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贝交全集问题 [复制链接]

1#
该入哪个全集包子好?卡拉场么?求推荐~单张推荐也可以
本主题由 版主 eric 于 2011/7/10 0:16:52 执行 设置精华/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便宜又好的当然是卡拉扬60年代那套,200左右。也可选贾丁纳的。
TOP
3#

贝交建议不要选全集。要么零买,要么买贝多芬大包子。
转盘:树莓派3+moOde / 原创A8S  解码:PS-AUDIO NUWAVE  功放:PSAUDIO-GCP200/GCA500 音箱:JBL-4331A
TOP
4#

单张的推荐下那?
TOP
5#

LZ是特别喜欢卡拉扬呢?还是刚入门没有方向呢?如果是后者那就不必要先受这些老版荼毒了,哈,赶紧搞一套风格新颖的听听吧。比如小Jarvi在RCA的那套感觉很不错,不过只有5个单张,还没有包子发行。或者可以搞一套海丁克在LSO的听一下。

单张可以买一下小克莱巴那几张、Ivan Fischer在Channel的两张(4 6 7)、Thielemann和PO合作的5 7等。
最后编辑chrisspher 最后编辑于 2011-07-02 12:04:32
TOP
6#

原帖由 chrisspher 于 2011-7-2 12:03:00 发表
LZ是特别喜欢卡拉扬呢?还是刚入门没有方向呢?如果是后者那就不必要先受这些老版荼毒了,哈,赶紧搞一套风格新颖的听听吧。比如小Jarvi在RCA的那套感觉很不错,不过只有5个单张,还没有包子发行。或者可以搞一套海丁克在LSO的听一下。

单张可以买一下小克莱巴那几张、Ivan Fischer在Channel的两张(4 6 7)、Thielemann和PO合作的5 7等。
听了这么多年,唯独接受不了新版,不管他们怎么“正确”,这种轻量级的贝多芬怎么听来都像是被稀释过的,总感觉在回避着什么东西,一切都以快速一扫而过,看似果敢,其实怯懦。
Backhaus
TOP
7#

贝九喜欢卡拉场的 63 84的都买了 小克莱伯的57也很喜欢 其他的不大懂 所以问问~
TOP
8#

原帖由 chrisspher 于 2011-7-2 12:03:00 发表
LZ是特别喜欢卡拉扬呢?还是刚入门没有方向呢?如果是后者那就不必要先受这些老版荼毒了,哈,赶紧搞一套风格新颖的听听吧。比如小Jarvi在RCA的那套感觉很不错,不过只有5个单张,还没有包子发行。或者可以搞一套海丁克在LSO的听一下。

单张可以买一下小克莱巴那几张、Ivan Fischer在Channel的两张(4 6 7)、Thielemann和PO合作的5 7等。

若是刚入门,那还是别整新录音的好。不然更没有方向。。。。
TOP
9#

富特文革勒的dg版贝5贝7是必须的(小克莱伯可以买,没问题)
弗里乔伊的dg版贝9是令人惊喜的(伯恩斯坦dg画廊贝9是令人沉醉的)
伯姆的dg版贝3是火爆刚猛的(富特的乌拉尼亚贝3是不可或缺的)
瓦尔特的sony贝4贝6是交口称赞的(伯姆的贝6非常好,但和贝5搭配)
多拉蒂的水星贝5贝6是惊天动地的
bis的钢琴版贝9是耳目一新的(但基本上买不到)
贝1、贝2很少听,贝8很好听但是没有推荐版本
转盘:树莓派3+moOde / 原创A8S  解码:PS-AUDIO NUWAVE  功放:PSAUDIO-GCP200/GCA500 音箱:JBL-4331A
TOP
10#

不怎么懂啊,来学习下


淘宝图片空间
TOP
11#

原帖由 hav 于 2011-7-2 13:45:00 发表
富特文革勒的dg版贝5贝7是必须的(小克莱伯可以买,没问题)
弗里乔伊的dg版贝9是令人惊喜的(伯恩斯坦dg画廊贝9是令人沉醉的)
伯姆的dg版贝3是火爆刚猛的(富特的乌拉尼亚贝3是不可或缺的)
瓦尔特的sony贝4贝6是交口称赞的(伯姆的贝6非常好,但和贝5搭配)
多拉蒂的水星贝5贝6是惊天动地的
bis的钢琴版贝9是耳目一新的(但基本上买不到)
贝1、贝2很少听,贝8很好听但是没有


多谢了 现在基本选中3张 准备下次一起买K2HD的黑教堂和黄教堂的时候一起买了
DG 4636432 贝多芬:第三交响曲 波姆
水星 4343752 贝多芬:第五 第六交响曲 伦敦交响乐团/多拉蒂
SONY SMK64462 贝多芬:第四 第六交响曲 瓦尔特

现在还缺贝交的128  不过这几首也不大听 ~
TOP
12#

原帖由 kbohm 于 2011-7-2 12:38: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chrisspher 于 2011-7-2 12:03:00 发表
LZ是特别喜欢卡拉扬呢?还是刚入门没有方向呢?如果是后者那就不必要先受这些老版荼毒了,哈,赶紧搞一套风格新颖的听听吧。比如小Jarvi在RCA的那套感觉很不错,不过只有5个单张,还没有包子发行。或者可以搞一套海丁克在LSO的听一下。

单张可以买一下小克莱巴那几张、Ivan Fische


确实是这样。进入21世纪的后新录音似乎都在追求清新、简介、轻盈的风格,无论是阿巴多和BPO,还是海廷克和LSO等等,所谓的新颖。 贝多芬交响曲中史诗性以及悲剧性的冲突全都不见了。
新录音中蒂勒曼和VPO的DVD全集大有"逆潮流之势",却再现了久违德奥传统,令人激赏。
TOP
13#

原帖由 yizhexiu 于 2011-7-2 17:58:00 发表
确实是这样。进入21世纪的后新录音似乎都在追求清新、简介、轻盈的风格,无论是阿巴多和BPO,还是海廷克和LSO等等,所谓的新颖。 贝多芬交响曲中史诗性以及悲剧性的冲突全都不见了。
新录音中蒂勒曼和VPO的DVD全集大有"逆潮流之势",却再现了久违德奥传统,令人激赏。


不要一概而论,标签一扣砸死一批啊。Abbado可能是这种清新派的,海丁克和LSO也能归入轻盈的风格吗?至少他们合作的3 5 7 9都不算此流。而1 2 8本来就是小品式的作品,一定要搞的沉重史诗有必要吗?那么多沉重史诗的作品不去演奏,一定要在贝多芬里拼命挖?听听卡拉扬那让人抓狂的6吧。

至于大熊这个新贝多芬,也不属于什么逆潮流而动,本来也不存在什么潮流问题,而大熊只是坚持自己一贯的风格,但他的自己这种风格并非什么久违的德奥传统。大熊更多的是“德”,不太“奥”,另外他太喜欢夸张自己的风格,容易沉溺其中不得自拔。
TOP
14#

被交全集,多多益善。值得收的不少于20套
我的淘宝http://store.taobao.com/shop/view_shop-3816db9bfba735d36fd466ff8e8ff6a0.htm?nekot=a3N6eGx5cDIwMDc%3D1270610206826出不听或重复的古典LP\CD
TOP
15#

蒂勒曼的没啥大变化,只是在段落衔接处做了一些强调,在一些部位的速度上凸显了一下个性。
TOP
16#

回复 13# chrisspher 的帖子

海廷克/LSO的我最欣赏的是4,觉得不逊于被捧得神一般的小克莱伯。
蓝铁矿古典阁,最专业的古典正版唱片专卖店:
lantiekuang.taobao.com
新货信息、好碟推荐、心得交流请加微信号:983783458
TOP
17#

如果是收第一套,旺德在RCA的绝对不会失望。当然,一套是远远不够的。
TOP
18#

原帖由 chrisspher 于 2011-7-2 18:45: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yizhexiu 于 2011-7-2 17:58:00 发表
确实是这样。进入21世纪的后新录音似乎都在追求清新、简介、轻盈的风格,无论是阿巴多和BPO,还是海廷克和LSO等等,所谓的新颖。 贝多芬交响曲中史诗性以及悲剧性的冲突全都不见了。
新录音中蒂勒曼和VPO的DVD全集大有"逆潮流之势",却再现了久违德奥传统,令人激赏。[/qu
海丁克的我也归为轻盈一类。。快速加上织体清晰,虽然不乏力度,但问题不在这里,快速的行进当中,听不到紧张感,一切都是顺滑过渡,与托斯卡尼尼的快刀斩乱麻也大不相同。其实我就是听过海丁克后才对这种新方式大失所望的。不好说谁好谁坏,但这类贝多芬确实不合口味。


至于贝多芬该怎样演绎,其实不可能有权威定论,也不可能有“正确的诠释”,我喜欢老派大师的演绎,无非是喜欢老派大师与作曲家共同缔造的作品,这里已经无关乎贝多芬本身了,新派大师也许更接近唯物主义和实证主义的真实,这个见仁见智,但我宁可把音乐作品本身视为“桥梁”而非“目的”。此外如果演绎得当,所谓的“小品”曲目同样能震撼人心,尽管也许不那么符合“原意”(不过天晓得什么是作曲家的“原意”呢?)。


感觉这个时代是个越发理性化、客观化,从而也就越发“去诠释化”的时代,这种风气体现在人文社科研究上,就是实证主义、模型数据的风行,体现在音乐诠释上,就是本真主义的流行。这个时代似乎需要某些客观的东西作为支撑物,方可取得对事物的确信,而传统意义上的默识心通,则被压到意识的阈限之下了。
Backhaus
TOP
19#

原帖由 mzl 于 2011-7-2 21:30:00 发表
蒂勒曼的没啥大变化,只是在段落衔接处做了一些强调,在一些部位的速度上凸显了一下个性。


DG没有去发CD可能是明智的。相比之下我还是更期待,Decca即将发行的莱比锡的贝多芬,期待能听到那种温暖光泽的莱比锡之声营造的贝多芬。
TOP
20#

原帖由 kbohm 于 2011-7-2 22:59:00 发表
海丁克的我也归为轻盈一类。。快速加上织体清晰,虽然不乏力度,但问题不在这里,快速的行进当中,听不到紧张感,一切都是顺滑过渡,与托斯卡尼尼的快刀斩乱麻也大不相同。其实我就是听过海丁克后才对这种新方式大失所望的。不好说谁好谁坏,但这类贝多芬确实不合口味。


至于贝多芬该怎样演绎,其实不可能有权威定论,也不可能有“正确的诠释”,我喜欢老派大师的演绎,无非是喜欢老派大师与作曲家共同缔造的作品,这里已经无关乎贝多芬本身了,新派大师也许更接近唯物主义和实证主义的真实,这个见仁见智,但我宁可把音乐作品本身视为“桥梁”而非“目的”。此外如果演绎得当,所谓的“小品”曲目同样能震撼人心,尽管也许不那么符合“原意”(不过天晓得什么是作曲家的“原意”呢?)。


感觉这个时代是个越发理性化、客观化,从而也就越发“去诠释化”的时代,这种风气体现在人文社科研究上,就是实证主义、模型数据的风行,体现在音乐诠释上,就是本真主义的流行。这个时代似乎需要某些客观的东西作为支撑物,方可取得对事物的确信,而传统意义上的默识心通,则被压到意识的阈限之下了。                                


bohm兄是否想说现在的演绎都喜欢从考据的角度出发,而忽视了自我表达?我觉得所谓“考据”式的演绎,只是自我表达从传统表达中脱离所找到一种合理化的形式。一个强势的传统即使在其美学价值已经被挖掘殆尽的时刻依然是不容置疑的,要从这种传统中发生转折,必然是要找一些师出有名的路径的。比如说所谓从period performance里找打可以汲取的因素等等,其实选择放弃传统本身也是一种表达欲望的体现。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