(他在Decca的助手彼得•安德里(PeterAndry)也随他去了EMI。)
1946年11月11日,现在已经是一个传奇的约翰•库尔肖(JohnCulshaw,1924-1980)加入Decca。他本是是被聘在宣传部门,但很快就将Decca推上成为全球古典音乐唱片界之主力军的道路,并且,在短短几年内,他几乎凭一己之力把Decca打造成首屈一指的歌剧公司。这位年轻的制作人监制了几张以英国为主的唱片,艺术家则包括已经是“名人”的凯瑟琳•费丽尔(KathleenFerrier)、柯曾和本杰明•布里顿(BenjaminBritten)。1953年1月,库尔肖离开Decca,加入Capitol唱片公司,虽然由于Decca负责经销Capitol唱片的缘故,他仍和Decca有些联系。库尔肖辞职前不久,即1952年12月,詹姆斯•沃克尔(JamesWalker)加入Decca(他也时常作为指挥出现。)
1947年1月,罗森加藤和一位年轻的匈牙利钢琴家签订了一份仅一页纸的合同。这位钢琴家早先赢得日内瓦钢琴大赛,请他是为了给小提琴家格奥尔格•库伦坎普夫(GeorgKulenkampff)伴奏贝多芬和勃拉姆斯的小提琴奏鸣曲。没有人能想到这一纸合同产生的巨大影响。这位钢琴家是:索尔蒂(GeorgSolti)。就在当年晚些时候,索尔蒂录制了第一张乐队唱片:一张贝多芬《埃格蒙特序曲》的78转唱片,乐队是苏黎士市政厅乐团。这些录音标志着他和Decca专属合作的开始——直到50年后的1997年9月索尔蒂去世为止。(他突然去世前的最后几场音乐会是指挥苏黎士市政厅演奏马勒的《第五交响曲》,其录音在2007年索尔蒂去世10周年纪念专辑中发行。)索尔蒂和伦敦爱乐乐团的第一个录音录制于1949年8月(海顿《第103交响曲》,由库尔肖任制作人),这是他和该乐团长期合作的开始。索尔蒂和该团留下许多非常好的录音,包括90年代时的一套海顿的12部伦敦交响曲。
罗森加藤的另一个功绩是把维也纳爱乐乐团拉进Decca。一系列长久而著名的合作录音始于1950年6月,莫扎特专家约瑟夫•克里普斯(JosefKrips)指挥该团在音乐之友协会的金色大厅录制了《后宫诱逃》。同年9月,克纳佩次布什(HansKnappertsbusch)指挥该团录制了《纽伦堡名歌手》的第二幕(第一、第三幕于次年9月录制)。两部歌剧的制作人都是奥洛夫,录音师为西里尔•温德班克(CyrilWindebank)。50年代早期(1951和1953年),Decca也录制了拜鲁伊特歌剧院演出现场,由库尔肖任制作人,肯尼思•韦尔金森(KennethWilkinson)任录音师。拥有维也纳爱乐乐团的另一项优势是,可以用乐队成员组成各种灵活的室内乐编制来录制室内乐曲目。由此,我们看到了一系列由乐团成员组成的“维也纳八重奏”的录音,也有其他组合。
库尔肖在1955年回到Decca,一个传奇的时代开始了。另一个名叫戈登•帕里(GordonParry)的才华出众的年轻录音师也加入Decca。库尔肖此前已和布里顿、皮尔斯(PeterPears)有过合作,他非常想再续前缘。于是,1955年,他们录制了《清洁小工》(The LittleSweep),由帕里任录音师。此后20年,Decca录制了布里顿几乎所有的主要作品,在全世界为他赢得极多观众。1958年录制的《彼得•格莱姆斯》(PeterGrimes)久销不衰,5年后的《战争安魂曲》更上层楼,在艺术上、技术上、商业上都引起极大轰动。
布里顿作为钢琴家和指挥家,对其他作曲家的诠释也非常敏锐,尤其对莫扎特情有独钟。布里顿的莫扎特录音中,选入本辑的是他指挥英国室内乐团为柯曾协奏第20、27钢琴协奏曲,1970年录制于斯内普。柯曾从1937年起就是Decca的艺术家,他对录音过程的憎恶十分著名。他是完美主义者,几部关键作品常要重录。本辑的第27钢琴协奏曲就是他的第三次录音。他同意发行,但还需要再录一次。公司答应了,但他的这一愿望并没有实现,因此,这个录音在1982年他去世后才作为纪念录音发行。
另一个讨厌录音过程的钢琴家是拉杜•鲁普(RaduLupu),他已经公开宣布再也不会录制唱片。鲁普在1969年赢得利兹国际钢琴大赛后与Decca签约。他的唱片曲目多是维也纳经典,大多达到参考标准。同在1969年,巴塞罗那钢琴家阿利西娅•德•拉罗查(AliciadeLarrocha)的第一张LP——西班牙音乐也由Decca发行了。她曲目极宽,演奏的格拉纳多斯、阿尔贝尼兹和法利亚是终极佳品。
1954年,克里斯托弗•里伯恩(ChristopherRaeburn,1928-2009)加入宣传部门,走上库尔肖走过的路。1955年,他离开Decca,获莱弗休姆奖学金,前往维也纳研究莫扎特,并于1958年1月重回公司,担任制作人。这一时期内,Decca团队的另一个成员是指挥家汉斯•施密特—伊瑟施泰特(HansScmidt-Isserstedt)之子艾里克•史密斯(ErikSmith,1931-2004),他于1967年离去,加入Philips任职,直至1991年退休。“艺术家与曲目”部门的另一个重要人物是瑞伊•明肖尔(RayMinshull,1934-2007)。明肖尔1957年10月加入Decca,直到1994年正式退休才离职。1967年,他接替库尔肖,担任古典部门的经理。1981年,他被聘为执行副总经理。Decca在美国的古典分部名为“伦敦唱片”。加拿大人泰伦斯•麦克尤恩(TerenceMcEwen,1929-1998)起先在Decca的伦敦公司工作,1959年前往纽约掌管伦敦唱片。
库尔肖和帕里都是狂热的瓦格纳爱好者。1957年5月,他们请索尔蒂在索菲大厅录制了《女武神》的第三幕(由弗拉格施塔特(Flagstad)饰演布伦希尔德)——这是一项庞大工程的前奏。6月,索尔蒂就第一次录制了完整的歌剧:理查•施特劳斯的《阿拉贝拉》。他的施特劳斯系列直到1992年发行的《没有影子的女人》才告终结,该片获奖无数。但真正改变历史的是Decca制作的音乐史上第一套录音室制作的瓦格纳《尼伯龙人的指环》全剧。从1958年9月到1965年11月,索尔蒂、维也纳爱乐乐团和库尔肖、帕里及其他Decca成员断断续续地为这一项目忙碌着。演出阵容可谓星光四射,在今天绝无可能重现,饰演布伦希尔德的是无与伦比的尼尔森(BirgitNilsson)。如今,这套《指环》里的《莱茵的黄金》发行已逾50年之际,已经很难体会它当初带来的冲击力。而“索尔蒂指环”很快成为录音史上最著名的古典唱片,也就不足为奇了。
在这期间,索尔蒂的国际声誉日渐高涨,他和伦敦各乐团的录音很受关注,不仅仅是和伦敦交响乐团合作的那张名为“浪漫俄罗斯”的范本级乐队录音唱片。1969年,索尔蒂就任芝加哥交响乐团音乐总监,任职至1991年,之后被封为荣誉音乐总监。1971年,索尔蒂和芝加哥交响乐团在他们的第一次欧洲巡演过程中,在索菲大厅录下了马勒《第八交响曲》——这又是一个鲜有匹敌、惶论超越的录音。
索尔蒂在芝加哥任职的时期,也是Decca在总体上拓展录音业务的时期。1967年,公司已在洛杉矶开始录音业务(在加州大学的罗伊斯大厅),并宣布洛杉矶爱乐乐团为“第一支专属于英国唱片公司的美国乐团”。该团直到1980年为止,一直为Decca常规录音。许多都是祖宾•梅塔(ZubinMehta)担任音乐总监时录制的。19世纪晚期、20世纪早期曲目的录音很快就因其壮观的音效而广受赞誉。其他北美录音地点包括华盛顿(1972-1975)和底特律(1978-84),由另一位老牌匈牙利大师安塔尔•多拉蒂(AntalDorati)指挥,曲目是梅西安、科普兰和斯特拉文斯基。合作时间最长的美国乐团是克利夫兰乐团。从1973年至1997年,洛林•马泽尔(LorinMaazel)、阿什肯纳奇和克里斯托弗•冯•多南伊(Christoph vonDohnanyi)均指挥该团常规录音。在美国,最成功的合作伙伴之一是赫伯特•布隆施泰特(HerbertBlomstedt)和旧金山交响乐团。在从1987到1995的8年间,他们接连录制了尼尔森、西贝柳斯和理查•施特劳斯的作品,其录音质量和诠释水准获誉甚众。巴尔的摩在90年代成为重要的录音地点。约舒亚•贝尔(JoshuaBell)在1986至1996年间是Decca的专属艺人,他在巴尔的摩和大卫•津曼(DavidZinman)录制了巴伯和沃尔顿的小提琴协奏曲。Decca新近签约的杰出艺人包括荷兰小提琴家叶宁•扬森(JenineJansen),她2009年的专辑是本选辑中最新的录音,贝多芬和布里顿的新鲜组合,当然也少不了“Decca之声”的传统品质。
分享 转发
TOP
2#

好贴!感谢分享
千 江 有 水 千 江 月    万 里 无 云 万 里 天
TOP
3#

好帖子,多谢楼主无私分享了
TOP
4#

王兄和朋友好功夫!赞!
这句译得拗口,彼得•马格(Peter Maag)是瑞士人, 疑是笔误——
瑞典指挥家彼得•马格(PeterMaag,1919-2001)是受人影像的莫扎特专家,也指挥过许多浪漫主义早期曲目。
最后编辑mongoose 最后编辑于 2015-03-25 10:22:16
TOP
5#

原帖由 mongoose 于 2015-3-25 10:09:00 发表
王兄和朋友好功夫!赞!
这句译得拗口,彼得•马格(Peter Maag)是瑞士人, 疑是笔误——
瑞典指挥家彼得•马格(PeterMaag,1919-2001)是受人影像的莫扎特专家,也指挥过许多浪漫主义早期曲目。


我回头告诉朋友。
迪卡的第三个包子的内页是我翻译的,等征得环球允许我再发。
TOP
6#

翻译的很精准,赞一个!
TOP
7#

语文水平不行。比如,“声名雀起”(应该是“声名鹊起”)、“惶论”(应该是“遑论”),“他一直担任这个职位”(搭配不当,最好是“他一直担任这个职务”)……不一而足。自己业余爱好,凭兴趣翻一翻,造福其他人,是好事;如果要正式发表,建议还是好好校订一下,锤炼一下文字,至少做到合格,不要误人子弟。
TOP
8#

翻译很好,继续!
清风
TOP
9#

翻译得好,不过我钟意自己看英文原文,看不明白才看这里吧。
TOP
10#

不管怎样是好事一件,如我,英语很一般,看着原文很头疼,需要楼主这般的译文
http://t.qq.com/bach_and_mahler
TOP
11#

回复 7# mastercandidate 的帖子

的确美中不足,但瑕不掩瑜。
TOP
12#

非常好,辛苦了!人家毕竟不是专职翻译,没必要吹毛求疵!
TOP
13#

继续!
清风
TOP
14#

非常好,辛苦了!点赞!
TOP
15#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