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zt】企鹅唱片指南三星带花目录700多张 [复制链接]

21#

好贴。
最后编辑jadis12 最后编辑于 2014-07-04 16:29:39
TOP
22#

50
eethoven: String Quartets
贝多芬:第一、九、十二、十四——十六弦乐四重奏;第三、五、七小提琴奏鸣曲  
Adolf Busch, Rudolf Serkin
塞尔金、布施四重奏
EMI EX 29 0306(3LP)




布施四重奏团之于贝多芬弦乐四重奏,如同施纳贝尔之于贝多芬钢琴奏鸣曲,不做第二人选。虽然声音撤离上略有瑕疵,但完美的演出,的确提供爱乐者另一套值得收藏的唱片。3首小提琴奏鸣曲布施拉奏得洋溢着古典乐派特有的气质。

51
Beethoven/Schubert/Mendelssohn: Chamber Works
贝多芬:弦乐四重奏  
Adolf Busch, Rudolf Serkin  
塞尔金、布施四重奏  
EMI CHS 5 65308-2  





这是Busch弦乐四重奏团和塞尔金在大战时的录音。他们活力十足,有着美好的融合,气氛舒畅、演奏流利,是典型德奥式的贝多芬气氛,也许你会认为这是一套单声道录音唱片,音质可能不佳,事实上,EMI在历史性录音的转录一向十分用心,音质普遍能被接受;尤其是这个古典式的世纪浪漫演出,你怎能错过!

52
Beethoven:String Quartet No.7 in F.Op.59-No.1
贝多芬:弦乐四重奏第七号(Rasumovsky No.1)  
Lindsay String Quartet
林塞弦乐四重奏  
ASV CDDCA 553  




  
英国的林塞弦乐四重奏(Lindsay String Quartet)已有20年以上历史,以演奏巴托克和贝多芬曲子著名,曾凭贝多芬后期弦乐四重奏唱片赢得《留声机》杂志的室内乐大奖。这首第七弦乐四重奏表现得很令人感动,颇具权威性,加上不错的录音,使得可听性大大提升。

53
Beethoven: The Violin Sonatas
贝多芬 : 小提琴奏鸣曲全集  
帕尔曼(ITZHAK PERLMAN)小提琴  
阿什肯纳齐(VLADIMIR ASHKENAZY)钢琴  
DECCA: 421453-2 (4CD)





这套由帕尔曼与阿什肯纳齐合作的版本,长久以来一直是乐迷们欣赏贝多芬小提琴奏鸣曲的最佳选择。帕尔曼柔和的琴音和阿什肯纳齐的钢琴形成绝佳的契合,两人技巧出类拔粹、默契良好,展现无比瑰丽的效果和平衡性。由于演奏极具音乐性,录音更是出色,至今仍是无可替代的首选版本。

54
Ludwig van Beethoven:Sonaten für Klavier und Violine 5 und 9
贝多芬:小提琴奏鸣曲“克鲁采”、“春”
Itzhak Perlman/Vladimir Ashkenazy
帕尔曼小提琴,阿什肯纳齐钢琴  
DECCA 410 554-2




这张唱片最值得称颂的是“克鲁采”奏鸣曲,虽然演奏的格调属古典,却充满了蓬勃的朝气;技巧与默契当然无话可说,音乐的旋律在他们手中很自然地溢流出来。录音相当好,真实、自然。

55
Ludwig Van Beethoven:Sämtliche Klaviersonaten  
贝多芬:三十二首奏鸣曲(全集)  
施纳贝尔(Artur Schnabel)钢琴
EMI CHS 7 63765 2(8CD)  





自1794至1822年的28年中,贝多芬总共写了32首奏鸣曲,比他的任何其它某个门类的作品数量都多.而若再算上他的许多变奏曲,小品曲,幻想曲,回旋曲等等,以演奏时间而论,他的钢琴作品数量恐怕是仅次于巴赫呢.
  
不光数量众多,而且贝多芬奏鸣曲以质量而论,还都是精彩纷呈的力作,耸立起古典后期至浪漫派鼎盛那整整一个世代的钢琴音乐的高峰.其中的《悲怆》,《月光》,《田园》,《暴风雨》,《热情》,《告别》,《华尔斯坦》和《槌子键琴》等等,早已是家喻户晓了.  

就像卡萨尔斯拉的巴赫大提琴组曲一样,施纳贝尔这套40年代灌录的贝多芬奏鸣曲全集的单音唱片,也令人无法回避.它不仅博得乐评家一片喝彩,也是一代又一代爱乐者们耿耿难忘的一个惦念.虽然我有时倒是觉得肯普夫弹的贝多芬(DG 429 306-2,全集版9CD)更可亲可爱,而且前面也选过他弹的单片,可我还是不得不说,施纳贝尔的确颇得贝多芬之精要,既简洁凝练又深不可测,一派端庄无比的古典风范.说来也怪,作为作曲家的施纳贝尔(我有他一张四重奏唱片),倒是很现代呢.

56
Beethoven: Piano Sonatas 30 & 31
贝多芬:第三十、三十一钢琴奏鸣曲
赫斯(Myra Hess)钢琴  
EMI mono CDH 7 63787-2




这个著名的演奏录于1953年,当时赫斯女士已六十多岁,但每一个片段她都处理得极为巧妙与高雅,有些人或许认为需要更刻骨铭心的旋律线,但绝大多数乐迷却惊叹于她优秀的柔顺触键及纯然的音色美。对于贝多芬迷来说,这张是必买的杰出唱片。50年代单声道,但音效不错。

57
Ludwig Van Beethoven:Klaviersonaten 8,14,23,26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第八号“悲怆”、第十四号“月光”、第二十三号“热情”、第二十六号“告别”  
鲁宾斯坦(Artur Rubinstein)钢琴  
RCA 09026 61443-2






虽然 鲁宾斯坦的琴音充满感性,然而他并不是贝多芬乐家,对于《月光奏鸣曲》在这次录音前也从没公开演奏过,更别提有别的录音版本。但他1962年的录音,真是清新与成熟的结合。柔软亲切的触键,相当适合这个作品的性格。他将音乐流线变得轻快,节奏利落。在《悲怆奏鸣曲》中,他的演奏速度稍慢,但非常的真挚前进,表情做了少许的节制,但仍能感受到他内心燃烧的热情,奔放的琴音光芒四射。

58
BEETHOVEN:SONATAS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第十九号、二十六号“告别”、第三十二号
巴伦博伊姆(Daniel Barenboim)钢琴
EMI HQS 1088(LP)  





这是极为出色又与众不同的演奏,例如说第十九号以较慢速度但不过分厚重的手法处理,“告别”那异常强劲的触键和声响,以及三十二的充满自信,这些都造成极度活生的现场感。杰出的录音及中价位的价格,使得唱片的价值增加不少。

59
Ludwig Van Beethoven:Klaviersonaten 21, 23, 26
贝多芬:第二十一(华尔斯坦)奏鸣曲、第二十三(热情)奏鸣曲、第二十六(告别)奏鸣曲
吉利尔斯(Emil Gilels )钢琴
DG 419 162-2





这张唱片得到的评价极高,是吉利尔斯在DG灌录的贝多芬全部钢琴奏鸣曲唱片中最好的一张,也肯定是贝多芬这三首著名奏鸣曲的最佳演录.《第二十一奏鸣曲》乃因贝多芬题赠给好友华尔斯坦伯爵而得名.但也有人称它为"黎明",大概是觉得在引子般的第二乐章的朦胧晨意之后,紧接而来的末乐章的起首,有太阳喷薄而出的壮丽和畅美.

毋需我详细介绍,第二十三奏鸣曲《热情》肯定是人们最熟悉的,和前面说过的《悲怆》,《月光》一起,并称为贝多芬"三大奏鸣曲"."大"者,名气也,而非篇幅.这首《热情》也可以看作是《华尔斯坦》的姐妹篇, 也是首尾乐章较长,中间的慢乐章是即兴曲式的小间奏过渡,然后不间断地直接导入末乐章的快速而冲动的激流中.

《告别》是一首正式的标题作品.1809年的普法战争中,法军逼近维也纳,挚友鲁道夫大公离城而去,贝多芬作此曲赠之.三个乐章都有小标题,即"告别","暌离"和"归来".而各乐章的曲趣也的确如题所示:告别是怅然的,暌离伴着思念,归来重聚的希望则令人欢欣鼓舞.

60
Ludwig Van Beethoven:Klaviersonaten 8, 23, 31
贝多芬:第八、二十三、三十一奏鸣曲
吉利尔斯(Emil Gilels )钢琴  
DG 439 426-2




这是一张DG的廉价版唱片,但却是物超所值。吉利尔斯的演奏,总是塑造一种清冷的抒情表现,每一个细节都琢磨得非常透彻;但细心的乐迷仍能从他冷静的抒情中,感受到内心的热力四射。吉利尔斯在节奏上不再是往昔的刚猛;在这几首名曲中,表现得特别轻巧,把乐曲的魅力表露无遗。尤其是他对乐谱有极深入的洞察,细腻的感情与优美的细节,让人犹如听到了一场晶莹剔透的精彩演奏。

61
Beethoven:Sonaten
贝多芬:第27—32钢琴奏鸣曲
所罗门(Solomon)钢琴  
EMI 0777 7 64708 2 5




  
这个所罗门的贝多芬奏鸣曲录音重发片实在是来得太迟,所罗门就算这辈子没有其它的录音留下来,这个贝多芬最后5首奏鸣曲的录音已是人类文化的伟大遗产。他的深度如施纳贝尔、音色之美犹如阿劳、内敛及强度犹如肯普夫、完美的钢琴技巧表现犹如波利尼、气势之宏律如早期的布伦德尔。也许所罗门的名声在英国已逐为众人所淡忘,但是在德国他的声名及艺术成就仍历久不衰。

62
Beethoven: Fidelio  
贝多芬:菲德里奥  
路德维希(Ludwig),维克尔斯(Vickers)等人演唱
克莱姆佩勒(Klemperer)指挥爱乐乐团及合唱团  
EMI CMS 7 69324 2(2CD)





贝多芬自己也应该知道他并不擅长歌剧,勉强做来,不免事倍功半,因此他一生只写了一部《菲德里奥》,不再勉为其难.当然《菲德里奥》无疑是最伟大的歌剧杰作之一,但贝多芬毕竟为它耗费了太多的心血,太吃力了,光是序曲就写过四首!"菲德里奥"是剧中女主人公莱昂诺拉冒充狱卒去监狱营救丈夫时用的化名,因此除最后选定用于歌剧的这首序曲外,其它三首用于音乐会演奏的序曲,都取名"莱昂诺拉".

《菲德里奥》是莫扎特至瓦格纳之间最重要的德国歌剧,不仅人物性格刻划有力,而且情绪饱满,许多唱段深情感人.爱情不仅是幸福和缠绵的回忆,也是现时的果敢行动.甚至管弦乐的间奏也将这勇气推波助澜,令人紧张而鼓舞.  
  
克莱姆佩勒的这个录音版本,演出上非常成功,尤其是扮演女主角的次女高音路德维希,把莱昂诺拉这位朴实而伟大的女性,那有情有义有胆有识的方方面面都唱出来了.其他歌手也都是很合角色的人选,都有恰到好处的表现.而克莱姆佩勒指挥的乐队更是不用说了.这套CD转制得不错,音效相当可以.

此外,叶诺薇芝和伯恩斯坦的版本(DG 419 436-2)也很出色.

63
Ludwig Van Beethoven:Missa Solemnis  
贝多芬:庄严弥撒曲
玛乔诺,肯达尔等人演唱
加迪纳(John Eliot Gardiner)指挥英国巴罗克独奏家乐团(Ebs) 及蒙特威尔第合唱团(Monteverdi Choir)  
Archiv 429 779-2





贝多芬写过两首弥撒曲,以"庄严"相称的是第二首,D大调的(Op.123).这是他晚年一系列达至超我境界的伟大作品中分量很重的一部.要是你从他更晚些时候写的最后三首奏鸣曲和最后五首四重奏里,还不能完全领会到老贝多芬那时的悲壮处境——音乐巨人的地位,已有的卓绝业绩和对伟大艺术无止境的向往,然而却已经完全耳聋了,再也听不到自己的音乐了——你在那些清平,纯净的室内乐里对此还不能领悟更多的话,那么,你总还可以指望从这首《庄严弥撒曲》(以及稍后的《第九交响曲》)里得到许多启示.它有着贝多芬音乐一向的悲壮,却是不再那么激烈了.青年时代的挑战姿态已经缓和下来,情感更有质量,更多地向着生命的崇高意义和心灵深度去发掘音乐艺术的完美,至上.

说到唱片,应该说克莱姆佩勒版(EMI CMS7 69538 2,2CD)是更正统也更大气的演绎.而加迪纳的这个仿古演出版本则别具一格,速度稍快却毫不轻率,力度,气势也够了,音色上还令人耳目一新.

64
Bennett: Piano Concertos Nos. 1 & 3; Caprice  
贝内特:第一、三钢琴协奏曲
马尔科姆•宾斯(Malcolm Binns)钢琴
尼古拉斯•布雷斯韦特(Nicholas Braithwaite)指挥伦敦爱乐(London Philharmonic Orchestra)  
Lyrita SRCD 204  




  
马尔科姆•宾斯演奏威廉斯•顿代尔•贝内特(William Sterndale Bennett)这两首钢琴协奏曲获得极佳的称赞,他那轻捷的触键及如诗般的感受性是令曲子愉快的泉源,且得到布雷斯韦特与伦敦爱乐优异的扶持。高水准的录音,这是杰出但受到冷落的唱片,爱乐者实不可忽略。

65
Irving Berlin: Annie Get Your Gun
欧文•伯林:音乐剧“安妮拿了你的枪”  
克雷斯维尔(Kim Criswell, Thomas Hampson, Jason Graae, Rebecca Luker)等独唱  
约翰•麦克格林(John McGlinn)指挥伦敦小交响乐团(London Sinfonietta) 和Ambrosian合唱团(Ambrosian Chorus)
EMI CDC7 54206-2





这是最精致的音乐剧录音之一!McGlinn每次的录音都会令人心跳且满意。声乐部分非常有个性,也非常理想;整体的演出更表现该剧的风趣。比原来在百老汇时的表现更趣味洋溢!真是一流的演奏。录音效果饱满;而且附有整出戏的历史与完整的歌词。喜爱音乐剧的朋友绝不能错过!

66
Hector Berlioz:Overtures  
柏辽兹:序曲集
明希(Charles Münch)指挥波士顿交响乐团(Boston Symphony Orchestra)  
RCA 9026 61400-2




  
这是一个很难超越的版本,耀眼的管弦色彩在这4首 柏辽兹的著名序曲中大放光芒。明希带领的波士顿交响乐团,让您从第一个音到中止和弦屏息聆听。立体声发展初期的试验性录音颇有音乐厅的临场感,明希的处理华丽高贵、音响优美、管弦乐法处理得简单明了。轮廓清晰、音色亮丽的法国音乐,可说是波士顿交响乐团的拿手绝活。虽然音色光辉灿烂,却不失高贵优美,是个有口皆碑的纪念性演奏。

67
Berlioz: Les Troyens  
柏辽兹:特洛伊人  
维克尔斯,维塞伊等人演唱  
戴维斯指挥柯文特花园歌剧院乐团及合唱团
Philips 416 432-2(4CD)




  
柏辽兹这部歌剧是根据古罗马诗人维吉尔的史诗,取材希腊神话中的特洛伊故事,由作曲家本人自撰脚本.全剧分为两个部分,即《特洛伊之陷落》和《特洛伊人在迦太基》,整个演出历时四个多小时.
  
柏辽兹自己最满意的作品就是这部歌剧了.然而它长期遭受冷落,作曲家生前只见到过它的第二部分的演出,并且是被删改得残缺不全的.直到本世纪30年代,才在英国首次演出了《特洛伊人》的全本,而法国——柏辽兹的祖国,则直到1969年都不曾完整演出过它.顺便说说,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套全本唱片,正好就是1969年在伦敦录音的.

当然现在是没有人再怀疑《特洛伊人》的伟大了.它不仅是柏辽兹最了不起的杰作,也是有史以来最壮观而激动人心的正歌剧,紧凑,有力,高潮迭起,兼有细致入微的人物刻划和场面的史诗般宏伟壮丽,而它的音乐的丰满和辉煌,足够和瓦格纳的任何一部歌剧相匹敌.  
  
此剧全本唱片不多,而戴维斯这个版本的演唱,演奏和录音全好,堪称Philips旗下最优秀的一套歌剧唱片,也肯定是让戴维斯享誉最多的一项成就.
TOP
23#

68
Berlioz: Les Troyens  
柏辽兹:歌剧“特洛伊人”  
拉克斯(Lakes)、波莱(Pollet)、沃伊特等人演唱  
迪图瓦(Dutoit)指挥蒙特利尔交响乐团(Osm)
Decca 443 693-2





科林戴维斯的《特洛伊人》称霸歌剧录音已经四分之一个世纪了,好不容易1996年出了迪图瓦版总算可与之分庭抗礼。比起戴维斯的平实、稳重,迪图瓦可说是热力四射、节奏紧密、戏剧张力十足。本版也是Decca老牌录音师雷明舒尔(Ray Minshull)的最后力作,庞大的气势及超凡的音响成就,远超过一般歌剧录音水准,《特洛伊人》为他一生的录音事业画上了完美的句点。

69
Berlioz: Les Nuits d'été; La Mort de Cléopâtre; Les Troyens  
柏辽兹:夏夜、克莉奥佩特拉  
蓓克(Janet Baker)次女高音  
巴比罗利(Sir John Barbirolli )指挥新爱乐乐团(New Philharmonia Orchestra )  
吉卜森(Sir Alexander Gibson )指挥伦敦交响乐团(London Symphony Orchestra)
EMI CDM 7 69544 2





在柏辽兹以前,譬如舒伯特和舒曼的艺术歌曲或套曲,都是由钢琴伴奏的.因此,《夏夜》大概算得上是有史以来第一部真正重要的乐队伴奏的声乐套曲了.后来马勒,理查 施特劳斯,肖斯塔科维奇等人都写过不少这类作品,将这个形式推广开来.

这部套曲由六首歌曲连缀而成,分别从不同侧面重新审视浪漫的爱情,风格各异,或风趣(第一首《维拉内尔》),或阴郁(第三首《在环礁湖上》),或缠绵美丽(第五首《墓地上》),且是每首都刻划细腻,气韵生动,因而对演唱者构成很大挑战.蓓克虽是次女高音,却能清丽,滑爽地唱出女高音的高度,音域极宽,而且表情变化很有层次,这就满足了柏辽兹本想用不同声部的两位歌手演唱的原来意图.  

在表现埃及艳后故事的《克莉奥佩特拉》(又译《克娄巴特拉之死》)中,蓓克也唱得极为精彩,而且吉卜森的乐队非常体贴,和《夏夜》中巴比罗利的乐队伴奏同样出色.  

这张CD的透明感极好,蓓克的魅力表露无遗,因此不仅是柏辽兹这两部作品的首选版本,也是蓓克最迷人的唱片.

70
Berlioz: Benvenuto Cellini
柏辽兹“歌剧”本韦努托-切利尼“全曲”  
盖达(Nicolai Gedda) 、Eda-Pierre 、Jules Bastin 等演唱
科林戴维斯(Colin Davis)指挥BBC交响乐团与皇家考文特花园合唱团
Phillips 416 955-2(3)





柏辽兹第一出歌剧作品1838年首演于巴黎,剧情描述一位意大利雕刻师的故事。首演失败之后,至今只有序曲”罗马狂欢节“广为流行。这套全曲唱片里的角色与他在考文特花园演出时相同,科林戴维斯指挥得敏锐、令人振奋、且高潮不断。演唱很突出,尤其盖达那自信、英勇的唱腔令人陶醉。录音澄澈、平衡。

71
Hector Berlioz, Franz Liszt, Richard Wagner:Romantische Lieder
柏辽兹、李斯特、瓦格纳:歌曲集  
汉普森(Thomas Hampson)男中音,帕松斯(G. Parsons)钢琴  
EMI CDC 5 55047-2





在这张CD中共有9首歌曲,其中5首是柏辽兹依照英国诗人托马斯穆尔(Thomas Moore)的诗集谱曲而成。男中音汉普森及老搭档帕松斯,灌录过许多歌曲集,每一曲都做出完美的歌唱,无一败笔。除了颇见琢磨之美的杰出表现外,又加入了自然的深度。汉普森的表情是如此率真,不仅风格魁伟,是洋溢着细腻的丰富的感情。每一曲都给予聆听者独特的想象空间,表现丰富动人。

72
Bernstein:Serenade/Fancy Free  
伯恩斯坦:小夜曲/自由想象  
克莱默(Kremer)小提琴
伯恩斯坦指挥以色列爱乐乐团(Israel Philharmonic Orchestra)  
DG 423 583-2



  
你知道伯恩斯坦是一位大指挥家,50年来灌录过数不清的唱片;你还知道他是个作曲家,在20世纪的尤其是美国的作曲家当中颇有地位,著名的音乐剧《西城故事》就是出自他的笔下;你甚至还知道,伯恩斯坦还是个蛮不错的钢琴家,曾和他人合作演录过不少室内乐唱片,或是独自边弹钢琴边指挥乐队演奏莫扎特,格什温……  
  
可是,你没想到他还会唱几句吧 好吧,你听着,就在这张现场录音,效果很棒的唱片上,舞剧《自由想象》的开头和结尾,都有伯恩斯坦本人边弹钢琴边哼歌儿的片段.他就这样把四种角色,即作曲,钢琴,歌唱和乐队指挥,在这部爵士乐风格的芭蕾音乐的演出中集于一身了.我猜想他老人家Fancy 一定玩得很开心!  

难道你在别的唱片上也曾见到过这种情形吗 光凭这份别致,你就该听听这张唱片,何况两首曲子都蛮好听.题献给库塞维茨基夫妇的《小夜曲》,其副题说明是"根据柏拉图《会饮篇》而作",有点像是五乐章的小提琴协奏曲,1954年的同是作曲家本人指挥的首演,由斯特恩担任独奏.现在这张唱片里,克莱默有相当漂亮的独奏声部,旋律线舒展,蜿蜒,音色清亮而滋润,与乐队气韵生动的协奏相映成趣.

73
Leonard Bernstein:Candide
伯恩斯坦:“天真汉”序曲和组曲  
Adrian、Cook、Rounsevitte和Original Broadway Cast
CBS MK 38732





《天真汉》于1956年首次在百老汇登场,虽然制作及选角得当,却逃不过只公演二十三场的命运。如今这张唱片浓缩了原来百老汇的版本,使气氛趋于现场。音乐本身具有无法抗拒的魅力,而演唱亦完全符合原曲的需要。另外唱片附有完整的歌词,值得购买。

74
Bernstein: Candide  
伯恩斯坦:天真汉(最终修订版)
Hadley、Anderson、Green、Ludwig等人演唱
伯恩斯坦指挥伦敦交响乐团与合唱团(Lso)  
DG 429 734-2  





这个最终修订版由伯恩斯坦与John Mauceri合作完成,且于1988年由苏格兰歌剧院首演,然后再依此为基础而亲自指挥录成这张唱片,因此其权威性和准确度都达到最高水准。无论市面上有多少不同的版本,这张演录俱佳的唱片才是首选。故推荐。

75
Leonard Bernstein:West Side Story
伯恩斯坦:西城故事  
Te Kanawa, Carreras, Horne, Troyanos  
卡纳娃,卡雷拉斯等人演唱
伯恩斯坦(Bernstein)指挥管弦乐团及合唱团  
DG 415 253-2(2CD)





舞台音乐方面,伯恩斯坦最成功的作品首推《西城故事》.它的剧情类似莎士比亚著名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由美国剧作家斯蒂芬 桑德海姆编写的脚本将这个家喻户晓的故事移植到20世纪的美国,而伯恩斯坦则更以其博采众家,融会欧美的音乐为莎翁的古老故事抹上了一层浓郁,亲切的现代色彩.1957年首次上演后,这部描写现代爱情悲剧的音乐剧便一直盛演不衰,保留于百老汇的传统剧目单上.一曲"玛丽亚,玛丽亚"的咏叹调,早已被世人当作流行歌曲来唱了.  

不过,听来听去,总觉得卡雷拉斯才是唱这首歌的最合适的歌手.他的嗓音本来就蕴含着那么多的温情,很甜,也很青春,更何况他在这套唱片演录里还竟唱得连他自己也很陶醉,正和纤细,娇弱的卡纳娃是天设地造的一对儿.  

作曲家本人指挥的演出,当然不用担心演绎得怎样.至于录音,既清澈又丰润,是DG歌剧唱片里最好的一类.  
  
这套CD初版的第二张唱片上搭配了伯恩斯坦由他的电影配乐《在水边》改编的管弦乐组曲,也颇有精彩,动听之处.而在DG后来于1991年发行的"伯恩斯坦指挥伯恩斯坦"系列中,《西城故事》的这个演录,和伯恩斯坦的另一部音乐剧《康迪德》(或译《天真汉》的也是"企鹅三星带花"的演录合装 3张套的一辑(DG 447 958- 2),显然更划算了.

76
Bizet:Symphony in C,L'ARLESIENNE SUITE NOS.1 & 2
比才:阿莱城姑娘第一,二组曲  
Sir Thomas Beecham/French National Radio & Royal Philharmonic Orchestra  
比彻姆指挥皇家爱乐乐团  
EMI CDC 7 47794 2





《阿莱城姑娘》原是法国作家阿尔封斯 都德的话剧,1872年比才为它作成配乐.这部戏并不成功,但比才的27段配乐中,许多乐段格外迷人,很应该让它们在音乐会上独领风骚,而不必硬是陪着都德的平庸剧作一同淹没.为此比才生前从中选编出一套管弦乐组曲,死后又由法国作曲家吉罗编成第二套组曲.自那以来,这两套各是四段的音乐会组曲就一直受到世人的喜爱.  

怎么能不喜爱呢 从第一组曲的"前奏曲"开始,那颇有煽动性的比才式的进行曲(即戏剧配乐中的《纸马舞》),就把我们带入了色彩强烈而效果又是引人入胜的音乐画面中.接下来的"小步舞曲",弦乐的舞蹈主题有一种欣欣向荣的兴致.第二组曲开头的"田园曲"明显是一种异国情调,其铃鼓声声的吉卜赛舞曲令人想起《卡门》的几个片段,倒是第三段"小步舞曲"里长笛啾啾,颇有点田园气息的.最后的"法朗多尔舞曲"重复开头的《纸马舞》主题,而演奏越来越快,一片火辣辣的煽情.总之,民间色彩,乡村情调,绚丽的配器和多变的节奏,使得这两套组曲充满了人情味.顺便说说,萨克管被引入管弦乐队很可能就是从《阿莱城姑娘》开始的.

比彻姆演绎法国浪漫派作品一向精到,这应该是个常识了.

77
Francois-Adrien Boieldieu:Harp Concertos
F•布瓦尔迪厄:三种速度的竖琴协奏曲  
马里萨•罗夫莱斯(Marisa Robles)竖琴
约娜•布朗(Iona Brown)指挥圣马丁学会管弦乐团  
Decca 425 723-2




F•布瓦尔迪厄的竖琴协奏曲虽已有其它的录音,但从来没有象这张如此具有魅力。布朗与圣马丁的演奏敏捷有力,而罗夫莱斯则相对以细致优美。整体而言,演奏充满光与影。竖琴在反复乐句带有柔和的回声效果,慢板乐章令人愉快,终乐章则轻快活泼。原Argo老录音,但效果仍属一流。

78
Alexander Borodin:String Quartet No.1 in A & 2 in D
鲍罗丁:第一弦乐四重奏、第二弦乐四重奏  
鲍罗丁四重奏组  
EMI CDC 7 47795 2




两首弦乐四重奏都是用大调写的(A大调和D大调),都不乏爽朗和刚劲.不过,它们的首乐章都是接近中庸速度的,歌唱性很好的主题曲调柔美动听.在前一首里,小提琴从低音处奏出两句序奏,经过一段绵延的缓慢过渡,进入主题,开始滑爽如丝般地歌唱.这个优美的曲调经过一再变奏,带出些许苦楚,由阵阵紧缩和挣扎构成了这个对比性的第二主题.慢乐章里,愁闷更深,更显阴郁了.即便如此,这里面常被打断的那个曲调仍是很美.谐谑曲的第三乐章采用急板,蹑手蹑脚,精怪兮兮的,四件乐器的配合有声有色.末乐章是踌躇满志而兴高采烈的.第二小提琴的一些装饰性的点缀很出效果.

第二首四重奏比前一首短,因此也更紧凑.这里面甚至还有了海顿四重奏的纯净和精致.首乐章的曲调更美丽迷人,也更富有俄罗斯风味.忧郁地叙述着,以此抚平了自己.第二乐章一反常态地安排了快板谐谑曲,而将标明"夜曲"的慢乐章放在后面.这个全曲最长的乐章实在太美,太让人陶醉了!不但旋律极抒情,而且四重奏的效果犹如歌剧中的咏叹调,其它三件乐器伴奏着第一小提琴作女高音般的歌唱.类似这段"夜曲"的四重奏乐章,从海顿数下来,听到的实在不多.

79
Brahms: Hungarian Dances Nos. 1-21
布拉姆斯:二十一首匈牙利舞曲(乐队版)  
波加尔(Istvan Bogar)指挥布达佩斯空响乐团(Budapest Symphony Orchestra, et al.)
Naxos 8.550110





1850年,身为钢琴家的布拉姆斯结识了匈牙利小提琴家赖梅尼,并和他组成二重奏搭档在欧洲各地巡回演出,并从赖梅尼那儿获得了所谓"匈牙利音乐"的印象.而这种实在只是匈牙利吉卜赛人的音乐,特征是太明显了.旋律或滑行或跳跃,节奏和速度变换无常,上一句还是中速甚至接近柔板,一个休止后,忽然就迸发出急板的下句,由此造成曲趣放荡,常有搔首弄姿的风骚表情.尽管被19世纪的维也纳正人君子们视为街头音乐一般.
  
布拉姆斯的《匈牙利舞曲》总共是21首,本是为钢琴四手联弹而作.不过眼下更为流行的《匈牙利舞曲》倒是管弦乐的改编曲,尤其是第五首,十二分地脸炙人口了.你现在看到的这张唱片就是全部21首的乐队版.

我个人更喜欢四手钢琴的原曲.它们的表情幅度,反差等等都要小些,淡些,因此也不那么丰腴,肥腻,也就更耐听了.钢琴版的唱片里,一张康塔尔斯基兄弟的(DG 429 180-2)和一张拉贝克姐妹的( Philips 416459-2)的,最出色了.前者线条清晰,爽利,后者的音响饱满,浓密.

80
布拉姆斯:小提琴协奏曲  
海飞兹/小提琴,莱纳指挥芝加哥交响乐团
RCA RD 85402,RCA RCD 15402



  
这张CD片有三个优点:第一是芝加哥乐团在莱纳驾驭下呈现出丰富、平衡的三度空间音响,并和海飞兹搭配得宜;第二,海飞兹虽然以较快速度演奏,但海飞兹那轻松自在及精密的想象空间在精湛的技巧下发挥到极致;第三是配合了贝多芬的小提琴协奏曲,时间超过72分钟,非常划算。

81
Johannes Brahms:Klavierkonzert 1 / Gesänge Op. 91  
布拉姆斯:第一钢琴协奏曲  
科瓦塞维奇(Kovacevich)钢琴
萨瓦利许(Wolfgang Sawallisch)指挥伦敦爱乐乐团  
EMI CDC 7 54578 2  




  
布拉姆斯21岁作此曲,原是两架钢琴弹的奏鸣曲.但它的结构,气势都太辉煌了.在和舒曼妻子克拉拉四手联弹了这部作品后,布拉姆斯起先打算将它改写成他的第一号交响曲.但在配器的技术性层面上,他遇到了钢琴色彩向管弦乐色彩转换的麻烦.在朋友的建议下,作为一个妥协,最终写成了这首兼有钢琴和管弦乐的协奏曲.它虽然比不上降B调的《第二钢琴协奏曲》伟大,却已经预示着年轻的布拉姆斯日后在交响音乐的天地里,将会有何等了得的气候!你一听起首用弦乐奏出的正主题,这沉郁而磅礴出势的序奏,就没有理由再怀疑这是个可以让贝多芬感到宽慰的后生了.鼓声隆隆滚过,急促不安,似有暴风雨来临.忽而表情一变,弦乐沉静,安详,你却觉得这转变自然而然,毫不勉强.像这样的表情幅度,以及细腻,委婉的处理,在布拉姆斯后来的交响曲和协奏曲里比比皆是.这甚至就是布拉姆斯音乐与众不同的特点之一.

这个曲目的优秀唱片,除了你现在看到的这张,另外还有三种也是有资格平分秋色的,即Decca的柯曾/塞尔版,CBS的塞金/塞尔版和DG的吉利尔斯/约胡姆版.如果说那三种都是老牌名演录,则科瓦塞维奇的这张就是1993年度 Gramophone"最佳协奏曲"的新科状元了.

82
Brahms:Symphony No.1
布拉姆斯:第一交响曲
Klemperer/Philharmonia Orchestra
克勒姆佩勒指挥爱乐管弦乐团
EMI CDM 7 69651-2



这张中价的再版片, 克勒姆佩勒突出的诠释形成很大的竞争力。打从前奏第一小节乐声中夹杂着响亮、冷静的定音鼓声起,克勒姆佩勒就以先声夺人的气势及力道打开序幕,往后在快慢皆备的乐章中,他都表现得非常吸引人。正统、稳健但不呆板。录音不错。

83
Brahms: Viola Sonatas  
布拉姆斯:第一、二中提琴奏鸣曲  
Lars Aners Tomter中提琴,Leif Ove Andsnes Anders钢琴  
Virgin VC7 59309-2





这组年轻的挪威搭档给了中提琴奏鸣曲演奏的最佳示范。他们以想象力和极敏感的音感贯穿于布拉姆斯这两首中提琴奏鸣曲。Tomter那具有黏性的美音,在Andsnes浪漫的钢琴陪衬下呈现出独特的、深沉的布拉姆斯世界。在本质上虽然是乐天的,但因合奏很舒畅,流露出浪漫式的心灵飞翔。俩人的平衡搭配更是本张CD的卖点。Andsnes 以较细致的幅度,将乐曲渲染得更加绮丽,这是一个接近理想的奏鸣曲合集。
TOP
24#

84
Brahms:Sextet for Strings,Ttio for horn、violin and piano
布拉姆斯:降E大调法国号三重奏、第二号弦乐六重奏
Myron Bloom\Michael Tree\Rudolph Serkin  
Pina Carmirelli\Toth\Naegele\Caroline Levine\Arice\Reichenberger
布洛姆圆号 / 特莱小提琴 / 塞金钢琴  
SONY  SMK46249




在这张唱片中,法国号三重奏录于1960年的马尔波洛音乐节,他们表现得光彩夺目,例如说第一乐章满布温馨浪漫的情怀,慢板乐章则富于精致的色彩。三人的演奏均非常出色。弦乐六重奏则录于1967年,演奏直接地反映了布拉姆斯最抒情性的弦乐作品风格。这是值得聆听的最高水准的室内乐唱片。  

这首室内乐的本质是悼念,圆心是给予老勃以精神和理解上都远远胜过单纯母爱的溘然去世的母亲,所有的旋律应该围绕着悲剧的提示来交待曲目的主旨,直至让人们闪现泪花,才是我们惯常以为的寄托。但是,整个过程却并不简约地抑制和沉重,相反,生命和快感的意义,我以为在整个音乐的灵魂之中,兑现了一种被称作澄清意识的那份贯穿。  

第一乐章第一声的小提琴和接踵而至的圆号被钢琴的声息拉开不明朗的序幕,即使不了解这首三重奏的背景,一听也就可以感知它的不灿烂的调性。一首悲歌的开头,由小提琴首先呈报了15秒的氛围,主角的圆号在重复相同的韵律的时刻,小提琴就裸露了附属的地位。第一主题尤其由圆号表达出的悲凉的幽美,值得反复无数次地品析玩味。
  
第二主题出场的次序依然拱手让位给了小提琴,虽然小提琴的音色具备了不可压制的高扬,圆号的程度并不显著,并且不如钢琴的敲击让人加深印记,但当圆号吹奏两次第二主题的时候,其他两件乐器的气势都相形见绌地服软了,其实他们也许并不晓得在低频上不会拥有圆号那低沉的天生,也知道在悼念母亲的时候,老勃使用他自小就十分喜爱的圆号的用意,不然他们不会被老勃用来安排充当与圆号一决雌雄的砝码。老勃创作技法的高超在第一乐章暴露无遗,他仅用三件乐器,而且还有一件很少被其他作曲家用来谱曲的圆号,就把室内乐的精髓提升了一个无法逾越的层次,两个主题并没有立即解释中心的命题,他们的角逐让听者不知所措,如果不是题目的圆号,还以为就是普通的三重奏呢,在明晰的愿望下展开丰硕的思想,自然而然就会遁入第二乐章,再去细细品味,这首乐曲到底娓娓道来了一些什么。  
  
第二乐章伊始就快速地调侃,还是让人们与主题发生不知所云的间隔。小提琴和钢琴在谐谑的制造上都是高手,圆号的笨拙并不是适合,但它也跃跃欲试地意欲敞阔它的内心,实际上这种努力的成效并不突出。老勃为何在一首悼念母亲的乐曲里张扬一种欢快的气息,这就是高人与低能的最为本质的不同,反复听过十几次之后,你就会豁然开朗,原来,老勃首先赞美的是生存和活着的价值,你从三件乐器的纷扬里,已经可以感受老勃的开朗和明快了。  
  
第三乐章才与母亲有关,这种倒置的手法运用得妥贴自如。钢琴的起始本身就抑郁了一种情感,在伟大的母亲与世长辞的时刻,所有的乐思都是缓慢的柔板,而第三乐章又出奇地低婉,那里并没有丝毫的哀怨和悲天悯人,乐句一开始的用意就十分确实。圆号的迂回,是回报给母亲的挽歌,因为经常聆听儿子的吹奏,此时的圆号是对静卧的慰灵而呈献的黑幔,需要抚慰的音色实现报答的感恩,所以,与老勃同时在这个乐章里伫立,不需要过多的伤感。  
  
第四乐章才是勃拉姆斯真实的精神!你不可能马上从丧母的悲戚中解脱得如此畅快淋漓,而就是一位被很多人评论为朦胧、凄凉、深婉和苦涩的内向人,却立即抛却了生命中最本能的情感,前瞻了人类现实的意义,这种果敢的明朗并不是外向的人也时时刻刻都可以具备的。倾听第四乐章,就会深刻地感悟勃拉姆斯的个性,他不是单纯地啜泣与哽咽,也不是刻意地抑郁与感伤,而是对于乐观的另外一种迥异于惯例的体认模式,只不过这种模式,我们自己做不来或者做不到罢了。
TOP
25#

85
布拉姆斯:合唱曲集
耶拿(Jena)指挥北德广播合唱团  
DG2741 018(6LP)




  
这六张一套的无伴奏合唱曲,展现出布拉姆斯亲切、热情的创作力,例如说作品109、110双合唱经文曲紧密及平易近人的气氛,作品17的4首歌曲令人陶醉的乐段等都相当不俗。北德广播合唱团表现得优美、灿烂,配上极具空气感的录音,是一套值得推荐的合唱曲唱片。

86
Brahms: Ein deutsches Requiem  
布拉姆斯:德意志安魂曲
Rodney Gilfry, Charlotte Margiono
吉尔弗里、玛尔乔诺演唱
John Eliot Gardiner/Orchestre Revolutionnaire et Romantique
加德纳指挥革命浪漫管弦乐团与蒙泰威尔第合唱团
Philips 432 140-2






这个革命性诠释“德意志安魂曲”录于他们在伊丽莎白皇后厅表演后不久,其最大特色在于乐团以古乐器及按照当时维也纳样式演奏,因此速度虽较一般版本快,但并不因此而僵硬呆板,反倒是显得更坚韧、有力与富戏剧性,此外,两位独唱及合唱团亦表现出色。这是全然革新的演唱(奏),值得聆听。

87
Brahms:Four Serious Songs
布拉姆斯:四首严肃的歌
Hans Hotter/Gerald Moore
赫特/男低音,摩尔/钢琴
EMI CDH 7 63198-2  




  
赫特辉煌的演唱、摩尔精彩的伴奏,拥有LP的人都知道这是雄辩动人的版本,无论技巧和艺术才华都是别人无法超越的。CD转制出色。

88
Benjamin Britten: Overture "Canadian Carnival" / Violin Concerto, Op. 15 / Mont Juic Suite of Catalan Dances, Op. 9
布里顿:小提琴协奏曲、“加拿大狂欢节”序曲、加泰隆舞蹈组曲
罗兰妮-麦卡斯兰(Lorraine McAslan)小提琴
Steuart Bedford/English Chamber Orchestra
斯图亚特-贝德福德指挥英国室内乐团
Colins 1123-2




罗兰妮-麦卡斯兰在这张唱片中展露了极其优异的小提琴技巧,她那深具艺术性的洞察力异常敏锐,赋予了这首小提琴曲精致的想象空间及强烈的情感。整首曲子中那魔火般的诙谐曲,甚至较布里顿与Mark Lubotsky合作的版本更引人注目,而贝德福德亦做出第一流的伴奏。

89
布里顿:哭泣、第四交响曲  
Iona Brown/Orchestra: Norwegian Chamber Orchestra  
布朗指挥挪威室内乐团
Virgin VC5 45121-2





当1981年布朗从圣马丁室内管弦乐团的指挥艺术指导上去职,来到挪威室内乐团马上和Virgin公司签下合约录下不少叫好又叫座的录音,这张布里顿管弦乐作品集仍保持布朗一贯大动作、大幅度的演出风格。而挪威室内乐团虽远在北国,但团中的弦乐好手,都展现杰出的技艺,耀示他们是第一流的乐团。

90
布里顿:安魂交响曲、4首海之间奏  
普列文指挥伦敦交响乐团  
EMI ASD 3154(LP)




  
在这张唱片中,“安魂交响曲”普列文表现得比原作者(CBS,已绝版)更热情,虽然稍嫌不够敏锐,却精彩非凡。4首海之间奏中第二间奏曲充满跃动的节奏,较布里顿的更有感染力,听了令人热血沸腾。最后,这也是美国TAS杂志榜上的发烧片,音效一流。要求音效及音乐兼顾者,这是绝佳选择。

91
布里顿:(1)加拿大狂欢节,(2)苏格兰民谣,(3)少年阿波罗  
福克卡兹诺夫斯基等人演唱
拉图指挥伯明翰市立交响乐团  
EMI CDS 7 54270 2



  
本张唱片所收曲目均为布里顿早期几乎快被遗忘的作品。其中最特别的是4首法国歌曲,为布里顿于14岁少年时期所写作,灵感来自法国诗人雨果,乐曲结构成熟,内涵情感深邃。拉图和Jill Gomez的演出,无疑为布里顿的作品留下最美的注脚。

92
布里顿:“法兰克-布瑞吉”主题变奏曲  
卡拉扬指挥爱乐管弦乐团  
EMI SXLP 60002





这张唱片最令我感到惊讶的是声音非常鲜明、生动,音质优美丰润、醇厚的特色不论在极强或极弱乐段都显得很精致。卡拉扬不愧为指挥大师,热烈中真情流露,丝毫不矫柔造作。很难想象50年代的单声道录音其效果竟不输新的录音。搭配的沃恩-威廉斯“泰里斯幻想曲”同样杰出。

93
Britten: War Requiem  
布里顿:战争安魂曲  
Galina Vishnevskaya, Sir Peter Pears, Dietrich Fischer-Dieskau, Simon Preston  
韦西妮芙斯卡雅,皮尔斯,菲舍尔-迪斯考演唱
Benjamin Britten/Bach Choir, Highgate School Choir
布里顿指挥伦敦交响乐团,梅洛斯重奏团及巴赫合唱团等  
Decca 414 383-2(2CD)  




1962年,英国重建被战火焚毁的考文垂大教堂.布里顿接受委托,为新教堂的落成典礼而作《战争安魂曲》.首演一举成功.它可称得上是20世纪最宏伟壮阔的音乐巨作了.独唱,重唱,管风琴,室内乐重奏团,两个混声合唱团,一个童声合唱团和一个大编制的管弦乐团,这种种加到一起,你想想会是怎样的声势?

演唱的歌词分别取自英国诗人欧文(1893—1918)谴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诗篇和传统的拉丁文弥撒词,前者用于室内乐重奏团伴奏的三位歌手的独唱,后者用于合唱队.这种融古今于一炉的努力,也是其他许多20世纪作曲家所追求的.梅西昂,彭德雷茨基,凯奇等等,不都是在这么做吗 至于布里顿,当然就更善于这么做了,反正他是几乎什么音乐都写,从最通俗的电影配乐到最没有群众性的独奏室内乐……

人们曾经拿布里顿的乐思敏捷与莫扎特相比.又经常拿他的幸运与门德尔松相比.的确,在唱片的立体声时代,这位精力旺盛的高产作曲家,居然还亲自指挥演录了他本人的大多数作品,为后世留下了这批不可替代的珍贵录音.布里顿是幸运的,我们也很幸运.

94
Benjamin Britten: The Prince of the Pagodas
布里顿:宝塔王子
Knussen / London Sinfonietta  
奥利弗 克努森指挥伦敦小交响乐团
Virgin VCD 7 91103-2(2)





布里顿多彩的配器法在克努森手中被壮丽丰富地掌握住,Oliver Knussen承认他从小喜欢布里顿亲自演奏的版本(充满戏剧性及说服力),不过为了要在两张LP中录完全曲,布里顿不得已删除了部分乐段,而克努森则照本全录,可说是真正的全曲。录音上乘。

95
布里顿:歌剧“保尔-本杨”  
Lawless、Dressen、Comeaux等人演唱,菲力浦 布鲁指挥
Plymouth Music Series乐团及合唱团  
Virgin VCD 7 90710-2  





“保尔-本杨”虽然为布里顿所写,却是道地的美式歌剧。Virgin这套是世界首次录音,演唱者并非国际红星,却都很投入。尤其因为都是美国人,故能轻易掌握住对白及歌唱的腔调特色,与美国惯用语的feeling(尤其在切分节奏时)。此片录音干净、鲜活,配合上菲力浦 布鲁生龙活虎的指挥,使得更具价值。

96
Britten: Peter Grimes  
布里顿:彼得-格里姆斯  
James Pease/Geraint Evans  
皮尔斯,沃特森等人演唱  
Britten/Covent Garden Royal Opera House Orchestra
布里顿指挥柯文特花园歌剧院乐团及合唱团
Decca 414 577-2(3CD)




勤奋,高产的布里顿写过十多部歌剧,而且其中的《卢克莱修受辱记》,《阿尔贝 埃林》,《旋螺丝》,《仲夏夜之梦》和《命终威尼斯》这几部,还都相当成功.当然,布里顿最出色的歌剧还是这部他自撰脚本的《彼得 格里姆斯》,它被认为是自珀塞尔的《狄朵与埃涅阿斯》以来的两个半世纪的漫长岁月里,在英国舞台上出现的第一部真正的歌剧杰作,有着划时代的意义.

主人公格里姆斯是个普通渔民,但脾气古怪,独往独来,令所在小镇的街坊们对他日渐反感,表现出深深的敌意.剧中的他不断受到种种诬告的骚扰,又因他的雇工失踪,街坊们怀疑是被他杀害.格里姆斯意气消沉,不容于世,终于驾船出海自沉.
  
音乐深刻地融于戏剧,成全了整体的氛围和情绪.四首"大海间奏曲"非常著名,常作为音乐会演奏的乐曲.  
  
在这套录音极佳,且由作曲家本人指挥演绎的唱片里,饰演格里姆斯的男高音皮尔斯十分引人注目.他不仅是该剧1945年首演时的主角,而且事实上布里顿写格里姆斯这个人物的时候,心中每每出现的就是皮尔斯的歌声.由于皮尔斯与布里顿之间长期的亲密友谊,以及他终生致力于推介布里顿音乐的不懈努力,使他成为演唱布里顿作品的第一男高音,是早有公论了.

97
Bruch: Violin Concerto No. 2; Scottish Fantasy  
布鲁赫:第二小提琴协奏曲,苏格兰幻想曲
Lopez-Cobos/New Philharmonia Orchestra
帕尔曼小提琴,罗佩兹 科布斯指挥新爱乐管弦乐团  
EMI ASD 3310(LP)



  
第二小提琴协奏曲,帕尔曼一开始即以完美技巧表现出令人兴奋、热情的第一乐章;在他的巧手下,主题都让人难忘,结尾部分亦处理得非常精巧、细腻。其余部分虽然平淡了些,同样令人感动。《苏格兰幻想曲》帕尔曼以抒情的方式展现出潇洒、雄辩的一面。

98
Bruch: Concerto NO.1/Scottish Fantasy
布鲁赫:第一小提琴协奏曲、苏格兰幻想曲  
林昭亮Cho-Liang Lin小提琴
Leonard Slatkin/Chicago Symphony Orchestra
斯拉特金指挥芝加哥交响乐团
CBS MK 42315




  
自首演者约阿希姆以来的小提琴家,没有谁不拉这首曲子.它的首乐章是自由的幻想曲形式,有一个令人难忘的忧郁曲调.在不间断地进入到慢乐章后,它变得愈发伤感.小提琴在乐队的背景上独自沉吟,既像是对人诉说着它的忧伤,又仿佛自慰地抚摸着自己,奏出整首曲子中最迷人的一段.末乐章有小提琴的华彩炫技,大量的双音和四音和弦显得热烈,奔放,于昂首阔步的自信中带出一股少年的倔强,极多青春气息.  
  
小提琴和乐队的《苏格兰幻想曲》则是布鲁赫的另一首代表作.甚至有的评论家还认为它比布鲁赫的协奏曲更称得上佳作.引子之后四个乐章各以一首苏格兰民歌作为素材,第一首是思乡的《老罗宾 莫里斯》,谐谑曲用了《嘿,一身灰尘的磨坊主》,一看这歌名就知道幽默,而伤感的慢乐章也很恰当地用了《我为失去乔尼而忧伤》,最后的《胜利的苏格兰人》,自然提供了末乐章通常需要的凯旋般的壮丽.这些曲调全都清新,动听,而且让布鲁赫加工得神采奕奕,富有表情,因此在作者将此曲题献给当时的小提琴大师萨拉萨特之后,它便一直受到萨拉萨特的珍爱,并由于他的一再演奏而广为人知.  

99
Bruckner: Symphony No.8 in c minor
布鲁克纳:第八交响曲  
卡拉扬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  
DG 427 611-2(2CD)





紧随着《第七交响曲》的巨大成功,布鲁克纳满怀信心地开始写作他的下一部音乐巨著《第八交响曲》。不仅篇幅最长,架势最大,乐队的配置也有相应的扩充,加添了若干管乐器和竖琴、三角铁之类。当然它的抱负也足够大了,很有些悲叹人类命运的意思。末乐章曾被布鲁克纳自己称作“世界末日启示的景象”,于是这首交响曲的别名就叫“启示”。
  
由开头几小节的模糊、阴郁渐而推出一片灿烂的首乐章,被认为是和普罗米修斯为人类带来光明的英雄业绩相关的。谐谑曲安排在慢乐章之前,有点别出心裁。一个憨厚且倔犟的德国农民的形象,在民间风格的幽默的调侃中活灵活现。每回听这段,我总觉得布鲁克纳有意无意地也是在调侃着他自己。接下去的慢乐章很长,将近26 分钟,在沉思默想的间隙中时时飘逸出丝丝缕缕的温柔之情,使得这个乐章成为布鲁克纳最具深度和诗意的篇章之一。最后,前面所有乐章的主题都在末乐章的结尾处汇拢来,同时奏出,响彻四方......  

这套唱片的演录都无可挑剔,是卡拉扬晚年最可自慰的一大杰作,或许也算是他指挥德奥系交响曲的无数唱片中最好的一种了。此外,同是维也纳爱乐演奏的朱利尼版(DG 415 124-2,或DG445529-2),也很出色。
TOP
26#

配上图就完美了
TOP
27#

100
Bruckner:Symphony No. 9  
布鲁克纳:第九交响曲
Bruno Walter /Columbia Symphony Orchestra  
瓦尔特指挥哥伦比亚交响乐团
CBS MYK 44825  



  
像前两首“第七”和“第八”一样,《第九交响曲》原本也是抱负很大,篇幅可能会是很长的作品。当时已经在病中挣扎的布鲁克纳告诉他的医生,他打算把《第九交响曲》献给上帝,希望借此能得到上帝的保佑而完成它。尽管布鲁克纳实际上一生都在为上帝作曲,这位上帝却并没有特别关照他多少,终究还是没等写出末乐章,布鲁克纳便去世了。因此他的最后这首三乐章的交响曲,便以“未完成”而得名。  

布鲁克纳本人当然希望它是“完成”的,有个第四乐章的,而且据说他在自知将不久于世的情况下曾作出交代,如不能写完,可将他的《感恩赞》拿来当《第九交响曲》的末乐章用。虽然如此,后世的演奏通常都只用他写成的三个乐章,因为它们已经很丰富很充实了,演奏时间也已经是足足一小时了。
  
瓦尔特这个1960 年的著名演奏,以无比诚挚的热忱,深刻探讨了布鲁克纳的最后世界中那些萦怀他一生的重大问题:生与死,上帝与人,英雄与悲剧......整个演奏自然、舒展,尤其著名的第三乐章“柔板”,让我们感觉到是和布鲁克纳同呼吸的。细腻、透彻的诠释,丰润、辉煌的乐队音色,以及现场感十足的漂亮录音,这一切加在一起,为布鲁克纳的伟大交响音乐画下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101
Bruckner: Masses Nos 1-3
布鲁克纳:三首弥撒曲(全集)  
Edith Mathis, Marga Schiml, Wieslaw Ochman, Karl Ridderbusch
玛蒂丝、斯达德、海夫里格等人演唱
Eugen Jochum/ Bavarian Radio Chorus, Bavarian Radio Symphony Orchestra  
约胡姆指挥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及合唱团
DG 447 409-2(2CD)  



  
虽然布鲁克纳早年(1852 年)就曾写过一首《庄严弥撒》,但通常音乐史家仍然只把他后来在60 年代写的三首弥撒曲算作他在这个体裁上的全部成绩。若以某些乐评家的意见来看,在全部音乐史上的包括巴赫《b 小调弥撒曲》和贝多芬《庄严弥撒曲》在内的所谓“七大弥撒曲”里,布鲁克纳就占了三首!  
  
这三首弥撒曲都是小调的(d 小调、e 小调和f 小调),前两首各是六乐章,即在常规的五乐章外又加了一章《降福经》,夹在第四乐章《圣哉经》和最后的《羔羊颂》之间。更不寻常的是,第二首弥撒曲不带独唱,乐队中也不设弦乐,完全是由八部合唱和管乐队来演出。  
  
当然第三首是最杰出的,也让布鲁克纳本人最觉得意,甚至一向批评布鲁克纳的乐评家汉斯利克,这回也承认《f 小调弥撒曲》的伟大。它的成功不仅直接鼓励布鲁克纳写出他的《第二交响曲》来,还让交响曲在多处地方引用了它的材料,譬如慢乐章的尾声就是来自它的《降福经》。更具戏剧性的是,当布鲁克纳把这首交响曲拿给维也纳爱乐,起先遭到指挥的拒绝,说它毫无意义的时候,乐队中一位长笛手插嘴说,能够写出《f 小调弥撒曲》的人是不会写毫无意义的东西的。而居然,听了这番话,指挥改变了态度,由此成全了《第二交响曲》的顺利上演。

102
Nikolaus Bruhns:Three Preludes、Nun komm,der heiland Heiland
布吕恩斯:第一至三号前奏曲、《请来,万邦的救主》变奏曲
韦恩(Gillian Wein)管风琴
Argo ZK 65



布吕恩斯在短促的生命中只写了5首管风琴曲,他那独特个性和奇异原创力使得幻想式的赋格曲段变得华丽。这些特色在本片的4首曲子中可看到。韦恩具有丰富的音乐韵律感,且能将想象力和乐曲的要素调配得恰倒好处,她最迷人的不单是她活力和技巧,而是那完美的细部配合。录音方面属水准之作。

103
Brumel: Missa "Et ecce terrae motus"  
安东尼-布吕梅尔:弥撒曲“Et ecce terrae motus”、继叙咏“Dies irae Dies illa”
Paul van Nevel指挥Huelgas Ensemble  
Sony SK 46348



  
在这张唱片中,12声部弥撒曲“Et ecce terrae motus”是依据Roland de Lassus于1570年在慕尼黑演出时的手抄谱而成,而“Dies irae Dies illa”则是最早的复音继叙咏。本片是此两曲的首度录音,Huelgas Ensemble在 Paul van Nevel的领导下诠释得热情、雄辩及生动,充满生命力。

104
BUSONI:2 STUDIES FOR DOKTOR FAUST
Daniell Revenaugh/Royal Phiharmonic Orchestra  
布索尼:萨拉邦舞曲和送葬行列(选自歌剧“浮士德”)  
丹尼尔·雷文诺指挥皇家爱乐
EMI CDM 7 69840-2



  
“萨拉邦舞曲”和“送葬行列”是布索尼以他最后一出歌剧《浮士德》里的素材所写成的管弦乐曲,充满浓厚的神秘感和寂静、难以忘怀的深度感,这两首演奏时间约20分钟的乐曲,丹尼尔·雷文诺和皇家爱乐表现得相当精彩,重新数位化的音质亦不差,值得尝试。

105
William Byrd: My Ladye Nevells Booke
威廉-伯德:内维尔-贵妇人曲集
霍格伍德(Christopher Hogwood)古大键琴、大键琴、室内管风琴
L'oiseau-Lyre 430 484-2




这套威廉-伯德的唱片收录的都是由温莎地区的约翰-波文(John Baldwin)所编辑而成,且被认为是16世纪欧洲最佳的键盘乐曲集。在这里,霍格伍德分别弹奏一部古大键琴、两部大键琴以及一部室内管风琴,精湛的技巧展现了无比丰富的感情,是甚具活力的演奏。

106
William Byrd:Masses for Voices
威廉伯德:三声部、四声部弥撒曲  
威尔科克斯指挥国王学院合唱团
Argo 433 675-2  




  
伯德这两首曲子是国王学院合唱团录于1960年的唱片,较之早3年的“五声部弥撒曲”显得更有张力,对于音量及强弱对比控制得很好,完全掌握着乐曲的精髓和情感。录音相当完全,干净、充沛,定位感很好,喜欢宗教音乐者不可错过。

107
Manuel Cardoso:Reqiem  
弗雷-曼努埃尔-卡多索:安魂曲
Phillips/the Tallis Scholars  
彼得-菲利普斯指挥泰利斯学者合唱团  
Gimell CDGIM 021





卡多索这位葡萄牙作曲家的“安魂曲”,就作曲风格而言(如果不考量作曲年代),不能算是巴洛克时代的乐曲。这是一首纯帕勒斯提那式的作品,以一种震撼与原始的力量打开乐曲的序幕,这首安魂曲的线条干净利落,音响纯净,一如其它当时作品,其主题大部分出现在最高声部。如果撇开时代性,就音乐本身系统,是一部难得的佳作。泰利斯学者合唱团的声名早在乐迷圈中传颂;同样的,这张CD他们又写下一个历史性的灿耀声音。

108
Canteloube:Chants d'Auvergne
康特卢贝:奥弗涅歌曲集  
卡纳娃(Kiri Te Kanawa)演唱  
Jeffrey Tate/English Chamber Orchestra, Instrumental Ensemble  
泰特指挥英国室内乐团
Decca 410 004-2



  
  
关于康特卢贝,词典上总共只有五六行小字。就算是孤陋寡闻吧,说真的,除了这几辑《奥弗涅歌曲集》,我就不知道康特卢贝还有别的什么作品传世。
  
可这些乐队伴奏的歌曲却是出人意外地精彩!原来我等自以为领略了音乐风光已经八九不离十的人,也还有遗憾多多。
  
奥弗涅是法国南部山区,康特卢贝1879 年就出生在这里的阿尔代什。听他的这些歌曲,哪怕不懂词儿,你也完全可以想象那个奥弗涅山区,风光多么迷人,气息多么爽朗,视野多么广阔!譬如第一辑的第二首《拜雷罗》,“牧羊人,那边横过一条小河......”,女高音含情脉脉地用一个接近摇篮曲的缓慢曲调,唱出极为宽广的韵律,情和景都在这里边了。第三辑的第一首《纺纱女》,说的是“我”还是个小姑娘的时候,如何对付牧羊的小伙子的调情,既风骚又调皮,曲调简单,却相当迷人。第二首《驼背》则充满了一种村姑式的幽默感......其实我也不必一一列举,事实上全部的《奥弗涅歌曲》都很动听。  

全部《奥弗涅歌曲》共分五辑,总共26 首。你现在看到的这张唱片是前三辑的13 首。卡纳娃版后两辑在另一张CD 上,编号是Decca 411 730-1。1995 年Decca 又出了廉价版的双张套片,编号是 444 995-2,曲目完全一样。

109
Joseph Canteloube:Songs of the Auvergne
康特卢贝:a阿维农之歌  
基尔戈梅丝(Jill Gomez)女高音  
Vernon Handley/Royal Liverpool Philharmonic Orchestra  
V.汉德利指挥皇家利物浦爱乐
EMI DIG.CE EMX 9500




几乎和上一张CD的曲目相同,但却是中价位版本,相当划算!充满乡村及民谣气息,Gomez散发出自然的光彩和浓厚感情的音色,听来颇令人感动。Handley则以炽热、率直的伴奏,再加上鲜明、丰润的录音,使得这张CD能和卡纳娃版本相竞争。

110
Francesco Cavalli: La Calisto (Opern-Gesamtaufnahme)  
卡瓦利:歌剧“卡利斯托”(R.莱帕德重新编写)  
楚芭丝(Cotrubas)、贝克、Bowman等演唱
雷蒙-李帕德(Leppard)指挥伦敦爱乐  
Decca 436 216-2  





意大利作曲家弗朗西斯科-卡瓦利(1602-1676)一生之中写过四十出歌剧,对于意大利歌剧中歌曲的发展(相对于吟诵部)有极重要的影响,李帕德的改编与指挥充满愉快的气氛,尤其贝克饰演的戴安娜女神光芒四射,而其他角色表现得亦很好,另外录音效果不错,值得欣赏。

111
Cestirontea  
P.A.切斯蒂:歌剧“奥隆泰阿”全曲  
卡德罗、普勒纳尔、雅各布斯指挥Giacinta器乐团  
Harmonia Mundi HM/40  1100/02  





“奥隆泰阿”是继蒙泰威尔第和卡瓦利二人的歌剧作品后,最受欢迎的威尼斯歌剧,本剧带有卡瓦利的色彩。演唱者皆为一时之选,如Helga Muller---Molinari、David James或是Jacobs本人均是唱作俱佳,戏剧性十足,时而诙谐幽默,非常的吸引人,且富娱乐效果。

112
Charpentier :Christmas Noels
夏庞蒂埃:圣歌集
克里斯蒂(Christie)指挥繁盛艺术管弦乐团  
Harmonia Mundi HM 5124/40




马克-安托万.夏庞蒂埃(Marc-Antoine Charpentier,1634-1704)是早期巴洛克法国作曲家,曾在罗马师从贾科莫.卡里西米。他写作了许许多多有关宗教庆典的音乐。"Les Antiennes de L'Arent-Nos pourles instruments"是一首在圣诞节四个礼拜,即所谓的将临期演唱的曲子。"Canticum in Nativitatem Domini"则带有明显的经文诗和神剧的气氛,可看出其师对他的影响。

113
夏庞蒂埃:歌剧“美狄亚”(全曲)  
费尔德曼、拉贡、梅隆等人演唱  
克里斯蒂指挥繁盛艺术管弦乐团与合唱团
Harmonia Mundi HMC 901139/41  





此张唱片曾赢得1985年《留声机》杂志的“早期音乐”和“国际乐评”两项大奖,因为它忠实地把早期巴洛克歌剧的特质与精神成功地呈现出来。这个歌剧是夏庞蒂埃唯一的一出悲剧,但藉此张杰出唱片,让我们再一次深刻地了解这位快被遗忘的作曲家。克里斯蒂的指挥活力十足,繁盛艺术管弦乐团演奏明亮度很够。

114
Chabrier - Briséïs
夏布里埃:歌剧“布里兹伊斯”
Ossonce·Chorus of Scottish Opera · BBC Scottish SO  
Ossonce指挥BBC苏格兰交响乐团
Hyperion CDA66803  




  
这是一部风格独特的歌剧,一开场就以深刻且具有魅力的海员合唱,唱出一幅雄伟的画面。不过这出歌剧一直到夏布里埃去世前并未完全杀青,而当年也靠理查,施特劳斯的指挥才在歌剧界获得一定的地位。本录音是1994年爱丁堡音乐节的实况录音,歌唱阵容坚强,Ossonce对乐团的控制也十分得当,录音效果活生、极具动感。

115
Chabrier:L'Etoile
夏布里埃:星星(全曲)  
Alliot-Lugaz、Bacquier、Raphanel、Le Roux等人演唱  
加德纳(John Eliot Gardiner)指挥里昂歌剧院管弦乐团及合唱团  
EMI Dig. CDS 7 47889-2(2)





这是部介于《卡门》和吉尔伯-苏利文的作品之间的轻歌剧,带有奥芬巴赫的轻松诙谐风格。融合这些因素,使得夏布里埃这个作品突显在一般的轻歌剧之上。担任演唱的几位,虽不是大名鼎鼎,但皆有一流的水准。加德纳的指挥,更平添此剧不少的光彩。

116
Chausson : Poeme de L'amour, De la mer   
肖松:爱之诗、海之诗  
珍娜贝克女中音
普列文指挥伦敦交响乐团  
EMI ASD 3455  




珍娜贝克擅于掌握法国音乐,因此在这里她温暖、令人感动的音色深刻地表达肖松乐曲的精神。而普列文和管弦乐团之间的搭配,更是光彩无比,唱片录音效果澄澈,属高品质。

117
Chanson:Perpetuelle,op 37
肖松:“永恒的歌”作品三十七号
贝克(Janet Baker)女中音  
梅洛斯(Melos Ensemble)合奏团
Decca 425 948-2



“永恒的歌”是对已去世恋人的爱情告白之歌,法国作曲家肖松根据查尔斯-克罗斯诗篇所谱写之作,于此,贝克的演唱充满无法抵抗的魔力。这原是1967年琴鸟的录音,音效仍属一流。
TOP
28#

118
Chopin: Piano Concerto No.1
肖邦:第一钢琴协奏曲  
波里尼(Maurizio Pollini)钢琴
Paul Kletzki/Philharmonia Orchestra  
克雷茨基指挥爱乐乐团  
EMI CDM 7 69004-2    




  
谁也不记得这张唱片确切的录音年代,只知波里尼在赢得1959年的华沙钢琴大赛后不久,便开始了他的唱片录音生涯。时间虽然久远,但唱片仍保留了当时波里尼鲜明的演奏。而波里尼对肖邦细腻的感情与不俗的技巧,尤其是在弹性速度上无懈可击的处理,使得乐评家不敢多言。

119
肖邦:F小调“幻想曲”、“夜曲”等
基辛(Evgeny Kissin)钢琴  
RCA 09026 60445-2  




基辛的肖邦名曲选是他在1993年,于21岁弱冠年纪在卡内基音乐厅所留下的骇人录音。从F小调幻想曲中,仍表现他那种不激情的正统演奏法。在明快与堂皇的表现中将一般人演奏肖邦作品容易有的过度情绪完全排除。以美好的平衡与光芒,将乐曲内容浮雕的呈现无遗。如果硬要找缺点的话,那就是在这个品质极佳的录音表现中,仍有低音过厚的状况。但整体来说是个极具说服力的CD。

120
Frederic Chopin: The Nocturnes
肖邦:十九首夜曲(全集)  
鲁宾斯坦(Artur Rubinstein)钢琴
RCA 5613-2—RC(2CD)  





肖邦音乐中的梦幻感是意境浓密,情致丰繁,万般迷人的。而最能让我们陶醉于这诗一般梦幻中的,就是他的这些《夜曲》。听这套唱片上的第一首(降b 小调,Op.9-1),你就必定让它迷住:一种柔软的草叶般的摇曳,惹你爱怜不已。第二首降E 大调的,绝对是钢琴文献中的名曲了,你肯定有很多机会听到过它。在肖邦绚丽多彩的各种钢琴作品中,《夜曲》大多是宁静、温馨的,风和月柔,和“夜”的氛围一致。但也节奏多变,富有弹性和张力,有点像即兴曲,也有点像幻想曲。我们不妨想象一下在那些幽静的夜晚,年轻而多情的肖邦坐在钢琴前,仰望夜空,用心去读天空这部大书,读着那上边的每一颗星星。当然,让肖邦真正读到的并非星星怎样如何,却是他自己投射在夜空中的种种心灵的景象,那些如歌的缠绵,那些无言的惆怅......

这两张一套的CD 上囊括了肖邦的全部21 首《夜曲》。前19 首是有作品编号的,后两首曾一度被遗漏了。鲁宾斯坦的这个版本不仅是肖邦《夜曲》最完美的演绎,而且是他弹肖邦的 11 张唱片(RCA 60822- 2)中演奏和录音平衡下来最好的两张。几乎是每个句子都出性情,每颗琴音都妥贴、漂亮。听过鲁宾斯坦这番演绎,我想象不出肖邦《夜曲》还能有别的弹法。

121
Chopin: 4 Ballades  
肖邦:叙事曲第一到第四号  
佩拉希亚(Perahia)  
Sony SK 64399  




  
佩拉希亚因手伤在1992-1993年曾从乐坛消失了一阵子,但复出后使出浑身解数的劲来进行录音,让大家知道他的功力未退。这是一张肖邦名曲的集锦,但主要以叙事曲为主。他的演奏洋溢着热情与奔放、音乐动态起伏的幅度很大,流露出独特的说服力,可说是个性强烈无比的名演。

122
Chopin: Valses, etc.    
肖邦:十四首圆舞曲
利帕第(Lipatti)钢琴  
EMI CDH 7 69802 2





除了热衷于“小形式”,肖邦还明显地偏爱舞曲,诸如马祖卡、波罗乃兹、圆舞曲等等。它们不仅对于听众有着曲调和节奏上的鲜活、迷人之处,而且有利于鼓舞肖邦自己的情绪。生活在那个流行“世纪病”的、和他的性情格格不入的颓废的时代,他的生活,他的孤傲而寂寞的创作想象,需要这样的鼓舞来激活。即便其中仍不免流露忧郁和哀伤,也由于它们的清香迷人而让他的灵魂得到滋养。  

不过肖邦的圆舞曲是不能用在社交场合跳舞的。它们非常抒情化,倒更像是让人们用心灵而非手脚去舞蹈。如同吟诗一般,带弹性变化的三拍子的节奏可以看作是诗的韵律。  
  
肖邦一共写了17 首《圆舞曲》。除了编号外的3 首,其它14 首有编号的,都在这张历史性纪念版的唱片上了。  

1950 年,本世纪最有才华的钢琴家之一的利帕第,因患白血病,年仅43岁就过早地离开了人世。但幸好就在那一年的早些时候,他演录了肖邦的这14 首《圆舞曲》,为后世留下一个绝唱,无比珍贵。40 多年过去了,人们至今耿耿难忘。虽然是单音录音,却因后无来者,至今未被超越,况且CD 音效不错,使得此片成为爱乐者们的珍贵收藏。

123
Fryderyk Chopines Sylphides  
肖邦:仙女们
Leo Delibes:Coppelia - Suite  
德利布:葛佩莉亚组曲
Jacques Offenbach:Gaite Parisienne
奥芬巴赫:巴黎人的欢乐选曲  
卡拉扬(Herbert von Karajan)指挥柏林爱乐乐团
DG 429 163-3  




  
这是卡拉扬最诱人的一张廉价版CD。诱人之处实在太多。首先,整张唱片上全是优美动听的芭蕾音乐。德利布的《葛佩莉亚》是芭蕾经典,这里的组曲选了舞剧中的三首曲子,即“前奏曲和马祖卡”、“场景和圆舞曲”和“恰尔达什舞曲”,都好听极了;同样也算得上芭蕾经典的奥芬巴赫的《巴黎人的欢乐》,音乐原出自他的轻歌剧《巴黎人的生活》,后来由法国指挥家罗森塔尔改编成舞剧。卡拉扬这回演奏的选曲本总共是17 段,其中的“波尔卡”、“康康舞曲”和“船歌”等等,以其迷人程度而论,几乎要算通俗音乐了;至于肖邦,我们知道他几乎没有纯粹的管弦乐曲,这大概让许多人感到遗憾,于是有了这套罗伊·道格拉斯根据他的钢琴曲改编和配器的《仙女们》。肖邦的原曲就已经很美了,改编成乐队演奏的芭蕾音乐,则另有一番华丽的光彩,特别是八段曲子的后三段,“前奏曲”和两首“圆舞曲”,更是艳而不俗,令人百听不厌。第二条诱人之处是这张唱片上所有的演奏都精彩、热烈、香艳迷人。当然这应该是意料中事,卡拉扬最拿手的就是演绎戏剧作品。第三条是此CD 音效极佳。第四条是廉价版的划算。第五条是时间长达71 分钟......

124
Clementi: Keyboard Sonatas  
克莱门蒂:四首奏鸣曲
霍洛维茨(Horowitz)钢琴  
RCA 7753-2-RG



  
这位克莱门蒂生卒于1752 至1832 年,不是另一个本世纪出生的,搞过许多电子音乐的同姓意大利作曲家。
  
老克莱门蒂是个钢琴奇才(甚至还是一位钢琴制造商),曾经多次在欧洲各国巡回演出,还结识了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莫扎特对他印象不佳,认为此人不过是个弹羽管键琴有两下子的匠人。但这不太公正,莫扎特似乎对所有来自意大利的音乐同行都不抱好感。而且他的话也说得过早了,比他长寿的克莱门蒂后来发展出一种全然不同于羽管键琴,而真正是钢琴气质的个人风格,铿锵、大气、可圈可点,对后世的钢琴家和钢琴音乐作曲家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听过这张唱片上的四首奏鸣曲,我相信有见识的爱乐朋友都会同意我的看法:它们丝毫不比莫扎特本人或者莫扎特那个时代的所有同类作品来得逊色。特别是唱片上的第一首,被作曲家称作“近似于协奏曲的奏鸣曲”(Op.33-3),还有第四首升f 小调的(Op.26-2),它们的快乐章的壮丽色彩,节奏的冲力,宽广的表情幅度,以及慢乐章里优美抒情的歌唱性,这些都是我们在贝多芬和舒伯特以前的钢琴作品中很少听到的。

何况这还是霍洛维茨最漂亮的独奏唱片之一。

125
Clemens Non Papa: Missa Pastores quidnam vidistis
隆-帕帕-克莱芒:弥撒、经文歌等  
Peter Phillips/Tallis Scholars  
彼得-菲利普斯指挥泰里斯学者合唱团
Gimell Dig. CDGIM 013





又是一张罕见的录音。克莱芒是文艺复兴Flemish学派的后期代表,也是Dufay,Ockeghem和Josquin一路承传下来的人,而借这张唱片,可对克莱芒有一概括性的了解和认识。彼得-菲利普斯对乐曲的掌握力,使听者有特殊的感受。值得一提的是录音地点的英格兰诺福克的圣彼得和圣保罗教堂,使得整张唱片音响效果非常的明亮清晰。

126
Copland:Appalachian Spring/Rodeo/Billy The Kid/Fanfare for the Common Man
柯普兰:阿帕拉契亚之春、牧区竞技、比利小子组曲
伯恩斯坦(Bernstein)指挥纽约爱乐乐团  
CBS MK 42265




  
柯普兰是20 世纪最具魅力的美国作曲家之一。除了少数几首“国际性语言”的实验作品,他的大部分作品是显而易见的美国气质、美国风格的。然而,与我们惯常听到的许多美国乐曲不同,柯普兰并不一味地喧嚣吵闹,作那种过分的滑稽状。柯普兰的“美国腔”并不油滑,而是相当注重音乐本该具有的美意,并且是言简意赅的。这张唱片上的三首芭蕾组曲便是柯普兰音乐个性的最佳写照,也是他的最有代表性并且深受世人喜爱的作品。

尤其是《阿帕拉契亚之春》,生气勃勃,充满抒情美,不仅是柯普兰最富美感的作品,也称得上是全部美国音乐中最令人感动的一件杰作。舞剧的故事发生在19 世纪初,美国宾夕法尼亚的阿帕拉契亚山区。春天里,一座新农舍盖成了,而一对拓荒的男女也即将结为夫妇。老人们提醒他俩,世道艰难,命运莫测。最后,客人都离去,剩下这对新人,默默地守着他们的新家......  

这种抒情美即使在牛仔气的《牧区竞技》里也不缺少。《比利小子》是有点顽皮的,还有非常火爆的音响,第五段里面的鼓声大有山崩地裂之势。总之,无论听音乐还是听音响,这都是一张好唱片。伯恩斯坦是柯普兰的密友,也是柯普兰作品最热心的传播者。他指挥的这个演奏,甚至比柯普兰本人指挥的还好。

127
柯普兰:第三交响乐  
Aaron Copland/London Symphony Orchestra  
柯普兰指挥伦敦交响乐团
Sony SK 3 k 46559  



  
柯普兰和伦敦交响乐团曾在立体声早期为Everest唱片公司录制过此曲(Everest 3018),但是这个版本却更具宽度与深度。伦敦交响乐团演奏亮丽无比,尤其是木管部分。而柯普兰本人对自己乐曲品的独门诠释是其它版本所缺乏的。终乐章与众人信号角的相串联堪称一绝!

128
Bernhard Henrik Crusell:Clarinet Concertos NO.2
克勒瑟尔:第二号单簧管协奏曲  
爱玛约翰森(Emma Johnson)单簧管  
Charles Groves/English Chamber Orchestra  
格罗夫斯指挥英国室内乐团
ASV Dig. CDDCA 559  




  
克勒瑟尔,芬兰人,一生大部分在斯德哥尔摩写作,本身亦是名杰出的单簧管音乐家。爱玛约翰森选择了克勒瑟尔这首第二号协奏曲,使得她赢得了BBC1984年的新人奖,也跻身巨星之林。而这张唱片虽是录音室中的作品,却鲜活地保留了现场的气氛,非常难得,而与乐团搭配平衡感很够。

129
FRANCOIS COUPERIN:Pieces de clavecin
弗朗索瓦-库普兰:7首前奏曲(选自“大键琴弹奏的艺术”)  
L'Arlequire;Les Baricades mistieuseu等  
斯基普-桑佩(Skip Sempe)大键琴
HM/BMG RD 77219




斯基普-桑佩以真正的洞察力及敏锐鉴别力灌录了近年来最优秀的库普兰音乐唱片,其中富于表情的自由奔放弹奏与如诗般的生命力,确实能说服那些迄今仍未屈服于18世纪法国键盘音乐者的欣赏。杰出的演奏与录音,是开始聆听库普兰音乐的理想唱片。

130
William Cornysh: Stabat Mater
科尼什:Adieu, Adieu, My Heartes Lust /Adieu, Courage/Ah, Robin 等9首声乐曲
Peter Phillips /The Tallis Scholars  
彼得菲利浦斯指挥泰里斯学者合唱团 .
Gimell Dig. CDGIM014  




  
这9首作品是从艾顿合唱集选出来的,对不熟悉15世纪的爱乐者来说,这张CD堪称代表。包括一些弥撒曲在内,科尼什的作品已有许多佚失了。而他的作品和声丰富,富有生命力且庄严,不象其它同期音乐。合唱团适切地表现了这些珍贵的音乐,对不认识此时代音乐的人来说,这将是今年最好的发现。

131
Debussy: Orchestral Music  
德彪西:管弦乐作品全集
Bernard Haitink/Concertgebouw Orchestra Amsterdam
海廷克指挥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
Philips 438 742-2(2CD)  





德彪西所处的时代,19 世纪和20 世纪之交,是西方音乐史上一个最最重大的转折时期。再没有另一次转折比这回更透彻了。这回是要重新确立音乐的精神,而不仅仅是结构、调性、和声这类技术性的改进。在这之前的后期浪漫主义,已经让瓦格纳的异教加色情的心理分析引向了中世纪的阴暗古堡。如何从这虚妄而暧昧的伪浪漫主义泥淖中挣脱出来,将音乐重新引向清新、健康的大自然情怀?  
  
1894 年问世的《牧神午后前奏曲》回答了这个问题。它的独创性无与伦比,人们在这之前还从来不曾被音乐如此诱惑,将身心如此沉浸于阳光下的慵懒的惬意之中。以往我们由蒙特威尔第的“牧歌”体验到人在旷野中的孤独的自由,也曾在莫扎特的费加罗身上觉察到心灵间的漫游,可这回,整个身心,里里外外都坦荡下来。希腊的牧神潘,在午后的阳光下昏昏欲睡,天真而幸福。说真的,在德彪西的多半作品中,我们总是可以得到这种懒洋洋的快感。  

德彪西的管弦乐作品不多,总共还不到10 首,都在这个合集里了。除了《英雄摇篮曲》由拜侬指挥之外,其余的八首,《意象》、《游戏》、《苏格兰进行曲》、《牧神午后》、《夜曲》、《大海》、《乐队和首席单簧管的狂想曲》和《宗教舞曲与世俗舞曲》,都是海廷克指挥的名演奏。

132
Claude Debussy:La Mer/Iberia/Noct./Apres-Midi  
德彪西:“印象”、伊贝利亚、大海
Arturo Toscanini/NBC Symphony Orchestra
托斯卡尼尼指挥NBC交响乐团  
RCA Victoria AT111





托斯卡尼尼共有三个《大海》的版本传世,这个1950年版是三者中最富戏剧表演者,印象派的气氛发挥得淋漓尽致。《伊贝利亚》的节奏整齐有力,生命力盎然。这张唱片是稀世珍品,藉此可窥一代指挥大师的风采。
TOP
29#

133
德彪西:伊贝利亚(选自“印象”)  
莱纳指挥芝加哥交响乐团
RCA GD 60179  




  
虽然市面上有一些出色的《伊贝利亚》唱片,但从没有象这个版本描绘得如此精炼。莱纳与芝加哥交响乐团发挥了它完美无暇的演奏技巧,并营造出魔幻的法国音乐气氛。这是立体声早期的录音,但音效较现在毫不逊色(指原版LP),尤其搭配的拉威尔作品更是TAS榜上名片(“莱纳之音”一部分)。

134
Debussy: La Mer/Jeux/Prelude A L'Apres
德彪西:嬉戏、大海、牧神午后  
鲍多(Serge Baudo)指挥伦敦爱乐
EMI CDM 7 62012 2




  
鲍多(Serge Baudo)这个德彪西唱片的录音,可能是截止目前最优秀的CD唱片录音之一,一点也不逊于Philips的海廷克和同为EMI的普列文的录音作品。而演奏方面,鲍多亦有他独特的风格。《牧神午后》烘托得充满诗意,而“嬉戏”则表达出一种天真无邪的慧黠。

135
Claude Debussy:Nocturnes/Martyre S. Seb.
德彪西:夜曲、圣塞巴斯蒂安的殉难
Daniel Barenboim/Orchestre de Paris
巴伦伯伊姆指挥巴黎管弦乐团和合唱团  
DG 435 069-2




  
这是巴伦伯伊姆最好的录音之一,而且唱片公司非常大方地把这些曲目合在一张CD里,虽然他非常仔细地控制乐曲的速度,但是却充满了热情。在“殉难”中,他成功地奏出清脆透明的特质并给这首曲子带来生命,这是自从康泰利后就不会出现的处理方式,可惜若他不是那么想与康泰利相似,定更能让音乐自己流出来。不过整体的结果已是非常具说服力的。

136
Debussy/Ravel:String Quartets
德彪西/拉威尔:弦乐四重奏  
Quartetto Italiano
意大利四重奏组
Philips 420 894-2  




  
德彪西和拉威尔都只写了一首弦乐四重奏,却都是他俩各自的重要室内乐力作。尤其是德彪西的一首,承上启下,不仅引出他本人音乐个性的发展和转进,对后世四重奏创作也影响深远。此曲用g 小调写成,表面看来仍是传统的四乐章形式,但骨子里,抱负和手段是整个地不同了。它的旋律是复杂而非歌唱性的,感官层面上有点儿懒洋洋的,和声的风格介乎清亮和缥缈之间。第二乐章拨奏的铿锵和第三乐章的缠绵形成鲜明对照。在一个精准而富有生气的演奏中,这一切都会熠熠生辉。意大利四重奏组的这个演录,正是在这变化多端的表情中刻划着每一个细节的。德彪西的音乐要求人们对它精雕细琢,不然你会漏掉许多东西。

拉威尔的这首《F 大调弦乐四重奏》,听起来更容易理解,感觉也要流畅些。这里面也有许多慵懒的惬意,而且旋律被和声妆扮得光影绰约,繁花似锦。仿佛是一个在树林里午睡刚醒的女子,一脸天真无辜的模样,衣裙上还沾着细碎的草叶和花瓣,坐在地上,竭力要弄懂睁开眼后看到的这个世界......  

除了意大利四重奏组的这个著名版本之外,梅洛斯组和拉斯勒组曲目完全相同的两个在DG 的演录(419750-2 和 435 589-2),也是好版本。

137
德彪四:g小调弦乐四重奏
梅洛斯弦乐四重奏
DG 419 750-2  




虽然意大利弦乐四重奏的演奏为德彪西此曲立了完美的曲范,但梅洛斯弦乐四重奏以后浪之姿,不仅演奏技巧不输前人,更重要的是,该张唱片的录音效果出奇的优秀,使得它成为与前者相抗衡的实力对手。

138
德彪西(Claude Debussy):小提琴奏鸣曲  
弗兰克(César Franck):小提琴奏鸣曲
拉威尔(Maurice Ravel):引子与快板
郑京和(Kyung-Wha Chung)小提琴/鲁普(Radu Lupu)钢琴
艾利斯(Osian Ellis)竖琴/梅洛斯重奏团(Melos Ensemble)  
Decca 421 154-2





法国室内乐品位之高有口皆碑。尤其德彪西以来的近现代作品,在德奥系室内乐传统之外另辟天地,表现的意境之隽永,音乐语言之别致,和声色彩之绚丽、柔和,唤起人们审美体验之惬意、微妙,这些都是我们以往在德奥系作品中鲜有见闻的。它们常被看成是很有文化教养的音乐,难怪20 世纪的大演奏家们,一旦摆脱了青春期的凶狠、激烈,心智成熟,技艺上也是炉火纯青了,便都不免搞起法国室内乐来。譬如德彪西和弗兰克这两人各自都只有一首的小提琴奏鸣曲,蒂博拉过,埃尔曼拉过,海菲兹拉过,西盖蒂拉过,梅纽因拉过......

郑京和如今也算大师了,不满30 岁就成功地演绎了这两首很内秀的曲子,后来又拉贝尔格的协奏曲,这些都是她步入大师行列的重要标志。
  
唱片上另有一首德彪西的《长笛、中提琴和竖琴奏鸣曲》和拉威尔的七重奏,即竖琴、长笛、单簧管和弦乐四重奏的《引子与快板》。这也是拉威尔最好的室内乐作品之一。乐器的组合如此新颖别致,曲趣精妙,音响的呼应如光伴影,如雾凝水。

139
Debussy:Préludes  
德彪西:二十四首前奏曲(全集)  
吉泽金(Walter Gieseking)钢琴  
EMI CDH 7 610042





各是12 首的两集《前奏曲》,分别作于1910 年和1913 年,可以看作德彪西钢琴音乐的集大成,进而也是20 世纪音乐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们是千姿百态,曲趣撩人,灵性十足的。或有感于一幅画(如《德尔斐斯的舞女》),或是从某个古老传说得来灵感(如《被淹没的大教堂》),甚或索性是发自作者那充满诗性的奇想(如《西风遍吹》、《月照楼台》)。总之,《前奏曲》代表了德彪西的音乐美学直至和声技巧的一切成就,经常是被当做研究德彪西的一个范例,甚至是一部教科书的。  
  
24 首曲子各有小标题,第一集依次是:(l)德尔斐斯的舞女、(2)面纱(又译“帆”)、(3)平原上的风、(4)夜空中飘荡的声音和香气、(5)阿纳卡普里山、(6)雪中足迹、(7)西风遍吹、(8)亚麻色头发的少女、(9)中断的小夜曲、(10)被淹没的大教堂、(11)小精灵舞、(12)游吟诗人;第二集的12 首是:(1)雾、(2)枯叶、(3)维诺门、(4)仙女们是极灵巧的舞蹈者、(5)欧石南、(6)拉万纳将军——古怪的人、(7)月照楼台、(8)欧丁、(9)致匹克威克先生、(10)盖罐、(11)轮番出现的三度、(12)焰火。  
  
已故钢琴大师吉泽金(或译季雪金,1895—1956)是公认的德彪西权威,尤其是这两集《前奏曲》的演奏,40 年独领风骚。后辈中唯有齐默曼作出有力的挑战(DG 435 773-2,2CD)。

140
Debussy: 12 Etudes  
德彪西:12首练习曲第一集、第二集  
内田光子(Mitsuko Uchida)钢琴
Philips Dig. 422 412-2  





这套飞利浦的录音不仅仅是目前唱片目录上德彪西的钢琴练习曲最好的录音,也是内田光子本人最好的录音,更是钢琴独奏录音的少见佳作!如果您因为内田光子是日裔而低估了这张CD的实力,那您就错了!

141
Debussy:Images、2Arabesques
德彪西:意象集(两组)、两首阿拉伯风格曲  
科奇什(Zoltán Kocsis )钢琴
Philips 422 404-2  




本来,在爱乐人士心目中,唯有季雪金才是德彪西钢琴音乐的最有分量的诠释者。可惜季雪金留下的唱片全是单音录音,有的甚至还录得太早。你或许并不在乎听单音片,不过我还是觉得,德彪西的音乐,应该是特别讲究音响质量的。触键的清凌,和声的微妙,层次,间隔,比例,等等,那本来就是德彪西本人孜孜以求,一点儿不肯马虎的。  

好在如今有了科奇什、齐默曼之辈,弹得灵气十足,技巧绝不在季雪金之下。科奇什的这张唱片尤其好。  

两组《意象集》总共是六首短曲。第一组的三首,小标题依次是“水中倒影”、“向拉莫致敬”和“运动”;第二组的三首是“叶丛钟声”、“古刹月落”和“金鱼”。从这些小标题上或许就可想而知,德彪西钢琴音乐意境的指向。没有很大的企图,也不装腔作势。都是一首首小诗,一幅幅的小画儿,很灵性,让我们的想象,和水,和光,和梦,和影,和种种感官层面上的懒洋洋的惬意相联系。  
  
两首《阿拉伯风格曲》也是德彪西的钢琴佳作,热烈动听,装饰性的节奏型颇具独特效果。所谓“阿拉伯风格”,指的就是装饰的华丽,而非曲调来自阿拉伯世界的意思。此外,这张唱片上还有《快乐岛》、《海顿颂》、《英雄摇篮曲》等六首小曲,也都是德彪西钢琴曲的演奏热门,都让科奇什弹得幻想连连,分外迷人。

142
Debussy: Complete Piano Music, Vol.2
德彪西:十二首练习曲、贝加马斯卡组曲、白与黑
哈斯(及李)Werner Haas/Noël Lee钢琴  
Philips 438 721- 2(2CD)  




这是1993 年Philips 以简装双张再版维尔纳·哈斯弹德彪西全集的第二辑,包括了哈斯与李(Noel Lee)合作演奏的德彪西全部五首双钢琴或四手钢琴曲,《白与黑》、《林达拉哈》、《小组曲》、《六篇古代墓志铭》和《苏格兰进行曲》。  

其余作品都是哈斯独自弹奏,其中许多单首小曲是我们不常听到,一般唱片上也很少见的,如《舞蹈》、《浪漫圆舞曲》、《降D 大调夜曲》、《斯拉夫叙事曲》、《假面舞会》、《波希米亚舞曲》等等,都各有风采,情趣百态。当然,哈斯独奏曲目里,最重要的还是《练习曲》和《贝加马斯卡组曲》这两种。

《练习曲》总共12 首,也像《意象集》和《前奏曲》那样分作两卷。第一首起头是最简单的,后边的技巧难度却令人生畏。当然它们还都是风情万种,相当迷人的。

德彪西钢琴曲中最脸炙人口的一首要算《月光》了,而它便是出自这套《贝加马斯卡组曲》,是其中的第三首。在这里,大地宁静,蒙上一层朦胧的月光,而我们又听到了德彪西那种懒洋洋的牧神情调,那种让人内心很坦荡,四肢很放松的惬意......  

哈斯是吉泽金的学生,弹德彪西没得说的。

143
Debussy: Pelléas et Mélisande  
德彪西: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
Richard Stilwell, Frederica von Stade, José Van Dam, Ruggero Raimondi  
斯蒂尔维尔、斯泰德等人演唱
Herbert von Karajan/Berlin Deutsche Oper Chorus, Berlin Philharmonic Orchestra
卡拉扬指挥柏林爱乐乐团及德意志歌剧院合唱团
EMI CDS 7 49350 2(3CD)  




  
德彪西仅有的这部歌剧,在许多方面令人想起瓦格纳的《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脚本几乎完全依照比利时剧作家梅特林克的同名话剧,述说一个不可避免要成为悲剧的爱情故事:已经嫁了戈洛的梅丽桑德,爱上了小叔子佩利亚斯,就像伊索尔德深深地爱着丈夫的侄子特里斯坦。她俩都是爱上更为年轻的那个。只是年长的那另一个占有道德和法律的有利地位,个人意志也更为成熟,因而在这场不可避免的爱情争斗中显然更有实力。结果是两个年轻男人都死于非命,而两个女人也都绝望地弃世。  
  
但她俩的死法很不同。这也是德彪西与瓦格纳在美学上的深刻分歧所在。在浪漫主义的瓦格纳那里,伊索尔德的绝望是通过她最后一段歌唱来表现的,从心灰意冷到声嘶力竭,悲剧的效果既显赫又激烈。但同是这绝望的命运,德彪西却让梅丽桑德在分娩中平静地死去,浑然不觉,充满了神秘。然而,也正因为这种很体现印象派理想的带点神秘的轻描淡写,梅丽桑德的悲伤更令人感动,其效果更意味深长。  
  
此剧音乐以精致著称。人声清晰透明,半音阶的管弦乐有一种神秘、迂回、波动如水的细腻的美感。凭这音乐就能想象出梅丽桑德这个角色的形象和举止,该是多么窈窕妩媚,优雅迷人!

144
Delibes: Sylvia/Coppelia
德利布:芭蕾舞剧“葛倍莉娅”全曲
Jean-Baptiste Mari/Opera Paris
马里指挥巴黎歌剧院管弦乐团
EMI CES 7 67208 2(2CD)



  
不管就任何方面而言,要欣赏德利布的音乐,这张唱片绝对是你唯一的选择,因为它充分地表现了德利布音乐的所有特性。优雅、情感丰富的管弦乐制造出完美的戏剧感,光的音乐,仿佛见到了舞台上正在上演的戏。景与景,幕与幕及弦乐的联结有很不错的效果。芭蕾音乐的唱片录音中,亦以此为翘楚。

145
Sigismondo d' India: Mannerist Madrigals  
西吉斯蒙多德•英迪:牧歌  
Nigel Rogers/Chiaroscuro, London Baroque  
尼尔-罗杰斯演唱
Virgin Veritas VER5 61165-2





d' India这位文艺复兴后期的作曲家,风格与蒙泰威尔第很接近。从一开始的“禁止希望与虚荣”,罗杰斯的诠释自由,基础低音非常严谨。这里的牧歌为世俗之作,到尽人世间的爱恨悲愁;d' India的牧歌充满了戏剧性感人致深,决非一般人所想象的宗教牧歌。简单的伴奏、真实的空间感、绝佳的堂音,还有什么比这更好的牧歌?

146
Dohnányi:Ruralia Hungarica - Variations on a nursery song - Serenade
多纳尼:乡村狂想曲、儿歌变奏曲、C大调小夜曲  
Lehel/Hungarian State Orchestra  
莱哈尔指挥布达佩斯交响乐团  
Lstv Lantos/Kovacs/Bsony/Botvay演奏
Hungaroton HRC 121



  
在这张唱片里,莱哈尔与布达佩斯交响乐团成功地传达出多纳尼的狂热与诗意,而Lantos在“儿歌变奏曲”中则表现得极具灿烂的特色。富表情及创意的C大调小夜曲更增加了此版本的魅力,演奏熟练而自然,录音平衡。

147
Henri Dutilleux: Symphonies Nos. 1 & 2
亨利-迪蒂耶:第一、二交响曲  
Yan Pascal Tortelier/BBC Philharmonic Orchestra
托特利埃指挥BBC爱乐管弦乐团
Chandos CHAN 9194  



  
托特利埃领导的BBC爱乐管弦乐团的录音中,Chandos完全将迪蒂耶(Dutilleux)出神入化的音色展现出来,巨大活生的想象力及创造力是本片最大的特色。将这是现代作曲家亨利:迪蒂耶的两首交响曲,幻想式的情感起伏与戏剧性表演得令人振奋。托特利埃的处理较为浪漫,是偏向抒情式的法国风,也许对迪蒂耶的作曲原音来说,稍嫌明亮些,但是如歌的爽朗表情,是何等绮丽、充满魅力。此张CD自如的表现,绝对是充满感动力的好演奏。

148
Beecham Conducts Delius  
戴留斯:管弦乐作品集
比彻姆(Thomas Beecham)指挥皇家爱乐乐团
EMI CDS 7 47509 8(2CD)  




  
这个合集里收录了英国现代作曲家戴留斯(1862-1934)的12 首乐队作品,其中《遥远的山那边》、《布里格集市》、《春天里第一声杜鹃》、《河上的夏夜》、《伊尔梅林》前奏曲以及男中音、女低音、合唱和乐队的《日落之歌》等等,都是戴留斯比较著名的作品。

在他那个时代,戴留斯是保守的,不合潮流的,却也是颇有灵气,极富个性的。与大多数现代作品不同,戴留斯的音乐执着地崇尚自然,不仅广泛表现了在各种自然境况下人的内心情感和生存态度,并且曲调的基础也是自然音的,真切而磊落大方的。作品在结构上并不刻意于严谨,而更接近浪漫派的随想风格。虽有浓密的意境,效果却常常是水彩画一般的透明。这些都使得戴留斯作品听起来相当亲切、自然,有时也相当粗犷。《布里格集市》或许要算20 世纪音乐中最富诗情和美意的了。  

当然,戴留斯音乐的成功和深入人心,在很大程度上应当归功于已故大指挥家比彻姆爵士(1879-1961)。比彻姆不仅热心提倡戴留斯音乐,并且对其作品有着比别的指挥家更多更深的亲切理解,这已经是音乐史家们的一致意见了。听戴留斯而不听比彻姆的诠释是不可思议的。

149
Delius:The Song of the High Hills  
戴留斯:高丘之歌、鸟的故事、让春天回来......等  
Felicity Lott/Sarah Walker/Ambroaisn Singers
罗特、沃尔克女高音,安布罗夏辛格合唱团
Royal Philharmonic Orchestra conducted by Eric Fenby  
芬比指挥皇家爱乐
Unicorn Records Dig.DKPCD 9029  




这里收集的曲目均是戴留斯几乎被遗忘的歌曲。芬比这位年轻的音乐家对戴留斯的音乐研究颇深,而对于歌曲的诠释,使得他与长于戴留斯管弦作品的比彻姆分庭抗礼。戴留斯以北国白雪皑皑盖山丘的景象,创作出一首首动人的歌曲,我们仿佛也感受到了那股微沁的凉意!
TOP
30#

150
The Delius Collection Vol. 1
戴留斯:选集第一集
Unicorn UKCD 2071  



  
Unicorn公司收集戴留斯的管弦乐曲,发行了四套录音。第一套录音主要以两首狂想舞曲为主。戴留斯的音乐比较没有既定形式,总是艳美而带些异国风味和我们想象的英国作曲家较不一样,他所谱的旋律总是优美动人,但是需要聆听者一段时间消化,从这套录音就可以了解什么是不褪色的音乐。

151
DOHNANYI:Variations on a Nursery Song
多纳尼:儿歌变奏曲  
欧提丝(Cristina Ortiz )钢琴
KOIZUMI指挥新爱乐管弦乐团(NPO)  
EMI ASD 3197  




多纳尼这首作品处处可见机智与情感,且颇具技巧。从通俗的开头直到巧思的终曲,天真无邪的钢琴弹奏不时带点诙谐幽默,使得整张唱片趣味盎然。欧提丝与日本指挥KOIZUMI的搭配天衣无缝。

152
Gaetano Donizetti:Linda Chamounix
多尼采蒂:歌剧“村女林达”中咏叹调
苏莎兰(Sutherland)女高音
桑蒂(Santi)指挥巴黎音乐院管弦乐团
Decca Jub JB 97





苏莎兰清新纯净的嗓音为这个版本的“村女林达”留下了最完美的注脚,尤其在“发疯”一幕中的表现(全幕均有收录),甚至连她自己其它的录音都难以超越,把花腔女高音的特质发挥得淋漓尽致,近乎无暇,令人不得不为之动容。这张唱片的录音是声乐唱片中的代表。

153
Dufay:Se la Face ay Pale  
迪费:面色苍白弥撒曲
蒙罗(David Munrow)指挥伦敦古乐团
EMI CSD 3751  




  
蒙罗和伦敦古乐团再现了不少被遗忘许久的音乐诗篇。而EMI的这个录音,无疑是对纪尧姆-迪费音乐的一个巡礼。演奏乐手(包括詹姆斯-鲍曼)都是一时之选,特殊时期的乐器,平添乐曲的古意。这是一张值得一听再听的唱片。

154
Dukas : L'apprenti sorcier  
保尔•杜卡斯:魔法师的门徒,神仙等
戴维•津曼(David Zinman)指挥鹿特丹爱乐管弦乐团  
Philips 9500 533  



  
虽然有众多的其它版本,津曼和鹿特丹爱乐的演奏,毫不保留地把保尔•杜卡斯丰富的音乐表现出来,亦如魔法师般!这也就是津曼的魔力所在,他擅于发现管弦乐法中的音色变化,又充分地掌握了保尔•杜卡斯神奇莫测的主题精神,甚至比昂塞尔梅50年代的录音还要精彩。

155
DUPARC:SONG WITH ORCHESTRA  
杜巴克:歌曲集-罗沙蒙城堡、逝去的日子等  
珍娜贝克女中音  
普列文指挥伦敦交响乐团  
EMI ASD 3455  




此张亦收录肖松的“爱之诗”、“海之诗”(请参阅前面肖松部分)。杜巴克是少数喜以管弦乐来伴奏歌曲的作曲家,就某些方面而言,管弦乐的确使歌曲有意想不到的深度与张力,听者可明显在唱片中“Phidyl”一曲中看出。贝克的演出小心翼翼,内涵深刻丰富,普列文的搭配很是默契。

156
Dvorak: Cellokonzert H-Moll/Tschaikowsky: Rokoko-Variationen
德沃夏克:大提琴协奏曲  
罗斯特罗波维奇(Mstislav Rostropovich)大提琴  
Herbert Von Karajan/Berliner Philharmoniker  
DG 447 413-2




  
大提琴协奏曲的曲目实在不多,使得德沃夏克这首著名的大提琴协奏曲被一录再录。本片是卡拉扬与罗斯特罗波维奇两位大师的录音名演,在1969年完成,1987年就有CD 发行。事实上并不能说是合作无间,而是有点形成对抗的局面;然而,无论是卡拉扬刻意展现宏大的张力,或罗斯特罗波维奇表现名人技艺的面貌,都使本录音列入珍藏级的行列。

157
Dutilleux: Symphonie, No. 1
迪蒂耶:第一交响曲  
Serge Baudo/Lyon National Orchestra
博多指挥里昂国家管弦乐团
Harmonia Mundi Dig.HMC 905159




  
虽然是现代乐的作品,亨利-迪蒂耶的第一交响曲已是第四次录音了,但以此版本为最佳。作品写于50年代,可明显看出巴托克、梅西昂对他的影响。里昂国家管弦乐团在此的表现令人激赏,而博多更是迪蒂耶的专家,这些因素均造就了此张唱片的传世性。

158
德沃夏克:十六首斯拉夫舞曲(全集)  
塞尔指挥克利夫兰交响乐团
SONY SBK 48161





这张充满活力、集高贵典雅于一身的录音终于重见天日了!在录音师梅赫塔(Mehta)和赫尔斯(Herls)的整理下,我们终于能听见原先根本不能辩识的乐团可爱的技巧。例如第六号开始有着清晰而纤细的声音,整首乐曲更是令人愉悦不已。总是浮现着细致的音调与诗歌般的轻盈,却又不失其精确性。整张录音历时两年才完成,再度证明这张早期录音的成功!

159
Dvorak:Slavonic Dances  
德沃夏克:十六首斯拉夫舞曲(全集)  
Christoph von Dohnányi/Cleveland Orchestra
多赫南伊指挥克利夫兰管弦乐团  
Decca 430 171-2





两套《斯拉夫舞曲》(Op.46 和 Op.72),总共 16 首,原是德沃夏克为双钢琴而作,后来他本人又亲自配器,改写成乐队曲。这些短小而旋律丰富 的舞曲非常好听,每一首都引人入胜。其间大量运用捷克及各斯拉夫民族的 民间音乐曲调,节奏柔韧多变,旋律极富表情。由沉郁至奔放,或由狂欢而惆怅,眨眼即来,却毫不生硬,总是那么婉转、流畅,让听者联想起布拉姆 斯的《匈牙利舞曲》和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不过,比起那种更多些 搔首弄姿的吉卜赛情调来,德沃夏克这些舞曲中的斯拉夫气息要更为质朴一 些,或者也可以说是更多些庄稼汉的豪爽、粗犷,于情于景更为真率,自然也就更能让我们多得些亲切感。

这张唱片的指挥小多赫南伊,是那位写《童谣变奏曲》的匈牙利作曲家 多赫南伊的儿子。此人显然很醉心德沃夏克的音乐,在 80 年代就灌录了德沃 夏克的几乎所有的管弦乐作品。当然这也是克利夫兰管弦乐团一向的传统 了,无论在乔治·塞尔执棒的时代还是在年轻的小多赫南伊的麾下,这个乐 团都似乎对演奏德沃夏克特别来劲,轻车熟路,而且往往有格外多的兴奋。 这张《斯拉夫舞曲》足以代表他们演奏德沃夏克的录音成就。

同一乐团原先在塞尔指挥下的同一曲目的演录(Sony SBK48161),你有兴趣也不妨找来听听。

160
Dvorák: The Symphonies  
德沃夏克:九首交响曲(全集)  
Istvan Kertesz/London Symphony Orchestra  
克尔提斯指挥伦敦交响乐团  
Decca 430 046-2(6CD)




  
天才的匈牙利指挥家伊斯特万·克尔提斯是德沃夏克、巴托克和柯达伊 等人作品最佳诠释者之一的权威性地位,而身后,他留下的种种成就卓著的 优秀唱片,更是受到乐迷们长久的眷恋。在这些成就中,最突出的当然就是 这套 1963-1966 年间录音的德沃夏克交响曲全集唱片了,它一向都是乐迷们 心目中的首选全集版本。
  
其实,库贝利克在 DG,小多赫南伊在 Decca,也都灌录过德沃夏克的全 部交响曲,也都相当端庄,水平整齐。甚至我还很中意在捷克厂牌 Supraphon 的一套纽曼指挥捷克爱乐的全集 LP。那些演奏极为兴奋,放肆,居然还让长 号吹出一点“破”声,好不狂放!让人觉得他们是在演奏一位同辈朋友的作 品,好像纽曼乃至乐队的每一位乐手都自以为和德沃夏克是哥儿们似的。可 惜这套捷克厂牌的 LP 不易搜寻,而我又很怀疑它有过再版的 CD,因为在这个 70 年代的版本之后,纽曼和捷克爱乐 1984 年又再度灌录了一个数码录音的新版,这回是 CD 的了。但无论演奏还是录音,在我听来,新版都大不如LP 旧版。 当然,德沃夏克交响曲是否该像纽曼那样演奏,我也不是十分吃得准。
  
为保险起见,克尔提斯的这套,仍应看作首选。

161
Dvorak: Symphony No5; Water Goblin Op107
德沃夏克:第五交响曲、水怪
Neeme Järvi/Scottish National Orchestra  
贾维指挥苏格兰国家管弦乐团  
Chandos Dig CHAN 8552  




  
德沃夏克第五交响曲的标题是“田园”,但不常被提起。贾维和苏格兰国家管弦乐团以一种流畅自然的心情开始,予人十分清新的印象,慢板乐章恬适抒情而不伤感,整张唱片均在平和舒适的气氛之下进行。“水怪”则是一个神怪的故事,带有瓦格纳的色彩,鲜明的管弦乐处理犹如一首交响诗。

162
Antonín Dvorák :Symphony no.5、Othello、Overture  
德沃夏克:第五交响曲、“奥赛罗序曲”、“诙谐随想曲”
Mariss Jansons/Oslo Philharmonic Orchestra  
扬松斯指挥奥斯陆爱乐  
EMI CDC 7 49995-2




扬松斯和奥斯陆爱乐把这首交响曲诠释得灿烂、愉快而富深情,和贾维的Chandos版具有同样的说服力。不过,这张演奏得似乎比贾维更精炼。录音方面,EMI的录音师完全克服了场地的音响问题,使音效更理想。其它两首管弦乐曲亦十分出色。

163
德沃夏克:第七交响曲  
帕伊塔(Paita)指挥爱乐管弦乐团
Lodia,LO-CD 782  




帕伊塔(Paita)和他自己的爱乐管弦乐团以令人期待的心情揭开前奏,然后又引领入振奋的高潮,最后再导入轻松缓和的终章。帕伊塔的录音作品都非常的出色,即使最激烈的乐章也一直予人温暖清新的感觉。

164
Dvorak Symphony 8 + Legends Nos 4 6 7  
德沃夏克:第八交响曲、传奇曲4、6、7
Sir John Barbirolli/Halle Orchestra
巴比罗利指挥哈雷管弦乐团
EMI CDM 7 64193 2  




这张唱片充满生命力和一股向前的冲力。这种自发性的兴奋是在录音室非常少见的,而且整体的演出流露出自然悦人的乐声。只是在第三乐章弦乐进入三重奏主题时,震音和连音在这可爱的旋律下太明显了些。不过这是对此完美录音的小小的苛求。另外两首作品也非常振奋人心!录音技术也是一流的,这是1958年由Mercuty工作群在自由贸易大楼录制的,音效栩栩如生!

165
Dvorák: Piano Quartets
德沃夏克:钢琴四重奏第一及第二号
Richard Lester [cello], Domus, Susan Tomes, Timothy Boulton, Krysia Osostowicz  
多穆斯(Domus)钢琴四重奏  
Hyperion CDA 66287



  
德沃夏克这两首钢琴四重奏虽然在〈美国〉和〈Dumky〉光芒下稍显失色,但仍属至情至性的创作.本片中,第一号的演奏略缺灵感,但表现出合宜的室内乐本质,亲切、自然及卓越中展露出生命力与感染力,第二号是成熟精炼的作品,多穆斯在慢板乐章展现出极致魅力。录音鲜明、温暖。

166
Dvorak: Requiem  
德沃夏克:安魂曲  
卡雷尔-安切尔(Karel Ancerl)指挥捷克爱乐
DG 437 377-2  




德沃夏克的〈安魂曲〉完成于1890年,在瓦格纳的帕西法尔和威尔第的〈安魂曲〉面前,似乎有点无法出头,但1959年由安切尔在DG的这个录音可说是重新将本曲做历史性的定位。光看歌唱家的阵容就十分吓人,全是一时之选,加上安切尔强而有力的指挥,今后本曲大概很难得有如此好的录音出现了。

167
George Dyson: Violin Concerto; Children's Suite
乔治·戴森:小提琴协奏曲、儿童组曲
莫尔德科维奇(Lydia Mordkovitch)/小提琴
Richard Hickox/The City of London Sinfonia
希科克斯指挥伦敦小交响乐团
CHANDOS CHAN 9369  





戴森(Dyson)这位名不见经传的作曲家,在1941年完成这首充满活力的小提琴协奏曲,这首约40分钟左右的浪漫作品,使他勉强不会被世人遗忘,小提琴家莫尔德科维奇的线条较细、结构安定,技巧上颇为稳重;加上他丰富的感情,可说是难得的精致完美诠释。指挥希科克斯(Richard Hickox)具有一种别人模仿不来的方正气质,他带的乐团伴奏中规中矩,声部相当平衡。

168
George Dyson: Concerto Leggiero for piano and strings
乔治·戴森:为钢琴与弦乐而作
帕金(Eric Parkin)钢琴
Richard Hickox/The City of London Sinfonia
希科克斯指挥伦敦小交响乐团
CHANDOS CHAN 9076



  
在这CD之前,我们一直认为戴森主要是为声乐作曲,但这里高雅轻盈的音乐改变了我们的印象!这些是作者晚期的作品,不但展现他强烈的创作欲,也显示其深受布里顿的影响。钢琴演奏非常清新而中肯;弦乐则充满戏剧性而声音饱满;钢琴的平衡更令人激赏。值得大力推荐!

169
Sir Edward Elgar: Violin Concerto in B minor, Op. 61
埃尔加:b小调小提琴协奏曲
肯尼迪(Nigel Kennedy)小提琴
London Philharmonic Orchestra / Vernon Handley
汉德利指挥伦敦爱乐管弦乐团  
EMI CDC 747210-2



  
此张唱片曾获得1985年《留声机》大奖。肯尼迪是英国杰出的小提琴家,在汉德利的引领下,共同创造出此一令人侧目的唱片。慢板乐章的沉静,与耀眼的第一乐章和终乐章,对比非常强烈,但整首乐曲的步调平稳踏实。

170
ELGAR: VIOLIN CONCERTO, OPUS 61
埃尔加:b小调小提琴协奏曲
祖克曼(PINCHAS ZUKERMAN)小提琴
DANIEL BARENBOIM/THE LONDON PHILHARMONIC ORCHESTRA
巴伦博伊姆指挥伦敦爱乐
CBS 76528




祖克曼自承这首曲子是对他技巧的挑战,但事实证明他的成绩斐然,使得这首乐曲有了新时代的清新面貌,综合了海非兹的自信和年轻梅纽茵的温暖,加上祖克曼独特的个人风格。录音饱满厚实,是埃尔加迷望穿秋水的精彩作品。

171
Elgar:Cello Concerto; Sea Pictures
埃尔加:大提琴协奏曲、海景
Jacqueline Du Pré, Janet Baker
杜普蕾大提琴/蓓克次女高音  
巴比罗利(Sir John Barbirolli)指挥伦敦交响乐团
EMI CDC 7 47329 2  


  
杜普雷曾经让一代大提琴乐迷迷得神魂颠倒。在这张可能是她录音最好的唱片里,她的琴声美得令人难以置信!音色竟然如此稠韧,恍若袅袅炊烟, 成片地随风飘摆而久久不散。在埃尔加的这首优雅迷人的四乐章协奏曲里, 大提琴固有的缠绵,飘荡在乐队背景之上,始终带点幽灵般的飘忽、闪烁,美美地叙说着自己。中速的首乐章主题非常抒情,其民谣般的吟唱令人想起 那感觉甜丝丝嫩生生的《绿袖》的曲调。第二乐章以其倔强性格激励了我们 之后,接下来又是慢乐章的沉思般的短暂间隙,最后由激昂、开阔的末乐章 把我们带向了登高远望的境地,而这里面的偶尔沉静下来的大提琴则仿佛是微风习习,拂面而过......
  
这张唱片上另有埃尔加的《海景》,是一首次女高音与乐队的声乐套曲。 五个乐章都不太长,小标题依次是:(l)大海的睡眠歌、(2)在海港里、(3)海上的安息日的早晨、(4)生长珊瑚的地方、(5)游泳者。地道的英 国风味,温文尔雅,多情而又含蓄,让蓓克唱来更是显出万般亲切、自在。 先前我们已经欣赏过也是由蓓克和巴比罗利合作的柏辽兹的套曲《夏夜》。 这个《海景》的演录和《夏夜》一样好。蓓克的歌声总是亲切迷人,而巴比 罗利的名字也总是和精致、完美联系在一起。

172
Edward Elgar:Enigma Variations, Elegy for String  
埃尔加:谜语变奏曲、悲歌  
Sir John Barbirolli/Hallé Orchestra
巴比罗利指挥哈莱管弦乐团  
EMI CDM 7 63955 2



这张中价版的CD 一面世就十分抢手,几乎立即就被《企鹅唱片指南》评鉴为三颗星带花。它上面也有埃尔加的《大提琴协奏曲》,是巴比罗利和另一位大提琴家那瓦拉合作在50 年代末灌录的,论演奏完全可以和后来他和杜普蕾的版本竞争一番,只可惜是单音录音。  

而这张CD 上的其它几首曲子不仅是立体声的,而且录得相当精彩,其中尤以管弦乐队的《谜语变奏曲》演录极佳,备受乐评界青睐。  

《谜语变奏曲》肯定能算埃尔加最出色的管弦乐名曲了。它由“谜语”主题和14 段变奏组成,每段变奏都用某个人的名字或爱称的缩写字母作为小标题,这些人包括埃尔加本人和他的妻子,以及他的形形色色的朋友。在这首为他赢得巨大声誉的气韵生动、情趣多多的作品中,埃尔加充分显示了他无比高超的管弦乐手段,一笔笔刻划都极为精湛,简练而传神。我敢说管弦乐语言从来不曾这样完美过。听这样的音乐,听巴比罗利的这个演录,你应该不会无动于衷。  
  
哈莱乐团如今不太活跃,然而它在巴比罗利执棒期间(1943—1968),曾经是英国诸乐团中弦乐音色最洁净秀美的一个,有过那样一个辉煌的往昔。

173
Sir Edward Elgar:Cockaigne Overture, Op. 40
        Introduction And Allegro For Strings, Op. 47  
        Serenade For String Orchestra: Allegro piacevole
        Enigma Variations, Op. 36: Introduction (Enigma Theme)
埃尔加:安乐乡序曲、谜语变奏曲、为弦乐的序奏与快板
Sir Andrew Davis/BBC Symphony Orchestra
安德鲁戴维斯指挥BBC交响乐团  
Teldec 9031 73279-2  




戴维斯收录了埃尔加最受欢迎的作品,并借由BBC交响乐团注入了新的精神。在“安乐乡”最开头,有着很少见的轻盈与明亮,在每个对比的乐段都有强烈的风格;在“谜语变奏曲”的对比中也有同样的表现。在“安乐乡”和“谜语变奏曲”的终乐段加入管风琴的伴奏感觉很好,很高兴在巴比罗利后有如此好的继承人。在各方面这都是好唱片!
TOP
31#

174
Elgar:  Cockaigne overture、Falstaff  
埃尔加:安乐乡序曲、法斯塔夫
汉德利(Vernon Handley)指挥伦敦爱乐
EMI CFP 40313  




  
“法斯塔夫”是埃尔加最困难的管弦乐曲之一,但汉德利谨遵埃尔加乐曲的指示,指挥出瑰丽无比的演奏,乐段间的衔接处理颇见功底。伦敦爱乐的演奏也颇富表现力,强烈的节奏很有生气。录音亦在水准以上。

175
埃尔加:引子与快板、弦乐小夜曲  
巴比罗利指挥伦敦交响乐团和阿莱格里四重奏团  
EMI CDC7 47537 2




巴比罗利热情的音乐语言,和伦敦交响乐团精致的弦乐演奏,成就了埃尔加这两首杰作,而录音针对弦乐部分,有令人激赏的表现,是一张绝不可错过的超高水准唱片!

176
Elgar:Symphony No. 1、 Cockaigne Overture
埃尔加:第一交响曲、安乐乡序曲  
Sir Georg Solti/London Philharmonic Orchestra  
索尔第指挥伦敦爱乐乐团
London 421 387-2  


  
在19 世纪和20 世纪之交,为浪漫主义理想苦苦挣扎的最后几位大作曲家中,有一位就是英国人埃尔加(1857-1934)。  

这种矢志不渝的浪漫派态度很容易被看作是落伍、保守,并认为他缺乏创意。然而事实上埃尔加的音乐语言是难以归类,极为个人化的,所以才有“埃尔加式”的美称。这语言,这个性,部分地是由于他那英国式的高尚的固执,部分地,也体现在他制造音响色彩的魔术师般的高超手法上。很少有几位作曲家能够有他那样的驾驭管弦乐的能力。  

《第一交响曲》是很辉煌的,听起来有点赞美诗的味道,波澜壮阔,虽然首乐章的开头充满沉思和忧伤的气氛。引子的曲调是哀婉动人的。在后面的发展中,色彩逐渐地壮丽、饱满,越来越显得精神抖擞,跃跃活力,充沛得满篇横溢,简直是要在每一个乐句上都冲动一番。  

音乐会序曲《安乐乡》(又名《在伦敦》)要算埃尔加最流行的作品了。在瓦格纳式的(譬如《纽伦堡的名歌手》前奏曲)丰富、绵厚的乐队织体里,埃尔加竟毫无顾忌地让它淌泄出那么多精美而天真的旋律之流!许多英国人当年曾颇为这首曲子的问世而感到自豪,那种种表情激动的惊讶和欢呼,即使今天看来也不觉得可笑。

177
埃尔加:第一交响曲
詹姆斯贾德(James Judd)指挥哈雷管弦乐团
Pickwick PCD 2019  




贾德在指挥埃尔加第一交响曲前,花了极大的功夫去读谱,由这张录音来听贾德似有所领略。在面对许多复杂的速度变化时,他依然能以良好的结构性,井然有序地一一呈现出来,而不会流于滥情或手忙脚乱的场面。哈雷管弦乐团的弦乐原本就相当出名,尤其在弱音的表现格外出众。埃尔加的这首交响曲极具音响性,发烧的味道本片处处可闻。

178
埃尔加:第二交响曲  
汉德利指挥伦敦爱乐
CFP CD-CFP9023  




汉德利成功地传达出埃尔加音乐独特流畅的线条感,和高潮热烈的处理,他的诠释不逊于先贤德里安博尔特爵士(Sir Adrian Boult),因此使得这个版本突显在其他之上。音色温暖,而终乐章的管风琴则予人鲜明的印象。

179
Elgar:Introduction and Allegro, Serenade for Strings
埃尔加:引子与快板、弦乐小夜曲
Vaughan Williams:Fantasia on a Theme by Thomas Tallis, Fantasia on Greensleeves,The lark ascending
沃恩·威廉斯:绿袖幻想曲、云雀飞翔、塔利斯主题幻想曲  
Christopher Warren-Green/London Chamber Orchestra
沃伦—格林指挥伦敦室内乐团  
Virgin VC 7 90819-2  



这可能要算迄今为止Virgin 唱片最可爱的一张了。  

埃尔加的这两首供弦乐队演奏的小型作品,如今已是音乐会名曲,像他的《谜语变奏曲》一样受欢迎,演出频繁,唱片录音也多得数不清。除了沃伦—格林的这张,另一个最佳版本的荣誉当属巴比罗利(EMI CDC7 47537 2 )。两张唱片的曲目基本相同,只是巴比罗利那张在埃尔加名下多了《悲歌》和《叹息》,却少了沃恩·威廉斯的《云雀飞翔》。

说到沃恩·威廉斯,这里的三首曲子无疑比他的交响曲更出名,也更好听。采用英国民歌写成的《绿袖幻想曲》,其旋律肯定是家喻户晓了;小提琴和乐队的《云雀飞翔》也富有英国民歌风味。小提琴代表那只“云雀”,以一连串的颤音穿梭于乐队,构思精巧,音乐相当抒情;《塔利斯主题幻想曲》是沃恩·威廉斯此类作品的佼佼者,其主题来自16 世纪英国作曲家托马斯·塔利斯的一首赞美诗,用三组弦乐队演奏。此曲独特而富有温馨、肃穆的古典魅力,是真正确立英国音乐风格的杰作之一。  
  
在这张唱片里,年轻的沃伦—格林既担任指挥,也是乐队的首席。《云雀飞翔》里他的小提琴非常迷人。

180
埃尔加:海景  
贝克女中音
巴比罗利指挥伦敦交响乐团  
EMI CDC 7 47329-2  



  
这是一张充满温馨情感的唱片。和杜普蕾一样,贝克是少数能在唱片上创造出现场演奏生命力的音乐家。她的嗓音温暖,使人有安全感,而音乐与歌词的相辅相成,更是令人喜爱的主要原因。巴比罗利的功劳亦不可没!

181
Elgar: The Dream of Gerontius  
埃尔加:杰隆修斯之梦
Gedda, Watts, Lloyd, Baker
瓦茨、盖达等人演唱,约翰奥尔迪斯合唱团  
博尔特(Boult)指挥新爱乐管弦乐团  
EMI CDS 7 47208-8(2)  




这不是一个通俗的剧码,博尔特在此所做的录音,实现了埃尔加迷自立体声时代以来的长久愿望。盖达所饰的杰隆修斯有了新的诠释角度,而饰演天使的瓦茨声音甜美,与之搭配非常完美,两人的对唱是全剧最迷人的地方。

182
Sir Edward Elgar :Scenes from the Saga of King Olaf, Op. 30
埃尔加:奥勒佛国王的传奇  
Brian Rayner Cook (Baritone), Philip Langridge (Tenor), Teresa Cahill (Soprano) 等人演唱
Vernon Handley /London Philharmonic Orchestra,  London Philharmonic Chorus
汉德利指挥伦敦爱乐
EMI Dig.CDS7 47659-8(2)



  
埃尔加这个作品录于1987年,是他作品中最迟被灌录为唱片的曲目。而汉德利这位当今的埃尔加权威,此举更是立下了一个里程碑。汉德利认为此曲是埃尔加旷世巨作“谜语变奏曲”之前最好的一个作品。除了三位主角精彩的演唱外,伦敦爱乐合唱团的表现亦非常的夺目!

183
Elgar: Saga of King Olaf/The Black Knight/Spanish Serenade/The Snow
埃尔加:“黑武士”清唱剧等  
Teresa Cahill, Philip Langridge, Brian Rayner Cook等人演唱  
Sir Charles Groves/Liverpool Philharmonic Choir, Royal Liverpool Philharmonic Orchestra  
格罗夫斯指挥皇家利物普爱乐/合唱团  
Vernon Handley/London Philharmonic Orchestra & Chorus  
汉德利指挥伦敦爱乐/合唱团
EMI 7243 5 65104 2 5  



  
《黑武士》是埃尔加第一部大型合唱作品,创作于结婚后的一年内,他的妻子爱丽丝对本曲的创作贡献良多。这出合唱剧是典型的英式爱国歌曲,充满了欢愉、自信和胜利的乐耀。但若谈心中深处的探讨及黑暗面的描述,埃尔加的功力显然不足。指挥格罗夫斯确实把握住明快清朗的演奏,表情苍劲、活力充沛,实在精彩。录音的优异性更给人爽朗的感受,使你在聆听后回味无穷。

184
Maurice Emmanuel:Sonatine for piano No 1, Op 4 ("Bourguignonne")  
莫利斯-埃马纽埃尔:布尔吉隆小奏鸣曲
彼得-雅各布斯(Peter Jacobs)钢琴  
Continuum CCD 1048  



  
这张CD 非常值得推荐!理由有三:第一、它介绍了一位有天份的无名法国音乐家,他在法国音乐学院时是德彪西的学生;第二、这张演奏充分表现了作曲家的内心世界,会让你忘记了所需要的高超技巧;第三、它是用类比母带录制,在精心地转成CD,音乐栩栩如生!第一首曲子是怀念故乡布尔吉隆所作;“田园奏鸣曲”中,有模仿鸟鸣,并运用贝多芬“田园”第二乐章的主题为结束。后面的乐作是非常印象派的,有德彪西的影子。雅各布斯营造了很好的音乐气氛,也充满了生命力。不可错过!

185
De Falla: The Three-Cornered Hat, El Amor Brujo  
法雅:三角帽、魔法师之恋  
Huguette Tourangeau, Colette Boky  
波姬、陶兰葛奥演唱  
Charles Dutoit/Montréal Symphony Orchestra, Orchestre Symphonique de Montréal
迪图瓦指挥蒙特利尔交响乐团  
Decca 410 008-2  



二幕舞剧《三角帽》是法雅最富魅力的作品。剧情取自阿拉贡的同名小 说——那也是西班牙的文学名著,说的是一个关于男女偷情的极为幽默的故 事。音乐也是幽默而泼辣的,并且在这种嬉戏和调侃的进行中,很容易形成 火爆、奔放的舞蹈场面。在打情骂俏和种种恶作剧中,法雅把西班牙民间音 乐中的安达卢西亚风光和奇异的乐队效果调和得如此之好,配器生动而丰 满,甚至低音管在这里也派上了大用场,仿佛在扮唱年轻风骚的磨坊主之妻 的女高音之外,还有一个用低音管来代表的男低音的声部,就是那位来向女 主人求爱的戴三角帽的老年官吏——既老当益壮又老不正经。《三角帽》的 几段主题音乐已经成为西班牙音乐的象征了。

成为这种象征的,还有《魔法师之恋》。这是法雅另一部深受人们喜爱的独幕舞剧。
  
这张囊括了法雅两部芭蕾全曲的唱片最让迪图瓦风光了,演奏无比精彩、热烈,始终洋溢着放荡不羁的西班牙式的卖弄风情,而录音也是 3D 片中数得着的几张极品之一,乐队、人声、拍手或跺脚,一切都栩栩如生。只要 一听《三角帽》开头那阵急促而颇有煽动性的鼓号声,你就没法不喜欢它了。

186
Gabriel Fauré: The Complete Music for Piano  
福雷:钢琴作品全集  
凯瑟琳-斯托特(Kathryn Stott)钢琴
Hyperion CDA 66911/4



这套四张一套的《福雷钢琴作品全集》是福雷去世150周年的纪念CD,非常具有纪念价值。福雷钢琴作品受肖邦的影响极大,他把每一个纤细的感触发挥在每个音符中。但他的作品之创作铺陈,乐曲进行复杂程度和键盘上涵盖面之广,都足以让一些人却步。钢琴家斯托特表现出福雷作品的歌唱性,散发出一种浪漫的诗意,当然斯托特不落俗套的诠释以及无懈可击的技巧,更是让人百听不厌。

187
Faure: Violin Sonatas Op. 13 & Op. 108/Frank
福雷:第一小提琴奏鸣曲、第二小提琴奏鸣曲  
ARTHUR GRUMIAUX/PAUL CROSSLEY  
葛鲁米欧小提琴/克罗斯利钢琴
Philips 426 384-2  



  
福雷的室内乐作品是非常精致的,给人的印象是好像它们的每一个音符 都经过了再三的斟酌和推敲,没有什么地方是漫不经心,或者打打马虎眼儿 可以对付过去的。两首动听而完美的小提琴奏鸣曲很好地代表了福雷这种学 院派的室内乐风格,尤其是 e 小调的第二首,更为含蓄、凝练,功力深厚。而 A 大调的前一首则更多些浪漫情怀,有春天里柳枝婀娜般的优美。福雷音 乐很少有大风大浪的气象。也可以说他不是一个好的交响乐作曲家。然而以 室内乐的比较恬静、平和的形式去处理那些细腻而复杂的情绪变化,令乐思 婉转而伸张,福雷还是很有一手的。这一点,你一旦拿它比较过德沃夏克或 者柴柯夫斯基的室内乐作品,就很容易显示出来了。

本世纪小提琴名家中的葛鲁米欧也是个学院派。有些人把学院派理解为保守、呆板是片面的,我眼里“学院派”倒常常是个褒意的词哩,它意味着 精深、典雅,而且动必有方。福雷明白他自己写下的每一个音符,而我还相 信,葛鲁米欧也明白他拉出的每一个音符。如此这般,小提琴的音色自然就 漂亮起来了,而不需刻意的炫技。

188
Fauré: Violin And Piano Works  
福雷:第一、第二小提琴奏鸣曲  
皮埃尔·阿莫雅尔(Pierre Amoyal)小提琴
罗热(Pascal Rogé)钢琴
Decca 436 866-2




小提琴家Pierre Amoyal和钢琴家Pascal Rogé在这张福雷的“小提琴奏鸣曲”里的表现十分的索尔蒂潇洒而具有现代感,他们和传统拉丁式的柔美与梦幻相去甚远。Amoyal的音色是艳丽无比,充满现代情韵,Rogé的钢琴合作无间,不但充满了浪漫的思绪,亦将福雷作品中的深邃内涵表露无遗。土国您还未曾听过福雷音乐的可爱之处,不妨就从这张CD开始!

189
Fauré: La Chanson d'Eve and other songs  
福雷歌曲集
贝克/次女高音\帕森斯/钢琴  
Hyperion CDA 66320



在这张唱片里,贝克呈现了极具魔力的诠释,总共收录了28首福雷长期创作生涯的代表作,早期片子所附的资料小册子虽然有些错误,但是无伤大雅,她那炽热、魔幻的唱腔及宣布退休的金嗓,以及帕森斯令人赞叹的感情掌握,仍使本片具高度收藏价值。

190
罗伯特·费法克斯(Robert Fayrfax): Missa O quam glorifica; Ave Dei Patris filia
Andrew Carwood指挥Cardinall's Musick  
ASV CDGAU 142



  
记得音乐史课本上所记载,谁是都铎(Tudor)时代音乐之父?费法克斯(Fayrfax),可能这个名字连音乐系研究所的学生都不知道,拜今日录音工业发达之赐,我们终于有机会正视这位音乐家之作曲功力,我们从这音乐中可了解本来很简单的教会音乐,后来如何逐渐变成复杂,式样繁多的音乐。这张录音研究价值是大于其它音乐价值。

191
John Field: Piano Concertos, Nos. 2 & 3  
费尔德:第二、第三钢琴协奏曲  
奥康纳(John O'Conor)钢琴  
Charles Mackerras/Scottish Chamber Orchestra
马克拉斯爵士指挥苏格兰室内乐团
Telarc CD 80370



  
约翰奥康纳曾和新爱尔兰室内乐团录过费尔德这两首钢琴协奏曲,然而他在Telarc这个版本的成就,无论在演奏或录音方面皆有大幅的改善,温暖、平衡的声音使音乐充满着韵味。奥康纳的古典式浪漫相当浓厚,触键十分自由自在,将音乐处理幅度处理得恰如其分。值得一提的是第二号协奏曲的慢板,优秀的录音将音乐的强弱控制非常清楚地呈现,音质清晰透明,这是一张非常有个性的录音。

192
Ferranti:Guitar Music
费朗蒂:奥赛罗罗曼史幻想变奏、韦伯最后的沉思夜曲等
西蒙温贝尔格(Wynberg)吉他  
Chandos CHAN 8512




这是一张值得献给普天下吉他爱好者的唱片。 费朗蒂,是19世纪一位非常著名的音乐家兼诗人,而他在吉他音乐的创作上,散发着天才的光芒。而今,西蒙温贝尔格精湛的吉他技巧,发扬光大了费朗蒂的音乐作品。吉他的声音录得非常的真实。

193
Flotow: Martha
弗洛托:歌剧“玛尔塔”全曲  
Lucia Popp, Doris Soffel, Siegfried Jerusalem, Karl Ridderbusch
波普、索费尔等人演唱  
Heinz Wallberg/Bavarian Radio Chorus, Munich Radio Orchestra  
温贝尔格指挥巴伐利亚管弦乐团和合唱团  
Eurodisc 74321 32231 2



  
弗洛托(Flotow)的“玛尔塔”是一出非常迷人的歌剧,但却常被忽略,不似吉伯特和苏利文的作品那么的受人瞩目。其实“玛尔塔”的情节引人入胜,不时穿插的诙谐透露出作曲者的机智。而人们对此歌剧最大的记忆,便是剧中那首动人的“夏日最后的玫瑰”。

194
John Foulds: Quarttetto Intimo, Aquarelles, Etc / Endellion Qt  
约翰福尔兹:第九、十弦乐四重奏、水彩画
Endellion String Quartet  
Endellion弦乐四重奏
Pearl  SHECD 9564  




约翰福尔兹(John Foulds)美国人,早期从事严肃音乐的创作,但后来却以轻音乐著名。1930年,他远走印度,但仍然持续他自青年时期的四重奏创作。本唱片的曲目即为他当时的饿作品。这张唱片是担任演奏的Endellion弦乐四重奏第一张唱片,成绩斐然,使得他们成为一个颇令人期待的乐团。
TOP
32#

195
让-弗朗塞(Jean Francaix): L'Horloge De Flore/Satie: Gymnopédie No.1,3/ibert: Symphonie Concertante
de Lancie双簧管
André Previn/London Symphony Orchestra  
普列文指挥伦敦交响乐团  
RCA GD 87989  



  
L'Horloge De Flore是组曲的形式,共分七个乐章,每个乐章都非常柔和而精简。这是为纪念林奈(Linnaeus)而写,非常迷人的音乐!de Lancie令人愉快的演出,和乐团完美的配合,再配上好的录音,使这张唱片成为唱片迷必备的好唱片。另外,“裸体歌舞”(Gymnopédies)是德彪西改的管弦乐版,它可说是表现不凡的返场之曲。

196
Cesar Franck :Symphonic Variations, for piano & orchestra (also arr. for 2 pianos)
弗兰克:交响变奏曲
柯曾(Clifford Curzon)钢琴
Sir Adrian Boult/London Philharmonic Orchestra  
博尔特指挥伦敦爱乐  
Decca 433 628-2  




柯曾的这张录音在60年代是音响测试片,在40多年后的今天这仍是最好的版本。整张录音清新自然,诗般的旋律洋溢其中。尤其是他乐句间的换气非常清晰显明,转录成CD后完全保留原貌。布拉姆斯的钢琴协奏曲亦是无法拒绝的好诠释版本。

197
Franck:D'Indy
弗兰克:d 小调交响曲  
Pierre Monteux/Chicago Symphony Orchestra  
蒙特指挥芝加哥交响乐团  
RCA 86805-2-RG




弗兰克(1822-1890)是比利时人,但因为定居巴黎,通常被当作法国作曲家。由于长期从事教堂音乐,担任管风琴师(这个经历与布鲁克纳有些 相像),他的作品气势宏伟,富有浪漫的神秘色彩。也几乎就像布鲁克纳那 样宽厚忍让,与世无争,既拙于表现自己,又不善笼络舆论,弗兰克生前未 能得到与他的成就相称的名望。首演于他逝世前不久,竟也是一场惨败。当然,如今它已是交响曲家族中最受人们欢迎的曲目之一,成为演奏和录音的热门。

这首交响曲的三个乐章都不短,总起来有将近 40 分钟。首乐章引子的 主题很出名,是曾让贝多芬、李斯特和瓦格纳都深感兴趣的那种疑问乐句。 它意味深长,引出后来一系列答复的尝试,然后逐渐变得精神抖擞,热烈而 肯定。忽然这一切都在表现出渴望的对比乐段中得到安抚了。那气息宽广, 犹如辽阔的海岸,像海浪绵绵,又像海鸟翱翔,旋律温柔、亲切,无比醉人。

全面而论,蒙特这张唱片好过我原先很推崇的富特文格勒版(London 417 287-2),那也是个幅度相当宽广,演绎激动人心的名演奏。可惜终究是单音片。
  
唱片上另有丹第的《法国山歌交响曲》和柏辽兹的《比阿特里斯和本尼迪克》序曲,均由明希指挥波士顿交响乐团演录。

198
Franck:Sonata for violin and piano  
弗兰克:A大调小提琴奏鸣曲
郑京和小提琴,拉杜卢普钢琴  
Decca 421 154-2




郑京和与卢普搭配堪称一绝,演奏自然流畅,线条明快,把听者带入他们合作愉快的音乐世界里。录音品质如同演奏般的生活化,不矫柔造作,音色明亮,整体感十足。

199
Franck, Ravel: String Quartets  
弗兰克:D大调四重奏  
Fitzwilliam Quartet 弦乐四重奏  
Decca 425 424-2  



  
弗兰克的四重奏气势颇大,他总在如此基本的编制中注入不单纯的管弦乐法,也就因此使得弗兰克的室内乐作品有着最深奥的内容。而Fitzwilliam弦乐四重奏力克技巧上的挑战,终至有成。这是80年代最重要的一张室内乐唱片。
TOP
33#

200
Galuppi Baldassare:Motets  
巴尔达萨雷-加卢皮:牧歌集  
Il Seminario musicale演唱
Virgin VC 5 45030-2  



  
加卢皮,又是一个只有出现在音乐史课本中的名字活生地出现在Virgin公司Veritas系列。加卢皮是18世纪维也纳当地音乐家,也是教堂的音乐指导,因为他曾在圣彼得堡待过一阵子,所以音乐中有一点不自觉的淡淡俄罗斯风,很少有人知道他的音乐曾是交响曲大师海顿的最爱,这个牧歌集的录音是一种古典与乡土糅合的式样,Il Seminario musicale除了活生的戏剧性外,将乡村朴素无华的气氛,赋予一种嘲讽的趣味。

201
Gershwin:Rhapsody in Blue  
格什温:蓝色狂想曲、一个美国人在巴黎  
格什温(George Gershwin)钢琴
Michael Tilson Thomas/Buffalo Philharmonic Orchestra, Los Angeles Philharmonic Orchestra, New York Philharmonic
托马斯指挥哥伦比亚爵士乐团、纽约爱乐乐团
CBS MK 42240  



  
格什温的充满美国式朝气的旋律总是能够一下子就打动听众。美国式的抒情,美国式的洒脱,美国式的异想天开,这些都是格什温音乐带给我们的最富有特征的精神素质。这张唱片上的两首格什温代表作,无疑也是美国音 乐的代表作,十二分地流行了。若论音乐的潇洒,我可真想不起来还有什么 曲子能比《一个美国人在巴黎》更做得神采飞扬了。  
  
《蓝色狂想曲》是唱片演录的热门。托马斯的这个版本非常特别:这里面弹钢琴的竟然是作曲家本人!  
  
我们知道,格什温最初就是一个很出色的钢琴家。1925 年他亲自演奏了《蓝色狂想曲》的钢琴版,并且留下一个相当不错,足够清晰的录音。因而到了 70 年代,托马斯另辟蹊径,指挥乐队为这个钢琴版录音配上了管弦乐, 配得丝纹不差,很能以“假”乱真。听起来,它比我们通常听到的历时 15 分钟以上的《蓝色狂想曲》演奏得快些,只有 13 分钟。你或许不太习惯这速 度,而我也不敢肯定它更符合格什温本意,毕竟当他独奏钢琴时是并不需要 给乐队发挥留出时间余地的。不过,我倒敢说,比起速度正常,而且也是极 为精彩的伯恩斯坦的名演奏(CBS MK 42264),托马斯的这张爵士味更足, 乐队的配合显得更洒脱些。

202
Gershwin: Rhapsody In Blue/An American In Paris
格什温:蓝色狂想曲、一个美国人在巴黎
Leonard Bernstain/New York Philharmonic, Columbia Symphony Orchestra
伯恩斯坦钢琴兼指挥纽约爱乐及哥伦比亚交响乐团
CBS MKY 42611




格什温这两首乐曲版本多得不可胜数。伯恩斯坦以一个美国人之身,道地的诠释这些作品,究竟不同于其它版本,而他对美国爵士音乐的推展自有其权威。“蓝色狂想曲”中,伯恩斯坦亲自钢琴弹奏,从中一窥其钢琴才华应是本唱片的最大特色。

203
Gershwin: Porgy and Bess  
格什温:波吉与贝丝  
Willard White, Leona Mitchell, McHenry Boatwright, Florence Quivar  
怀特、米歇尔等人演唱
Lorin Maazel/Cleveland Orchestra Children's Chorus, Cleveland Orchestra Chorus
与捷尔指挥克利夫兰管弦乐团及合唱团
Decca 414 559-2(3CD)  





1935 年首演后不久便让年轻的格什温名扬天下的,就是这部人称“美国 的《卡门》”,描写黑人青年爱情挫折的三幕歌剧。作曲家的弟弟艾拉·格 什温撰写脚本,歌词非常出色。而且,剧中角色都是黑人,也首开歌剧史的 先例。
  
故事讲的是美国某城镇黑人区的一条街,在那里黑人聚赌、打架是常有 的事。但这天傍晚的打架出了人命,事情便闹大了,肇事者克隆畏罪潜逃, 撇下了他的情妇贝丝,与赢了钱的波吉一处躲避,渐而相爱,令苦难的人生 开始有了些甜蜜。但天有不测风云,贝丝又被克隆劫走,造成心灵上的巨大 伤害。波吉后来杀死了克隆,为此坐牢多年。出狱后的波吉,不知贝丝流落 何方,一味地等待、等待而近乎无望......

美国式的音乐,热闹而动听。开场不久便有一曲带点慵懒和忧郁的美妙情歌《夏日时光》——它如今已经是美国流行歌曲中的一首经典了。
  
然后是赌博,打架,叫喊,口哨声,警笛呼啸,坛坛罐罐被砸烂......当然还有歌唱爱情,有人们的激动、陶醉和痛苦,有大量的爵士乐、蓝调、黑人灵歌等等。在美国长大,而且惯常是指挥美国乐团的马捷尔,借助这个咄 咄逼人的精彩录音,把剧中一切都搞得很真切,很生活化,也很出舞台效果。

204
Gershwin: Porgy and Bess
格什温:“波吉与贝斯”
White · Haymon · Blackwell · Baker 等人演出  
拉图(Sir Simon Rattle)指挥伦敦爱乐(LPO)  
EMI CDS 749568-2




  
这张EMI的数位录音《波吉与贝斯》,拉图和伦敦爱乐充分捕住格什温丰富的节奏,及爵士乐的自由本质。他和乐团极为大胆,运用相当随意的弹性速度,因而造成强烈的戏剧性对比,合唱团出色,而主角亦演唱出第一流水准,录音维持EMI一贯高水准,恐怕是Decca版外最佳选择。

205
Orlando Gibbons: Church Music  
O.吉本斯:教堂赞美诗和圣歌集
伍尔斯坦(David Wulstan)指挥Clerkes of Oxenford合唱团  
Calliope Records 9611



  
O.吉本斯,17世纪英国管风琴家,也写作了为数很多的宗教歌曲。而这张唱片最为特别的地方在于它的录音效果,早期音乐的平凡与单调却因杰出的录音而显得栩栩如生,有很不错的平衡感与共鸣。

206
Giuliani: Guitar Concertios Nos. 1 & 3  
朱利亚尼:第一吉他协奏曲、第三吉他协奏曲  
罗梅罗(Pepe Romero)吉他
Neville Marriner /Academy of St. Martin-in-the-Fields  
马里纳指挥圣马丁乐团
Philips 420 780-2
  



一个很不出名的意大利作曲家,普通音乐辞典上都很难找到他的名字, 却正经有两首好听的曲子呢!我不懂,为什么在听到这张唱片之前,竟从来 没有人对我提起过朱利亚尼(1781—1829)这个人和他的这两首吉他协奏曲?  
  
这里面有热情,有意境,有生命气息,有地中海的明媚和西西里岛的乡 村风味,而且也有流畅而优美动听的旋律,有独奏吉他的精彩表现,也有吉 他和乐队之间充满戏剧性的嬉戏、逗趣。在 A 大调的前一首里,首乐章引子 部分的乐队导奏,勇武而欢悦,让人想起莫扎特和罗西尼的那些英姿勃发的 歌剧序曲。华彩段里,吉他有多姿多彩的风光,弹出那仿佛光斑闪烁、琳琳琅琅的一片悦耳之声。  
  
事实上,当年的朱利亚尼就是弹吉他的高手,这方面的名气倒是比他作曲大得多。
  
当然你也可以把这看成是我在赞美当今的吉他高手罗梅罗,因为他在这张唱片里弹得实在精彩,几乎要让我觉得这两首曲子是为他作的。唱片的录 音也鲜活无比,不仅让吉他清凌至极,也让圣马丁乐团一向迷人的弦乐音色 格外滋润,犹如绿叶扶衬着五彩缤纷的鲜花。

207
Alexander Glazunov:Violinkonzerte
格拉祖诺夫:小提琴协奏曲
海飞兹(Jascha Heifetz)小提琴
巴比罗利(John Barbirolli)指挥伦敦爱乐  
EMI mono CDH 7 64030-2  



  
这是海飞兹1934年的录音,作曲家当时尚在世。海飞兹的表现比他后来在芝加哥的录音还要出色!音色温暖而呼吸自然,可惜声音听起来有些灰暗,而且在华彩乐段一开始时,曾有琴声太近的压迫感。但不可思议的是,录音非常清楚而且音色甜美,这张CD是本曲目的首选!

208
Gluck: Iphigénie en Tauride  
格鲁克:伊菲姬尼在陶里德  
Thomas Allen [baritone], Diana Montague, Sophie Boulin, Colette Alliot-Lugaz, Danielle Borst, et al.  
蒙塔古、阿伦等人演唱
John Eliot Gardiner/Lyon Opera Orchestra  
加迪纳指挥里昂歌剧院乐团及蒙特威尔第合唱团  
Philips 416 148-2(2CD)




1799 年首演的四幕歌剧《伊菲姬尼在陶里德》,是格鲁克 5 年前另一出 歌剧《伊菲姬尼在奥里德》的姊妹篇,同样是取材于古代希腊神话,接着上 回的《奥里德》,继续讲述希腊军队统帅阿伽门农之女伊菲姬尼,流落他乡 陶里德后的遭遇。其胞兄奥瑞斯特在杀死母亲后,也辗转漂泊至异乡陶里德, 因在神庙中盗取圣像被捕,眼看有杀身之祸。身为神庙祭司长的伊菲姬尼, 终究是让手足之情占了上风,设计谋救走奥瑞斯特,双双返回故乡希腊。总 之,这是个人间亲情和道德义务的古老冲突,剧情曲折而悲壮,音乐充满人 情味,而且极富戏剧表现力。
  
尤其是在利用管弦乐来表现人物内心活动这方面,格鲁克的《陶里德》创下了一个不朽的先例:当奥瑞斯特杀母之后来到陶里德,在被问及此事时, 隐瞒真情而又故作镇静,这时候却从乐池里响起一阵不自然的、焦躁不安的 管弦乐,戳穿了奥瑞斯特的假相。格鲁克对此的解释,后来成了歌剧史上的 一句名言:“奥瑞斯特是个说谎者,但管弦乐队不说谎。”  
  
加迪纳的这个演出本,歌唱、乐队乃至录音,样样堪称完美无瑕。蒙塔古的次女高音既敦厚又温馨明亮,把伊菲姬尼的朦胧而复杂的情感恰如其分 地表现出来。

209
Goldmark:Rustic Wedding symphony
戈尔德马克:乡间婚礼交响曲  
Previn/Pittsburgh Symphony
普列文指挥匹兹堡交响乐团  
EMI ASD 3891  





“乡间婚礼”交响曲、第一小提琴协奏曲、《萨巴女王》并称为戈尔德马克的3首伟大乐曲,一向享有不坠的盛名。布拉姆斯曾力赞过“乡间婚礼”交响曲的成就。乐曲以一组简单的变奏揭开序幕。普列文明快的节奏,交待出天真明朗的心情。

210
Gounod:Faust  
古诺:浮士德  
Hadley, Gasdia, Ramey, Mentzer, Agache, Fassbaender  
哈德列、加斯迪亚、拉梅、门采尔、阿加什、法斯班德尔等人演唱  
卡洛-里齐(Cario Rizzi)指挥威尔士国立歌剧院管弦乐团(WNO)和合唱团  
Teldec 4509 90872-2




  
卡洛-里齐指挥的《浮士德》是十分具有革命性的。充分表现出歌德剧中的人性面,这点恐怕以前所有《浮士德》录音皆难望其项背。当然这张CD有一组极强的卡司,加上活生感性的录音,使它在历史上能占有一席地位。里齐的歌剧语法亦十分巧妙,无比的纯粹及高贵,是极为自然、流利的演奏,没有丝毫的勉强。气氛的制作上也很巧妙,能打动聆听者浓厚关怀之情。在整个音乐的设计与演出上,无人能出其右。

211
Enrique Granados:SPANISH GUITAR RECITAL  
格拉纳多斯:西班牙之歌、格拉纳达等  
布里姆(JULIAN BREAM)吉他
RCA 74321 17903-2  




在企鹅三星带花的吉他领域里,吉他大师朱利安-布里姆独占熬头。这张格拉纳多斯的西班牙音乐有布里姆独特的热情,尤其是第五号西班牙舞曲更是光芒四射,大师风范令人赞叹。在这张新版里,除了阿尔贝尼斯的选集之外,还加收录的罗德里戈的西班牙音乐,同样也荣登三星带花;一张中价CD双带花,实在划算!


注:图片是再版CD

212
Enrique Granados:Music of Spain
格拉纳多斯:西班牙舞曲、Cuentos para la juventud、Tonadillas al estilo antiguo等
布里姆(JULIAN BREAM)吉他
RCA  09026 61608-2  




这是一张少见杰出的吉他录音。布里姆尽情的挥洒令人刮目相看,请特别注意,在西班牙舞曲中,布里姆吉他的极弱音的技艺高超,而此时除了乐器声外就是留白,造成一种很奇怪的空间感,这是整张唱片最具魅力的地方。

213
Granados: Goyescas No1-6; Valses poéticos H147  
格拉纳多斯:浪漫场景、戈雅之画(全曲)、根据西班牙流行歌曲改编的6首钢琴曲
拉罗查(Alicia de Larrocha)钢琴  
Decca Dig./Analogue 433 920-2  





在《戈雅之画》中,拉罗查运用一种特殊的内省和温柔来诠释。整张唱片无论是诠释上,或录音上都给人已经无法超越的印象!在前奏曲中,拉罗查自然的和声让我们好似置身吉他的音乐天地里,又象是处于晚风习习的西班牙黄昏中,好听!

214
Gregorian chant  
格里高利:圣歌
Schola Hungarica演唱
多希索伊(Laszl Dobszay)与杨卡-森德赖伊(Janka Szendrei)指挥  
Haemonia Mundi HMA 190 3031  




  
这张CD是在布达佩斯的一座教堂录制,庄严的歌声悄悄地扬起,汇进美丽的音流;渐渐的,美丽的和声充满了整个教堂。在突然间,你似收到了由中世纪传来的宗教讯息,而沉醉在一片朦胧之中,但冥想的美感确完全征服了你。透过了声乐,走过一趟丰富的心灵之旅,思绪得到了净化。格里高利圣歌是一种传统的单声经文颂,回荡在教堂里的遥远清新的和声,给你无垠的和谐和温柔。

215
Grieg: Piano Concerto; Lyric Pieces
格里格:a小调钢琴协奏曲  
罗南-奥阿纳(Ronan O'hora)钢琴
James Judd/Royal Philharmonic Orchestra
詹姆斯-贾德指挥皇家爱乐
Thing TRPO 24  





格里格的钢琴协奏曲无论对钢琴家或指挥、乐团而言都是一大挑战,他将钢琴上八十八个黑白键完全用上,彻底地发挥钢琴的器乐特性及功能,奥阿纳的演奏,气质高贵,在旋律的歌唱上,加上了淡淡的北国冷冽。管弦乐的控制在贾德的手下十分的沉着,优美的结构与音型令人回味无穷。  

216
Grieg: Peer-Gynt-Suiten 1 & 2; Aus Holbergs Zeit
格里格:培尔·金特第一、二组曲、霍尔贝格时代、十字军西古尔组曲  
Herbert von Karajan/Berliner Philharmoniker  
卡拉扬指挥柏林爱乐乐团
DG 419 474-2




在把斯堪的那维亚民族音乐和他个人的抒情气质所作的融汇中,格里格是既成功地代表了某种说法的北欧风格,也充分展示了他本人音乐上的内 秀。尽管德彪西曾对他有过辛辣的讥讽,说他甜得让人发腻。但显而易见, 一百年来,听众并未对他感到腻味。《培尔·金特组曲》至今仍是最受爱乐 者喜爱的音乐会曲目之一。  

《培尔·金特》本是易卜生写的话剧,格里格 1874 年应邀为此剧配乐。 我们今天惯常听到的《培尔·金特》,则是格里格后来从戏剧配乐中编出的 两套交响组曲。它们各是四首曲子,尤以第一套的四首,“晨曲”、“亚瑟 之死”、“安尼特拉之舞”、“在山神殿”和第二套的末曲“索尔维格之歌”, 最为动听。  
  
格里格还为比昂森的历史剧《十字军西古尔》作过配乐,并从中选出三 首曲子编成一套组曲。第三首“效忠进行曲”神气十足,相当著名。

五乐章的《霍尔贝格时代》是作曲家为纪念那位丹麦作家诞辰两百周年 而作,最初以钢琴组曲的形式问世,而今通常用弦乐队演奏。此曲仿效 18 世纪风格,有古色古香之美。
  
卡拉扬的这张唱片无可争议地好,演绎抒情而精神抖擞。录音虽不是多么轰轰烈烈,但却十分清朗宜人。

217
Grieg:Piano Sonata · Lyric Pieces, Opp. 43 and 54  
格里格:钢琴作品集
Leif Ove Andsnes钢琴
Virgin VC7 59300 2




就因为本身就是一位杰出的钢琴家, 格里格自然写出了一些了不起的钢琴作品。但很奇怪的,在近年来他的钢琴作品却少有人注意,除了挪威钢琴家Knardal曾在BIS录下格里格钢琴全集外,其他钢琴家,尤其新生代的钢琴家却少有接触。但是Andsnes却要将这件事实改观,他以富有想象力韵律和轻巧的触键,重新将格里格年轻时的作品向大家介绍。这是一个柔美的演奏,飘散着独特的哀愁气氛。

218
Grieg: Lyric Pieces
格里格:抒情小品集  
吉利尔斯(Emil Gilels)钢琴
DG 419 749-2  




一般人都知道格里格写了《培尔·金特组曲》,很好听,却不知道,格 里格还写过许多钢琴小品,也都美丽动人。每一首都像一粒珍珠似的晶莹可 爱,简直可以和门德尔松的《无词歌》相媲美。其实,这一点也没啥好惊讶 的,毕竟格里格的才情本来就是小品化的,小巧型的。亲切活泼的小品和短句,本来就是格里格音乐中的精华,人们之所以喜爱他的根本所在。  

譬如这张唱片上的第七首曲子《挪威舞曲》,才短短的一分半钟,就把 这种舞曲的北欧情调的精要都显现出来了,听来令人耳目一新。也是一分半 钟的《小溪》(第十首),旋律如溪流般潺潺而行,模仿得维妙维肖。第十 二首《向着家乡》,表达一种喜悦的还乡之情,居然是铿铿锵锵,如此这般 的兴高采烈!而到了抒情的第十六首《在摇篮》里,这种思乡怀旧之情,又 被吟唱得那样平和、宁静......总之,这里选出的 20 首小品是各有风光,旖旎 多姿。

吉利尔斯弹贝多芬很出名,触键有力,刚毅果断,是那样的凌厉、豪爽,常有暴风骤雨般的雄浑之势。哪曾想到,在这张唱片里,竟也把格里格的这 些大都带点淡淡愁绪的小曲儿,弹得楚楚动人。看来是大师伎俩不可轻估哩。

此片电平较低,播放时可以稍稍开大些音量。

219
Grieg: Peer Gynt (Complete Incidental Music)
格里格:“皮尔金特”全曲  
Asbjorn Hansli, Vessa Hanssen, Toril Carlsen, Knut Buen等人演唱
Per Dreier: London Symphony Orchestra  
德雷耶指挥伦敦交响乐团和奥斯陆爱乐合唱团  
Unicorn CD 300 3/4



  
一般所听的《皮尔金特》音乐都只是组曲而已,在此您可尽窥全貌,一次听个够!德雷耶(Dreier)对格里格独特的诠释更影响了他的后继者贾德。主唱、合唱和管弦乐团间的平衡度造就了这个杰出的唱片。重要的还有它清新脱俗的录音,令人耳目一新。

220
Harty:Piano Concerto / With the Wild Geese  
哈提:(1)b小调钢琴协奏曲(2)爱尔兰幻想曲、野鹅行
Binns钢琴  
Bryden Thomson指挥Ulster Orchestra
Chandos Dig. ABRD 1084




哈提这首钢琴协奏曲明显带有浓厚的拉赫马尼诺夫的风格,但清新的旋律却是属于哈提个人的特质。“爱尔兰幻想曲”和“野鹅行”均有明显的爱尔兰音乐风,非常的吸引人。尤其前者乐器中加入的长笛和竖琴,齐奏出美丽的旋律,有如交响诗般。
TOP
34#

221
George Frideric Handel: Concerti Grossi Op. 6  
亨德尔:大协奏曲,作品六
Yuli Turovsky/ I Musici de Montréal  
尤里-图罗夫斯基指挥加拿大蒙特利尔室内乐团
Chandos CHAN 9004/5/6  



  
指挥图罗夫斯基这次以现代乐器的巴洛克乐团向亨德尔的这首名曲挑战?不错,加拿大蒙特利尔室内乐团“I Musici de Montréal”这个乐团的色彩调成透明、晶亮,精致的演奏,使各声部如同一人所奏,加上乐团所特有的自发性,使得整个音乐散发着一股活力。这张CD出现之后,你几乎可把马里纳,李希特摆在一边,将它列为首选。
TOP
35#

222
George Frideric Handel: Concerti Grossi, Op.3 & Op.6
亨德尔:大协奏曲,作品第3和第6
NEVILLE MARRINER/Academy of St Martin-in-the-Fields
马里纳指挥圣马丁学院管弦乐团
DECCA  444 532-2



就如同和巴赫管弦乐组曲的录音一样,马里纳和圣马丁室内乐团在1960年代末期的亨德尔大协奏曲集的录音,也是他们演出的颠峰时期。这种充满现代感的演奏,非常地舒适、愉快。合奏气质气氛华丽,演奏者的技艺也非常的高超,各声部井然有序如同一人所奏。这种演奏真是巧夺天工,使人目瞪口呆!

这版完整的亨德尔《大协奏曲》录音成了具有天才学识的瑟斯顿·达特和具有音乐家素质和诠释技巧的内维尔·马里纳之间合作的永久纪念。当时(还没有爵士头衔的)马里纳和他卓越的乐团正处在60年代后期的巅峰时期。达特明智的使用了管风琴和羽管键琴双重通奏低音来改变音色的结构和重量。按照亨德尔的建议在“作品3”中使用了长笛和双簧管(效果很好);在“作品6”中的第1、2、5和6协奏曲中使用了可选择的双簧管声部。“作品3”中的最后一首协奏曲使管风琴突出为一件独奏乐器,然而克里斯托弗·霍格伍德最近的研究结果表明这并非是亨德尔的本意;但这里的效果非常像是有作曲家的灵魂漂浮在背景之中。另外,瑟斯顿·达特还指出过于温暖的录音声学环境和作曲家所希望的剧场里比较干的声学环境是不相符的。因而室内管风琴被审慎地加以平衡,因为在这种环境下没有多少必要再增加协奏部的音响。其中op.6- No.12的著名旋律——轻柔的小广板还出现在几年前的电影《加勒比海盗》中。

223
Handel: Concerti Grossi 1-12, Op. 6
亨德尔:十二首大协奏曲(Op.6)  
Iona Brown/Academy of St. Martin-in-the-Fields  
布朗指挥圣马丁乐团
Philips 410 048-2(3CD)  




和巴赫的《布兰登堡协奏曲》一起,被后世乐评家视为晚期巴罗克管弦 乐两大高峰的,还有亨德尔的这十二首大协奏曲。
  
它们都是由弦乐器和通奏低音的羽管键琴演奏的。有几首作品还用到了 管乐器——本来照常规是以大管来加强低声部,但亨德尔却用了两支双簧 管。小协奏组是两把小提琴、一把大提琴和一架羽管键琴,作为与大协奏组 的弦乐队和另一架古钢琴对峙的一方而出现。十二首乐曲都很风光,尤其第二、五、六、十这几首,最负盛名,曲调优雅别致,演变手段变化多端,真 正可谓完美无瑕。第五号的首乐章被认为是有史以来最出色的一首法国序 曲,容光焕发,动力十足。第六首的“风笛舞曲”犹如梦境中的田园景象, 曲调愉悦、甜美,令人听来无比沉醉。第十首的“咏叹调”乐章,仿佛就是 一曲以乐队唱出的意大利美声歌调。总之,亨德尔这十二首大协奏曲,充满 大自然和生命的自身的诗情画意,风光旖旎,壮美动人,并且处处可见亨德 尔音乐的朗朗风骨。它们对后世的莫扎特,尤其是贝多芬,产生过不可估量 的巨大影响,想来是一点也不奇怪的。

布朗这套唱片佳评如潮。这位圣马丁乐团的前首席,继马里纳之后接棒,已经有不少巴罗克音乐的唱片佳作了。

224
George Frideric Handel, Francois-Adrien Boieldieu, Karl Ditters von Dittersdorf:Harp Concertos  
亨德尔:竖琴协奏曲  
布瓦尔迪约:竖琴协奏曲  
迪特斯多夫:竖琴协奏曲
罗布丽丝(Marisa Robles)竖琴  
Iona Brown/Academy of St. Martin-in-the-Fields
布朗指挥圣马丁乐团  
Decca 425 723-2




亨德尔的六首管风琴协奏曲中,降 B 大调的第六首,是他所有同类作品 中最精彩动听的,也是被后人演奏得最多的一首。如今,通常演奏此曲是由 管风琴主奏,唱片录音如胡尔弗德和里夫金的版本(Decca 430 569-2),但 竖琴版也同样出自亨德尔本人。在我听来,这还比管风琴版更生动、迷人。 或许是因为竖琴那玲珑、清丽的音色与乐队更般配,更调和吧。听音乐的耳 朵总是倾向于越来越挑剔了。  

唱片上另外两首同类曲子的作者,法国的布瓦尔迪约(1775-1834)和奥地利的迪特斯多夫(1739-1799),都不是很有名,但他二人的各一首竖 琴协奏曲还是蛮好听的,清风习习,古色古香,引人入胜。另有三首分别是 亨德尔、莫扎特和贝多芬的竖琴独奏曲也很迷人。
  
罗布丽丝的竖琴弹得玲珑百态,如歌如吟,音色丰润,造句典雅,透出 一股大家闺秀的高贵灵气。恰巧,这里的乐队指挥也是一位女性,细腻而体贴,和竖琴的配合令人颇觉亲密、柔美。

225
George Frideric Handel: Concertos Pour Orgue  
亨德尔:管风琴协奏曲全集
托恩-库普曼(Ton Koopman)管风琴
Amsterdam baroque Orchestra
阿姆斯特丹巴洛克管弦乐团  
Erato 2292-45394-2




托恩-库普曼这个亨德尔管风琴协奏曲全集不论在演奏及录音都较其它竞争者优秀,其弹奏充满绝妙的活力与热情,速度的判断极为适切。虽然他运用了当时的乐器,但却亲切地将之展现在眼前,而荷兰圣巴托罗缪教堂温暖的音响效果,更增加了管弦乐团鲜明活泼的音色,尤其弦乐特别吸引人。

226
Handel: Music for the Royal Fireworks
亨德尔:焰火音乐(管乐队版)  
Holst: Suite No.1 & 2
霍尔斯特:两首管乐队组曲
Frederick Fennell/Cleveland Symphonic Winds
芬尼尔指挥克利夫兰交响管乐团  
Telarc CD-80038



1749 年 4 月下旬的一天晚上,成千上万的人们聚集在伦敦沃克斯霍尔花 园的焰火晚会上,聆听亨德尔这首新作的初演,以此庆祝英国与欧陆列强之 间一项和平条约的缔结。历史学家后来评论说,《焰火音乐》显然是比那实 际的焰火——它造成一场火灾和一片混乱——更为成功的。如果没了亨德尔的音乐,那场庆典就只是个笑话了。
  
这是一首六个乐章(或将两首小步舞曲合并而成五乐章)的组曲,整体上是一派辉煌壮丽,而在第二乐章布雷舞曲和接着的“和平”乐章里也有安 祥、优雅之美。因为是露天演出,要让那上万观众沸腾起来,亨德尔作了许 多大胆尝试,譬如序曲不用赋格写法,简单明了而富有动力;乐队配置也令人咂舌,光是圆号就用了九支!  

此处的《焰火音乐》,就是当初那个供管乐队演出的原始版本。芬尼尔几乎一生都是在指挥管乐队演这类曲子的,五六十年代曾在 Mercury 有过许 多管乐作品的精彩录音。譬如他指挥霍尔斯特两首管乐队组曲,就曾在 Mercury 灌过唱片。而今在 Telarc 的这个版本里,霍氏这两首军乐风格和英 国民歌情调兼而有之的曲子,被芬尼尔琢磨得益发细巧、精美。

227
Händel:Recital
亨德尔:咏叹调集
费丽亚(Kathleen Ferrier)女中音
Adrian Boult/Lpo
博尔特指挥伦敦爱乐
Decca Mono 414 623-2  




费丽亚对亨德尔有独特的诠释方式,而博尔特也是一位亨德尔通,因此使得此版本有其特殊之处。线条高贵优雅,音色厚实,虽是单声道录音,但完美的演唱与演奏,总令人为之停留伫足。

228
Handel:Solomon  
亨德尔:所罗门  
Watkinson, Argenta, Hendricks, Rolfe Johnson  
沃特金森、阿根塔等人演唱
Gardiner/EBS, Monteverdi Choir
加迪纳指挥英国巴罗克独奏家乐团及蒙特威尔第合唱团  
Philips 412 612-2(2CD)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亨德尔的清唱剧里包含了犹太-以色列民族的全部 古代史。在他的 20 多部清唱剧中,一半左右是用了犹太《圣经》即《旧约》 的题材,一一叙述了这部历史的重大场面和人物,从表现最初的摩西故事的《以色列人在埃及》算起,接着是讲摩西继承人的《约书亚》,讲一位具有 传奇色彩的犹太勇士的《参孙》,还有讲一位女英雄的《底波拉》,讲以色 列先知的《耶弗塔》,讲约书亚之后第三代和第四代犹太领袖扫罗和大卫之 争的《扫罗》,还有后来与罗马军队英勇周旋的犹太游击队首领的《犹大·马 加比》,等等,从最初的以色列人逃出埃及一直写到几个世纪后他们被掳于 巴比伦(《伯沙撒王》),这部可以接上那部,仿佛是连续剧一般。  

《所罗门》可以接在扫罗和大卫的故事之后。大卫王的一个儿子是所罗门。这是个犹太历史上少有的幸运儿,不仅因为他是大卫最宠幸的妻妾拔示 巴所生,得以越过其兄长而继承王位,而且他接手过来的是一个由他父王重 新统一起来的,空前强大的以色列。所罗门坐享其成,受用着一个太平盛世 的荣华富贵,亨德尔这部清唱剧讲的就是犹太历史的这一段。

应以这套唱片作为巴罗克音色的准则。

229
Handel:Messiah  
亨德尔:弥赛亚(全曲)
Vyvyan · Sinclair · Vickers · Tozzi 等人演唱
Sir Thomas Beecham /Royal Philharmonic Orchestra
比彻姆指挥皇家爱乐及合唱团
RCA GD 61266-20  



  
这是以古森斯(Goossens)改编的管弦乐谱录制的,它会让人想起1930年那种充满活力的演出。
古森斯试图扩大乐团编制,又要不失原来的圣洁气氛。当第一次听到完整编制的打击乐,法国号,伸缩号和大团体的弦乐时,您会非常震惊与兴奋!但是这样的奏法并不影响歌词的原意。这录音在显示指挥四射的光芒!事实上,比彻姆对于亨德尔有很深的研究,四位独唱者表现也很突出,是伟大的作品。

230
Handel:Joshua  
亨德尔:约书亚
Kirkby, Bowman, Oliver, Ainsley, Micharel George  
姬尔克拜、安斯莱等人演唱
Robert KingChoir of New College Oxford and The King's Consort  
金指挥金氏康索特乐团及牛津新学院合唱团  
hyperion CDA 66461/2(2CD)




巴罗克时代的很多清唱剧都是从《圣经》取材的,尤其《旧约》中上帝 和以色列人的一段漫长的故事。那故事的开头是以色列人的祖先亚伯拉罕和 上帝订下誓约,得到上帝赠予的“应许之地”,条件是以色列人只信这唯一 的上帝。当初以色列人还在埃及受着奴役(亨德尔用这题材写过另一部清唱 剧《以色列人在埃及》),是摩西领导他们逃了出来。但摩西却没能带领族 人进入上帝的“应许之地”迦南。这个最终完成和上帝的约定的使命,落到 了犹太民族的第三代领袖约书亚的肩上。  
  
亨德尔这部清唱剧,讲的就是约书亚如何率领以色列人征服迦南的耶利 哥城,从而真正获得这块后来成为犹太家园的“应许之地”,在此缔造了一 个新国家。那大约是公元前 13 世纪的事。1748 年 3 月 9 日,《约书亚》在 伦敦的柯文特花园首演,则是征服了三千年后的英国听众。它被音乐史家们 认为是亨德尔最成功的晚期清唱剧之一。音乐很美,一派高贵,既是亨德尔 一向的刚健、爽朗,也仿佛弥漫着远古旷野的尘埃。第一幕刚开头,合唱队 唱起“以色列的子孙”,立刻就把我们带入迦南的旷野。  
  
五位歌手的美仑美奂,仿古乐器的迷人光泽,非常正宗的演绎和非常清 爽的录音,这些就是这套唱片令我着迷的缘故。

231
Handelhe World of Handel  
亨德尔:“90分钟”——著名管弦乐合集,“皇家烟火”、“水上音乐”“、序曲”、“弥赛亚”等等  
Various Artists
Decca 414 028-4
  




这个杰出合集是针对录音带而言,收集了众多亨德尔著名的管弦乐作品,集合许多知名的艺人,如塞尔、马里纳、费丽亚、苏瑟兰、Greevy等人,录音带转制效果佳,更甚者是时间长达90分钟,使得物超所值。  

注:因手头没有该磁带,所以只能贴上CD图片。

232
Haydn: The London Symphonies, Vol. 1 & Vol.2  
海顿:十二首伦敦(第九十三——一○四)交响曲  
Colin Davis/Concertgebouw Orchestra Amsterdam  
戴维斯指挥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  
Philips 442 611-2/442 614-2



  
自第九十三首至第一○四首的最后12 首交响曲,无疑是海顿一生的精华所在。因为是应一位英国音乐会经纪人约翰·扎洛蒙的约请,海顿两次(1791 年和 1794 年)旅居伦敦时写的,并且都是在伦敦的音乐会上首演,故而这12 首曲子的总称也叫“伦敦交响曲”或者“扎洛蒙交响曲”。它们不仅是海顿那浩繁惊人的交响音乐中被演奏最多、最热门的曲目,也足以代表早期古典交响曲的最高境界。这个时候的海顿是真正炉火纯青了。  

海顿交响曲处处充满妙趣,但真要想捕捉到它们可不省劲。演奏海顿交响曲,要求乐队有滑润悦耳的音色,管乐手得保持机警,有幽默感,弦乐队 有极好的合奏力,能在保持每件乐器清晰质感的同时,又将大块音响处理得 细密、精致。海顿常有那种近乎恶作剧的突如其来的“大喝一声”,这时候光靠弦乐也得铿锵豪壮,势如惊雷。这些做起来都不容易,仿佛海顿在跟你捉迷藏似的,据说卡拉扬最头痛此翁了。

戴维斯把海顿演绎得花团锦簇,可与早先多拉第的声誉媲美。尤其原先录有第九十三、九十四和九十六首这三首的那张(Philips412 871-2),真正是令人为之倾倒!1994 年 Philips 再版的两套双张廉价 CD,将戴维斯版的 全部 12 首“伦敦交响曲”收齐,明摆着是个首选。  

233
Haydn/Hertel/Hummel/Stamitz: Trumpet Concertos  
海顿:小号协奏曲
胡梅尔:小号协奏曲  
哈登伯格(Hakan Hardenberger)小号
Neville Marriner /Academy of St. Martin-in-the-Fields
马里纳指挥圣马丁乐团  
Philips 420 203-2



  
所有的小号协奏曲里,这两首最出名,最常演奏,的确也是最好听、最让人着迷的。或者换句话说,也许正是因为有了这两首杰作,后世作曲家就几乎没有人再写小号协奏曲了,因为这毕竟不是表现力很广阔,可以让人大有作为的形式,因为小号的特殊音色与管弦乐队的协调存在种种困难。就连莫扎特也没写过小号协奏曲!  

海顿的《降E 大调小号协奏曲》非常流行,人们对它的熟悉程度丝毫不亚于《惊愕交响曲》或者《皇帝四重奏》。它是华丽、爽朗的,充分利用了小号音色的辉煌,将整个乐思空间照亮。首乐章的青春冲动带点顶真、执著的稚气,而如歌的中间乐章,则仿佛那少年陷入沉思。在后边这个典型的海顿式末乐章里,奏鸣曲式和回旋曲式被巧妙结合起来,将这情不自禁的欢乐表现得益发绚丽、畅美,还把我们也搞得很情不自禁哩。  
  
我有时倒还更喜欢胡梅尔(1778-1837,奥地利人)的这首也是降E 大调的小号协奏曲,尤其是它的慢乐章,让小号在忧郁、伤感的情调中作出一 副迎风而立的姿态。嘹亮的小号变成了柔美的小号,实在迷人透了。哈登伯格在这里吹的是高了半个音的E 大调,想听胡梅尔的原调原作,可选择伯纳德与马尔考姆合作的版本(Sony SBK 47663)。

234
Haydn: The Symphonies  
海顿:交响曲全集
Antal Dorati/Philharmonia Hungarica
多拉蒂指挥匈牙利爱乐
Decca 430 100-2(32)


  
这个多拉蒂的著名录音终于出版CD了,其前后一贯的愉悦演奏,活泼的快板与流畅的行板,外加干净无暇的结构,实在显示了他是海顿交响曲的权威诠释者,虽然其中小步舞的缓慢朴素颇受争议,但弹跳的节奏却使其深具魅力。录音维持Decca的高水准。

235
Joseph Haydn: Symphonies Nos. 1-19
海顿:第一至十九交响曲  
Antal Dorati/Philharmonia Hungarica  
多拉蒂指挥匈牙利爱乐
Decca SHD 25111-D/1-6(LP)  



  
多拉蒂全套海顿交响曲的灌录,是唱片史上的一项记录,Decca此一伟大举动也令人回想起60年代瓦格纳《尼伯龙根的指环》的全套录音,勇气的确可嘉。海顿的创作力旺盛,但早期他所写作的交响曲依然件件佳作,有一定的成熟度,并不青涩。

236
Joseph Haydn: Symphonies Nos.44、49  
海顿:第四十四和四十九交响曲
Marriner/Academy of St.martin-in-the-Fields
马里纳指挥圣马丁学会管弦乐团
Philips 9500 199(LP)



在马里纳海顿交响曲唱片中,以此张最为突出。此张唱片最大的特色在于分明的动静变化。如第49号开始的慢板富表现力,然后导入朦胧美感的第二乐章。而在第44号的慢板乐章中,马里纳以一种庄严虔敬的心情来表现,而据说这也是海顿选做为自己葬礼的音乐。请注意乐曲在暂休和持续演奏间的微妙转变。

237
Joseph Haydn: Symphonies Nos. 82-92  
海顿:第八十二至九十二交响曲、交响协奏曲    
Antal Dorati/Philharmonia Hungarica  
多拉蒂指挥匈牙利爱乐
Decca SHD 25062-D/1-6(LP)



除了一至十九交响曲之外,八十二至九十二号这套交响曲的成绩也很可观,突显在其它版本上,也更肯定了多拉蒂对海顿的权威。录音鲜活明亮,演奏具有独特的风格,匈牙利爱乐的表现亦佳。另外也收录了交响协奏曲于其中。(注:其中第八十二至八十七号已经重新以Double Decca系列发行,编号为:Decca 448 194-2)

238
Haydn: Paris Symphonies 82-87
海顿:6首“巴黎交响曲”
Sigiswald Kuijken/Orchestra of the Age of Enlightenment
奎肯指挥启蒙时代管弦乐团
Virgin VC 7 90844-2,VC 7 90793-2




这是以仿海顿时代演奏方法诠释的唱片,效果令人轻松愉快。这种演奏的准确性并不是重点所在,甚至在慢板乐章的速度有极大弹性的发挥,例如第83的行板乐章。整个来说,活泼热情,木管鲜明但并不过分突出,纹理透明清楚,是各方面都传达出海顿喜悦巧思的唱片。

239
Haydn: Symphony No. 88 in G major、Symphony No. 98 in B Flat  
海顿:第八十九、九十九交响曲
Eugen Jochum/BERLINER PHILHARMONIKER  
约夫姆指挥柏林爱乐
DG Heliodor 2548 241  



  
这张唱片录于约夫姆与伦敦爱乐同样曲目之前,但新片除了弦乐高音较清明,其它均不能与此版相比较。柏林爱乐的演奏显然光辉些,而约夫姆在此的诠释则颇甜美,令人陶醉;而情感变化也比较丰富。
TOP
36#

240
Franz Joseph Haydn:Symphonies 93 & 99
海顿:第九十三交响曲、第九十九交响曲  
Georg Solti / London Philharmonic Orchestra  
索尔第指挥伦敦爱乐乐团  
Decca 417 630-2



  
索尔第的风格通常体现于恢宏、磅礴,公认是最能制造排山倒海的音响声势的大师,而一般说来并不擅长演绎海顿、莫扎特这类温馨自然的音乐。最初看到这张唱片时,我有点犯嘀咕:莫非他还想把海顿做得像马勒那般嚣张?是个新样儿的?
  
当然,这是非常海顿化的演奏,毫无生硬、勉强,在油光锃亮的乐队音色的闪耀中,多多透出机警而舒展的跃动感。管乐器的表现尤为可爱。  

《第九十三交响曲》有一个堪称浪漫派先声的首乐章和一首已经接近贝多芬之后那种谐谑曲的小步舞曲。而第九十九首,更算得上是海顿交响曲中 最富有交响性的几首之一了。单簧管就是从这首交响曲开始加入管弦乐队的,由此完成了现代模样的乐队建制。首乐章庄严而热烈,虽然其间不时地穿插着个别管乐器和小提琴组的悠然自得的嬉戏。慢乐章居然有了些贝多芬的那种悲怆感,而海顿在我们想来似乎从来不是这么沉重的。我猜想这大概 就是某些乐评家和爱乐朋友非常看好这首曲子的一条道理吧。
  
如果说索尔第的演绎还有什么可挑剔的地方的话,那就是小步舞曲乐章稍稍有些不够舒展,节奏的柔韧性上略有欠缺。

241
Haydn: Symphony No. 94 'Surprise'; Symphony No. 96 'Miracle'
海顿: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第九十六(奇迹)交响曲  
Christopher Hogwood/ Academy of Ancient Music  
霍格伍德指挥古乐学院乐团  
L’Oiseau—Lyre 414 330-2  




我在听霍格伍德的古乐团演奏贝多芬交响曲的时候,总觉得它的音色是太亮却也太薄了,尽管那是个颇获好评的新做法。我不喜欢他把贝多芬中晚期交响曲做成像是水彩画的那种薄透透的效果。可这回,他从从容容地把一个本质上是调侃性的海顿意境勾划出来,亮堂,清爽。总之,这张唱片堪称仿古演奏的模范。  

而且所录曲目又是海顿交响曲里最热门的两首。《惊愕》简直就是海顿旋律的象征了,尤其是它的第二乐章,那个著名的行板,不仅有气氛,出效果,曲调也很优雅。在小提琴和弦乐队轻柔而小心翼翼的行进中,忽然来一下整个乐队最强音的全奏,好比一记惊雷,“惊愕”也由此得名。这原本就是爱调侃的海顿的惯技,而用在这首交响曲里,据说是存心要让那些爱附庸风雅,却老在音乐会上打瞌睡的太太们吓一大跳。  

第九十六首的别名“奇迹”,却是得自一场事故:当年在伦敦的音乐会上,观众都挤向前排去看在台上指挥演出的海顿因而躲过了大厅中央一盏大 吊灯的突然砸落,竟然无一人受伤!今天坐在家里听唱片的爱乐者对这个“奇 迹”可以不怎么理会,但必定注意到乐曲本身的种种“奇迹”——首乐章里 相当浪漫化的情绪转折、极简单却极优美的行板和幽默、俏皮的终曲等等。

242
Haydn: Symphony No.93 & No.96  
海顿:第93、96号交响曲    
Colin Davis/Concertgebouw Orchestra Amsterdam    
戴维斯指挥阿姆斯特丹大会堂管弦乐团  
Philips 412 871-2



借海顿这两首交响曲,充分地表现出戴维斯和阿姆斯特丹大会堂管弦乐团名不虚传的实力,他们的作风明快直接。两首的慢板乐章轻快,令人愉悦。而终乐章弦乐声音温暖,而且巨细无遗,录音极佳。

243
Haydn: Symphony No.100 & No.104  
海顿:第100、104号交响曲    
Colin Davis/Concertgebouw Orchestra Amsterdam    
戴维斯指挥阿姆斯特丹大会堂管弦乐团  
Philips 411 449-2




戴维斯在此的成就犹如60、70年代,比彻姆和胡约姆同样的曲目录音,是80年代唱片界的代表作,凭借它精彩万分的演奏和无与伦比的录音,是很难再被后者超越,拍胸推荐!

244
Haydn:Symphonies Nos.99-104
海顿:第九十九至一百零四交响曲(伦敦交响曲)
Sir Thomas Beecham/Royal Philharmonic Orchestra
比彻姆指挥皇家爱乐
EMI CMS 7 64066-2




在音乐的表现艺术中,换气占了非常重要的一环。比彻姆在这套交响曲集中,将换气的艺术发挥到了极致。同时充满温暖的音色与张力,更可见指挥者的智慧。而录音的效果更令人无法相信是1959年的制作,小提琴的声音美而不尖锐。比彻姆注意的是海顿的精神而非他的音符而已,他一生都喜爱大编制的乐团,不管什么曲目编制都不变。但是整体散发出浓郁的古典气息,这是他的一大成就。和另一套戴维斯的录音都值得珍藏!

245
HAYDN:Piano Trios 7/9/12  
海顿:钢琴三重奏第七、九、十二号
BEAUX ART TRIO
美艺三重奏  
Philips  9500 326  



  
海顿的交响曲和四重奏经常被灌录长唱片,但三重奏则否,美艺三重奏乐团有计划地灌制海顿的三重奏作品,无疑令人期待。Philips的录音尚有极高的水准,在此亦展现了他们一贯的鲜明度,平衡感十足,非常的自然传神,也烘托出美艺三重奏臻于至善的音乐表现。

246
Haydn: Last 4 Piano Trios  
海顿:钢琴三重奏第四十二至四十五号  
Anner Bylsma, Robert Levin, and Vera Beths演奏
Sony SK 53120



  
大家总把海顿当作是“三重奏”形式的建立者,但他自己总认为是在偶然的状况下“搞”出这种形式的。然而,由Bylsma、Levin、Beths等三人的成功决非偶然。这个Sony公司大力培养的三重奏组,不论在技艺,华丽感、韵味,还是内容表现上都毫不逊色于其它室内乐团,并且他们在第43钢琴三重奏曲末乐章,以散出火花式的名演,奠定了本版的价值。无瑕疵的演奏,加上真实纯净的录音真令人爱不释手。

247
Haydn: Complete Piano Trios  
海顿:三十一首钢琴三重奏(全集)  
Beaux Arts Trio
美艺三重奏组  
Philips 422 512-2(9CD)




音乐史告诉我们,海顿在室内乐领域的成就丝毫不比他在交响乐上的逊色。  
  
不过从以往的情形来看,室内乐方面人们历来更重视海顿的四重奏。这也有些道理,毕竟弦乐四重奏被看作室内乐的代表,就像乐队音乐的大家族常常推举交响曲来代表它们那样。然而,重视“代表”,不等于就可以忽视被代表者。从50年代以来,人们开始愈来愈留意海顿的钢琴三重奏了,并且 由这些作品而对海顿性格有了新的,或者说是更多的了解。它们和他的四重奏同样优雅、谐美,是那个时代最让我们称羡的所谓古典风范的完美体现。 而海顿作为有史以来少数几个集高贵、典雅、宁静、幽默乃至游戏态度与一身的音乐家,他的乐思的机智、精巧,他的情致和手段的丰富性,你几乎都能从他的钢琴三重奏中一一领略,美美地饱览。音乐是那么动听,里面有那么多迷人的乐段。

美艺三重奏组演录了全部31首海顿钢琴三重奏,曲曲精湛,始终整齐,演奏和录音都堪称尽善尽美。当然你也可以只选其中的一两张听听,譬如Philips 单独出版的收录第二十四至二十七首曲子的那张(422 831-2),可以看作是海顿三重奏的精华。但请务必认准“美艺”的版本。

248
Haydn:Prussian Q.
海顿:弦乐四重奏第四十四至四十五号
TOKYO STRING QUARTET  
东京弦乐四重奏团
DG 2530 440



  
海顿这个Op.50录音,是自50年代的施奈德四重奏(Schneider)和战前的Pto Arte乐团以后最佳的演奏版本。东京弦乐四重奏对于章句的推敲颇为用心,显现他们不凡的一面;演奏热力十足,是一张值得大力推荐的海顿作品唱片。

249
Haydn: String Quartets Op. 76, Nos. 1-3  
海顿:第七十五弦乐四重奏、第七十六(五度)弦乐四重奏、第七十七(皇帝)弦乐四重奏
Kodaly Quartet  
柯达伊四重奏组  
Naxos 8.550314  




弦乐四重奏在海顿音乐里几乎是和他的交响曲一样重要的。  

甚至,我们还不妨这样考虑:在交响音乐的成就上,海顿是让后人在很多方面大大超越了。然而,在弦乐四重奏上,你就不好说什么人真正是超过海顿了。无论后来的贝多芬、舒伯特、布拉姆斯、巴托克乃至肖斯塔科维奇等等,作出了多么大胆、新奇的创举,多么了不起的发展,海顿四重奏的紧凑、精致、活力充沛而尤其是旋律上的纯净之美,则永远是后世的楷模。  
  
终其一生,海顿总共写了84首弦乐四重奏——没有第二个人在四重奏 的数量上可以和他匹敌。在这张唱片及其续片上的作品第76号(Op.76)的这六首,即第七十五至八十首,是其中比较著名的一组。尤其是第七十七首 的《皇帝四重奏》,爱乐者们应该很熟悉了。它的慢乐章主题是海顿早先写的一首四声部合唱曲《皇帝颂歌》,亦即当时的奥地利国歌的变奏,非常有名。曲调雍容、高贵而不失柔美,仿佛那位皇帝(或许还应该加上皇后)在某个隆重的仪式上缓步登殿,环顾左右,眉宇间是一副既君临天下又温文尔雅的和蔼神态。  

柯达伊四重奏组合作默契,音色自然、清澈,四件乐器比例完全适当,演绎上没啥好挑剔了。
TOP
37#

250
Joseph Haydn: Six Quatuors , Op. 20
海顿:弦乐四重奏第三十一至三十六号
QUATUOR MOSAIQUES弦乐四重奏  
ASTREE E 8784(2)



  
MOSAIQUES弦乐四重奏团是由两男两女以古乐器演奏而扬名。他们的提琴都是在17-18世纪名噪一时的好琴。这个四重奏的演奏尽管表情敏锐,凝聚力强,但毫无造作之感。四位演奏者成为一体,表现出作品的深度,但他们并没有放入过多的感情,而是以明确的结构,做出幅度宏大的表现,使用这些知名的老乐器,没有任何的苦涩与暧昧,杰出的音色极具说服力。

251
Haydn:Prussian Quartets,Op.50  
海顿:第四十四至四十九弦乐四重奏  
Tokyo String Quartet
东京弦乐四重奏组
DG 2740 135 (3discs)  



  
这是一张绝佳的四重奏范本。东京弦乐四重奏组融合了深思熟虑的内涵,加以充满活力的外表,成为四重奏团的最高表现和最高成就。而录音地点在华盛顿Corcoran美术馆的一个厅,音响效果很棒,也为这个唱片录音增色不少。

252
Haydn: The Seven Last Words—string quartet, H. 3/50-56  
海顿:弦乐四重奏第50—56号
林塞(The Lindsays)弦乐四重奏
ASV CDDCA 853



  
就算是贝多芬晚期弦乐四重奏作品,也不曾象海顿作品51的弦乐四重奏”十字架上救世主的最后七字真言”遭遇到许多艰难、无法合理诠释之处,尤其在慢板的乐章是令一般水准平平的室内乐团头痛不已之处。林塞弦乐四重奏毫不犹豫地向它挑战,他们详细读谱令人钦佩,透析海顿的原意。四人的表现如出一辙,锐利无比的演出、透澈的诠释个紧密的和声,音乐从头到尾表现优美而流畅。

253
海顿:第七十四弦乐四重奏“骑士”、七十七号“皇帝”
阿班贝格弦乐四重奏(Alban Bery Quartett)  
Teldec/Warnei 2292 42440-2  




不论就演奏或是录音各方面而言,这都是一张很不错的唱片。阿班贝格对于慢板乐章的处理,可看出其实力。在“皇帝”四重奏中,极为流畅柔和;而在第74号中,则更充满诗情的美感。

254
Haydn Franz Joseph:27 String Quartets  
海顿:弦乐四重奏集  
Pro Arte弦乐四重奏
EMI Reference 290604-3(9)



  
Pro Arte弦乐四重奏可说是海顿四重奏的发言人,他们的演奏精致内敛,对音乐的洞察力强,常深入音乐的核心,其程度为其他乐团所不及。这些都是Pro Arte何以成为他们那个时代代表的原因,而至今仍为我们后人所崇拜不已。



注:图片是TESTAMENT再版CD,分1、2两盒,第一盒3碟,第二盒4碟,共计七碟,强烈推荐大家收藏!

255
Haydn: Missa "Sunt bona mixta malis"; Offertorium "Non nobis, Domine"
海顿:弥撒曲残篇  
Vallin\Monoyios演唱  
Bruno Weil/Tafelmusik Baroque Orchestra  
布鲁诺-维尔指挥Tafelmusik  
Sony SK 53368  



  
这是一个世界首次的录音,这首海顿“弥撒曲残篇”是最近才在北爱尔兰乡间一个农庄的阁楼中发现的,上面有清楚的海顿签名,且明显标示着是1768年。担任指挥的维尔,表现出他固有的合唱水准,音质朴素、美感。无论是独唱者与乐团都非常注意到音乐的每个细节,调子较亮,音色优美。情绪起伏虽然不大,但平衡极好,演奏精炼,录音效果极佳。

256
Headington: Violin Concertos
汉廷顿:小提琴协奏曲  
薛伟(Xue Wei)小提琴
James Glover/London Philharmonic Orchestra  
格洛弗指挥伦敦爱乐
ASV CDDCA 780



  
这首完成于1959年的协奏曲是为纪念已逝的Ralph Holmes所作。温暖的旋律使它成为一首动听的作品,中间的诙谐曲是两个不同主题的结合,激昂而有活力,正好和华尔顿与普罗科菲耶夫的小提琴协奏曲相互辉映。薛伟的热情表现一如布拉姆斯和柴科夫斯基协奏曲的录音,格洛弗与乐团温暖的衬托很成功。喜爱20世纪音乐的朋友绝对不要犹豫!

257
Ferdinand Herold:  La Fille mal gardee  
赫罗尔德:芭蕾音乐“园丁的 女儿”(兰奇贝里编曲)
Barry Wordsworth/Royal Liverpool Philharmonic Orchestra  
沃兹沃斯指挥皇家利物浦爱乐管弦乐团  
EMI Dig.CDC 7 49403-2  



  
“园丁的 女儿”的音乐源自于民间的歌谣,曾多次被改写整理过。而兰奇贝里(Langchbery)所根据编曲的则是赫罗尔德的版本。旋律明朗易记,从头到尾均很轻快,娱乐性高,兰奇贝里自己也有唱片录音,但相比较下不及EMI这个版本。

258
Hildegard von Bingen: Canticles of Ecstasy ,Barbara thornton
希德嘉·冯·宾根:销魂赞美诗
SEQUENTIA合唱团咏唱  
Harmonia Munndi 05472 77320-2



  
你要试试什么是“歌德式之声”?就来听听这位在9个世纪前的作曲家Hildegard von Bingen的圣乐吧!事实上,这类曲目在唱片工业中是非常冷门的项目,而唱片公司敢着手进行录音,在资料的考证、音乐的制作必是下了极大的功夫。所以对古乐或圣乐有兴趣的人,这张Hildegard von Bingen的古乐咏唱将带你神游中世纪的神秘音乐世界。

259
Hindemith: Mathis der Maler; Violin Concerto; Symphonic Metamorphosis  
欣德米特:小提琴协奏曲、画家马蒂斯(交响曲)
欧伊斯特拉赫(Oistrakh)小提琴  
Hindemith/London Symphony Orchestra  
欣德米特指挥伦敦交响乐团
Kletzki,/London Symphony Orchestra  
克雷茨基指挥瑞士罗曼德管弦乐团
Decca 433 081-2




1934 年在柏林的音乐界有过一场轩然大波:纳粹宣传部禁演了正在柏林歌剧院排练的欣德米特歌剧《画家马蒂斯》,因为它取材16 世纪德国画家马蒂斯·格伦纳瓦尔德的生平,表现艺术家的个人事业与社会责任之间的冲突, 这在当时纳粹气焰日益嚣张的德国是个敏感话题,触动了纳粹的神经。禁演激起反抗,当时的德国大指挥家富特文格勒愤然辞职,以此声援欣德米特。
  
歌剧虽遭禁演,但此前欣德米特据歌剧音乐改编的一部同名交响曲,成为他最重要的传世之作。交响曲有三个乐章,标题分别是:“天使的音乐会”、 “埋葬”和“圣安东尼的诱惑”。虽然如此,作者断然否认此曲为标题音乐, 因为这实际上也是马蒂斯所作三幅祭坛画的题名。这部令听众宛若观画的交响曲,充分显示了欣德米特融通古今的巨大综合能力,在中世纪曲调、巴罗克对位、古典曲式和现代和声的相互渗透、缜密交织中,创造出这继往开来的崭新音乐。深刻,却动听;神秘,但决不晦涩。
  
这首极出色的《小提琴协奏曲》的慢乐章可谓欣德米特音乐中最优美、最富歌唱性的一篇了。作曲家本人和欧伊斯特拉赫合作的这个演录,无疑是此曲唱片首选。

260
Paul Hindemith: Symphonia Serena (1946) / Symphony "The Harmony of the World" (1951)
欣德米特:宁静交响曲、“世界大同”交响曲
Yan Pascal Tortelier/BBC Philharmonic  
Y.P.托特利埃指挥BBC爱乐  
Chandos CHAN 9217


  
这两首欣德米特在战后完成的交响曲——“宁静交响”与“世界大同”一起收录在这张Chandos的示范级录音中。托特利埃的诠释是一种典范的现代笔法,一种冷静的态度面对这两首巨作。在排除感动味的做法上,可以感受到他强烈的主张,由于合奏很精致,结构极为明确,使得此版变得格外的突出。托特利埃强调出欣德米特的理论家面貌,将严谨的格调整体凝聚起来,这是一个结构扎实的演出。

261
Paul Hindemith:String Quartet  
欣德米特:弦乐四重奏  
Hollywood String Quartet
好莱坞弦乐四重奏  
Testament SBT 1052



  
或许你认为欣德米特的弦乐四重奏从来不会和普罗科菲耶夫弦乐四重奏曲在同一张LP或CD上出现,但是,1952年好莱坞弦乐四重奏团却将这两首充满现代感的弦乐四重奏,一鼓作气做了一次令人难忘的录音演奏,四位演奏者成为一个整体,直接切入作品的最深处。明确的结构力与惊人的戏剧张力令人敬佩。

262
Holst: Suite No.1 & 2
霍尔斯特:军乐组曲第一、第二号  
Frederick Fennell/Cleveland Symphonic Winds
芬聂尔指挥克利夫兰管弦乐团
Telarc cd 80038  



  
霍尔斯特的两首军乐队组曲听来威风凛凛,可惜很少被灌成唱片。芬聂尔60年代曾为Mercury灌录过,而今在Telarc又展雄风,数位化更增添不少威力,高潮的处理如同面临千军万马的壮阔场面,非常的过瘾。克利夫兰管弦乐团的演奏很具水准。

253
Holst: The Planets  
霍尔斯特:行星组曲  
Herbert von Karajan/Berliner Philharmoniker  
卡了扬指挥柏林爱乐合唱团和管弦乐团  
DG400 028-2  




霍尔斯特最伟大的作品“行星”,版本何其多!卡拉扬在数位化录音的早期,便选择此曲做为音响效果的试金石,而也着实带给了听者一个全新感觉的“行星”。柏林爱乐此时正处颠峰时期,因此本版自然比早20年的卡拉扬与维也纳爱乐的版本好得多了。

264
Vagn Holmboe: Symphonies Nos. 8  
霍尔姆伯:第八交响曲
Owain Arwel Hughes指挥Århus Symphony Orchestra  
BIS CD 618  




霍尔姆伯的交响曲版本相当有限,在本版之前,仅有第七、八、十号出过录音。事实上,第八交响曲可能是霍尔姆伯最能拿得出来的杰作,在本张CD的另外一曲,第九交响曲更是冷门,黑暗、沉闷是它的特征,若非BIS的录音实在够棒、够水准,霍尔姆伯的这些作品可能只能做为扩充聆听曲目之用。

265
Honegger: Symphony No. 2 for String Orchestra and Trumpet; Symphony No. 3 "Liturgique"
奥乃格:第二交响曲、第三(礼拜)交响曲
Herbert von Karajan/Berliner Philharmoniker
卡拉扬指挥柏林爱乐乐团  
DG 423 242-2  




正如这张唱片封面的左下角字样所标明的,这是20 世纪的音乐经典之一。奥乃格虽是瑞士人,却从青年时代起就活跃于法国现代乐坛,与米约、普朗克等人结成著名的“六人团”,在本世纪20 年代至30 年代是很先锋的。  

奥乃格写过五部交响曲。第二号本是供弦乐队演奏的,不过作者又声明演奏时可随你高兴自行添加一支小号。卡拉扬就在这次演奏中把小号加进去了,使得弦乐音色益发亮爽。《第三交响曲》的别名是“礼拜仪式”,不过首乐章听起来像是打仗一般热闹,乐队音响灿烂辉煌,戏剧冲突剧烈而富有悬念。在接下来的长笛徐徐的慢乐章里,有着真正动人的柔情蜜意。而它的交响画面也是颇具动感的,恍若我们拿目光去轻拂远方逶迤起伏的层层山峦......  
  
无论弦乐还是管乐,在这张唱片里,柏林爱乐的表现都是优异无比,令人听来颇觉兴奋的。如果说奥乃格这两部交响曲还算不上多么伟大的话,那么至少卡拉扬的这个演绎是足够伟大的。录音是DG 少有的沉稳、扎实,弦乐“溢出”特多,低频磅礴成势,又不过于突兀。

266
Honegger: Pacific 231, Symphonies 2 & 3  
奥乃格:第二、三交响曲,“太平洋号231”  
Mariss Jansons/Oslo Philharmonic Orchestra  
杨松斯指挥奥斯陆爱乐  
EMI 7243 5 55122-2



  
奥乃格属于法国六人团的一员,但在风格及外观上却能别具一格。他的音乐事实上与中欧传统相去不远,幽默情趣少之又少,音诗“太平洋号231”是他的登峰造极之作,也是管弦乐中的发烧曲目,光彩夺目。杨松斯在“太平洋号231”的指挥成就非凡,另外两曲——交响曲第2、3号也有相当的突破,甚至超过1970年代的卡拉扬,杨松斯的技艺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267
Arthur Honegger: Jeanne d'Arc au bûcher  
奥乃格:火刑堆上的贞德
Jean-Philippe Courtis, John Aler, Francoise Pollet, Georges Wilson, Marthe Keller
克莱尔、威尔逊等人演唱  
Seiji Ozawa/Orchestre National de France  
小泽征尔指挥法国国家乐团及广播合唱团
DG 429 412-2  




在19 世纪清唱剧简直像是消声匿迹了——海顿以后几乎没有什么重要的作曲家写出过有分量的清唱剧。这种情况直到德彪西以后才有所改变。德彪西、斯特拉文斯基那代人,一只脚迈向音乐的现代性,又把另一只脚踏在巴罗克情结的复古上。当然现代清唱剧已经不再拘泥于犹太-基督教的题材来源了。它们现在主要是非宗教性的,而其形式上的一大好处是既可作舞台演出,也可当戏剧合唱音乐来表现。

奥乃格这部清唱剧也是如此。它说的是中世纪的法国遭受英国入侵,农家少女贞德揭竿而起,率众抗击英军,并以她的英雄气概激励了本该感到惭愧的法国的男人们。她后来因奸细出卖而被捕,受火刑而死。奥乃格1935年完成此剧,3 年后于瑞士巴塞尔首演,成为他获得国际声望,最有分量的作品之一。
  
剧中带说白,音乐并不优美动听,但气氛浓郁,非常紧张、刺激。奥乃格惯常使用一些与主要材料关系并不和谐的固定低音音型,并以此构成音乐的戏剧性高潮。这里又故技重演,的确很出效果。  

小泽的这个版本几乎是此剧唱片的唯一选择。法文演唱,法国的乐团和合唱队,一切都很正宗。

268
A Celebration of Herbert Howells: Te Duem and Jubilate, Office of Holy Communion, Magnificat and Nunc dimittis, etc.  
豪厄尔斯作品集
Cleobury/King's College Choir  
斯蒂芬-克利奥伯利指挥国王学院合唱团  
Argo 430 205-2




以学院派合唱团而言,克利奥伯利指挥的国王合唱团,以及剑桥合唱团可说是学院中第一把交椅的团体,相对这张豪厄尔斯精选集当然也是乐迷的上上之选。本片收录于1989年,这些合唱团表现了温暖活生的热闹场面,曲目安排紧凑,极高的张力和密度,让人大呼过瘾。
TOP
38#

269
Hummel : Trumpet Concertos  
胡梅尔:E大调小号协奏曲  
哈登伯格(Hakan Hardenberger)小号
Neville Marriner/Academy of St. Martin-in-the-Fields
马里纳指挥圣马丁学会管弦乐团
Philips Dig.420 203-2



  
胡梅尔通常喜好以降E大调来写作乐曲,但哈登伯格在此却升高了半音,以E大调老吹奏,结果使得声音效果变得明亮不少,也使乐曲更有张力。而哈登伯格虽属年轻一代,但其高超的技巧,在同辈中非常的耀眼。本张唱片录音奇佳。

270
Leos Janácek:Concertino、Sinfonietta
雅纳切克:为钢琴与七件乐器所写的协奏曲、小交响曲  
鲁道夫-弗里库斯尼(Rudolf Firkusný)钢琴
Rafael Kubelík/Bavarian Radio Symphony Orchestra  
库贝利克指挥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
DG 493 437-2



  
库贝利克是个作风严谨、精力过人的指挥,指挥手法考虑精到,不考虑修饰,直接将音符打入听众的心中。弗里库斯尼一向以演奏清晰,技艺精良著称,加上库贝利克长期搭配的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一起合作演出,一种栩栩如生,敏锐透彻,具有强烈的说服力。库贝利克这张的录音是纯音乐的诉求,并不添加多余的情感,曲中旋律朗朗高歌,可谓道地的中欧风味。

271
Janacek - From the House of the Dead  
雅纳切克:死屋
Martin Gatt, Wendy Philips, Antony Pay, Julian Farrell, Michael Harris
扎拉德妮切克、兹德克等人演唱
Charles Mackerras/Salzburg Vienna Philharmoniker  
马克拉斯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及歌剧院合唱团  
Decca 430 375-2(2CD)  




由马克拉斯、维也纳爱乐和一批捷克优秀歌手组成的这副班子,从70年代末到80 年代初,以其丰厚的实力和优异的表现,在Decca 极为成功地灌录了雅纳切克的全部重要的歌剧。除了前面介绍过的《耶努发》,另外还有《卡佳·卡巴诺娃》(421 852-2)、《狡猾的小狐狸》(417 129- 2 )、《马克罗波洛斯事件》(430 372-2),以及眼前的这部《死屋》。雅纳切克的这几部全都很值得欣赏,虽然我不再一一细说。

《死屋》是雅纳切克最后的歌剧,取材于俄国大作家陀斯妥耶夫斯基的著名小说《死屋手记》,由作曲家本人改编脚本。剧中并没有多少人物关系 的纠葛和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而主要是一系列生活画面和种种心灵感受的表达,在着力表现西伯利亚流放地被囚的革命者们苦难生活,以及他们的坚强意志和高尚气节的同时,营造出极富人情味而令人深深感动的音乐。在那些合唱中,我们听到的是灵魂深处那摧残不了、压抑不住的美丽呼声,有着人类良心和体面的神圣而不可玷污的高贵。  

无论演出还是录音,马克拉斯这套《死屋》都和前回的《耶努发》同样漂亮。

272
Janacek: Jenufa / Mackerras, Soderstrom, et al  
雅纳切克:耶努发  
Leos Janacek, Dalibor Jedlicka, Elisabeth Söderström, Eva Randova, Marie Mrazova
索德丝特隆、奥克曼等演唱
Mackerras/Vienna Philharmonic Orchestra, Wieslaw Ochman  
马克拉斯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及维也纳歌剧院合唱团
Decca 414 483-2(2CD)  



  
这位天才而大器晚成的捷克作曲家雅纳切克如今享有的国际声望,一点儿也不逊色于其他几位东欧作曲家。他是捷克的光荣上的又一光荣。
  
尤其在歌剧方面,雅纳切克的成就已经不能拿“东欧音乐”或者“东欧作曲家”这类字眼来说了。在 20 世纪初,有几部不朽的歌剧是出自普契尼之手。雅纳切克则写出了另外的几部。它们都是充满人情味且富有优美的抒情气质的,音乐具有鲜明的美感和生动的舞台效果,乃至音响色彩都极为绚丽迷人。
  
这些可人之处,最先就是从他的第一部重要歌剧《耶努发》(又译《养女》)中显示出来的。耶努发姑娘是教堂女管事的养女,在剧中故事里,她同时被她的两个养兄弟所爱。其中品行恶劣的那个养兄得到了她,还同她有了私生子。爱情常会走火入魔,这本不是多么不可思议的怪事。但耶努发的养母也确有理由容忍不得。为制止这场恶梦继续下去,她竟夺走那婴儿,残忍地投入河中......  
  
从文学的观点看,这是个无论动作上还是心理上都非常剧烈的冲突。可我们在这里面听到的音乐并不那么声嘶力竭。《耶努发》的悲剧性不是表面化的,它完美地融入深切迷人的抒情境界,使得整部歌剧相当地精致。

273
Robert Johnson:Shakespeare's Lutenist  
罗伯特-约翰逊:琉特琴与剧场音乐  
Emma Kirkby, David Thomas演唱
Anthony Rooley琉特琴
Virgin VC 7 59321-2



  
英国的唱片公司再加上英国企鹅指南的青睐,这位音乐史上默默无闻的英国琉特琴作曲家罗伯特-约翰逊终能将作品重见天日,并重新受到注目。这是混合文艺复兴时代和伊丽莎白风的作品,不过分的华丽,仍保有一份纯粹利落。这是一种英国当时的流行音乐并无太大的深度,但是细腻而流畅的情感发挥,在起伏不大,温馨宜人的气氛中,却有一种珍珠般的柔亮光泽。
TOP
39#

274
Josquin Desprez: Motets et Chansons  
若斯坎-德普雷:经文歌曲和歌曲集
Paul Hillier/Hilliard Ensemble, Leigh Nixon  
伊利耶指挥希利亚德乐团
EMI Dig.CDC 7 49209-2



  
若斯坎的唱片录音少之又少,因此任何一个曲目的录音都会让人趋之如骛!在本唱片中所收的经文歌,以一种极为流畅自然的方式进行,颇令人愉悦。而歌曲部分则具鲜明的变化,有轻快的触感,伊利耶全然地表现出意大利歌曲特色,声音平衡度佳,有真实感。

275
Jerome Kern:“Show Boat”  
杰罗姆·科恩:音乐剧《画航璇宫》
Von Stade、Hadley、Hubbard等人演出
John McGlinn指挥伦敦小交响乐团
EMI CD-River  




“Show Boat”(1927)可能是百老汇最成功及最具影响力的音乐剧,曾改编过电影及在世界各地公演过。这套由John McGlinn领导演出的唱片,不仅各个要角表现出色,Ambrosian合唱团亦演唱得毫无瑕疵,而指挥适度的改编及删简更是此片成功最重要的因素。

276
Aram Khachaturian:Concerto for violin and orchestra
哈恰图良: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  
David Oistrakh/violin  
奥伊斯特拉赫小提琴
Aram Khachaturian /Moscow Radio Symphonia Orchestra  
哈恰图良指挥莫斯科广播交响乐团
Chant du Monde LDC 278883  



  
哈恰图良的这首小提琴协奏曲充满了俄罗斯的华丽色彩,也是哈恰图良最好的作品。此曲是他为奥伊斯特拉赫而写的,亦由奥伊斯特拉赫本人演奏,他所向披靡的小提琴技巧诠释俄国的作品,更是只此一家。这首曲子的副标应叫“奥伊斯特拉赫”!

277
KODALY:PSALMUS HUNGARICUS、MISSA BREVIS  
柯达伊:匈牙利赞美诗、小弥撒、张口吧、诗篇114等  
布莱顿节庆合唱团和Gale、Le Sage、Francis、Hodgson、Caley、Rippon等人演唱
Wandsworth School Boys' Choir
汪兹握童声合唱团  
Bowers-Broadbent管风琴
吉利恩-韦尔(G-Weir)管风琴
Kozma独唱
克尔提斯(Istvan Kertesz)指挥伦敦交响乐团  
海尔陶伊(Laszlo Heltay)指挥  
Decca 433 080-2  



  
海尔陶伊这位匈牙利的合唱大师录制的CD实在令人激赏!小弥撒是精简有力的弥撒圣乐。在“张口吧”中,合唱团散发着光芒的声音和张力,在诗篇114中,成分展露柯达伊柔性及具说服力的艺术特质。而管风琴的表现亦不可忽视!克尔提斯虽然只指挥一首,却充分表现出他多样的艺术特质。虽是70年代末期的录音,仍是高格调的作品。

278
Krommer: Partitas For Wind
克罗默尔:八重奏组曲作品57、69、79
Netherlands Wind Ensemble
尼德兰室内管弦乐团
Philips 9500 437



  
尼德兰室内管弦乐团以一种慧黠、幽默的方式来诠释作品57,尤其是三重奏那一段,令人会心一笑,有娱乐的效果。本唱片录于70年代,但经Philips的转录,声音仍然相当的厚实。

279
Lalo: Cello Concertos  
拉罗:d小调大提琴协奏曲  
Yo-Yo Ma/Cello
马友友大提琴
Lorin Maazel/Orchestre National de France
马泽尔指挥法国国家管弦乐团  
CBS Dig. MK 35848




马友友大提琴技巧高超,音色的掌握非常的漂亮,但在内涵情感上,亦同样地呈现了他的成熟度;一些细微的变化均可看出他的用心。配以马泽尔和法国国家管弦乐团的伴奏,相得益彰,也成就了一张好的唱片。录音空间感十足。

280
Constant Lambert: Summer's Last Will and Testament / Shimell, Burgess
兰伯特:英雄的早晨、格兰德河、夏日的最后意愿与遗言
Burgess、Shimell等人演唱
C.吉本斯钢琴
Lloyd-JonesChorus of Opera North and Leeds Festival
劳埃德-琼斯指挥英国北爱尔管弦乐团
Hyperion CDA 66565  





“格兰德河”是兰伯特以爵士为基础,用席特威的诗所作的合唱协奏曲,比同期格什温的《蓝色狂想曲》更有浓郁的色彩与丰富的和声!可惜在他22岁写下这首代表作后,就没有可以比拟的作品出现了。“英雄的早晨”是回忆1940年和一群朋友在荷兰,在纳粹侵略那个早晨担心害怕的情景;“夏日的最后意愿与遗言”则是纪念他两位酗酒过世的朋友。这张唱片的制作人特别建议它为“为爱滋病的安魂曲”!劳埃德-琼斯3首音乐的气氛都处理得非常好。

281
Constant Lambert:Three English Ballet Suites
兰伯特:“星相”芭蕾舞组曲
David Lloyd-Jones/English Northern Philharmonia
劳埃德-琼斯指挥英国北爱尔管弦乐团
Hyperion CDA 66436




兰伯特是英国音乐重要人物之一,“星相”是他1937年的芭蕾音乐作品。“星相”的音乐全然令人愉快,而大卫-劳埃德-琼斯颇适合于此英国音乐的特殊气氛,他机智地强调了吸引人的节奏形态,如“Dance For The followers Of Leo”及“Bacchanale”,而第三乐章“ Valse For The Gemini”则有悦人的诱惑力。

282
拉苏斯(Lassus):Misa Super Bell altera  
SIMON PRESTON Christ Church Oxon
普累斯顿基督教堂合唱团
Argo ZRG 735  




这个录音地点在牛津的默顿学院(Merton College),音色温暖厚实,有如亲临现场的感觉。而基督教堂合唱团的演唱水准更是一流。普累斯顿这个版本远比Bruno Turnear在Archiv的版本为佳。

283
Leclair: Scylla et Glaucus (Gesamtaufnahme)
勒克莱尔:歌剧“席拉和葛洛克思”
Donna Brown、Crook、Yakar等人演唱  
GardinerMonteverdi Choir
加德纳指挥蒙泰威尔迪合唱团  
Erato Dig. ECD 75339(3)  




勒克莱尔与拉摩为同时期的音乐家,他年纪稍小,他作此剧遵循的正是卢利和拉摩所主张的悲剧形式——包括一个寓言式的序言和五个幕,但勒克莱尔的风格较明快清晰、直接。加德纳对于法国巴洛克的潜心研究,是诠释勒克莱尔的最佳人选。

284
Lehár:The Merry Widow
雷哈尔:风流寡妇  
Schwarzkopf, Wächter, Steffek, Gedda, Knapp
施瓦茨科普英、盖达等人演唱  
Matacic/Philharmonia Chorus & Orchestra
马塔契奇指挥爱乐乐团及合唱团
EMI CDS 7 47178 8(2CD)  




匈牙利出生的雷哈尔(1870-1948),在维也纳过了大半辈子,写过许多美妙、迷人的圆舞曲和轻歌剧,但几乎只以一首音乐会上很流行的《金银圆舞曲》和你现在看到的这部三幕轻歌剧《风流寡妇》而为世人所知。  

当然,戏里的这位巴黎的年轻寡妇也的确是很迷人的,不仅美貌,且有万贯家财,很自然就成了全巴黎的单身汉们争相追逐的目标,由此便也闹出许多风波,许多的风趣——依我看这正是轻歌剧最合适不过的题材了,怎么演都出戏。何况《风流寡妇》的音乐也很不错,整出戏里有不少好听的段落, 妙趣很多,譬如第二幕中男女主人公在一支圆舞曲旋律上的二重唱,如轻波荡漾,柔美极了,你一听就知道这曲调是你很熟悉的,因为它的确十分入耳,自然也十分流行。
  
至于唱片,施瓦茨科普芙和马塔契奇联袂演录的这出《风流寡妇》,则是录音史上的经典之作,30 多年来盛名不衰,至今仍是此剧唱片的首选。不仅是歌手和乐队都有极佳的表现,而且录音的再现,也始终洋溢着活生生的舞台感。甚至剧中人物的走动,叹息,打哈欠等等,都像是在我们身旁发生的一样。施瓦茨科普芙扮唱“风流寡妇”汉娜(又名索妮亚),既放荡、轻佻,又不乏挚爱真情,性格全出来了。

285
Liszt: The Two Piano Concertos; The Piano Sonata  
李斯特:第一、第二钢琴协奏曲  
Sviatoslav Teofilovich Richter /piano
里赫特钢琴  
Kiril Kondrashin/London Symphony Orchestra
康德拉辛指挥伦敦交响乐团  
Philips 412 006-2



  
李斯特的钢琴协奏曲以此版马首是瞻。里赫特独特力度与情感的浪漫方式,非常适合演奏李斯特的乐曲。而里赫特和乐团的熟练度形成良好的默契。康德拉辛指挥下的管弦乐井然有序,当钢琴和乐团对同一旋律进行交错演奏时,竟有一股迷人的诗意。

286
Liszt: Piano Concertos Nos. 1 & 2
李斯特:第一、二钢琴协奏曲、死之舞  
Brendel/piano  
布伦德尔钢琴  
Haitink/London Philharmonic Orchestra  
海廷克指挥伦敦爱乐  
Philips 426 637-2  




  
Philips除了前述里赫特的版本之外,在这个布伦德尔的版本中则多加了一首乐曲“死之舞”,这是一个吸引人的条件,但布伦德尔的钢琴亦相当有水准,尚值得一提的是几乎无瑕疵的录音,琴音与管弦乐处理得相当的平衡,这一点是绝对超过里赫特版本的。

287
Liszt: Piano Concertos Nos.1 & 2; Totentanz  
李斯特:第一钢琴协奏曲、第二钢琴协奏曲、死之舞  
齐默曼(Krystian Zimerman)钢琴  
Seiji Ozawa/Boston Symphony Orchestra
小泽征尔指挥波士顿交响乐团
DG 423 571-2


  
  
李斯特这两首钢琴协奏曲当然都是排在最流行的一批同类作品曲目单上的,尤其是别名(毋宁说绰号)叫做“三角铁”的第一首。因为在配器上加入在那个时代只用于通俗音乐的三角铁,此曲曾遭到当时的乐评权威汉斯利克的嘲讽。李斯特本人却颇得意于开头部分的一段,由弦乐奏出,继而被管乐器的和弦插入而遮断的那个曲调,并且常拿它来哼唱一句他自己编的歌儿:“对于你们大家,这是个神秘的谜!”
  
单乐章的钢琴和乐队作品《死之舞》,甚至是比两首协奏曲更精彩,更多独创,也更能代表李斯特精神上的某个方面。1838 年,李斯特曾在意大利的比萨见过一幅教堂的壁画,上边是一个背后长出蝙蝠翅膀的丑老婆子,代表着死神,正挥起大刀,向那些毫无防备,正优哉游哉而全然不知死神临头的人们砍去。作曲家由此得来灵感,又将这恐怖、荒诞的动机,同中世纪的一首咏唱“末日审判”的教会歌曲《震怒之日》(即《安魂曲》格式中的第三乐章《末日经》的由来)联系起来,作成这首极富幻想色彩的杰作。乐曲从钢琴弹出的强有力的“震怒”开始,此后的五组变奏,都是想象力无比丰富,音响上色彩绚丽而效果奇佳的。

288
Lisztrchestral Works
李斯特:匈牙利民谣幻想曲、匈牙利幻想曲、前奏曲、马采巴等  
契卡斯基(Cherkassky)钢琴
Karajan/Berlin Philharmonic  
卡拉扬指挥柏林爱乐  
DG 415 967-2(2)



  
契卡斯基弹奏的“匈牙利民谣幻想曲”录于1961年,充满了温暖的情感,琴音粒粒晶莹。转制成CD之后,音质改进不少。而卡拉扬和他的乐团则正处黄金颠峰时期,演奏得闪耀出无比的光彩,令人激赏。

289
Liszt:Piano Sonata in B Minor, Mephisto-waltz, Rhapsody No. 15  
李斯特:钢琴奏鸣曲、巡礼之年(第二、三年)、梅菲特斯圆舞曲等
普列特涅夫(Mikhail Pletnev)钢琴
Olympia Dig. CD 172



  
普列特涅夫的这张李斯特作品展现出精湛的技巧,并具有丰富的色彩变化及幅度宽广的动态对比,是说服力十足的杰出演奏。

290
Liszt:Annees De Pelerinages  
李斯特:巡礼之年(第二年)、但丁讲演后等等
布伦德尔(Brendel)钢琴  
Philips 6500 42(LP)  



  
录音与演奏俱佳!这是李斯特钢琴作品唱片中,数一数二的代表作。布伦德尔以充满诗意的心情来诠释,隐约中可感觉得出其亮丽的特质。而录音则完全地展现钢琴真实的声音,不矫柔造作。

291
Liszt:Annees De Pelerinages、Hungarian Rhapsody  
李斯特:巡礼之年
Kun Woo Paik钢琴  
Virgin VJ 7 59646-2  



  
这是张杰出的李斯特钢琴独奏唱片,而且时间长达78分钟!Kun是杰出的李斯特钢琴代言人。这张唱片也是李斯特细致而愉悦的巡礼之年。无论是绚丽光彩的《梅菲斯托圆舞曲》,或是火焰四射的《匈牙利狂想曲》,Kun的表现都非常出色!每个音符都那么自然。只是《巴赫变奏曲》里的高潮时,显得有些拘束。无论从什么角度而言,真值得推荐!

292
Liszt: Annees De Pelerinage、2nd year、Venezia Napoll  
李斯特:巡礼之年等  
简诺-扬多(Jeno Jando)钢琴
Naxos 8.550549




简诺-扬多(Jeno Jando)在Naxos公司的支持下,录下不少李斯特的钢琴曲,而且口碑都相当不错,有成为李斯特权威的潜力。这张CD收录 “巡礼之年”的“第二年”等作品,都是李斯特赫赫有名的超技钢琴名曲。扬多的技艺与琴声都很精彩,绝不一味追求华丽效果。这是一个感觉极为新鲜、快乐且安稳扎实的名演。

293
Liszt: Missa Choralis & Via Crucis  
李斯特:弥撒合唱曲等  
Brown、Tantcheff、Alary等人演唱
阿兰(Marie-claire Alain)管风琴
苏里斯(Jean Sourisse)指挥Audita Nova de Paris Vocal Ensemble
Erato 2292 45350-2  



  
在弥撒曲中那种自然流露如波涛般的感情与对拉丁文的了解,给人深刻的印象!而另一首李斯特晚期的作品: Via Crucis,是描写耶酥被钉死的程序。一段管风琴前奏就宣告悲剧的开始,李斯特前瞻性的曲风在这CD内忠实地呈现出来。无论是合唱团或独唱,以及阿兰的管风琴都表现杰出。在圣安东尼大教堂的录音,更增加合唱厚实而纯净的音色。

294
Adolf Fredrik Lindblad: Symphony No. 1
林德伯莱德:第一交响曲、序曲、叛乱  
Okko Kamu/Stockholm Philharmonic Orchestra  
卡穆指挥斯德哥尔摩爱乐管弦乐团
Caprice CAP-1197  




林德伯莱德,瑞典音乐家,向以写作歌曲著名,Lindblad在DECCA有不少歌曲集的录音。但他也写作了两首交响曲,,第一交响曲具备少有的闲适轻快曲调,没有深奥的结构,,犹如清晨的音乐,非常好听。全曲长达40分钟,另收录两首管弦乐,可窥林德伯莱德的音乐风格。

295
George Lloyd: A Symphonic Mass
乔治-劳埃德:交响弥撒  
George Lloyd/Bournemouth Sinfonietta, Bournemouth Symphony Orchestra, Brighton Festival Chorus  
乔治-劳埃德指挥伯恩茅斯交响乐团、布赖顿节庆合唱团
Albany Records TROY 100  



  
劳埃德的《交响弥撒》是为1993年布赖顿节庆所谱写,也在同年做了首次录音。劳埃德曾说他是一个有信仰的人,但是他很少上教堂,所以对他而言用上一些传统拉丁形式弥撒会有些麻烦。这首弥撒的旋律简单明了,和声纯净不复杂。低音弦乐组始终衬托在和声的底部,配上简单的小提琴,小号与合唱团,构成一幅简单肃穆的画面。劳埃德的手法圆融,非常生活化,丰沛的音响令人赞叹!

296
Andrew Lloyd Webber:Tell Me on Sunday  
劳埃德-韦伯:星期天告诉我(歌曲集)  
玛蒂(Marti Webb)演唱
Rabinowitz/London Philharmonic
拉比诺维茨指挥伦敦爱乐  
PolyGram 833 447-2  



  
这个歌曲集主要叙述一位在美国的英国女孩在异地悲伤的爱情故事。歌词均由Don Black填写,而劳埃德-韦伯(Andrew Lloyd Webber)则针对女歌手Marti Webb来写作歌曲,Marti Webb完美的歌喉把心理状况拿捏得很准,充满了伤感情愫,令人掬一把同情之泪。请不要怀疑这个作品的严肃性。

297
Nicholas Ludford:The Festal Masses
路德弗德:弥撒等
安德鲁-卡伍德(Andrew Carwood)指挥The Cardinall's Musick  
ASV CDGAX 426  



  
路德弗德是16世纪的音乐家,ASV公司将他的作品收集放在这四张一套的CD之中。他的乐曲的长度都非常的短,但是充满了热情。在路德弗德作曲之时,音乐的改革已有长足的进步,对位的技法与和声的美学也逐渐的成型,我们也可以从路德弗德的音乐中见到一点端倪。

298
Hans Christian Lumbye:The Strauss of the North—More Galops, Marches and Dances from  
汉斯-克里斯蒂安-卢姆比:波尔卡舞曲与圆舞曲  
Peter Guth/Odense Symphony Orchestra
彼得-古思指挥欧登塞交响乐团
Unicorn DKPCD 9089




Unicorn公司的这一系列CD都是每张75分钟,属大腕的录音。这张录音是由古思指挥欧登塞交响乐团的演出,这个组合是以演出施特劳斯圆舞曲作品出名,所以这次录制卢姆比的圆舞曲集可说是驾轻就熟。这种三拍式圆舞曲一向是最富音乐性及娱乐性的古典音乐,Guth的音乐表现就是典型的华美,速度稳重,然而在旋律的进行中非常注重圆滑线的勾勒效果,一股自然的欢娱节奏感,更令人觉得这是物超所值的佳片。

299
Witold Lutoslawski: Symphonic Variations / Symphony No. 1 / Musique Funèbre / Symphony No. 2  
鲁托斯拉夫斯基:后奏曲第一号、交响变奏曲
Witold Lutoslawski/Polish Radio National Symphony Orchestra  
鲁托斯拉夫斯基指挥波兰广播交响乐团  
EMI CDM 5 65076 2  



  
这是一个杰出的录音。鲁托斯拉夫斯基的交响变奏曲于1939年发表,恰巧是波兰国运乖舛的一年。乐曲内涵深刻,令人心醉神往。而后奏曲第一号则晚20年,风格不尽相同,但音乐气氛的营造则均有鲜明的特色。
TOP
40#

300
MacDowell: Piano Concertos Nos. 1 & 2
马克杜威:第一\第二钢琴协奏曲
阿马托(Donna Amato)钢琴  
Paul Freeman/London Philharmonic Orchestra
弗里曼指挥伦敦爱乐  
Olympia Dig. OCD 353



  
这两首作品是马克杜威早期的作品,他曾在李斯特门下,而这两首曲子也有他明显的影子,尤其是第一号.但第二号则较为人所熟悉,曾由Clibrn和Szidon合作灌录过.是一首曲调清新的佳作.阿托马的钢琴颇有说服力.

301
MacMillan: Veni, Veni Emmanuel, concerto for percussion & orchestra /After the Tryst, for violin & piano
麦克米兰:为打击乐与管弦乐团的协奏曲、小提琴与钢琴的小幻想曲  
葛兰妮(Evelyn Glennie)打击乐
James MacMillan/Scottish Chamber Orchestra  
麦克米兰指挥苏格兰小交响乐团  
RCA Catalyst 09026 61916-2  



  
麦克米兰这两首协奏曲与幻想曲分别完成于1990年与1992年,其中打击乐器之协奏曲可是本张CD的卖点。打击乐器的演出,由音响效果到营造戏剧性是演奏的要素之一。麦克米兰自己身兼指挥,效果果然不同凡响,一开始打击乐器就让音乐场面充满了喧闹和紧张的气氛,光与影的表现屡有神来之笔,至于录音上,也有不错的音质表现,尤其音量控制得宜,不会使人有压迫烦躁之感。

302
Gustav Mahler: Orchestral Songs—Das Lied von der Erde
马勒:大地之歌  
James King, Janet Baker
蓓克、King独唱  
Bernard Haitink/Concertgebouw Orchestra Amsterdam
海廷克指挥阿姆斯特丹大会堂管弦乐团  
Philips Duo 454 014-2




  
这是一张最能表现马勒的声乐家与深入研究他音乐的指挥的组合,美妙的结果令听者感动不已。最后一个乐章“告别”虽然很长,但凝聚一起的力量好象是一口气录完,这是最极致的表现!有时King不能配合另一位独唱,但是他的声音充满智慧与共鸣,转录成CD音色更明亮清晰,但不如LP的温暖饱满。

303
Mahler: Symphony No 2 (Resurrection )  
马勒:第二(复活)交响曲
Arleen Auger/janet baker  
奥吉尔、蓓克演唱
Simon Rattle/City of Birmingham Symphony Orchestra  
莱托指挥伯明翰市交响乐团及合唱团  
EMI CDS 7 47962 2(2CD)  
  



《第二交响曲》的别名是“复活”,因其末乐章中女高音与合唱的歌词来自德国诗人克洛普施托克的同名诗篇。最后的一段歌词,“展开我为自己取得的翅膀......”,却是马勒自己的文字。这个效法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带合唱的末乐章,是在前面四个乐章完成之后,又让马勒憔悴了一年才写成的。它对应第一乐章“葬礼”,对死的意义,进而也是对生的意义作出回答。而那首“葬礼”,又曾是马勒本人非常看重,却遭到他的恩师汉斯·冯·比 洛断然否定的一首单独的交响诗。从弦乐器上的阴沉而强有力的碎弓开始, 到一个鼓号齐鸣的庄严主题在管乐器上出现,形成宽广、高远的气势。第二 乐章有优美的抒情,在沉郁中流露出温婉。谐谚曲从活泼、撩人的打击乐和 流畅的木管乐稍带幽默的曲调,逐渐演变成怪诞乃至恐怖。第四乐章“原光” 其实是末乐章的引子,女低音独唱的《啊,红玫瑰》,歌词选自《少年魔角》。由这个短小而朴素的慢乐章,把我们带入集天地人为一体,气象万千的末乐章。

莱托在EMI 灌录的马勒交响曲唱片张张都好,尤其杰出的是“第二”,诠释充分,表情丰满,甚至录音也透出许多灵气。其它的好版本还有:克莱 姆佩勒版(EMI CDM769662 2 )、阿巴多版(DG 427 262-2)和希诺波利版(DG415 959-2)。

304
Mahler: Symphony No.4、Lieder eines fahrenden Gesellen
马勒:第四交响曲、旅行者之歌  
Judith Raskin/Frederica Von Stade
拉丝金女高音/斯泰德次女高音
George Szell/Cleveland Orchestra
塞尔指挥克利夫兰管弦乐团  
Andrew Davis /London Philharmonic Orchestra  
安·戴维斯指挥伦敦爱乐乐团  
Sony SBK 46535  
  



许多爱乐朋友认为《第四交响曲》是马勒交响曲中最好听的一首,我觉得不无道理。  
  
首乐章从一串马步节奏的铃铛声中开始,立即便引人入胜。长笛的啁啾鸟语伴着铃声,在这短短的几小节中,诱发了我们的许多向往。第二乐章是谐谑曲,被调高了音的独奏小提琴奏出怪怪的、极富想象力的曲调,神秘而幽默,被马勒本人戏称为“死神领奏”。后边的慢乐章是作曲家在观看了一处教堂墓地后受到感悟而作,曲趣安详、情美,并且在乐章的结尾由灿烂的铜管引向最后的末乐章。女高音出现了,唱着从《少年魔角》中选出的一首《天堂装满小提琴》。这会儿你觉得晴空碧蓝,整个儿是祥和、圣洁的天国气息。再又转回来的马儿铃铛,听上去也仿佛已经是载着天使在天国而不是原野上乱跑了。
  
不过,马勒音乐的这种天国气息也就到此为止了。在此后的交响曲里, 马勒更醉心于人世间的生死莫测、悲欢无常,带点迷惘感,甚至也带点神经质。
  
塞尔的马勒“第四”是30年盛誉不衰的名演奏,至今未有出其右者。无比优异,令人不敢多言的演绎,高贵的亲切感,加上辽阔、舒展的柔韧性。而且录音品质绝佳,你只需听上几分钟就满耳滋润了。

305
Mahler: Symphony No. 5  
马勒:第五交响曲
Sir John Barbirolli /New Philharmonia Orchestra
巴比罗利指挥新爱乐乐团  
EMI CDM 7 69186 2





在美妙而清新的《第四交响曲》之后,马勒的志趣从天堂转回了人间。

《第五交响曲》再度需要一个庞大编制的乐队来对付。但这回纯粹是器乐的。在五个乐章的历时75分钟的演奏中,仅仅管弦乐的音响就已经很够咱们受用了。尤其是巴比罗利1969年录制的这个演出版本,既有高贵的气度, 又不乏兴奋的表情,加上音效上表现的音场深阔惊人,音响饱满且层次充分, 使它成为交响曲唱片的一大奇观。在主要靠唱片来爱乐的我辈心目中,几乎可以说是巴比罗利“炒”热了马勒“第五”。20 多年来,在这个曲目上没有其它版本可同巴比罗利的这张分享殊荣。  

巴比罗利致力于推广马勒是50年代的事了,比瓦尔特和门格尔贝格晚了许多。他后来回忆自己当初是如何迷上马勒的:在那时的英国乐坛,内维尔·卡达斯是一位德高望重的乐评家,有一天此翁认真地告诉已经50多岁的巴比罗利,“约翰,我的孩子,你现在还不知道马勒。但他的音乐却是为你写的!”  
  
的确,马勒音乐中蕴含着许多巴比罗利最擅长发掘的内秀。听这首交响曲,特别是第四乐章,那个极著名的,也常常被单独演奏的“小柔板”,你或许会想到,那些听马勒只注重听音响的朋友,是多么不幸。

306
Mahler: Symphonien 6-8  
马勒:第六、七、八交响曲  
Klaus Tennstedt/London Philharmonic Chorus, London Philharmonic Orchestra
腾施泰特指挥伦敦爱乐
EMI CMS 764476-2




爱乐者有福了,腾施泰特的马勒“千人”交响曲是以正价版发行,但EMI公司竟然并上第六、七交响曲以中价版发行。腾施泰特的马勒一向口碑极佳,他对马勒的热情,变成牢固的自信,展现出魅力十足的演奏。他在第六号的表现实在很微妙,力度也很大,但音乐的分句柔美。腾施泰特一样认为演奏乐曲时必须在情感的表达和理性的控制力间保持平衡,他自己做到了吗?就试试本片吧!

307
Mahler: Symphony No.8
马勒:第八(千人)交响曲
Rene Kollo、Arleen Auger、Heather Harper、Yvonne Minton  
哈蓓、柯罗等人演唱  
Solti/Chicago Symphony Orchestra
索尔第指挥芝加哥交响乐团及维也纳合唱团等  
Decca 414 493-2(2CD)




管风琴、合唱和乐队的全奏骤然而起,造成一个声势骇人的开头,旋即便在一片祥和、抒情的气氛中由第一女高音引出八位歌手(五女三男)的重 唱和轮唱,时而激昂,时而惆怅,且令乐队和合唱队在背后像大海波涛似的 时时起伏,或澎湃或绵延,汇成这壮阔无比的景象。这就是马勒《第八交响 曲》的整个激动不已的第一部分留给听众的辉煌印象。
  
马勒“第八”之所以还被称作“千人交响曲”,是因为它的正规演出需要一个大型管弦乐团、两组混声和一组童声的三个合唱团、八位歌手和一部管风琴,以至于音乐厅的乐池里实实足足有上千人在参加演出。声势之大, 亘古未有,简直令人怀疑马勒是不是太过分了?  
  
至少这样的怀疑在马勒那个时代是很普遍的。而今天的已经享受惯了现代音响条件的音乐会或唱片听众,反倒会因此而欢呼呢。何况,这股音响狂潮里毕竟还是淌着真正音乐的涓涓细流。即使是在喧嚣动荡的第一部分里, 那恍若汹涌的海面上飘着云朵般的抒情的歌唱,还是相当迷人的。更何况,后边很长的第二部分,曲趣、氛围。人声和乐队的音响等等,都比第一部分更多变化,更富色彩。有些段落还非常优美。
  

308
Mahler: Symphony No.8
马勒:第八交响曲  
Elizabeth Connell, Edith Wiens, Dame Felicity Lott, Trudeliese Schmidt  
克乃尔、维恩丝等染演唱
Klaus Tennstedt/Tiffin Boys' School Choir, London Philharmonic Choir
腾施泰特指挥伦敦爱乐
EMI CDS 7 47625-2(2)




马勒第八交响曲是腾施泰特系列中最后录制的,也是最杰出的一张唱片。虽然不及索尔蒂的壮阔声势,但是他以更宽广、华丽的视野,也同样地散发出慑人的威力,而EMI当代优秀的录音将腾施泰特丰富的音色完美地记录下来,威斯特敏特管风琴的声音排山倒海,值得一书。

309
Gustav Mahler: Symphony No. 8  
马勒:第八交响曲  
Giuseppe Sinopoli /Philharmonia Chorus & Orchestra  
辛诺波里指挥爱乐管弦乐团
DG 435 433-2  



  
辛诺波里对于乐曲的研究方法相当特殊,可能是新一代指挥家中唯一以心理学的角度剖析乐曲的指挥,所以他的一些录音有时似乎学究味太重。这回和爱乐交响乐团着手录制马勒交响曲全集可也费了好大一番心力。这张第八交响曲“千人”,辛诺波里的热气沸腾,每个乐念的转折都具有强大的说服力。

310
Mahler: Symphony 9/Kindertotenlieder  
马勒:第九交响曲、亡儿之歌
普莱(Hermann Prey)男中音  
Bernard Haitink/Concertgebouw Orchestra Amsterdam  
海廷克指挥阿姆斯特丹音乐厅管弦乐团  
Philips 416 466-2(2CD)  
  



尽管忌讳这不祥的数字,马勒还是没能回避得了“第九”,在《大地之歌》之后还是躲不过去又写了《第九交响曲》。但好像是真有“天数”的, 他终究也没迈过这道门槛,没等写完“第十”便辞世了。因此,以完整的作品而论,《第九交响曲》便是马勒的绝笔之作。为纪念马勒,瓦尔特1912年6月在维也纳指挥了这部交响曲的首演。

《第九交响曲》又是80分钟的长篇巨著,而且又是极庞大的乐队编制。很长的首乐章非常冲动,然而结尾却意味深长地沉静下来。第二乐章表情复杂多变,既亢奋不已,也有纤细的抒情段落,而又始终带有明显的谐谑曲风味。“回旋曲——滑稽曲”乐章听起来闹洋洋的,整个乐队像一群七嘴八舌的小孩。这里面几下低沉有力的大鼓或许是音响迷更感兴趣的。最出格的是, 末乐章竟是一个慢板!而且几乎是纯粹用弦乐队演奏的。音乐原本带点悲凉, 骨子里却让人听得温暖,深情厚爱绵绵无尽。  

海廷克演绎此曲从容不迫,显得动必有方。尤其末乐章的弦乐合奏精致、柔韧,层次丰满,甚至比他在令人难忘的布鲁克纳“第七”慢乐章中表现得更为杰出。此外,卡拉扬1982 年的现场演录(DG 410 726 或 439 024-2, 2CD)也有经典地位。再还有巴比罗利版(EMI CDM7 63115 2),也是个明智的选择。

311
Gustav Mahler: Rückert Lieder, song collection for voice & piano  
马勒:5首吕克特歌曲  
蓓克(Dame Janet Baker)女中音  
Sir John Barbirolli/ New Philharmonia Orchestra  
巴比罗利指挥新爱乐管弦乐团  
EMI CDC 7 47793 2  



  
如果你喜欢马勒的交乡曲,却忽略了他的歌曲,那么实在是不可原谅。马勒的5首吕克特歌曲写于1901-1902年间,是以诗人弗雷德里克-吕克特(Friedrich Rkert)的词入乐,严格说来并不是一组连篇歌曲,但各具曲趣。蓓克的演唱表情丰富、情感真挚投入,令人动容;巴比罗利的伴奏同样相当精彩。本片另外还收录“悼亡儿之歌”与“流浪青年之歌”,是马勒迷不可错过的唱片。又,如果想听男声唱的,EMI另外有一张菲舍尔-迪斯考演唱的版本,曲目与本片完全相同,编号为:EMI CDC 7 47657 2 。

312
Mahler's Songs of Youth  
马勒:“流浪青年之歌”等歌曲  
蓓克(Janet Baker)女中音  
帕森斯(Geoffrey Parsons)钢琴
Hyperion CDA 66100



  
这里收集的是马勒早期的歌曲,其中有两首1880年写作的曲子,甚至从未被录音过——Im Lenz和Wintenilied。蓓克的演唱温暖感人,与帕森斯营造出一股诗情画意。

313
Frank Martin :Orchestral Works
佛朗克-马丁:管弦乐作品  
Matthias Bamert/London Philharmonica Orchestra  
巴默特指挥伦敦爱乐
Chandos CHAN 9312  




自昂塞尔梅之后,似很少人会去碰这位瑞士籍作曲家马丁(Frank Martin )的作品。当然新一辈的指挥家Bamert将这种状况稍做了改观。“小协奏交响曲”是马丁十二音列音乐代表,他仍使用着协和的和弦与全音阶。Bamert乐曲的井然有序,造型端正,让聆听者放下抗拒之心,专心聆听马丁的作品。

314
Frank Martin: Polyptyque; Études; Concerto pur 7 instruments à vent  
佛朗克-马丁:为七支管弦乐器、打击乐与管弦乐团的协奏曲;练习曲——Polyptique for violin and two orchestras  
Marieke Blankenstijn小提琴  
Thierry Fischer/Chamber Orchestra of Europe
菲舍尔指挥欧洲室内乐团  
DG 435 383-2  



  
这是一张出色的录音。Polyptique是应梅扭因的邀请而成于他去世前一年,这是从一次纪念耶酥受难的典礼得到的灵感,这六个乐章可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充满复杂的情感;另一部分则在探索内心世界。乐团与独奏者的投入产生强大的力量。虽然Erato的版本在协奏曲中的表现非常出色,但这里仍超越其成就!练习曲的表现亦很杰出,录音精纯,捕捉到每一个细节,而且动态范围很广,值得推荐!

315
Frank Martin : 6 Monologues from "Everyman"
佛朗克-马丁:6 Monologues from "Everyman"、歌剧“暴风雨”3首选曲
菲舍尔-迪斯考(Fischer Dieskau)男中音  
马丁指挥柏林爱乐  
DG429 858-2



  
“Everyman Monologues”是20世纪伟大的连篇歌曲杰作之一,乐曲本身格外富于想象空间。在这张经典的唱片中,菲舍尔-迪斯考及马丁的诠释鲜明生动又活泼。“暴风雨”中,管弦乐前奏曲魅力十足,而两首咏叹调亦同样杰出。这是较冷门但却值得一听的声乐唱片。

316
Massenet: Le Roi de Lahore  
马斯内:歌剧“拉霍尔城的国王”全曲
Sherrill Milnes, David Wilson-Johnson, Joan Sutherland, Huguette Tourangeau, James Morris, Nicolai Ghiaurov
苏莎兰、贾洛夫等人演唱
Richard Bonynge/National Philharmonic Orchestra
波宁吉指挥国家爱乐管弦乐团
Decca D 210 D 3  



  
“拉霍尔城的国王”是马斯内第一部在巴黎歌剧院上演的歌剧,也是他音乐生涯转折点的关键作品。马斯内以意大利的异国情调作为背景,呈现一个幻想的故事。波宁吉捉住这个原则加以发挥,非常成功。

317
Massenet: Chérubin
马斯内:歌剧“小天使”  
Dawn Upshaw, Frederica Von Stade, June Anderson, Samuel Ramey等人演唱
Pinchas Steinberg/Munich Radio Orchestra, Bavarian State Opera Chorus  
施坦伯格指挥慕尼黑广播交响乐团、巴伐利亚国立歌剧院合唱团  
RCA 09026 60593-2(2)




马斯内是个天才型的作曲家,他的才华可能是从“小天使”这部歌剧中显示出来。有人说“小天使”是从莫扎特”费加罗婚礼“之后最伟大的喜剧,真的吗?你自己试试吧!施坦伯格这个版本的歌唱家阵容是格外的整齐。他们展现活生的,洋溢快乐生命力的演奏,施坦伯格带领他们将自己的意志灌注入作品中的每一个细部之中,高密度演出令人激赏。

318
WILLIAM MATHIAS:DANCE OVERTURE,OP.16、AVE REX,OP.45、INVOCATION AND DANCE,OP.17、HARP CONCERTO,OP.50  
马赛厄斯:舞之序曲作品
DAVID ATHERTON/LONDON SYMPHONY ORCHESTRA
阿瑟顿指挥伦敦交响乐团
DECCA SXL 6607  




这是一个和你想象中不同的现代音乐作品,马赛厄斯明显易记的旋律,有奇妙的创造力,紧紧的吸引着人们。“舞之序曲”是他较为人熟知的曲目,除此,唱片中收有竖琴协奏曲,曲风柔和,富想象力。想了解马赛厄斯请以此开始。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